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 病患憂鬱焦慮風險高5倍

  專家與病友團體攜手提醒,偏頭痛急性緩解與預防治療需並重,並呼籲各界支持偏頭痛友善職場。(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偏頭痛儼如「腦內地震」襲擊全台200萬人!醫師提醒,偏頭痛是全球造成失能的第二大主因,病人憂鬱、焦慮風險高5倍,且女性發生高於男性3倍,呼籲偏頭痛就是一種疾病,若每週吃止痛超過2天,要小心頭痛慢性化。 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楊鈞百醫師形容,「偏頭痛不是一般頭痛,而像一場無聲的腦內地震,它會週期性的反覆發作,也常會無預警地發生,嚴重時病人會痛到必須暫時中斷生活與工作。」 台灣約有200萬人深受偏頭痛之苦,相當於每10人就有1人有偏頭痛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工作表現,然卻有高達六成病人未接受專業診斷與治療。 楊鈞百指出,快速診斷偏頭痛症狀包括:頭痛持續4-72小時、至少具備單側、搏動性、中重度疼痛或日常活動會使頭痛加劇等兩項特徵,且發作時伴隨噁心嘔吐或畏光怕吵等症狀。 據統計,女性發生偏頭痛機率是男性的3倍,是15-49歲女性失能的主因,且台灣偏頭痛疾病負擔超越日韓,每年造成約2% GDP的生產力損失,相當於370萬個工作天損失、經濟損失達46億元。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秘書長劉桓睿強調,台灣偏頭痛族群中約七成是18-50歲的青壯年族群,且因偏頭痛發於女性,女性無酬工作損失(如家務、育兒等)更高達男性的10倍。 偏頭痛為台灣青壯年族群的主要健康負擔之一,且其造成的勞動力流失更是一個嚴重的社會議題,因此,劉桓睿呼籲推動偏頭痛友善職場,希望透過環境營造讓偏頭痛病人獲得理解與支持,減少因病影響工作表現的情況。 疼痛暨神經醫學科醫師陳韋達表示,面對偏頭痛,急性緩解和預防性治療都要做,輕度至中度偏頭痛可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而依照目前偏頭痛的治療新趨勢,中度至重度的偏頭痛則是使用偏頭痛專一性藥物CGRP拮抗劑。 陳韋達表示,針對1個月偏頭痛超過4天,或生活工作受嚴重影響及急性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建議考慮預防性治療。目前偏頭痛治療在預防上有包括CGRP小分子口服藥物、乙型阻斷劑、抗癲癇藥、抗憂鬱藥、肉毒桿菌、CGRP單株抗體等,預防性治療可以讓偏頭痛發作次數減少、痛程度降低,還能節省超過五成的醫療費用。

Read More

高市登革熱境外確診+4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衛生局11日公布新增4例登革熱境外確診個案,累計境外移入18例,4例個案為2名菲律賓籍移工及2名自越南探親返國的新住民、新住民女兒;衛生局指出,兩名菲籍移工入境後發燒,住宿地點管理人未依規於24小時內通報,皆經由就醫採檢通報後確診,該局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規定,處管理人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 衛生局表示,新增4名境外確診個案中,菲籍37歲住大寮區男性移工,9月5日入境、隔日出現發燒等症狀,8日急診就醫,檢驗登革熱NS1快篩陽性,9日PCR檢驗結果為陽性;另1名菲籍住前鎮區27歲女性移工,9月7日入境,隔日有發燒等症狀,9日就醫,登革熱NS1快篩陽性,PCR檢驗結果為陽性。 另2名新增個案是市民返國後確診,其中左營區確診個案為10多歲女性,暑假與家人至越南探親,9月2日入境,8日有登革熱症狀就醫,10日因症狀未緩解再度求診,NS1快篩陽性,昨日PCR檢驗結果陽性;另名個案是梓官區40多歲新住民女性,8月中旬回越南探親,9月9日入境時發燒,當時NS1快篩陰性,她拒絕住院治療返家,10日PCR檢驗結果陽性。 由於近期東南亞登革熱正值流行期,境外移入風險高,衛生局提醒國際移工仲介及雇主、事業單位、工廠或其他公共場所負責人、管理人,只要發現疑似傳染病移工,未經醫師診斷或檢驗者,應於24小時內通知當地衛生所,以保障國際移工人權,避免延誤就醫及通報,造成群聚發生及疫情擴大,違反規定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9條處新台幣1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Read More

