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感謝國際聲援 立委視導團將赴WHA

記者王超群、陳建興∕台北報導 第七十五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即將登場,總統蔡英文二十日表示,今年包含歐洲議會在內,共有三十四國一千五百多名國會議員致函世界衛生組織強力聲援台灣,這創下歐洲連署國家及議員人數的最高紀錄;朝野立委也組視導團前往會場,表達台灣參加國際組織並爭取加入的聲音。 本屆WHA預計在廿二日到二十八日舉行,這次是從二0二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以來,WHA首度恢復以實體方式舉行,但很遺憾截至十九日,外交部還沒有收到邀請函。 蔡英文在臉書發文表示,即將舉行的WHA,台灣依然在努力申請加入,雖然依舊困難,但在這兩年,有更多理念相近的國家與友邦,不斷堅定的支持台灣加入。創下歐洲連署國家及議員人數的最高紀錄。因為大家的團結努力,台灣在國際醫療和公共衛生領域,已用行動展現我們有能力、也有意願提供協助,更獲得國際的強烈支持。從基層到國際,全球公共衛生需要所有人一起攜手努力。 朝野黨團組成的WHA的立委視導團二十日出發前往瑞士日內瓦,預計二十六日返國,與會立委包括民進黨立委林靜儀、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與陳玉珍、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 李德維表示,參加參訪團,除了會給外交、衛福部人員一些鼓勵外,也希望向各界表達,中華民國樂意參加各國際組織等聲音,而國會議員參加這樣的活動,有其意義,對中華民國也有正面幫助。

Read More

〈中華副刊〉那天,我上了一個陌生叔叔的車

文/方晴君 插圖/國泰 「媽媽又忘記來載我了!」 放學的時間過了一個小時。 在國小時,學校有時只有讀半天,可是我媽常常忘記來載我。而我從小到大唸的學校,全都是跨區,沒唸過家旁邊的學校,所以學校離我家非常的遠。 媽媽沒有來,打電話家裡也沒接,我一直等都等不到她;大家都走光了,只剩下我一個坐在校門口等著,最後,我哭了…然後我決定走回家。 雖然不會算路程,但光騎機車就要半個小時了。然後我從學校離開,一邊走一邊哭,直到走到那裡的豐原交流道。   我想我應該哭的很大聲。因為有一個叔叔走過來問我。 「妹妹,你怎麼了啊?!」 「我媽媽沒有來載我,我要走回家。」我說。 「不然我載妳回家好不好?!」那個叔叔說。 「好,謝謝叔叔!」我竟然跟他說好。 結果那個叔叔把我帶到他的車子,這個車我心裡想: 「哇,怎麼跟我爸的車不一樣!」那是一個大卡車的車頭,只有車頭,而且太高了,我上不去,還是叔叔抱我上去的。 然後,他問我知道家裡怎麼走嗎? 「知道。」我回他,然後一路指路,終於回到家了。   這麼一台很奇怪的車頭,就這樣開進了我們的小住宅區,最後停在我家門口;叔叔很帥的開了車門,便來副駕抱我下車,他陪我到家門口。 「叮咚」按了電鈴,過了一陣子,有熟悉的人影來開門。 我媽醒了,看來又喝醉了。 然後我媽跟這個叔叔道謝之後,叔叔開著車回去了,而我被媽媽罵了一頓… 「不能跟陌生人一起走妳聽不懂嗎?!」(明明就妳忘記來接我…還罵我…)   N年了…我現在想到這件事,看到那個卡車的車頭,我好喜歡那個自己,相信別人的自己。   在這個世界和社會中,能這樣無私相信人的心,真的好難好難…而遇到這樣一個溫暖的叔叔,總是讓我想到熱淚盈眶。 在這樣的時代來說,跟陌生人交談,已經是一件危險的事。 當然不能跟陌生人走的,只是這故事,是不是令人感覺一股哀愁?!當時我才小二左右,不知人心險惡。   其實人有好人,有壞人,只是現在的社會很難分辨,乾脆都當作是壞人。   想一想,人與人之間的相信,蕩然無存;當我們說社會不溫暖時,我們又能給多少人溫暖呢?!就算你願意給,但互不相識的人,又為什麼要相信你? 那個叔叔的車我已經記不得,他長什麼樣子我記不得了,但在我心裡,我經過豐原交流道時,會想起,有一個那麼溫暖的叔叔。

