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六敗選揭綠營遮羞布,立委柯志恩痛批:毫無反省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十日批評,沒想到七二六敗選後的民進黨毫無反省,除了和罷團切割、互相指責,幾位帶頭者還互揭瘡疤、至今愈掀愈臭,而王世堅提出停止第二波罷免,卻被黨內圍剿,可見這個黨已集體瘋狂。 柯志恩說,更離譜的是,民進黨敗選居然檢討選民,批「選民低智商」、「台中人很在乎錢」,最近還揶揄盧市長的妝容和粉底液,真的惹惱全國女性,買什麼粉底,干你啥事。 柯志恩進一步說,更不要說對美關稅談判除了黑箱,還被疊加關稅,普發現金猶豫不決,還有很多災民苦候援助,台灣面對內外挑戰,總統不專心治理國家,竟還下動員令,繼續搞八二三大罷免,可見七二六的教訓不夠,八二三一定要再讓民進黨再輸得更慘,否則,他們永遠不知悔改。 柯志恩也力挺新店立委羅明才,指出羅是九屆資深立委,去年以將近六成的選票、十二萬三千多票當選。選民的力挺就是立委是否稱職的最好證明。綠營想不出罷免理由,就稱羅是「中共同路人」,如果去一趟大陸和大陸高層見面就是「賣台」,那請問當了九屆立委到底出賣了台灣什麼﹖真有通匪賣台怎不抓﹖ 柯志恩指出,綠營多少人在大陸賺人民幣、養小三,還有共諜潛伏府院黨,對台灣不知造成多少危害,民進黨怎不吭一聲﹖有檢討嗎﹖有道歉嗎﹖居然還有顏面繼續搞罷免。只能說大罷免是民進黨無能的遮羞布,更是許多無恥政客的照妖鏡。

Read More

新北技職雙美未計畫再前進!2030前投入億元打造未來人才基地

淡水商工園藝科改造閒置空間成為園藝療癒圖書館。(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技職教育持續創新升級!邁入第三年的「技職雙美未計畫」今年攜手美感細胞協會、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臺灣設計研究院及臺師大等四大設計專業單位,導入公開徵選及專業評審機制,提升教學工場的空間與教學整合品質。並將於12日舉辦全國首場「專業群科環境美感增能工作坊」,協助教師提升設計思維與空間美感應用力。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技職雙美未計畫」自112年啟動,113年融入美感設計,每年投入約1,500萬元,目前已完成模具、電機電子、園藝療癒、機械、金融沙盒等10處工場改造。114學年度將升級「未來」產業趨勢,導入半導體、AI、機器人、無人機及新商業等課程空間,打造全國首創的「未來科技人才鏈」。預計至2030年前投入約1億元,持續優化場域與設備,讓學生在兼具雙語、美感與未來感的環境中學習專業技能並無縫接軌職場。 教育局提到,計畫推動三年來獲得國內外肯定:三重商工機械科實習工場榮獲2025 TID臺灣室內設計大獎,淡水商工機電整合工場更奪得德國 iF 室內設計類殊榮。年底前,鶯歌工商應用日語科、新北高工應用英語科、泰山高中電機與機械科、穀保家商多媒體設計科等新場域也將陸續啟用,持續擴大雙語與未來技術的跨域整合。 瑞芳高工資訊科建置嶄新電子電路實習工場。(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學生與師長對於空間翻新反應熱烈。淡水商工電機科三年級白承佑同學表示,新工場明亮整潔、設計感十足,上課更有精神、學習氛圍完全不同;三重商工機械科主任黃彥傑說,工場更新後燈光明亮、動線順暢,學生操作更安全,也更積極參與。入口懸吊作品由數值加工機與機械手臂製作,展現跨域實作與科技美學的融合。 新北高工校長孔令文表示,該校模具科實習工場「收藏盒」2023年成為全國首間獲「金點設計獎」的工科實習工場,是美感轉型的重要起點。今年進一步建置應用英語科語言教室,導入雙語、設計思維與AI學習,期待能成為翻轉技職教學的典範。 教育局強調,「雙美未計畫」不只是實習場域翻新,更是翻轉技職教育、培養未來關鍵人才的重要行動。透過雙語、美感與未來技術的整合應用,讓學生在專業實作中提升語言力、設計力與科技力。未來將持續拓展創新學習場域,打造國際級技職美感創新基地,為臺灣培育具未來力的產業人才。

