〈中華副刊〉油條沾醬油

■Tory 老婆晚上發了一條短信給我:老公,我想吃油條了,好久沒吃了。 我心裡微微疙瘩一下,可不是嗎?一說起油條,連我也開始想念了,想想這民間的庶民尋常美食,過去在街頭巷尾常見,也經常出現在家裡的餐桌上,但曾幾何時,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卻悄悄從街頭巷尾逐漸消失了。 我回了短信,如有見到就買。 其實我還真沒把握,因為以我喜歡走街串巷到處探看走動的個性,哪裡有賣油條,我是會有印象的,如今一說起油條,我卻一時找不到它切確的蹤影了。問了問上班地點的朋友,他們也支支唔唔,幸好其中有人能提供給我稍微準確的地點。 滿心歡喜買到油條,一條十五元。 但這油條事件,也讓我回想起南部小時候老家享用油條的記憶。 那年代裡,物資比較缺乏,在吃早餐稀飯時,頂多餐桌上會出現幾個鹹鴨蛋,通常是一些所謂清粥小菜的小菜,如有麵筋,或有豆腐乳,或有醬蔭瓜,或有花生米,或有染成紅紅顏色的豆絲,但偶爾也會出現油條,油條是與稀飯一起吃的,也就是一口稀飯,一口油條,把油條當成半個主食了。 為了增添味道和下飯,那時的我們會習慣用油條沾著鹹鹹的醬油吃,有了醬油添加味道,含油漬的油條也完成了最佳的調味任務,更讓接下來的一口稀飯能順利下肚。油條沾醬油,很奇怪嗎?對南部人來說,很習慣啊,比如吃牛番茄時的醬料裡,會有醬油,又比如蒸餃的醬料裡,也一定有醬油,煎個荷包蛋,也會淋上醬油。所以油條沾醬油吃很習慣,也很南部,更有童年的滋味。我們小孩子在早餐的餐桌上,會將油條分開成兩條長長的半條,這樣感覺多一點,也能吃久一點,沾起醬油吃也過癮一點,滿足一點。那種欣喜的油油脆脆,有一點鹹鹹醬油的加持,就在嘴裡噴發出滿足的滋味,大概是家裡每個小孩最渴望的早餐了。在半米半水的稀飯推波助瀾下,那一口油條融合醬油的美味,順理成章滿足了肚子的饞蟲需求。 我幫老婆買了三根油條,也講了小時候油條沾醬油的故事給她聽,聽完後她分給我一根油條,問我,想沾醬油嗎? 我沒要醬油,因為年紀大了吃東西要少油少糖少鹽,以清淡為妙,但記憶裡的油條還是可以沾點醬油的。

Read More

82歲翁膝關節退化變形 一次手術完成兩膝置換

長期飽受膝關節退化變形,痠痛症狀之困擾的82老翁,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骨科醫師王芳英,以微創手術一次完成兩側人工膝關節置換,讓改變患者不良於行及疼痛之困擾。 (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82歲雷姓老翁長期飽受膝關節退化變形,痠痛症狀之困擾,身體重心又不穩,走路歪一邊,需要經常停下來休息,也無法長時間久站,對生活造成相當影響。最近接受大甲李綜合醫院治療,副院長骨科醫師王芳英經診斷後,以微創手術一次完成兩側人工膝關節置換,立即見效,讓雷先生重拾生活品質。 王芳英醫師表示,雷老先生的術前影像檢查顯示,兩腿關節已經歪斜變形,左腳內翻11度,右腳外翻14度,身體歪向左邊。他立即進行雙膝全人工膝關節置換微創手術,一次做好兩支腳,手術、麻醉、住院都只要一次,病人減少麻醉的風險,縮短住院的時間、花費,以及家屬的照護;術後恢復與復健時間也縮短,而且不會有長短腳的問題。 雷先生在術後第2天就已經下床走路不必拿助行器,第4天能爬樓梯,手術相當良好。日前雷先生回診,高興地掀起褲管指著兩腳膝蓋,說現在走路和活動都沒有問題,等完全康復後還要繼續幹活和當義工,對手術結果很滿意。 雷先生之前曾試過玻尿酸注射治療,但效果有限且不持續。王醫師說,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一勞永逸,但是仍應依病人情況來進行,由於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常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多重內科疾病,術前需要做完整的專業評估。大甲李綜合醫院整合骨科、心臟科、胸腔科、腎臟科、麻醉科,跨科醫療團隊合作,降低手術風險與併發症機率,也是此次手術順利成功的重要關鍵。  

