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力走不穩 服藥復健緩解巴金森氏症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70歲林姓婦人手部細微震顫、全身沒力,走路跟不上先生,原以為是年齡增長所致;後來情況越來越嚴重,拿筷子、穿衣服時手部無法靈活運作,走路不穩時常跌倒,確定罹患巴金森氏症。經接受藥物治療,並進行定期復健運動,有效緩解肢體僵硬和運動遲緩症狀。 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全球第2大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為一種主要影響運動功能的運動障礙疾病。隨著年齡增長,巴金森氏症的發病率逐步升高,尤其在60歲以上人群中更為明顯,盛行率從千分之2~3增至90歲時的千分之12~13,男性的罹病機率更是女性的1.5倍。 陽明交大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允中指出,許多患者早在運動症狀出現之前,便已出現非運動症狀,包括頭暈、憂鬱、嗅覺異常、便秘等。然而,這些早期提示往往被忽略,延誤了疾病的及早發現。目前雖然醫學尚未找到治癒巴金森氏症的方法;但通過藥物與手術治療,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症狀,顯著提升生活品質,幫助患者更好地面對疾病挑戰。 陳允中表示,巴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主要影響記憶力的特徵不同,巴金森氏症的核心問題在於多巴胺的缺乏,導致患者出現運動障礙。地中海式飲食是減少神經退化及血管疾病的理想選擇,富含橄欖油、深海魚、新鮮蔬果、全穀類和堅果等天然食材,不僅提供酪胺酸和Omega-3脂肪酸,還含有抗氧化劑,保護神經健康。

Read More

降低死亡率 專家籲晚期肺癌免疫治療納健保

台灣肺癌研究學會、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等單位11日舉辦2025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來自海內外的肺癌診治權威共同參與。(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肺癌蟬聯國人10大死因首位多年。專家11日呼籲,若以5年存活率為標準,建議將晚期病患所需的免疫治療納健保給付。 自今年元旦起,國健署擴大癌症篩檢預防保健服務;其中,肺癌篩檢部分,包含男性從50歲下調至45歲、女性從45歲下調至40歲,並將重度吸菸者吸菸史條件從30包/年下調為20包/年。 台灣肺癌研究學會、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等單位11日舉辦2025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來自海內外肺癌診治權威共同參與。 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表示,國內肺癌患者逾半確診時已晚期,篩檢當然非常重要;但靠篩檢找到第1期病人,5年後要改變存活率「太早了一點」,畢竟第1期到末期還需要很長時間。 針對總統賴清德宣示2030年降低1/3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楊志新說,肺癌是10大死因首位,降低癌症死亡率是重中之重;現在已經2025年,若以5年存活率當作標準,更實際的作法是趕快將免疫治療納入健保給付。 楊志新說,隨科技進步,第4期患者治療已不再只是追求多活半年、1年。免疫治療透過打針的方式,讓T細胞再次認得、殺死癌細胞,約10~5%的末期患者,5年後仍然存活,也沒有復發跡象;且免疫治療只要做2年就好,不必終身做,比起標靶治療,花費是可計算的。 他也呼籲,多數末期患者需要合併化學治療,現在只有少數鱗狀細胞肺癌納給付,其他腺癌部分仍在研議中。醫界、學界期待健保署擴大給付範圍,且限制也不要太多,讓更多患者得到適切照顧。

Read More

〈中華學園〉囚鳥

台南市港明高中一年十二班   ◎宋秉耘 每個人都是一隻囚鳥,只是囚籠的型態有所不同,有社會規範、工作表現、家庭責任、自我成就……等;而身為學生的我們,是師長父母的期待、課業成績、自我期許……等不同面向的囚禁。多數人對於被囚在牢籠感到不情願,卻又無可奈何。然而,當時我卻主動地將自己囚鎖在籠中,因為我以為這就是自己所追求的美好。 我曾是成績普通的學生,排名不上不下,不過擁有成為強者的夢想,我努力,我拚命,在學校認真上課,在家中用心複習,如此在課業上不斷精進自我,只是為了成就自以為的巔峰,證明自己有邁向成功的本質。 正如所有勵志故事的結局,歷經長期的自我淬鍊後,我實踐了曾經的夢想,爬上了課業金字塔的頂端。頓時,我竟有不可一世的豪氣,化身為十九世紀的拿破崙,一位輕易踏遍歐洲的王者,我是自己心中自認的不敗強人。獎狀一張張的收,勝利訊息一則則的報,成功就像戶頭裡的金額,越來越多。 殊不知,我已步入了這絢爛的牢籠裡而不自覺…… 我雖像拿破崙一樣橫掃局面,卻也像拿破崙一樣慘遭滑鐵盧。天下豈有不敗神話?尊貴的王者竟淪為凡俗,在一次期末考中,我的成績竟倒退為平庸,令心中樹立的自我期許崩塌。 我實在接受不了那次的失敗,但也深深自我省思。才發現原來那面「學期成續第一」、「學霸」的招牌不過是座囚籠,而我是隻鳥,雖然比任何鳥都還威武,但依舊陷入了堅固的籠中,變成了隻囚鳥。當時有段時間我對自己失望透頂,卻忘了自己也曾是個普通學生,很明顯地,虛榮困住了我,讓我變得偏執而封閉,甚至忘了過往的付出與努力。 當目標變成了緊縮的枷鎖、牢籠之時,我還能有成就目標的快樂嗎?

