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數位學習生態圈 親師共創孩子無限可能

家長日觀看宣導影片輕鬆認識數位學習。(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推動數位學習向下扎根,新北市教育局積極推動家長數位學習政策宣導推廣研習,並開放全市家長報名,全市近90校申請辦理,預計逾千位家長參與,同時透過「新北學Bar」Facebook粉絲專頁舉辦「看影片、填問卷、免費抽大獎」活動,鼓勵家長用輕鬆的方式認識數位學習的優勢與應用,進一步強化親師生的數位互動。 新北市教育局提到,新北市積極推動數位學習,為協助家長了解平板融入教學的必要性,教育局長張明文特別以動畫配音方式,說明視力保健、正確使用AI的態度與習慣培養、網路使用的隱私與安全保障等重要資訊,全市各級學校同步辦理數位學習相關議題宣導活動,協助家長深入了解數位學習的實施情形與可用資源,陪伴孩子善用數位科技進行學習,親師生攜手共創優質學習環境。 親子一同體驗「新北星聯盟」遊戲素養平臺。(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海山國小於家長日設置數位體驗攤位,家長連媽媽參與攤位體驗表示,原來新北市有遊戲式素養平臺「新北星聯盟」(https://digit.ntpc.edu.tw/),家長可以透過遊戲方式和孩子一起學習辨別網路資訊真偽、保護個人資料、尊重智慧財產權等重要觀念,更因此了解了孩子在學校數位學習的現況,而且教育局的網站上還有許多學習資源,可以讓家長在家共同輔助孩子數位學習,增加親子互動也提升學習成效。 海山高中國中部家長楊媽媽分享指出,教育局製作的宣導影片,幫助家長了解在AI科技日新月異的趨勢下,運用平板等工具進行數位學習來提升教育品質是相當重要的。原本一度擔心孩子會不會因此沉迷於網路,但是透過老師們的規範和引導,讓孩子藉由學習平臺像是PaGamO、均一、學習吧、因材網,反而加強主動學習動機及提升學習表現,讓她更加放心。 教育局表示,為了迎向AI學習時代到來,新北首創的「新北校園通APP」現在也結合AI技術,以AI智慧員工小通提供語音互動並具備智能問答功能,讓親師生能透過語音指令獲取所需資訊,有效助益親師溝通互動效能,提升校園服務並減少學校行政負擔。未來將持續優化,提升互動體驗,打造更便利的智慧校園。同時透過宣導影片及相關數位知能推廣研習等多元方式,提升家長理解與支持,也提供豐富的家長學習資訊,讓數位學習成為親子共同成長的契機。

Read More

中和警祭出活動地磅 攔查超載大型車

(中和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為降低大型車輛肇事風險,並強化交通安全及秩序,中和警分局特別針對大型車輛易違規時段及路段,加強攔查取締超載等相關交通違規之情事。特規劃於昨(27)日上午在環河西路3段與永和路口(單行道往橋和路方向),執行取締大型車輛交通稽查違規勤務,希望藉由取締大型車輛超載等違規,能有效降低潛在交通事故發生可能性。 中和警分局表示,轄內大型車輛超載以建案、捷運工程等營建廢棄物為主,中正路、連城路、和城路為大型車肇事發生率較高的路段,平時均利用各項勤務作為加強安全巡守及違規取締,以確保民眾安全。經統計自114年迄今,中和警已取締大型車違規超載1件、號牌污穢177件、超速5件、闖紅燈4件、違反管制規定46件、爭道行駛2件及其他交通違規164件,共計399件,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最高罰鍰金額計算,總計裁處金額高達50餘萬元。 中和警分局強調,中和警除持續攔查取締大型車各項交通違規外,另運用高機動性的「活動式地磅」在大型車經過的熱門路段機動攔查。目前轄內有捷運萬大線工程及大型建案施工,形成多處交通瓶頸。此外,部分承攬建案土方清運運輸業者,為貪圖方便,違規臨停占用道路或行駛管制道路,造成交通安全隱患。 中和警分局呼籲民眾,為保障行用路人交通安全,中和警分局持續執行「取締大型車各項違規」及「路口不停讓行人」等勤務,請大型車輛駕駛人務必遵守法令,切勿有超載及其他交通違規情事,行經路口時應減速慢行,並於行人穿越道前暫停,俾利行人優先通行,以維市民朋友交通安全。

