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批沒行政經驗 蔣反嗆:只會聽黨意行事

蔣萬安二十四日出席台北市北投區一一一年健行活動,陪同當地議員與民眾一起運動健身。 (蔣萬安選辦提供)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立委蔣萬安二十四日出席台北市北投區一一一年健行活動,陪同當地議員與民眾一起運動健身,會後接受媒體聯訪,對陳時中抨擊其沒有行政經驗,蔣萬安回嗆,要成為民選市長,有民選經驗絕對要比行政經驗來得重要。 蔣萬安假日持續勤跑基層,與在地民搏感情、互動、傾聽民意,他二十四日上午出席台北市北投區一一一年健行活動,有媒體問及陳時中批他雖然年輕又英俊,但沒有行政經驗怎麼看。蔣萬安表示,陳時中部長在八年前也是挺沒有行政經驗的柯文哲,沒有好的行政訓練,其實就只是聽命行事,甚至只有黨意沒有民意,有民選經驗的民意代表,才是真正能夠體察民意,設身處地為民著想的人,所以,要成為民選市長,民選經驗絕對比行政經驗來得重要。 媒體續問陳時中駁斥破口說,認為這是在分化、對立民眾一事,蔣萬安指出,民進黨才是真正在這次疫情中,造成人民分化和對立,民進黨就是透過政府來操作,大家二十三日都看到陳時中部長說「不能批評防疫的作為,要自己秤秤斤兩。」其實大家是不能接受,因為全民對防疫都有貢獻,因此,才會有人說「國民黨做不好大家罵,民進黨做不好罵大家」。 陳時中批無行政經驗,蔣萬安回嗆要成為民選市長,民選經驗絕對比行政經驗重要。(蔣萬安選辦提供) 對於陳時中、黃珊珊先後出書怎麼看,蔣萬安表示,我的新書也即將發布,就是讓大家多了解多個面向的蔣萬安,不只是立法委員,還有二寶爸、青創律師以及就是帶給台北市無限可能和希望的蔣萬安。

Read More

新竹球場 中職殺手

砸12億重建 甫啟用就造成3選手受傷 賽事全喊卡 新竹棒球場啟用後,連兩場職棒賽事出現草皮、紅土有狀況,導致選手受傷。  (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斥資十二億重建的新竹市立棒球場啟用後,連兩場職棒賽事出現草皮、紅土有狀況,導致選手受傷。中職二十四日緊急宣布,原定二十四日於新竹棒球場的賽事延賽,八月新竹主場賽事將更換比賽場地辦理。 味全龍隊總教練葉君璋、富邦悍將隊總教練丘昌榮及不少球員指出,新竹棒球場土質鬆軟、顆粒較粗。二十二日賽事造成味全張祐銘跑壘滑倒,劉基鴻因不規則彈跳傷到手指;二十三日悍將林哲瑄撲接球,也因為場地小石頭多、草皮緩衝較少,造成左肩挫傷。還有球員提出外野建築顏色影響看球視線等問題。 市府表示,「給球員安全的比賽環境」,是市府、中職與味全龍球團的共識;代理市長陳章賢前天致電中職會長蔡其昌聽取球員意見與球迷反應,改善各項細節;強調市府會和味全龍球團、龍來球場公司共同努力,讓球場更符合球員、球迷使用需求。 新竹棒球場啟用後,連兩場的職棒賽事、出現草皮、紅土有狀況,導致選手受傷等情形。(記者曾芳蘭攝) 陳章賢指出,對於昨天原定在新竹棒球場的賽事延賽造成的不便,代表市府向所有球迷道歉,並虛心接受所有球員指教,也感謝教練與球員對市府的鼓勵。 他表示,改建期間市府與味全龍球團、龍來公司密切溝通,要把球場做到符合各方面需求;但這兩天球員反應仍有細節需要調整。將向中職聯盟與球員工會請教,希望在確保球員安全前提下,將球場改善得更符合球員與賽事要求。 新竹棒球場啟用後,連兩場的職棒賽事、出現草皮、紅土有狀況,導致選手受傷等情形。(記者曾芳蘭攝) 針對新竹棒球場開幕兩天引發的各項討論,味全龍也發出聲明。球團復出推手魏應充表示,龍迷的聲音他都聽到了,新竹主場問題會以「尊重總教練專業與球員安全」原則處理,希望球迷放心。至於未來新竹棒球場何時恢復賽事?將依聯盟規章與球員安全為原則因應。

