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創獎 中榮獲14項 胸腔X光AI預測骨密 準確率9成

台中榮總在「臨床新創獎」、「學研新創獎」及「國家新創精進獎」成果亮眼,共有14項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頒獎肯定,為歷年新高。(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2024年第21屆國家新創獎頒獎,台中榮總在「臨床新創獎」、「學研新創獎」及「國家新創精進獎」成果亮眼,共有14項獲國家級肯定,為歷年新高。其中獲得臨床新創獎肯定的「智骨篩」技術,是利用胸腔X光影像,透過AI技術預測骨質密度,為台灣首款骨質疏鬆輔助診斷智慧醫材,可於30秒內預測出骨質密度異常的病人,已於臨床應用,準確率高達9成。 台中榮總今年分別於臨床、學研及新創精進上獲得4項、1項及9項肯定,獲獎項目涵蓋人工智慧、技術提升、病患照顧、疾病治療與追蹤等領域。 臨床新創獎包含由骨科部陳昆輝部主任團隊研發的「智骨篩─以胸腔X光輔助診斷骨質疏鬆症」之外,兒童外科主任黃勝揚科團隊研發的「膽道閉鎖超音波影像電腦輔助診斷系統」利用AI協助醫師判讀超音波影像,為1歲以下黃疸嬰幼兒早期篩檢膽道閉鎖的潛在病徵。 在手術器材上,骨科部脊椎外科主任潘建州團隊研發的「可適用多節段斜位椎體間融合手術之強化型椎籠骨板組合」可改善目前脊椎常規骨板缺點,適用於多節段脊椎手術,明顯增強穩定度,更能有效縮短手術時間。 有感醫療照護相關感染重大挑戰,特別是多重抗藥性細菌和SARS-CoV-2等新興病毒威脅,資訊室與感染管制中心團隊合作開發全國首創「整合式視覺化集中隔離管理系統」,結合住院、檢驗與感染管制資料,運用目視化介面、顏色、圖形分類管理隔離防護,取代傳統人工疫調,提供即時高效解決方案,榮獲學研新創獎,未來將發展AI智慧配床等功能。

Read More

國家新創獎 高醫大獲13項 人源化CXCR2抗體 顯著抑制胰臟癌血癌

高醫大研發成果再創佳績,榮獲國家新創獎13項獎項肯定。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研發成果再創佳績,榮獲2024年第21屆國家新創獎13項獎項,其中包括5項「學研新創獎」、3項「臨床新創獎」、5項「新創精進獎」,展現高醫大卓越的研發實力。 高醫大在學研新創獎獲獎的5大亮點研發技術,包含教授陳立宗與國衛院教授洪文俊團隊「開發人源化CXCR2抗體治療實體癌並改善免疫微環境」,開發高特異性CXCR2抗體,可顯著抑制胰臟癌細胞與血癌細胞的生長並改善免疫微環境,抗體具有良好安全性,有機會成為CXCR2相關癌症治療新希望。 教授鄭琮霖團隊「預防或治療骨關節炎的凝血調節素與miRNA」,專注於提高軟骨細胞的抗發炎、增生和遷移能力,以有效預防或治療骨關節炎;陳培詩教授團隊「空氣監測禽流感病毒或鳥種監測警示禽流感病毒爆發創新技術」,開發可於空氣樣本採集與定量病毒之技術,能於短時間內分析空氣中的禽流感病毒,提供養禽場業者與政府部門防疫參考。 副教授林文瑋團隊「雙型態呈色酵素報告基因系統:高通量藥物篩選的新選擇」,可大幅降低高通量藥物篩選成本並提高藥物開發效率;副教授莊智弘團隊「開發雙前驅IFNx-ICB抗體鎖平台以提升現今免疫點抑制抗體療效與安全性」,為癌症免疫治療領域帶來全新契機。 臨床新創獎3項技術,展現在精準醫療與智慧應用,教授黃書彬團隊開發「攝護腺癌二代荷爾蒙藥物精準檢測服務」,應用在攝護腺癌病患2代荷爾蒙藥物治療前檢測,初步對藥物反應好壞的預測準確度已達87.25%,並提供臨床醫師精準用藥,預期增進2代荷爾蒙藥物治療有效期,延長攝護腺癌患的存活,減少無效醫療。