Read More

板橋「義」個都不能少  多元課程守護交通安全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板橋警分局為建立義交人員專業優良形象,落實團隊整編,使協勤民力更能了解各項執勤技能及熟悉各項法規,特於10日辦理板橋分局義交常年訓練講座。 板橋警分局指出,本次課程內容除包含義交平常執勤會使用到的交通指揮手勢、哨音操演,由講師陳俊安、林世宗授課加強以提升義交人員執勤專業知能、技巧,讓義交人員瞭解路權優先順序、交通事故簡易處置等,更提醒義交人員於路口執行勤務時,應穿著反光背心、使用指揮棒,選擇安全的勤務位置,並隨時保持專注及「面向來車」以及遇到交通事故時如何協助警察與進階緊急救護處理之外,還有科技執法、交通與民防相關法令、阻詐、防詐等識詐觀念等課程,交通組長宋承翰更針對轄內交通狀況和最新交通法規,以互動方式和義交交流,使義交深入了解本地交通狀況,讓來參訓的每位義交人員獲益良多。 板橋警分局長廖誌銘表示,義交機動性高,是轄區交通安全好幫手,除了固定執勤時間,有時交通號誌故障通報、淹水、地震災害救助,義交即刻在第一時間到場指揮,直到狀況解除,尤其是歡樂耶誕城及遶境勤務等,依法嚴辦,守護民眾財產安全,共同致力打造板橋警分局安居、安全及安心的三安生活環境。

Read More

海巡守望發現危難 即刻救援漂流SUP遊客

小琉球中澳沙灘前方水域有十二艘SUP立式划槳遭海流帶至外海,無法自行返回岸際,所幸海巡人員即時發現馳往救援,化險為夷。(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海巡署南部分署第五岸巡隊小琉球安檢所守望人員,於八月九日下午二時許,發現中澳沙灘前方水域疑似有十餘艘SUP立式划槳遭海流帶至外海,無法自行返回岸際,在海面上漂浮等待救援,小琉球安檢所立即啟動救援應變機制,派員趕赴現場救援,將十名遊客及二名教練救援上船,化險為夷。 海巡署南部分署第五岸巡隊小琉球安檢所人員,於八月九日下午二時十八分執行守望勤務時,掌握海面目標發現有多艘立式划槳(SUP)疑似受海流影響漂離岸際被帶往外海,研判遊客恐無法自行返回岸際,遂立即啟動緊急救援機制。 由小琉球安檢所所長張龍全等三員攜帶救援裝備,搭乘漁民駕駛的膠筏「承翰1號」及通報觀光船「藍鯨6號」共同前往馳援,於九日下午二時三十分趕抵現場海域後,清查共計有十二人、十二艘SUP在海面上漂浮等待救援,續由膠筏「承翰1號」及觀光船「藍鯨6號」陸續將十二位待援的二名教練及十名遊客平安救援上船,載返小琉球漁港,經海巡安檢人員引導上岸後實施檢傷作業,獲救人員均表示身體無大礙並無受傷無需就醫,並表示感謝海巡人員即時救援。 南部分署第五岸巡隊表示,民眾進行海上遊憩活動時,可透過海洋委員會「GoOoean海洋遊憩風險資訊」APP查詢當地海域狀況,如於海上、港區或岸際如發生緊急狀況,可撥打海巡「118」報案專線,海巡署將竭誠為您提供所需之服務。

