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我的新夥伴

嘉義縣香林國小三年甲班 ◎侯品妘 某天,回到家發現家裡多了一個新夥伴,這個夥伴名叫「書桌」,它的外觀是亮麗的白色,桌面左邊有一個小櫃子可以放各式各樣的文具用品,除此之外,還有一面具有磁性的板子,可以將小燈管「吸」在上面,如果要寫字或看書就可以有充足的光線。 新夥伴坐落在落地窗前面,如果陽光曬進來,整個書桌就好像在發亮;如果將窗簾拉起來,只開小燈管,低調溫柔的微光則像夜晚中的螢火蟲。 我很高興我多了一名「新夥伴」,這名夥伴可以陪伴我寫功課和閱讀,還可以幫我保管許多東西,每天回家都迫不及待跟我的夥伴見面,我想對夥伴說:「希望你可以陪我很久很久!」

Read More

〈中華學園〉媽媽和我

  新竹縣上智國小一年A班 ◎羅聿佳

Read More

〈彩繪人生〉中高齡失業 周玲妃轉當志工

南區公所志工周玲妃,擔任志工約九年,也見到不少社會基層民眾的生活面。(記者陳銀全攝) 在南區公所擔任志工的周玲妃,當志工雖只有近9年時間,但她說,擔任志工時,才知道基層民眾如何生活,也期許志工們有穩定的情緒,為民眾服務。 周玲妃表示,自己原本在姊夫經營的電器行上班,負責行政工作,但後來因為店內工作愈來愈繁重等因素,姊夫只好忍痛將店面盤讓給師傅,周玲妃笑說,沒想到因此自己變成「中高齡」失業者,也只能待在家裡。 雖然周玲妃也想再找工作,但因年歲偏長,加上工作不好找,因此只能在家待著,或許老天有意叫她當志工,有天她至南區公所代領兒子當兵通知單,沒想到碰到小學同學,竟在公所當志工,並詢問她是否有意願當志工,她便一口答應,從此踏入志工行列。除了在公所當志工外,周玲妃還在社區關懷據點當志工,協助關懷里民。 擔任志工約近9年,過程中,周玲妃也見到不少讓她難以忘懷的事,讓她最難忘的是,有次一位媽媽帶著慢飛天使到公所洽公,正當慢飛天使要在文件上簽名時突然發作狂吼,母親為了避免影響他人,準備用手將慢飛天使嘴吧嗚住時,不慎卻被咬傷,但媽媽仍忍著傷口協助完成申請,讓她看了心酸起來,才知母親的堅強,為了子女可以忍受傷痛。 除了見識基層民眾的生活,周玲妃也認為,志工面臨各式各樣的洽公民眾,如果沒有穩定情緒,容易隨之起舞,反而容易對自己及服務單位招來麻煩,這也是她擔任志工多年來的經驗。 (記者陳銀全)

