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青春裡下了一場雨

■高穎 拿出一張A4紙,撕得粉碎,這聲音有點像裂帛,我喜歡這樣聲音,讓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快感。 從黃昏開始的這場雨,還在下,有點任性,又有點惡作劇的意思。煮一杯咖啡,打開CD機,傳來張宇滄桑的聲音:「已經對坐了一夜,恐怕天色就要亮了。」我是沒有對坐的人,一個人枯坐了一夜。 舊事就像雨後撲騰的魚,爬上了岸。 周國平說,珍惜往事的人也一定有一顆溫柔愛人的心。而現在的我,如同生銹的銅鎖,無法打開。我自認為是一個珍惜往事的人,但我卻懷疑自己是否擁有如果一顆溫柔愛人的心。如果那也算遇見的話,那麼從遇見你的那一刻開始,我的時間就被染上了糖果般的色彩。你就像春天的風,清新而又溫存,吹動著我,讓我的心泛起了漣漪。 蕭瑟的秋天,紅色的楓葉點燃了校園。我踩著落葉,聽腳下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楓樹旁邊有個長廊,你一身白衣,正投入地讀著英語課文。也就是一剎那,我大腦錯亂,不知趣地喊著你的名字「軒」;你輕輕地抬起頭,臉頰就像綻開的玫瑰花,答應了我,順便問了一些不會讀的單詞。事情就是這麼簡單,我們約定了,每天黃昏在楓樹下相見。 我有一些頑疾,比如,不愛背誦課文。偏偏,我的國文成績卻又很好,是國文老師重點關注的對象。怕什麼來什麼,語文老師又一次喊我背誦課文。我戰戰兢兢站起來,吞吞吐吐地說了幾個字。國文老師大聲呵斥:「站著上課吧,以後背不熟,就不要上語文課。」同學們看我的目光五味雜陳,我無地自容,恨不得鑽到地縫裡。 那天的天空就像漏了一樣,落在校園裡,也落在我的心中,把我淹得快要窒息。下課了,我像瘋子一樣沖出了教室,不管不顧,也不知道臉上是雨水還是淚水。我沒有打傘,任由大雨沖刷著,彷彿只有這樣糟踐自己,才能消除心中所有的不快。突然,你從背後抱住了我,捂住了我的眼睛,我感受到了滾燙的胸膛。你溫柔地問我,為什麼不打傘?我說,我沒有傘。你用身體抵擋著我,讓雨點拐彎。你明白我的倔強,陪我淋著大雨。你輕聲細語地地反復勸說,我終於如「落湯雞」一樣回到了教室。 我大病了一場。你來到我的座位,我沒有哭,保留著最後的體面。你遞給我紅糖水,我小心翼翼地接過杯子,勉強喝了幾口,又吐了。你拍打著我的頭,你要快點好起來啊。我撅著嘴,一臉地不情願。你遞給我畫好重點的數學課本,我認真地翻過一頁又一頁,突然,我的手指不聽使喚。有一封信,赫然地躺在書本裡。一行行清秀的字,映入我的眼簾,我的臉開始發燙。 在後來的日子裡,我們課間幾乎形影不離,終究被班導發現了。我們被班導叫到了辦公室,默默聽著班導的訓話。相愛總有一場分離,這是我果斷做下的決定。分手好像是一剎那的事情,我假裝著表面的雲淡風輕。我轉學了。 週末,在一個街角的咖啡店裡,我交還了你給的信。我望著你,你望著我,咖啡積攢了幾年的秘密,等待著被時光消融,我們要說的話被關在了嘴角。你喚著我的名字,一聲比一聲輕,彷彿剎那間星星落滿了頭頂。 現在,我喝了一杯苦咖啡,喝下了我們青春的河流。人生聚散匆匆,像天上的雲朵離離合合。我們是一片月光遇到了另一片月光,淺淺低著頭趕路。 一場同學聚會,我們又相遇了,這是我始料不及的。你還是像以前一樣張開了雙臂,擁抱了我,我嘗試著掙脫。你告訴我,以後的日子,不論晴天與雨天,都會帶上雨傘。而我,假裝麻木不仁,心中的浪潮早已湧起。 窗外又下了大雨,彷彿雨滴在瓦片上彈著鋼琴,彈著我們的過往與悲傷。這場雨什麼時候停的,我們無從知曉,因為那場青春的大雨我們一直淋著,沒有走出來。

