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專家聚台南 探討電池技術

台日專家齊聚探討鋰電池與氫能關鍵技術。(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由台南大學鋰離子電池研究發展中心、成功大學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及先進電池材料產業聯盟共同主辦的「二0二五國際先進鋰離子電池與氫能燃料電池電化學儲能研討會暨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十六、十七日兩天在大台南會展中心舉行,台日專家齊聚探討鋰電池與氫能關鍵技術。 南大表示,本次會議涵蓋固態、膠態、液態、鋰硫電池與氫能燃料電池等多項主題,邀請來自日本及台灣的重量級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其中日本京都大學安倍武志教授分享新型鈉、鋰、氟離子電池技術的研究方向;吉武秀哉教授則針對電動車電池的設計與演進趨勢,從材料研發到整體應用提出深入解析,並結合電動車拆解分析進行實例探討。 此外,固態電池技術、新鋰硫電池的技術進展、電池界面離子傳輸與安全性議題等也引起熱烈關注,與會者透過學術對話深入掌握電池技術的最新動態。 研討會亦邀請國內產業界代表參與,讓產業界不僅能掌握最新的國際研發趨勢,也藉此機會與學術界建立合作契機,推動技術轉譯與產學對接。同時,會中安排學生的口頭報告與海報發表,讓企業了解學生的研究成果與專業潛力,並提供人才媒合的機會。 南大鋰電池中心主任張家欽表示,產學聯盟與研討會自成立以來已邁入第十年,累計吸引超過千名電池相關從業人員參與。感謝業界長期以來的參與及肯定,未來將持續辦理高品質的技術交流活動,提供更多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促進合作與產業發展。

Read More

智慧製造展 成大秀AI研發成果

成大攜手校內研發技術團隊參加「2025 SMART+智慧製造展」。(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攜手校內研發技術團隊參加「2025SMART+智慧製造展」,聚焦數位轉型與系統整合、AI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整合智慧工廠與企業戰情室等領域,展示成大於人工智慧與資安的技術量能與研發成果。 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所屬企業關係與技轉中心主任許曉芬表示,成大長期獲國科會、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及廠商支持,本次精選校內AI相關應用技術展出,透過重要展會活動將政府部會計畫的成果,希望帶動學研成果實地應用於產業。 現場展示由成大陳響亮教授指導的資訊與機電整合實驗室的AI應用系統,包含「基於5G之虛擬化軟體控制系統」、「工控領域資安入侵防護系統」、「遠端AI模型自動化佈署與動態修模雲端平台」、「結合5G與霧運算之擴增實境機台監控與維護系統」等相關系統整合。 另外,還同步展出智慧工廠強化材料及達到節能功效之裝置,包括由材料系教授林士剛所開發的「載具結構材料強化技術」、徐邦昱副教授開發的「發光裝置及製備方法」。 由人工智慧與多尺度模擬實驗室游濟華教授所開發之「先進封裝EDA工具」,無須事先建構巨量資料庫即可在更先進而快速的運算模式下,產出符合需求的解決方案。鄭芳田講座教授深耕智慧製造領域成果卓越,本次展出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及其方法」以通用型能源管理系統整合生產排程、廠務調控、微電網整合與碳排放的資訊,可協助製造業加速實現綠色智慧製造與淨零碳排的目標。

Read More

荷蘭INDIGO設計獎 崑大奪35獎

崑大視傳老師蔡銘君指導作品「構書」(左),及曾薰誼老師指導作品「罪得其樂」等,在荷蘭INDIGO湛藍國際設計獎中,斬獲八金、廿銀、七銅共計卅五獎。 (記者汪惠松翻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老師蔡銘君、曾薰誼指導學生專題與設計課程,參加二0二五年荷蘭INDIGO湛藍國際設計獎,斬獲八金、廿銀、七銅共計卅五獎,讓國際看見台灣。 荷蘭INDIGO共設有平面、數位、行動介面、社會變革、品牌設計等五大領域,從來自超過四十餘個國家與地區,逾千件參賽作品中進行評定。崑大視傳系此次獲獎作品涵蓋專題與設計課程成果,透過生活與產業觀察,展現設計與生活的關係。 其中由老師蔡銘君指導專題作品「構書」為香港學生親身經驗,以香港老社區拆遷議題,透過立體結構書冊保留人文與建築記憶,獲得社會設計類書籍設計金獎及綜合設計類銀獎、平面設計類海報與宣傳設計銀獎及書籍設計銅獎,共計一金、二銀、一銅。 「MOL COLOR」作品觀察生活空間所存在的黴菌,進行色彩取樣,規劃豐富的黴菌色票系統,提供各式所需要色彩之生活設計擁有更豐富的色彩搭配應用,獲得服務類之品牌、平面及社會設計類之綜合設計三金獎,及社會設計類之產品與工具設計銀獎。 而曾薰誼老師指導專題「罪得其樂」,融合插畫與結構設計創造出全新的敘事方式,將抽象的「七罪」具象化為七本可視、可感的插畫結構書。此作品獲平面設計類之綜合平面設計金獎與插畫設計銀獎。

