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宜公路左轉未注意來車 重機騎士受傷送醫

(新店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石碇區北宜公路23.1公里處今(5)日10時30分許發生一起交通事故,新店警分局碧山所接獲110通報後立即員前往現場處置,經查為自小客駕駛陳男(67歲)由新店往坪林方向行駛,行經北宜公路23.1公里處,欲左轉往二格公園行駛,正好撞到對向來車直行(坪林往新店方向)之大型重機騎士郭男(29歲),導致郭男左腳踝骨折,自小客駕駛陳男未受傷 新店警分局指出,警方依規定對雙方駕駛實施酒測,小自小客車陳男酒測值0.00mg/L。重型機車郭男因傷勢先行送醫,將後續再行酒測。

Read More

烤肉酒後駕車心虛拒檢 違規29項罰金比酒駕還高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10/05150518/188341ec-ebb7-487b-8f84-35f668cdac9a.mp4 國光派出所副所長顏建邦。(中和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中秋連假烤肉飲酒後有民眾貪圖方便騎車上路。新北市中和分局國光派出所於昨(4)日晚間執行勤區查察勤務時,員警在中和區民德路與華安街口發現一名機車騎士未戴安全帽,遂依法上前攔查。該男子見警攔查心虛逃逸,最終仍遭攔停。 (中和警分局提供) 中和警分局指出,經查該名林姓男子(37歲)稍早與友人烤肉小酌後,心存僥倖「騎一下」,未戴安全帽上路,未料遇上警方盤查。為了怕酒駕高額罰鍰拒檢逃逸,但最後被攔了下來,酒測值為0.02mg/L,未達公共危險罪標準,但沿途違規情形嚴重,包括未戴安全帽、未依標誌指示行駛、闖紅燈、逆向行駛等危險駕駛及改裝車體及拒檢等,員警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1、43、45、53及60條等條文製單告發,前後共計舉發違規29項。罰金總額恐超過萬元,遠遠高出酒駕罰鍰。 中和警分局呼籲,民眾飲酒後切勿心存僥倖駕車上路,無論酒精濃度高低,只要有危險駕駛行為皆將依法取締;同時提醒,交通安全應從自律做起,別讓節慶歡樂變成罰單與後悔。

Read More

職業賭場隱身土地公廟旁掩人耳目 淡水警中秋攻堅查獲8人涉賭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10/05150226/781328079.1967121.mp4 中山路派出所所長張智博。(淡水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中秋連假期間淡水警方展開專案行動,3日晚間破獲淡水區清水街一處職業賭場。賭場設置多支監視器嚴密監控,後門更連通茶室,並藉土地公廟信徒進出掩人耳目,企圖規避警方查緝,卻仍遭專案小組持搜索票破門攻堅,一舉查獲負責人及賭客共8人,查扣賭金逾70萬元。 淡水警分局指出,淡水警方日前接獲情資,某職業賭場隱身在市場土地公廟旁民宅,經多日查訪及蒐證,並向士林地方法院聲請搜索票,3日晚間8時許,專案小組破門攻堅,當場查獲40歲郭姓負責人、51歲許姓男子及47歲張姓女子等2名員工,另查獲5名年齡介於51至71歲之間的賭客。 (淡水警分局提供) 淡水警分局提到,初步調查,該賭場僅吸收熟客進場,為規避查緝於屋內、屋外佈置多支監視器,現場查扣監視器主機1台、鏡頭8支,其中4支為偽裝成塑膠盒的針孔攝影機,用以監控戶外動靜;另扣得麻將5副、帳冊1本、抽頭金新台幣12萬餘元、賭資與現金合計58萬餘元,以及4支手機等證物。全案警詢後,郭姓男子與2名員工依刑法賭博罪偵辦,5名賭客則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裁罰。 淡水警分局表示,種種跡象顯示,該賭場疑與鄰近茶室互有關連,將持續擴大偵辦,並運用第三方警政,函請市府相關局處依權責處理;待偵查結果出爐後,將建請市府撤銷涉案茶室牌照,杜絕場所成為風紀隱憂與社會隱患。 淡水警分局呼籲,賭博往往伴隨高額金錢糾紛,甚至衍生暴力、詐欺及其他犯罪,不僅危害家庭和諧,也影響社會治安,警方將持續加強查緝不法,以維護治安。

