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飛與CSL簽署六艘1700TEU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達飛航運(CMA CGM Group)成為首家在印度建造貨櫃船的大型船公司,消息指出,達飛與柯欽造船廠(CSL)簽署意向書,將委建六艘1700TEU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此係主要國際航運公司首次訂購在印度建造的船舶。 據瞭解,該批六艘船均將註冊印度船籍,並在HD現代重工的技術合作下建造。  新船支持液化天然氣並為低碳燃料做好準備減少排放,促使達飛至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放目標,新造船計畫在2029年至2031年交付。此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加強了CMA CGM對印度“印度製造”和“Atmanirbhar Bharat”倡議的支持。還加強該公司在印度海事部門的長期投資,包括港口碼頭、物流、造船和船員發展。 達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Rodolphe saad表示很高興達飛是第一家在印度建造的液化天然氣船的國際航運公司,反映其對印度工業和技術能力的信任,並支持莫迪總理使印度成為全球造船大國的雄心。 柯欽造船廠總裁Madhu S. Nair則稱,很高興CMA CGM選擇CSL作為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舉措,與HD KSOE的合作加強其承諾交付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船舶,並為印度帶來世界級的造船。 CMA CGM目前在印度擁有17000名員工,每週營運19航次服務,並在Nhava Sheva自由港碼頭(NSFT)和Mundra港口持有策略股份。位於金奈的全球商業服務(GBS)中心擁有9000多名員工,為全球160家機構營運提供服務,管理集團60%以上的關鍵業務。

Read More

高雄關加強查緝小三通旅客攜帶農畜產品及活體動物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關表示,金門小三通旅客人潮再次湧現,為維護本土農業與生態環境安全,海關提醒國人假期出國旅遊返國時,請不要攜帶非法農畜產品及活體動物,以免受罰。 高雄關統計顯示,金門小三通本(114)年度1至9月份農畜產品及活體動物查緝成果,共緝獲農產品124公斤,畜產品19公斤及活體動物230隻等。 高雄關強調,金門小三通航線長期以來是民眾往來兩岸的重要管道,由於農畜產品及活體動物容易帶來有害生物與疾病風險及重大疫情的傳播途徑,海關將全面加強查緝,杜絕於國門之外,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Read More

長榮交響樂團ESO大師精選音樂會梵志登與ESO 明年1月16日登場

(長榮交響樂團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交響樂團與指揮大師梵志登2025樂季的壓軸演出:「ESO大師精選音樂會─梵志登與ESO」,即將於2026年1月16日在國家音樂廳登場。歷經一整年的磨合,雙方默契早已不言而喻,聯袂獻上跨越古典與浪漫時期的經典鉅作,相信將令樂迷更加期待下個樂季的表現! 音樂會將以莫札特的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揭幕,這是奧地利音樂天才莫札特生涯後期的最後三首交響曲之一,完成於1788年。此曲特別之處在於以帶有陰鬱情緒氛圍的G小調寫成,開頭小提琴如泣如訴的「嘆息動機」緊扣心弦,展現了與莫札特慣有明亮風格截然不同的深沉情感,至今仍被視為古典時期最具情感深度的音樂篇章之一,透過梵志登大師的精準詮釋,可讓現場聽眾感受到莫札特音樂中理性與感性的完美平衡。 下半場將邀請聽眾踏上一段壯闊的音樂史詩旅程,跟隨馬勒D大調第一號交響曲《巨人》的腳步,進入一個淒美壯闊的交響世界。這是作曲家馬勒的交響曲處女作,於1888年完成,並於1889年由馬勒親自在布達佩斯指揮首演。全曲樂章描繪了巨人從青春激情、叛逆歲月到成熟人生觀的心路歷程,猶如人生四季,從朝氣蓬勃,到最終熱情激昂的輝煌勝利。馬勒以其不斷精研的獨特管弦樂配器技法,創造出色彩斑斕、情感豐富、涵蓋宇宙萬物的音響世界。 本場音樂會精心安排兩位不同時代音樂巨匠的代表作品,從莫札特古典主義的精緻典雅,到馬勒後浪漫主義的磅礡氣勢,展現了音樂史上兩個重要時期的美學風貌。正如馬勒所言:「音樂的精髓並不在音符之中。」指揮大師梵志登自2025年起出任長榮交響樂團駐團藝術家,以深厚音樂造詣帶領該樂團達到新的藝術高度,並將以最高水準的演出品質迎接2026新樂季的到來,持續展現對未來音樂路程的企圖心。 長榮交響樂團將在新年伊始由梵志登領軍,於2026年1月16日週五晚間七點半在國家音樂廳隆重獻演,以饗廣大樂迷,誠摯邀請所有古典樂愛好者,以及想要探索古典樂之美的朋友,共赴這場意義深遠的音樂饗宴,購票詳見長榮交響樂團官網或OPENTIX兩廳院售票系統。