Read More

口罩明全面解禁 6情況建議戴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走過疫情,最後一道口罩令將自19日起解禁!疾管署製作「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提醒民眾仍要注意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遵循及落實手部衛生的好習慣,可以保護自己、親人和醫療人員。 疾管署公告於5月19日起,調整醫療照護機構為建議佩戴口罩場所,口罩令正式全面解禁。惟鑑於醫療照護機構是包含多種微生物的複雜環境,且病人或是住民多為慢性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等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 為防範呼吸道疾病於機構內傳播,因應口罩令解禁後,疾管署也製作「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對於民眾在醫療照護機構建議應佩戴口罩的情境,包括:有疑似或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COVID-19)或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如:流鼻水、咳嗽或打噴嚏)時,非必要請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如有必要進入,於有症狀期間及症狀緩解後5日內,應佩戴口罩。 其次,過去1週內曾與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觸;第3、本身為免疫力低下或是具有其他流感、COVID-19重症高風險者;第4、探視或照護疑似或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時;第5、當醫療照護機構依社區疫情及機構內傳播風險評估,規範應佩戴口罩之管理措施時;第6、當國家防疫政策或主管機關規定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之管理措施時,均應佩戴口罩。 疾管署提醒,呼吸道傳染病感染者可能症狀不明顯或生病前即有傳染力,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遮蓋口鼻,可以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散播。另2歲以下嬰幼兒或因身體、心理等因素未能佩戴口罩之民眾,於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使用衛生紙遮掩口鼻,使用完畢後將衛生紙丟進垃圾桶,並執行手部衛生,降低傳播風險。

Read More

爆米香 懷舊治療減緩長者失智

花蓮門諾壽豐分院失智據點推懷舊治療,爆米香讓長輩們拾回兒時記憶。(門諾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懷舊不只是一種風格,也可以成為一種治療方式!花蓮門諾壽豐分院光榮村加樂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推行懷舊治療,邀請爆米香攤車開進社區失智據點,透過爆米香古早味的元素,讓失智長輩重拾美好回憶,延緩失智症的退化。 根據衛福部統計,推估台灣失智者人口超過30萬人,如何改善、延緩失智是重要課題。 一個爆炸聲響,伴隨著濃濃的米香味,傳統古早味的「爆米香」給人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把現場長輩們的兒時記憶一下子都給找了回來。認真聽著爆米香師傅的說明與示範,阿公阿嬤們興緻高昂,訴說著對爆米香的美好記憶,甚至還與師傅討論如何讓爆米香吃起來更香脆,現場氣氛相當熱絡。 長輩們邊分享兒時童年,邊享用香甜的爆米香。(門諾醫院提供) 社工員葛芸表示,平常據點的活動以體適能、手做居多,這次特別邀請爆米香攤車開進據點,社區長輩反應十分熱烈。其實,在眾多失智症的非藥物治療中,「懷舊治療」主要是讓長者在活動過程中回想起年輕時的點滴,不僅可以延緩失智症的退化,藉由喚起過去事物與經驗的記憶,還可以幫助長者建立正向情緒、找回記憶力。 社工員說,失智症長輩雖短期記憶喪失,但對於舊時光的故事卻印象深刻,藉由體驗懷舊環境或元素的過程,可以幫助失智長者重溫兒時歡樂時光,對於延緩失智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像是帶著長者欣賞傳統布袋戲或其他戲劇,當聽到熟悉的歌曲響起時,自然會有人跟著哼唱,不僅增加彼此的互動性,也達到緩解病程的目標。

