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失衡…中醫針藥改善長新冠

記者黃文記∕台南報導 許多民眾染COVID-19復原,可能出現「長新冠後遺症」。嘉南療養院中醫師戴步雲指出,不少人癒後仍多有呼吸道的問題,主要有咳嗽、咽喉異物感、流鼻水、痰多等情況,可以中藥及針灸治療。 嘉療表示,長新冠後遺症最常見的症狀是極度疲倦、呼吸急促、嗅覺喪失、肌肉疼痛,感染COVID-19後可能出現許多症狀,包括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俗稱腦霧)、胸痛或胸悶、睡眠困難、心悸、頭暈、如坐針氈、關節痛、抑鬱和焦慮、耳鳴、耳痛、感覺惡心、腹瀉、胃痛、食慾不振、體溫高、咳嗽、頭痛、喉嚨痛、嗅覺或味覺改變與皮疹等。 嘉療指出,長新冠後遺症可視為病毒所誘導的慢性和自我延續之代謝失衡的狀態,特徵是線粒體功能障礙,使得身體中的活性氧化物持續造成發炎和能量利用方式轉變為以糖解作用為主。患者的新陳代謝需要通過某種刺激來恢復,如鍛鍊心肺功能的運動;避免重訓或會過度出汗的運動,以免過汗傷氣。另外,限制熱量攝取(少吃糖)或服用增強粒線體功能的藥物等,也可能需合併使用減少發炎反應的抑制劑。 戴步雲表示,許多人癒後仍多有呼吸道的問題,症見咳嗽、咽喉異物感、流鼻水、痰多等,可依症用麻杏甘石湯、二陳湯、清氣化痰湯、瀉白湯、沙蔘麥冬湯、六君子湯或小青龍湯等,也可使用針灸輔助治療。 戴步雲指出,腦霧患者則會有記憶變差、注意力不集中、思緒混亂等,是大腦發炎所致,可服用天王補心丹、血府逐瘀湯等。嗅味覺異常可以運用通利鼻竅的蒼耳子散、辛夷清肺湯等,加以針灸相關穴道,大部分患者均可於2~4週內恢復正常。

Read More

〈中華學園〉紫斑蝶

彰化縣湳雅國小五年甲班 ◎林育陞 爸爸說他下個禮拜要跟朋友去看現在這個季節才有的紫蝶幽谷! 我以為爸爸要去深山幽谷探險,結果,爸爸說紫蝶幽谷指的是紫斑蝶群聚越冬的生態現象,不是地名唷!成群紫斑蝶在空中飛舞,原本黑色的身影隨著翅膀拍動、陽光不同角度的照射,露出漂亮的藍紫色,每到冬天,成群紫斑蝶會越過北迴歸線,抵達台灣南部過冬。 紫斑蝶屬於熱帶蝶種,正常活動溫度在十五度以上,而台灣正是全世界紫斑蝶分布最北的國家,台灣以南的印尼、菲律賓和越南,冬天不冷,紫斑蝶不需要遷移,加上北迴歸線將台灣劃分成熱帶與亞熱帶氣候,造成台灣紫斑蝶南下度冬的獨特現象,因此才會形成了壯觀的紫蝶幽谷。 世界有二大越冬型蝴蝶,分別是墨西哥的帝王斑蝶及台灣的紫斑蝶,墨西哥帝王斑蝶屬於溫帶型越冬蝶谷,由於溫度關係,牠們緊密懸掛著,很少有活動型態,大都只能靜態觀賞;而台灣紫斑蝶是亞熱帶型越冬蝶谷,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三月,只要無雨或陰天,牠們幾乎是每天朝九晚五的上下班,貫徹著三不政策:不打卡、不遲到、不請假,所以比較起來,欣賞台灣的紫斑蝶相對輕鬆容易、也有趣多了。 不過因為全球暖化的影響,也延緩了紫斑蝶遷移的時間,一般來說秋分時吹起北風,紫斑蝶就會開始南下,到國慶日時就會有非常多紫斑蝶來到蝴蝶谷,但這幾年開始,一直到十一月了還有很多紫斑蝶還沒抵達蝴蝶谷,因為牠們並沒有感覺到寒冷,所以就無法觀測到牠們遷移,暖化不僅延後紫斑蝶度冬,也縮短了度冬時間。近幾年過完春節,溫度往往直線飆升到三十度,導致部分紫斑蝶提早往北飛,無形中也正在影響世界級的紫蝶幽谷在台灣遷移的過程。