〈中華副刊〉閒夏茶痕

■伊夢遙 入了伏,天就懶了。日頭掛在天上,一動不動,像塊燒紅的鐵。日頭熱,人也慵懶欲眠,老家院角的樹倒精神得很。葉子綠得發亮,鋪出半院的蔭涼,茶桌就擺在樹蔭裡,竹桌竹凳,摸著手感涼絲絲的。 案上擺著把半舊的紫砂茶壺,那是我多年前旅遊時從古鎮買回來的。壺身刻著「清風」二字,筆劃被磨得很淺,似乎是風把字吹淡了。鄰居霞姨常來我家做客,我給她泡茶,她說這壺「養茶」,泡出來的茶比別的更有味兒。 茶葉是前幾日從他鄉捎回來的,裝在個牛皮紙包裡,打開來,一股清苦的香鑽鼻子,像剛割的春草堆在竹筐裡。抓一撮放進杯,衝開水,茶葉「唰」地散開,在水裡翻了翻,慢慢沉下去,又悠悠浮上來。葉片全展開了,薄得能透光,葉脈絲絲縷縷清晰可見。 水開了,壺蓋跳著響,白氣一縷縷冒,纏在樹葉上,一會兒就散了。樹葉偷喝了熱氣,看起來更綠了。 茶總帶著些市井的溫軟,像日子,慢慢流淌著。倒茶,茶水在杯裡晃。喝頭口,先有點苦,不烈,是軟苦。咽下去,舌尖慢慢醒過來,甜絲絲的,從喉嚨一直漫到心口,身上的汗都收了些,順著毛孔悄悄鑽回去了。宗璞在《風廬茶事》中寫道:「飲茶要諦應在那只限一杯的『品』,從咂摸滋味中蔓延出一種氣氛。成為『文化』,成為『道』,都少不了一種捕捉不著的東西。而那捕捉不著,又是從實際中來的。」享受品茶的過程,亦是追尋「道」的過程。漢字講究音、形、義恰到好處的糅合,茶字的構成乃草、人、木的結合,草木的靈性、精氣通過茶這一媒介,與品茗人合而為一。清靜、恬淡的自然哲學是茶道所追尋的境界,洗盡鉛華,掃淨心塵;物我合一,清心品茗。 院門口的竹簾捲著,茶桌角壓著本舊書,翻到「寒燈新茗月同煎」,倒覺得不如眼前的好。夜裡煎茶太涼,哪有這白日裡好?樹影在茶盞上晃,是誰用毛筆蘸了水在上面畫,畫了又擦,擦了又畫。竹凳上擱著把蒲扇,扇面上繡的荷花褪了色,搧起來,風裡裹著茶香,吹得案上的書頁動了動,紙上寫的字也跟著晃。 夜裡納涼到院裡,壺裡還剩小半盞茶,就著月光喝。茶味淡如水,卻帶著點回甘,似白日裡的故事,想著想著,就有了味兒。遠處的蟬鳴一陣陣來,混著茶香,在風裡蕩。茶涼了,倒在院裡的花盆裡,希望第二天花瓣上也能沾點茶氣。鄰居說:「茶是草木精,澆花也養人。」 這夏日的茶,原也不用講什麼道理。茶葉在水裡舒展,人在蔭裡打盹,蟬鳴著,風晃著,茶喝到淡了,天也就黑透了。明日醒來,樹還在,茶還在,夏日就這麼悠悠地過。如此這般,也好。

Read More

肥胖代謝異常 男性荷爾蒙下降元凶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別以為以為只是胖,其實已經掉入「荷爾蒙失衡」的健康黑洞!根據美兆健康管理機構最新統計與臨床觀察,許多年輕男性在30歲出頭就已出現肥胖、血糖異常與代謝症候群等問題,進一步引發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下降,甚至走入更大的健康惡性循環。 根據美兆健康管理機構2015年至2024年健檢數據分析台灣十年健康趨勢,發現30歲以下男性健康數據早已亮起紅燈:一是過重肥胖,長年超過6成有過重肥胖問題,十年平均值甚至高達68.7%。其次是空腹血糖異常,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30歲以下男性近30%空腹血糖過高。 台北美兆診所副院長林美秀醫師提醒,肥胖與代謝異常正是導致男性荷爾蒙下滑的關鍵元凶。這些代謝異常,不只預告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風險,也悄悄影響著男性荷爾蒙的下降速度。越早出現代謝異常,睪固酮耗損就越早、越快。 林美秀指出,脂肪本身會釋放發炎因子,抑制睪固酮分泌,更含有「芳香酶」,會把男性荷爾蒙轉化成女性荷爾蒙,導致像是「男性女乳症」這種令人困擾的副作用。 同時,當男性荷爾蒙下降,肌肉量會減少,讓脂肪更容易囤積,形成「越胖→荷爾蒙越低→代謝越差→更胖」的小圈惡性循環,進而再進入較為無感、卻更嚴重的隱藏性大圈惡性循環。 林美秀呼籲所有男性,從男性荷爾蒙指數監測做起,搭配肌力訓練與健康飲食,很多人真的會發現:體力回來了、情緒更穩了、生活也越來越順了!