Read More

婦腎移植後生產 女兒長大當護師

孫姓婦人35年前接受腎臟移植,術後健康改善,意外懷孕生產,女兒長大後,更成為中榮護理師,回饋社會。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慢性腎臟病常伴隨荷爾蒙失調和性功能下降,可能月經不規律、停經甚至不孕。台中榮總表示,尿毒症女性懷孕率僅為正常人的1至10%。而腎臟移植後,腎功能恢復,荷爾蒙趨於正常,生育能力也重新恢復。62歲孫姓婦人,35年前接受腎臟移植,術後健康改善,也意外懷孕生產,女兒長大後,更成為中榮護理師。 台中榮總腎臟科主任陳呈旭表示,多數年輕的慢性腎臟病女性患者,接受腎臟移植後,希望擁有自己的孩子,由於僅擁有1顆移植腎,懷孕期間仍需要特別關注身體變化,如荷爾蒙波動、疲勞、懷孕的噁心孕吐、食慾不振甚至情緒波動等。此外,懷孕也會使得移植腎承受血流動力學和結構功能的明顯變化。 陳呈旭指出,懷孕對於腎臟移植女性而言,有一定的風險和挑戰,包括母體面臨的高過濾造成的腎損傷,如蛋白尿、高血壓、腎功能惡化、體液過多和子癇前症等,以及胎兒可能面臨的早產、低出生體重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風險在實際案例中並不一定會發生,而且存活分析顯示,移植腎和病人的存活率並未顯著下降。 陳呈旭說,中榮從72年至111年,共有22名育齡期腎臟移植女性受贈者成功懷孕,與同期未懷孕受贈者相比,懷孕受贈者的中位妊娠年齡為33.8歲,中位移植到受孕間隔為4.8年。長期移植腎功能在兩組間無顯著差異。進一步分析顯示,懷孕前血清肌酸酐較高的受贈者可能面臨較高的懷孕晚期腎功能損害。 陳呈旭表示,以今年62歲孫姓婦人為例,35年前接受腎臟移植,手術成功後,健康狀況改善,月經恢復正常,康復的同時,意外懷孕,小孩順利誕生成長,長大後更成為中榮護理理師,回饋及照顧和她母親一樣曾面臨健康挑戰的病人們。中榮希望藉此鼓舞相同的病友,育齡期腎臟移植女性受贈者,也和正常人一樣可以懷孕、生子。

Read More

產婦罕見羊水栓塞昏倒 幸運救回

醫師周志恒提醒做好完整產前檢查,確保母嬰健康。(大千醫院提供/中央社)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35歲李姓產婦懷第2胎時,因有妊娠糖尿病且產程延遲而接受剖腹生產,產後第2天下床時,突然呼吸困難及昏倒,檢查發其血壓、血氧濃度過低且心跳加速,經醫師安排檢查後,發現李姓產婦發生少見但致命的產科急症「羊水栓塞」,因此立即轉入加護病房照護。所幸,在醫療團隊合作下,病人順利恢復、平安出院,也讓她如願再見到寶寶。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周志恒表示,羊水栓塞可說是婦產科醫師和產婦的夢靨,雖然發生機率相當低(約10萬分之4~6),但因是無預警的發生、病程快速、死亡率高(20-60%),而且發生後會導致全身性免疫反應、休克、心肺衰竭等,即便救回病人性命,也可能導致重大器官損傷,因此需要醫療重症團隊全力救治、穩定心肺功能,才能將產婦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 為李姓產婦治療的加護病房醫師袁國慶表示,羊水栓塞可能的危險因子包含:產婦年齡大於35歲、經產婦、妊娠毒血症、有胎盤前置或胎盤剝離等問題。過去認為發生的原因是羊水中的胎兒組織隨著血流進入母親體內,因此造成肺部血管阻塞,後來隨著研究發展,發現母親身體對胎兒組織產生嚴重免疫反應,也是原因之一。 治療方式主要針對呼吸衰竭、心臟衰竭與凝血病變等症狀做支持性治療,如果病人發生更嚴重的廣泛性血管內凝血時,就會需要全面性器官支持療法,例如:呼吸器、24小時連續式洗腎、甚至使用葉克膜,直到免疫風暴過去,病情才會逐漸好轉。 李姓產婦在第一時間先排除手術部位無出血及子宮腔內無瘀血情形,再由心臟科醫師介入檢查,發現有心臟肥大、心搏過速問題,加上右心壓力偏高、雙腳中度水腫、胸部X光呈現雙側浸潤、肝腎功能異常及血中纖維蛋白代謝濃度偏高。雖然病況嚴重,但醫療團隊在使用高劑量升壓藥物及大量輸液後,第3天起病人血壓就轉趨穩定,再給予白蛋白補充後,肝腎功能也漸好轉,並開始嘗試進食。在加護病房治療5天後,狀況恢復穩定,轉至一般病房並順利出院。