Read More

醉漢意外落軌高雄車站 手腳多處擦挫傷

男子醉酒高雄車站意外落軌。(記者陸瓊娟翻攝)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一名50歲方姓男子10日9時13分許在臺鐵高雄車站第1月台7車處B側因醉酒意外落軌,鐵路警察高雄分局高雄分駐所員警立刻趕赴現場,將方男拉上月台,初步查看方男全身手腳多處擦挫傷,方男稱不需要就醫而離去,所幸該起意外未影響列車行車安全,高雄分局將調閱監視器釐清是否涉及違反鐵路法相關規定,並函移交通部截罰。 鐵路警察高雄分局高雄分駐所10日9時13分許接獲通報,在臺鐵高雄車站第1月台7車處B側有旅客意外落軌,員警立刻趕赴現場,經會同臺鐵嚮導一同用高架梯將落軌的方男扶至月臺座椅休息並等候救護人員到場,初步查看全身手腳多處擦挫傷。9時39分許救護人員到場檢傷,方男稱不需要就醫而離去, 鐵路警察高雄分局特別呼籲,跳墜軌道行為,已違反鐵路法57條第二項規定,行人、車輛不得侵入鐵路路線、橋樑、隧道內及站區內非供公眾通行處所。 違反者依同法第70條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如影響鐵路行車安全,情節重大者,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請民眾切勿以身試法,共同維護交通安全。

Read More

四聯境普濟殿王巡醮 舉行送王儀式燒王船

四聯境普濟殿「王巡醮」在漁光島月牙灣舉行送王儀式燒王船。(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四聯境普濟殿「王巡醮」,十日在漁光島月牙灣舉行送王儀式燒王船,陣頭、神轎環繞護持,待科儀結束隨即火化送王船圓醮,眾人搶拍非常熱鬧。 王醮舉行係奉請來自天庭的代天巡狩,府城地區不乏由廟宇主神掛任主帥之王醮。府城四聯境普濟殿睽違一八0年舉辦「王巡醮」,透過普化王船的儀式,奉送池府千歲與觀音佛祖巡查天下,再回天庭繳旨,祈求四時無災、平安吉祥的日子。 普濟打造二丈九尺九寸長的王船,彩繪五爪金龍、四方神獸、十二神將、八仙八寶,以及象徵吉祥的靈獸等元素。上午七點許,王船從林默娘公園前出發,恭送王船到漁光島月牙灣,鞭炮聲此起彼落,相當壯觀。 四聯境普濟殿廟方人員及信眾行跪拜禮恭送王船。(記者陳治交攝) 廟方人員拉起船桅,並在王船下方周邊堆滿金紙等物品,最後行跪拜禮恭送王船,王船燃起熊熊烈火,陣頭、神轎環繞護持,信眾、文史工作者紛紛拿起手機、相機拍攝紀錄,約一個多小時完成燒王船儀式。

Read More

盧秀燕率團訪問澳洲 布里斯本僑宴爆場 僑民喊搬回台中

盧市長與澳洲當地僑領合影。(台中市府提供)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台中市長盧秀燕率團訪問澳洲,9日晚間出席布里斯本僑胞歡迎晚會,報名盛況超乎主辦單位預期,逾百名僑胞熱烈參與。盧市長以「唯有『和』,台灣才有出路」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介紹台中近年在經濟、建設與國際交流上的亮眼成果,現場反應熱烈,演講結束後掌聲持續超過30秒,更有僑民表達想搬回台中。 盧市長表示,台中與澳洲的城市交流有著深厚連結,在世界局勢變動快速的今日,唯有彼此多了解、多互動,才能守住和平與穩定。她指出,台中是台灣第二大城市,吸引台積電、美光等國內外最大科技大廠投資,是名副其實的「科技城市」;而台中人熱情好客、溫暖親切,更讓台中成為「友善城市」。在地球村時代,台中是關鍵國家的關鍵城市,以地方政府之力持續推動城市外交,敞開雙手與世界交朋友。 晚會中,盧市長展現「媽媽市長」的親和力,以「家人」稱呼問候僑民,並關心在澳發展的市民。她說,此次來訪深切感受到澳洲僑界團結有力、熱愛家鄉,許多台灣人在澳洲生活成長,卻從未忘記台灣、心繫家鄉,不僅是台灣與澳洲之間最溫暖的橋梁,也是推動台澳經貿、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並誠摯邀請僑胞參與台中發展,共創未來。 針對僑民關心的國際局勢,盧市長引用佛光山星雲大師的「五和理念」: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以及世界和平。她指出,五和是從自身做起,逐步推展到家庭、人際、社會、世界,最終達到和平,這應是從政者應有的信念。唯有「和」,台灣才有出路,她期盼未來無論是市政或國際交流,都能在和諧、和平的基礎上持續前行,為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你在看什麼?

