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造成多起海事案件 交通部李孟諺部長視察航港局

凱米襲台李孟諺視察航港局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凱米颱風造成多起海事案件,交通部李孟諺部長昨(25)日視察航港局指示優先確保人員安全並妥善處理油污染防治。 受「凱米」颱風侵襲影響,臺灣周邊海域風浪明顯增大,最大陣風達11至13級,浪高達六米,又遇大潮期間,周邊海域船舶易遭強風吹襲接近岸際,造成多起擱淺海事案件。交通部李孟諺部長昨日中午特別前往航港局災害應變中心視察了解各海事案件應變情形,聽取航港局長葉協隆及相關同仁簡報處置狀況,目前六起海事案件中,五艘擱淺船舶之人員、船體均安,油閥均已關閉,暫無油汙染風險,該局南部航務中心並已發布航船布告,週知附近海域船舶注意安全,至於高雄港一港口西南方十五海浬傾斜棄船之坦尚尼亞籍「福順輪」貨輪,目前尚由基隆海岸電台及附近船舶持續呼叫聯繫中。 李孟諺特別指示航港局,確保人員安全為海事案件處理原則第一要務,有關於高雄外海遇險之坦尚尼亞籍「福順輪」貨輪,基於人道救援立場,仍應透過各種方式盡全力積極營救,其他船舶亦應持續與船方保持密切聯繫,確保人員安全;此外,相關船舶都存有一定數量油料,提醒航港局會同相關單位後續處置時務必以確保人命安全及油污染防治列為優先工作,並應預先掌握海氣象變化狀況,把握海象轉好時機及時進行殘油抽除及船舶拖救作業,同時對於航港局於第一時間迅速成立應變小組應處,表示慰勉之意。 航港局表示,受「凱米」颱風侵襲影響,截至昨日中午十二時,共計發生六起海事案件,包括多哥籍「蘇菲亞」貨輪擱淺於安平港附近(距岸約1.88海浬)、印尼籍水泥專用船「伊莉安娜」輪擱淺於屏東下寮外海約0.63海浬、坦尚尼亞籍貨輪「新利輪」於高雄茄萣岸際擱淺、蒙古籍「巴西亞」貨輪、喀麥隆雜貨船「吉娜輪」擱淺於屏東東港岸際,以及坦尚尼亞籍「福順輪」貨輪於高雄港一港口西南方15海浬傾斜棄船等案。 該局除於第一時間通報運安會、國搜中心、海巡署及海保署等相關單位外,並立即成立相關應變小組,昨日上午七時由局長葉協隆召開第一次應變會議,掌握各海事案件船舶狀況及擬定後續處置作為重點。該局後續將遵照李部長指示原則,以確保人命安全及油污染防治列為優先工作,同時持續掌握海氣象變化狀況,把握海象轉好時機及早進行殘油抽除及船舶拖救作業,並定時會同相關單位召開應變會議積極處置各海事案件。依目前掌握海象狀況,最快週日海象有可能好轉,該局將及早做好準備,以期於最短時間對各案件船舶做好妥適處置,以確保海上人命安全,有效化解海洋汙染危機。 附圖為交通部李孟諺部長至航港局災害應變中心視導並聽取海事案件處置情形簡報。(航港局提供)          

Read More

凱米颱風遠離 桃園機場進入復原疏運作業

凱米颱風遠離,桃園機場進入復原疏運作業,25日中午開始有大量旅客入出境,請旅客預先確認航班資訊及聯外交通資訊。(機場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隨著颱風逐漸遠離臺灣,機場航班陸續恢復原有運作,機場公司與航管單位、航空公司協調因應,啟動航班疏運機制,全力配合航班起降調度停機位,機場公司提醒旅客及接機親友,出發前應向航空公司查詢最新航班資訊,並確認聯外交通方式,以確保行程順利。 機場公司表示,因應凱米颱風遠離,航班陸續恢復原有運作,25日上午9時召開第6次應變會議,邀集民航局飛航服務總臺桃園航空氣象臺及國籍航空業者等單位共同協調復原疏運作業。桃園機場中午起進入疏運階段,預估全日航班數568架次,入出境高峰集中於13時至23時(航班數461架次,約占全日航班數8成),為消化受颱風影響航班及受庫頁島火山噴發影響航路,航班可能會有延誤情形,請旅客耐心等候。 因應颱風過後復原疏運作業,機場公司已預先協調航空公司調整航班、請CIQS(通關單位)增派作業人力及加強人流引導;並請航空公司及地勤業者採行配合增加航機油量、加強人員派遣協助旅客等措施,全力疏運旅客順利入出境。 桃園機場觀景臺原定暫停開放至26日上午,因颱風逐漸遠離,經評估後已提前於25日中午12時開放。另受颱風影響,原定24日抵達的阿聯酋EK366航班延誤一日,與25日的EK366將有兩架A380航機抵達,機場將安排停靠C2、D6等停機位,並備妥作業人力與資源,妥善處理A380連續到場的大量旅客需求。 受到颱風影響,桃園機場聯外交通營運變動說明:https://www.taoyuan-airport.com/news/785E7DDD-0349-EF11-BBF7-0050569094FE

