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經評估後可做變性手術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訂定「性多樣LGBT+民眾醫療照護參考指引」,其中針對12至18歲未成年兒少,若有性別適應困難,經專業團隊評估後可以執行性別手術,盼避免多元性別民眾因為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差異,遭遇汙名或傷害,導致延誤就醫或拒絕就醫。 衛福部指出,LGBT+民眾醫療照護參考指引是在去年底公布,針對多元性別民眾醫療需求、就醫環境安排,提供友善醫療應對建議。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指出,醫療機構必須了解,門診與住院期間可能遇到LGBT+群體患者,看診及對話之語言使用需謹慎。 林靜儀指出,衛福部不是公告核准未成年變性手術,是為避免未成年過早接受非緊急,且不可逆轉的變性手術訂定建議原則,要求醫療團隊需經更謹慎的專業評估,必須是有癌化或嚴重適應困難等因素才可考慮手術。 林靜儀表示,過去執業看診時曾遇過女同志患者抱怨,就醫常被問是否結婚或是否有男朋友,這些問題讓她們感到不愉快;甚至早期某些醫師面對同志患者時,會反問是否曾遭遇過創傷,這類反應會讓LGBT+群體不適,因此猶豫就醫是否要告知自己的性別認同。 林靜儀指出,許多醫療人員過去可能並未接受過相關專業訓練,在面對性別多樣性問題,反應可能不夠敏感或專業,公告LGBT+民眾醫療照護參考指引,可讓醫療人員了解LGBT+族群就醫時常感到困擾、被歧視或是不被理解,其專業上應該採取的態度和立場,以促進溝通、降低誤解,提供更友善、更適切的醫療服務。 LGBT+是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與跨性別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所組合,+則表示為未列入前4種之其他性別認同。

Read More

置換膝關節 術後開心駕車返家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73歲黃女士雙膝疼痛近10年,經常覺得走路時膝蓋僵硬,尤其與朋友相約旅遊時,疼痛讓她很掃興,多次接受PRP(血小板注射)治療,但狀況時好時壞,到醫院求診發現是第3期退化性關節炎,且右膝已有明顯變形,透過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後,術後第5天出院,居然可以自行開車返家。 黃女士解決了右膝關節疼痛,開心去旅行,術後效果非常滿意,但因為術後會有些許長短腳情形,加上左膝也是退化嚴重,決定再次進行左膝手術。 1個月後她再度自行開車到院接受左膝手術,仍是短短5天又自行開車返回彰化,兩週後開車回診,她很高興地說這兩次手術,出院前走路都還不穩,需要助行器協助,但居然都能自行開車返家,且與醫師分享兩週如在家復健,恢復得快又好,醫師也給予支持及鼓勵持續復健。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副院長簡松雄說,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不斷在進步,不只有醫材的進步,還有手術技術的提升,加上微創化盛行。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非退化性關節炎唯一治療,但在必要時仍須進行手術。  

Read More

饗饗中毒案 指向諾羅病毒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饗饗」微風信義店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上吐下瀉送醫通報多達59人,台北市衛生局13日指出,調查發現,超過7成送醫者都有食用生魚片,而根據送醫症狀以及潛伏期推斷,目前懷疑最大可能是諾羅病毒,但仍有待進一步流行病學調查以及檢體檢驗的結果才能判定。 北市衛生局表示,饗饗微風店疑似食品中毒案件共通報59例,其中42人曾食用生魚片、21人曾食用干貝、5人曾食用生蠔,加上送醫者多數都有上吐下瀉等症狀,因此,初步的確懷疑有可能是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可透過受汙染的飲水、食物,及接觸被諾羅病毒汙染的物體表面,再碰觸自己的嘴、鼻或眼睛黏膜傳染或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也可能受感染。 諾羅病毒的潛伏期一般24至48小時,北市衛生局表示,民眾應注意個人衛生,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澈底煮熟再食用。 北市衛生局表示,仍會針對「饗饗」微風信義店列管加強稽查,以確保消費者飲食衛生安全。目前已採集檢體,需進行微生物培養,檢驗結果需1至2週出爐,如經判定為食品中毒,會依食安法裁量基準,綜合考量業者資本額、銷售額、中毒人數等相關因素進行裁罰,可處6萬到2億元罰鍰。