Read More

〈中華學園〉讀報讓我增廣見聞

新竹縣陸豐國小四年甲班 ◎劉昀恩 從三年級開始,老師就教導我們全班閱讀報紙,剛開始我覺得報紙裡的字好多,但是老師告訴可以先找找看自己有興趣的大標題,然後再把有興趣的文章閱讀完畢,我就是從這個方法開始,建立每天讀報的習慣。 最近老師讓我們閱讀一篇文章,岳明國中的學生到尼泊爾山區進行志工服務,剛好老師去過尼泊爾,所以老師告訴我們在尼泊爾旅行的各種經歷。 老師說尼泊爾大部分都是海拔非常高的山脈,要攀登聖母峰的人,幾乎都是選擇從尼泊爾開始登山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尼泊爾的學生沒有書包,我很好奇沒有書包到底要怎麼上學呢?老師告訴我們,尼泊爾學生所使用的書包,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塑膠袋,而且那裡的山區都很偏遠,人民的生活也比較落後,因此不是每個小孩子都有機會到學校讀書。 聽到老師說尼泊爾的小孩子不用讀書時,我們都覺得羨慕,但是老師說接受教育才能讓自己更進步,這句話讓我思考了很久,如果沒有讀書,我們就不會知道外面世界發生的事情,也跟不上社會進步的速度,這樣想來,我覺得還是讀書比較好。 雖然尼泊爾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國家,但是我希望未來我也能夠到尼泊爾參觀,而且我覺得到尼泊爾教書的志工非常了不起,這些志工教導尼泊爾的小朋友許多知識,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學習志工服務與奉獻的精神。

Read More

〈中華學園〉阿嬤的魔法牛肉麵

台南市開元國小六年四班 ◎翁愷謙 一想到美食,我就會想到阿嬤親手做的牛肉麵。 我在幼兒園時非常挑食,但只要阿嬤用她的「愛心話語」哄我,任何難吃的食物我都願意嘗試,食物就這樣培養了我和奶奶濃厚的祖孫情。幼兒園下課後,回家常常能聞到一股香味,湊近一看,原來是阿嬤正在為我和妹妹煮牛肉麵。阿嬤煮的牛肉麵香氣四溢,份量夠、香氣足,最重要的是還加入阿嬤滿滿的愛心。其實我非常討厭吃牛肉麵,因為我覺得牛肉很硬,麵條又太粘牙,但阿嬤每次都能將牛肉燉得軟嫩,一入口牛肉帶著油脂在嘴裡化開,麵條煮得恰到好處,還保留麵粉香與富有嚼勁的口感,再加上阿嬤愛的調味,一碗美味的阿嬤牛肉麵就像魔法一樣完成了。 有一次,我和妹妹吵架,無理取鬧的妹妹騙媽媽說:「哥哥吃很多零食,他說他不用吃飯了。」當時媽媽剛工作回來已經很累了,竟然相信了妹妹的話,罰我不能吃晚餐。要睡覺前,阿嬤看我有氣無力的坐在電視前,連忙問我怎麼了,我娓娓道出事情經過,阿嬤聽了頓時火冒三丈,瞪大眼對我說:「妹妹怎麼可以亂說話!」隨即又綻放出溫柔的笑容說:「我們吃牛肉麵加蛋好不好?」我連忙點頭說:「好!我還要加兩顆蛋。」吃到一半,媽媽走出來問我為什麼在吃麵,阿嬤告訴媽媽前因後果,媽媽聽了馬上叫妹妹跟我道歉,我這才心滿意足的上床睡覺。 現在阿嬤年紀大了,不方便下廚,牛肉麵的滋味只能在記憶裡回味了。長大之後換我煮一碗牛肉麵,不只讓阿嬤品嘗我對她的愛,也讓記憶中愛的魔法重現餐桌。

Read More

〈中華學園〉雨中友誼

新竹縣新湖國小三年級 ◎張芸語 放學時,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沒有帶雨傘,心裡非常焦急,只好問旁邊的同學:「我該怎麼辦?」同學看著我說:「沒關係,我們一起撐傘吧!」我的心瞬間感到溫暖,開心地回應:「謝謝你!」同學笑著對我說:「不客氣!」雖然外面下著大雨,但我的心裡卻充滿了感激與溫暖。