Read More

第三航廈北登機廊廳年底啟用在即 機場公司啟動全方位試走演練

機場公司邀服務大聯盟熟悉北登機廊廳的旅客出入及作業動線。(機場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迎接第三航廈北登機廊廳年底啟用,機場公司於14日及16日分別邀請CIQS公務機關、航空公司、地勤公司及協力廠商等服務大聯盟夥伴,進行旅客動線、員工後勤動線及送貨動線試走,實際感受北登機廊廳的空間設計與作業動線,接續將與各利害關係人共同為即將展開的試營運階段整合協調,提升整體運作效率。 熟悉動線過程中,各單位體驗到開放式候機區的寬敞舒適。大面積玻璃帷幕將遮陽板及骨架設置於室外,遮陽板有效調節光線、保持室內溫度舒適,也不阻擋視線,讓旅客可近距離欣賞飛機起降;雙向電走道減少旅客步行時間,沿途還可欣賞牆面的公共藝術作品。 北登機廊廳為第三航廈率先啟用的重要設施,工程歷經多年艱辛努力,在邊營運邊施工的複雜挑戰下,施工期間多次進行旅客動線切換改道作業,以及電力、空調、照明、電氣設備等系統測試,以確保系統穩定性。無論是工程執行動線調整、營運協調或系統測試,皆有賴施工團隊互相配合、通力合作,過程相當艱辛。未來營運準備更需要CIQS公務機關(海關、證照查驗、檢疫、安全檢查)、航空公司(航班調度、旅客服務)、地勤公司(行李處理、地面作業)及協力廠商(商業服務、清潔維護)等機場服務大聯盟夥伴的全力投入。 北登機廊廳的樓層配置與既有登機長廊不同,出發層在三樓、抵達層在四樓,樓層分明方便旅客識別。出發從第二航廈D10登機門銜接D11-D18,設有清晰指標引導旅客。抵達旅客離機後,可經電扶梯或電梯前往四樓,在錯落有致的上千盞Halo燈具柔和光影的引導下,回到第二航廈辦理入境。 工程歷經多年努力,北登機廊廳的初步啟用,不但是機場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更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與運作效率。在北登機廊廳現場遙望壯觀的主體航廈工程,及最具特色的波浪型屋頂,更讓各單位非常期待未來落成時的景象。機場公司將秉持初衷,持續攜手機場大聯盟各夥伴,克服各項施工困難與發展挑戰,為國門注入活力、展開新頁。

Read More

大陸電子商務前八月網上零售額增長近一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商務部電子商務司簡報今(2025)年一至八月中國大陸電子商務發展指出,前八月網上零售額增長近一成(+9.6%),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6.4%,家電和數位產品線上銷售額增長較快。 中共商務部表示,前八月大陸電子商務持續健康平穩發展,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加快人工智慧創新應用,促進國際經貿互利共贏。網路零售提升品質擴消費。品質電商培育、數位消費提升等行動走深走實,激發消費活力。 據中共統計局數據,一至八月大陸網上零售額增長9.6%,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6.4%。商務大數據監測,家電和數位產品線上銷售額增長較快,其中智慧穿戴、電腦和手機等數位產品增長25.2%、23.7%和20.2%。線上服務消費增長18.9%,其中旅遊、餐飲線上銷售額增長25.5%、19.1%。 電商平臺加力人工智慧在商家營運、產業對接、場景優化等方面應用,提升從產業端到消費端全流通鏈路數智化水準。上半年主要上市電商平臺研發強度6.2%—24.5%,高於上市公司平均水準。平臺積極推動研發人形機器人、智慧物流、智慧觸覺、智慧大腦等具身智慧產品,加速構建人工智慧產業生態鏈,成為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Read More