Read More

連續血糖監測 助攻減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減重總讓人聯想到飲食控制、遠離美食。其實,了解血糖變化也能幫助體重管理。亞洲最大慢性病數位管理平台 Health2Sync 智抗糖,日前推出「8週CGM減重計畫」,結合連續血糖監測(CGM)與個人化數據分析,陪伴用戶透過看懂身體數據,制定適合自己又可持續的體重控制策略。 根據國健署2020年資料,台灣18歲以上成人過重與肥胖率高達50.3%;且全台已有近1/4成年人患有代謝症候群,即使尚未被診斷為糖尿病或高血壓,體脂堆積本身就與糖胖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血壓前期等疾病高度相關,對整體社會健康與醫療資源構成長期壓力。根據國際期刊《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2025年4月的研究也指出,減重與血糖變化息息相關,穩定血糖波動不僅有助於控制飢餓感,也能有效提升代謝率,避免肌肉流失。 連續血糖監測(CGM)是透過植入皮下的感測器,即時監測血糖數值並串連成血糖曲線圖的技術。有別於抽脂、注射型等侵入式的減重方案,「8週CGM減重計畫」由Health2Sync智抗糖團隊與營養師共同打造,利用CGM數據、設計減重任務,並提供個人化營養分析,以數位化、自動化的方式協助用戶漸進式進行體重管理。 使用者在8週期間將透過App的引導,理解哪些食物與生活習慣會造成血糖劇烈波動,進一步調整飲食內容、運動方式與作息,讓減重不再靠意志力與盲猜,而是靠觀察數據與理解。 台北享新代診所邱勝博院長表示,配戴CGM能幫助理解每個人的身體反應差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飲食調整方式。對於想要減重的朋友來說,這是建立長期、穩定體態的有效工具,而不只是短期減重的手段。 「8週CGM減重計畫」的參與者在結束8週的計畫後平均體重下降2.5公斤、減少3.4%的體重,對計畫的整體滿意度也高達4.5分(滿分5分)。

Read More

洗腎出現副甲亢 男骨痛皮膚癢

彰醫一般外科醫師巫奕儒說明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的病況及手術治療過程。(彰化醫院提供)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55歲洗腎患者陳姓男子,近來全身骨頭痠痛、夜間難以入眠,皮膚又奇癢難耐,甚至抓到破皮。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科和外科確認是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切除副甲狀腺及部分胸腺,並進行部分副甲狀腺自體移植的複雜手術,一舉解除又痛又癢的折磨。 彰醫腎臟科醫師張淑鈺表示,該病患洗腎4年多,近來小腿皮膚抓到破皮,進一步詢問得知其全身骨頭也痠痛,抽血發現其血中副甲狀腺激素大幅超標,達到1000 pg/ml以上(正常值小於65 pg/ml),診斷為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用藥後不見好轉,與外科會診後,評估手術切除。 一般外科醫師巫奕儒說,副甲狀腺激素(PTH)過高會使鈣、磷代謝失調,造成骨質鬆動和軟組織鈣化,出現骨痛、皮膚搔癢或肌肉無力等症狀。高濃度的PTH還會讓鈣鎂離子在皮膚堆積並刺激組織胺釋放,造成搔癢。 巫奕儒指出,為了避免病患繼續遭受骨痛與搔癢折磨,決定採取雙側全副甲狀腺切除及胸腺切除,並進行部分副甲狀腺自體移植。他們使用高階超音波、核醫掃描及術中快速PTH監測,讓副甲狀腺手術更加安全。 張淑鈺表示,洗腎者比較容易引發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加速骨質流失,造成骨質疏鬆,還可能造成鈣磷代謝異常,促進血管鈣化,增加心肌梗塞等心血管死亡風險。除了這個案的骨頭痠痛及搔癢症狀外,其他可能症狀還包括疲勞、腎結石、噁心、容易口渴、便秘、高血壓等。 巫奕儒強調,不只是洗腎者,非腎臟病者也可能發生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好發在50至60歲之間,女多於男,尤其是停經後婦女,容易被誤認為老化,一旦有疑慮,應該就醫檢查。