Read More

陸警告美:軍事回應裴洛西訪台

中央社∕倫敦二十三日專電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針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可能即將訪問台灣,中國向美國拜登政府私下發出不假辭色、前所未有的強硬警告,甚至揚言不排除以軍事手段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報導,駐中國大使伯恩斯本週突然縮短在華府的行程、提早回到北京,這除了是為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預作準備,也是因為台灣相關議題日益引發擔憂。美國務院不置評。 「金融時報」十九日報導裴洛西可能八月訪台,這將是她亞洲訪問行程的一環。在台灣方面,外交部表示未接獲相關訊息。拜登二十日指出,軍方認為裴洛西訪台「現在不是個好主意」。 裴洛西若能成行,將是二十五年來首度有美國眾院議長訪台。 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和其他國家安全會議高階官員反對裴洛西訪台,理由包括這將升高台灣海峽的緊張情勢。根據「金融時報」發自關島和台北的報導,六名知情人士表示,中方的警告措辭較以往強烈。

Read More

稻江學院退場改辦長照 有譜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自去年七月底停辦,教育部二十四日表示,財團法人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有意改辦長照,經徵詢後,私校諮詢會建議同意改辦,將請稻江依相關建議修正後,再續予審酌。 位於嘉義縣的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去年向教育部提出停辦申請,教育部考量稻江辦學已窒礙難行、教學品質不佳、財務資金不足等因素,加上優退方案多數教職員已有共識,同意稻江於去年七月三十一日起停辦。 教育部表示,有關「財團法人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申請改辦為「稻江長照財團法人」一案,教育部已依私立學校法第七十一條規定,於今年七月徵詢私立學校諮詢會,私校諮詢會建議同意改辦,並提出若干建議意見。將請稻江學院就其空間規劃、營運成本與土地使用等相關事項,依私校諮詢會意見釐清修正後,再續予審酌學校改辦案。

Read More

營養午餐吃石斑 安全去刺才供應

  石斑魚納入國中小學營養午餐,須切成魚片、魚丁。(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近期外界對石斑魚納入國中小學營養午餐,有食安與魚刺等擔憂問題。漁業署表示,將要求提供檢驗合格的石斑魚外,也將不定期派員現場抽查,為學童把關飲食健康。 漁業署表示,為確保供應學校午餐石斑魚安全無虞,已要求選用申請通過有機、產銷履歷、台灣優良農產品CAS標章或具有溯源水產品追蹤條碼的各類石斑魚。 漁業署說,目前養殖龍虎斑、龍膽石斑及青斑等,均能養成每尾兩斤以上的規格,為確保該專案石斑魚安全無虞,除要求漁民團體採購取得三章一Q的每尾兩斤以上規格的石斑魚外,並要求養殖戶出貨前,須有合格檢驗報告才能捕撈加工。 同時經HACCP或ISO二二000認證加工廠,再經取肉、去刺、切塊等加工程序,做成符合學童的飲食習慣的石斑魚片、魚丁等無魚刺成品,出貨前再送驗合格,才能供應作為學校午餐食材。 漁業署強調,本次在不排擠既有學校午餐餐費預算下,與教育部、餐盒公會合作,額外爭取經費辦理「學校午餐採用三章一Q石斑魚」專案,搭配食農教育法推動,讓國中小學童及教師享用優質國產可溯源的石斑魚。

Read More

〈全球探索〉拜習再對話 雙方都不會示弱?