Read More

〈彩繪人生〉謝仕淵食記 品嘗台灣味

文化人謝仕淵,睽違多年提筆寫下《坐南朝海—島嶼回味集》,除書寫站在台南土地,品嘗、書寫生活日常滋味,更累積許多島嶼風土和人文的味覺體驗。(記者林雪娟攝) 對歷史文化和庶民小吃情有獨鍾的文化人謝仕淵,累積七年的「食記」,完成《坐南朝海—島嶼回味集》一書,書中臚列南部、地方小吃和島嶼的飲食品嘗,品味的不只是菜的好吃與否,更涵蓋記憶、地理、風土民情,謝仕淵透過品一味,引領所有人認識一地域或一人,透過飲食,認識在地鄉土、認識台灣。 曾任台史博副館長、現任成大歷史系副教授的謝仕淵,熱愛研究,尤其對運動、食物,可說執迷不悔,在食物部分,著有《府城一味》,印證快樂生活與嚴肅研究,也能共處交會。 謝仕淵說,自己有意識的吃了十幾年的飯,動筆書寫,原本以為只是工作上的調劑,書本出版後,許多文化人認為他寫的是地方史和生命史,他才發現,對於生活中種種觀察,除味道外,更融合人和人、人和地之間所構成的料理世界,或許帶著餐桌上的台灣歷史意識,讓他寫下關於飲食種種。 他坦言,出版第一本書後,邀約如同雨後春筍般到來,最顯著的「體驗」即是自己的書寫和美食商業操作,格格不入,這也讓他警覺的提醒自己,須用更大的說服與力量,透過深刻的故事,重塑市場飲食,改變那些只講CP值、或著迷那些起源、不明就理的古早與傳統。 《坐南朝海—島嶼回味集》書中涵蓋四大章節,「關於台菜這件事」單元,是那些提供盛宴辦桌師傅,其過去的傳統和當代境況,在華麗大菜背後,比食物的滋味更吸引人;「食物的歷史記憶和鄉愁」,透過鹽分地帶、芒果與粽子等素材,寫出具有觀點的「味道」;「百味風土材」收羅從苗栗至台東的食記,認識台灣各地;「海味食堂」是謝仕淵頻繁造訪金門、媽祖與澎湖,吃到有滋有味的心得。 謝仕淵說,自己出身依靠吃飯凝聚眾人的家庭,透過飲食,更讓家人成為共同體,這本帶有「家之味」眼光,也可說是他四十餘年人生,家學練功的成果集。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中華學園〉二

台南市新化國小五年四班 ◎陳玥竹 看了名次表,又是那個陪伴我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數字,我愛它,它告訴我自己的不足;我恨它,它讓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它,便是「二」。 「『二』是個不錯的名次呢」!」沒錯,二,正是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正是那個「一」,二依舊無法被看見,好像全世界都知道第一高峰是聖母峰,可問起第二高峰卻無人知曉,一將二的光彩覆蓋,就像太陽系中最耀眼的行星,而一越是耀眼,二就越顯得黯淡無光,一,永遠是最厲害的嗎?二就像是最近新聞上一名足球明星──C羅,這個曾經窮到向麥當勞乞討的少年,現今年收入竟高達一點一五億美元呢!但,最近的C羅竟被網友稱為「落沒的巨星」,C羅曾光采一時,而二呢!似乎從來都沒有光采過,沒有風光過。 升上五年級後,和以住不同,我沒有往日的平靜,畢竟身邊的師長、爸媽都說五年級是最重要,也是轉折點最大的地方。這些話,不論是誰,聽久了,不免都會有些小緊張,整個學期下來,我比以前更加用功,筆記本上寫滿了字,深夜 ,我總在夜光下苦讀著,為了只有一件我最期望的事……。 我想要成為「一」。 考試很快就來了,我卻因過度緊張造成肚子痛而發揮失常,幾週後成績公布了,我與一依舊無緣,圍在一身旁的是同學的掌聲,是老師的讚美。「好棒!」、「真厲害」等話,在身邊縈繞,久久不散,我呢!只有一個字面上的「第二名」。 我還是想成為一,但我對二有了不一樣的領悟,其實「二」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它讓我看見自己的不足,它伴我一起成長、進步,成為更加耀眼、燦爛的行星。