Read More

董氏40週年 52年菸槍 陳時中籲戒菸永不嫌晚

有52年菸齡的準政務委員陳時中(前排左5),在董氏基金會40週年活動分享成功戒菸經驗,直呼戒菸後身體好了,高音也唱得比較好。(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成立於1984年5月19日的董氏基金會,17日舉辦「公益的力量─40週年論壇」,行政院長陳建仁肯定董氏基金會「公義無懼」,開啟台灣菸害防制的貢獻,也兼顧民眾的飲食與心理健康。準政務委員陳時中也分享成功戒菸的經驗,呼籲民眾一起拒絕菸害、戒菸永遠不嫌晚。 董氏基金會迎來40週年,董事長張博雅強調,台灣菸害防制從社會倡議、建立制度到國際接軌,現更積極迎戰新型菸品的衝擊;心理衛生透過各項情緒教育宣導,傳達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食品營養則從校園宣導、食品安全建立全民均衡飲食觀念。 有52年菸齡的準政務委員陳時中(前排左5),在董氏基金會40週年活動分享成功戒菸經驗,直呼戒菸後身體好了,高音也唱得比較好。 (記者戴淑芳攝) 行政院長陳建仁以錄影致詞表示,基金會從倡議「拒吸二手菸」開始、發起立法行動,與衛生署合作,終於在1997年促成《菸害防制法》的誕生。之後,更幫助政府在2023年完成大幅度菸害防制修法。 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分享成功戒菸經驗指出,抽菸52年被人勸戒多次,一直到最後被董氏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感召,報名「2022戒菸就贏」比賽。成功戒菸後,自覺肺活量充足許多,身體變好了,唱歌高音也變比較好,所以讓他開始再度挑戰健身,養成重訓的習慣,希望讓腰圍減少。

Read More

〈中華副刊〉十月

■區麗娟 破碎的水珠沿著藕斷絲連的髮絲滴落,大概就是九月的剪影,我急忙以擦布抹汗。匆忙一瞥又過大半年。十二分之十,既是開始又是結束。人們開始整理雜物,扔掉那些堆積在家的舊風扇、寒暄的問候、縮水的背心牛仔短褲、婚禮請帖、電影票、過期的禮券、隱藏在陽光下的灰塵、死去的貓咪空罐子、壞掉的空調、變形的鋼圈內衣、染色的白衣服、不合尺寸的鞋子、放在小冰箱裏餿掉的提拉米蘇、糟糕的人際關係、不再運作的情感功能。 在這個感冒熱門的季節,大多數人在一段關係中生病了,燒毒久纏不去,一把火燒不盡。時而發熱,時而冰寒,抱著捲縮一團的棉被,進退兩難。我病殃殃地照著鏡子,審視身上每一個四分五裂的自己。用盡各種偏門方法以毒攻毒,腑臟內傷而後來自癒。我捧著一顆碎裂的心,到處求助。醫者無一不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本來烏黑豐饒的頭髮,如今小小一撮握在手掌,心,變得如此稀薄。額頭的熱,均衡而標緻地如苔蘚覆蓋的植皮,完美服貼後腦勺的痛。也正是免疫力大軍努力成長,我在不知不覺的漫長痛苦中長高了,看得更遼闊,心境更豁達,直至適應、習慣、倒模地砍掉重來。每一段關係也如此我將脫落的頭髮,一把拋進垃圾桶。 拭去一段關係以前,我們曾在一塊荒土上共同拓荒、墾地、栽種,濕潤的泥土開出一株小樹,茁壯成長,婆娑樹影,我們穿梳在蒼蒼莽莽的樹林,溪河兩岸滾滾流水。歲月的積攢在日月江河沖刷下開始稀疏,熬不過秋天的脫落,寒川的試煉,騷動不安、好幾回追逐盤旋,謝落紛披雜陳的花果,最終化成標本。我試圖回想上年的十月,看著備忘錄。經歷的事情好像掌紋裏預示的命運般八九不不離十。轉季、感冒、發燒、康復。一如從一塊肥滋滋的土地遷徙至一片荒野——開墾、耕作、施肥、收成。 仍是清楚認知到離開的人已經離開。