七月九日大陸外長王毅會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路透) 黃清賢 美國總統拜登七月二十一日說,他預期會在「未來十天內」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談話。習拜視訊峰會應該會在七月底前舉行。這將是兩人自今年三月以來首度一對一通話。在此之前,中(中國大陸)美雙方在軍事、外交、經濟領域的最高階層主管官員,僅僅一個多月來已有五次頻繁互動,可謂前所未見。 這五次國安最高級別互動,包括:六月十日,中國大陸國防部長魏鳳和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的會談;六月十三日,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盧森堡舉行會晤;七月五日,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視訊通話;七月七日,中共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與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視訊通話;七月九日,大陸外長王毅在印尼峇里島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議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會晤。   建立避險護欄 美陸各自表述 美中高層密集外交互動,反映出雙邊緊張關係在持續升溫。布林肯向大陸表達美方關切的台海、南海、新疆、香港、俄烏戰事議題的同時,在具有攻勢的戰略圍堵中,希望彼此維持溝通渠道暢通,藉以建立「護欄」,達到避險、警示作用,避免不必要的擦槍走火。 但大陸認為,中美關係的「護欄」,就是信守三個聯合公報,且特別強調一中原則與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避免走向衝突的核心議題。王毅還向布林肯提出「四份清單」,包括要求「美方糾正對華政策和言行錯誤清單」、「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中方重點關切的涉華法案清單」以及「中美八個領域合作清單」。 大陸呼籲美方糾正錯誤、要求改善,同時提出雙方在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糧食安全、能源安全、韓半島穩定等諸多領域,可以有具體合作方案。換言之,美中關係雖趨於緊繃,且持續各說各說,但雙方都知道一旦發生衝突的嚴重性,故寧鬥而不破,持續保持對話暢通,避免誤判。 習近平對外要因應美國「圍中」政策,內部同時面對疫情動態清零與經濟成長的矛盾。(路透,資料照) 美國重大政策 浮現諸多矛盾 然而,美國在重大政策上卻已浮現諸多矛盾。美中貿易戰、國際能源危機,都已對美國經濟造成衝擊,但拜登政府對於中國大陸進口商品是否降低關稅,內部仍是兩派拉鋸。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和貿易代表戴琪不贊成輕易取消對大陸關稅,而貿易部長雷蒙多和財長葉倫則支持取消,並直指川普時代沿用迄今的對中加徵關稅,早已失去戰略意義。 再者,拜習視訊峰會行將登場之際,卻又出現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規劃八月造訪台灣的訊息,而拜登卻又馬上表示「軍方認為現在不是好主意」;到底,民主黨內對大陸政策出現重大矛盾?抑或是府、會唱雙簧,把裴洛西訪台視為對大陸談判的操作籌碼?著實讓外界霧裡看花。 拜登政府在內部矛盾中尋求處理對外關係。三月十八日的拜習會,拜登提出「四不一無意」(美國不尋求與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七月二十日的G20,布林肯在「四不」基礎上,再加「二不」,亦即多了「不挑戰共產黨執政地位」、「不尋求改變台海現狀」。   國防外交經濟 美國全面圍中 但是,美國操作圍中政策與台灣議題國際化的現實面,卻與「四不」、「六不」的宣示背道而馳。美國藉美英澳軍事同盟(AUKUS)、五眼聯盟(FVEY)、印太戰略、印太經濟架構(IPEF)、美日印澳四方會談(Quad),乃至於近期催生的美日韓台Chip4晶片聯盟等,持續在國際拉攏盟邦,從國防、外交、經濟等各層面對崛起的中國大陸進行「圍堵」。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日前出訪印太地區,大力行銷「友岸外包」。葉倫說「友岸外包就是與更多個可信賴的合作夥伴深化關係,讓我們的供應鏈多元化,降低經濟風險。」葉倫公開點名中國大陸,指美國和其他國家應減少對大陸的依賴。 美國推「友岸外包」對中國大陸進行具有攻擊性、壓制性的產業圍堵政策,已毫不遮掩。美國過去強力指責大陸進行企業補貼,為不公平貿易手段,如今自己卻操作產業補貼並築起壓制大陸晶片產業發展的防火牆。美國參議院正在討論規模五百二十億美元的晶片補助法案,草案中明訂若半導體業者獲得美方補助在美建廠,未來十年禁止在中國大陸新建或擴建先進製程工廠。 除此之外,美國強調的戰略供應鏈,也推「近岸外包」,即要求將部分產業移到鄰近的加拿大、墨西哥、拉丁美洲生產。這種只顧美國自己利益,打破既有的國際分工,採行逆全球化的保護主義,最後只會事倍而功半,徒然增加製造成本,為已經嚴峻的全球性通膨推波助瀾、火上加油而已。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著白衣演說者)規劃八月造訪台灣,但拜登表示「軍方認為現在不是好主意」。(路透,資料照) 強權角力 台應思考整體利益 展望下半年國際情勢,全球關注的兩大選舉,一是美國十一月的期中選舉,一是中國大陸的中共二十大。拜登正面臨執政危機,除了陷於四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膨壓力,拜登民調支持度僅剩三成,降至上任以來的最低水準,民主黨的國會多數也岌岌可危。形勢所迫,拜登在外交上有可能趨於強硬,來換取選票。 至於中國大陸,對外要因應美國的「圍中」政策,內部同時面對疫情動態清零與經濟成長的矛盾。現在,病毒傳染率高,動態清零愈形困難,但大陸仍必須設法維持經濟成長,特別是七月之後,大陸又有千萬名畢業生投入職場,這些都是大陸當下的主要壓力。習近平為了強化治理的正當性,內政與外交也不會示弱。 台灣處在強權的角力之中,要思考國家、人民的利益在哪裡?或台灣已喪失自主權,淪為美國的附隨而已?台海處在美中對抗的最前緣,一旦國際情勢丕變而被拋棄,民將無所措其手足矣! (前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中華副刊〉碧潭攬翠