Read More

凱米颱風造成之災害損失 稅捐稽徵機關主動協助申報各項稅捐減免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表示,受凱米颱風(外圍環流)影響,部分地區發生災情,財政部請所轄稅捐稽徵機關秉持從寬、從速原則,主動協助及輔導受災納稅義務人申報(請)各項稅捐減免。 財政部進一步提供所得稅、營業稅、貨物稅、菸酒稅、房屋稅、地價稅、使用牌照稅及娛樂稅等稅目之減免規定(詳「災害損失稅捐減免一覽表」),該部並提醒納稅義務人多加利用財政部稅務入口網(https://www.etax.nat.gov.tw)線上申請稅捐減免。 財政部指出,納稅義務人如對於災害損失稅捐減免之規定或申報(請)方式有不明瞭之事項,可至該部網站(https://www.mof.gov.tw/)災害協助專區查詢、或於上班時間就近向所在地稅捐稽徵機關詢問、撥打免費服務專線0800-000-321,將有專人為您解說。

Read More

關務署公告修正預報貨物通關報關手冊進口篇 自即起實施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關務署公告修正「預報貨物通關報關手冊」進口篇部分內容,並自即日實施。 本次是修正「預報貨物通關報關手冊」進口篇參、八、單證合一進口報單(NX5105)各欄位填報說明項次40部分內容。及「預報貨物通關報關手冊」進口篇參、十、通關方式與收單作業(三)書面報單應檢附文件,另修正「預報貨物通關報關手冊」進口篇參、十六、ECFA進口貨物之通關作業(二)通關程序部分內容。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的鼎廬小語

