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腳消防分隊強化學童防災意識 四大體驗站傳授自保技能

山腳分隊於今日前往山腳國小舉辦「小小消防營體驗活動」。(圖/消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校園新學期拉開序幕,為提升國小學童防災意識及應變能力,桃園市消防局第三大隊山腳分隊於今(22)日前往山腳國小舉辦「小小消防營體驗活動」,透過多元闖關設計,讓學童們在遊樂的同時,學習多樣的防災知識與自我保護的技能,猶如化身消防小尖兵。 此次活動設計四大主題體驗站。「地震專家」讓學童認識地震緊急避難包的用途與必要性,透過地震體驗車的搭配,教導「趴下、掩護、穩住」的避難技巧,讓小朋友親身體驗並學習正確的防震知識。「救護專家」指導學童如何辨識緊急狀況、撥打119,並實際施作心肺復甦術和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風火專家」透過模型屋模擬煙流,教導學童了解正確的逃生方向與住宅用火災警報器的重要性。最後一項「應變專家」則設置濃煙體驗屋,藉由模擬火災濃煙,讓學童體驗在濃煙環境下如何正確低姿勢逃生,同時示範衣物著火時應採取的緊急自救措施。 第三大隊表示,希望藉由寓教於樂的消防體驗,讓孩子們在遊樂中學習、理解防災意識的重要性,並透過實作與模擬演練,學習地震、火災等突發狀況下的應變與自保能力。期待防火、火災知識能向下扎根,降低意外事故的發生與傷亡風險。 學童們在遊樂的同時,學習多樣的防災知識與自我保護的技能。(圖/消防局提供)

Read More

台灣學聯攜手亞利桑那州團 促進台美高中生互訪

台灣學聯攜手美國亞利桑那州產官學科技參訪團與國內科技大學,共同推動亞利桑那與國內多所大學交流合作,培育半導體及新興科技人才。(台灣學聯提供) 台灣學聯攜手美國亞利桑那州產官學科技參訪團與國內科技大學,共同推動亞利桑那與國內多所大學交流合作,培育半導體及新興科技人才。(台灣學聯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台灣學聯攜手美國亞利桑那州產官學科技參訪團與國內科技大學,共同推動亞利桑那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等名校與中原、淡江、雲林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等多所大學交流合作,致力於半導體及新興科技人才培育。 中原大學半導體產業學院院長傅昭銘日前在台美科技領袖晚宴中,與美國亞利桑那西部創業學院(AWEC)執行長Reetika Dhawan及Yuma市長Douglas Nicholls 會晤,雙方就「3+2 模式」合作展開討論。這項計畫結合學士、碩士與實習,促進台美學生雙向交流,培養具國際視野的半導體專業人才。未來雙方將規劃課程、實習與獎學金計畫,共同推動跨國人才培育。 傅昭銘特別肯定台灣學聯(Taiwan Aeon Corporation)總經理蔡振良積極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相關大學。推展台灣高中生到美交流,將增進學生的國際合作能力與全球視野。 此次洽談合作,美方學校有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亞利桑那西部學院(Arizona Western College )、亞利桑那州錢德勒聯合學區、以及鳳凰城Gateway 社區大學(Gateway Community College)。台灣方面包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中原大學、淡江大學、大同大學、龍華科技大學與萬能科技大學等。 雙方將建立跨國人才交流平台,推動課程合作、學術研究與產業實習,形成「教育–產業–國際」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 明新科技大學副校長李志鴻表示,由亞利桑那州多所學校與政府教育單位組成的參訪團抵台,在[台灣學聯]的積極協助下,此次交流順利促成,展開半導體人才培育與學術交流合作。 李志鴻及半導體學院老師澹台富國代表出席,與參訪團進行具體合作討論。他說,明新科大近年已成為國家級半導體人才培育重鎮,積極推動國際合作,曾與澳洲、美國蒙大拿州與猶他州高中交流,並接待阿曼、科威特等國代表來校培訓。今年三月更成功招收首屆半導體日本專班,這次對接不僅展現明新科大的國際學術實力,也為台灣與亞利桑那州教育合作開啟新篇章。 亞利桑那州參訪團代表指出,亞利桑那州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與科技研究基礎,此次與台灣各科技大學交流,期待大家一起合作,共同培育國際化專業人才,為雙方開啟教育與科技合作的新篇章。 台灣學聯強調,台美高中互訪交流,美高中生來台了解台灣的智慧製造與半導體等相關科系,實驗室體驗操作學習,台灣學生則透過營隊課程模式至美國交流了解美國高中教育的特色與大學升學制度。及未來職涯與科技發展,這不僅拓展了學術與產業的連結,更為台灣半導體與新興科技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台灣學聯]未來將持續推動跨國合作,共同培育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人才。