黃榮興 作者介紹:黃榮興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監事,亦為臉書「中華古玩論壇」管理員,平日熱心協助社員解答古玩相關疑問,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幾年前某大陸同好來台灣拜訪,到藏家家裡欣賞古玉時,他習慣拿手電筒強光照,對於一些台灣藏家會用放大鏡看古玉,他覺得很奇怪,還問說看不清楚時打燈就好,幹嘛用放大鏡? 我對人家看古玉用不用放大鏡沒什麼特別的意見。用不用是一回事,看不看得懂是一回事。不用放大鏡和喜歡用放大鏡的人都有外行人。我很羨慕那些不用放大鏡就能看清楚的人,少年時期我看遠看近都不用戴眼睛,後來看近要戴眼鏡(近視),現在看近要拿下眼鏡(老花)。放大鏡的作用是什麼?就是增強視力,讓我們能夠將細節看得更清楚而已。有些人眼睛一直很明亮,但我視力沒那麼好,我還是乖乖的用放大鏡。 同樣的道理,以前十倍鏡叫「珠寶鏡」,可說是觀察珠寶、古玩的標準放大倍數。隨著光學鏡頭普及,直白的說就是放大鏡價格下跌,讓更多人買得起、願意買。隨著15、20、30倍的手持式放大鏡出現,多數人都改用有LED燈的高倍放大鏡。不過還是有人堅持十倍鏡就夠用了。 至於不用放大鏡的人當然不必管什麼幾倍鏡,但這些人會帶強光的LED手電筒,除了看質地內部有沒有瑕疵,也可以照亮因為光線問題看不清楚的痕跡。 現在這種隨身攜帶LED燈的流行又比帶放大鏡晚,為什麼這麼說呢?同樣和科技進步有關,以前手電筒是裝傳統燈泡,黃光、亮度較低又耗電,小手電筒不夠亮,大手電筒不方便攜帶,就算拿著手電筒去看拍賣預展,認真看一圈,就要換電池了。大陸古玩市場起飛正好搭上LED照明和充電電池的成熟,LED燈高亮又省電,玩家自然而然的隨身帶隻LED手電筒。 用不用放大鏡的原因都解釋過了,那麼微痕呢?微痕顧名思義是指器物上的細微痕跡。這些細微痕跡是肉眼看不清楚,必須借助光學工具將微痕放大以便觀察,所以微痕當然也是把工痕放大,但放大不能等於微痕,如果把手持的十倍甚至30倍放大鏡觀察到的現象等同微痕,那就誤會大了!因為古玉微痕鑑定是從低倍數到高倍數的持續觀察,要借助顯微儀器放大到更高倍數,例如120倍,才能看清楚工藝痕跡的細微現象。 用顯微儀器和用放大鏡觀察、肉眼直視,不是哪個方法對錯的問題,回到最上面所講的,不同的觀察方法,觀察不同的現象,看器物全貌當然是肉眼直視,放大鏡是看局部,那麼顯微儀器呢?當然就是局部裡的局部了!微痕看的不只是肉眼看不到的現象,也是手持放大鏡看不到的現象。如果相信肉眼可以看出工痕新舊,放大鏡當然可以,微痕能看到的只會更多更詳細。這不是信仰的問題,只是基本的邏輯,顯微儀器觀察古玩的缺點,就是不能隨身攜帶隨時觀察而已。 回到最重要的因素,觀察考驗的是眼力,而工具是輔助的功能。就像車子再好,不是什麼人開了這輛車都會變車神。工具會幫助人,也可能會害了人。用眼睛看也好,透過放大鏡看也好,用顯微鏡觀察也行,看懂你看到的現象,就像古玉微痕研究先驅者陳啟賢老師說的,會「讀圖」才是關鍵!看不懂的用什麼工具都沒用。 這件玉器是我在90年代初期收藏的西漢劍衛,每個觀察點的雕工微痕分別以20倍、40倍、60倍、120倍放大顯示,供讀者參考。 出水文物 我國訂有水下文化資產保護法,水下文化資產的定義是指以全部或一部且週期性或連續性位於水下,具有歷史、文化、考古、藝術或科學等價值,並與人類生活有關的資產,包含場址、結構物、建築物、器物及人類遺骸,船舶、航空器及其他載具,及該載具之相關組件或裝載物,並包括其周遭之考古脈絡及自然脈絡,及具有史前意義之物件。 相對於陸地的「出土文物」,取出的水下文物就稱為「出水文物」,而最廣為人知的出水文物就是沉船文物。 