Read More

年節食品抽驗 竹笙不合格率逾4成

台北市衛生局公布年節食品抽驗結果,圖為不合格竹笙。(台北市衛生局提供/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年節將近,北市衛生局13日公布年節食品抽驗結果,229件生鮮蔬果、零食等,有21件產品不符規定,此次抽驗不合格率最高者為竹笙,不合格率高達45.5%,11件抽驗品項有5件不符規定。 北市衛生局共抽驗蜜餞、花椒、零食豆乾製品、白木耳、竹笙、生鮮蔬菜、糖果及果凍、即食餐食、菇類、穀豆類、生鮮水產及加工品、生鮮肉品及加工品、冷凍調理食品等229件,其中21件不符規定,含18件品質檢驗不符規定(4件標示同時不符規定) 及3件標示不符規定。 分析18件品質檢驗不符合規定產品違規原因為7件生鮮蔬果及竹笙、菇類、花椒、白木耳各1件,分別檢出1-10項殘留農藥;3件竹笙、1件菇類檢出重金屬鎘及1件花生粉檢出黃麴毒素;2件即食豆乾檢出防腐劑苯甲酸及己二烯酸不符「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其中,鼎旺麻辣鍋抽驗的竹笙,檢出重金屬鎘3mg/kg(標準為:2mg/kg以下),來源廠商為台北市禾慶公司。由於業者無法提供詳細產品來源證明,台北市衛生局已令販售場所下架,同時依違反食安法罰鍰3萬元。 黃日香豆干台北總店(正祥食品行)抽驗「休閒片(有效日期:20250213)」檢出防腐劑己二烯酸2.3g/kg(標準為:2.0g/kg以下),來源廠商為黃日香公司,同樣要求下架,並移請桃園市衛生局,依法可處3萬至300萬罰鍰。 專案同時執行包裝食品標示檢查,其中7件不符規定,1件魚丸檢出及防腐劑己二烯酸,惟外包裝未標示添加物名稱及標示不實,另3件竹笙、1件豆干、2件花生製品未依食安法規定標示,分別可處分責任廠商4萬元至400萬元或3萬元至300萬元罰鍰,並令其違規產品限期回收改正,改正前不得繼續販賣。