Read More

南藝大音樂會星河傳說 週六登場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管樂團年度音樂會「星河傳說」,將在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登場。(新營文化中心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管樂團年度音樂會「星河傳說」,十九日下午二時卅分將在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登場,這場音樂會以銀河系群星為靈感,精選富有宇宙意象與神話色彩的精彩曲目,並邀請校內「管擊之星」協奏曲比賽獲獎學生獨奏演出,是一場音樂饗宴。 新營文化中心指出,南藝大音樂學系管樂團成立於二0一七年,由音樂學系管樂專業學生組成,成立初期即獲教育部偏鄉計畫補助,前往宜蘭、花蓮巡演,推動音樂普及與文化交流。 該管樂團曾經到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交流演出、並與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管樂團合作,讓學生們拓展國際視野;在國內則定期和東海大學、高雄師範大學等舉辦交流音樂會與專業講座,展現卓越的音樂實力。 這次音樂會由指揮黃子宜領銜演出,黃子宜曾獲得德國國立美茵茲音樂學院低音管最高演奏家文憑,指揮風格細膩且富張力,將帶領樂團詮釋多首星際與傳說主題的曲目,包括「水星」、「木星」、「仙后座」等描繪浩瀚宇宙的作品;還有充滿神話色彩的「火焰女神」、「古埃及」,透過磅礡音樂,帶領遨遊星河。 新營文化中心說,這場音樂會演出也將安排南藝大「管擊之星」協奏曲比賽獲選學生陳宗毅、吳昀倢擔任獨奏,展現新生代音樂人的精湛技藝;更多活動詳情請至新營文化中心官網查詢。

Read More

南台辦商業競賽 高中職逾140隊競逐

高雄高商「AKA班長團隊」,獲得全國高中職經營企劃案暨專題製作競賽一般專題組特優獎,由南台商管學院長黃仁鵬(左一)頒獎表揚。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商管學院舉辦二0二五第十八屆全國高中職經營企劃案暨專題製作競賽,共有來自全國各地一百四十餘支隊伍參賽,其中四十五隊進入簡報決選,另有卅一隊獲邀以壁報形式展示成果,經激烈競爭,各組成績揭曉並頒獎表揚獲獎隊伍。 此次競賽透過商業企劃撰寫與模擬企業經營實作,引導學生針對新創事業構想或特定經營議題進行策略思考與問題解決,培養未來管理人才所需的核心能力。 各組參賽隊伍經激烈競爭,成績如下,行銷企劃∕創意創業組:特優獎─南投高商「茗商綠行」;優勝獎─文華高中「Focus Brew」、家齊高中「被叭噗荼毒的姐姐們」、中壢高商「廟妙包庇隊」。 一般專題組:特優獎─高雄高商「AKA班長團隊」;優勝獎─鳳山商工「鞋槓青年」、台南海事「K-P-O-P」、台南高商「URA」。英文商品解說組:德光高中在此組表現亮眼,特優獎由「Ouroboros」隊伍摘下,而「Rainshield」、「Twin Towers」、「Cyclone Force」等隊伍亦獲得優勝獎。 南台副校長周德光表示,此競賽不僅提供高中職學生提前銜接大學專業的機會,更促進科技大學與高中職學校間的產學對話與教育融合,有助於打造更完善的創新人才培育模式。透過這場競賽,學生得以挑戰真實企業經營場景,提升商業決策與創業能力,為未來職涯發展奠定穩固基礎。