文/攝影 吳建璋  任何一個晴朗的午後,只要行過碧潭吊橋,登上和美山的石階,沿著步道緩緩前行,你會發覺竟那麼自然而容易地溶入了山光潭影交相映的境界。 一路上,山腳閃耀著碧波水影,枝枒交錯的林蔭在眼前伸展,還有繽紛的花草點綴,而翩翩飛舞的彩蝶則在其間穿梭。你且慢再走,先舒服地吸飽新鮮空氣,讓鼻根嗅嗅拌著泥味的花草芳香,通體酣暢如沐微醺的陽光美酒。而聽,鳥兒隱匿在林裡放聲歌唱;若在蟬鳴的季節,再添蟲唧和蛙鼓,更交織成壯闊的森林樂章,沿途伴你怡然悅耳。 由山徑俯瞰,新店溪蜿蜒的河道波光粼粼,從近處的枝葉縫間溜過,也從矗立的崖岸陰影流過,耐不住呆直的轉了一個大彎,攤成傍山湍流的這泓碧水。居高遠眺,這溪畔堤岸人來人往的蟻群三兩成伍,騎車漫逛、從容散步或是靜置於咖啡座上,都不如你流汗行走更能滌除俗塵凡慮,優遊午後時光。 踏過殘梗落葉,走進茂密的樹林間,許多互相通聯的小徑,彼此交會,不管是親山或近水,總是那麼不自覺的,你會停下來駐留片刻;聽聽風的聲音──空氣的波濤,那大塊吞吐的地籟穿越山林,拂過樹梢,撫觸著千萬綠浪的膜拜,而隱約的水聲不絕如縷,潺潺伴奏。行過「太白樓」,崖下出現點點小舟,映著樹影篩漏過的點點光圈,不遠的溪畔青草地,有水鳥從容的起降,不時搧動著那銀亮如絲的羽翼,掠過長虹的吊橋;再上去是青天,也有白雲。 順步行進,走到樹影疏落的觀景平台,遠遠近近的景色盡收眼底,放眼所及宛如長軸披展的山水饗宴。迎著流水悠悠的河面,跨築了三座不同世代的橋樑。距離最近最吸睛的的吊橋歷史最古,而最遠處則平展直立著常見的水泥橋,至於在其間橫空劃弧的拱橋則是較晚近的建物。你瞧!那狀貌形如賁張的弓背,承載著似箭般高速奔馳的車輛……三座造橋以各自的樣態同框入目,形塑了時代的風貌與演進,蔚為碧潭一大奇觀。 再往前行是「雙心坪」。這一方歇腳的綠蔭空地,有心心相印的造園景觀,而比肩而立的心形彫塑,銘刻著愛的宣言;周遭樹影婆娑,在枝葉濃密處還隱著一條曲徑,迂迴行走其間,不時有被風拂落的樹葉飄下…… 終端直扺「真愛碼頭」,視野立即豁然開朗,展望無涯無際的天高水闊。每當踩踏天鵝船的儷影打你身旁盪過,緊挨著碼頭的水面漾起陣陣漣漪,偶爾撞見浪漫的擁抱,在停泊的小灣熱情依偎,而你眼裡竟泛著偷窺隱祕的喜悅。 慢慢地走,走入深深的樹林裡時,只見棧道一個逕兒延伸探下,撲天蓋地的濃蔭當空罩來,震懾你不禁加緊腳步,猶若闖入綠礦幽井的弱小動物,兩旁蓊鬱的蒼木翠竹,似也交頭接耳地張狂舞動,彷彿噬人的綠浪翻騰。在路盡處,則是低矮的工寮房舍,有燈透出幽微的光暈,以文明之姿照亮前路,迎你重返紅塵萬丈的人世。 終點,擺渡扁舟載著疲憊的你,依依駛離此岸,而遠方「小赤壁」映襯著淒美絕艷的夕陽時,你滿懷著黃昏燦爛的心情歸去,彼時餘暉將盡的河面,正等待著絢麗的聲光幻電,為夜幕低垂的碧潭演出搖滾水舞……