Read More

〈彩繪人生〉曾經受助 曾雅芳組行善團

曾雅芳熱心助人,並成立「曾記行善團」,一起打造良善社會。(記者林雪娟攝) 曾雅芳人生上半場多舛,離婚後,拚命工作撫養4名小孩,成為低收入戶,15年前更罹患罕見疾病。走過人生低潮,曾雅芳的生命開始出現曙光,遇到可以攜手的伴侶並開店。有感上半生得得許多人照顧,行有餘力之際,換她照顧他人,成立「曾記行善團」,除提供弱勢族群餐食,若有孤苦者人生最終獨行,曾雅芳更擔任送行者,協助人生圓滿。 曾雅芳離婚後因為得撫養4名小孩,在海產店拚命打工,或許是累出病,竟罹患罕見疾病,經濟不寬裕的她,根本就是雪上加霜,頓時感到生命無依。所幸一路上得到許多貴人相助,甚至還領到馬英九基金會提供的3萬元急難救助金;曾雅芳告訴自己,得到許多人的幫助,自己更要勇敢、堅強,日後有能力,更要回饋社會。 曾雅芳和餐飲有淵源,如今在南區下林建安宮附近開設曾記餐飲店,自己出身下林,許多長輩都是從小看著她長大,不是獨居孤老,就是收入不豐,曾雅芳以一己之力,每日供應16份免費餐食給邊緣戶的獨居長輩及長照機構,另外還不定時提供給關懷據點、社福單位等,最遠還送至北門地區。許多人認同她的善行,有的捐款,有的提供待用餐點,即使如此,每個月她仍得自掏腰包數萬元。 更讓人感佩的,曾雅芳的煮婦生涯,幾乎365天無休,偶爾得休假時,還花錢請人包便當,而為籌措經費,除一般飯、麵等餐食,她會依節日製作粽子、春捲等義賣,定價雖稍高,得知她善行義舉者,還會加碼贊助。曾雅芳除煮餐還兼送餐,附近的獨老由她親送,順便也了解長輩生活狀況,餐食有時吃不完,冰在冰箱後,因無加熱電器,長輩只能吃冷飯,所幸她所組成的「曾記行善團」是她最堅強後盾,隨即購買電鍋送給長輩。 「曾記行善團」目前約有50餘人。曾雅芳說,大家都是平凡的小老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長輩需要尿布,就從團費支出,長輩需要剪髮,團裡有美容師幫忙;位於南區的鴻佳啟能庇護中心,雖有專職廚工,休假時則由曾雅芳上陣。她甚至每年在耶誕節時,席開數十桌,邀請學員上大飯店大快朵頤,已持續多年。 曾雅芳也在廟宇服務,每年的神明生日,她都會發心布施,邀請信徒、獨老、街友等前來,除發放食物、物資,更邀請歌唱團體前來展演,讓所有人共度快樂時光。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彩繪人生〉柯姝亘 努力12年成為澳洲公民

柯姝亘年少追夢,勇闖天涯,經過12年努力,順利取得澳洲公民權。(記者林雪娟攝) 勇闖天涯的柯姝亘,高中時曾至紐西蘭遊學,喜歡當地的大自然和生活氣息,立定以到澳洲求學、生活和取得公民為目標,歷經十餘年,順利取得公民權。柯姝亘說,一路摸索或許走了許多冤枉路,但她不後悔並堅持到底,接下來,她將繼續新目標、繼續追夢,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彩色故事。 柯姝亘就讀五專護理科,專二時至澳洲遊學,愛上澳洲環境,立定移民志向。這項遠大目標,一度嚇壞家人。專三讀完,她開始補習英語。柯姝亘說,她知道英語是自己的罩門,澳洲學校的英語標準相當高,在台無法過關,她乾脆說走就走,直接到澳洲讀語言學校。受限英語門檻,輾轉迂迴,先上護理先修課程,到護理技術學院就讀,再進入知名的昆士蘭科技大學護理系完成學業。 柯姝亘相當獨立,為省錢,打工之外又挑選便宜住宿。即使苦讀,雅思門檻似乎總是擦身而過,前後考了20餘次。她說,在澳洲,取得居留權和公民權,難度幾乎一樣,因此她以取得公民為目標。澳洲近年來,有許多人申請移民,又以亞洲人居多,因此移民門檻逐年提高,柯姝亘陸續攻讀,取得翻譯證書、麻醉證書等。 受限疫情也受惠疫情。柯姝亘無法進入醫院實習,卻也因為疫情,澳洲當時缺乏醫療人員,取得「疫情必要工作者簽證」,工作表現優異獲得肯定,除護理工作,目前更擔任衛教師。 為取得公民,一路走來,竟過了12個年頭。柯姝亘說,12年來,挑戰一波波,許多曾有移民夢的人放棄,有的人只想體驗人生,只要擁有工作簽或居留權即可。但她咬牙堅持,詢問她值得嗎?柯姝亘笑笑說,她自我要求甚高,人生有目標、就有方向,即使一路艱辛,但努力後品嘗果實最甜美。 柯姝亘將先享受一陣愜意生活,接著鎖定下一個目標,在澳洲置產,真正完成自己的移民夢。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彩繪人生〉華麗轉身… 游文玫掌南美館