Read More

十全大補湯 太極拳 增流感疫苗效果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近來感染流感、腸病毒、腺病毒患者增加,部分長者認為接種疫苗後保護力卻不如預期。中醫師林舜穀29日建議,接種流感疫苗前後服用十全大補湯,及打太極拳都有增強免疫效果。 林舜穀指出,接種疫苗並非能夠百分之百能完全避免感染,尤其是當年齡增長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疫苗反應變弱。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干擾疫苗效能,缺乏蛋白質或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D、鋅,使免疫反應較差,或是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類固醇,都會降低疫苗效果。 林舜穀提醒,如果長輩有發燒、咳嗽、倦怠或其他異常症狀,不論是否施打疫苗,都應立即就醫,及早治療才能避免病情惡化。健康防護不只靠疫苗,日常的營養管理、疾病控制及觀察照護同樣重要,如希望讓疫苗防護效果更好,中醫藥是可以幫忙的。 林舜榖表示,透過中藥和傳統養生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高齡長者接種疫苗後的免疫反應,讓疫苗的保護效果更加顯著,日本富山大學教授濟木育夫於2013年發表的臨床試驗,接種流感疫苗前後服用十全大補湯,可顯著增強高齡者的抗體效價。 林舜榖指出,長期練習太極拳與氣功也能有效提升65歲以上長者的疫苗免疫效果,研究顯示太極拳結合緩慢運動與深度呼吸,能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減少壓力激素,所以改善免疫系統功能,鼓勵長者每週練習太極拳或氣功,不僅有助身心健康,還能增強疫苗免疫力。

Read More

長期便秘不以為異 潛血篩檢揪大腸癌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住台南東區的陳先生長期便秘,友人曾建議他做糞便潛血篩檢,但總覺得自己並無明顯異常症狀而作罷,直到在一次健檢中,醫師根據其便血症狀建議他進一步檢查,經大腸鏡檢查發現他有早期大腸癌病變的徵兆,及時早接受治療,手術切除病變組織,避免進一步惡化。 台南市衛生局國民健康科指出,由於大腸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許多患者常在疾病進展到晚期時才被診斷出來,因此,早期發現和篩檢更顯得重要。 經衛生福利部去年死因統計,全國有6700多人死於大腸癌,占10大癌症死因排名第3,顯示大腸癌對國人健康嚴重威脅。目前政府補助50至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如果不知道今年自己是否符合公費糞便潛血檢查資格,可洽所在地衛生所或南市大腸癌篩檢醫療院所,定期檢查。