Read More

〈中華副刊〉她們

■馬櫻丹 早上去小七繳電話費忘記買報紙,家事做完煮了杯咖啡才想到,沒關係,全聯一定還有。 報架上果然還躺著兩份報,速速取走一份握在手中往結帳區走去,前面排了三人,購物籃裏滿滿一堆,只剩一人收銀,沒聽到熟悉的「請支援收銀」。我耐心等待結帳。 前面的女子轉過頭來,口罩下傳來軟軟的聲音「妳只有買報紙,先讓妳結。」「不用,不用」我搖著手連聲說道。「沒關係,我的東西比較多,讓妳。」說完,她推著推車走到我身後。「真是不好意思,謝謝妳。」再推辭就真的不好意思了。聽她的口音我想應該是越南媳婦,因為旁邊跟著一位大眼睛穿艾莎公主紗裙的小姑娘,躲在媽媽身後玩推車。 母親早晚會到公園走路聊天,常常帶回一些聊天「丹露」,像是越南春捲與涼拌青木瓜絲,問她誰給的?她說是王阿公的外籍看護送的。「怎麼那麼好!」我故作驚訝狀。「阿雅說我去年包的粽子好好吃,今年可以包5顆送她嗎?我說要送她10顆,結果早上就拿了這些給我,下個星期要做越南咖哩配麵包給我吃,羨慕吧!」我是很羨慕沒錯,老媽的外交手腕一流,通人好。 傍晚有人在門口叫著「姐姐,向媽媽在嗎?」「她在公園散步。」門口站著年輕小媽媽帶著二娃。「好,我去公園找她。」認出她的口音,她是小胖妞的媽媽。小胖妞活潑可愛嘴超甜很得老人緣,媽媽尤其喜歡她,常常買零食請她吃。過沒多久媽媽回來了,手裏提了一包冷凍水餃。「又是誰送的?」「小胖妞的媽媽啦,昨天到全聯買布丁與養樂多給她的小孩,今天送我這個。今年粽子得多包一些,分點給她,她好乖呦!」媽媽嘴裏讚美不已的胖妞媽,是個有禮貌見人就笑的越南姑娘。 她的先生胖胖的很古意,一看就是老實人,父母皆已過世,四十多歲才娶了越南小妻子,五年生二娃,有妻有子一臉幸福樣。胖妞媽說她的先生對小孩話很多,跟她就說不了幾句,我媽跟她說「先生都是這樣的。」因為我爸也是跟孩子話多,與老婆話少。問她「老公對妳好嗎?」她害羞的點點頭「我老公賺的錢有給我,過年也讓我寄錢回娘家。」古意男真是好男人。 隔壁頂樓傳來小娃騎車的玩樂聲,伴隨著低沉的爸爸回話聲音。我一直以為隔壁的兩位老哥應該不會結婚,沒想到小哥在50歲那年經同事介紹娶了越南新娘,一年後迎來上輩子的情人。小哥的溫柔應該都給了女兒,隔壁鄭奶奶說小孫女恰北北,最愛欺負她爸爸,只怕媽媽。 小哥帶鄭奶奶與妻子去打疫苗,將女兒寄放在我家,電視按到幼幼台、開了一罐多多給她,小女娃乖乖坐著看電視。問她「妳最喜歡誰?」「媽媽。」「妳最好的朋友是誰?」「媽媽。」我以為她會說小胖妞,因為她們從包尿布就認識。「誰最喜歡妳?」「爸爸。」此話不假,老來得一女,人生一大樂事! 「今天中午自行解決,我不煮。」早上10:30她準備出門。「去哪?」我頭埋在報紙裏。「李媽媽的外勞阿華跟同鄉聚餐,要我過去幫忙炒米粉煮肉羹湯,順便留下來吃她的拿手家鄉菜,要不要帶點回來給妳?」她在門口穿鞋問我。「好啊!如果可以。」「怎麼不可以,我跟阿華的姐妹都很熟。」這位太太真的很大姐頭。 以前不覺得母親的個性討喜,總覺得她跟一般母親不同,太活潑、太愛交際、太外向、也太愛玩樂,甚少將心思花在經營家庭,沒想到老來這種性格反而讓人激賞。她肯定不會宅在家等失智。