Read More

228連假大執法!板橋掃蕩改裝噪音車與不法分子

(板橋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為維護市民居住安寧並強力掃蕩違法行為,板橋警分局於228連假期間展開高強度執法行動,聯合環保局針對非法改裝排氣管車輛進行全面稽查,對噪音擾民行為零容忍。昨(27)日晚間展開的雷霆掃蕩行動,執法成果豐碩,成功攔查無照駕駛1件,取締違規改(換)裝排氣管車輛4件,依《噪音管制法》等相關法規告發,另查獲違反菸害防制法案件1件1人。 (板橋警分局提供) 板橋警分局指出,此次行動鎖定民眾反映改裝車輛頻繁出沒的路段,特別是在深夜時段加強攔查,對違規車輛依法嚴辦。另為強力打擊幫派活動、淨化治安,警方規劃大規模臨檢勤務,重點查緝轄內幫派聚集場所、當舖、開發公司、融資資產公司等可能涉及不法活動的處所,並在重要路口設立攔檢點,全面壓制犯罪行為。 板橋警分局強調,違法競駛不僅製造擾人噪音,更可能構成刑法妨害公眾通行的公共危險罪,將持續強力執法,決不寬貸。本次擴大臨檢行動展現警方鐵腕掃蕩決心,全面壓制黑道囂張氣焰,遏止幫派亂源。同時,在交通執法方面,加強取締酒駕、路口未禮讓行人等重大違規,呼籲民眾切勿心存僥倖,以免違規受罰、荷包失血。將持續強化執法力度,確保市民享有安全、安寧的生活環境。

Read More

台鹽綠能弊案 陳啟昱3人續押 另2人300萬交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鹽綠能光電弊案起訴後,5名在押被告併卷移審法院後,法官認為陳啓昱、蘇坤煌及蘇俊仁所犯證券交易法為7年以上重罪,其訊問所述顯然與同案被告有別,且與卷內事證未符,而實有勾串共犯、證人或逃亡之相當可能性,3人同居主導地位,裁定皆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前台綠副總經理郭政瑋和晁暘及偉珵開發公司負責人戴妤倩各交保300萬元。 全案起訴移審法院後,院方27日晚間開接押庭,陳啟昱等5人的辯護律師均當庭請求讓被告交保候傳,檢方有4位檢察官蒞庭並認為陳啟昱因此案被通緝到案,確有逃亡事實,而蘇坤煌及蘇俊仁皆居主導地位,犯罪嫌疑重大,應繼續羈押以利日後案子能順利進行審理。最後,經法官評議後,議於28日凌晨近3時做出裁定收押陳啓昱、蘇坤煌及蘇俊仁。 陳啟昱、蘇坤煌與鴻暉蘇俊仁、晁暘及偉珵公司戴妤倩共同謀議,逕將電業投資商委託台綠公司土地開發服務承攬案,媒合電業投資商與鴻暉、晁暘及偉珵等公司簽訂土地開發服務契約,致台鹽及台綠損失3億9千萬餘元。

