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再見了,我的小學時光

台南市長平國小六年甲班 ◎吳雨恬 親職活動那天,看到畢業的學長姐們回來,不禁想起再過不久我們也要畢業了,而這是我國小生涯的最後一次大型活動,使我興起不捨之情。 國小六年的時光,我最不捨的就是要和好朋友分開。當我受傷、難過時,她總是第一個關心我、安慰我,也會時常給我正面的鼓勵,從來不會吝嗇的讚美我,這都讓我一次又一次的想對她說:「有妳真好!」儘管我們也會因為一些誤會而吵架,但是,我們總會主動向對方道歉,漸漸的,也培養了我倆的絕佳默契與好感情。 感謝同班六年的同學們,我們一起創造許多美好的回憶,有歡笑、有淚水;感謝老師們,在我遇到困難時,提供建議;更感謝惠萍老師,在我們最錯事時,會耐心的說道理給我們聽,也總能站在我們的立場,體諒我們、包容我們。謝謝同學、老師,有你們陪伴的六年時光,我會牢記在心。 經過六年小學生涯的洗禮,我從懵懂無知的小女孩,如今漸漸成熟懂事。當我心情不好時,我明白要讓心冷靜下來,才能好好思考;當遇到挫折時,可以主動尋求協助,不要獨自承受;在空閒時,可以多看課外書,累積更多的知識財富;我還懂得要與人為善,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最後是以禮待人,才能給人留下好印象。 我的小學時光,再見了,我會將這六年來的點點滴滴收藏在我心裡。

Read More

〈彩繪人生〉97歲賴家礽 寫字當練功

賴家礽老師和他的字。(記者楊淑芬攝) 每週四上午,竹溪里活動中心的二樓教室,偶有低聲交談,更多的是沙沙的筆墨交錯聲,一群愛好書法的退休人士,在筆硯相親的交流中,成為學習的良伴。 端坐教室前面的是97歲的賴家礽老師,也是學生口中的賴老師。 賴老師曾在中華日報主跑文教、社會路線,也曾擔任編輯,是報社的前輩。目前應YWCA關懷據點邀聘擔任書法班指導老師,將屆百齡的他每日清晨早起習字,「寫字就是練功」,他說讓身心靈透過研墨伏筆與自己對話,靜心凝神摒棄雜念,於喧囂中覓得一方安然自在,也為一整天的行程儲備精氣神。 每日研墨伏筆與自己對話,在喧囂中覓得一方安然自在。(記者楊淑芬攝) 他生於1928年,現為壯族自治區的廣西省北流縣,一家20多人四代同堂,祖父雖為清末秀才,但是生活仍感清苦,賴家礽自小聰穎,全靠家祠自學,本以為一生走不出大山,不料隨著時代年輪演進,戰後動盪之際,一張台灣軍校招生海報改寫後半生。就這樣半緣受騙半緣從,身無分文僅帶著初中畢業證書的少年郎,懷抱壯志搭上輪船一路輾轉到了台灣。落地後才發覺原來的從軍壯志竟是南柯一夢,夜半夢回故里,想起臨別一瞥母親彎腰下田的背影,深烙著大時代女性堅韌的隱忍,總會讓他潰堤淚濕沾襟。個頭矮小的他經不住操練的打罵磨難,看不慣軍閥貪贓枉法的醜惡嘴臉,鋌而走險與同鄉結夥逃脫,之後歷經台傭、看護兵、森林防火工…,一路顛沛流離,常感前進無路,後退無門,曾經湧起了結殘生的念頭。 幸得命運眷顧總有貴人相助,在擔任台南機場供應大隊看護兵時被提拔兼任文書士官,得以利用公餘時間夜讀,拂曉晨起到無人的停機坪放聲誦讀英語、古文,後投考成大附工、台南一中補校,半工半讀勉力完成高中學業。並且越挫越勇,在第三次聯考攻進私立世界新聞專科「編輯採訪組」就讀,畢業後服務於中華日報社,之後轉換跑道開啟粉筆生涯,服務多所學校,取得高師大夜間部學位,通過公務員特考及格、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進修。直到1999年屆齡退休,「世事漫如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碌碌一生終於可以慢下腳步,重拾書畫愛好,拜師學藝,各具風華的篆隸行楷,在他手上如行雲流水、有詩之雅韻、畫之靈秀、舞之輕盈、歌之悠揚,不只是探尋文化精髓,更是錘鍊洞察之眼。從字的架構、篇幅佈局,到墨色深淺、筆勢緩急,筆耕不輟鍛鍊秉性,終至筆力千鈞;審美的眼力深藏不露卻在在皆是。 令人欣羨的是,賴老師注重養生,「健保卡幾乎沒有用」,他作息正常,不吃藥,不外食,藉習字畫練功,每天騎機車準時到據點參加課程,自律的生活成就了淡泊沉穩的氣質,教書法也教人生,悠遊在一方筆墨之間,書寫賴老師的人生卷軸。 (記者楊淑芬)

