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節安心吃 桃療手作健康月餅

秋月同歡健康相伴,桃療推廣中秋飲食健康觀念。(桃療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為迎接中秋佳節,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委員會4日特別舉辦「秋月同歡、健康相伴-秋節飲食健康吃」活動,由營養師籃筱筑帶領同仁以「手作健康月餅」為主題,推廣低油、低糖、少加工的飲食概念,期望在團圓氛圍中也能兼顧健康。 桃療營養師籃筱筑於課程開始先介紹常見中秋食品的熱量與營養成分,提醒同仁月餅、芋頭酥、鳳梨酥等傳統點心雖然美味,但熱量與糖分偏高,若過量食用恐增加心血管及代謝疾病風險。也特別分享了柚子的營養價值,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清肺潤肺、抗氧化並促進腸道健康,是中秋節中相對健康的選擇。 秋月同歡健康相伴,桃療推廣中秋飲食健康觀念。(桃療提供) 此外,活動也結合烤肉飲食指南,呼籲同仁在佳節歡聚時,應選擇新鮮食材、避免烤焦、減少醬料與加工食品,並搭配蔬果與無糖茶飲,維持營養均衡。活動課程中現場氣氛熱絡,參與同仁透過手作月餅與互動遊戲,體驗到「健康飲食也能兼具美味與樂趣」。桃療表示,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大家在中秋團聚之際,不僅分享月圓人團圓的喜悅,也能把健康飲食觀念帶回家庭與生活中。

Read More

〈醫師專欄〉淺談兒童身高發育

■李易儒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各方面都超越自己,孩子未來身高更是父母既期待又擔心的指標,臨床上,甚至有家長會帶自己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來門診,希望安排骨齡檢查,擔憂孩子身高比不上同班同學。究竟兒童的身高發育要怎麼觀察?醫師會如何檢查與評估呢? 台灣現今每個出生寶寶都有一本兒童手冊,裡面有男女0-7歲的身高曲線表,0-5歲參考WHO 2006的國際嬰幼兒生長標準,可以做為兒童的身高紀錄,一般回診如果有順利檢查最好在手冊上作上紀錄以方便觀察發育情形。除了生長曲線外,還有傳統的預測成年身高方式:第一,兒童兩歲時的身高,大約是其成年身高的一半;第二,Tanner於1970年提出的公式:計算父母平均身高後,男生加6.5公分、女生減6.5公分,並可加減約7公分的變異範圍。 7歲以後到18歲成年的身高曲線圖,台灣陳偉德與張美惠醫師團隊,從2003年全國學童體適能調查中,取體適能表現在第25百分位以上的健康群體所建立的本土身高發展曲線資料,並在2010年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極具參考價值,可以幫助家長參考自己的小孩是否有順著曲線發育。兒童手冊中的5-7歲曲線,則是將WHO 0-5歲曲線與台灣7-18歲曲線加以銜接,並參考WHO對BMI反彈的趨勢進行推估而成。 基因確實決定了孩子約60-80%的身高潛力,高個子的父母或較長的出生身長確實提供了優勢,但後天影響同樣關鍵。醫師在臨床上會觀察孩子的身高是否沿著百分位曲線發育,只要持續落在區間內,通常可判定為正常。若發現曲線偏離、出現發育遲緩、青春期過早或過晚、或合併其他荷爾蒙異常,便需要及早介入與專業評估。 營養、運動、以及睡眠仍扮演重要角色,了解這些影響因子,能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達到最佳的發育狀態。均衡攝取蛋白質、鈣質、維生素D及其他營養素有助於骨骼生長;避免高油高糖飲食能降低肥胖與性早熟風險,避免骨骺板提早閉合。規律運動能促進骨密度及生長激素分泌,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球類、跳繩,甚至適度重量訓練都有助於生長,但須避免過度集中於單一運動以免造成局部骨骺受損。充足睡眠很重要,研究證實在深層睡眠時,生長激素會大量分泌,充足且品質良好的睡眠對於學童生長發育相當關鍵,青少年一般至少要睡8小時以上,學齡前兒童至少睡10小時以上。 骨齡檢查目前是有條件的健保給付,僅反映骨齡與實際年齡是否相符,不代表能預測最終身高。臨床上,只有生長遲緩、青春期過早或過晚出現、或懷疑內分泌或其他疾病才需要骨齡檢查。建議家長定期量測孩子身高,善用兒童手冊與身高曲線來追蹤成長,並重視營養、運動與睡眠等生活習慣。提早發現異常並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才能讓孩子在其基因所設定的潛力範圍內,發揮出最佳的生長狀態。

