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 4成過敏患者發作率下降

  中醫師蔡昕儒表示,三伏貼結合中醫經絡理論與節氣智慧,是簡便、安全又具預防保健效果的療法,有助改善過敏體質。(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夏至代表進入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也是啟動「三伏貼」療程的黃金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蔡昕儒說,中醫講「冬病夏治」,就是利用這段陽氣最旺盛的時間點,透過藥性溫熱的敷貼療法,幫助改善過敏體質、補足陽氣、趕走體內寒濕,對於經常鼻塞、氣喘、手腳冰冷、容易疲倦的人來說,是每年不可錯過的重要保養期。 蔡昕儒指出,「三伏貼」的概念來自清代《張氏醫通》,透過在夏季的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貼敷溫熱性藥物(如元胡、細辛、白芥子、生薑汁等)於特定穴位,藉由皮膚吸收與穴位刺激,調整氣血循環、增強免疫力。 中醫理論認為,許多過敏性疾病如鼻炎、氣喘、濕疹,甚至手腳冰冷等症狀,都和體內陽氣不足、寒邪未清有關,夏季敷貼,正好藉助外界熱力驅寒補陽,從根本改善體質。一項台灣研究發現,連續接受兩個療程(共6次貼敷)後,有超過4成患者的過敏發作頻率明顯下降,不僅打噴嚏、鼻塞改善,連情緒、睡眠品質也跟著提升。近年還有文獻指出,三伏貼能刺激穴位引發局部免疫反應,進而調節全身免疫系統,對氣喘、慢性支氣管炎、鼻過敏等問題也有正面幫助。 三伏貼適合多數體質虛寒、經常感冒或有過敏困擾的成人與兒童,但並非人人都適合。若正在感冒、發炎、皮膚易過敏,或是孕婦、1歲以下嬰兒,都不建議使用。此外,也要留意體質偏熱者容易化熱上火,因此務必在中醫師評估後再進行敷貼。敷貼當天應避免洗冷水澡,也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膩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療效。若貼敷後皮膚出現紅腫、水泡、搔癢等過敏現象,應立即取下並塗抹適當消炎藥膏,必要時諮詢醫師處理。

Read More

消瘦/精神不濟/常感冒 小心老年營養不良

醫師蔡明劼說,老年營養不良是一種潛藏的健康危機。(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您是否注意到家中長輩日漸消瘦、精神不濟,甚至感冒頻繁?新陳代謝內科醫師蔡明劼透過臉書提醒,這可能不是單純老化,而是「老年營養不良」,是一種潛藏的健康危機。 根據研究,全球老年人營養不良盛行率約18.6%,其中非洲最高、美洲次之。國內也有數據顯示,42%的長者熱量攝取不足,鈣、維生素D、鋅、鎂等營養素普遍缺乏。 蔡明劼指出,營養不良對長者健康的威脅可說是全方位的「連環爆」: 1.免疫力下降,感染風險增加:營養缺乏削弱免疫系統,使長者容易感染肺炎或泌尿道感染,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2.肌少骨弱,行動困難:蛋白質與維生素D攝取不足導致肌肉萎縮與骨質疏鬆,增加跌倒與骨折風險。 3.傷口癒合慢,小病變大病:缺乏蛋白質、鋅、維生素C等會影響傷口癒合,甚至引發慢性潰瘍與感染。 4.精神不振,認知功能亮紅燈:維生素B群與葉酸缺乏會導致貧血、疲勞,甚至影響記憶與專注力。 5.慢性病惡化,死亡率升高:對糖尿病、高血壓、腎病患者而言,營養不良讓病情惡化,併發症與死亡風險升高。 如何對抗營養不良?蔡醫師強調「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3原則: 1.吃得下:改善口腔健康與飲食環境,食物可切碎、煮軟,少量多餐並增加用餐氣氛,鼓勵家人共餐。 2.吃得夠:60公斤的長者每日需攝取至少1500大卡熱量與72克蛋白質,建議多攝取蛋、豆漿、乳品等優質蛋白。 3.吃得對:重視鈣質與維生素D的補充,強化骨骼;維生素B群、葉酸則有助於提升體力與認知功能。必要時可在專業評估下補充營養品。 營養不良不是單一問題,而是涉及生理、心理與社會的多重挑戰。早期發現、及早介入,加上家庭與社區資源支持,是守護長者健康的關鍵。

