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霸凌兒少 75%整夜查看手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董氏基金會31日警告,根據研究指出,夜間使用手機不僅剝奪了孩子的睡眠時間,也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曾遭受網路霸凌的孩子,家長須特別留意。 根據2024年8月由南澳大學研究中心所發表於《青少年(Adolescents)》期刊的研究,研究者以5萬3734名年齡介於7-19歲的學生為對象,研究顯示,約34%的小學生及超過60%的青少年,在晚上該睡覺的時間使用手機;夜間使用手機的頻率和每晚睡眠時間少於8小時的情況在青春期早期達到尖峰,且在年輕的女孩中更為明顯。 研究也發現,遭受網路霸凌的參與者,近75%承認整晚都會查看手機,而未遭受網路霸凌的參與者只有不到一半表示晚上有使用手機。 宇寧身心診所院長吳佑佑表示,許多研究已證實,過度使用網路和3C產品與睡眠影響密切相關。當孩子夜裡醒過來看手機,受到強光和藍光刺激可能導致失眠,或干擾他們的睡眠周期,進而對睡眠和生活造成影響。 吳佑佑進一步說明,半夜使用手機或高度依賴手機的孩子,暴露在網路霸凌情境的風險較高。連大人都不見得能夠控制自己不去使用手機,更何況是孩子?建議家長教導孩子如何有效運用3C產品,更智慧地應用這些工具,避免不當使用影響生活和心理健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父母可透過以下3點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手機使用習慣: 1、說明而有共識:跟孩子說明不睡覺玩手機的缺點,像是會吸引晚睡的人線上聊天、玩遊戲,常因此不好意思提早休息,可教孩子練習拒絕,或告知對方要先下線。 2、增強給予獎勵:父母以孩子喜歡的事物作為獎勵,當孩子在約定的時間休息就能夠獲得,時間拉長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3、從小目標開始:用手機對孩子來說可能是種紓壓,避免讓孩子產生剝奪感與抗拒感,可利用漸進式的目標設定,幫助他們克服覺得很難的心理障礙,例如從睡覺時間提早10分鐘開始,逐步接近最終目標,較容易與孩子取得共識。

Read More

慈大附中追蹤學生血壓 避免腎病

醫師王智賢送上《慢性腎臟病科學實證最強復健運動全書》,分享從小養成健康生活習慣。(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31日表示,腎臟內科團隊,在內科部副主任王智賢的帶領下,來到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演講。王智賢表示,在洗腎人口比率高居世界一的台灣,腎臟健康就像是遊戲中台灣的限定關卡,如何強化身體防禦力,進一步避免腎臟受損,就能為台灣的未來提前疊加健康Buff。 慈濟醫院表示,根據統計,台灣18歲以上成人中,高血壓盛行率達26.8%,約每4人就有1人罹病;糖尿病盛行率則為12.8%,等於每8人就有1人罹患。隨著年齡增長,80%以上的長者至少罹患1種慢性病。 王智賢表示,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尤其高血壓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稱為「隱形殺手」。許多人是在血壓已過高、甚至發生中風或心肌梗塞時,才驚覺自身罹病。 王智賢特別提醒學生們,平常自己就可以留意腎臟病的警訊「泡、水、高、貧、倦」,如小便起泡泡、皮膚水腫、高血壓、貧血、容易疲倦等;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慈大附中校護李玉鳳表示,慈大附中在10年前就規劃,透過校園健康檢查追蹤學生血壓,發現不少學生血壓數值已超出正常範圍。李玉鳳表示,透過花蓮慈院團隊的分享,希望學生們能更了解高血壓與慢性病的重要性。