Read More

黑心豬大腸流入北桃屏高 已下架2公噸

本報綜合報導 屏東廠商涉賣黑心豬大腸,食藥署4日公布最新進度,初步掌握流向台北、桃園、高雄與屏東等4縣市,售出3000多公斤,地方衛生局已啟動監督下架作業,目前累計下架2104公斤。 中秋連假前夕爆發食安事件,屏檢表示,屏東某廠商負責人與員工涉嫌將部分已病變的豬大腸,浸泡於工業級雙氧水漂白後,販售給不知情的其他廠商,牟取不法利益。 食藥署表示,「百威食品」涉嫌使用工業級雙氧水加工豬腸一案。檢調現場查扣雙氧水,持續釐清偵辦中;衛生局已於作業場所及倉儲各封存1萬1664公斤及940公斤豬腸。 食藥署指出,10月1日聯合稽查當天,現場發現好幾桶標示「工業級產品,禁用於食品應用」字樣的雙氧水,其中2桶已經空了,業者聲稱是為了讓賣相好看,才拿雙氧水來使用。 中秋佳節卻傳出食安危機,黑心豬大腸流向引發民眾恐慌,就怕不小心吃下肚。食藥署表示,公司帳冊僅記載人名或簡稱,及收貨聯絡方式等,帳冊銷售紀錄統計3000多公斤,遍及台北、桃園、高雄與屏東,2日已將資料交給各地方衛生單位啟動監督下架作業,到昨天傍晚累計下架2104公斤。