Read More

〈中華副刊〉長夜暗湧

■林靈 非常遺憾 我們終究沒能扭轉 有些徵兆無聲降臨 像潮汐初抬,溫柔擦過腳踝 還來不及意識到寒意 風已轉向,雲層摺疊 浪的重量微微傾斜 我們常常談論海的顏色 談論天空變暗的速度 談論未來那一棟倚山面湖的小屋,以及 它應該有的長度與寬度 我們也學習讓舢舨承受風暴 學習補綴壞損的漁網 學習如何穿過鹽霧與海風 令指節刻痕如承載餘浪的舷 風暴比想像中更快抵岸 暗影沈沈,光色碎裂 時間將一切不容分說的席捲 潮水比往常退得更遠 涉入寒潮,逆風執炬並不容易 有時句點不代表任何含義 長夜裡仍縫著光的暗語 緩步推動另一場日出 浪聲內斂,暗湧向前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不拘泥於佛法奧義,不說法而說法 ──讀滿觀法師小說《人間借路行》

文/履彊 畫/葉繁榮 和諧之境 佛教作為東漢末年傳入中國的外來宗教,經過千百年的演進,已經內化為中國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也從過去專注三藏十二部的義理修持,到如今的人間佛教與現實人生相結合,以人間生活為重心,積極入世,讓學佛人在生活中實踐佛法,提升學佛的現世利益,以佛法改善人類社會,追求人間淨土。而星雲大師以降的佛光山體系僧俗四眾就是人間佛教最有力的實踐團體,在八宗共揚的理念下,不同專業背景的僧才輩出,無疑的《人間借路行》作者滿觀法師便是其中傑出的比丘尼之一。 《人間借路行》是滿觀法師的第二部長篇小說,閱畢掩卷之際,心中不禁浮現出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無相頌〉中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感受到作者所要傳達的是,出家不離在家因緣,在家可有出家之心。 來自台灣淨土花蓮的滿觀法師,是在一九九一年依止星雲大師出家,他自言出家前後,所做的工作都是「教書、編書」,如今擔任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社長兼總編輯,讓他除了修行之外,在文化、出版方面更有第一線的觀察與了解,接觸日多,自身那股文學的熱愛便無法自抑,因而趁著工作之餘,花費四年時間,寫出這部令人展讀不能自已的《人間借路行》,既是以寫作當修行,也是以文字般若弘法度眾,實令人欽佩。 《人間借路行》是一本既好看又耐讀的小說,不同於多數小說家戮力於文字情節、敘事手法、意象結構等技巧的經營,作者滿觀法師在小說的經營上自有一番不同的定見,故事文本沒有刻意營造奇險詭譎的情節或陰險狡詐的反派人物,整本書在清新自然的敘事下,充滿了貼近庶民生活的日常,讀者甚至可以找出書中相應的地方或場景,而書中的人物就在你我熟悉的地方,鋪陳著眾所熟悉的生活,但是有別於多數人在現實中所經歷的生存煎熬或醉生夢死,書中人物更多的是先天、後天接觸佛法的機緣,從而產生不同層次的覺醒與取捨,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一定的指引,從而產生了自我生命、生活的方向。 就作者對文字的掌控能力,以及對長篇小說布局和敘事能力,其實這本《人間借路行》中的人物、情節交織,以及其中牽涉到時代氛圍,都足以發展成更豐富多元的大部頭小說,但作者精心剪裁捨棄許多能夠發展、深掘的隱藏情節,也沒有將其中的伏筆延伸更多的路線,而是將故事主軸設定在韓子楊、江若雪、陸世鋒、陸曼妮、高華這幾位青年男女在家眾,以及弘日法師、惠守法師等幾位出家眾,在上海、台北、石門等少數幾個地方,循著這幾條主線,近乎白描地勾勒了整本書的大千世界,其餘的繁華若夢都留給讀者自行想像補充,這樣的寫法,不禁讓人聯想到中國傳統的水墨留白技法,兩者都給人無限想像的空間,也讓讀者閱後留下無盡的餘味。 