Read More

〈中華學園〉別

台南市聖功女中初二溫 ◎陳品瑜 分別就像工根針,深深刺在人的心裡,讓人傷心難過,因為無法常常相聚,也讓思念占滿我們的腦海,時時感到虛空,也讓人體會要珍惜每一段緣分,每一個相處的美好時光。 哥哥上車了,為了實現夢想,他將到北部就學,我心中滿是不捨,看著車子緩緩開動,我的心也彷彿被車子拉走了,想到小時候,哥哥是我的小老師,教我不懂的功課,有好吃的東西,他第一個想到我,我吃著東西,心裡滿是溫暖,當我遇到挫折,哥哥會安慰我,在我心中,他是一顆太陽,時時給我力量,現在哥哥北上求學,想到沒有他的日子,我的淚水也像關不住的水龍頭。 跟哥哥分開的日子,我發現家中缺少了以往的歡樂,以前吃飯時,餐桌上的食物常常盤底朝天,我彷彿看到哥哥狼吞虎嚥的樣子,反觀現在,餐桌上的剩菜,還讓媽媽傷腦筋該如何處理廚餘,我的心裡就非常難過,這也讓我體會到,我們要珍惜生活上的人事物,因為當有一天要離別的時候,才不會留下遺憾。 與哥哥分別讓我想到哥哥的愛,下次等到哥哥回家的時候,我一定要為他準備一份驚喜,讓他知道我有多愛他。

Read More

〈中華學園〉春暖花開 

台南市海佃國小三年十班   ◎邱亦彤

Read More

〈中華學園〉花生殼裡的花生米

台南女中一年二班  ◎江芷靚 我常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會先試圖去適應、融入,想辦法能逃脫原本安心的舒適圈,去面對一個全新的社交圈,但最終往往退縮回到自己的舒適圈。久而久之,我發現自己彷彿是躲在花生殼裡的一粒小小花生米,只能與就熟識的同伴挨著。 升上高中,剛到新班,看著漸漸熟絡的同學們,我常羨慕那些社交能手,在短時間內能和大家混熟,和大家打成一片;而我卻得長時間去適應,才能稍稍融入新團體。而當我將這些心思告訴朋友,她總會勸我主動點,放開心胸去聊天交談。但我依舊不懂她哪來那麼多話題,又是怎麼和所有人都能聊。或許我就是害羞膽怯的人吧,不懂如何融入大家的話題,面對不熟識的人就不會聊天,不知道該接什麼話,最後就只能逃避,拚命擠回我微小的舒適圈,彷彿只有這樣才能稍微喘口氣。因而我常自怨自艾,已經努力往外踏出,卻又時常卻步,最後以失敗告終。 我想,自己猶如一顆躲在花生殼裡的花生米,和熟悉的伙伴舒適的躺在裡面,與外界隔絕,那是一種最舒服的關係。有時我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內向了,甚至懷疑自己是自閉症者。 此刻,一群同學正開心聊著天,而一旁的我,想融入卻又不知說什麼,站在一旁顯得格格不入,最終只能再次低下頭做自己的事,又一次的沉默。即便有同學主動找我聊天,我雖欣喜地想努力的延續這場交流,最終卻因為不知該接什麼話而結束。落荒而逃的我是每次對話的結局。在這樣的生活裡,我只想做一顆花生米,永遠躲在花生殼的保護下,放棄踏出舒適圈的念頭。 也許換個方式想,這就是我的社交法則,不再強求自己模仿別人,不要求有很多的朋友,只和自己熟悉的人待在一起又有何不可,做一粒在花生殼裡的花生米也可以很開心自在。

Read More

凱迪拉克撞進超商 婦路過慘死

凱迪拉克失控撞進超商。 (記者蔡琇惠翻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板橋區四日上午發生車輛失控暴衝,直接撞進超商的意外,一名路過的婦人閃避不及被車輛撞擊,當場失去生命跡象,緊急送往亞東醫院急救仍宣告不治。 警方調查,林姓男子上午七時許開著凱迪拉克行經板橋陽明街,要右轉互助街時疑似因為精神不濟,車輛直行整台撞進超商,玻璃門、貨架全部倒塌。當時有一名六十多歲的楊姓婦人路過超商門口,來不及反應直接遭車輛撞擊,身體卡在車底,強大的撞擊力造成全身多處骨折,頭部、內臟多受到重創,被救出脫困後已失去呼吸、心跳,送往亞東醫院急救無效。 警方獲報趕到現場,隨即對肇事的林姓男子進行酒測,其呼氣酒測值為零。林姓男子供稱,當時是要前往市場擺攤做生意,一時精神恍惚才會釀禍。警方已經調閱路口監視器影像,詳細調查肇事原因及責任歸屬,警方也在偵訊後依過失致死罪嫌將林姓男子移送。