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隆重登場 65項關鍵科技亮相助攻產業升級

(工研院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全臺最大創新科技盛會「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6日隆重開展!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攜手12個法人與業者,在「創新經濟館」精銳盡出,一口氣展出 65項橫跨六大領域的未來關鍵技術,從AI運算、智慧製造、淨零永續,展現臺灣科技創新的全方位實力。其中最吸睛的焦點,非現場高達5.5米、由工研院打造的「科技瀑布」莫屬!這套源自2025大阪世博「生命劇場」的虛實互動展演系統,在日本是透過超過500組顯示器與機械手臂同步律動,精準誤差僅20毫秒,呈現臺灣軟硬體整合的極致工藝。此次為該技術首次於國內公開亮相,吸引眾多媒體與觀展民眾駐足拍攝,成為展場最火打卡點。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表示,科專研發成果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地給產業運用,這次透過TIE這場全國規模最大的科研展示平台,展出65項創新科技涵蓋智慧機械、AI應用專區、次世代通訊、半導體、精準健康、能源等6大領域,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不同的解方。例如以AI科技即可1秒分選衣物,助新創搶攻8萬噸舊衣回收商機,還有以AI運算助攻產業打造國產化晶片,其他包括AI應用在文化展演、工具機與設備零組件業、細胞治療等方面,展現協助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實績。 今年展場中最火紅的5.5米高科技瀑布,為工研院「大阪世博(生命劇場)-虛實互動展演技術」與上銀、穀米等業者攜手合作,運用與智慧工廠同等級的軟硬整合技術,可同時驅動超過500組顯示器與機械手臂,呈現精準軟硬體控制與整合成果。該技術在大阪世博展出時,吸引逾百萬人參觀,未來可望在演唱會、大型展會與藝文活動上,為觀眾帶來全新體驗模式。 面對生成式AI與智慧製造浪潮,目前多數生成式AI模型仰賴雲端運算,不僅有隱私風險,企業導入門檻也提高。技術司補助工研院開發「大型AI模型邊緣運算軟硬整合技術」,以大型AI運算軟體導入晶片,AI模型可直接在本地設備運作,提升AI邊緣運算效能4.2倍,記憶體使用率降低至30~40%,達到高速推論與低延遲,降低成本與資安風險,助國內IC設計業者研發國產化推論晶片。 臺灣紡織產業研發能量舉世聞名,衣物回收時人工目視誤差率高,難以區分多元布料。國際大廠多採近紅外光譜成像技術,10秒才可識別1件衣物,且建置成本偏高。紡織所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已成功技轉光學機構專利給沛德永續科技公司,攜手整合近紅外線光譜、仿生光學模組及AI多材質辨識演算法,開發「混紡纖維多光譜影像AI識別技術」,識別率95%,0.5~1秒即可檢測1件衣物,更可辨識不同材質與比例差異,每小時可處理高達900公斤廢紡織品,協助國際精品品牌衣物分選,為織品找到永續循環商業新模式。 環保永續風潮蔚為趨勢,傳統柔軟劑僅有單一功能、來源非永續,若欲同時賦予柔軟、吸濕、反撥彈性機能,製程複雜且劑量控制困難,提高碳排與成本。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工研院「生質型柔軟吸濕反撥彈配方技術」,以衣康酸(Itaconic Acid)開發兼具柔軟、吸濕與反撥彈三合一生質機能助劑,減少反覆測試與成本,碳排較傳統材料低40%,年減碳3.2萬噸,吸濕速度較市售快2.5 倍,摩擦係數、柔軟度與懸垂指標更優於競品,已與儒鴻、佳和實業合作,進軍國際瑜珈服飾品牌。 依衛福部統計,2023年全國憂鬱症患者已逼近155萬人,目前多使用非侵入式、無須藥物治療的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療法,但因覆蓋腦區的面積不夠大,一次只能定位一區,導致一周需3-5次治療時間。金屬中心「多通道經顱磁刺激rTMS系統技術」,創新探頭設計與可調變脈衝主機系統,可同步刺激多個腦部區域,操作簡便、縮短70%治療時間,今年技轉台朔重工,後續與高雄長庚醫院、高雄榮總醫院執行試驗,造福患者。 歡迎業者即日起至10月18日蒞臨臺北世貿展覽館一館創新經濟館D區,參與豐富互動活動與社群好禮,或至「解密科技寶藏」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ttitri)掌握最夯科技資訊。 圖說:全臺最大創新科技盛會「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隆重開展,左起為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張振豪、國發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環境部次長葉俊宏、數位發展部部長林宜敬、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科會主委吳誠文、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署長邱求慧、國科會副主委蘇振綱、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中研院秘書長陳君厚。