Read More

〈中華副刊〉月亮與后羿

文/孫維民 畫/李盈慧 每到中秋節,人們首先想到月餅及烤肉,然後才是月亮和嫦娥。想到后羿的人可能不多。后羿和嫦娥是夫妻,原本住在天上。後來十個太陽作亂,百姓苦不堪言,堯焚香祭禱,天帝於是派遣后羿下凡處理。臨行前,天帝還賜給后羿一張紅色的弓和十支白色的箭。 十個太陽都是天帝的孩子,后羿的任務因此吃力不討好。果然,驕縱慣了的太陽們根本不聽規勸,益發猙獰。后羿畢竟年輕,盛怒之下,弓箭連發,射下了九個太陽。他還想把最後一個太陽也射下來,但堯悄悄抽走了箭囊中的一支箭。世界還是需要光與熱的。此後,剩下的那個太陽循規蹈矩,早上從暘谷出發,傍晚抵達蒙谷。 百姓對於這個結果當然非常高興。可是,天帝身為父親,九個孩子被后羿射殺,想必他無法接受,但他又是天帝,必須展現帝王的氣度。關於這一段,神話中並沒有詳細描述,不過結果是清楚的:天帝將后羿和嫦娥貶謫到了人間。 天帝的處置方式可算是熟練的政治操作。一方面,他取消后羿和嫦娥的神仙資格,將他們從天庭放逐到塵世,成為凡人,這意味著此後這對夫妻無法再享受神仙的各種權利。凡人要自食其力,必須經歷天災人禍、生老病死,這種懲罰不可謂不重。尤其在古代,交通極為不便,放逐不見得比死刑或監禁好多少。即使犯人沒有死在道途中,到了流放之地,環境陌生,舉目無親,還要以戴罪之身辛苦勞作,返鄉之日其實遙遠飄渺。 另一方面,天帝也可以為放逐后羿夫婦找到正當理由。如果當時天庭也有奏摺,天帝的批示中大概會出現類似這樣的句子:「既然后羿如此體恤百姓,就讓他們夫妻二人長住人間,持續造福百姓……」。 塵世的生活遠不及天庭,對於后羿和嫦娥皆是如此。嫦娥尤其無法適應,充滿怨恨。她原是仙女,高高在上,養尊處優,而今卻要經歷柴米油鹽,為生活瑣碎煩惱。凡人的日常,對於她,大約如同狂風暴雨,可以想像她驚慌失措、大呼小叫的窘迫。更可怕的是,若干年後,她也會變老衰亡,死後魂魄要降入陰間……想到這些,她對丈夫的不滿就更大了。 也因此,后羿渡過弱水,通過燄山,爬到昆侖山頂,找到了西王母。《山海經》記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是掌管瘟疫的神。西王母有兩顆靈藥,人若服下一顆,可以長生不死,若服下兩顆,還可以升天。后羿領了靈藥,高高興興回到家,告知妻子這個喜訊。 接下來的故事較為人所知:嫦娥趁著后羿出門打獵,偷吃了兩顆靈藥,身子立刻變得輕盈,向上飛升。依據我幼時所讀的童書,后羿此時發現了正在飛往天庭的妻子。以他的箭術,可以輕易將她射落,但他沒有。嫦娥飛抵南天門,守衛的將士早就看到她的所作所為,怒斥她一頓,不准許她回到天庭。嫦娥自知理虧,只能奔赴荒冷的月球。 神話史料中的嫦娥更為悲慘:她向上飛升,但她害怕眾神恥笑,不敢直接返回天庭,只好託身於月。就在抵達月亮後不久,她變成一隻蟾蜍。嫦娥偷食靈藥前,也曾擔心猶豫,因此她找了一個巫師卜卦,結果是:「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聞言,信心倍增。籤詩預言等等向來模稜兩可,深諳修辭之道。嫦娥不會想到「後且大昌」也可能是「肚腹脹大」的意思。 一般認為,嫦娥為自己的自私行徑感到慚愧。詩人也曾寫過:「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不論如何,嫦娥孤單地幽居在月宮裡,或許也類似一種放逐吧。 后羿失去妻子,沮喪又憤怒,對待家僕的態度愈來愈糟。惱怒的家僕聯合善妒的學徒暗中謀劃,最後,后羿竟被家僕和孽徒擊殺而亡。一代英雄的下場堪稱淒涼。 后羿對人間的貢獻不容否認:他一勞永逸解決了十日之亂,他也剷除了不少危害百姓的怪物,例如鑿齒、九嬰、大風、巴蛇等。從老百姓的視角,后羿並沒有做錯事,卻必須承擔悲哀不幸的命運。或許為了補償他,才有他與宓妃相戀的故事。據說后羿死後成為宗布神,受人供奉。簡言之,宗布神即是辟邪除魅的神,性質有點像眾鬼的頭目,管轄惡鬼不使作祟,類似後來的鍾馗。這應該也是百姓紀念后羿的方式。 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帶給世人光、熱和熟食。宙斯懲罰他,將他綁在山岩上,並命令鷹天天啄食他的肝。普羅米修斯是泰坦神之一,不是凡人,他的肝臟再生能力想必極為強大,第二天就又長好了。這種酷刑卻也因此日復一日,直到他刑期期滿。 普羅米修斯終究獲釋,可是后羿沒有。后羿始終未被天帝赦免,最後也死在人間。從他被貶謫開始,直到生命結束,他都是徹底的人,承受著種種人的苦難。普羅米修斯和后羿都是英雄,也都是人類的朋友,然而,相較之下,后羿更貼近真實的人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接地氣。