Read More

〈彩繪人生〉蔡漁移居台東 打造文化村

藝術家蔡漁筆耕不輟,每日以毛筆書寫日記,希望推展漢字美學文字畫。(記者林雪娟攝) 才女蔡漁前半生在台南耕耘,下半輩子則選擇落腳台東池上,原因除了池上好山好水、人親土也親,蔡漁並購置兩塊土地,除打算成立工作室,閒雲野鶴、潛心創作,也計劃成立蔡漁藝術館和藝文空間,展示自己多年來的創作成果。 蔡漁受教書法名家朱玖瑩,畫作技藝精湛,被評為畫梅聖手,在世界各國舉辦展覽,其實除了梅花,蔡漁也熱愛竹子,因為她認為竹之節如父親、梅之堅如母親,對竹子,她有特殊孺慕之情,也因而收藏許多竹雕作品,除編織精美,甚至還有創意時尚包,巧奪天工,讓人驚嘆! 蔡漁的夢想,是興建一座文化村,讓藝術家進駐創作,會有這樣的構想,乃因當年在如今的客家會館閒置時,曾進駐潛心創作,如今這樣的夢想,有機會在台東實現。蔡漁說,台南土地寸土寸金,她四年前受邀至池上教書畫和講學,發現花東人因離不開,雖愛鄉土卻也缺乏國際觀,感謝鄉長張堯城提供鄉長宿舍供其入住,讓她有機會更深入認識池上這塊土地,她也彩繪〈池上稻米在跳舞〉地景藝術和十二生肖的藝術牆,獲得各方肯定。 蔡漁在群馨慈善基金會義務教導,她認為教育是百年大計,在地缺乏資源下,她的教學著重創意,希望讓傳統元素注入新生命,而除學童,更開設婦女班、親子班,希望經過練習,發展在地獨有的文創商品;蔡漁說,台東隨手都可撿拾素材,如石頭、木材、稻作等,共同敬天愛地。 和台東相遇、相愛,蔡漁在池上購買兩塊地,一塊希望歸園田居,自耕自食,潛心創作,閒暇眺山望天,怡然自得,另一塊土地則希望成立藝術館及藝文空間,協助在地推展藝文、發展藝文。 蔡漁在台南的鳳凰文物中心,滿室古玩、文物,穿梭其中,讓人猶如走入時光隧道,探訪古歷史文化,她希望有機會能成立相關文物,策劃主題展,推展她心心念念的漢字美學文字畫,甚至形成產業鏈,讓東方美學成為世紀顯學。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腹腔鏡修補疝氣 傷口小恢復快

醫師林佳達說,以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治療疝氣,傷口小、恢復快。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78歲王老先生感覺陰囊附近最近突然出現腫塊,表示「走路就會跑出來,用手揉一揉會覺得比較舒服」,診斷為疝氣;經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住院2天後出院。 榮總嘉義分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佳達指出,疝氣俗稱「墜腸」,指腹腔內的腸子跑到腹腔外,最常見的就是腹股溝疝氣,觸診時可在腹股溝摸到一團腫塊,肚子用力時會變大一些,平躺時多半會縮回去。 林佳達表示,疝氣發生不分年齡,最常見於嬰兒及老年人。嬰幼兒主要是有先天性的疝氣袋凸出於腹腔外;而老年人形成疝氣原因,就像是輪胎外胎使用太久磨破了,內胎跟著鼓出來,在治療上除須去除疝氣袋外,還要加強腹壁補強術,避免復發。 林佳達說,疝氣治療通常以「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修補,相較傳統手術,傷口小、術後疼痛感較低、住院天數約1~3日,且通常可立即恢復正常工作,手術成功率超過95%。 治療疝氣除外觀考量,最重要是為避免腸子從腹腔內滑出,無法縮回的「嵌頓性疝氣」,嚴重可能造成腸壞死、敗血症,甚至死亡。 林佳達提醒,小兒疝氣可能有先天性特點,但成年人疝氣可以「減少腹壓」預防。呼籲民眾避免長期用力大便,避免攝護腺肥大未治療導致須長期用力小便,或避免慢性咳嗽、長期搬舉重物等,可大幅避免成人或老年疝氣發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