Read More

本土語寫新詩 學子真情流露

「我詩故我在」本土語新詩創作競賽,獲獎學生分享作品。(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為推廣本土語文,台南市教育局特別辦理「我詩故我在」本土語新詩創作競賽,鼓勵國中小學生以台灣台語或台灣客語創作新詩,抒發生活觀察、情感記憶與社會關懷,共吸引四百五十七件作品投稿,成果豐碩。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學生將本土語言與生活經驗、家庭記憶、社會議題緊密結合,作品內容豐富多元,不論是校園日常還是環境關懷,都展現年輕世代的創造力與文化認同。 本次競賽中,建興國中的吳奕潔以〈阮兜的魔術師〉榮獲台灣台語國中組第一名,她用細膩筆觸描寫外婆的裁縫手藝與家庭溫情,寫下「一線一針縫起∕咱的故事、咱的情感」,情感濃烈動人。她表示,希望透過詩句延續家族記憶,也讓母語成為溫柔而堅韌的傳承力量。 文賢國小的吳宇梵以〈我的學校〉奪得台灣台語國小中年級組第一名。她以活潑語言描繪校園風光與同學互動,詩中寫道「笑聲攏充滿∕咱學校是歡喜e地方」,展現出對學校的熱愛與對台語的自然掌握。 開元國小的陳澄勇獲台灣客語國小高年級組第一名,以作品〈發病?地球〉聚焦全球暖化議題。她以地球擬人化為生病的朋友,寫出「地球燒燒,流鼻水,嘴乾乾」,用童言童語呈現深刻議題,讓讀者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Read More

南應生赴日學動畫 收穫多

南應大多媒體動畫、漫畫系學生赴日HC實習,漫畫老師陳定凱(左一)前往訪視關心學生實習創作。 (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多媒體動畫、漫畫系學生,前往日本愛媛縣松山市知名多媒體動畫HAUTECOUTURE(HC)實習,完成三個月跨國創意交流。學生們實際參與角色設計、影像拍攝與剪輯、漫畫創作等,充分展現台灣年輕創作者的專業實力與創意潛能。 此次實習計畫,獲得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補助,降低學生國外實習的經濟負擔,使更多具潛力的學生有機會走向國際舞台,實現學以致用的夢想。 在實習前,多媒體動畫系主任邱廼懿即積極協助學生準備個人作品集,並安排多場模擬面試訓練,讓學生能以最佳狀態面對國際實習挑戰,順利進入HC公司團隊並投入專案製作。 學生在HC實習期間,參與原創角色開發、動畫分鏡設計、影片拍攝與後製,亦協助製作地方觀光推廣漫畫與動畫短片,實際體驗日本創意產業從構想到完成的完整流程。 為關心學生實習狀況並強化校方與實習單位的連結,漫畫系老師陳定凱亦親赴日本松山訪視,與HC公司主管深入交流學生的實習表現,並提供現場指導,顯示學校對實習品質與學生發展的高度重視。 學生分享「參與日本專案製作,感受更多專業實務,也開闊了創作視野」。HC公司也表示,南應大學生展現出專業能力、積極態度與創新精神,為工作室帶來許多新想法,也開啟更多跨國創作的可能性。