Read More

德國埃斯林根科大校長 訪黎明技術學院促交流

黎明技術學院董事長許耀基(左1)、校長林明芳(左2)致贈紀念品後與德國埃斯林根應用科技大學校長Prof. Christof T. Wolfmaier(中)、資深顧問Ms. Julia Feldmann(右2)、教育部秘書歐季曦(右1)合影(黎明技術學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今(22)日德國埃斯林根應用科技大學(Esslinge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校長Prof. Christof T. Wolfmaier與資深顧問Ms. Julia Feldmann在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官員陪同下蒞臨黎明技術學院參訪,受到黎明技術學院林明芳校長與多位師長熱烈歡迎。 在歡迎儀式中,林明芳表示,竭誠歡迎德國埃斯林根應用科技大學校長及資深顧問來訪、感謝教育部用心安排。並說明黎明技術學院係依據114-117年國家發展策略及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政策綱領」建構務實、創新、智慧及永續的技職教育願景,定位成為「以數位化民生產業為核心之應用型科技大學」,致力於培育具備「數位化實作力、創新力與就業力」的民生產業永續發展人才。同時安排智慧電動車人才培育中心、PCBA類產線、車輛工廠及勞動部評鑑合格的汽車相關乙、丙級術科檢定場地的參訪,期望透過具有特色的專業場域及設備的解說,可以更進一步促進臺德高等技職教育的交流。 德國埃斯林根應用科技大學校長及資深顧問參訪智慧電動車人才培育中心,智慧工程學群群長袁平介紹Kia捐贈電動車馬達結構(黎明技術學院提供) 德國埃斯林根應用科技大學校長Prof. Christof T. Wolfmaier高度肯定黎明技術學院的發展方向,讚許學校能將先進產業場域引入校園,強化應用導向型教育,並注重產學合作、技術創新與學生個人發展。他指出,埃斯林根應用科技大學作為德國應用導向型高等教育的重要學校,與斯圖加特地區汽車製造、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產業緊密合作,致力於培養具高度就業競爭力的專業人才,與黎明的教育理念可謂不謀而合。 德國埃斯林根應用科技大學校長及資深顧問參訪車輛工廠(黎明技術學院提供) 教育部持續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積極邀請國際知名大學來臺交流。本次德國埃斯林根應用科技大學校長應邀訪問,即是教育部促進國際教育連結的重要一環。透過黎明技術學院的接待與專業簡報,來賓能親身體驗學校全新的產學合作模式,包含專業教室、實作場域以及產業應用技術,對臺德教育交流及人才培育模式具有深遠意義。 黎明技術學院以創新的產學合作方式,將未來職場所需的技術與操作場域引進校園,展現了技職教育的新典範,也為臺德高等技職教育國際合作與技職人才培育經驗交流奠定良好基礎。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台×律師公會辦高中生法律營