因水下打撈技術越來越進步,考古界越發重視水下文化資產,特別是打撈的古代沉船往往帶來大量的文物,尤其是古代貿易船,例如1998年打撈的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附近唐代沉船「黑石號」,出水的文物類型包含碗碟、銅鏡、香料罐、水罐、明器和鍍金銀盒等,總數超過6萬件。廣東江門市台山至陽江市海陵島一帶外海失事沉沒的南宋初期商船「南海一號」,於2007年打撈起來,內有瓷器為主包金、銀、銅、鐵器等總計八萬多件出水文物。1998年於越南南部金甌半島外海發現的「金甌沉船」,這是雍正時期沉沒的商船,越南政府打撈及追回的出水文物約13萬件文物,大部分是瓷器。當時越南政府礙於經費不足,除了將部分珍稀的金甌沉船文物納為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藏,並於2007年1月委託蘇富比於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了「金甌沉船」專場拍賣,7.5萬件瓷器歷時三天的拍賣,引起多家博物館與藏家搶購,總成交約為500萬歐元。   台灣周圍海域也有不少水下文物資產。根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調查,截至112年12月底台灣附近海域水下文化資產發現具體目標物共101處,其中已經辨識確認為沉船等目標物者共計20處,例如沉沒於望安鄉潭門港外的「將軍一號」、澎湖島西邊井垵外海發現的「澎湖一號」。金門外海靠台灣方向也是明清古航道之一,至今金門成功海灘偶爾能撿拾到古代瓷器破片,顯然也有尚未發現的沉船遺址。   沉船文物裡瓷器為大宗,特別是沉沒的跨國商船,發現時往往裝有大量生活瓷器。出水的海底沉船瓷器又稱為「海撈瓷」,雖然海撈瓷因為長期浸泡在海水裡的因素,釉面光澤不如傳世瓷器漂亮,但具有可靠的年代證明,可以做為研究、學習之用,因此海撈瓷的拍賣也常吸引各大公、私博物館的參與競標,樣式、圖案較少見者,更是市場追捧的熱門藏品。對新手藏家而言,等同考古出土件的海撈瓷更是入門好樣本,做為標準件學習可以少走冤枉路。   吉子、瓦子? 「如意」源於古代用來抓背搔癢的「抓杖」,演變為代表吉祥的器物,基礎形狀為頭部呈靈芝或雲朵紋形,下面接長柄。 元明時期的如意為單一材質,長直柄,或尾部有微小紋飾。清代如意形制變得花俏,除了柄身變成彎曲,尾部也有如同頭部而較小的紋飾裝飾。還有一種是除了頭尾之外,長柄的中間有紋飾裝飾。 清代的如意材質竹、木、牙、玉、金屬均有,有整隻如意單一材質,但多數為複合材質,例如木質柄上面鑲嵌玉器。據傳這種如意鑲玉是在乾隆時期出現的,乾隆並有詩云「漢玉香檀接柄長、得一含三趣可詳」。 只在頭部鑲嵌的叫「單鑲如意」,頭尾均有鑲嵌的是「兩鑲如意」,頭中尾(首、柄、趾)均有鑲嵌的是「三鑲如意」。如意鑲嵌的玉器都為片狀,這種玉片稱為如意吉子。 為什麼鑲嵌的玉片被稱為「吉子」?是引用木雕的「吉子」。木雕構件的「節子」,又稱為「結子」,是家具中邊框與棖子之間垂直連接的部件。明末清初,節子從家具上的單一支撐、裝飾並重,最後甚至僅作裝飾之用。節子的紋飾題材有神仙人物、戲曲故事、風俗民情、瑞獸及其他吉祥紋樣等,這些圖案都是符合明清流行的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意涵,吉祥意涵,因此節子才又被稱為吉子。 到了現代,吉子為什麼被誤稱為瓦子?大概是因為清代如意鑲嵌的玉片大又薄,讓人有「瓦片」的聯想。所以吉子喊著喊著就變瓦子了! 但瓦子並非新名詞,瓦子是宋元時期大城市裡茶樓、酒肆、劇場等娛樂場所的總稱,又稱為瓦肆、瓦舍、瓦市。「瓦」取「來時瓦合,去時瓦解」,野合易散,沒階級限制、來去自由之意。 時代變遷,同一名詞在不同時期代表的意思可能不同。以前講「如意吉子」,如果大家口耳相傳沒去修正,或許幾十年後,就變成只講「如意瓦子」了。幸好現在資訊發達,不難找到一些名詞的典故與由來,卻也容易傳播錯誤資訊。在錯誤還沒形成慣例之前,還是以正確名稱來稱呼吧!