作者佛學涵養深厚,要在書中運用高深佛理並非難事,但作者並不以此為己足,反而只在適當的情節添上一筆,既不影響情節發展,更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讓讀者產生茅塞頓開的效果,這種信手拈來便能寓佛法於日常的手法,非有對世間諸般事務相當透徹的了悟不可,而在松山西淨寺、石門光明寺、上海觀音文教館等幾個佛教道場,不論道場場景或法會禪七等,都有令人會心似曾相似的描述,非親臨其境者不能為,這也是作者在寫作本書上的優勢,借助其個人在佛光山體系中服務的親身經歷,為讀者展示佛法在世間法裡的本地風光,讓廣大讀者心嚮往之。 書中的出家眾,不論是弘日法師、惠守法師,甚至上海的圓空法師,都是佛教中「佛、法、僧」三寶中的一寶,理當在佛教小說中充當主角的角色,但是在小說中卻都只是扮演接引人,藉由這幾位法師,將世俗凡夫引入佛門,讓他們由親近道場,參觀、禮佛,進而親近佛教,想要了解佛法義理或修行法門,進而深入佛法大海。但作者未以法師作為小說的主角,而以廣大芸芸眾生的視角,塑造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在現世社會中的功能,這些書中的法師時時踐履星雲大師的「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讓一個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俗人凡夫,從紅塵走入佛教道場,或問道求法、或參加講座、或參加禪七、或短期出家等等,在不同的活動中,逐漸認識佛教、發自內心親近佛教、接受佛教,這就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宗旨,而作者滿觀法師以文字、以小說一步步來完成師父的心願。 在這本《人間借路行》中,還有一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地方,就是全書的結尾部分,情節從韓子揚與江若雪這對情侶,轉向企圖從中奪愛的富家子藝術家陸世峰,原本快意紅塵的陸世峰,在追求江若雪不成,轉而到石門光明寺打禪七,解七後,離開光明寺前,收到弘日法師贈送的《弘一大師傳》,展讀之下,竟發現自己與弘一大師有些許相似之處,這是一種感悟,也是一種認同與依止。而在書末,作者如此描述: 翻到〈空門〉這一頁,一張白色書籤掉下來,上面是弘一大師的墨跡,寫著:   今日方知心是佛 前身安見我非僧 以此作為全書的結局,令人驚豔,也令人深思。若說稍前的韓、江二人未做結局的結局,已經是神來之筆,那麼,陸世峰的作為全書沒有結局的大結局,正是一種高明的敘事手法。弘一大師這兩句詩,第一句道出了佛教所言「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的本義,第二句並為全書做了一個結論:弘一大師、陸世峰,甚至韓子揚、江若雪前世都可能是佛門僧侶,都是修行人,只因因緣牽引,這一世要從紅塵度入佛門,出家在家,並無影響,都在修行,都要悟、都要覺。一許,非滿觀法師此等佛門中人,不能作此高明結尾。 中國佛教自古以來,便有以俗講、變文等吸引士人學佛信佛的方式,及至明清小說崛起,佛教思想藉小說之傳播,大量進入民間,成為佛教傳播的重要推手。今日滿觀法師以小說弘揚佛教,既不拘泥於佛法奧義,又能寓說法於不說法,當是接續佛教文學、佛教小說弘法度眾的傳統,我們期待他有更多優秀小說來教化現世、移風易俗、弘揚佛法。