Read More

〈中華副刊〉取名記

文/潘玉毅 畫/袁圈  經過數月實踐,我深刻地領悟到一個道理,給人取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給自己在意的人取名。 女兒出生前,我就在想著她叫什麼名字好了。當然,那時尚不知是男孩還是女孩,於是兩手準備,若男孩當取何名,若女孩又當取何名。比如生女孩叫一諾,因為一諾千金,既是對信義的重視,也是對性別的呼應;生男孩則可以叫一鳴,對應一鳴驚人。有意思的是,最後名字想了好多個,卻覺得沒有一個配得上自家的孩子。妻子則開玩笑說乾脆叫潘安算了。 思來想去,糾結再三,始終定不下來。想著時間尚早,大名暫且擱置,決定先取小名。妻子喜歡小動物和花花草草,常從動植物入手,一忽兒想叫小熊貓,一忽兒又想用別的動物名或植物名,後因孕晚期胎兒長得快,肚子圓滾滾的,又欲叫她小西瓜,而我也沒少取,不誇張地說,平均兩三天我們就會有一個備選答案,可每到最後一合計總覺得每個小名都欠點意思……反複思量、比對,我自覺對她別無所求,惟願健康、平安、快樂、開心,於是就自作主張,決意叫她開心。這次妻子難得的沒有反駁。10月中旬有段時間我在外出差,每天從早忙到晚,加班是常態,幾乎天天都要奮戰到晚上10點到淩晨1、2點之間,但再忙我也會抽出時間來,想辦法與妻子通一會電話,每次結束語都是「晚安,開心媽媽」,「晚安,開心爸爸」。 那次出差回來,我便不再出遠門了,只等預產期一到,寶寶呱呱墜地。寶寶出生以後,因為要辦出生醫學證明等資料,大名再一次提上日程。妻子住院期間,我忙完照應事宜,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思考寶寶該叫什麼好。我想了許多的候選名,比如選取代表美玉的王字旁的字和寓意美好的字相組合,如璟姝、詩琪,比如取與小名「開心」詞義相吻合的詞,如欣悅、欣然,我還把《詩經》、《左傳》會背的片斷全都背了一遍,想了伊人、依依、靜彤等等的名字……但妻子都不滿意,隨後她也想了幾個,並從中選了一個——語曦。 「曦」字和「懿」字我原先都是不考慮的,因為筆劃太多。按我開玩笑的說法是萬一以後老師要求抄寫名字,平白無故地給孩子增加負擔。甚至為了書寫省便,我還想過給女兒取名一一,而且一是萬物之始,可借指一切皆有可能。不過,「語」這個字我倒也頗為喜歡,而且先前我也曾參照《孟子》中「愛人者,與之語熙」之句擬過一個音調相近的名——語熙。雖此曦非彼熙,至少音是相同的。於是,女兒的名字就這麼定了下來。 有了名字,妻子開始登錄辦理,填寫資訊,一鍵通辦。其實,名字就是一個人的代稱符號,叫什麼並無多大關系,之所以猶猶豫豫難以抉擇,不過是因為心中深愛,想給她最好的而已。人世間的許多事,大抵如此。

Read More

〈中華副刊〉飛地留言 西線無戰事

■謝予騰 巷口,有孩子正數著流星 以為每條尾巴 都會是首略短的情詩。 時間正被折疊 最晴朗的夜裡,為沒能回家的人 凝滯了黑海 與小亞細亞的潮汐。 太多需要包裹協議,太多過了期 卻不肯完結的衝鋒推進 一隻熊怪與一群狐仙,正將手裡端著的劣酒 偽裝成必須重新裝瓶的蜂蜜。 而眾神,早已爛醉 爬不上山頂 點亮枯等多時的冷月。 世界,於是下起了 最事不關己的流星雨。 到底該如何向巷口的孩子解釋? 那些無能又高尚的戀人們 通膨了所有真情,又將自己 假裝成尚未殞落的恆星。

Read More

跑馬拉松暈2次 32歲男急性心梗

醫師薛朝文表示,常規健康檢查不一定能發現血管阻塞,需以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或運動心電圖,平時應留意胸悶胸痛的症狀。(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32歲男性參加馬拉松比賽突然暈倒兩次,男子被送到醫護站休息後,仍然感到胸悶和呼吸喘,緊急送往中醫大新竹附醫急診,經心電圖檢查後判斷為急性心肌梗塞,醫師立即執行心導管手術,在搶通血管後放置1支支架,手術約1個小時,這名患者已經恢復正常出院。 該名跑者表示,已經是第4次參加馬拉松賽事,過去從未發生類似狀況,平時除了跑步,還會進行重訓等運動,並且每年健檢,吃保健食品養生。怎麼還會發生心肌梗塞? 心臟內科醫師薛朝文表示,心肌梗塞雖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但現代人飲食西化、生活緊湊、作息失調,心肌梗塞的發生已有年輕化的趨勢。即便是年輕常運動的人,也可能發生血管阻塞。若同時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三高患者、肥胖、吸菸等高風險的狀況,更容易加速血管阻塞。 此外,若血管本身就有病變,就可能像不定時炸彈一樣突然惡化,急性惡化的血管阻塞導致心肌梗塞。 這名個案剛好發生在跑步時,運動時會讓阻塞的血管血流量比平常更少,胸悶胸痛等症狀會更明顯。典型心絞痛就是在運動或是情緒激動時會變嚴重,休息時會緩解。不過,運動對於心血管的健康有益處,能讓心絞痛更早被發現,仍然建議每週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鐘的次中等強度運動。 薛朝文說,急性心肌梗塞是血管突然完全堵塞,只靠藥物不一定能恢復血流,須由專科醫師判斷是否進行心導管手術,現今的心導管技術已經十分純熟,大部分的病患都能在清醒的狀態下完成,微創的技術使傷口如同針孔一般,該名患者術後第3天就出院。 薛朝文強調,常規的健康檢查不一定能發現血管阻塞,需要更進一步的檢查,如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或運動心電圖,尤其高風險族群,要更加留意胸悶胸痛等症狀,並考慮進一步就醫檢測,即使是年輕人,也不該忽視心血管健康,避免發生憾事。