Read More

調查:3歲幼兒日用3C逾2小時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師範大學31日指出,據調查,國內3到5歲幼兒有9成會在家使用3C產品,年齡越小使用時間越長,其中3歲幼兒平均每天使用達2小時17分鐘。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建議,3到4歲兒童每天使用3C產品不超過30分鐘,4到6歲不超過1小時。然而,現今許多台灣家長卻常常依賴手機、平板電腦等「3C保母」安撫孩子,導致使用時間遠超建議標準。 台師大透過「台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以3到5歲學童共1732份樣本進行分析調查,並於昨日與親子天下一同在台北發布研究結果。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系教授張鑑如指出,台灣幼兒使用3C比率超過9成,年齡越小使用時間越長,3歲平均每天使用2小時17分鐘,4歲1小時59分鐘,5歲1小時36分鐘,與入園(幼兒園)比例有關。且發現社經地位低的幼兒,使用3C時間也較長,其中低社經地位的3歲幼兒,每天使用更達3小時2分鐘。 幼兒使用3C越長,親子互動時間就越低,對認知、語言、社會、情緒、身體動作和整體發展狀況都呈現顯著負向關係。調查顯示限制1小時內,幼兒發展最佳,建議親子增加共同參與活動,包括遊戲、共讀、吃飯、講話等,緩解3C的負面影響。 她也建議,政府在親職教育課程中,應納入幼兒3C主題,並強調「陪伴」的重要性,「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孩子。」如果平日實在太忙,假日也要盡量抽空,尤其「親子共讀」更是好處無窮,從0歲就可以開始,能有效促進幼兒認知發展、社會情緒能力,還能鞏固親子關係,降低產後憂鬱。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說,幼兒過度使用3C最易影響注意力,上課時難以專心;再來是情緒問題,易與同儕衝突;睡眠也會受影響,半夜才睡的大有人在。他也提到,影片、遊戲易使學童誤解打人不會痛和受傷,在現實生活中出現攻擊行為,把周遭用品當成武器,最嚴重的甚至會喪失現實感,無法分辨現實和想像,把人都當成喪屍。

Read More

三合一療法 癌末翁可下床走路

醫師李純慧說,一名臥床癌末7旬翁,經化療、免疫及抗血管新生抑制劑3管齊下治半年,已可下床走,成效不錯。(成大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肺腺癌4期77歲阿公就有腦部轉移,左側肢體無力,本臥床不起,接受化療合併免疫療法及抗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療後半年,肺部腫瘤縮小且肢體無力也獲改善,經人協助可下床走路,大大減輕病人與家屬的生活壓力。 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李純慧表示,許多癌症的生長、發展、侵犯及轉移,已被證實和血管新生有著密切的關係。當腫瘤生長超過0.5公分時,便不能靠滲透作用自外界取得足夠的養分及氧氣,需藉由新生的血管來獲取所需的養分及氧氣;所以,阻斷血管生成的「抗血管新生療法」,乃藉由中斷腫瘤的養分供應,使腫瘤凋亡,也阻斷其進一步擴散的能力,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目的。因此,治療肺癌除了原本的化療、標靶、免疫療法之外,抗血管新生療法算是副作用較低的一種。 她進一步說明,像案例肺癌末期7旬阿公本身並無基因突變,即可化療、免疫及抗血管新生抑制劑3種合併治療,成效不錯。另外還有一名54歲的張先生也是肺腺癌第4期,原本劇烈咳嗽與胸悶的情形獲得大幅緩解。

