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維民 畫/李盈慧
每到中秋節,人們首先想到月餅及烤肉,然後才是月亮和嫦娥。想到后羿的人可能不多。后羿和嫦娥是夫妻,原本住在天上。後來十個太陽作亂,百姓苦不堪言,堯焚香祭禱,天帝於是派遣后羿下凡處理。臨行前,天帝還賜給后羿一張紅色的弓和十支白色的箭。
十個太陽都是天帝的孩子,后羿的任務因此吃力不討好。果然,驕縱慣了的太陽們根本不聽規勸,益發猙獰。后羿畢竟年輕,盛怒之下,弓箭連發,射下了九個太陽。他還想把最後一個太陽也射下來,但堯悄悄抽走了箭囊中的一支箭。世界還是需要光與熱的。此後,剩下的那個太陽循規蹈矩,早上從暘谷出發,傍晚抵達蒙谷。
百姓對於這個結果當然非常高興。可是,天帝身為父親,九個孩子被后羿射殺,想必他無法接受,但他又是天帝,必須展現帝王的氣度。關於這一段,神話中並沒有詳細描述,不過結果是清楚的:天帝將后羿和嫦娥貶謫到了人間。
天帝的處置方式可算是熟練的政治操作。一方面,他取消后羿和嫦娥的神仙資格,將他們從天庭放逐到塵世,成為凡人,這意味著此後這對夫妻無法再享受神仙的各種權利。凡人要自食其力,必須經歷天災人禍、生老病死,這種懲罰不可謂不重。尤其在古代,交通極為不便,放逐不見得比死刑或監禁好多少。即使犯人沒有死在道途中,到了流放之地,環境陌生,舉目無親,還要以戴罪之身辛苦勞作,返鄉之日其實遙遠飄渺。
另一方面,天帝也可以為放逐后羿夫婦找到正當理由。如果當時天庭也有奏摺,天帝的批示中大概會出現類似這樣的句子:「既然后羿如此體恤百姓,就讓他們夫妻二人長住人間,持續造福百姓……」。
塵世的生活遠不及天庭,對於后羿和嫦娥皆是如此。嫦娥尤其無法適應,充滿怨恨。她原是仙女,高高在上,養尊處優,而今卻要經歷柴米油鹽,為生活瑣碎煩惱。凡人的日常,對於她,大約如同狂風暴雨,可以想像她驚慌失措、大呼小叫的窘迫。更可怕的是,若干年後,她也會變老衰亡,死後魂魄要降入陰間……想到這些,她對丈夫的不滿就更大了。
也因此,后羿渡過弱水,通過燄山,爬到昆侖山頂,找到了西王母。《山海經》記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是掌管瘟疫的神。西王母有兩顆靈藥,人若服下一顆,可以長生不死,若服下兩顆,還可以升天。后羿領了靈藥,高高興興回到家,告知妻子這個喜訊。
接下來的故事較為人所知:嫦娥趁著后羿出門打獵,偷吃了兩顆靈藥,身子立刻變得輕盈,向上飛升。依據我幼時所讀的童書,后羿此時發現了正在飛往天庭的妻子。以他的箭術,可以輕易將她射落,但他沒有。嫦娥飛抵南天門,守衛的將士早就看到她的所作所為,怒斥她一頓,不准許她回到天庭。嫦娥自知理虧,只能奔赴荒冷的月球。
神話史料中的嫦娥更為悲慘:她向上飛升,但她害怕眾神恥笑,不敢直接返回天庭,只好託身於月。就在抵達月亮後不久,她變成一隻蟾蜍。嫦娥偷食靈藥前,也曾擔心猶豫,因此她找了一個巫師卜卦,結果是:「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聞言,信心倍增。籤詩預言等等向來模稜兩可,深諳修辭之道。嫦娥不會想到「後且大昌」也可能是「肚腹脹大」的意思。
一般認為,嫦娥為自己的自私行徑感到慚愧。詩人也曾寫過:「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不論如何,嫦娥孤單地幽居在月宮裡,或許也類似一種放逐吧。
后羿失去妻子,沮喪又憤怒,對待家僕的態度愈來愈糟。惱怒的家僕聯合善妒的學徒暗中謀劃,最後,后羿竟被家僕和孽徒擊殺而亡。一代英雄的下場堪稱淒涼。
后羿對人間的貢獻不容否認:他一勞永逸解決了十日之亂,他也剷除了不少危害百姓的怪物,例如鑿齒、九嬰、大風、巴蛇等。從老百姓的視角,后羿並沒有做錯事,卻必須承擔悲哀不幸的命運。或許為了補償他,才有他與宓妃相戀的故事。據說后羿死後成為宗布神,受人供奉。簡言之,宗布神即是辟邪除魅的神,性質有點像眾鬼的頭目,管轄惡鬼不使作祟,類似後來的鍾馗。這應該也是百姓紀念后羿的方式。
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帶給世人光、熱和熟食。宙斯懲罰他,將他綁在山岩上,並命令鷹天天啄食他的肝。普羅米修斯是泰坦神之一,不是凡人,他的肝臟再生能力想必極為強大,第二天就又長好了。這種酷刑卻也因此日復一日,直到他刑期期滿。
普羅米修斯終究獲釋,可是后羿沒有。后羿始終未被天帝赦免,最後也死在人間。從他被貶謫開始,直到生命結束,他都是徹底的人,承受著種種人的苦難。普羅米修斯和后羿都是英雄,也都是人類的朋友,然而,相較之下,后羿更貼近真實的人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接地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