Read More

〈中華副刊〉白嫩回憶

■李寬宏 記憶中童年的廚房,總是交織著暖黃的燈光和豆腐的清香。噼哩啪啦,是一塊塊潔白的豆腐被母親放入滾水中跳躍的聲響,一支支舞蹈在母親靈巧的指尖下演繹著,盛大而歡欣。父親偶爾會站在一旁,時不時遞上調料,或是幫忙攪拌,笨拙的動作迎來母親訕笑。我坐在餐桌旁等得焦躁,頻頻朝廚房探頭,不知多久,被揉碎成一團的朦朧的光暈裡,便見母親探出頭來,笑意盈盈地呼喊一聲「吃飯啦!」,我便跳下椅子搶著去端菜。 母親製作豆腐的手藝是家傳的。從挑選黃豆,到磨漿、煮漿、沖豆花,每一步都凝聚著她對食物的熱愛和對家人的關懷。每次看著豆腐在鍋裡慢慢凝固,變成一塊塊潔白如玉的豆腐時,我總是等不及端上桌便忍不住偷偷嘗一口,那滑嫩的口感從口腔一路滑入腹中,一路晴天餘香裊裊,是童年最甜蜜的滋味。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我開始嘗試自己的豆腐料理方法。我學習了新的烹飪技巧,嘗試了不同的調味和烹飪方式。但母親並不認可,她認為新做法缺乏傳統的味道,指責我的做法不如她精心製作的豆腐煲、紅燒豆腐、涼拌豆腐。 廚房成了我和母親爭吵的場所。她的批評,我的不滿,矛盾在小小的空間裡不斷升華。豆腐,這個曾經聯結我們的紐帶,似乎也在這場爭執中變得支離破碎。 長此以往,冷漠和怨氣便如廚房中的刀光劍影,時而激烈,時而沉寂。我時常迷茫,看著我和母親的分歧像是撕裂的裂縫愈來愈大,從心底而生的無力如同老樹的根深入土壤,我有時竟記不起從前的溫馨,像是從前的一切只是我記憶中的假象迷霧裡的美夢,我醉倒其中辨不清現實與回憶。 直到外婆的去世,一切才有了新的轉機。外婆生前最愛吃豆腐料理,她總是說,豆腐的清甜,是生活最質樸的味道。外婆的離世,讓我們都陷入了深深的哀傷。彼時家裡的沉寂愈發明顯,我正坐在書桌前沉思,忽地門扉被叩響,我掙扎著從回憶中抬頭,見母親倚著門看我,乾裂的嘴唇動了動,邀請我一起製作豆腐料理。我想母親這般倔強的性子先一步開口,一定是做了很大的思想建設,我想她必是想念外婆到了極致,於是想到以這樣的方式紀念她,並且,與我和解。 所以我不拒絕,我無可否認,我也在等這一天,我也在期盼我們的做法能夠相互接納融合,也在渴望我們之間的厚冰能夠溶解。我們一起嘗試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創造出新的豆腐菜餚。母親的豆腐煲裡,我加入了一些新鮮的香菜;紅燒豆腐中,我嘗試用低脂的橄欖油;涼拌豆腐上,我點綴了一些色彩鮮豔的食用花瓣。動作一起一落間,我唇齒間忽然漫起記憶中的味道,滑嫩的清甜和酸澀一起洶湧地襲來,我似乎剎那間清醒,母親割捨不下的,何止是區區豆腐的做法。 母親做好豆腐羹時忽地笑了,喚我的名字,看著盤中豆腐的眼神像看著半大的孩子,一片慈愛的模樣。我站在她身旁看她灰白的鬢角,看她起了褶的眼紋,心攸地軟得一塌糊塗。母親駕輕就熟地用勺子挖起豆腐羹轉身就遞入我的口中,一如從前她數次將第一口留給我,似乎在這一瞬間她忘記了我們之間屢次的爭執,我恍然意識到,我始終是她最偏愛的孩子,無論是從牙牙學語的年紀,還是時至今日的年輕氣盛。 我眼眶酸澀,抿了抿口中的豆腐,明明是極致清淡和醇厚的口感,可我偏偏從其中品出了幾分甜,從舌根出漸漸蔓延,喧賓奪主,一片風生水起,甜到皺眉。 如今,每當我在廚房裡忙碌,母親總會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偶爾給出一些建議,但更多的是欣賞和支持。豆腐的清香再次在廚房裡飄蕩,那是家的味道,是愛的味道,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然而,豆腐的故事並未止步於此。隨著季節的更迭,豆腐的形態和味道也在不斷變化。春天,我們用豆腐搭配新鮮的蔬菜,製作出清新爽口的豆腐沙拉;夏天,我們用豆腐和水果一起,創造出冰涼解暑的拌豆腐;秋天,我們用豆腐和南瓜、栗子一起,燉出溫暖人心的豆腐煲;冬天,我們用豆腐和豬肉一起,煮出滋補身體的豆腐火鍋。 每一次的嘗試,都是對傳統豆腐料理的一次致敬,也是對創新的一次探索。我們在豆腐的世界裡,找到了彼此的共鳴,也尋到了那一絲久違的溫暖。 記得有一次,母親在廚房裡忙碌著,我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她的動作熟練而流暢,每一個步驟都透露出對豆腐做法的深刻理解。她的眼神專注而熱愛,而我知道,在她心裡,豆腐不僅僅是因為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情感的寄託,一種對家的思念。 我走上前,輕輕地握住母親的手,說:「媽,讓我來幫你吧。」母親微笑著,將手中的豆腐遞給了我。豆腐在手中變得沉甸甸的,我卻低著頭,止不住地笑。母親笑著嗔我傻氣,嘴角卻分明也釀著笑。 從那以後,我和母親在廚房裡的合作變得更加默契。我們一起研究新的豆腐食譜,一起分享烹飪的心得,一起品嘗我們的成果。晦澀的過往在無形中翻了篇,豆腐架構了我們溝通無形的橋梁,也成了我們共同創造美好回憶的方式。 每當家裡來客人,我們總會準備一桌豐盛的豆腐宴。從豆腐煲到豆腐沙拉,從豆腐凍到豆腐火鍋,每一道菜都承載著我們的心意和情感。在食客們讚嘆的時候,母親總驕傲地拉過我,毫不吝嗇地誇獎我的手法。 我們似乎都淡忘了之前的分歧和爭吵,於是過往那些重重的時光都能被我們淺淺的談、輕輕的笑、真摯的被復述千百次。如豆腐一般,用柔軟的姿態迎接質地可能過於尖銳的往事,像是契合的半圓彼此相依相靠。我想我們也會越來越完滿,畢竟在豆腐這一方嫩白的方寸間,映射著我們的煙火憧憧爐火明滅,最終化為我們平凡的一日三餐,卻口齒留香餘味無窮。 最後一句落筆間,廚房又傳來嘩啦一聲,隨後是長長的,中氣十足的一聲「吃飯啦——」,我知道母親此時一定拉開了玻璃門,笑意盈盈地從廚房中探出頭。我手指動了動,起身也帶了笑走去,走向白氣蒸騰的廚房,恍然間,覺得自己好像走向好多年前那一團揉碎的暖黃的光暈,陽光只要再偏移五度,就能看到彼時的我們,兜兜轉轉,煙火憧憧,至味清歡。