文/圖 石紫 我們都知道,精神和肉身是人類最基本的組成部分,無形與有形相互依存。肉身借空氣、日光、水一天天變化,來自父母後相信需要來自神明,「神明」多種多樣是神的總稱,指宗教也指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統治者,日變發達方能左右肉身的靈魂;精神如同另一種動源就像宗教,人身與神恩永不分離,規範後多聽從理智的命令給行為一些約束,肉身豈不更安穩?舉止豈不致大亂?人的品格彷彿藉聖靈表現,宗教對人生價值更奠定。 我解釋神明也如人的精神或心思,做人也一樣,大家都是天生父母養的,有人聰明有人愚笨,有人野蠻有人文明,有人寡廉鮮恥有人德配天地。基督教千百年來帶給人類肉身種種活力思想,就像是上天給予的智慧與情感,讓人駕乎萬物之上,行於其中,得教於禮與理,我們以人的性靈生在世上,就該虔誠的感謝,感謝神賜我們居萬物首位之無限光耀,豈不知就是基督教讓人越往深處去想,愈往裡思考,讓人產生一種獨立感與反省,但並不影響人對生活的激情,反而是強大人的追求與信念,更不愧為萬物之靈。 本文提及當年基督徒社會名人藍蔭鼎,豈不知名人也有信念信仰更讓人另當別論,在我看來當年媒體名人藍蔭鼎的神光就像電有電源送出來,他當年在中華電視台任職時曾有無限社會修養反應著信仰,傳到地方在無數角落有燈泡照亮黑暗。 筆者長期熱衷畫畫,對藍蔭鼎當年的水彩作品更別有領受,像是神用不同的路引人到同一個美的終點,幫助人發出輝煌的光,我体會神恩亦知藝術媒體人藍蔭鼎就是世間的宗教人,至今筆者不忘常翻閱他的舊作《鼎廬小語》,那是他以一個畫家的立場,積七十餘年的人生經驗,耳之所聽目之所視,嘗過的酸甜苦辣,經過的失敗與得意,在繪畫之餘靜寂之間,時常反覆思索而得來的生活筆錄。其實我看小語之書既不是芳香花朵也不是甜蜜碩果,偶有提及宗教與基督的散文,還是老老實實由藍蔭鼎心中體驗出來的感想報告,需要咀嚼的菜根,就像三餐之日少不了的調味品,更發揮鹽的作用更耐人尋味。 當年誰都知道藍蔭鼎(1903–1979)是華視董事長,也是知名水彩畫家,最著名兩大主題是竹林與養鴨人家,他堅時農村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生活,做為水彩畫大師他眷念於家鄉宜蘭的萬般景物,土厝、雞鴨群、廟會的舞龍獅、收割稻穀等等,他曾用毛筆直接代替水彩筆,更被歐洲與美國藝術評論學會,聯合選為第一屆世界十大水彩畫家,1926年,藍蔭鼎參加日本最具權威的「帝國美術院展覽會」,出版《豐年》半月刊。大家更明白藍蔭鼎是篤信基督教的信徒,難怪當年他長眠台北大直福山墓園時,當時的蔣總統等近千位社會名人前往靈堂向他致哀,彷彿齊頌他人生是一番「哈利路亞」,那修養就像他曾說的「人活在地球上,如能明白神給我們的使命,明白我們的方向和責任才沒有枉費此生。」 我是出生繪畫之家,父親有石青蠟畫讓從小就開始關注藍蔭鼎,更因為他的水彩畫永遠在台灣的報刊雜誌抓人眼神,尤其是他的「竹林」最讓我著迷,誰讓我的原鄉是新竹呢,誰讓我曾住永和竹林路多年呢。我也愛藍蔭鼎的冊頁水墨速寫〈永樂市場〉,就為欣賞大師水彩畫裡的販夫走卒,光影效果就像表現天光,那道理像讀到創世紀的「神說,要有光,就有光。」畫面有不一樣的畫家揉入的生活題材那才真叫「最繪畫」,不亦美哉!藍蔭鼎生前篤信基督教,所以親人子孫當年為他安排簡單肅穆的喪禮,據悉也在陳溪圳牧師帶頭下,雙連教會的聖歌隊為他們敬愛的「藍長老」誦唱詩篇,一外交家杭立武也在藍蔭鼎追思禮拜中,引用聖詩形容他好友的行誼:「當跑的路,他跑過了;當打的仗,他打過。」藍蔭鼎的一生,圓滿、豐富、成功。他達成母親的期望,發揮本身的才華,是好丈夫,也是九個子女的慈父。藍蔭鼎當年享年77歲,相信人生短暫藝術永恆。藍家人把一幀「竹林人家」養鴨人遺作複印,送給前往行禮的親友賓客留念,修竹婆娑,紅瓦房舍,也是畫家生前懷念的「兒時的家」。 後來藍蔭鼎家人已為他建造一座紀念美術館,長期陳列他的水彩和藝術收藏,讓更多人親近美,信任美,相信我的主是美善的,祂的慈悲勝過諸天諸地。 不論是基督教的神、天主教的神或回教、佛教的神,正派宗教常各持一說,即使說的話不同其實都是與人為善,豈不都是「條條道路通羅馬」。做人也一樣,大家都是天生父母養的,有人聰明有人愚笨,有人野蠻有人文明,有人寡廉鮮恥有人德配天地。基督教千百年來帶給人類肉身種種活力思想,其實正是上天給予的智慧與理智,讓人駕乎萬物之上,行於其中,得教於禮與理,我們以人的性靈生在世上,就該虔誠的感謝,感謝神賜我們居萬物首位之無限光耀,豈不知就是基督教讓人越往深處去想,愈往裡思考,讓人產生一種獨立感與反省,但並不影響人對生活的激情,反而是強大人的追求與信念,更不愧為萬物之靈。 筆者感動於藍蔭鼎水彩作品,也畫幾幅台灣農村,彷彿再讀「鼎廬小語」,與讀者共勉。