在南美館二館移撥中央後,南美館新任董事長游文玫強調,將陪伴南美館走過這個充滿挑戰的階段。(記者林雪娟攝) 台南市美術館正進入轉型關鍵期,日前公布新人事,新任董事長由游文玫接任。游文玫的人生經歷,歷經多次大轉彎,卻因努力,華麗轉身,扮演好每個階段的角色。曾是拍賣會場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如今接下南美館董事長一職,不僅是義務職,更決定封槌兩年。游文玫說,南美館正站在轉型路口,她提出8大期盼,除成為館長龔卓軍和同仁最強大後盾,讓南美館在台灣藝術與文化領域,真正扮演舉足輕重角色。 游文玫念的是社會工作,卻踏入政治圈工作,因緣際會接觸藝術行政,之後更轉戰藝術產業,成為藝術品拍賣女王,並出版《拍賣場的人生故事》,除是人生紀錄,更是有意從事拍賣產業者的教戰手冊。近年來她更擔任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及南美館董監事,在南美館面臨轉型之際,她更義無反顧,接下董事長職務,在未來兩年,陪伴南美館走過這個關鍵且充滿挑戰的階段。 董事長是義務職,出身商業藝術拍賣會,為了避嫌,游文玫決定封槌兩年,她是第一位擁有兩岸執照的拍賣官,主持過上百場的拍賣會,曾一槌破億,在拍賣史上寫下多項輝煌記錄,詢問她放棄兩年,值得嗎?游文玫笑笑說,南美館在台灣藝術史上占有重要一環,身為藝術人,相當榮幸能奉獻自我力量、全力以赴,為自己,也為南美館寫下另一頁傳奇。 游文玫日前寫下公開信給同仁,寫下八點對南美館未來期盼,包括順利完成二館館務移轉至台南國家美術館、籌辦2026第一屆台南藝術國際雙年展、擴展國際合作視野、穩固財務結構及追求永續發展、檢討現行法規,讓運作機制與時俱進,也將建立透明、尊重和合理的意見表達和回應機制,倡議正向溝通。美術科學研究中心是南美館重要特色,將強化其功能。 空間減少,是不爭事實,在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尚未移撥前;游文玫說,南美館得正視空間困境,積極規劃館務未來使用條件,讓各項專業功能能夠延續、擴展,繼續承擔公共文化服務責任,並擔任館長龔卓軍最佳後盾,兩人也將並肩同行,培養與城市共生的當代藝術視野,從在地城市紋理出發,戮力實現讓台南連結國際藝術的願景與使命。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大陸采風〉常熟虞山 繪出江南山水詩意