Read More

高志鵬假釋後聲請釋憲 不受理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民進黨前立委高志鵬因收受政治獻金五十萬元,被依圖利罪判刑四年半,去年獲准假釋。他認為「最高法院刑事案件分案實施要點」規定重大案件上訴最高法院,不論更審幾次,都由同一庭審理,有違憲之虞,聲請釋憲。憲法法庭審酌後,日前裁定不受理。 高志鵬主張,其所涉的案件,經上訴到最高法院,更二、三審審判長均為邵燕玲,質疑是受到「連身條款」限定,該規定違反憲法保障人民的訴訟權及憲法公平審判原則,有違憲之虞。 民國一0七年施行的「最高法院刑事案件分案實施要點」第九點規定,重大案件上訴到最高法院,不論更審幾次,均由同一庭審理,俗稱連身條款。優點是案件發回時,承審庭可迅速瞭解法律爭點,避免曠日廢時;缺點是承審庭若有偏見對當事人不利。 憲法法庭指出,高志鵬案子第三次上到最高法院進行分案的時間點,連身條款尚未上路,因此他的有罪確定判決並未適用連身條款,不符合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的受理規定,決議不受理。 但因連身條款與死刑案件具有關聯性,目前三十八名判決確定的死囚均聲請釋憲,因此憲法法庭仍會審理連身條款的合憲性。 高志鵬另主張最高法院的有罪判決,違反刑事訴訟法第十七條第八款的「法官曾參與前審之裁判者」應迴避規定,憲法法庭本次未敘明是否違憲將另行審理。 高志鵬被控於國有財產局市場承租價購案中,為特定業者關說並收受五十萬元,最高法院一0七年駁回上訴,依貪汙的圖利罪判刑四年六月、褫奪公權四年定讞,他入監服刑後,去年二月獲得假釋。

Read More

佳里好蒡 4/9採牛蒡喝雞湯

佳里牛蒡即將進入採收期,佳里區農會將在四月九日舉辦產業文化節,歡迎民眾參加。(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佳里區種植的牛蒡將從四月初開始採收,農會將在四月九日舉辦牛蒡產業文化節。佳里區農會總幹事楊豐賓表示,當天有好吃的牛蒡雞湯、牛蒡包子、牛蒡香腸、牛蒡脆梅凍,各送出一百份免費品嘗,歡迎民眾參加。 佳里牛蒡產銷班長黃榮昌指出,佳里種植牛蒡面積約有四十公頃,產量約八百公噸,二期作的牛蒡在去年十月間栽種,成長時間需五個月,由於種植期間受到乾旱影響,植株存活不多,重新補種後即將收成,預估產量減少三成以上。 佳里區農會為行銷佳里好「蒡」,農會理事長陳振華、常務監事陳世輝、總幹事楊豐賓及理監事依同為牛蒡節宣傳。楊豐賓表示,這次活動選在牛蒡產區塭內分部舉行,現場開放二梯次共六百人田間體驗採牛蒡,立即秒殺額滿。農會今年新推出牛蒡脆餅,提高牛蒡附加價值,每包原價一百二十元,當天優惠價九十九元,青農和農會家政班也研製牛蒡雞湯、牛蒡包子、牛蒡香腸、牛蒡脆梅凍,牛蒡節當天各送出一百份免費品嘗。 牛蒡節當天另有農產品展售會、農業成果展、農民節表揚,盼讓更多人認識佳里農業文化。

Read More

假兼職真詐騙 新北破機房逮7人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循線破獲郭姓男子為首的七人詐騙集團,全案警詢後依詐欺等罪嫌送辦。(中央社翻攝畫面)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方三十一日宣布破獲假投資詐欺機房,詐騙集團標榜「在家就能賺大錢」吸引被害人上鉤,一步步誘騙被害人掏錢投資,最後網站或APP即無預警關閉,讓被害人血本無歸。 警方日前接獲線報,指稱犯嫌等人從事網路詐欺,案經新北市刑大偵四隊與中和分局共組專案小組查緝,報請新北地檢署檢察官余佳恩指揮偵辦,調閱相關資料過濾分析,鎖定嫌犯等人租賃新莊區中港路上商辦大樓的辦公室作為詐欺機房使用。 警方蒐證齊備後,持搜索票攻堅進入查緝,現場逮捕二十五歲的郭姓犯嫌等七名詐欺機房成員,並扣得電腦組機十一台、手機十一支、監視器一組等證物。 詐騙集團標榜「在家就能賺大錢」吸引被害人上鉤,一步步誘騙被害人掏錢投資。(新北市刑大提供) 警方調查,該詐欺集團先於社群網站上張貼在家兼職廣告,標榜薪資優渥、工作時間彈性、工作輕鬆簡單等話術,藉此吸引被害人上鉤,再指派投資專員誘導被害人加入假虛擬貨幣投資群組、網站進行投資;投資初期,詐欺集團會讓被害人嘗甜頭以放下戒心,等被害人加碼投資後,就以理由拖延出金,最後網站或APP即關閉。 警方呼籲民眾,投資應透過合法管道賺取合理利潤,高報酬率投資標的,必定伴隨高風險,如有標榜高額獲利、穩賺不賠、獲利來源不明或獲利率顯然不合理之情形應避免投資,更勿輕信網友來路不明之投資管道。