南台財法所攜手台南律師公會舉辦「高中生法律營」,課程設計豐富多元,協助高中生探索法律職涯,培養民主法治素養,向下扎根。(南台提供) 南台科大財經法律研究所攜手台南律師公會共同舉辦「民主法治教育推廣活動─高中生法律營」,課程設計豐富多元,邀請多位資深法官、律師、檢察官與學者授課及帶領實地參訪,協助高中生探索法律職涯,培養民主法治素養,向下扎根。 活動課程精彩,首先由律師許照生主講「當律師遇見東南亞」,帶領學生深入了解律師在國際法律服務領域的工作內容以及挑戰,並且拓展國際視野。郭俐文律師以生動的「法律系與餓的距離」為題,真誠分享自己從法律系畢業到進入律師職場的真實歷程,讓學生對未來有更清晰的認識。 賴婷婷律師則介紹「非訟商務法律」業務,詳細說明律師在企業法律顧問、契約審閱等非訟事件方面的專業角色,揭示法律人多元的發展面向。另也安排學生前往台南地方法院觀摩實際的法庭審理過程,近距離觀察法官、律師與檢察官在法庭上的角色互動與審判流程。 課程亦深入探討司法與當前社會熱點議題。法官鄭美玲分享其於少年及家事法院的審理經驗,透過真實案例讓學生了解法律如何介入社會與家庭問題?張郁昇法官則詳細講授國民法官制度,介紹國民法官的選任與如何參與審判工作?引導學生思考未來的公民角色與責任。 另周聖錡律師亦針對教育局指定的課程聚焦當前青少年高度關注的網路法律議題,以「網路世界萬花筒」為題,深入剖析網路霸凌、性別偏見與詐騙風險,有效增進青少年的法治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 檢察官饒倬亞則介紹刑事訴訟程序,並分享國民法官案件的偵辦經驗,讓學生對司法實務有全面認識。南台財法所副教授郭俊麟也分享法律學術職涯發展,為學生揭開學術領域的另一面,提供多元的未來發展可能性。 南台財法所長郭戎晉期望透過此類活動,持續推動民主法治教育向下扎根,啟發更多青年學子對法律的興趣,協助他們做出更有自信與認知的升學選擇。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蔡宜璋建築師事務所變藝廊

建築師蔡宜璋將辦公室的大廳和樓梯等公設,化身為藝廊,展現建築和人的對話。(記者林雪娟攝) 建築,不僅僅是一棟被定義為住宅、辦公室或美術館的房子,它更是一個人為構築的場域,承載著人與環境之間的交流。台南市建築界每三年推出「三年展」,建築師蔡宜璋在整理相關展品之際,也在建築事務所所在地,運用大廳公設、樓梯間等,規劃成為藝廊空間,除和來客分享,也期許空間不只是展示牆,更是對話平台,成為一個隨時提醒我們「為何而建」的新場域。 畢業於東海建築系的蔡宜璋,在奇美博物館競圖時脫穎而出,留下其人生代表作,提到其大作,眾人喝采,然對他而言,作品畢竟須和業主磨合,但在其堅持下,還是留下部分他所想表達發揮;外型像書本堆疊的台南南區鹽埕圖書館,貫穿三層樓的「書梯」,陽光引入,又具機能,設計令人眼睛為之一亮。近年來星巴克咖啡建築也成為造訪者收集的重要特色,位於台南佳里的星巴克,無論是外型還是綠意盎然的空間,都讓人為之一亮。 建築師蔡宜璋將辦公室的大廳和樓梯等公設,化身為藝廊,展現建築和人的對話。(記者林雪娟攝) 蔡宜璋表示,每一個設計與建照的實體,都是對「存在於這片環境」概念所作出的回應與詮釋。他說,當我們日復一日專注於工作細節時,是否也會遺忘建築初衷?為提醒自己不斷省思與對話,他特別在辦公室的流動空間中,將值得探討的案例與作品張貼出來,與同道朋友共享、交流,並保留一方自我檢視的角落。 有些建築設計作品,難免因競圖結果扼腕,沒有機緣和世人相見,他也趁機進行公開分享。蔡宜璋期許未來能持續更新張貼內容,讓空間除了展示功能,更能成為彼此交流、激盪的空間;透過建築設計,讓空間和人的心靈交會。展期無限期,不斷更新內容,有意參觀者,因需安排導覽,請提早預約,電洽:0928679687。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原民小子夏令營 歌舞展現學習成果