Read More

〈中華副刊〉華副藝文快訊

「讓文學點亮你的青春」武陵文教基金會第四屆全國高中生徵文比賽開跑 為鼓勵高中生創作,武陵文教基金會與桃園市政府合作主辦「第四屆全國高中生文學獎徵文比賽」,即日起開始徵稿。對象為全國高中職生,獎金優厚,設有散文組(第一名獎金15萬元)、新詩組(第一名獎金10萬元)二類,歡迎高中生踴躍投稿。即日起登入武陵文教基金會官網(www.wlcef.vcom.tw)文學獎比賽專區,填寫名表並上傳作品,截稿日期為114年12月31日(一律線上報名投稿,以電子郵件收件紀錄為憑)。聯絡或詢問請至武陵文教基金會官網www.wlcef.vcom.tw留言,主辦單位將盡速回覆。(備詢信箱:vista.liao@gmail.com徵文小組)

Read More

工業雙氧水漂白 恐藏重金屬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日屏東某廠商疑涉用工業級雙氧水漂白變質豬大腸後販售。毒物專家指出,若不慎吃到工業級雙氧水,恐把重金屬、雜質等對人體有害物質一併吃下肚,可能對器官產生傷害。 屏東地檢署偵辦某廠商涉將病變豬大腸浸泡在工業級雙氧水漂白販售,針對食品業者用雙氧水漂白的豬大腸,是賣相不佳,還是發炎、病變,仍有待檢調進一步查明。 根據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過氧化氫(雙氧水)可使用於魚肉煉製品、除麵粉及其製品以外的其他食品;用量以H2O2殘留量計,食品中不得殘留。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4日表示,「處理食品就應該要用食品級雙氧水」,工業級雙氧水在製造過程、包裝上都不如食品級嚴謹,不夠衛生也不夠純,有很多雜質。 顏宗海也說,最擔心是工業級雙氧水含有重金屬,例如鉛、砷、汞等對人體有害物質,吃下肚可能對器官產生傷害,呼籲檢調儘速完成化驗,才能確認傷害程度範圍。 他呼籲,應儘速釐清是否有病變,因為病變的豬大腸已壞掉、爛掉甚至發霉,可能滋生病原菌,部分連高溫也殺不死,若流入滷味、小吃店,民眾若吃到會有食物中毒風險。

Read More

小港醫院獲亞洲首家CWIS合作認證

台灣醫療站上國際,小港醫院微創肋骨骨折團隊取得CWIS亞洲首家合作認證。(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超微創肋骨骨折團隊」再創佳績!今年榮獲國際胸腔外傷醫學會(CWIS)肯定,成為亞洲第一間CWIS認證合作中心;這項殊榮不僅是對小港醫院臨床成果的肯定,更象徵台灣胸腔外傷醫療水準已站上國際舞台。 小港醫院團隊自主研發「超微創肋骨骨折固定手術」,僅需3-5公分小切口即可一次固定多達5根肋骨骨折。此技術遠優於傳統需15公分以上切口的手術方式,也突破了一般「微創手術」的定義。其優勢在於縮小傷口、降低疼痛與感染風險,兼顧美觀及安全,並大幅縮短術後恢復時間。 誰適用這個手術?胸腔外科蔡東霖醫師表示,特別適用於連枷胸患者,以及3根以上肋骨骨折合併呼吸困難與劇烈疼痛者,能有效改善呼吸功能與疼痛控制,縮短病程並降低併發症。 此次成果源於胸腔外科蔡東霖醫師與骨科盧康樂醫師共同執行手術,成立「胸腔暨肋骨骨折整合門診」,由雙專科醫師同診提供完整評估與治療建議,縮短流程並提升效率;同時整合急診、影像、麻醉、護理、復健、吞嚥及職業傷害等多專科資源,建立標準化照護,確保所有病患獲得一致且高品質的醫療服務。透過跨團隊合作,病人平均住院僅7天、手術傷口縮小至4公分內,治療成效與病人滿意度卓越。 憑藉累積數百位病人及破千根肋骨固定的豐富經驗,小港醫院團隊今年更獲CWIS邀請,骨科盧康樂醫師擔任「肋骨骨折進階手術課程」教學指導醫師,將創新技術分享給來自歐美與亞洲各國的胸腔外傷專科醫師。