Read More

〈中華副刊〉妹妹的一日

文/張燕風 圖/雨順 長途飛行,妺妹和我一向都戴上耳機,蓋上毯子看電影,一部接著一部。媽媽則是喜歡閉上眼睛打坐。但是這一次看起來她有很多心事的樣子。媽媽說,這次回台北時間很短,外婆會很開心看到妳們又都長高了。 到了外婆家,看到牆上掛著一張外婆畫媽媽小時候在做功課的畫像。那畫中的小女孩和現在的我長的真像。喜愛畫畫的外婆是台北附近三峽地方的人,她告訴媽媽一定要帶我們去三峽走走。那兒有一位台灣近代很有名的畫家「李梅樹」的紀念館,和被譽為「東方藝術殿堂」的三峽清水祖師廟。 祖師廟已經快有三百年歷史了,不僅外表建築美觀,裡面還有豐富的藝術作品,尤其是各式各樣的雕刻,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石雕中除了可以欣賞民間傳統信仰故事,還可以看到西方的美人魚和帶著翅膀的小仙子呢。 安徒生的美人魚傳說,是媽媽最喜歡講給妹妹聽的床邊故事。聽到清水祖師廟中居然有「美人魚」,妹妹雀躍不已,吵著馬上要去看。 星期天一大早,我們就搭車先到三峽李梅樹紀念館參觀。導覽告訴大家,有一幅畫上面的年輕女士,就是現在坐在那櫃台後面的阿嬤。導覽又說李大師認為女性身體最美的部位就是手,也就是他最認真去畫的重點。我在一個角落坐了下來,掏出隨身帶的速寫本,伸出自己的手,我隱約感覺到媽媽嘴角帶笑,正在朝我看著。 在紀念館的展示中,也瞭解到原來李梅樹先生曾經是三峽清水祖師廟重建的主持人。這更引起了我想趕快去看那些藝術品的興趣。 導覽說,出去穿過馬路沿著對面的小巷,在第二個路口右轉,有很多可以吃午餐的選擇。 我們看到一家河南麵館人很多,就進去了。媽媽和我點了蕃茄蛋麵,妹妹點了招牌的砂鍋手工扯麵,好大的一碗,她居然一口一口的都吃光了,摸著小肚子,很滿足的樣子。 從麵館出來我們要走過一座橋,橋的那一端就可以看到清水祖師廟。橋上有很多賣工藝品的小攤販。媽媽指給我們看,在橋下的沿岸有許多志工,也有大人帶著小朋友,他們拿著大型的垃圾袋,一路撿起遊客扔下去的飲料瓶,塑膠袋,為的是要保護著河水不要被汙染,星期天下午來做環保工作,是多麼有意義的活動。妹妹好像沒聽見,只是嚷著還要吃牛角包。 走到了清水祖師廟廣場一帶遊人很多,鄰近就是三峽老街。 下午太陽很大,一路走來妹妹熱的滿頭是汗,又吵著要找個可以吹冷氣的地方涼快一下。 在不遠處,我們看到了一家叫做「禾乃川國產豆制所」的大廠房。好了,媽媽對我說,「看起來那裡很舒適,又有好吃的。妳們吃完之後,就可以先去清水祖師廟找美人魚了。我想去三峽老街買些東西帶回家給外婆,然後我會去廟裡找妳們。」 「禾乃川」是一個由原本的醫療中心改造成的豆制品工廠和門市,吸引了好多遊客。我和妹妹坐在中庭,大口舔著黑豆冰淇淋。冰淇淋上有一塊餅乾還夾著一小塊豆腐。我們又喝了一杯濃濃的冰豆漿。 終於回到了祖師廟的廣場門口。我對妹妹說,現在要開始我們的東方藝術宮殿遊覽了。 妹妹忽然坐在地上,撒賴的說「姐,我走不動了,妳背著我吧!」 哎呀,我們真是吃的太多了,媽媽呀!現在怎麼辦?