Read More

新市社內居民共度很西拉雅的中秋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10/05151538/781340396.451874.mp4 社區台文班歡唱社內人文創作歌曲。(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新市區中秋最美的風景就在剝柚子比賽,以及歡樂唱出屬於西拉雅的歌曲中。新市社內社區五日上午在協會理事長陳榮宗、里長魏千富和志工們的用心安排下,共度一個溫馨快樂的中秋節。其中剝柚子比賽冠軍,還獲得大紅包,現場呈現一幅喜悅的秋節風景。 新市區社內一直營造社區居民就是一家人的氛圍,五日上午志工們開始準備著柚子、月餅、蘋果、炒飯、雞湯,並由社內的阿基師為大家準備最有家鄉味的伙食,社內居民也一一的來到活動中心,大伙一起剝柚子分享,還人手一顆大蘋果,示喻著「平平安安」,接著分享好吃的各種月餅,吃著鮭魚炒飯,祝福著年年有餘,居民流露的情感如同一家人,也歡喜在中秋團圓一起。 社內歡唱過中秋,並準備應景的幸福美食。(記者張淑娟攝) 此外,台文班的老師董峰政也與台文班學員歡唱著西拉雅歌曲,以及新創作的台文歌曲,每一首都連結著社內的歷史人文故事,由歌詞中就能感受到昔日屬於西拉雅的社內社區,原本就是一處人文歷史豐富的文明所在。聽著台文班唱著美好的社內故鄉,感動著每位在場的居民,更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社區過往今來竟是如此的幸福安好。 陳榮宗和魏千富表示,看著每位長輩和居民們臉上充滿笑意,不只吃得歡喜,還彼此話家常,如此讓中秋節更具有家人團圓的意義,因此每年中秋都將為長輩和居民們舉辦團圓會,大家可以隨意來到活動中心,共享有柚子月餅和幸福料理的時光。

Read More

單爸罹重病欠醫療費生活陷困 圓融行善團救援18萬5千元

圓融行善團團長許誥(左1)和新北市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右2)等 一起將善款和民生物資送給朱爸(中)。(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一名單親朱爸爸,租屋在板橋南雅一間斗室內撫養一名兒子,以靠打零工維生,朱爸近期因主動脈剝離合併升主動脈瘤,手術後有部分醫療費需自負,加上短期內無法工作而沒了收入,生活陷困。板橋第二社福中心媒合圓融行善團,以1人1千接龍方式,募集18萬5千元,於日前由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和圓融行善團長許誥等人,一起將善款送至朱爸住處,並關心朱爸兒子的學業。 板橋第二社福中心督導陳思穎表示,朱爸與前妻原育有3子,離婚後負責撫養次子,平日以臨時工為主,但收入不定。朱爸於109年底因主動脈剝離引發心臟衰竭,經亞東醫院救治,114年7月再因主動脈瘤,接受手術,需自負醫療費用18萬元,社工協助申請市民醫療補助12萬多元,尚積欠醫院約6萬元。 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表示,由於朱爸與次子仍與前妻同一戶籍,以致無法通過福利身份及弱勢兒少生活扶助審核標準,中心媒合長海同濟會每月補助3,500元,朱爸每月需負擔房租7,500元,水電、伙食等生活開銷約1萬元,而朱爸術後尚無法工作,經濟陷困,因此特地媒合圓融行善團救急。 板橋第二社福中心督導陳思穎(左1)特地帶了一盒月餅送給朱爸過節。(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圓融行善團團長許誥、團員陳安正、吳叁寶、許萬金等人,於中秋節前夕將185位響應捐助者共18萬5千元,和許秀能、陳思穎等人一起送至朱爸住處,中心並準備一大袋民生物資和一盒月餅致贈。眾人獲悉朱爸的次子在台北市一家知名的高工就讀,鼓勵朱爸一定要讓次子完成學業,才能謀得好工作改善家庭經濟,朱爸對眾人的關懷表示感激。