Read More

〈中華副刊〉通勤者

■張瑞欣 傷痕緊扣生活的樞紐 淚與傷刻入心靈的交會點 愛的諮商該訴說給誰聽 雨季等待彩虹的出現   靜動之間,選擇寂靜 城邦的通勤者等待上車 人群的心聲回應於車廂內部 滑過手機螢幕的一日大事   下車別忘帶走日子的行李 打卡之前請記住微笑 記憶卡儲存喜悅的時刻 抵達了家屋,放鬆了五官

Read More

〈中華副刊〉再見,陽明山

文/向晚 插圖/國泰  最後,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站在餘暉下,跟往常一樣,忘了陽光的溫度,層巒與雲霓交疊的美景,總是令人興嘆時間的短暫;也許年少青春有那麼一點「夕陽無限好」吧!   再見,陽明山。   剛讀文化大學,便聽聞學長姐畢了業,還會在山上窩個兩三年,才甘願下山。起初我不太理解這樣的行為,直到四年過去,因為畢業所換來的依戀才驚覺——真的要離開了?陽明山的神秘,唯有住過的人才知道。闊別多年,猶記得冷氣團大舉入侵的夜裡,即使窗戶開得再細微,終究抵擋不住沁涼透骨之寒,凜冽的風形成一把冷箭,戳破我的美夢!無奈失去睡意,然深夜能做些什麼? 秉燭夜遊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才著滿衣裳,緩緩走出住屋大門;驚見所有建築皆被白霧吞沒,彷彿一座龍宮隱於市,與世隔絕融入在仙氣當中!心情喜出望外,如騎著觔斗雲環繞一遭,走在無人的街道,獨自享受難得的美景,就好像夢裡尋夢。   再見,陽明山。   大二那年,搬到離學校更近距離的租屋處。它在一個陡坡,順坡而下的深處,彷彿完全屬於另一個世界,而在坡道的中段,有一隅是我時常放空自己的小天地,那裡似乎可以框住疲憊,待我離去之後,疲勞也留下繼續待著看這片風景。當時自虐性的選擇雙主修,除了本科系的專業科目加重,寫作習作也增多,每週還有音樂系管樂團與乙組羽球校隊練習;剩下時光,幾乎在圖書館度過,早上練樂器,下午讀法文,直到傍晚五六點回家。那段歸途常忘了方向,只好停下腳步。因為知道壓力是自己選擇的,所以沒什麼大不了。於是每當開始抱怨,就想尋找一絲的怦然,好讓一切止於寧靜的初衷。一天的結束,還有整片星斗的希望等著呢!熱血的青春如白天的陽光朗照奔放,而累了,也享受著向晚的餘溫,甚而有幸,有一隅的喘息,在任誰都無法打擾的秘密基地。   再見,陽明山。   不知不覺,當完兵,進入社會工作。鮮少機會再上陽明山,但每當有不如意的心緒,就是前往文化大學最好的理由。久久一回的熟悉與陌生,蜿蜒的仰德大道,到了一定高處的耳鳴,直到眺望台北市夜景,遙遠的101、一覽無遺的燈海,心中頓時充滿希望,因為還有許多人們正努力工作著,每一個光點都是一則故事,像訴說著一千零一夜,精彩絕倫!而我努力守護著那一點光:是家人、是朋友、是自己的理想,方有今日的光景。