Read More

陽明海運董事會通過購置南港大樓/光明海運布建四艘散裝船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董事會通過購置陽明海運自用第二辦公室(南港大樓)空間及子公司光明海運布建四艘大靈便型散裝船重大議案。 陽明海運昨(16)日召開董事會通過購置自用辦公大樓案,以解決陽明海運七堵總部大樓長期不敷使用且屋齡老化嚴重漏水問題,有利陽明海運業務行政部門有第二辦公空間,維持辦公品質與提升業務效能,未來仍持續以基隆七堵為總部所在,搭配陽明海運中長期業務發展需要積極維護整新七堵大樓,更有新增船員訓練專用空間與全球備援中心整合擴充之彈性,以呼應陽明海運未來新能源船舶操作及加速航運數位化進程之目標。 基於永續發展,陽明海運以穩健布局新世代環保節能船舶、強化船舶營運安全、加速數位轉型、確保長期財務韌性為執行策略,逐步朝本業與全球經濟成長同步, 2032年期能達成運能佔全球3.0%-3.5%目標邁進。惟在持續開拓營運規模時,現行陽明海運七堵大樓長久以來面臨辦公空間不敷使用,造成業務行政單位分散三地辦公、屋齡老化嚴重漏水,非大規模整修無法改善之窘境,已影響同仁辦公品質;考量集團整體營運布局、維持同仁辦公環境之迫切需求、電子商務與全球備援人力擴充、專業船員培訓場域所需、並兼顧充實資產配置以平衡海運景氣波動下維持公司淨值考量,陽明海運獲董事會同意購置南港區商辦一棟作為陽明海運第二辦公空間。 該公司未來集團辦公空間將透過陽明海運七堵大樓(總公司,基隆市七堵區)、陽明南港大樓(第二辦公室)、陽明重慶大樓(台北市重慶北路)與陽明基隆大樓(基隆市信一路)因應業務需要與成長需求做整體規劃。 陽明海運董事會決議昨日洽華固建設購置台北市南港區昆陽街60巷新建辦公大樓一棟,預計2025年底完成交屋進行裝修後,可於2026年提供陽明海運業務行政部門作為第二辦公室使用,即時解決陽明海運現行辦公場域問題。同時新建商辦大樓具公共交通之便利性(捷運昆陽站),有利於交通通勤及多元化人才留用與招募,更結合昆陽站周邊土地開發潛力,長期保值性可期,可強化財務融資能力及有利資金調度更具彈性,而獨棟購置亦有利於大樓管理及維運。 除此之,陽明董事會通過子公司光明海運布建四艘大靈便型散裝船,以維持光明海運營運船隊競爭力與獲利能力。光明海運為陽明海運轉投資之子公司,專營散裝船業務,現行船隊規模包含自有六艘巴拿馬型船及四艘大靈便型船,另有一艘長租之海岬型船。因光明海運營運船隊以出租為主,船隊之年輕化、高能效設計將有助於維持其整體競爭力;同時考量散裝貿易主要貨載如煤炭、穀物及次要散裝貨?如鋁礬土、肥料、農產品、水泥、鋼品等,均可透過大靈便型船(45,000~69,999載重噸)載運,預估未來全球散貨需求仍維持穩定成長,陽明海運董事會通過子公司光明海運布建4艘節能環保大靈便型散裝船,以提前針對現行船隊中將陸續屆齡船舶規劃汰舊布新需要,同時新船交付亦有助於降低船隊油耗及溫室氣體排放,提升光明海運因應IMO的溫室氣體減排新法規之彈性。 藉由散裝事業船隊之持續更新,將可完善陽明海運集團事業版圖穩健成長之規畫,加上貨櫃航運持續鞏固本業競爭力,打造新型節能環保船隊完善全球運輸服務;加速推動數位轉型措施優化營運效能;提升集團物流服務量能,以加值倉儲服務及客製化物流解決方案滿足客戶需求等,期能強化集團整體營運績效,為陽明海運挹注永續成長之動能。

Read More

美拒絕IMO全球航運NZF碳減排框架採系列報復措施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美國政府表態拒絕國際海事組織(IMO)提出的全球航運碳稅-NZF碳減排框架,並將對支持NZF框架的國家採取系列報復措施。 依據聯合聲明,美國務卿盧比奧、能源部長賴特和交通部長達菲宣佈,美國將反對國際海事組織(IMO)正在考慮的擬議的NZF碳減排框架。該措施旨在減少國際航運業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這將象徵著聯合國機構首次對該行業徵收全球碳稅。聲明強調,川普政府拒絕這一提議,聲稱這將給美國消費者、企業和更廣泛的經濟帶來不公平的負擔,美官員們警告說,NZF可能會使全球航運成本提高10%或更多,損害貿易競爭力和能源安全。 美國概述了對支持NZF框架的國家可能採取的一系列報復措施,包括: -對支持國懸掛國旗的船隻實行港口限制 -簽證限制和增加外國船員的費用 -與美國政府項目有關的商業和合約處罰 -額外的港口費和針對推進該提案的官員和組織的制裁 聲明將該倡議稱為“歐洲主導的新殖民主義氣候法規出口”,重申華盛頓反對其認為具有經濟懲罰性的國際政策的立場。美國代表團敦促其他國際海事組織成員國在本月晚些時候的投票中拒絕NZF,理由是需要保護“集體經濟和能源安全”。