Read More

點石成金-永源(一) 永續經營 源遠流長 永源集團

永源集團廠區。 吳旻鴻虔誠的拿了3炷香在永源天后宮向媽祖敬拜,平日談笑風生的臉上有一份寧靜和肅穆,他敬謹在香爐插了香走向庭前,清風徐來,視野非常遼闊,天后宮面向台灣海峽,「這是媽祖自己選的位置,大海對面是湄洲,媽祖的故鄉」,吳旻鴻虔誠信奉媽祖的心,許多人都知道,不管是否神奇,媽祖庇佑吳旻鴻坐穩「台灣銅污泥大王」的業界地位,永源集團在銅污泥回收,早已經達到全回收零廢棄的階段,更逐步完成銅資源的靜脈循環產業鏈,而最重要的「煉銅廠」也萬事俱備,等待國內的電力充備即可上路。 吳旻鴻長得黝黑粗獷,生氣起來大概不用出聲就很嚇人,但是習慣嘻笑以待,看似雲淡風輕,內心卻柔軟細膩,對人對事對地球都特別用心,從永源的內部環境就可以看出端倪;永源位於桃園大園工業區,相較於一般煙囱不斷冒出白煙,永源的煙囱靜悄悄,還有一對喜鵲築巢在上,空氣中沒有特別的味道,辦公大樓纖塵不染,不僅行走都要打赤腳,所到之處,完全沒有灰塵,許多參觀的人不由得吐露真言「一點都不像工廠」。 吳旻鴻是虔誠的媽祖信徒。 起手式 永源化工原料廠 永源集團最初以「永源化工原料」在2000年成立,是都市採礦的先行者,2002年取得國內第一家獲政府核可的銅污泥回收處理再利用廠,目前已是臺灣最先進、規模最大的銅污泥處理廠,處理量能占全台二分之一以上,服務企業超過300家。 最早處理電鍍廠、電子科技廠的重金屬污泥回收,當年回收業是特許行業,吳旻鴻從一個營建商轉行,完全沒有知識背景,向經濟部工業局幾度申請都未獲得准許;他特地到成功大學拜師,向資源再生大老蔡敏行老師學藝,他和蔡敏行團隊合作四年的科專計畫,2001年至2005年間每個星期二至三天都到成大報到,跟著蔡敏行的研究團隊學習從回收含銅污泥中,再還原冶煉成純銅技術,他的誠懇和學習精神獲得蔡敏行認可,並且突破工業關卡,終於獲得國內第一張金屬污泥回收再利用許可執照。 從此和蔡敏行成了一輩子如師如父的關係,蔡敏行對台灣環境的期許也成了吳旻鴻最高指導原則,「生產者如不得不生產,就必須考慮如何減廢」,蔡敏行的名言幾乎刻在吳旻鴻的骨子裡。 吳旻鴻記憶中,有一次中部地區起掘出有害廢棄物的違法掩埋,其中包含知名大廠的廢棄物,是下游廠商沒有處理好,蔡敏行得知後非常生氣,打電話來罵吳旻鴻,吳旻鴻大喊冤枉「人不是我刣啊!」,蔡敏行的意思是吳旻鴻不夠積極,回收資源的速度不夠快,讓不良處理業者有機可乘;吳旻鴻帶著苦笑,將老師的責罵和期許收進心底,化做行動,繼續往前走。 永源廠中的清洗設備及造粒設備。 最早透過焙燒熱處理技術,將重金屬污泥中有機物及水分去除轉化成為冶煉金屬原料。說來輕巧,但是高溫煅燒要達到1300度,什麼樣的爐體禁得起這麼高溫焙燒,吳旻鴻坦承試過無數材料「太空梭的基體都拿來試驗,燒掉好幾部賓士車」,才蓋起煅燒爐,目前永源的煅燒爐有6部,成品是含銅量20%以上的精礦砂,遠優於自然界所開採的銅原礦中銅含量約略1~2%的水平,台灣沒有銅礦也沒有煉銅廠,卻因為永源的這套資源循環變黃金的魔術,還可以長期將銅精礦出口到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等地。 吳旻鴻日夜為城市採礦,早年規模大,獲利良多,吳旻鴻到香港成立振益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大陸設廠,但是遇上一言難盡的法律問題,坐了幾年牢,在國外的廠房、獲利毀於一夕,2013年吳旻鴻回到台灣,從頭開始。 永源廠中的清洗設備及造粒設備。 轉捩點 2013年研發部門成立 2013年是吳旻鴻另一個人生轉捩點,最重要是成立研發部,投入主要開發微細銅粉、銀銅粉、導電漿料、金屬黏土等新興材料供電子產品使用,並且提早布局車用電池的回收再利用。吳旻鴻的理想是達到銅完整的產物鏈,將有可能的成品都一一研發出來。 其中微細銅粉與氧化亞銅粉以其他事業機構回收廢銅液所生產的硫酸銅為原料,所生產的高純度微細銅粉與亞銅粉,是絕佳的導電及散熱材料,不僅得到多國專利,可應用於抗菌材料、光催化劑、阻燃抑制材料、多層陶瓷電容器、超薄均溫板等領域;也成為散熱元件「印刷技術製作超薄散熱片」主要的關鍵性材料。