Read More

體外反搏治療 心梗男找回健康

陽明交大醫院利用體外反搏為心肌梗塞病患治療。(陽交大宜蘭醫院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心臟疾病已成為許多人健康隱患。一名林姓民眾因為工作壓力和忙碌,突然發生心肌梗塞,緊急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進行心導管手術並放置心臟支架治療,術後雖然改善胸悶,但仍感到呼吸急促,最後在醫生的建議下接受了體外反搏治療,現在的他已找回了健康與人生的希望,生活品質也隨著心臟功能的改善而提升。 陽交大附醫廖照峰主任表示,體外反搏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方式,通過利用壓脈帶於患者雙腿進行反向搏動,腿部通常被稱為人體的「第2心臟」,在體外反搏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藉由增強「第2心臟」功能,改善心臟冠狀動脈的灌流,降低心臟工作量。該治療過程無需住院,並可擴大微小的血管網絡來發展新的道路,尤其在堵塞動脈附近增加其血流,以非侵入性方式填入空氣與放掉的過程讓心臟更容易運作,加強血液循環。 陽明交大醫院說明體外反搏治療對於改善心衰竭症狀和生活品質已經得到廣泛研究證實,對於那些需要改善心臟功能和生活品質的患者來說,體外反搏治療可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除了改善心臟功能外,體外反搏治療還對其他非心臟科疾病也有積極影響,如腦中風復原、自律神經失調、突發性的耳鳴、耳聾、早期失智症、男性性功能障礙等情況。 廖照峰強調,預防勝於治療,體外反搏治療縱然療效佳,但僅適合做為輔助治療,患者仍須遵循醫囑配合用藥且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關鍵。

Read More

三合一吸入劑 防止肺阻塞惡化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據統計,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盛行率為6.1%,典型症狀包括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胸悶、持續性咳嗽及咳痰。台南市立醫院指出,目前有3種三合一吸入劑型供選擇,方便患者每日定量使用,防止肺功能惡化。 南市醫藥劑科藥師蔡富丞表示,為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症狀、急性惡化的頻率和嚴重度,門診醫師常開給病患各種吸入劑,如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或類固醇。常用的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成分為「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及「抗膽鹼藥物」,若合併兩種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後仍治療效果不佳,則可再加上吸入性類固醇增強治療效果。 現有3種三合一吸入劑型方便COPD患者每日定量使用,來防止肺功能惡化,包括1.RIMBOW(喘寶)為噴霧吸入劑,未開封時冷藏保存於2-8℃,開封後可室溫保存;第一次使用前,可先按壓1-2下確保藥物有順利噴出,計數器窗格會顯示剩餘次數,按壓藥瓶的同時緩慢吸氣將噴霧吸入,然後閉氣5-10秒。2.BREZTRI(必肺暢)為噴霧吸入劑,計數器窗格於藥瓶上方,第一次開封時先按壓排氣4次,每次使用前必須上下搖晃均勻。3.TRELEGY ELLIPTA(肺樂喜易利達)為乾粉吸入劑,使用時打開蓋子,含住吸嘴深深吸氣後閉氣至少3-4秒。 蔡富丞說,市面上三合一劑型逐漸增多,讓COPD患者更方便使用,提升用藥配合度以確保療效,避免肺功能惡化。各類型吸入器之優缺點不同,因皆含有類固醇,使用後需漱口以避免口腔真菌感染。此外,除了藥物治療外,日常生活中也應盡量減少接觸空氣污染微粒、二手菸等危險因子,以減少呼吸道發炎反應的發生。