Read More

不到3週突破5個月困局 中風減壓頭骨難蓋回 腦水引流完成修補

紅圈處為患者顱骨缺損位置,腦部因水腫無法回到顱內。(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47歲楊姓男子今年初在朋友公司閒聊時,突發口齒不清、神情恍惚。朋友見狀立刻送醫,經診斷為急性腦中風。雖已在第一時間施打血栓溶解劑並取栓搶救,但隨後併發嚴重腦水腫,必須暫時取下頭骨降低腦壓。然而術後腦水始終未能自體吸收,導致頭骨無法蓋回及氣切管難以移除,甚至出現腦組織掉到頭蓋骨外的狀況。經轉院後,醫師施以「腦水引流+體位調整」術式,完成頭顱骨修補,以不到3週時間便突破5個月的困局。 楊姓男子轉院到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經陳子勇院長評估後發現,患者長時間腦積水滯留,使腦部組織無法回到原本位置,頭骨修補困難重重;延遲數月未覆合頭蓋骨,流失復原及復健時機外,也容易因長期臥床引發肺炎、尿道感染及褥瘡等併發症。 陳子勇院長說,腦殼是固定的空間,一旦腦腫或掉出原位,就必須創造條件復原腦組織。陳院長設計出「腦水引流+體位調整」的術式,先抽除腦水,再利用姿勢改變使腦組織滑回頭顱內,趁組織回到頭顱同時,趕緊進行頭顱骨修補。 陳子勇院長說明,患者轉入光田後不到2週就能拔除呼吸器自主呼吸。(記者陳金龍攝) 從楊男轉院到光田,到頭蓋骨覆合及氣切管順利移除,不到3週便突破5個月的困局。這段過程中,陳子勇展現專業外,也用行動支持家屬。楊男媽媽感動說到,住院期間院長忙完後,還會半夜12時多來巡房。如果沒空也會打電話來追蹤說明,真的很感謝他。 陳子勇指出,這次楊姓患者的手術是光田重症團隊的合力成果。加護病房醫師、護理師與呼吸治療師一起評估拔管可行性,病人帶了5個月呼吸器,不能說話非常痛苦,結果轉來10天就成功拔管,後由復健團隊立即接手。從原本只能躺在床上,到如今可倚靠自身力量坐著。雖然腦中風導致左側肢體無力,但在楊先生與家屬的努力復健下,已有明顯進步。 腦中風的治療與復健講求「搶時間」,如果病人因腦水腫需移除頭顱骨減壓,通常須腦壓穩定後3個月內放回,以免腦組織因受壓缺血。同時,復健的黃金期是發病後2週到半年內,如果錯過,恢復力將大幅下降。 陳子勇也強調,復健是所有治療的根本,越早開始,就越有機會恢復生活自理。復健是終生的事。急性期需要醫療團隊全力介入,後期則仰賴患者與家屬共同努力,才能逐步重建生活品質。他也提醒,如果發現親友出現中風徵兆,務必立即送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Read More