Read More

曹松清個展《馬祖‧藍眼淚》中原大學登場 結合AR打造感官饗宴

中原大學舉辦《馬祖‧藍眼淚》個展,藝術家曹松清於畫作<紅花石蒜>前留影。(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來自馬祖的藝術家曹松清帶著他對故鄉的深切情感與當代藝術創新的實驗精神,即起至5月10日於中原大學藝術中心舉辦個展《馬祖‧藍眼淚》,展出40餘件以故鄉馬祖為主題的繪畫與科技互動裝置作品。曹松清以精湛的油畫與壓克力技法描繪海天景色,融合擴增實境(AR)等多媒體技術,重現馬祖著名自然奇觀「藍眼淚」的神秘與詩意,打造一場融合科技美學與多媒體互動的感官饗宴。《馬祖‧藍眼淚》開幕茶會於今(16)日中午熱烈展開,曹松清除了與現場師生分享創作歷程,也親自帶領導覽。 中原大學藝術中心介紹,曹松清生長於馬祖,國中畢業後隨家人遷居桃園八德,長年耕耘於媒體與藝術創作,累積豐富的社會觀察與敘事經驗。多年來,他持續投入藝術創作,直到中年仍好學不倦至國立灣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進修並取得碩士學位。曹松清以畫筆梳理自身與故鄉之間的深刻連結,生動記錄了馬祖的壯麗海天與濃厚人文。作品忠實再現馬祖崎嶇的岩岸與蔚藍海天,用厚實筆觸流露出對家鄉深切的眷戀與對自然無比的敬畏。 中原大學舉辦《馬祖‧藍眼淚》曹松清個展。左起為中原大學主任秘書閻亢宗、藝術中心主任陳敏慧、藝術家曹松清。(圖/中原大學提供) 曹松清表示,「創作對我而言,是一種不斷回望與召喚故鄉的過程。馬祖是我靈感的起點,也是情感的歸屬。」他說,桃園是他第二個故鄉,很榮幸能在中原大學發表個展,期盼進入展覽會場的師生和民眾都能領略馬祖的自然與文化之美。 中原大學藝術中心舉辦《馬祖‧藍眼淚》個展,展出藝術家曹松清40餘件作品。(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藝術中心提到,此次展覽橫跨中原大學藝術中心一、二樓空間,展出作品包含〈藍眼淚〉、〈岩光〉、〈美好時光〉等系列油畫及裝置創作,呈現馬祖獨特的自然地貌與文化氛圍,刻劃藝術家曹松清對土地的深情凝視與詩意轉譯。曹松清以故鄉為主題,調出島嶼的色彩,將畫作背景平塗以擁抱當代,並以馬祖在地花崗石顆粒為繪畫語彙,勾勒出觀者對馬祖的初步印象。 馬祖藝術家曹松清於中原大學舉辦個展,展出多幅以「藍眼淚」為主題的藝術創作。(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藝術中心表示,此次展覽亮點之一,是大規模導入擴增實境(AR)與互動裝置技術,觀者可透過行動裝置啟動作品中的動態光影與聲音,進一步延伸視覺與感知體驗。觀眾只需以手機掃描畫作,即可觸發與畫面情境相連結的聲音、動畫與影片,配合虛擬美術館功能,享受科技帶來的多感官體驗。 中原大學藝術中心指出,《馬祖‧藍眼淚》曹松清個展恰逢「藍眼淚」旅遊旺季,引發話題,其筆下那曾被CNN評選為「世界15大自然奇景」之一的瑰寶——藍眼淚,在此展中將以獨特光彩閃耀呈現,彷彿喚醒在外馬祖人對故鄉的深沉記憶與情懷。展覽免費開放參觀至5月10日止,歡迎各界到場欣賞,共同走入這片充滿光影與詩意的馬祖藝術風情。中原大學藝術中心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五上午10時至下午17時、周六下午13時至下午17時、周日及國定假日休館。

Read More

AI助攻科學實驗!首屆新北盃國中自然競賽登場

南山高中國中部榮獲本次競賽金牌。(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提升國中生科學素養與探究精神,新北市教育局舉辦首屆「新北盃國民中學學生自然探究與實作競賽」,於昨(15)日在新北高中熱鬧登場!共有來自20所新北市國中共60名學生齊聚同臺競技,透過AI科技輔助,展現學生研究規劃、動手實作與數據分析的能力。競賽最終由私立南山高中國中部榮獲金牌;銀牌獎得主為中山國中及錦和高中國中部;銅牌得主則是私立康橋高中國中部、私立格致高中國中部及桃子國中小,相關獲獎名單已公告於新北高中網站。 新北市教育局指出,本次競賽攜手新北市高中物理、化學、生物及地球科學課程發展中心共同辦理,採3人1組團隊報名參加,實作賽題於競賽現場公告後,學生開始實驗設計操作與使用電腦進行數據處理分析,最終需製作簡報以口頭說明實驗成果,相當考驗學生臨機應變、研究規劃與動手實作、數據蒐集與探究論證、口頭簡報與團隊合作力。此外,為提升學生科技應用能力及理解AI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與限制。現場開放使用AI輔助工具,但須注意文獻引用規範,以確保科學研究嚴謹性。 新北市自然領域核心小組召集人明德高中副校長陳育仁表示,本次競賽發想與設計充分符應科學教育及PISA命題的新趨勢,團隊費時近6個月的討論規劃,期盼自然探究式學習向下扎根到國中,使學習更有連貫性;新北高中校長柯雅菱分享本次競賽辦理不僅象徵高中與國中攜手合作推動學生自然探究學習,相信也會帶動國中端課程教學更多的改變與可能性。 學生運用AI工具討論實驗流程與方法。(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錦和高中施聖棠同學分享,如何進行一個完整的科學實驗並記錄是自己在這次比賽重要的學習!最大的挑戰是將課堂中學習的知識,以科學實驗方式進行驗證。辭修高中葉禹姍同學分享,口頭報告對自己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考驗,如何將蒐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並要言之有物很不容易!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108課綱強調課程教學探究實作理念與實務,期望透過競賽活動激發國中生的科學興趣與熱情,讓自然探究與實作向下扎根,提升學生的實驗設計與團隊合作能力,同時也讓AI技術成為學習的強大輔助工具。教育局將持續積極推動自然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從國中開始勇於挑戰並累積研究經驗,展現創新思維與科學探究能力,為未來科學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Read More