Read More

蔬果農藥殘留檢測 15%不合格

食藥署抽驗發現有15%市售蔬果農藥殘留不合格,呼籲民眾應清洗後再食用。(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31日公布市售生鮮蔬果農藥殘留檢測,經抽查545件農產品,發現79件農藥殘留不符規定,不合格率近15%,包括連鎖火鍋店、超市都有產品違規,涮乃葉台南遠百成功店之油菜被驗出2種農藥超標,而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的油菜則被驗出4種農藥不符規定。 食藥署表示,去年11至12月與地方衛生局共同執行市售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計畫,總計抽驗545件,有79件不符規定。 食藥署指出,在餐館稽查方面,丰明殿涮涮鍋殿堂信義店的油菜,共有6項農藥檢驗結果不合格,其中普拔克遭檢出10.9ppm(容許量10ppm)、賽安勃檢出0.34ppm(不得檢出)、芬普尼檢出0.004ppm(不符使用規定)、克凡派檢出3.8ppm(容許量1.0ppm)、亞滅培9.1ppm(容許量2.0ppm)及貝芬替1.3ppm(容許量1.0ppm)。 築間幸福鍋物信義世貿店的青江菜也遭驗出克凡派1.3ppm超過容許量;鬥牛士二鍋新竹Sogo店的青江菜驗出克凡派1.42ppm超過容許量;涮乃葉台南遠百成功店的油菜驗出芬普尼、百利普芬不符使用規定。 三軍總醫院營養部油菜遭驗出克凡派2.2.ppm超過容許量、因得克3.7ppm超過容許量,及芬普尼、百利普芬不符規定。 食藥署指出,本次抽驗發現台南市販售之農產品違規的尚包括下營區下營里中山路二段39號之第9號菜攤販售的青江菜農藥佈飛松超標,永康區尚青黃昏市場菜區之百香果毆殺滅超標,善化區公有零售市場外攤商販售之百香果農藥畢達本超標等。 食藥署建議民眾,蔬菜清洗時,建議以流動清水先浸泡再沖洗,再截切;水果則以水沖洗後,再去皮食用。

Read More

清明祭祖當跪人 翁膝關節炎劇痛

第1式「伸展股直肌」。 (記者王正平翻攝) 第2式「股四頭肌肌力訓練」。(記者王正平翻攝) 第3式「內收肌肌力訓練」。(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有退化性膝關節炎問題的65歲張先生,膝關節偶爾感覺疼痛,清明節前,如往年般祭祖並維持長時間跪拜姿勢,竟發覺膝關節比平時更為劇痛,在蹲下和站起的過程中,膝關節還會產生聲響;專業物理治療師林沛均即提醒,若忽視不理會膝蓋或腰部的疼痛,將會增加跌倒風險,她因此示範3式運動,藉伸展和訓練相關肌群幫助舒緩疼痛。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林沛均表示,以張先生的情況來看,長時間的跪拜、站立或不當姿勢,會使膝蓋和腰部的肌肉和關節處於緊繃的狀態,進而引發疼痛和不適。 膝蓋或腰部的疼痛,若忽視不理會,林沛均表示,因為疼痛造成活動力下降,導致肌肉力量逐漸無力,無法保護關節,會增加跌倒風險。亦可能會變成慢性疼痛,影響日常生活。長期疼痛還會影響情緒、睡眠質量,並增加焦慮與壓力。 想避免類似情況,林沛均的專業建議包括有,不論是祭祖或日常活動中,應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並先進行暖身和伸展運動。膝蓋或腰部已有相關病史者,應避免過度負重或劇烈的活動。穿著有良好支撐的鞋子減輕膝蓋和腰部的負擔。有關節病史或長期不適者,應定期就醫檢查。 林沛均並示範以下3式運動,藉伸展和訓練相關肌群幫助舒緩疼痛,第1式「伸展股直肌」,站姿,抬起1隻腳,膝蓋彎曲,用手握住腳踝做牽拉。吐氣時,把骨盆前側捲起靠近肚臍,增加肌肉伸展。幫助放鬆大腿前側的股直肌,減輕膝關節的壓力。左右腳交替做。每天2次,每次15秒,重複3次。 第2式「股四頭肌肌力訓練」,躺著,毛巾放雙膝下方,膝關節往下壓。感覺輕鬆者,可加沙包在腳踝,增加阻力。增強膝關節周圍的股四頭肌力量,幫助支撐膝關節,減少疼痛。每天3次,每次10秒,重複10次。 第3式「內收肌肌力訓練」,躺著,雙膝彎曲,夾起毛巾(或枕頭),往內側夾毛巾(或枕頭)。增強大腿內側內收肌力量,幫助支撐膝關節,減少疼痛。每天3次,每次10組。