Read More

〈中華副刊〉千金難買早知道

■掬馥 在我們家,我和弟弟都念大學,只有妹妹高職畢業,她也是她們同學中唯一沒念四技二專的人。她曾經問我:「我可以考大學嗎?」我不清楚家境是否允許,立即跟她說:「不要!」 當初這麼跟她說,除了不高興她考大學一年要花十幾萬以外,也自以為是地覺得她愛玩,不適合念大學。想不到我這句話卻大大改變了她的後半生。 妹妹換了好幾個工作,目前是大尺碼服飾店的督導,要南奔北跑。頭銜看似風光,負責的工作卻是很累人,薪水也不高。因為條件不夠好,加上楊貴妃身材,找的男朋友只有國中畢業而已。 每次想到這段往事,總令我懊悔不已。假如當初我鼓勵她念大學就好了,她現在的人生應該會順遂許多。可是,千金難買早知道,過去的事,再怎麼樣都無法挽回了。啊,如果能回到那一刻……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我與妹妹

■宋玉澄 我有兩個妹妹,我比大妹長五歲,小妹比我小八歲。 理論上,應該與年齡較接近的大妹感情好;事實上不然,大妹與我生活在同一個屋簷,卻像平行時空裡的人一樣,小時懵懂不知;大了,真的覺得在喜好興趣,甚至觀念想法上都大異其趣;生活與談話全無交集。然而,那就是我同父同母的大妹!一個工廠,生產出全然不同的產品。 與小妹卻是不同,手足情深;兩個都是親妹,感受卻是十分殊異,像是對緣分的另一個註腳,一切無法強求,也無法安排。小妹是老么,最後一位手足,應該最受疼愛的明珠,卻最不得父親喜愛。五、六歲的年紀,常被父親雙手反剪,綁在拴狗的木柱上,紅通通皴皺的臉頰上掛著兩行清淚;那是個寒冷的冬日,小小年歲,像個人犯,手腕上的綁痕早已消失,但烙在妹妹心裡的傷痕能消除嗎? 或許妹妹是知道的,從來到這個人世、這個家庭,就知道。出生回家,印象裡妹妹就愛哭,不僅是哭,是哭得死去活來的那種──臉色發紫、渾身僵硬,只有張大的嘴巴,沒有哭的聲音。 媽媽也帶著哭腔說,又哭死過去了。那時住在眷村,懷裡抱著僵硬直挺的孩子,像親人似地左鄰右舍的媽媽們,圍攏過來。有人說掐人中、有人喊咬腳ㄚ。 我個矮,媽媽抱著妹妹的雙腳,就橫在我嘴旁,咬腳ㄚ的工作,自然在我身上。 咬輕,沒效。咬重,會痛。腳跟、腳心,哪個是重點。危急中,只有自行體會。哇!的一聲,妹妹活過來了,我望著妹妹小腳上的齒痕,還有大灘大灘地口水,有些心疼,但更多的是放心;這個世上,少有哭、不哭、再哭,連在一起就讓人寬心高興的事。 以後,妹妹再哭,再哭死過去;媽媽有經驗了,我也有經驗了,妹妹的小腳一次又一次的烙遺下我的齒痕,還有口水。漸漸的,妹妹不再哭了;或許她知道,再不甘願,還是要來到這個家庭、這個人世;她認命了。 但前世的宿命,仍纏著。她會走卻走不好,走一步跌一跤,爬起再走,又摔到了。摔跌的膝蓋永遠鮮血淋漓。來自五湖四海的眷村媽媽們,又有法寶;說是要在妹妹走過的泥地上,拿刀砍,走一步砍一步;隱約記得那意思是,要砍斷藏在泥中的繩索,那繩索肉眼看不到,卻會伸出纏著妹妹邁出的小腳。 媽媽砍。我也砍。用力的砍,泥地上砍出深深刀痕,還有因刀落下掀起的土屑,土屑兩旁翹起,彷彿真有甚麼東西在泥中裡爬過,而留下痕跡,卻不知是否真砍斷了泥土中的繩索。總之,真的會走了,走的穩健又大步。 但誰又會知道,二十年後,她走出了國門的四十年間,除了兩次十天的奔喪之外,再也沒有回到台灣。我的家不算,她在台灣,早已沒有家了。因此,我常想是不是童年時,我把她的腳咬痛了,還是那時真把與她連結的土地之根斬斷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餵蠶