由於這項新的技術對於未來的5G與AI運算發展影響甚鉅,吸引日本媒體「產經新聞」的報導,受到日礦集團的重視,在2022年小米集團發表的旗艦機率先採用此技術生產,成為市場首發的第一個量產商品,同時也為回收同業跨入材料製造上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鍍銀銅粉,在銅粉表面鍍上一層銀金屬,不僅具備與純銀相當之優良導電性與抗氧化性,並且在價格上更具優勢,並可在某些擔心銀遷移的產業上提供良好解決方案,應用於抗菌材料導熱、3D列印、太陽能電池或粉末冶金等領域。 永源空污防治設備嚴密,打造出毫無污染的環境。 導電膠就是將會導電的粉末跟一些樹脂等高分子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導電膠一般用於微電子封裝、印刷電路板、導電線路粘接等各種電子領域中。過去以減法製程來製作導電線路會產生大量廢水,而使用導電膠的加法製程可以矯正這個缺點,但是必須改變傳統製程,也是新素材應用時面對的挑戰。 EL致電發光漆又稱為發光塗料,這是一個好玩有趣的研究,在底部導電層上堆疊一個介電層與發光層後,於最上層再覆蓋一層透明導電層,變成一個三明治的結構,透過上下導電層產生一個電場來激發內層的發光層產生冷光。與LED不同,其發出來的光很柔和,運用面很廣,可以做成發光的牆面、發光的安全帽…等,研發部經理彭御賢打造了一部會發光的摩托車,和一頂會發光的安全帽,很炫的拍了幾部閃閃發亮的影片,但是發光漆唯一缺點是單價太高,要達到廣泛運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永源銅系列產品,銅粉、銀銅粉、亞銅粉。 萬事俱備 只欠東風 研發部的諸多研究,目前都尚未獲利,研究人員掛在嘴上是「等待東風」,萬事早已俱備,就欠東風,而吳旻鴻的理想是將銅產物鏈的研究一步到位,由於銅屬於戰略物資,對各行各業發展都非常重要,台灣並沒有銅礦,目前許多材料掌握在國外,如能一步先機,對國家對社會都非常重要。 另一個例子是電動車電池,未來將是電動車天下,吳旻鴻已經提早布局。目前電動車電池是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鋰鐵電池相爭的局勢,雖然三元鋰電池具有較優異的能量密度,其電容量較高,當發生電池短路時會產生更大的危害,故在使用上有安全性隱憂;而磷酸鐵鋰電池材料具有較高的熱穩定性,相較三元鋰電池有更高的安全性,故各車廠紛紛開始使用磷酸鋰鐵電池系統。永源專攻磷酸鋰鐵電池回收處理,未來公共巴士會以安全性為主,使用磷酸鋰鐵電池。吳旻鴻判斷五年後大量的電動巴士電池會釋出,目前逐步研發布局,五年後就可以接上市場需求。 零廢棄、全回收,是永源處理及再利用有害重金屬污泥的理念。永源逐步達到沒有產出廢水、排氣符合法規要求,且將污泥承裝後之太空包回收再利用。 永源生產的銅粉,可以依客戶需求客製化。 吳旻鴻常將老師蔡敏行的話掛在嘴上「老師告訴我,我們是地球的醫生,污染大地,大地也會痛,醫德勿以利為先」,2010年起,永源突破技術上瓶頸,以廢棄溶劑取代重油作為替代燃料使用,不僅解決廢棄溶劑無處可去進而危害環境問題,也有效的節省生產過程中所需耗費掉的成本,針對電子、電鍍、溶劑等工業領域的廢棄物處理,做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2019年在廠房屋頂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一年可發電40多萬度,預估20年總減碳量480多萬公斤;此外永源重金屬生產過程中,都經過二燃室,排放的氣體經過850度高溫,將有毒廢氣燃燒殆盡,製程的廢熱回收產生蒸汽,部分供製程使用,多餘的蒸汽設置ORC(Organic Rankine Cycle)機組發電,一年可產出近140萬度電,廢熱回收的發電量還優於太陽能。 2021年再進一步,成立永源金屬廠處理廢太空包再利用,原來進廠包裝銅污泥的太空包,也是有毒廢棄物,永源在2021年自家設廠,將廢太空包經過清洗粉碎,製成塑膠再生粒料,除了多一條生產線多一項產品,也達到全回收再利用最終目標。 資源循環在永源不是口號,是貨真價實的實踐,永源的設備曾吸引無數國內國外參訪團,美國在台協會商務官馬奎立、泰國駐台代表通才都曾親訪永源,並且力邀前往設廠。 (文∕楊淑芬,圖∕永源集團提供)