  文、圖/記者張翔    青山如畫水脈穿巷 自然與人文完美交融 常熟虞山「南方夫子」牌坊為紀念孔子弟子言偃而建,言子德行卓著,受後人景仰,被尊為「南方夫子」。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這句千古流傳的詩句是古人對常熟虞山最具詩意的描繪,道盡江蘇常熟虞山的山水風貌與文化意境。虞山位於常熟市西部,與古城緊緊相依,是這座有「江南文化名城」之稱的歷史古城的靈魂所在。青山如畫水脈穿巷,山水相依曲水經流,構築出自然與人文完美交融的經典風景。 虞山自古為常熟人心中的精神地標,山中青翠層疊、古木參天,不僅是市民登高遠眺的天然去處,更是歷代文人雅士尋幽訪古之地,林壑清幽古道蜿蜒,山間點綴著書院、古塔、石坊與寺觀,構成一條條交織時光與記憶的文化脈絡。 沿著山徑拾級而上,可探訪虞山塔、劍門關、虞山書院、紅豆山莊等名勝古蹟;而在山腳的老街巷中,則隱藏著眾多文化名人的足跡,登臨虞山之巔,俯瞰常熟古城,只見青山如屏,溪流如帶。而山腳下的老街巷中,則有清代兩朝帝師翁同龢與台灣知府蔣元樞的故居,亦是常熟文風鼎盛的最佳見證。 虞山門為常熟古城的重要城門,依虞山而建,展現出「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獨特景致。 在虞山麓靜靜的安放著兩位深受後人敬仰的歷史人物,仲雍與言子。仲雍墓坐落於虞山西南麓,墓園肅穆幽靜、松柏蔥鬱。仲雍為周太王之子、泰伯之弟,因讓國於弟,與泰伯黥面南遷創建吳地,被譽為吳文化的開山始祖,他高風亮節、讓德之舉,自春秋以降即為儒家所推崇,成為當地弘揚儒德的重要象徵。 虞山另一側的言子墓,同樣承載著厚重的人文記憶。言子,名偃,字子游,常熟人,是孔門十哲之一。孔子讚其「能以禮讓為國」,後人尊其為言夫子,墓園古木森森,幽靜肅然,在綠蔭掩映間透出儒雅莊重之氣。 仲雍的讓德精神與言子的禮教風範,早已化為虞山之魂,在這片江南土地上綿延千年,構成一幅無聲卻動人的文化長卷。   從台南古巷到常熟燕園…    蔣元樞橫跨兩岸的文化足跡 台南永康區鹽行禹帝宮至今仍奉祀蔣元樞神像,足見其任台灣知府期間深得民心,備受敬重與愛戴。 蔣元樞出身清代常熟書香名門之後,於清乾隆年間出仕地方,歷任福建數地知縣與廈門同知,乾隆40年出任臺灣府知府,三年任期在台南留下眾多政績紀,他修建砲臺、整飭海防,重建臺灣府木城,重修文廟與學宮,為文風鼎盛的台南府城奠下基礎。尤有甚者,他編繪《台郡各建築圖說》,詳細記載其在任內的建設成果,是現今研究清代台灣城市發展的重要史料,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成為兩岸共同珍視的文化文獻。 蔣元樞任清代台灣知府期間政績卓著,深受台灣民眾愛戴,任內返鄉常熟時,於虞山之麓購得一處園地,便是後來聞名的燕園。這座園林原為蔣氏家族的私人書齋,後由其族侄蔣因培接手經營並擴建,歷經百年風雨,至今仍為常熟古典園林中保存最為完整、存世時間最長的私家園林之一。 蔣因培接手後,大舉整修擴園,邀請當時著名疊石工匠戈裕良於園中堆疊黃石假山,取名「燕谷」,園林也因此更名為「燕園」。園中最具歷史意涵者,當屬五芝堂,堂內展示蔣元樞於台灣任職期間對地方建設的豐碩成果,以及其政聲深得民心的歷史記錄。離台後,台灣民眾曾特地為他立生祠、塑神像,以紀念其清廉愛民、政績卓著的風範。 燕園五芝堂內展示蔣元樞的生平事蹟,細緻描繪其一生風華與歷史貢獻。 走進常熟燕園,或漫步台南古巷,那些被蔣元樞命名、題寫、修建的痕跡依舊在靜靜說著他的故事。他是連接江南與台灣的文化橋梁,更是兩岸共同歷史記憶中,最值得銘記的一筆。 走讀翁同龢故居 沉浸帝師生活場景 位於江蘇常熟古城區翁家巷的翁同龢紀念館,是旅人走讀常熟歷史文化的必訪景點之一,這座典型江南明清宅第不僅承載著清代重臣翁同龢的成長記憶,更見證了他輝煌的仕途與深遠的歷史影響。 