夜深了,該歸去,我如今也成了一位過客。   再見,陽明山。   這回,真的要說再見,只留下一張照片:我的身影留在這景的深處,打著一把漆黑的傘,襯著整個天空像潑墨般沈默。大部分的深邃,些許的留白,正如我內心那一場雨。雨下得膠著,霧裡瀰漫著思念,沒有嗩吶的喧囂,只剩一片青色草原上來來去去的黑色衣影。我在——陽明山臻善園。 再見了,母親。那天的場景相當的莊嚴,不失色彩的溫潤,映入眼簾的是安心,是放下;樹木逐漸茁壯、花朵漸漸燦爛,讓一切的事物回歸這個世界,誰也沒有擁有,當然也就沒有失去。曾聽過「聽經聞法」,而此時更像是「聽心聞法」,回頭望向花葬的塵土,霧幕拉起,換來夜色的平靜,雨停了,而美景依舊,好幸運自己身在陽明山。未來,又多了一個理由上陽明山:「媽!我來了!這是為您沖的咖啡。」   再見,陽明山。   2020年,那該是「愛你愛你」的一年,但因為無法控制的疫情,帶來許多的消失,許多的流逝。過往的我總是急於向前,難得停下腳步,瞧瞧自己身邊珍貴的人事物。這一年,意外多了很多時間再見那些再見,像開啟小時候的時光寶盒,帶來許多回憶又添了一些新色。 那天,為了遠離人群,朋友揪團一同爬天母古道,才發覺大二那年租的宿舍旁有一處階梯,竟是直往古道的入口之一。我興奮地介紹一路的山明水秀,叨叨訴說某個早晨被聒噪的藍鵲吵醒……回首望向那最重要的一隅,現已長滿高聳的竹林,曾經層巒交疊的晚霞,只剩竹林間斑駁的殘影。我失望向前,再回頭,只剩我知道的秘密基地。   再見,陽明山。   也許,一切的現況已物非人非,那些生命裡曾經交織的靈魂,走過的歲月,如同小時候只為了得到一顆糖的滋味;但我們不太在意過程追逐多久時間,印象總是冗長,見不到洞穴盡頭的光源,非常小心翼翼靠著牆,心裡卻不至於徬徨,因為圍繞於彼此的腳步聲頻繁,一起走的人很多。大學的最後一堂課在做甚麼?教授大概講了一些話,隱約殘影捱於窄小桌子凝望所剩無幾的求學生涯,不知未來會如何,感覺像遠方的星星,當看到它時卻已不是當年容貌,好遠,好遠……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一年又一年,才知很多是荒誕,虛無飄渺的生活,我們依然在洞穴裡摸索,但光源便在眼前,直接,甚至令人刺眼,周圍步伐聲變得稀疏,大家開始朝往不同方向前進,結婚、當兵、研究所、工作……。然而,不管幾次,站在陽明山的某處深深地呼吸,自己就好像大病初癒般的新生,所有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皆煥然一新,即使很多的曾經早已物換星移,可是,無限好的夕陽依舊——揮手那些年紀,深深感謝奇遇相逢此地。   再見了,我的陽明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