Read More

石碇宗教園區中秋饗宴熱鬧舉行 弘揚宗教文化 共慶中秋團圓

(石碇區公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為提升新北石碇宗教文化特色的認識與傳承,適逢中秋佳節,新北市石碇區公所特別邀集轄內石碇五路財神廟、石碇虎爺公廟、九龍山上帝公廟等宮廟共襄盛舉,於中秋連假首(4)日在永定里聖興宮舉辦「2025石碇宗教園區-中秋饗宴」活動。 (石碇區公所提供) 石碇區公所指出,本次活動以弘揚傳統宗教文化、凝聚社區向心力為宗旨,結合本區深厚的宗教底蘊與中秋節民俗意涵,規劃宗教文化展示、宮廟陣頭表演、歌唱比賽、擲筊祈福、柚子彩繪DIY、烤肉聯歡晚會、精采藝文演出及摸彩抽獎等多元活動,內容兼具教育性與娛樂性,適合全年齡層民眾共同參與。 (石碇區公所提供) 石碇區公所提到,現場還設有親子互動及手作體驗區,透過手作創意不僅促進家庭成員情感交流,也強化社區居民間的聯繫與認同。烤肉活動與壓軸表演搭配摸彩抽獎,營造闔家歡樂的中秋氛圍,參與文化饗宴同時也共享佳節溫情。 (石碇區公所提供) 新北市民政局局長林耀長特地到場參與活動,他表示,文化與信仰是社區的重要資產。感謝石碇區公所及在地各宮廟協力贊助、策劃豐富多元的中秋饗宴活動,不僅推動傳統節慶文化,更促進民眾間的交流與認同,展現新北市促進文化永續發展的目標。 (石碇區公所提供) 石碇區長王思凱表示,中秋節不僅是家人團聚的時刻,也是傳承我們寶貴宗教文化的良機。感謝各宮廟熱情支持公所辦理此次別具文化意義的活動,踴躍提供文創商品及摸彩獎項,與民同樂之餘,也讓更多鄉親深入認識並推廣石碇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蘊。 (石碇區公所提供) 王思凱提到,本次活動期盼透過傳統節慶與宗教文化的結合,深化居民對在地信仰與節慶文化的認同、推廣與傳承,進而促進社區和諧與文化永續。公所也誠摯邀請鄉親們來年攜家帶眷、齊聚一堂,闔家共度溫馨歡樂且具文化意涵的中秋夜晚。

Read More

台江夜行11月1日守護河川、守護土地

「台江夜行」是一場結合環境教育與長距離健行的挑戰。(台江處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了讓民眾體驗台江國家公園特有濕地生態與人文歷史,將於十一月一日舉辦「二0二五年台江夜行」,以台江國家公園濕地為教室,了解生態資源與生活環境間之關係,期望匯集眾人之力,一起守護河川、守護土地。 「台江夜行」是由台江在地NGO團隊所發起的綠道學習活動,結合了台江拓墾文化、台江國家公園及嘉南大排水與綠之美,這是一條背包客的旅線,也是一條愛鄉護水之路,匯集眾人之力,一起來守護河川、土地。 台江夜行將從台江處出發,搭乘膠筏探訪內海遺跡四草湖,夕陽西下步上北汕尾海堤,之後走訪神秘又迷人的北汕尾沙灘,縱走至鹿耳門溪口,沿著鹿耳門溪經過祀奉國姓爺的鎮門宮,入夜到庇佑海民的鹿耳門天后宮,經北汕尾路回到台江處頒發證書。 台江處表示,台江夜行是一場結合環境教育與長距離健行的挑戰,可以參訪台江大廟庄社之美,也可以體驗台江先民渡海拓墾的歷史文化,更可以認識台江國家公園溼地生態特色,今年名額二百五十個人,額滿即止。

Read More

曼谷華僑仰慕清慈宮欲參醮 廟方疑詐騙 登門造訪如願

泰國曼谷華僑戴俊崇試穿「青袍繡溪敕」醮典特製服飾,採明朝官服配烏紗帽,講究至極。(清慈宮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上中下界玉皇宮、清慈宮將於一一五年二月舉辦為期四十九天加一天的「丙午年科啟建大羅周普(天)大醮」,泰國曼谷華僑戴俊崇慕名撥打國際電話洽詢,廟方以為「不明電話」有詐未接,戴俊崇親自搭機來台登門造訪,才圓了這場宗教科儀的心願。 清慈宮供奉清水二祖師,其樓上是供奉玉皇上帝的玉皇宮,此次建醮緣起於一一三年四月七日清晨,天公爐突然發爐,神明降駕旨示意「一一五年舉辦長達四十九加一天的『丙午年科啟建大羅周普(天)大醮』」,這次醮典分為上三壇、中三壇、下三壇,並開放全國信眾擲杯參選九大會首、十四神明首,共取一0八名。 清慈宮總幹事張清火表示,上中下界玉皇宮、清慈宮遴選高功道長主法醮典,也開放各廟寺宮殿堂岩、執事、企業家、老闆、信徒等有緣人參選會首,目前已有六十多位擲筊獲得神明認可,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接到三通顯示「泰國曼谷」的國際電話,當初以為是「詐騙電話」未接,之後才得知來電者是泰國曼谷華僑戴俊崇,他親自搭機來台造訪清慈宮,十分虔誠擲筊榮獲「玉觀世音菩薩首」名額。 戴俊崇說,這幾年尋根得知金門是祖親發源地,又從臉書得知「丙午年科啟建大羅周普(天)大醮」,為了報恩拔度,特地跨國參加這次醮祭盛典。戴俊崇試穿「青袍繡溪敕」醮典特製服飾,採明朝官服配烏紗帽,講究至極。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女將軍的玉弽──婦好與商代的榮光