Read More

〈中華副刊〉華副書訊

書名:和鏡子說話像一隻鬥魚 作者:紅紅 出版日期:2025/06/26 這本詩集為詩人紅紅的第一本詩集。詩集以時間軸一天24小時推進的方式來編排章節。每個章節,就如同每天有好幾次回到鏡子前面,再次和自己說話。詩集囊括了紅紅自2018年開始寫詩發表以來七年間詩創作的其中99首詩,並邀請同時是寫作者以及自由編輯的蕭詒徽為她的詩集操刀,除了協助詩集的風格定調,更包辦編輯、版面構成以及裝幀設計。 「家中最大的鏡子始終是主臥浴室裡的那面鏡子。她喜歡在鏡子前面流連。她後來懂了,納西瑟斯在水面看見自己的時候,或許並非自戀而是孤獨。詩有時像一塊布,擦拭著她的心靈世界,擦拭著那些與自己有關,或生活林林總總帶來的雜訊。詩更像一面鏡子,有時她在鏡子裡找尋自己,有時鏡子裡的她是真實的陪伴。」

Read More

天氣雷達鼻 三伏貼改善過敏

衛福部台中醫院中醫科醫師鄭惟仁示範冬病夏治過敏性鼻炎「三伏貼」治療方式。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42歲陳姓女子從小就有過敏性鼻炎,每到春秋季節交替、天氣轉涼,甚至空氣品質變糟,鼻子就像「天氣雷達」一樣,一早起床就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等症狀,這情況困擾她超過30年。去年夏天嘗試三伏貼治療,驚覺入冬過敏症狀大為改善,今年一進入暑假就跟醫師預約「我要帶兒子一起來做三伏貼,告別天氣雷達家族夢靨。」 衛福部台中醫院中醫科醫師鄭惟仁指出,台灣高溫多濕,陳女跟很多民眾一樣從小就有過敏性鼻炎的困擾,她自述只要變天或空品不佳,不必看天氣跟空汙數據,看她早上起床症狀就知道,自嘲自己有「天氣雷達偵測鼻」,根本應該到氣象站或環境部去上班。 患者因過敏症狀嚴重,晚上鼻塞睡不好影響工作效率,雖曾就醫使用鼻噴劑、藥物,甚至購買名牌空氣清淨機,症狀改善仍有限;去年夏天接受三伏貼治療,今年一放暑假就打電話到中醫科門診詢問今年三伏貼治療的時間,說去年經歷幾個寒流,意外發現打噴嚏、流鼻水等過敏症狀明顯改善,今年已經預約「帶兒子一起來接受三伏貼治療。」 鄭惟仁說,「三伏貼是在一年中最炎熱的節氣,於背部包括大椎、風門、肺俞、定喘等特定穴位敷貼藥物,刺激穴位達到改善過敏、調節體質。」鄭惟仁醫師表示,根據研究與臨床治療經驗,三伏貼治療對過敏性鼻炎、氣喘,甚至近年新冠肺炎之後造成久咳不癒的長新冠等呼吸道症狀,治療效果良好,是冬病夏治的好選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