Read More

點石成金-永源(二) 用人不疑 永源善待員工

老闆吳旻鴻對內完全放手 給予足夠發揮空間 面對下游廠商有擔當 伙伴願追隨 永源天后宮望出去的海景。 吳旻鴻是業界大善人,廠裡員工流傳很多故事,永源的高階主管每個人都有配車,據說2013年外界傳言永源有財務危機,吳旻鴻為了破除謠言,高階主管的配車全面換新,幾乎每星期都有新車入廠,整個大園工業區都聽到永源的鞭炮價響;還有一則故事是有名泰國勞工在永源工作了12年,12年來的儲蓄拿回泰國開了一家雜貨店,感念老闆善待員工,就將雜貨店也取名「永源」。 研發品保處處長謝育民則說老闆的哲學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會完全放手給員工足夠的空間去發揮才能。吳旻鴻年輕時開營建廠,承包某一家醫院工程,完工待驗收時意外火災,一把火燒掉所有設備,院方要吳旻鴻擔起所有責任,吳旻鴻幾乎破產,但是沒有逃避,在接下來的日子慢慢工作,將債務還清,把款項清楚的支付給所有下游廠商,這樣的擔當也讓所有和他一起工作的伙伴心服口服,願意追隨吳旻鴻,形成一輩子解不開的關係。 研發部經理彭御賢在永源工作10年,他的研發極有成果,但是仍在市場推廣階段,尚未獲利,每年都要靠永源化工的本業支持,他坦誠每天都活在「被辭職」的忐忑中。彭御賢說研發工作是燒錢的事業,「東風不來要賠上10年,東風一來就可以吃30年」一般以獲利為主的公司,禁不起這麼長年的虧損,如果老闆不是有很強大的理念,有很雄厚的資本,研發部門很難長久支撐下去。他們都了解吳旻鴻對產業抱持百年志業的理想,產業鏈完整,永源才能永續經營。 今年大園工業區服務中心副主任黃美怡也被挖角到永源,是永源天后宮媽祖特選之人;黃美怡纖細溫柔,但是處事細心又幹練,就任吳旻鴻特別助理,將她在工業區服務的經驗全力施展,將提升永源集團發展十年計畫。 吳旻鴻每天都要到永源天后宮敬拜上香,很多會議也都在媽祖跟前召開。 永源天后宮 鎮廠之寶 許多初次參訪永源的人,都會被帶到永源天后宮參拜,吳旻鴻和媽祖的緣分頗為奇妙,2013年有一回他到斗南進香,意外聽到廟公告訴他「媽祖在找你」,永源早年工廠內就有關聖帝君、玄天上帝神明駐廠,他歷經1年時間走訪全台媽祖廟,2014年終於在新北市三峽區找到一尊有緣的黑面三媽祖神像,當時媽祖希望在永源集團廠區內蓋一座媽祖廟,讓神明能駐廠保佑所有員工。 吳旻鴻也因為媽祖和成大教授張祖恩結了不解之緣,張祖恩位於彰化大城老家的媽祖,家中兄弟皆在外打拚,原來神明廳的媽祖難以早晚上香,永源天后宮的媽祖示現吳旻鴻可以請這家媽祖來永源做伴,吳旻鴻一看這不是張祖恩老家的媽祖嗎,他立即告知,張祖恩回家擲筊,確有這個事實,張祖恩就把媽祖供奉到永源做客;人要有伴,神明也需要閨蜜。 2023年5月永源集團營運總部落成,這個地點也是媽祖欽點,占地200多坪的營運總部緊鄰永源廠區,但是並非永源土地,媽祖示意後,事情發展非常順利,地主主動來簽約賣地,整個興建過程也非常順利,目前是全大園工業區最高的一棟大樓,興建完工後永源天后宮從原來廠區的一隅,搬遷到頂樓,面對大海,視野遼闊,那一刻吳旻鴻才恍然大悟,大海的對岸是湄洲,正是媽祖的故鄉。 媽祖不言不語,但卻是永源鎮廠之寶,吳旻鴻喜歡在媽祖前與人會晤訪談,表示無不可言說的坦蕩,有時遇到難解的關卡他會在殿前沉思短坐,會有意想不到的閃電靈光;基至員工要辦理旅遊,他也自由讓員工請示,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吳旻鴻帶著媽祖坐遊艇海上遶境。 打破傳統 遊艇上談生意 2013年吳旻鴻買了一艘遊艇,取名「永源公主號」,是全台第一艘掛牌的遊艇,當年5月19日在大園鄉竹圍漁港遊艇碼頭舉行盛大下水典禮,當天吳旻鴻說希望能改變台灣現有的送禮、應酬方式,要打破傳統在飯桌或包廂裡談生意的模式,打算把客戶帶上遊艇,邊談生意邊飽覽海上風光。 吳旻鴻有船長執照,會開船,但是他花3600萬買下遊艇,是為永源打一劑強心針,向外界證實他歷經波折,財力沒有問題。 永源公主號遊艇長度五十八呎,總重三十三噸,兩具柴油引擎,最高航速二十六節,是國內專門承造世界各國頂級豪華遊艇的巨星造船公司為客戶量身定做的諾瓦帝(Novatec)歐風豪華遊艇,可一次搭載二十三人,遊艇前甲板及飛橋甲板均可做日光浴,後甲板及第三層甲板也非常寬敞,足足可分別提供十人乘坐觀賞海景,艉端還有一個跳水甲板,可在此從事跳水、游泳、釣魚、烤肉等活動。 