中醫治五十肩 針灸小針刀改善

張維麟醫師透過針灸與小針刀的複合式治療,讓患者右肩疼痛度降低、靈活度提升。(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69歲葉阿姨近半年飽受右肩劇痛之苦,手臂僵硬程度像被「冰凍」住,疼痛日漸加劇,連梳頭髮、穿衣服簡單動作,都因疼痛而難以完成,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高雄秀傳醫院中醫部張維麟醫師研判患者是「五十肩」症狀,透過針灸與小針刀的複合式治療,療程不到一個月就讓右肩疼痛度降低、靈活度提升,感謝中醫治療方式幫她找回生活品質。 張維麟醫師說,「五十肩」的醫學名稱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是因肩關節周圍的關節囊及軟組織發炎,導致組織增厚、纖維化,進而造成關節腔空間變小,活動度嚴重受限;從中醫觀點分析,此症屬於「痺症」範疇,與年老體虛、氣血不足,或外傷、勞損導致經絡阻滯、氣血瘀阻有關,若延誤治療,關節沾黏將日益嚴重,恢復期也會更長,建議可選擇具有顯著成效、副作用低等優點的中醫治療方式。 張維麟針對葉阿姨的症狀,採用「針灸」與「小針刀」雙管齊下的治療策略。首先,透過針灸肩部周圍的穴位,如肩三針,來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先為緊繃的肩部肌肉筋膜「鬆綁」;接著,再運用「小針刀」微創治療,針對肩關節周圍沾黏或纖維化組織進行鬆解剝離,直接解除關節囊的束縛,擴大關節活動空間,並提醒患者平時可多按壓「肩三針」等穴位來保養減輕發炎及疼痛。 張維麟醫師提醒民眾平時應注意肩部保健,留意下列事項遠離五十肩的困擾,包括:「保持動態生活,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適度伸展運動,每日進行和緩的肩關節伸展操」、「注意肩部保暖」、「避免過度使用,提重物或進行重複勞動應量力而為」、「若出現肩部不明原因的悶痛或活動角度受限,應及早治療。」

Read More

〈中華副刊〉穿越場景的衣裳

■度睿 她穿上媽媽的藍白圖案夾克,一邊整理母親留下的衣裳。並非帶著官階、軍階榮光的衣服,卻感覺卓絕千古,因是母親自己做的,且蠻時尚。奇怪的是她並不想脫下,都已經兩個多月,衣裳早就該洗了,但那是依戀,捨不得母親驟逝離去。她將夾克放在鼻子前,嘗試聞聞,其實衣服並沒特殊味道。不若一般描寫,孩子思念母親,抓住母親衣服一角,在遠方或已不再的母親形象,衣香鬢影,豁然跳出。 她望著拿出國大皮箱帶回的衣服,包括各類基本款,大衣、套裝、襯衫、夾克,特別是毛線背心。從前她直說體質寒性,一遇清冷秋冬馬上換成長袖,不穿背心的。直到這次細心試穿,驚訝母親厲害巧手,花紋圖案複雜難解,穿上後照著好看,她也捨不得拿去洗。披掛椅背上,看著看著,今生緣會,母親深刻鮮明的烈勁湧現。不禁讓人噙著淚,努力嗅出屬於母親飄揚的風采,每一件都是。 母親個性好強,她一向不敢違抗母命的。只要母親雙眼一瞪,大家便不敢逾矩。上了國一,某天值日生抬回當天的班級便當,她的竟然就不翼而飛。便當盒忽然不見了,她不僅中午沒飯吃,還哭得唏哩嘩啦。下午第一堂導師知道了,給她錢去買麵包吃,她不斷哭泣,直說回家媽媽會罵她。導師不解地說:「為什麼會罵妳,這不是妳的錯……」從小媽媽就是她崇拜的女神,她有一位厲害能幹的母親。那艱難舊時代,家家戶戶不少為母則強的母親,那是時代的共同記憶。 奇妙的是,她有些膽顫心驚走回家,媽媽並沒像往常她做錯事時罵她。母親雖有時有些霸道,她卻仍無比依戀。即使年輕時頂撞過母親,越老卻越珍惜從小熟悉的倫理階序。或者,她仍殘留在拉岡鏡像期的初始經驗——「被母親抱著的小孩,和母親的身體是分開的兩個獨立體,這種獨立和小孩子在初生時和母體合一的境況比較,是無比的創傷,也帶來最原始的痛苦。」她記得媽媽說她斷奶折磨母親好一陣子,最終母親聽從別人建議,抹上薑,但她仍然閉上眼睛,吵著要喝。人們總說家中四個手足裡,她最像母親。她在告別式滿堂眾人眼光中,跪趴地上良久,跟坐落花山之中的母親,深深不捨道別。思戀母親時,狂潮席捲,仍如同相伴母親一輩子的悠長毛線,被長線迴旋套圈,舊事纏繞,帶來苦楚。 她選定兩件毛料的衣服當睡衣,翻了身想起母親。長壽的母親陪伴她六十多年,思緒如大樓呼嘯冷冽冬風,從遙遠幼童期吹來。童年、青春期、成人期、相親不成、和舊識朋友結婚、出國、回國。每個階段,母親強力身影對她的生活選項,從最初的掌控,漸次慢慢釋手,而今卻天人相隔。思念情愫連結嗚咽迴轉風聲,死生相續,她不禁內觀所謂「靈魂」、「肉身」還有生命本質,那些「生死學」,她竟無法尋到精神安頓的原鄉。 直到第一次夢見母親,她才知道思考靈魂棲息、肉身腐朽等問題不易,不若在夢裡,真實撞擊。飄浮碎斷夢中,母親出現前方電視機旁,她驚喊家人:「看! 母親還好好活著。」母親輕輕抬起頭,卻只是無聲看看她,影像清晰深刻。忽地又從前面整個慢慢消失,她淚眼婆娑急著哭喊:「媽媽! 妳不要走……」 她驟醒後,發現那只是夢境,面頰燙熱的淚水無聲流下,思想自己是否得了所謂「創傷後遺症」?書上說「在診斷創傷後壓力症,會以患者在經歷創傷事件後出現的特異性症狀為基礎。」她遲遲不願洗滌母親留下的衣服,她總是穿上後,開始凝望、揣想、觸撫、感嘆、省思。母親這一生中晚年過的風光,最後一年多生命尾聲意外失智。她看過母親和印尼傭有些粗暴的言語對峙,再不若從前霸道神氣的母親,她究竟快樂嗎?她非常懊惱,她竟無從置喙。 時間飛快逝去,是個陽光燦爛日子,她將散落家裡穿過的母親衣服,書房椅背、床邊、客廳椅背、像一群失散四處的羊群,趕著一件一件集中,默默放進洗衣機。「轟~」洗衣機發出巨大的聲響,開始轉動。母親的百日做完,一張又一張化為灰燼的金紙,一層一層撥開母親過往流過的悲歡。 她很慶幸夢見母親,沒有託夢的母親,該是年老壽終,在彼岸天國一切安好。百日已過,她似乎經歷了自然合理的過渡,穿著母親衣裳帶來的愁緒,早已穿越場景,深深銘刻心海。