Read More

工程師職業病 他貓背肩頸僵硬 活動式頸椎間盤改善

醫師鄭傑陽建議頸椎間盤神經壓迫症狀嚴重的患者,可考慮「活動式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治療。(記者王正平翻攝) 要避免罹患頸椎間盤突出,每隔1個鐘頭起身,將雙手向側邊彎曲呈現「W」字,同時頸部緩緩向後進行伸展。 (記者王正平翻攝) 已罹患頸椎間盤突出者,不需要執意強化頸部肌肉,例如單手抱頭讓頸部向側邊彎曲的伸展,容易使頸椎間盤突出惡化,也無益於緩解症狀。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53歲江姓電子工程師經常窩在電腦椅、趴在桌前打電腦,5年前開始感覺肩膀酸痛間歇性蔓延到手,因自覺還年輕並未積極治療,半年前隨著體重增加,疼痛症狀也加劇,夜裡睡覺經常從左側肩膀到手臂不斷抽痛,逐漸變成整天痠麻痛、肩頸臂僵硬,生活工作都困難。就醫檢查發現係頸椎第4、5、6節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在接受「活動式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後,頸肩臂的疼痛感即消失,住院3天即返家,1週後回診評估可以不作復健治療。 無獨有偶,41歲張姓美甲兼霧眉師,職業性的長期貓背低頭工作,3、4年來頸肩臂痠麻痛、僵硬無力,連帶手掌手指靈活度也受影響,她嘗試貼布、藥膏、口服止痛藥、按摩、復健等緩解都未見好轉,效果也愈來愈差,檢查診斷為頸椎第5、6、7節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高雄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鄭傑陽指出,考慮到張小姐還年輕,若以傳統支架做頸椎融合手術,頸椎活動度恐受限、彈性低,時間久也會造成鄰近節退化;建議接受「活動式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工作。 頸椎退化問題一般出現在50歲左右,臨床上常見職業是長期動用頸部到手臂力量的,如低頭車布的裁縫師、菜市場剁豬肉攤商、檳榔捲包手;還有長期縮在狹小空間,需要左顧右盼卻又無法伸展的聯結車、砂石車駕駛,及長時間維持同一種姿勢工作,如會計、工程師、建築師,常密集趕工熬夜,頸椎過長時間固定單一角度,導致軟骨退化。 鄭傑陽建議,要避免罹患頸椎間盤突出,要先改掉「低頭族」的姿勢,可以每隔1個鐘頭起身,將雙手向側邊彎曲呈現「W」字,同時頸部緩緩向後進行伸展;但要注意的是已經罹患頸椎間盤突出者,不需要執意強化頸部肌肉,例如單手抱頭讓頸部向側邊彎曲的伸展,容易使頸椎間盤突出惡化,也無益於緩解症狀。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天才們愛慕的才女 ∣∣露‧莎樂美