Read More

6旬婦上腹悶痛 揪胰十二指腸腫瘤

  婦人罹患胰臟癌,醫師彭正明(右1)與楊耀坤(左1)帶領團隊,運用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高難度「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62歲婦人因右上腹持續悶痛就醫,經檢查發現胰臟頭部靠近膽總管與十二指腸處長有1顆約4.5公分的腫瘤。雖然症狀不典型,但醫療團隊高度懷疑具癌化風險。為避免腫瘤惡化或引發壓迫、發炎等併發症,醫療團隊運用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高難度「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成功清除病灶並重建消化道。 光田綜合醫院表示,此次手術由光田醫院特聘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暨達文西微創手術中心主任彭正明,與光田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楊耀坤及手術團隊共同完成。全程僅透過肚臍處單一小傷口,即完成胰頭、十二指腸、膽囊、膽總管與部分胃部的切除,並進行胰管、膽道與腸道3處精密重建,挑戰外科手術的技術極限,也展現台灣微創醫療的高水準。 彭正明憑藉豐富臨床經驗,成功在既有的多孔系統架構中完成「減孔手術」,證明即使無需特殊設備,在熟練操作下也能進行高階微創重建,為病患爭取最小創傷與良好預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被公認為腹部最具挑戰性的手術之一,因手術區域涉及多條重要血管與消化系統重建,稍有誤差即可能引發重大併發症。 彭正明指出,這次能成功完成手術,除了仰賴達文西系統的穩定性,更重要的是團隊的豐富經驗與縝密合作。 根據衛福部統計,胰臟癌連續多年居10大癌症死因第7位,每年約有2800人罹病、2600人死亡,死亡率幾近發生率,堪稱癌症中的「沉默殺手」。由於早期幾無症狀,確診時多為晚期,治療難度高,因此及早診斷與積極介入,是對抗胰臟癌的關鍵策略。

Read More

久坐男人底盤痛 針灸+熱照尾椎緩解

中醫針灸穴位緩解男人的痛。(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你是否有過久坐會陰悶痛、睪丸微痠、腹股溝拉扯症狀?西醫通常說它是攝護腺發炎,吃了藥反覆發作。其實,它可能是骨盆疼痛症候群,中藥針灸調理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吳姓男子看過泌尿科,也抽過血驗過尿及照過照X光,結果一切正常,但泌尿科醫師還是叫他吃抗生素,結果病症反覆發作。這種說不上哪裡痛,但又真實影響生活的「男人底盤痛」,其實可能不是攝護腺炎,而是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西醫稱它是無細菌慢性攝護腺炎。 一品堂中醫總院長蔡全德指出,門診中常見60歲以上男性,因久坐、壓力、久憋精或生活作息不良,導致骨盆底肌群緊繃,進而壓迫神經。這類神經卡壓產生的轉移性疼痛,往往表現在會陰、睪丸、肛門、甚至射精時逆壓不適。 其實這是一種氣血阻滯、神經過敏與骨盆張力不平衡的綜合表現,中醫在辨證上可以從疏肝理氣、補腎化濕著手,療效穩定且沒什麼副作用。 蔡全德建議可搭配中藥調理補腎疏肝加熱敷或遠紅外線熱照尾椎(骨盆神經叢區域)。其次每週一次適度排精,避免攝護腺液累積,及適當運動、坐姿調整、少久坐。

Read More

莫名疲倦常與情緒壓力有關 心理師分享認識壓力來源

  心衛中心邀請劉依函諮商心理師介紹情緒與身體疲倦的關聯,共有二十位新住民及家屬參與。(巿府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為維護新住民心理健康,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已連續第五年與基隆市政府國際家庭服務中心合作辦理「新住民心理健康」衛教宣導講座,週末特別邀請劉依函諮商心理師介紹情緒與身體疲倦的關聯,共有二十位新住民及家屬參與。參與活動的李小姐表示:「原本只覺得時常感到累,但其實是心裡有壓力沒有說出來。學到要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 心衛中心表示,新住民女性在面對生活適應、家庭責任與語言障礙時,可能會感到情緒低落、疲倦,卻不清楚原因,其實這些「莫名的疲倦」常與情緒壓力有關。在劉依函諮商心理師的帶領下,透過簡單的情緒探索技巧,幫助學員們認識壓力來源,學習如何調整心情與生活節奏,並透過「杯子蛋糕裝飾」手作課程,讓大家在創作與甜點療癒中放鬆心情,以溫柔的方式與自己重新連結。 衛生局長張賢政表示,心理健康與生活習慣和壓力調適息息相關。新住民在異地生活承擔許多角色壓力,適當的心理支持與資源接軌,有助於提升其生活品質與心理韌性。衛生局將持續推動多元文化與心理健康融合的衛教活動,提供更多理解與陪伴。 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呼籲民眾,如果發現身邊的親友有情緒低落、情緒困擾、壓力挫折、校園適應、人際問題等所造成之壓力,可撥打二十四小時免付費「一九二五依舊愛我」安心專線,或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電話二四五六六一八五,由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提供服務。此外,基隆積極配合衛生福利部推動的「十五-四十五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十五歲至四十五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市民朋友,每人三次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市民可以多加利用。