■吳鈞堯 白是基本 胖作為準則 一切的鮮綠都在春天發生 密室中,你的成長遺跡 是一粒粒圓滾滾的黑 帶點腥與臭 沾染了密室外 一切期待   於是為你摘桑。   咬嚙堅實 如流,不捨晝與夜 飽滿才能蛻變 飢餓時,連一個夢都孵不了 在大家謹守社交距離 顧忌呼息是否染色時 你的吞吐有項羽的風   吐絲了。   作繭自縛是一個考試 為入夏以前 設一個關卡 如果為你摘桑 如果養胖的世界再能織錦 以及親吻

Read More

檀島茶餐廳進駐南紡 酥皮蛋撻飄香

台南首家檀島香港茶餐廳進駐南紡購物中心A1館B1,即日起試營運。(南紡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南首家檀島香港茶餐廳進駐南紡購物中心A1館B1,即日起試營運。除了檀島銷售超過八十年的酥皮蛋撻、檀島咖啡、奶茶等人氣夯品。餐廳行政主廚黃祥恩更以台南在地食材入菜,獨家推出豉油皇根島蝦、港式XO醬鱔魚伊麵,作為檀島進軍台南獻禮。 檀島咖啡可說是香港文化代表。檀島蛋撻酥皮需費時三天製作,且經「雪過夜」方能取出使用,多達一百九十二層造就酥脆口感,還能嘗到滑嫩蛋漿、燉奶香氣。檀島供應的咖啡、奶茶,則透過精熟的撞茶工法製作。咖啡或茶汁與空氣碰撞接觸,會變得更加細滑,同時激發出香味。 檀島香港茶餐廳協理游宗堉指出,台南、香港有很多共通點。充滿市井氣息的街道與精緻、重視質感的設計文化並存,還有美味的各式小吃。游宗堉和黃祥恩針對菜色有過一番討論。最終檀島南紡店不僅有獨家限定料理,同時也供應檀島知名的各式粵菜及點心,呈現在台南饕客面前。 檀島南紡門市以類手繪線條框架,營造舊香港街頭風格。另與台南在地藝術家ArtShirmp藝術蝦合作,在天花板以水彩畫呈現安平古堡意象。檀島南紡店試營運即起至二十二日,前五十名內用消費的客人,可獲贈極品蛋撻。

Read More

防疫包通知慢 郭信良批效率差

議長郭信良女兒確診五天,通知隔日領取,等於只剩一天時間,郭信良霸氣說,「不用領了」。(記者林雪娟攝) 女兒確診6天才領得到 公所指受限流程人力 會加快腳步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市府提供的防疫包原是暖心之舉,卻因發送速度過慢,連日來頻傳民眾解居隔都還未領取,郭信良證實,女兒確診五天也未獲通知領取,批評市府行政效率太差。 郭信良表示,女兒確診五天,昨日接獲安南區公所通知,請親友今日至城北里活動中心領取;郭信良指出,這等於是確診第六天才領得到防疫包,領取後也只剩一天,他回應:「不用了,防疫包留給有需要的人就好」。 疫情爆發,政府關懷送暖腳步跟不上,日前,議員李中岑隔離五天都未領取防疫包,然部分議員參選人卻代領,郭信良就曾發文指政府若人手不夠,可以委請里長代發。 郭信良表示,區公所通知民眾在上午八時至下午四時領取,目前一個里其實也沒多少人確診,與其派人待在活動中心,讓民眾親跑一趟領取,不如直接送至確診者家中,「時間也沒差多少」,第一時間送關懷,才是真正送暖。 郭信良批評,從防疫包發放,可看出防疫措施尚有不少漏洞,「市府要好好檢討」。 安南區公所回應,領取防疫包都在公所,因安南區幅員廣,才在偏遠的土城、中洲寮各設一處領取點,附近里都可領取,因人力不充裕,目前協調戶所代協助發送。 公所指出,確診名冊因衛生單位有作業流程,公所收到時民眾已確診二至三天,各單位人力有限,導致領取時間落差,已儘速通知確診者領取。

