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師鄭百珊表示,生物製劑可有效改善異位性皮膚炎,良好的治療與疾病控制才能許孩子們一個更好的未來。(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9歲的小明從2歲開始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全身皮膚粗糙不堪、布滿大小搔癢顆粒及斑塊,晚上常因搔癢抓到無法入眠,一覺醒來床單上沾滿搔抓後留下的斑斑血跡,白天上學精神不濟,更因持續搔抓癢而無法專心上課。就醫利用生物製劑治療1個月明顯改善,經過3年持續治療已達穩定狀態,回診時阿公還不忘誇稱小明現在可專心讀書,成績躍升班上第1名。
奇美醫院醫皮膚科醫師鄭百珊指出,異位性皮膚炎屬於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其盛行率在台灣和許多國家均呈現上升的趨勢,據統計全球約有10-20%兒童及青少年有異位性皮膚炎,且85%在5歲之前就發病。
異位性皮膚炎和遺傳有關,且與其他異位性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有高度相關,有些人僅四肢屈側出現少許濕疹病灶,有些則全身有超過9成的皮膚受到波及。異位性皮膚炎常造成病人失眠和自信心受創。
鄭百珊說,1/3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及青少年屬於中至重度,嚴重影響生活、學業、身心發展,包括影響睡眠、低骨密度、高骨折率、矮胖長不高等。近幾年隨著免疫標的治療的進展,生物製劑與小分子標靶藥物為治療帶來新的曙光,許多以往令人束手無策的中重度異膚已能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達到最小疾病活性的狀態,皮膚紅疹改善、癢感大幅減少、睡眠品質大為提升。
她說,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會影響生理及心理的疾病,每個人的疾病嚴重程度不一,給予不同的治療計畫,改善膚況、終結癢感、促進生長曲線進步,良好的治療與疾病控制才能許孩子們一個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