Read More

婦腰痠背痛又洗腎 採雷射針灸

洪怡錂表示,雷射針灸與傳統針灸各有優缺點,雷射針灸不失為另一種替代治療的方式。(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68歲蔡女士長年勞作常有多處肢體痠痛與腰痠背痛等問題,經常與止痛藥及痠痛藥膏為伍,改善程度有限,又合併有腎病末期洗腎中。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中醫科主任洪怡錂診察後,判斷其體質為腎陽虛兼併氣血不足,若接受傳統針灸治療恐有暈針風險,討論後建議以雷射針灸方式治療,改善局部痠痛,兼用補腎益氣養血之穴道,改善其氣血不足的問題。3個月治療後,蔡女士精神和體力有自覺性改善,血液透析時發生血壓過低的情況也減少。 洪怡錂表示,一般傳統針灸是使用毫針刺激穴道,適用於無針灸禁忌症,例如:凝血功能異常、體質虛弱、局部有不明腫塊或皮膚病灶的病患,病患的體感會有痠、麻、脹、走竄及輕微痛感,醫師可針對穴位運用補瀉手法調控或加強療效,採健保給付方式。   洪怡錂表示,雷射針灸是使用低能量雷射刺激穴道的新型治療方式,屬非侵入性治療,病患不會感覺疼痛。(記者徐義雄攝) 雷射針灸是使用低能量雷射刺激穴道的新型治療方式,屬於非侵入性治療,病患不會感覺疼痛,不會發生因穿刺可能發生的局部瘀血或感染等問題,相對而言更加安全。雷射針灸較適合用於兒童、體質虛弱、凝血功能異常、免疫低下、對於針刺有強烈恐懼,以及容易發生暈針等具有針灸禁忌症的病患。雷射針灸並未納入健保給付的範圍,需要自費。  洪怡錂指出,傳統針灸已經行之多年,在許多古籍與名老中醫師的經驗傳承中,大多數中醫師對於如何使用毫針以特殊行針手法針對特定穴位進行補瀉較有共識,雷射針灸的補瀉作用,目前仍未有定論。

Read More

淹水病菌橫流 嚴防類鼻疽桿菌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凱米颱風帶來強降雨,南部地區25日淹水災情頻傳,疾管署指出,風災後一週為登革熱防治關鍵期,民眾應清理所有積水容器,而清理家園時務必戴手套、穿著防水長靴並配戴口罩,避免被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 疾管署表示,風災降雨後易造成環境中產生積水容器,孳生病媒蚊,籲請民眾大雨過後應主動巡檢居家環境,落實「巡、倒、清、刷」,仔細巡視戶內外容器,將積水倒掉並澈底清除,若有廢棄浴缸、水族箱等大型廢棄容器,可連絡清潔隊協助清運,留下的器物也要刷洗去除蟲卵後,妥善收拾或予以倒置,使用中的儲水容器則務必刷洗並加蓋或加掛細網,防範病媒蚊孳生。 疾管署提醒南高屏民眾需特別注意俗稱天溝之屋簷排水槽,及屋後防火巷水溝,都是容易成為埃及斑蚊孳生死角,雨後須特別檢查,有積水須立即清除或投藥。 在河水氾濫的地方,尤應注意類鼻疽桿菌等病原感染,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指出,類鼻疽桿菌主要存在於土壤深層,平常多是拈花惹草後未清潔手部就觸碰口鼻造成感染,引起肺炎、敗血症,或皮膚、其他內臟病變,甚至引發多器官膿瘍,而颱風大雨後,深層土壤被翻動,也可能存在於河水中,中南部地區河流就曾檢驗出此菌。 疾管署表示,風災地區蓄水池如遭汙水侵入,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使用,居家環境可用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擦拭,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自來水恢復供水後,如發現有混濁、異色及異味時,應立即通報當地自來水事業單位處理。 疾管署指出,民眾應使用肥皂及清水確實依「濕、搓、沖、捧、擦」步驟正確洗手,如無法取得肥皂和清水時,可使用酒精含量60%至95%的乾洗手液清潔雙手。

Read More

〈中華副刊〉文學院手記 訪問

林宇軒 前陣子國立台灣圖書館(國台圖)的訪問學員獎助公布,我有幸成為了三位錄取碩士生的其中一位。不同於我的研究主題「台灣千禧世代詩學生態」,另外兩位錄取的碩士生研究的是「戰後西式餐點」和「金門酒廠」。有酒有食物,聽起來比我純粹針對文學作品的討論確實有趣多了。 國台圖位於永和,搭乘台北捷運到達永安市場站之後,自出口步行兩分鐘就能夠抵達。雖然附近區域並不算非常熱鬧,但整體的生活機能不錯,各種商店都應有盡有,來往這裡的短暫時間,可以感受到一種不若台北快速繁忙的從容氛圍。擔任台灣學研究中心的訪問學員,除了能夠使用國台圖的研究小間,每個月還會提供一萬元的獎助金,為學員的研究生活提供金錢上的協助。這樣的獎助聽起來不錯,可惜在今年四月遇到了地震。 新聞如此寫道:「天花板消防管線錯位爆裂,大量書籍遭水損;國台圖表示,因部分書籍太過潮濕且數量龐大,待潮濕度褪去後,將逐本檢視及風乾,以利後續管理與維護。」各樓層甚至經歷了「彷彿十分寮瀑布般的落水」,被媒體形容為「最慘圖書館」,聽起來令人擔憂。在館方整理之後,宣布三樓到六樓的空間到明年春天修復前都不對外開放,這也包含了位於六樓的台灣學研究中心。 因為這個不可抗力的因素,訪問學員能夠使用的資源也就減少了一大半,實際上也只剩下研究小間可以使用。對於並不是住在永和附近的人來說,每天必須花費額外的時間交通往返,看似幫助學員進行研究的計畫,卻變相成為壓縮到學員研究時間的計畫。開玩笑地說,自己彷彿是一位被限制住居的被告,每天到圖書館簽到,卻無法使用台灣學研究中心的豐富館藏。 偶然在Threads上,看到有同樣身為研究生的網友分享自己申請到別的單位的訪問學員計畫:每週必須要簽到三天、聆聽單位舉辦的演講,每個月要滿足一定簽到的時數才能領到補助的一萬元經費。在每天必須去簽到、無法找其他正職的情況下,一萬元是否能夠在台北生存一個月?對於研究生來說,「提供經濟支持,協助學員專心無虞地寫論文」固然是好事,但若僅僅提供不甚充裕的經費且無法充分使用單位的資源,還必須另外完成無益於研究的行政程序,這樣的「訪問」是否能夠發揮最大的效果,可能還有待商榷。   (本專欄作者為台大台文所、北藝大文學所研究生)