Read More

加研究:運動改善癌症存活率

醫師蔡明劭提醒,抗癌不是治療結束後就結束,規律運動才是延長壽命的關鍵良方。(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許多大腸癌病友在治療結束後,常會認為「應該好好休息,運動不適合自己」。最新的臨床研究指出,規律運動不只是恢復體力,更是降低癌症復發與延長壽命的重要關鍵。 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蔡明劭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根據加拿大癌症研究團隊發表的CHALLENGE臨床試驗,針對近900位接受手術及化療後的大腸癌康復者,進行為期3年的追蹤。結果顯示,每週參與結構化運動(包含有氧與肌力訓練)者,其5年內「無病存活率」達80.3%,相比僅接受健康建議者的73.9%,復發與死亡風險降低達28%。更驚人的是,8年整體存活率,運動組高達90.3%,遠高於對照組的83.2%,死亡風險降低37%。 蔡明劭指出,有些患者擔心運動會造成身體負擔。研究顯示,運動組的肌肉或骨骼不適比例稍高(18.5%、11.5%),但大多為輕微痠痛,不僅風險可控,遠低於癌症復發的危險。 蔡明劭提醒病友,「抗癌不是治療結束後就結束了,而是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不要因害怕而放棄運動,建議從每週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開始,例如快走、游泳或騎腳踏車,再逐步加入肌力訓練。強調別把運動當負擔,運動是生命中的助力。抗癌不只有藥物,呼籲為自己動起來,讓每一滴汗水都化為健康的守護力量。

Read More

熟女抗子宮內膜癌 成功取卵生子

中榮生殖醫學中心跨專科合作,幫助罹癌婦女生子圓夢。(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41歲女性婚後多年無法自然懷孕,決定嘗試試管嬰兒療程;在生殖檢查過程中意外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經接受黃體素治療保留子宮,接受癌症治療同時進行取卵程序完成胚胎保存,進行2次取卵與試管植入成功受孕,順利產下寶寶。 台中榮總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易瑜嶠表示,該中心持續推動癌症病友生育保存計畫,2012年至今已協助87位女癌友進行生育保存;其中,2012~2022年間共有42名乳癌患者於治療前接受凍卵、冷凍胚胎或凍存卵巢組織等生育保留措施,成功活產率達63.2%。相關成果今年發表在《台灣醫學會雜誌》。 易瑜嶠說,癌症治療常需使用放射線或化學藥物,這些療程可能影響病患免疫系統,也可能對卵巢功能造成損害。中榮建構生殖醫學與婦癌治療團隊無縫接軌機制,另考量癌症發生率有逐漸年輕化趨勢,今年起攜手跨部科陸續建置「綠色通道」,讓有生育保存需求的癌症患者能快速完成諮詢、評估與取卵療程。同時也與健康管理中心合作,推動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檢測,提升民眾對卵巢功能與生育保存的認知,協助更多患者預先保留生育機會。 易瑜嶠指出,在政府與醫療單位攜手努力下,生育保存已不再遙不可及,也讓癌症患者面對未來有更多選擇與支持,為未來多留一份可能。台中市政府今年推出生育保存補助,針對癌症患者提供經費支持,凍卵最高補助5萬元、凍精最高8千元,展現對生育力保存議題的高度重視。