翁同龢,字聲甫,號叔平,江蘇常熟人,清咸豐六年高中狀元,歷任同治、光緒帝師及軍機大臣、尚書、大學士等要職,參與晚清多項重要政務,積極推動變法,深受康有為推崇,尊稱其為「中國維新第一導師」。其一生橫跨晚清政壇與學界,對中國近代史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走進紀念館前會在巷口看到一座石牌坊,寫著「狀元坊」,兩旁石柱刻著「此中出叔侄大魁,昆弟撫相,畫棟雕樑,門第海虞稱冠代」;「何必數榜眼感舊,會元有坊,華篇勝跡,聲名琴水讓高山坊」,粗略概括了翁氏一門的顯赫榮耀。 翁氏故居即為今日翁同龢紀念館,宅第原為明代建築,翁氏家族於清道光年間購得並擴建,是典型江南官宦人家的院落格局,進入宅邸沿中軸依序分布門廳、轎廳、彩衣堂、後堂樓、雙桂軒等七進建築,既富書卷氣息,也不乏王府之威儀。 綵衣堂以「老萊子娛親」的孝道典故命名,堂內保存珍貴的明代「包袱錦」彩繪,為江南地區罕見,堪稱蘇式彩繪的代表之作。 其中最令人駐足流連的,當屬正廳「綵衣堂」,這座明代建築因二十四孝中「老萊子娛親」的典故而得名,雕梁畫棟色彩斑斕,內部保留著江南地區罕見的明代「包袱錦」彩繪,堪稱蘇式彩繪的藝術珍品,具有極高歷史與美學價值。 後堂設有翁同龢塑像,書有「兩朝帝師 第一書家」八字,彰顯其兩朝皇帝老師的尊崇地位,以及在書法藝術上的非凡成就。整個宅第內植栽成蔭,庭院深深,柚子樹下「狀元石」格外引人注目,三根石柱撐起一塊巨石,象徵翁氏祖孫四代皆中進士、狀元的科舉輝煌。 館內展示涵蓋翁同龢生平事蹟、書法墨寶、文獻著作及海內外研究成果,各廳室陳設清代紅木家具,讓遊客猶如穿越時光,沉浸於晚清士大夫的生活場景。 炒澆麵 常熟人的家鄉記憶 在江南小城常熟,若想探尋最具當地特色的味道,一碗熱騰騰的炒澆麵,是再地道不過的選擇,這道麵食已在當地流傳千年,不僅是當地民眾餐桌上的日常,也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堪稱「麵中之王」。 金牌蝦爆鱔是虞香麵館人氣麵品,蝦仁、鱔魚爆炒香氣四溢,麵條、湯汁、澆頭完美融合。 常熟街頭的虞香麵館是當地人的愛店,走進店內牆上菜單密密麻麻,都是「澆頭的學問」,點上一碗「金牌蝦爆鱔」,主廚拿起鐵鏟迅速翻炒,幾分鐘後盛起蓋在剛出鍋的麵條上,鮮美的湯汁瞬間浸潤其中,一時間香氣四溢,鮮香的湯汁隨即浸潤麵條,湯香與炒料香交織,一口下去,麵條吸飽湯汁與澆頭完美融合,帶來層層遞進的味覺享受。 炒澆麵的迷人之處,在於現點現炒的澆頭與湯底的完美融合,其湯底講究,以豬骨、雞架、甚至鱔魚骨長時間熬製,加上老鹵調味,形成香氣濃郁的紅湯或清澈的白湯,並可依據個人喜好搭配各種澆頭。一碗正宗的常熟炒澆麵,澆頭選擇多達30種以上,從蝦仁、鱔絲、鱔背、魚排、肥腸、大排、雪菜黃魚,到當地人最愛的蕈油澆頭,葷素兼具,搭配隨心,不少饕客點上兩三種混搭,保證連吃一個月也不會膩。 點餐時,內行人往往會使用「本地暗語」下單,如乾拌(沒湯)、寬湯(湯多點)、緊湯(湯少點),湯麵(正常);過橋(澆頭單放);免青(不要蔥)、重青(蔥蒜多點)、全免(蔥薑蒜洋蔥都不要);硬麵(麵硬一點)、輕麵(麵少一點)、重麵(麵多點),方便品嘗又不浪費。 這一碗不只是一道麵,更是常熟人心中的家鄉記憶,從早餐的第一碗面開始,到外地遊子歸鄉的首選餐點。

Read More

東安工程誠徵師傅、半師、學徒

庫板/輕鋼架/隔間/天花板施工 日薪1700-3000、月發薪兩次 試用期間可日領、享勞健保 洽永康區正南二街86巷19號 電0932-703809林先生(廣告勿擾)

Read More

常日班清潔員

地點南科樹谷園區 薪31000   周休二日 0901-013383 許小姐

Read More

包裝員

2至2.7萬 無經驗可 安南區培安路478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