Read More

嬤摸到胸腋腫塊 雙標靶+化療消除

醫師丁育麟說,雙標靶治療搭配化療之「新輔助性治療」,已幫助許多HER-2陽性的乳癌病友成功克服癌症。(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72歲林姓阿嬤去年自行摸到右胸有腫塊,剛開始不以為意,未料腫塊卻隨著時間愈來愈大,同時她更發現在右側腋下也出現腫塊,就醫切片檢查,病理報告確認為HER-2陽性之右側乳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合併有右側腋下淋巴結轉移,初步研判罹患第3期乳癌。經作雙重標靶搭配化學治療18週後,5公分腫瘤與2公分淋巴結都已消失。 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丁育麟指出,2024年6月間,醫師與病人個案林姓阿嬤討論後,建議暫緩手術,先進行雙重標靶搭配化學治療,每3週做1次,總計做完6次療程後,接著完成開刀清除癌組織,手術切除病灶後病理報告顯示,治療效果相當良好,已無殘餘的癌細胞。目前正持續接受共12次雙標靶藥物的追加治療,並逐漸恢復到原先的日常生活,心情總算輕鬆許多。 丁育麟表示,已有許多國際性的大型臨床研究證實,對於HER-2陽性且腫瘤較大(超過2公分)或有淋巴結轉移的乳癌病患,若能在手術前接受雙標靶及化學藥物治療,有近5成的比例可以達到病理完全緩解(即手術切除後,發現腫瘤完全被消除)。達成病理完全緩解的病人,能獲得絕佳的長期存活率與更低的癌症復發機率。 丁育麟說,女性朋友往往在發現罹患乳癌後感到沮喪無助,但隨著藥物的發達,盡早治療的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甩掉癌細胞並非天方夜譚。雙標靶治療搭配化療之「新輔助性治療」,已幫助許多HER-2陽性的乳癌病友成功克服癌症;自2024年12月起,健保亦開始給付早期乳癌患者使用雙標靶治療搭配化療,期望未來能嘉惠更多乳癌病友。

Read More

荷爾蒙血脂影響 每4名女性1人有膽結石

花蓮門諾醫師楊晉瑞表示,建議少油、少糖的健康飲食習慣、適度運動和定期健檢,可有效減少膽結石的發生率。 (門諾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一名55歲王女士,某日午餐後,突然感到右上腹劇烈疼痛,甚至延伸到背部,讓她難以忍受。雖然她沒有發燒、嘔吐或腹瀉等常見症狀,但就醫後診斷為膽結石引發的膽絞痛,需立即進行手術緩解疼痛。醫師表示,建議少油、少糖的健康飲食習慣、適度運動和定期健檢,可有效減少膽結石的發生率。 花蓮門諾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楊晉瑞表示,膽結石是國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尤其痛起來要人命;女性因為荷爾蒙影響,先天血脂比男性高,讓女性膽結石發病率是男性2倍,約每4位女性中就有1人罹患膽結石。大多數膽結石患者是無症狀,但約有20%的患者會出現臨床表現。最典型的症狀是右上腹痛,這種疼痛有時會向背部或右肩放射。如果結石阻塞膽囊管,就會引發劇烈的膽絞痛。疼痛常伴隨惡心、嘔吐、發燒、黃疸等症狀。 楊晉瑞表示,膽汁是由肝臟分泌,透過膽囊儲存、膽管輸送,膽囊只是肝臟旁的一個儲存和濃縮膽汁的「倉庫」。當人們進食,特別是富含油脂的食物時,膽囊會收縮,將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和吸收脂肪。但膽汁中的膽酸鹽是用來乳化脂質、分解油脂,若過度濃縮,就可能形成結石。 楊晉瑞強調,飲食過於油膩、肥胖、快速減重、高血脂、家族史以及無運動習慣的中、老年人,膽汁中的膽固醇過度濃縮會形成「膽固醇結石」。若罹患肝臟疾病、溶血性貧血、長時間不進食,容易形成「膽色素結石」最常見於反覆發生膽道感染或有肝功能異常的病患。 楊晉瑞表示,膽結石可能導致多種併發症,最常見的是急性膽囊炎。當結石阻塞膽囊管後,膽汁無法正常排出,膽囊內壓力增加,導致發炎。如果炎症未得到及時處理,膽囊甚至可能破裂,引發腹膜炎,這是潛在的致命危險。此外;反覆發作的慢性膽囊炎也會增加罹患膽囊癌的風險,儘管膽囊癌較為罕見,但90%的膽囊癌患者都有膽結石病史,不可不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