台南市114年原民小子夏令營結業式,頒發結業證書,鼓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記者汪惠松攝) 台南市教育局連續14年辦理「原民小子夏令沉浸式族語文化體驗教育營」,每年在永康及新營兩地同步辦理開班,在永康國中進行始結業式,課程採主題式方式教授族語與文化。今年市長黃偉哲更出席結業式,讚賞學生以歌謠戲劇等呈現學習成果,傳承文化。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是多元族群共榮的城市,市府長期致力於原住民族語言與文化的傳承。透過沉浸式學習,學生能從日常體驗中自然習得族語、理解文化價值。提升族群自我認同,無論是族語表揚或市長獎頒獎典禮,原住民族同學們穿著屬於自己族別的服飾領獎,都會給予鼓勵,因認同自己的族群,未來也將光耀自己的族群。 歷年來舉辦的原民小子夏令營課程均設計規劃不同主題,內容重視文化的深度及文化廣度,讓孩子認識不一樣的族群文化,例如認識各族圖騰,歌謠文化,各式祭儀,狩獵,童玩等原住民文化精髓;學習阿美族的醃肉、獵人便當等。 原民小子夏令營結業式每年也均規劃成果展,例如泰雅、布農、卑南族混合班的的繪本製作、手環、項鍊、竹槍、教具展示;阿美族的頭飾、吊飾;排灣族的繩結飾品、琉璃串珠及太魯閣族的手工藝品。 還有動態展演,例如今年永康國中A班以清亮歌聲演繹阿美族古調,傳遞代代相傳的歌謠韻味;B班則以阿美族、泰雅族與卑南族組曲展現多元文化融合;C班透過排灣族神話劇場搭配四步舞,生動詮釋族群故事。新進國小的新進1班演唱始祖歌,喚起深厚的文化記憶; 2班則以太魯閣木琴與排灣古調合奏,呈現跨族群的音樂對話。孩子們用歌聲、舞蹈與戲劇展現族語學習成果。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連續辦理14年原民小子夏令營,已逐步發展出完整的課程模式。今年參與的101位學員歷經6週沉浸式學習,除能主動以族語溝通,更能自信吟唱、展演戲劇,充分顯示沉浸式學習成效。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大師資生創課程 學童化身小小導遊

南大師資生自創「漢米爾頓之綠色隧道」課程,帶領孩子化身小小導遊。(南大提供) 台南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今年暑假參與教育部「大學師資生實踐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由22名師資生組成的教學團隊,日前到安南區和順國小展開為期兩週的營隊課程。南大師資生特別設計「漢米爾頓之綠色隧道」課程,以「數學邏輯」、「在地連結」與「多元文化」為主軸,並運用創意教案與多元媒材,讓學童在遊戲、導覽與故事中體驗知識的趣味與應用。 南大師資培育中心表示,師資生設計的「漢米爾頓之綠色隧道」課程,讓孩子們化身「小小導遊」,帶領虛構角色「漢米爾頓先生」遊歷在地中洲寮保安宮、台灣歷史博物館、安平古堡等九大在地景點。學生需運用AI工具蒐集資料並進行朗讀導覽,同時結合「漢米爾頓定律」設計旅遊路線,在學習過程中培養邏輯規劃與資訊整合能力,展現專注與創意。 另一門由南大師資生自行設計的教育桌遊「虱目魚保衛戰」,則將「和順鹽砲鯨」主題與數學及永續理念結合。孩子們透過操作卡牌,進行捕魚、餵食、清理垃圾等行動來計算分數,在遊戲過程中不僅熟悉加減法邏輯,也逐步建立海洋保護與永續利用的觀念。 和順國小表示,暑假期間學校一向是社區的育樂中心,這次有南大師資生帶來多元課程與陪伴,不僅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也讓暑假生活更具意義。南大師培中心也表示,師資生透過走入社區服務,累積了寶貴的教學經驗,更將史懷哲精神化為具體行動,把關懷與知識帶進在地校園。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

Read More

〈中華學園〉閱讀之樂

台中市龍津國小六年丙班 ◎紀靜涵

Read More

〈中華學園〉大章魚

新竹縣竹東鎮上智國小一A ◎陳嘉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