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江驊修提醒,適度運動可強化下肢肌力、延緩關節退化。除針灸治療外,建議控制體重以減少關節負擔。(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70多歲陳姓婦人隨年齡增長,開始出現雙腳膝蓋疼痛困擾,每每行走舉步維艱,經西醫診斷為退化性關節炎,接受止痛藥及玻尿酸注射治療疼痛仍未好轉,只好轉而尋求中醫治療。案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江驊修診治,經針灸治療數週,症狀改善,現也持續回診治療。
江驊修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膝關節疼痛常見於長者,發生率約以50歲為分界呈現增長趨勢,其中女性發病率更高於男性。以膝蓋為最常受影響部位,常見症狀包括疼痛、腫脹、運動受限與關節畸形等。目前西醫臨床治療多以止痛藥、玻尿酸注射及關節手術為主。
而在中醫理論中,膝關節疼痛屬於「膝痹」,依據患者個人體質、症狀又可分為虛證、實證及虛實夾雜三類型。虛證多與年長者筋骨失養有關,實證則可能與風寒濕邪入侵或氣滯血瘀所致的經絡阻塞有關。透過針灸犢鼻、足三里、陽陵泉、懸鐘與血海等等穴位,能促進膝部與腿部的血液循環,在活絡經脈進一步降低局部發炎反應以達到止痛、消腫效果。
臨床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與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病率成正比,適度運動可強化下肢肌力、延緩關節退化。除針灸治療外,建議控制體重以減少關節負擔,避免長時間提重物、久蹲、久跪及不當爬樓梯、劇烈活動等。
江驊修強調,飲食應減少攝取高油、高糖食物降低發炎反應,適量攝取富含維生素、鈣質與蛋白質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牛奶及豆製品,以利修復關節、強化骨骼,提升長期保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