Read More

〈中華學園〉日記二則   

台南市楠西國小一年一班 ◎陳睦恩 (一)水管爆裂記 今天在學校,吃完午餐,我走到不該去的地方,因為自己的不小心,把水管用腳踢爆了。 一開始,我想把水管裝回去,可是,水卻愈噴愈大,所以我以為用腳踢,就可以裝回去,沒想到,闖大禍了。 下一次,我一定不再犯錯。 (二)牙齒大戰舌頭 今天下午,我在視聽教室課輔,正當我在寫功課時,我的舌頭和牙齒打成一片,舌頭打輸,流血了。 因為我一邊說話,一邊寫功課,突然打了一個噴嚏,舌頭被咬破了一個小洞,流血了,好痛啊!

Read More

〈中華學園〉生活中讓我最感恩的人

嘉義縣瑞里國小六年甲班 ◎何明玲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個人總是在默默照顧我。每天早上,他會耐心地叫我起床,提醒我去刷牙;等我來到餐桌前,總會看到他早早準備好的早餐香氣撲鼻,等著我大口享用。這個總是幫我打理生活大小事的人,就是我帥氣又溫暖的阿公。 你問我,為什麼阿公是我生命中最感恩的人?那得從我小時候說起。還記得在三、四年級時,有一次月考我數學只考了六十幾分。我原本以為阿公會責備我,但他只是拍拍我的肩膀,輕聲說:「沒關係,這次考不好沒什麼,下次再加油就好。」那一刻,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支持與鼓勵。原來,即使我不完美,他依然願意相信我。 還有一次,我在學校踢足球時,眼鏡不小心被球踢壞了。老師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阿公,他一聽到就立刻到學校接我,帶我下山去配新的眼鏡。那天,我感受到阿公滿滿的關心與愛。 你有沒有想過,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一個人?總是在你需要時默默付出,總是在你失敗時不離不棄。那個人,或許是家人、親人、老師,但無論是誰,他們都是我們最該感恩的恩人。 有人說:「滴水之恩,當湧泉以報。」意思是,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幫助,我們也應該用最大的心意去回報。以前我總覺得,家人對我好是理所當然的,直到我學到了這句成語—「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意思是,小羊會跪著喝奶,表示對母羊的感恩;小烏鴉也會反過來餵食年老的母鴉,這就是孝順與回報。現在的我,終於明白:我們要感謝父母、感謝長輩,因為他們的愛,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是無私又珍貴的。 阿公,謝謝你一直在我身邊,給我最強的依靠。你是我生活中最感恩的人,也是我放在心裡一輩子的恩人。

Read More

〈中華學園〉點燈前行

台南市建興國中二年級 ◎李長恩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因為有燈,我們才能看清彼此;在昏暗的書桌前,因為有燈,才可以細細品味翻閱書頁開的酸甜苦辣;在迷茫的人生中,因為有燈,才能為你我照亮那條向目標前進的道路。而它,用盡一生付出,直到燒斷燈絲那一刻,也不索求任何回報。 有些人說:「火不僅照亮世界,還溫暖人心。」那加了燈罩的明燈,在溫暖他人的同時,也小心翼翼的顧慮著使用者的安全,把自己的溫暖與光明藏在心中,等人們需要時,再站出來貢獻,等任務結束後,卻又無聲無息的隱退,絕不像熾熱的火焰,雖能帶來溫暖,卻可能灼傷人們。 人生的路不免崎嶇難行,一不小心,便可能會墜入萬丈深淵,此時,總會有一盞明燈,帶領你返回那條追尋夢想的道路,那盞燈,可能是家人、朋友,甚至是自己,他們不求回報,一心一意專注在我們的未來,即便有日終將燃盡自己,也毫不畏懼。 在世界上,沒有了燈,會一片黑暗;在人的心中,沒有燈,美麗的心會漸漸失去光彩;人生的路,若沒有燈,努力的方向,將消失得無影無蹤,期許人人點燈前行,照亮前方亮麗的路程。