一枚玉弽,見證婦好英勇與商代榮光 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副理事長,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畢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一、引言 在博物館的展櫃裡,有時會遇見這樣的情景:一件小巧的玉器,靜靜陳列,形制簡單,卻讓人疑惑它的用途。遊客們或許會駐足片刻,低聲議論:「這是一件裝飾品嗎?還是古人的小玩意?」當他們得知它竟是戰場上的軍事用具時,總會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這就是「弽」(shè)——古人射箭時護拇指所用的器具。 弽雖小,卻像是一把鑰匙,帶領我們穿越千年時光,觸摸三千多年前的歷史。特別是當它與一位傳奇女性相連時,它所承載的故事更顯震撼。她就是商代王后、女將軍婦好。 婦好戎裝示意圖(左),婦好墓出土玉弽不同角度(右,筆者自攝)。 二、弽是什麼? 弽,就是拉弓射箭時套在大拇指上的護具。它的功能主要有二:一是防止拉弦時勒傷手指,二是使力量更集中,箭矢更精準有力。弓箭是冷兵器時代最重要的遠程武器之一,弽的出現與普及,標誌著古人對於射箭技術的成熟掌握。 弽的材質各異。平民百姓或士卒常用骨質、角質弽,堅固實用;貴族或軍中將領則偏愛玉製弽,不僅因玉的堅硬與光滑適合拉弦,更因玉自古象徵尊貴。河南、山西等地的考古發現,皆有不同材質弽的出土,顯示其使用層面極廣。當弽以玉為材,它便不只是軍事器具,而是權力與身份的象徵,意味著「誰有資格」佩戴它、在戰場上統領軍隊。 三、婦好與弽 談及玉弽,不得不提到婦好。她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在考古實證中確認的女將軍。1976年安陽殷墟婦好墓的發掘,震驚了世人。墓中出土文物多達一千八百餘件,其中包括大量青銅兵器、玉器與珍寶,這些文物清楚地揭示了婦好在軍事與政治上的重要地位。 考古學家指出,婦好墓中有百餘件兵器,數量遠超一般王后規模。甲骨文更記載婦好多次率軍出征,討伐周邊方國,戰功顯赫。她曾親自統領一萬三千人,這在當時是相當龐大的軍隊規模。想像戰場上,旌旗獵獵,一位女將軍披掛甲胄,縱馬馳騁,拉弓如滿月,拇指上閃著玉弽的光澤——這不是虛構的傳奇,而是三千年前真實的歷史。 婦好不僅是王的妻子,她還是獨當一面的領袖。她在政治上輔佐武丁,在軍事上親征沙場,在宗教祭祀中主持大典。玉弽,正是她「將軍身份」最具象徵的證物。 婦好墓出土銅鉞,亦是古代兵權象徵。筆者自攝 四、弽背後的文化意義 弽看似小巧,但其背後的意義極為深厚。 軍事層面:它提醒我們,商代軍事已相當依賴弓箭戰術。弽的存在,使得射箭更高效、穩定,說明當時軍隊對射箭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弽不僅是器具,更是「制勝之器」。 社會層面:婦好身為女性卻能佩戴玉弽、領兵征戰,顯示出商代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某種開放性。她的形象打破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印象,證明在某些時代,女性同樣能成為軍事與政治的中堅。這一點在後世極為少見,因而更顯珍貴。 文化層面:玉製弽不僅是工具,更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它的存在,不單是「能射箭」,更是「有資格射箭」。婦好佩戴玉弽上陣,本身就是一種宣示:她並非僅僅依附於王,而是具備領軍、決策與掌權的能力。進一步來說,弽凝聚了「武」與「文」的雙重意涵:既有作戰的實用價值,又以玉材展現王權與禮制的莊嚴。 更有意思的是,後世如周代、漢代的弓箭文化依然延續了弽的傳統,但裝飾性的玉弽也成為一種流行—實用與佩飾並行不悖(筆者將於下期討論)。 五、今人觀照 今天我們看見這件商代玉弽,不只是凝視一段冰冷的歷史。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力量的化身。它提醒我們:三千年前的中國,已經出現了一位能與男性並肩,甚至超越男性的女性將領。婦好的形象,成為中國女性力量最早也最鮮明的符號之一。 對收藏與研究者而言,玉弽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材質與工藝,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歷史敘事。每一道磨痕,或許都見證過戰馬奔騰、戰鼓如雷的場景。它讓今人重新理解古董的價值:不只是「真與偽」的問題,而是「故事與意義」的存在。 更進一步說,婦好與弽的故事也讓現代社會重新思考女性角色。當代女性在各領域發光發熱,而三千年前的婦好已先行一步。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人們理解:玉弽不僅是戰場的護具,更是一種象徵——它象徵了女性突破限制、獲得權力與榮耀的可能。這正是文物賦予我們的啟示。 2018年婦好墓文物安陽博物館展覽。筆者自攝 六、結語 一件玉弽,看似不起眼,卻折射出商代軍事技術、社會性別角色與文化價值的多重面向。更因婦好的存在,它不再只是武器配件,而是女將軍馳騁沙場的象徵,是女性力量與歷史榮耀的印記。 古董之美,往往不在於它的體量,而在於它背後的故事。婦好與她的玉弽,讓我們看到:小小一件玉器,可以承載整個時代的榮光。它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化的啟示。當我們凝視這件玉弽時,不僅是在凝視古代中國,更是在凝視我們自己——對力量、對地位、對文明的永恆追問。