中山工商9度蟬聯全國學生創意戲劇賽特優

中山工商幼保科今年第九度蟬聯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綜合偶戲組」特優獎。(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中山工商幼保科同學參加教育部主辦的一一三學年度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勇奪現代偶戲類「綜合偶戲組」特優獎。李昱平校長表示,該比賽是全台學生年度戲劇交流盛事,中山工商在林雯玉主任及蘇郁倫老師指導下能脫穎而出並九度蟬聯特優獎,充份展現出幼保科的專業實力與創意。 李昱平指出,今年該校得獎劇目為《我們都同˙異!》,由幼保科甲乙兩班共十六位同學,在幼保科林雯玉主任指導下,秉持「同理、尊重和愛」的核心理念,運用顏色、材質以及形狀三個面向,闡述同中有異、異中求同的概念,落實「互動、共好」的核心精神,獲得現場七位評審最高讚賞,榮獲特優獎,師生的努力與付出值得喝彩。 「偶戲是幼兒教育啟發想像力和語言發展的重要工具!」林雯玉主任說,偶戲不只是戲劇表演,幼保科學生在製作與操作偶戲過程中,學會如何與孩子互動、講故事以及帶動氣氛,並將教育理念與創意結合,展現藝術與教學實務能力,對未來實習與職場發展具有深遠助益。 林雯玉表示,參加偶戲比賽及表演早已成為中山工商幼保科的「特色」,年年參加、一棒接一棒,藉由競賽準備過程讓同學懂得如何表現肢體、撰寫劇本、製作道具、念白等,並懂得與挫折共存,進而挑戰自我、發揮潛能,培養團隊默契與精神,共同為幼兒美感教育紮根,也培育優秀的幼保人才。 幼保二甲班的林俞忻從小就喜歡表演,國中時知道中山工商幼保科有戲偶表演和比賽,這次終於有機會參加比賽圓夢而且還拿到最高榮譽,未來計畫朝表演藝術發展。 幼保二乙班林鈺庭擔任導演,除紀錄每次排練狀況,統籌各組工作,還要在兩個班級間進行協調,不僅分身乏術也感到身心俱疲,但在使命感和榮譽感驅使下讓她不願放棄,堅持到最後終於換來甜美果實。 幼保二乙班的葉文明,家人從事居家保母工作,從小就與不同年齡層孩子為伍,讓他主動從網路資訊獲知較新的育幼知識,相較與傳統照護小孩子的做法不同,他希望能以科學、正確的方式教導孩子,因而選擇就讀幼保科。 「自信和勇氣是最大的收穫!」葉文明高一時看到學姊們的戲劇公演,發現小朋友都看得超投入且興奮,讓他印象深刻,也萌生想站在舞台表演的衝動,結果在比賽前三天不幸扭傷腳,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想到團隊練了幾個月,不想影響團隊,自己更不想放棄,最終忍痛完成賽事。 葉文明認為得獎固然值得高興,但他個人最大的收穫是建立自信和勇氣,相信未來若要上台報告或演講,定將無所畏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