■王建文 露‧莎樂美(Lou Salomé)曾經是哲學家尼采摯愛的女朋友,1882年時尼采曾兩度向她求婚,但兩人間的關係終究只維持了半年,莎樂美選擇了三角關係裡的另一位哲學家保羅‧瑞(Paul Rée),之後兩人在柏林共度了三年,尼采對莎樂美和保羅‧瑞都十分不滿。他們三人友好時曾拍過一張所謂「三位一體」的合照,尼采曾說:「要去女人那裡嗎?別忘了帶鞭子。」在這張合照裡,鞭子卻落入女人(莎樂美)手裡;那只是一根小細鞭,是一根細枝連著一小段短繩之類的,但那象徵著優勢、權力與主權。在兩男一女的三角關係中,兩位男方都得努力討好女方,於是女方佔了優勢,鞭子由莎樂美拿著,正好透露出此「三位一體」戀情的實際狀態。尼采與莎樂美分手後,專心寫他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要去女人那裡嗎?別忘了帶鞭子。」這句話正是出自該本鉅著(第一卷,藉由老婦人之口說出 ),尼采似乎在自己的作品裡透露出失戀的憤懣之情。之後尼采再也沒愛過其他女子,結識莎樂美之初,尼采就對她說:「我們是從哪顆星球一起掉到這個世界的?」莎樂美超越傳統、特立獨行的言行激發了天才人物尼采的靈感。 莎樂美與保羅‧瑞的密切友誼接近尾聲時,她於1887年(二十六歲)嫁給那位精通中亞各國語言的東方學教授安德烈亞斯,教授比她年長十五歲。其實莎樂美不想結婚,而且她也不愛安德烈亞斯,這位教授多次向莎樂美求婚都遭婉拒,最後他在莎樂美面前把刀子刺進自己的胸膛,那可能是一種魔術技倆,但效果十足,莎樂美驚訝之餘只好答應結婚。但莎樂美也反將一軍,要求安德烈亞斯承諾莎樂美在婚後仍然擁有如同婚前的自主權(兩人是無性夫妻),如此則可維持恆久的夫妻名義。安德烈亞斯接受了,對於後來莎樂美些許的浪漫情事他並未干預,他所重視的是夫妻名義,以及基本上要居住在一起。自然他們沒有生小孩,莎樂美也信守承諾,直到安德烈亞斯高齡去世時和去世後都一直維持夫妻名義,莎樂美的全名中間始終銜有夫姓。 莎樂美三十六歲(1897年)時結識德國詩人里爾克(R.M. Rilke),那時里爾克年僅二十二歲,只是一位初出茅廬、籍籍無名的小詩人,沒有人能預料到後來里爾克竟成為與同時代之法國詩人梵樂希(Paul Valéry)齊名的大詩人。年少的里爾克狂戀莎樂美這位大姐級的才女,莎樂美應和著他。莎樂美啟發里爾克對神的探索,帶他去俄國旅行,並且拜訪了從事精神革命、過著農民生活的托爾斯泰。里爾克發覺俄國似乎是他精神上的原鄉,俄國人是對上帝十分虔敬的民族,那兩次俄國之旅促成里爾克寫出《時間之書》這本重要的屬靈詩集。莎樂美和里爾克之間的戀情持續了三年,之後轉化為終生友誼。莎樂美本身是素食主義者,里爾克由於對她的愛戀,受其感召而逐漸成為素食者,也可能是來自他對採行素食的托爾斯泰的景仰。里爾克在1914年6月29日寫給莎樂美的信件裡寫道:“ ……it has been a month since I arrived here. I have spent it under a strict vegetarian regimen…… ”;此外,有一次雕塑家羅丹(A. Rodin)請里爾克用餐,餐桌上有肉食,但里爾克完全不取食肉類,而羅丹也沒注意到。 風華絕代的莎樂美本身是多產作家,出版過小說、宗教哲學論文、人物評傳等等,是當時歐洲藝文界的活躍人物。莎樂美五十歲那年從文學領域轉入精神分析領域,次年成為佛洛伊德的學生和助手,固然得其真傳,但莎樂美並非盲目接受佛洛伊德的理論,她總是有自己的見解。莎樂美撰寫的精神分析論文令佛洛伊德十分激賞,他認為莎樂美的某些見解甚至超越了佛氏自己。莎樂美是首位獲准參加精神分析研討會的女性,而每當莎樂美偶爾未出席時,佛洛伊德就覺得若有所失。他們兩位時常通信,《佛洛伊德與莎樂美通信集》一書成為精神分析學發展史上的重要文獻。1914年,莎樂美回德國哥廷根(Göttingen) 開設精神分析診所,幫助了許多苦惱的人,執業約達二十年之久。半個多世紀之後,1994年,哥廷根市內最大的精神分析研究院改以莎樂美的全名(Lou Andreas-Salomé)來為該機構命名,以紀念莎樂美對精神分析學的貢獻。