Read More

⟨更新⟩國會改革表決 立院大亂鬥

立法院會十七日處理藍白國會改革法案屢傳肢體衝突,晚間朝野立委再度上演激烈攻防,各方人馬推擠拉扯。立院一整天上演朝野全武行,也吸引了國際通訊社與數家外媒進行報導。(中央社)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立法院會十七日處理國民黨團及民眾黨團所提國會改革五大相關法案,歷時十七小時的朝野大戰,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包括立法院職權行使法15-4條、總統國情報告即問即答等,表決通過。在午夜十二時立法院長韓國瑜宣布五月二十一日上午九時繼續開會。 國會改革五大相關法案,包括: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立法院調查權及聽證權、藐視國會罪、強化人事同意權、正副院長記名投票制。全日多次爆發衝突,韓國瑜多次召集協商未果,在傍晚藍白以優勢人數通過表決延長院會時間。韓國瑜在晚間六時二十五分宣布開始處理第一案《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草案》,進行逐條討論,晚間七點綠委強攻主席台,造成多位立委先後由議事台跌落送醫,主席宣布休息。 晚間七點四十繼續開會,綠委發動再次強攻,蔡易餘以蠻勁欺近韓國瑜,遭藍委阻止,推擠中座椅皆被推倒,近百位立委擠在狹窄主席台,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幹事長吳思瑤短暫搶得麥克風,高喊「韓國瑜出來」「國會擴權為了誰」,議事人員繼續宣讀。 晚間八時許,韓國瑜依序進行多次表決,綠營因人數無力回天,連續敗北。晚間八時二十五分起,韓國瑜依序進行「立委職權行使法」各修正條文之宣讀、立委發言及表決。晚間八時三十三分完成第二條條文審議,韓國瑜宣布休息。晚間九時完成第十五條審議。晚間九點三十分表決,綠委再度人數不敵,第十五條之一依國民黨團案修正通過。晚間十點十分第十五條之二也依藍委版表決通過。 立法院會晚間進入國會改革法案討論,在人數劣勢下,民進黨團採取拖延戰法,針對每一項提案、每一項討論,民進黨團都提出採取點名表決,表決輸了以後再提出重付表決;民進黨團不斷提案要求現場清點立委人數,並在議事人員清點期間,以人員流動戰術,讓立法院會陷入焦土戰。 十七日一早國民黨、民眾黨立委與民進黨立委雙方在議場門口爆發激烈肢體衝突,發生嚴重推擠,上演全武行。國民黨、民眾黨立委憑藉著人數優勢,成功占據主席台,但民進黨還是全力強攻。 晚間七點,進行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逐條討論,議事人員宣讀條文時,藍綠立委爆嚴重衝突,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越過人牆,爬過眾人頭頂相要強攻主席台,一失足重摔,現場驚叫聲四起,隨後叫來救護車,沈伯洋躺上擔架後,被送往台大醫院。鍾佳濱、邱志偉、莊瑞雄與吳宗憲,也因身體不適,先後送往台大醫院急救。在議場後方,另外還停有兩台救護車在待命。院長韓國瑜見衝突不斷,再度宣布休息。 國民黨團於議場前召開記者會說明黨團立場。(國民黨團提供) 藍綠立委多次爆發衝突,並有六名立委送醫。韓國瑜則於晚間十點十九分左右提到,「跟院會報告,很多立委都關切,剛才去醫院的幾位立委,他請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親自跟醫院聯絡接洽,準備去探望這些立委,但這些立委都已經離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