Read More

免疫合併化療 66歲婦翻轉胃癌

免疫治療搭配化療,約8成可控制腫瘤,6成腫瘤縮小。(示意圖,非病患本人,記者徐義雄翻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66歲無特別病史的徐女士因上腹痛解血便、呼吸急促來到台中慈濟醫院,檢查為胃癌4期並轉移到肝臟,醫師安排徐女士住院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3個月後肝臟轉移、胃腫瘤幾乎消失,到達完全緩解。一般外科專家、副院長余政展表示,晚期病人不要放棄,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有機會翻轉胃癌。 徐女士自述有貧血問題,每年做健康檢查,就醫前幾日胃食道逆流,如廁時察覺糞便顏色變深,不久後上腹痛、糞便又帶血,趕緊到台中慈濟醫院就醫。胃鏡檢查發現胃腫瘤出血,電腦斷層影像癌細胞轉移到肝臟,情況危急。 徐女士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後,癌症指數迅速恢復到正常,3個月電腦斷層影像就看不到肝臟轉移,胃鏡追蹤不見腫瘤,只剩下因免疫反應產生的胃發炎,切片找不到癌細胞,不需要再手術。 余政展指出,徐女士停止免疫治療1年至今,切片組織仍可以觀察到免疫反應持續對抗癌細胞,也找不到存活的癌細胞。 晚期胃癌常規治療以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和少數適用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問世後配合化療,提高晚期胃癌存活率。徐女士是比較幸運的個案,臨床經驗只有不到1成的晚期胃癌病人有機會完全消失。 一般免疫治療搭配化療約8成控制腫瘤,6成腫瘤縮小,爾後手術切除,療效都很好。免疫藥物治療也有些副作用,包含身體各部位,肝臟、肺臟、內分泌系統均可能產生發炎反應,例如皮疹、腸胃不適。通常有副作用也代表更佳療效,配合醫師治療,副作用通常可以控制。 余政展叮嚀癌症病人,自體免疫力提升的關鍵在於舒緩壓力、持之以恆的運動、均衡飲食與充足睡眠,建議多補充蔬果來改善免疫系統,保持樂觀好心情,積極對抗癌症。徐女士樂於公益活動,保持正向態度面對日常。 今年4月起,健保將免疫治療納入胃癌第一線治療給付,成為晚期胃癌病友新希望,符合胃癌遠處轉移、PD-L1綜合陽性分數(CPS)大於5,可與醫師討論申請健保給付,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有機會翻轉晚期胃癌。

Read More

風災健保卡遺失 以例外方式就醫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署25日指出,因應凱米颱風造成部分區域災情,若民眾因颱風損毀或遺失健保卡,可以例外方式用健保身分就醫,且可申請免費換發新卡。 健保署表示,醫療院所受理民眾因颱風無法持健保卡就醫,請於「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療院所例外就醫名冊」上填寫就醫日期、就醫類別(門、住診)及就醫民眾相關資料後,即可提供以健保身分就醫。 另,民眾健保卡如因颱風毀損或遺失,可申請免費換發新卡。請於健保卡申請表上註明「凱米颱風受災」,就近到各地郵局或透過當地戶政事務所(限本國籍)、部分公所(可現場製卡之公所)及健保署各服務據點,申請免費製發健保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