Read More

〈中華副刊〉人生卡卡,切盤大腸包小腸

■吳坤峰 走過2024年夏天,阿魚有了好多新身分。 阿魚說他要補習。等等,我一定是聽錯了,他怎麼可能說這種話,尚未開學就想強化英數跟專業科目,自動要求學習,不符他能躺就不會坐的性子。一問,才說同學所邀。 八月開始,阿魚新身分,準高一補習生。 補習班給了他一張卡,我稱補習卡。補習班說,補習卡有自己的卡號,會帶著你前往卡主的那朵雲,雲端上存放了一組組數字,何用明說。這些數字,是卡主許多三小時補習的小日子,縮成的補習數字,小考成績、到離班時間、煩惱的氣息。家長只需動動手指,輕輕滑過螢幕,啟動APP,輸入卡號,一把梯子空中降下,通往補習數字的雲端所在。補習數字●?了枝節,純度高,父母眼中,變態成各種情緒形狀,如握緊掌控的手形、關心不及的心形、口如箭弓的梯形。尢其是難看的數字,召喚闇黑,情緒形狀變得猙獰暴力,打得理智,黑一塊青一塊,黑雲籠罩。 八月最後一天,開學,阿魚新身分,嘉義高工職校新生。 阿魚又有一張卡,號稱青春學生證。這張卡可掌控學生到校狀況,放學離校的訊息,線上請假,有沒有正常到離校。掌控學生嗎?不如說是掌握學生安全的關心,它是心的形狀,還是許多顆心的樣子。為了確保阿魚早上準時到校,畫好安全的心形。我重新找尋適合和時短的上學路線,載著阿魚上學。新的路線,避開大路湍流車水、多所學校門口混亂馬龍,從民權路路頭向東騎去,十五分鐘內三處轉折抵達新學校嘉工。這條小路巷線,有著嘉義市舊街情味與早晨清爽擾動的氣味,騎來舒坦明白。途經九華山地藏庵與天公廟廟口,天地照看下,一天開始,會有種心安感,像一條向天地問安的路線。 惡的形狀從不因你是學生而放過你,但大多數人以心形對待學生。學生卡帶來了許多美好的心意﹕授大把專業知識,予有趣多樣社團;看電影打折,買手機網路優惠;坐車、旅遊優待;供給資源去追夢,揮灑青春。無青春可灑的我,也想著若我有張類學生卡多好,荷包揮霍時就能多了優雅,少了羞澀。 放學,阿魚成了公車族。學校到家,學校到補習班,二點一線,阿魚有了張悠遊卡搭公車。卡名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悠遊卡不悠遊。放學當口,公車來了,一大群學生嗶卡上車,嗶嗶聲不斷在車上的人耳邊唸咒,直到每個人認知自己是隻沙丁魚才停下,開動車子。上車的人,還不能放鬆自己,動彈維度,與周身的人近乎毫米或零的距離,在公車搖晃中,不讓自己攤在別人的身上。像海洋沙丁魚群,不言而喻,維持著游動方向的一致,互不妨礙的間距。學生們成了一隻隻夠格的公車沙丁魚,在車子的運動中,同學的晃動裡,自然調度著身體的位移。 阿魚新階段的一天。三卡共構,阿魚累到無奈地說「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 日子難,就找點美好慰藉自己,對阿魚來說美食就是人生一種美好的力量。大腸包小腸不香嗎!米腸和香腸,碳烤切片,夾點蒜頭、放點嫩薑或醃的小黃瓜,微甜醬油膏醮上,入肚,委實好吃身心滿血。下回帶阿魚去吃,安慰一下他的難,或許吃完,他會感到「人生好嚐,大腸包小腸」。

Read More

嬤做粗工重覆站/蹲 雙腳置換人工關節

86歲的婦人工作需要不斷起立再蹲下,不僅膝蓋磨損嚴重、髖關節也受損,兩隻腳便開了3次刀,全都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才能行動自如。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骨科醫師王芳英(右)陪患者爬樓梯復健。(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2026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25日剛結束,中華隊順利取得晉級門票。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王芳英表示,棒球選手髖關節穩定度控制不夠好,會影響手肘健康,使用過度、受力不平均便會受傷,等到年紀大逐漸磨損,疼痛感便會加劇。一名86歲的婦人,因工作時動作有如棒球選手訓練,需要不斷起立再蹲下,不僅膝蓋磨損嚴重、髖關節也受損,兩隻腳便開了3次刀,全都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才能行動自如。 王芳英說,髖關節是人體上最大的活動關節,常見的髖關節受傷便是退化性關節炎,使用過度而磨損、受力不平均、酗酒或因外力造成脫臼、骨折導致髖部血液循環不良,皆會加速造成髖關節損傷。 王芳英指出,南投有一名86歲的陳姓婦人,年輕時擔任工地粗工的工作,經常要扛磚頭、扛沙包,也需要攪拌水泥,後來改種植菇,長期彎腰及蹲下、起立的動作,部分工作過程猶如棒球選手體能訓練一樣,但卻沒有正確的姿勢,更不懂得休息,導致雙膝使用過度而造成退化嚴重。 王芳英透露,在10多年前,已經先行幫陳婦進行左膝及右膝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至今10多年來都十分正常,沒想到前一陣子該婦卻因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痛到連吃止痛藥都不會好,連看了3家醫院,最後決定開刀再置換人工髖關節。 「患者活到老做到老,導致髖關節、膝關節嚴重受損及退化。」王芳英表示,患者雙腳動了3次手術置換人工膝、髖關節,在臨床上很少見。這次髖關節手術使用微創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是從肌肉間隙進入髖關節,不必切斷臀肌的肌腱,不會破壞軟組織,同時減少手術創傷,術後隔天便能下床,兩天後能爬樓梯。 陳姓婦人說,一開始心想自己年事已高,考慮要不要手術置換髖關節,但是,小孩不斷跟她說,「妳身體很健康硬朗,為什麼不手術治療,讓自己行動自如。」在孩子的鼓勵下才動刀治療,術後感覺痛感消失,也能行動自如,也慶幸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才能夠在術後趴趴走。