Read More

治感冒 便秘等 37指示用藥退健保? 6月討論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經盤點1年無申報量、醫療院所及醫師少開立藥品治感冒、便秘等共37項指示用藥,健保署表示,6月將討論是否退出健保,但小兒、急救、公衛用藥等予以保留,惟目前尚無上路時間表。 依「健保法」51條第4款規定,指示用藥不屬健保給付範圍,為不需醫師處方箋,民眾可以在藥局直接購買的藥品。 對此,健保署盤點1年無申報量、醫療院所及醫師少開立藥品,包括緩解感冒的呼吸系統用藥、緩解便秘的消化系統用藥,與止痛藥等神經系統用藥等,共達37項,將研擬退出健保,但小兒、急救、公衛用藥予以保留。 目前健保署已發函收集醫藥公學會意見,有共識的品項,將於6月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討論,但無上路時間表。 健保署指出,即使後續討論決議,指示用藥不給付,也會研議配套措施,如慢性處方箋中使用的指示藥品,將會尋找替代藥物,並給予緩衝期。 健保署研議,退出健保給付的指示用藥至少給予6個月緩衝期,對於列入給付的指示用藥,也將討論是否與廠商簽訂保證供貨穩定協議,目前處於研議階段。

Read More

怕詐! 國民營養調查拒訪率上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有民眾在網路反映「有人上門要對小孩抽血?」引發爭議,經國健署澄清係國民健康調查,仍止不住議論,讓國健署31日再次強調,所有檢查都須經民眾同意後才會進行,更不可能有在家中抽血的情形出現,惟近來詐騙猖獗,國民營養調查拒訪率上升。 國健署再度說明強調,「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計畫調查目的包含國人營養狀況及三高盛行率等,是國人重要營養參考資料來源。調查以4年為1週期,每年針對2200人進行抽樣調查,每4年公布一次結果。 調查計畫是依法執行及通過中央研究院倫理審查委員會(IRB)審查,執行過程需完全遵從人體研究法規定,及依IRB審查會通過之同意方式及內容,取得研究對象(包含未成年人之法定代理人)同意的原則進行。 國健署強調,調查執行過程都有規範,會先寄邀請函到被抽樣到的家庭,後再由訪員到府說明邀請民眾參加研究,如果民眾願意參與調查,了解同意書中的權利、義務並簽署後,才會正式另約時間,進行問卷調查及檢驗。 至於外界誤解的「到家中抽血」更是不可能發生的狀況,因為調查會針對同一區域受訪的民眾另外安排時間跟定點去檢驗,絕對不可能在家中就抽血,因為訪員並非醫療人員,不可能執行抽血。 國健署希望民眾在了解「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計畫之後,都可以加入調查,但近年在詐騙猖獗之下,相關社區的面訪調查拒訪率都在上升。

Read More

預防嬰兒睡眠猝死 應以仰睡為主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一直是台灣5歲以下幼兒的十大死因之一,而導致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原因,與寶寶的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息息相關,可愛的嬰兒床與裝飾可能也包含危險陷阱,也特別提醒新手爸媽留意,保障孩童安全。 據南市衛生局統計6歲以下兒童死因分析調查中,每年均有嬰兒睡眠猝死案例。經查發現照顧可能因怕寶寶翻身撞到所以用玩偶擋著、因為怕寶寶頭睡扁了所以讓他趴睡,或擔心寶寶著涼,用厚棉被蓋著等,然而家長的善舉反而可能造成寶寶的危險。 為保障幼兒安全、舒適的睡眠環境,我國國健署提出5點建議,包括「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及「不鬆軟」,盼幫助新手爸媽打造寶寶安全的睡眠環境,讓家長跟寶寶同時睡得安全又安心。 嬰幼兒正確的睡姿以「仰睡」為主,而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也不建議,南市衛生局也呼籲父母或照顧者不要躺著在身上哄寶寶睡,避免大人小孩睡著發生翻身窒息或跌落等意外。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即能舒適入睡,坊間流傳的塑頭形枕頭及增高墊,反而可能提高窒息風險。 另也提醒父母或照顧者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避免睡著後同睡者之身體或被蓋覆蓋嬰兒口鼻造成窒息,嬰兒不可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同床睡。睡眠環境應保持通風,保暖部分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嬰幼兒睡眠區域不宜有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等鬆軟物,應確保床墊平滑堅實,也不建議使用防撞護墊及記憶海綿床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