Read More

〈中華學園〉冷眼

台南女中一年十班 ◎葉宛儒 花盆倒了!那個站立在校園一隅的花盆倒了、碎裂開來……。 經過走廊的人們紛紛停下腳步,議論紛紛,卻無人做出動作。平時,它並不起眼,只是默默的、孤零零的站著;今日,它總算是受到了矚目,卻只不過是從孤獨的站著,變為孤獨的「躺平者」,仍舊沒有人在乎它,在乎姿態淒慘的它。 作為圍觀者中的一員,我自然也同周圍的人一樣,冷眼、無感、漠不關心,並沉默地聽著旁人虛情假意的發言:「哎呀,必須趕緊通知學校才行。」「應該要圍一個護欄,以免有人受傷。」「也別忘了掃掉路上的碎片……」。看著光說不做的眾人,我的心也漸漸地從震驚到平靜,最後是事不關己的冷漠。 「應該沒有人會真正做出動作吧!」正當我這麼想時,突然有個人喊了聲「借過!」轉頭便見四、五人拿著圍欄和掃具走來,掃掉路上的碎片並圍起圍欄。我有些驚訝的注視著她們:竟然真的有人如此熱心,願意做這些事情,想到方才自己的冷漠,我不禁感到有些羞愧。原來,冷眼的是我,不是所有人。 是從何時開始的呢?我竟成了「冷眼」的一員,對「無關緊要的事」漠不關心。也許,科技帶來冷眼,它就像是一種流行病吧,相互傳染後,造就了更多的「冷眼」。但這次的事件過後,我領會到世上並不只有「冷」,還有各種美好的事物,就像雨後那道彩虹,總會有雙手傳送美好與希望。

Read More

〈中華學園〉疏離列車

台南市建興國中二年一班 ◎封俞含 現代社會科技網絡蓬勃發展,人們的交流互動與網路媒介形影不離,但弔詭的是,人際關係卻愈來愈疏離,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十分普遍,如何看待、改變此現象,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我想,減少人際疏離感的不二法門,便是為他人著想,設身處地從他人的立場思考,培養同理心,對方不僅會感到溫暖無比,自己也會湧現無法言語的喜悅與美好。 幼時,搭乘捷運至淡水旅遊,在月臺不慎跌倒受傷了,進入車廂後,空間十分擁擠,連站的位置都屈指可數,有名中年婦人見了我的傷口,便主動讓位,雖然只是一句問候、一個不起眼的行為,那和藹可親的笑靨,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心房…… 當人們自私自利,將疏離視為日常,總是自掃門前雪時,人際關係必然如同反方向駛離的列車,愈來愈疏遠、冷漠,人們彼此毫無信任感,那是社會分裂的隱憂,不可不重視。 一言以蔽之,人們應感同身受為人著想,將自我放置在與他人同等的位階與心理狀態,理解其感知與心緒,如此,便能逐漸形成溫暖的社會體系,「妹妹,這個位子給你坐」,簡單的話語,便能減少孤立感,暖化人際互動的熱度,何樂而不為呢?

Read More

〈中華學園〉龍的傳人

新竹實小六年級 ◎蘇峻毅 遠遠看去有一條「龍」橫亙在人行道上,近看才發現是一條人龍,原來他們是在排隊購買剛煮好、飄散著四溢香氣的豆漿。這是台灣隨處可見的排隊現象有人稱之為「龍的傳人」。 「龍的傳人」是台灣普遍的現象,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羊群效應。羊群效應的說法據說發源於土耳其。有一隻羊傻呼呼的跳下懸崖想要一探究竟,第二隻羊也一起裝傻就跳了下去,第三隻羊什麼都沒多想,看見第二隻羊跳下去牠也就跳了,於是緊接著第四隻羊、第五隻羊……羊兒一隻緊接著一隻的接著跳下了懸崖。 「龍的傳人」也有另外一種可能的原因,就是老闆的飢餓行銷策略、手段。飢餓行銷是老闆利用限量、特價、限時搶購的方式吸引大家,比如像手機,如果聽到「新款只有一百台限量」的手機,大家一定會爭先恐後的去排隊,這就是所謂的飢餓行銷。 老闆會利用各式各樣的方法吸引顧客上門,比如老闆會先利用飢餓行銷再來引發羊群效應,讓店門前面出現龍的傳人。 下次你再看到有人在當龍的傳人時,你也可以考慮要不要加入喔?

Read More

〈中華學園〉游

台南市文元國小四年十三班 ◎許峻翰 我們在泳池游呀游, 游成巨大的蛙, 游成自在的魚, 游成無懼的鯨, 游成懂事的我, 咦! 怎麼游不出這小小的世界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