Read More

公會提護士補助每月1萬 年薪百萬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27日指出,針對醫院急診壅塞、護理人力告急問題,提出補助每月新台幣1萬元津貼,年薪達百萬等6項對策。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監事長高靖秋表示,護理人員長期超時工作、薪資偏低、職場環境惡劣,導致人力持續流失,形成護理人力短缺、病床關閉、急診壅塞的惡性循環,政府必須立即採取果斷措施,全面改善護理人力流失問題,維護民眾健康。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出6項對策,第1項是透過公務預算補助醫院臨床護理人員薪資,每人每月1萬元津貼,直到護理人力有效回流;第2是提升健保點值,確保醫院用於提升護理人員薪資,目標護理人員年薪達百萬以上,不含夜班費。 第3項為提高急性一般病床住院護理費,高靖秋表示,希望更合理反映護理專業價值,目前急診壅塞就是護理人力短缺的結果;第4項則是調升居家護理費20%以上,因應推廣急診在宅急症照護,減少急診住院待床,降低急診壅塞風險。 第5項是修改法令,將輔助人力納入醫療機構設置辦法,如護理佐理員,減輕護理師負擔,能專注於專業護理工作;第6項為加速三班護病比入法,確保合理人力配置。 高靖秋直言形成「護理人力短缺—病床關閉—急診壅塞」惡性循環的原因就是待遇、就是錢,政府必須正視護理人力危機,編列公務預備金迅速啟動相應措施,與醫院共同解決護理人力短缺問題。

Read More

北慈搶救院外猝死113例 存活率26%

台北慈濟醫院27日舉辦「台北慈濟ECPR搶救OHCA 成果報告記者會」。(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台北慈濟醫院27日舉辦「台北慈濟ECPR搶救OHCA成果報告記者會」,截至2025年1月底,台北慈濟醫院共搶救113例院外猝死個案,病人存活機率達26.1%,與國際相當,其中高達9成以上患者神經學預後良好,清醒出院。 農曆新年前氣溫驟降,本身沒有慢性病史、身體也算健朗的58歲陳先生,如往常一般進行體能訓練,卻突然倒地失去生命徵象,一旁同仁隨即通報119並施行CPR心肺復甦術,消防隊抵達時以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施救之際,也同步知會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啟動葉克膜小組「葉克膜輔助心肺復甦術(ECPR)」預作準備。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徐展陽在救護車抵達後立即為陳先生裝置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最終陳先生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於心導管室置放塗藥支架後心臟功能趨穩,術後第3天後移除葉克膜,第8天平安出院。 院方表示,冬日早晚溫差大,環境溫度每下降1℃,猝死機會提高5.4%。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截至2月初,全台因非創傷性心跳停止(OHCA)送醫案例驟增,高達百人,此類患者若及時接受葉克膜施救,與傳統心肺復甦相比,搶救成功的機率將有大幅提升。徐展陽指出,寒冷天氣會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臟負擔增加就可能誘發心肌梗塞等急性病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