Read More

遛狗 最簡單的救命運動

醫師蔡明劼指出,天天遛狗也能讓身體默默變健康。(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在公園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主人帶著他家的寶貝在散步,這是很普遍的現線。新陳代謝內科醫師蔡明劼透過社群網頁說,很多人以為遛狗只是放風,其實這是他每天最穩定、最愉快的健康促進活動。 蔡明劼說,遛狗的好處有:1.走路,最簡單的救命運動,就以他本身而言,包含每天帶狗散步,盡量讓走路的步數超過五千步,假日則幾乎都破萬步。因為多篇醫學研究證實「多走路、活更久」。《JAMA Network Open》2021年的一項大型研究,追蹤2,000人超過10年,結果發現每天走超過7,000步者,死亡風險比走少於7,000步的人低5成以上。所以,就算沒有健身房會員,天天遛狗也能讓身體默默變健康。 2.曬太陽,是補維生素D的好時機,台灣人普遍維生素D不足(研究估計約7成民眾缺乏),而維生素D不只對骨骼有幫助,還能穩定免疫系統、降低慢性病風險。 蔡明劼說,每天早上出門遛狗曬曬太陽,就是自己補「天然維他命D」的固定行程。 3.積少成多的能量消耗,走路雖然不是高強度運動,但能長時間穩定燃脂。一般人散步一小時約可消耗200大卡,每天這樣累積,一個月就能多消耗6000大卡,幾乎等於燃燒一公斤脂肪! 更棒的是,餐後散步還能幫助血糖更平穩,據《Diabetologia》研究,餐後走路10~15分鐘可明顯降低餐後血糖的波動,所以蔡明劼常說,遛狗是他的健康好夥伴。每天帶牠出門,不只是牠快樂,自己也變得更有精神。

Read More

腎臟囊腫他腰圍逾腿長 妻捐腎相救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56歲的馮先生因為遺傳性多囊腎病,55歲開始腹膜透析,但由於雙側腎臟囊腫過大、囊液多達1萬毫升,腰圍甚至一度超過腿長,最終仍須腎臟移植,幸有太太主動捐腎救夫,術後腎功能逐漸回穩。 透過太太主動捐腎,成功完成移植手術後,馮先生的體重在短短3小時內就減少約10公斤,腎功能也逐漸回穩。他感動地說:「太太等於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從腹膜透析到腎臟移植的過程,讓他從「命運的接受者」,成為「人生的主導者」。 台灣洗腎人口居高不下,尤其傳統到院血液透析被醫界形容為「耗能怪獸」,台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16日舉辦「綠色腎臟照護」記者會,希望推動從早期防治到居家腹膜透析,協助病人延緩甚至擺脫洗腎命運,也能為健保省下支出。 「越健康就越環保!最好的綠色照護,就是讓病人不需要透析。」台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表示,北醫大與國際INSIDE CKD計畫合作的模擬模型顯示,2022年全台約有250萬名慢性腎臟病患者,占總人口10.6%,但多數患者在進入第4期前不僅未確診,甚至沒意識到有腎臟問題。 據推估,2027年患者數更將成長至300萬人,照護費用高達新台幣621.8億元,相關共病與死亡風險也隨之大增。 吳麥斯指出,2009年曾有澳洲醫師提出「綠色腎臟醫學」概念,提倡透過早期診斷、延緩病情與減少透析等方式,提升病人健康與生活品質,同時減少醫療資源使用,降低對環境負擔與衝擊。北醫大醫療體系近年透過此策略,每年成功助約50名病人免於洗腎,透析發生率與死亡率均下降20%,為健保省下逾千萬元支出。 雙和醫院院長李明哲指出,腎臟移植是終結透析的根本之道,2018年台灣腎臟移植成功率高達92%,但在台灣,每位腎友平均等待腎臟移植時間超過5年,因此,在等待移植期間,如何選擇能妥善保護殘餘腎功能的透析方式,對提升病友存活率至關重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