Read More

糖友羅一鈞籲勿刻意染疫

打疫苗再確診超級免疫? 專家認中重症風險不能忽視 避免染疫仍是最基本要求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20日呼籲,切勿刻意染疫,他以糖尿病友身分提醒,糖友或慢性病患,一旦染疫重症風險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強調,避免染疫仍是最基本要求。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認為,既然無法避免感染Omicron變異株,不如接種疫苗後再自然感染,可獲得「超級免疫」;但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與預防醫學所兼任教授金傳春則認為不宜宣導自然感染,避免高風險族群染疫後併發重症,仍應力拚防疫。 陳時中昨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避免染疫仍是最基本要求,若擔心染疫就要把疫苗打好打滿,打滿3劑疫苗可降低80%以上重症死亡風險,就算染疫也不用太過擔心,但並不是鼓勵自然染疫。 羅一鈞指出,他身邊也有很多朋友確診,大多是醫療場域工作者,很難避免染疫,但因大多都已接種疫苗、保護力較高,萬一真的染疫也能獲得自然免疫,3個月內都彷彿獲得「無敵星星」,就算同住家人確診也不會再次被匡列隔離。 但羅一鈞強調,民眾不用為了自然免疫就故意去感染,尤其像他一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不適合刻意染疫,以免增加併發中重症風險;但如果是生活、工作上不慎染疫,仍有多數都是輕症,不用擔憂、恐慌。

Read More

4歲女兒遭餵毒虐死 母助埋屍判1年2月定讞

針戳、木板鐵尺痛毆、餵食安非他命致死 狠心同居人逃死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南投縣男子陳威嘉前年凌虐彭姓同居女友的四歲女兒,甚至餵食毒品致死,彭女竟幫忙埋屍。一審依殺人等罪將陳男判處無期徒刑,彭女被依遺棄屍體罪判刑一年十月。二審將彭女改判一年二月,最高法院二十日駁回上訴,彭女判刑定讞。 民國一0九年九月間,南投縣蔡姓男子向警方自首,供稱協助陳威嘉掩埋女童,檢警獲報後到陳男老家果園樹下,果真挖出女童骨骸,追查後才查獲這起虐童埋屍案。 檢警查出,女童的彭姓生母於一0八年七月間,帶女兒離家出走,與陳男租屋同居。但陳男多次凌虐毆打女童,曾用針戳刺女童大腿,用木板、鐵尺、鞋拔毆打,還罰她做「拱橋」動作等。 陳男還至少兩次餵食女童安非他命等毒品,導致女童於一0九年六月七日因毒品作用而窒息死亡。陳男隨即聯繫昔日獄友蔡男,與彭女合力埋屍。 一審南投地院依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殺人罪、妨害幼童發育罪、共同遺棄屍體罪,將陳男判處無期徒刑,依共同遺棄屍體罪將彭女判刑一年十月、蔡男一年二月,蔡男未上訴而確定。 二審台中高分院認為,彭女負責搬運、遺棄女童屍體,卻與決定棄置、埋屍地點的陳男相同形度,一審量刑過重、不符比例原則,改判一年二月。最高法院認定二審量刑,駁回上訴確定。至於陳男另案審理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