Read More

〈中華副刊〉兒時的中秋節

■劉童 總記得,在小孩子的印象中,過節都是快樂的時候。彷彿只有這樣,人生才夠得上是幸福美好的。 兒時的生活是成長在精神世界中的。家境儘管很貧乏,但根本影響不了對於一個孩子純真無邪的嚮往。那個年代雖然遠勝於父母輩,物質不算短缺,依然還是有許多的無趣。而每逢過節,就能吃到平日裡難以奢求的食品,玩到平日裡難以恣意的遊戲,這,足以慰藉童心的寂寞與迷茫了。 在我記憶最深的莫屬中秋節了。中秋節在不熱不冷的季節裡,和秋意一般,為我們這些嚴重缺少玩具的孩子們送來了同樣的涼爽。我們幾個小夥伴,找來木棍,綁住紗布,澆上煤油,點起火柴,隨後舉著火把在大大的、空空的草地上跑來跑去。不為別的,就為贏得路人向我們投來羡慕的眼光。小孩子們的虛榮心是很容易得到滿足的,玩累了,就集中所有的火把攢成一堆篝火。或坐或臥或躺或趴。各種姿勢,彰顯童年時的無憂無慮。這一刻,風輕輕地吹著我們,月兒變得更圓了,我們的心也如月兒般變得更清澈了。 夜色已深,蟲兒低鳴,我們還是不願早早地回家安眠。於是取來月餅,就著篝火,對著月色,喝著涼白開,這種美妙的場景是根植在骨子裡的,難以剔除。那時候覺得月餅也比今天的好吃,不知為什麼,包裝雖然簡陋不堪,味道卻是別樣的香甜。吃月餅時不能離開包裝紙,必須包著吃,否則上面的皮會大塊大塊地撒落下來難以收拾。我們絲毫不在乎,只覺得這就是開心。裡面的餡也豐富,我尤其愛吃帶有紅色線條綠色線條的那種月餅。擺脫了父母的束縛,中秋節裡只有孩子們才是童話王國裡的國王。我們喜歡吃月餅,喜歡玩火把,喜歡在沒有電的晚上秉著蠟燭盡情想像,喜歡躲在樹叢裡睡覺……多年以後,我終於明白,兒時的中秋節過的是純粹與自然,幸福和美滿,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快樂。很感謝那個年代,給我們帶來的恩賜。 年華似水,我們在不經意間長大,煩惱、憂愁每日都纏繞在身邊。驀然回首,才發現兒時的中秋節已停留在一片歡笑的記憶當中,再也回不去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