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開旺
小年祭灶,這個傳統時令節日,總是讓我在心中有一種淡淡的鄉愁和深深的期盼。每當這一天的到來,我總會想起那些被歲月遺忘的往事,那些曾經陪伴我度過童年與青春美好時光的親人和朋友。
隨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小年便悄然而至。街頭巷尾,開始瀰漫著一種喜慶而忙碌的氣氛。人們忙著打掃房屋,準備迎接新的一年。而在這其中,小年這天祭灶的風俗,更是給春節的到來增添了幾分神秘和莊重色彩。
祭灶,顧名思義,便是祭祀灶王爺。在傳統文化中,灶王爺被視為家中的保護神,他掌管著家中的火源,也守護著家人的平安。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便是祭灶的日子。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供品,恭恭敬敬地祭拜灶王爺,祈求他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幸福。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祭灶是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日子。那一天,母親會早早地起床,開始準備祭灶的供品。她會在灶台上擺上一些水果、糕點、糖果等,還會特別準備一些灶糖。灶糖是一種用麥芽糖製成的甜食,形狀像一塊小年糕,寓意著灶王爺的嘴被粘住,不會說出不好的話。
除了供品,母親還會在灶台上點上三炷香,這是對灶王爺的敬意和祈盼。然後,她會帶領我們兄弟姐妹們一起跪在灶台前,雙手合十,嘴裡念念有詞,祈求灶王爺的保佑,而後在一串「劈哩啪啦」的鞭炮聲中結束儀式。那一刻,我總是感到一種莫名的莊重和神聖。
祭灶的過程中,母親還會給我們講述一些關於灶王爺的故事。她說,灶王爺,這位古老的神祇,乃是天界中的重要一員。他原名張生,因一次偶然的機緣,被玉皇大帝選中,下凡到人間,成為了每個家庭的保護神。他的任務,便是守護那些善良純真的人們,用他的神力,為他們遮風擋雨,驅邪避害。
灶王爺有著一雙洞察人心的眼睛,他能看穿每個人的內心,知曉他們一年中做了多少好事,又犯下了多少過錯。他的心中,有一本無形的賬簿,記錄著人間的善惡與美醜。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在他的注視之下,無處遁形。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這是灶王爺返回天庭的日子。他會帶著他對人間的觀察和記錄,回到玉皇大帝的面前,一一彙報。他的話語,將決定著每個家庭來年的運勢和福禍。
母親的故事,讓我對灶王爺充滿了敬畏和感激。我們感謝他一年來的守護,也祈求他能在來年繼續保佑我們平安、健康、幸福。在這個充滿神秘與信仰的節日裏,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我們的家庭也變得更加和諧與美滿。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漸漸長大,離開了家鄉,也離開了那些曾經陪伴我成長的親人和朋友。然而,每當小年的到來,我總會想起曾經的祭灶儀式,想起母親忙碌的身影和慈祥的面容,想起那些充滿厚重儀式感的祭拜過程。
如今長住城市裡,雖然也可以看到一些祭灶的風俗,但總是感覺缺少了一些什麼。城市的喧囂和忙碌,讓人們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去準備那些豐盛的供品,去進行那些莊重的祭拜。而且在城市裡,居民們的祭灶風俗大都變得單調,簡單。沒有了那些傳統的儀式和厚重的過程,彷彿一切都變得有些商業化和平淡了。
尤其對我而言,從小生長在農村耳濡目染以及母親的言傳身教,在我的心中,祭灶不僅僅是一種風俗,更是一種情感的寄託和文化的傳承。每當小年的到來,我總會想起那些曾經陪伴我成長的親人和朋友,想起母親做的那些美味的供品,想起父親點燃的那些香燭,想起母親帶領我們兄弟姐妹,一起跪在灶台前祈求平安的時刻。
祭灶的風俗,不僅僅是一種對灶神的敬仰和祈求,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許。在這一天,人們會暫時放下生活的忙碌,靜下心來,去準備那些豐盛的供品,去進行那些莊重的祭拜,去祈求家人的平安和幸福。這些過程,不僅僅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情感的釋放和心靈的洗禮。
如今,時代在飛速發展,社會在不斷變遷。祭灶的風俗也在逐漸發生著變化。一些年輕人開始對傳統的祭灶風俗產生質疑和挑戰,他們認為這些風俗過於陳舊和繁瑣。不少年輕人受現代思潮的影響,對這一古老的習俗投來了質疑的目光,甚至覺得它陳舊繁瑣,與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格格不入。
但我堅信,祭灶風俗絕非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傳統儀式。它宛如一條靜靜流淌的文化血脈,承載著先輩們的智慧結晶,在歲月的更迭中代代相傳;這祭灶風俗就像是一座情感的橋梁,一頭連接著過去,一頭通向未來,將家族的記憶、親情的溫暖以及文化底蘊深深地烙印在心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