除了吳旻鴻個人的旅遊,搭載賓客旅遊談生意,永源公主號最主要任務是載著永源媽祖遊海會香,媽祖是海神,曾經向吳旻鴻示意「想要看海」,於是2013年開始每年吳旻鴻每年都帶著媽祖出海繞台灣本島與離島,到各地媽祖廟會香,也曾經領軍與桃園的廟宇舉辦海上祈福遶境。 永源廠區最重要的焙燒爐。 最佳寫照 把壞牌打好  在永源集團吳旻鴻的個人介紹中,有一句話「在人生的牌戲中,拿到一手好牌,不算成功,能把一副壞牌打好,才是成功」,這句話大約是吳旻鴻最好的寫照。 1965年吳旻鴻出生於雲林土庫,他常說自己是鱺魚子,他出生時家貧,爸爸是到鄰近的臭水溝抓捕鱺魚給產婦進補,媽媽才有奶水餵養他,說也奇怪,等到媽媽滿月了,臭水溝卻再也抓不到鱺魚,應該是天公仔子;國小四年級就跟隨父母親北上討生活,高中開始半工半讀,從當水電學徒開始,一路努力到中國海專畢業,退伍後他回到了水電這行,做了幾年後累積一些人脈和資金後,改從事營造。 35歲那年,吳旻鴻承包新北市台北港八里焚化爐土建工程,起造單位聘請多位日本環保專家來台協助設計監造,吳旻鴻和這些專家相處多時,在他們提點協助下,另起爐灶,開始進行金屬廢棄物資源回收,從電子廠回收電路板開始做起。 永源廠中千年古木,象徵集團會源遠流傳下去。 早年台灣四處爆發的鎘米,酸洗廢五金都是未經過專業處理的嚴重污染問題,吳旻鴻說這稱為「鬼仔銅」,造成很多環境問題,吳旻鴻創立永源,總算逐步解決台灣的污染問題。早期進料廢金屬,可以收取處理費,焙燒精鍊後再出口,又賺取利潤,所以吳旻鴻很快成為億萬富翁,致富後大展鴻圖到香港、大陸設廠,但由於公司內部不法人士涉及逃漏稅而遭受波及被關了3年多,永源財務幾乎被掏空,家庭也瀕於四分五裂。 這些人生重擊,沒有讓吳旻鴻崩潰,他更堅定信念,硬是把一手壞牌打成好牌。從2013年到2023年,永源集團不斷擴大,零廢棄零污染全回收,從早年3個廠已經擴大到6個廠,還繼續再加蓋2個廠,繼續自主研發完整銅礦產業鏈。 同時起心動念要蓋台灣第一個冶煉銅廠,台灣在1980年在新北市瑞芳區曾經蓋了禮樂煉銅廠,由台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預計一年煉銅五噸,並且生產副產品十五萬噸硫酸;但是這個煉銅廠先天不足,碰上國際石油危機,後天失調,焙燒和酸洗技術都不成熟,在1990年發生儲酸槽外洩事件,結束營運,留下業界「煉銅三年,焦土一片」評語,目前僅留孤獨老朽的建築在北海岸邊供人憑弔。 吳旻鴻念茲在茲,要把銅這個重要的戰略物資掌握在台灣自己本土中,永源的技術設備都已經到位,也曾經向工業局提出申請,設廠地點也有了著落,政府高層也贊同這個理念,但是囿於台灣電力不足,設廠與不設廠陷入天人交戰,電力問題不是永源能獨力解決,必須政府全力支援,像支持台積電特別設立台南再生水廠,有電力支援,台灣煉銅廠將不再只是夢想。 永源是環保模範生,拿過的大大小小獎項不計其數。 回饋社會 培育家鄉孩子 吳旻鴻成功之際也沒忘記回饋社會,尤其是他出生的雲林土庫,他被雲林縣選為旅外傑出企業家,也是土庫國小傑出校友,他更挹注土庫鎮內所有國中小學和土庫商工弱勢學生營養午餐費、急難救助金,要讓孩子們吃飽飽,安心讀書,培養更多博士,才能提升競爭力。 他也在永源集團的大樓闢建「永源圖書館」,搜集環保科技、資源循環相關圖書,蔡敏行和張祖恩率先響應,捐出他們的藏書,未來這個圖書館是廠內員工再進修的充電之地,也開放給研究人員使用。 永源集團營運大樓的桌椅,全部是以千年烏心石古木打造,巨大厚重沉穩,質感動人;2023年吳旻鴻在永源廠區立了千年大樹幹,成為永源的新地標,他對古木特別鍾愛,老樹具有永恆的時間性,也象徵他對地球的用心,更重要他希望古木傍著永源,永源集團將會與古木一樣恆久。 吳旻鴻取名「永源」這2個字,含意是「永續經營,源遠流傳」,再加上「光明正大」;他站在廠區仰望朗朗藍天,衷心期盼永源將潔淨的空氣和天空還諸大地,不負這片土地餵養之情;而他還有未竟的雄心,他計畫將永源在股票市場上市,讓更多人有機會一起投資經營;蓋起煉銅廠,有自己的倉儲,進入期貨市場;後世將會記得永源不是台灣第二個台積電,而是第一個永源集團。 (文∕楊淑芬,圖∕永源集團提供)