Read More

清除鼻道「路障」低溫微創鼻甲手術 找回呼吸自由

蔡明劭(右)強調,「0分痛、100分通不再是口號,而是現代醫學真正能提供的體驗。」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長庚體系教授級主治醫師蔡明劭在社群網頁指出,不少十年前接受過鼻中隔手術的患者,近年又出現鼻塞與夜間呼吸不暢的困擾。這並非手術失敗,而是鼻腔黏膜長期受環境與過敏影響,逐漸在下鼻甲後段肥厚,宛如隱藏的「小路障」,白天症狀輕微,但一躺下就大塞,嚴重影響睡眠與生活。 蔡明劭醫師形容,十年前的手術就像當年的頂級名車,雖然解決了結構性大問題,但隨著時間仍可能出現「小毛病」。如今醫學技術全面升級,鼻道手術也能享受「進廠保養」,以更精準、更舒適的方式解決問題。 他說,手術技術三大進化: 1.觀念:從「大規模切除」轉為「精準微調」,僅處理真正阻塞的部位。 2.器械:採用低溫汽化棒與射頻能量,在低溫下去除肥厚組織並同時止血,術後疼痛幾乎為零。 3.醫材:術後以止血凝膠與膠原蛋白敷料取代傳統紗布,免除「拔紗布」的劇痛,呼吸暢通感立即提升。 這項低溫微創鼻甲手術多在局部麻醉下進行,不需住院,當天即可返家。蔡明劭強調:「0分痛、100分通不再是口號,而是現代醫學真正能提供的體驗。」 他呼籲,若曾接受過鼻道手術,卻多年後再度出現鼻塞,不必灰心。透過更精準、舒適的微創手術,患者能重新找回呼吸自由,改善生活品質。

Read More

〈中華副刊〉白布條

■鍾敏蓉 方方正正有稜有角,一生清白 遠看是柔弱了點,以及,悶不吭聲 但可以冷覷烈日 可以無視驟雨 也可以安靜一角 偶爾,也有燃燒爆炸的慾望 叫一壺酒來陪陪自己吧,當夜色也沉默 一起走回了老家的路,路上飄來爐灶裡的飯菜香 爹娘的吆喝聲 祠堂裡祖先的叨叨唸唸 偶爾,止不住燃燒爆炸的慾望 叫一壺酒來醒醒清風吧 清風的背脊上,馱起了想望自由 翱翔的夢…… 這夢啊這夢,長成剛硬的翅膀了…… 飄盪在繁星滿布的黑夜裡,直到天亮 橋下熙來攘往的人們啊,抬頭吧 我清白有夢的一生,就綁在這裡 即使,粉身 即使,碎骨

Read More

公費疫苗開打3天破百萬劑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左流右新」公費疫苗1日開打,疾管署4日指出,今年打氣頗旺已接種破百萬劑,根據最新統計,截至本月3日,COVID-19疫苗累計接種約24萬劑,為去年4.8倍;流感疫苗則累計接種超過86萬劑,是去年同期4倍以上。 入秋公費流感、COVID-19疫苗雙手臂「左流右新」接種1日展開,疾管署今年採購686萬劑流感3價疫苗,COVID-19疫苗則因應公費接種對象縮減,採購約300萬劑。 疾管署統計,3日流感疫苗接種數31萬8003劑,去年同一天接種2萬2147劑;今年累計接種數86萬8203劑,遠高於去年同期20萬6776劑。 在COVID-19疫苗部分,3日接種數約7萬173劑,去年同日僅接種3593劑;今年累計接種數24萬572劑,去年同期累計接種4萬9755劑。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打氣較旺,除地方政府及醫療院所通力合作,今年也確實較早進入流行期,民眾提高警覺,鼓勵高風險民眾應儘速打好打滿。 針對中秋連假後疫情發展,曾淑慧說,流感疫情緩步上升,疫苗接種效益沒那麼快呈現,但已備妥抗病毒藥物並擴大使用,持續觀察後續疫情走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