Read More

〈中華學園〉夾娃娃機 

  台南市崇明國小一年九班 ◎黃允熹

Read More

〈彩繪人生〉褪法官袍 律師杭起鶴為民服務

杭起鶴曾審結中石化汙染世紀大案轟動一時,今年法官退休回第二故鄉當律師。(記者葉進耀攝) 曾在台南地方法院庭長任內審結中石化戴奧辛汙染世紀大案的杭起鶴,包括審理、鑑定等前後花了7年的時間,才把這件社會矚目件案結掉,賠償安南區長期受害居民,備受各界矚目。今年他從台中高分院退休後,重回台南開「心傳法律事務所」,繼續為府城鄉親服務。 杭起鶴有一個武俠小說人物般的名字,他是台中人,從國小至高中都住台中,輔大法律系畢業後曾服志願役,海軍陸戰隊中尉退伍,先考上律師,隔年再考上司法官特考,司法官31期。分發法官之前,他也當過執業律師,後來曾任職雲林、台南及台中地院,台南高分院及台中高分院。他也是府城的女婿,2016年為了照顧年邁老母調回台中地院,一直在台中待到退休。 提起杭起鶴在台南地院擔任民事庭長期間,審結一件備受國人矚目的重大案子,轟動司法界,當時中石化台鹼安順廠長期汙染造成安南區四草、鹿耳、顯宮等三個里飽受戴奧辛毒害,總計有三百多名受害居民提告求償,委託李合法等13名律師,組成律師團來打求償官司。 一般法官接到這種大案,不但頭大,幾乎手也都軟了。杭起鶴回憶審理此案經過,淡淡地說:「全程只有複雜,並不困難」,其中像居民健康受損,其行為及結果之間很難判斷有無因果關係,也因一般訴訟實務所採「相當因果關係」難以適用於中石化案,若仍拘泥於傳統民事訴訟所採舉證優勢原則,讓原告舉證其因戴奧辛曝露與增加罹患疾病之發生率,需達五成以上的舉證優勢,顯然有失公平,思之再三,他決定適度減輕原告舉證之證明度。 於是杭起鶴另想出解決辦法,改採「疫學因果關係」作為賠償被害居民健康依據。他分別囑託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及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辦理鑑定當地3個里居民血液戴奧辛毒性當量濃度,與其所罹患之第二型糖尿病、周邊動脈疾病、風濕性心臟病、深層血管栓塞及肺栓塞等疾病之因果關係,並據以賠償;其中光是鑑定時間即長達3年半,耗費近700萬元。最後,329獲得賠償1億6800多萬元;案子到二審,已有部分原告等不到確定判決結果,不幸往生了,當時法官判決中石化再增加賠償2300多萬,給297名原告。全案從97年收案,一直到109年終於確定賠償(基本上仍維持台南地院一審判決應賠償的損害金額)。 退休後的杭起鶴原無意再執業律師,但老長官前台南地院院長翁慶珍、老朋友法官退休的執業律師蘇清水等人,得知他退休消息,不斷鼓勵他南下,最後才決定回到曾任職13年的第二個故鄉台南。 (記者葉進耀)

Read More

〈中華學園〉虹

台南市安慶國小六年九班 ◎高羽絜 凝望著遠方,半弧形的漸成暈影,很快染在夕陽消失的地平線上,一層層排列在空中,邊緣的彩色暈光和籠罩在背後的夕陽光芒,簡直是「雨後天晴」最好的範例。 當下,我佇立在夕陽前,望著絢麗斑斕的天光,享受著上天給予的禮物。不知現在有多少人,也正凝視著這片如畫的天空,想著這道曇花一現的彩虹,究竟何時會再次出現。 沒有雨的考驗,人生的路途就是永遠平淡、沒滋味,如同彩虹無法露臉一般。 彩虹,代表著努力而得來的收穫;而雨,代表路途中的困境、苦難或挫折。俗話說:「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沒有經歷過成長的陣痛,也就無法品嘗成長的喜悅。 這次的美景奇遇,我從美麗的天空,看見風雨歷練的甜美,鼓舞著我迎向挑戰,希望我能擁有自己的彩虹,且永不消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