Read More

柯文哲重金七千萬交保 民眾黨抱怨加重財務負擔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針對台北地院重新裁定結果,將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交保金額從三千萬提高為七千萬,並且增加電子監控等措施,民眾黨再次表示遺憾,強調柯文哲已多次表達毫無逃亡動機,且原先裁定之保釋金額已帶來沈重負擔,如今增加至七千萬,無疑再次加重財務負擔。 民眾黨批評,檢方不斷以「柯主席會與黨公職串證」為由,假定、臆測未來會有證人因柯主席而翻供,不惜用侵害人權的做法,就是要羈押柯文哲來鞏固證詞,卻忽略了證人作證早已具結,如此輕易推翻證詞,正說明北檢先射箭再畫靶,押人取供、羅織罪名。 民眾黨表示,檢方開庭時請庭上要「抽離」政治思維,自己卻滿口「政治語言」,更用大動作約談民眾黨公職方式,限縮該黨的運作與發展,民眾黨實難接受。 民眾黨說,柯文哲為維護台灣民主發展,不讓第三勢力被侵害,清楚表明有意請辭,然辭職信竟從九月開始,因檢方拒絕而遲遲無法寄出。檢方現在竟又以柯文哲對台灣民眾黨有實質影響力和串證疑慮,想繼續羈押柯文哲,此舉就是政治力介入的鐵證。 民眾黨痛批,北檢絲毫不掩飾政治辦案的企圖,以抄家滅黨的方式,不僅想關押柯文哲,更是想打擊第三勢力,藉由司法之手,讓台灣政治掀起寒蟬效應,排除政治異己。 民眾黨指出,面對北檢政治掛帥,重創台灣司法威信,侵蝕台灣民主法治基礎,民眾黨絕對不會屈服,全力支持柯文哲捍衛清白,也不容台灣社會民主法治之根基,被北檢任意踐踏。 另外,針對柯文哲公開表達辭去黨主席一事,民眾黨深知柯不希望因政治迫害而影響黨務運作,後續一切程序會依照黨章進行,將儘速召開臨時中央委員會處理相關事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