Read More

失智婦迷途 警民合力助返家

龍潭里巡守隊人員卅日深夜於龍潭里活動中心發現迷途多時的陳女,及時啟動通報機制、龍潭所警方也立即到場協助。 (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永康分局龍潭里巡守隊卅日深夜巡邏行經龍潭里活動中心,發現一名疑似失智迷途婦人,立即透過LINE平台通報巡守中隊及龍潭所警方,龍潭所警方獲報協助將迷途婦人帶回以系統交叉比對,終於順利確認婦人身分,幫助迷途數小時的陳婦返家。 五十多歲的陳姓婦人平時住在永康龍潭里,卅日下午四時許家屬發現陳婦在住家附近活動,原也不擔心陳女迷路,不料到了晚間八點卻遲遲沒等到陳返家,家屬焦急前往住家附近尋人卻苦無發現,只好至派出所通報失蹤協尋,不料這一等就到了深夜。 同日深夜十一時許,龍潭里巡守隊巡邏行經龍潭里活動中心,發現陳姓婦人坐在活動中心外長椅上休息,明顯面露疲態,陳婦表示自己找不到路返家,但卻無法清楚交代自身詳細資料及住處。巡守隊員遂先透過LINE群組通報,龍潭所警方獲報也立即到場協助,先將陳婦帶回派出所安置。 警方提供礦泉水、零食等先助其恢復體力,同時利用警用系統比對陳女身分,發現陳就是稍早被通報失蹤的婦人,粗估陳這一迷途已離家六小時餘。警方循線通報陳婦家屬,家屬得知陳以被警方平安尋獲才放下心中大石,立即到派出所將陳接回,感謝警方與巡守隊員的即時協助。

Read More

空品不佳 新營紅害啟動因應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市三月卅一日上午的空氣品質不佳,環保局指統,其中上午十一時許,新營測站空氣品質為對所有族群有害的紅害等級,市府也啟動跨局處應變減緩空品,預計四月一日空氣品質才會轉好。 環保局指出,南市轄內發電工廠,三月卅一日上午配合環保署日前公布修正的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已進行減少排放汙染物十趴。 環保局表示,南市四十九家大型固定汙染源業者,透過製程改善、汰換防制設備與改變操作條件等方式,每日可減少揮發性有機物七百廿四公斤、粒狀汙染物一百六十一公斤等物質,減緩空氣品質惡化。環保局也於三月卅一日清晨,進行十七區卅八個路段即洗街,並通知廿一處工業區及大型營建工地提升防制措施,稽查人員也至工業區稽查空汙防制設備是否正常運作、進場稽查檢測確認業者有無排放超標。

Read More

陳子鴻念書為了玩 57歲當校長

陳子鴻帶著9號球衣,接受人氣播客張瑞夫訪問。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金牌製作人陳子鴻有多重身分,最近又接下《1500 SOUND ACADEMY 聲量音創學院》台北分校校長的職務,更親自為學校招生宣傳,在接受火紅的《萬秀孫代客洗衣》人氣播客張瑞夫訪問時,帶著9號球衣招出打球斷指插曲。 57歲的陳子鴻體態保養超好,張瑞夫劈頭就問:「這麼忙碌的校長,肝都是怎麼保養的?」陳子鴻也笑答:「生活要規律。」並透露音樂人很難早睡早起,但他就維持多年來每天睡滿7小時的習慣,最晚2點左右睡覺,大概9點多起床。 陳子鴻也表示,以前小時候就很愛運動,會念書是為了要玩,每次考試第一名,媽媽就沒話講,讓他可以盡情的玩。也特別帶了一件背號9號的橄欖球衣,回憶唸建中和政大時,就是橄欖球校隊,而對音樂的熱愛更溯自念國一時,在校園民歌流行潮下,用300元買了第一把吉他,一路開始摸索,「現在對於有心想學音樂的孩子,我完全願意傾囊相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