Read More

水蒸氣消融術 攝護腺手術新選擇

醫師王彰德說,攝護腺水蒸氣消融術安全有效、優點多,是近幾年治療攝護腺肥大新熱門選項。(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67歲許先生因攝護腺肥大長期解尿困難,服用藥物數年僅些微改善症狀,選擇採用較新術式「攝護腺水蒸氣消融術」,由於是經尿道手術因此身上沒有傷口,手術時間過程僅10分鐘,手術完當天即帶尿管尿袋出院。術後一週回診移除尿管,一個月後解尿順暢再無過去的阻塞感覺,重新享受「噓噓樂」,且不必再吃攝護腺藥。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泌尿科醫師王彰德指出,「攝護腺水蒸氣消融手術」是近幾年治療攝護腺肥大的新潮流,強調的是微創、省時與安全。適用於高齡、不適合長時間麻醉或麻醉風險高的患者,同時也可以保留性功能、降低傳統手術所產生的逆行性射精等副作用,對於存在生育或是性功能是否受影響之疑慮的患者而言較為有益。 攝護腺水蒸氣消融術原理主要是利用手術設備產生高溫、高壓的水蒸氣,水蒸氣被精確導入病變組織區域,因其高溫與潛熱特性,能迅速傳遞大量熱能。水蒸氣在接觸組織時,產生微小氣泡,形成氣泡膨脹並破壞細胞膜,使病變組織細胞凝固死亡。經破壞的組織隨著身體的自然修復機制,逐步癒合並恢復正常組織結構。研究顯示,大多數患者會在半年內達到令人滿意的排尿效果。 他說,個案許先生去年七月就診時,超音波顯示個案攝護腺肥大100ml(標準範圍為30-80ml),尿路動力學檢查下有明顯的阻塞性流速,表明想接受攝護腺手術又怕手術麻醉風險,打聽到台南醫院剛好有引進新術式攝護腺水蒸氣消融術,可大大縮短手術時間和減少麻醉風險,才來求醫。 王彰德說,攝護腺水蒸氣消融術的多項優點,包括手術時間短、麻醉風險低、有效改善下尿路症狀、術後出血風險低、無明顯性功能相關副作用,及5年內接受再次手術治療機率僅為4.4%,相較於其他攝護腺微創手術效果佳。另外,其缺點則有,攝護腺體積非常大的患者可能不適合,及尿道解剖構造異常患者,其治療效果與安全可能受影響等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