Read More

中醫助穩定體質 提升自然懷孕

中醫師陳孟勤說,透過中藥及針灸調理達到氣血陰陽整體平衡,有助提升自然懷孕機率。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據統計,台灣約每7對夫妻中就有1對面臨不孕困擾。透過中藥及針灸調理,依照女性的月經週期調整「氣血陰陽」可達到整體平衡,男性提升精子活力與數量,進一步穩定體質,提升自然懷孕機率。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陳孟勤表示,台灣不孕症盛行率約10~15%。中醫對於不孕症的病因病機,常見分為: 1.腎虛型:先天體質較弱,或是太早熬夜、壓力大、房事頻繁,易傷腎。中醫認為腎是「生育的根本」,腎氣虛就像土壤不夠肥,種子再好也難發芽。 2.肝鬱型:現代女性壓力大、情緒悶在心裡,會影響到肝氣的順暢,導致排卵不規律、月經亂,受孕機會也降低。 3.痰濕+血瘀型:飲食不節制、體質偏濕型,及常吃甜食、油炸、冰品的人,容易讓體內痰濕堆積、循環變差。若有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等,會直接影響著床或排卵。 中醫師依照女性的月經週期,調整氣血陰陽,讓每個階段都順利運作:1.月經剛結束(經後期):補腎養血,補充營養,準備下一次排卵。2.接近排卵期:加強疏肝理氣,幫助排卵順利。3.排卵後(經前期):溫陽助孕,中醫會加強補腎陽,讓子宮內膜更有「黏性」,準備著床。4.行經期:活血通經,協助子宮順利排出月經,預防瘀血,為下一個週期做好準備。若月經穩定來潮,才能準確推算排卵時間並安排同房,有助提升自然懷孕機率。 男方治療以補腎陽與固腎精為主,常用藥如枸杞、芡實、巴戟天、菟絲子、鹿茸等,提升精子活力與數量。 陳孟勤建議,日常保健與飲食注意少吃冰品、寒涼飲食,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攝取足夠蛋白質、深色蔬菜與堅果;規律作息、不熬夜,經期不著涼、不碰冷水,適度運動如瑜伽、太極、快走等幫助氣血流通。

Read More

心房顫動 中風風險多5倍 花蓮慈院引進脈衝場消融術

花蓮慈濟醫院舉辦「心動列車」心房顫動衛教講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全台約2%人口被診斷為心房顫動患者,而80歲以上高齡族群間的發生率更高達近10%。最新的脈衝場消融術(PFA)可以快速、準確的消融目標區域,手術時間縮短至1小時左右,也減少27%復發風險。 花蓮慈濟醫院參與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聯合41家醫院舉辦心律不整衛教活動,5日舉辦「心動列車」心房顫動衛教講座,由心臟內科主任謝仁哲、醫師陳威佐透過宣導呼籲民眾注重心房顫動。 陳威佐表示,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若合併慢性病,風險更高。心房顫動的治療有3大重點,包括中風預防,透過抗凝血藥物降低血栓風險;控制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減少併發症;症狀治療,目標是維持正常心律,避免反覆發作,這時可視病情選擇使用藥物控制,或進一步接受「心導管消融術」進行節律調整。 陳威佐表示,心導管消融術分為射頻導管電燒(RFCA)、冷凍低溫消融(CBA)術式,可阻斷心房內異常放電路徑。去年衛福部核准通過的PFA,花蓮慈院也在今年引進。 陳威佐表示,PFA利用極短時間釋放高壓電脈衝,選擇性電溶異常心肌細胞,不僅不會傷及周邊包含食道、神經及肺靜脈等組織;且一次放電即可完成環形區域消融,不像射頻電燒需逐點操作,可以快速、準確的消融目標區域,也可以大幅縮短手術時間,手術時間縮短至1小時左右,減少病人所承受的麻醉時間和術後恢復期,也減少27%復發風險。

Read More

藥師團體政院前擊鼓申冤

藥師公會全聯會4日上午號召藥師與藥學生到行政院「擊鼓申冤」,控訴衛福部違法核釋藥事法第103條第2項,拉起白布條呼籲行政院出面主持公道。(中央社)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藥師公會全聯會號召藥師與藥學生代表4日快閃集結行政院「擊鼓申冤」,強烈控訴衛福部違法核釋藥事法第103條第2項。理事長黃金舜代表擊鼓後發言,隨後代表遞交陳情書,明確訴求行政院「立即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議,要求衛福部撤回違法解釋令,終止制度錯誤延伸與專業崩壞的危機」。 黃金舜指出,歷年衛署、衛福部函釋一貫主張82年門檻具拘束力,如今卻以一紙解釋令強行突破,不僅混淆法條與政策,更加劇基層憤怒與社會疑慮。已多次正式行文衛福部,並舉辦凱道5千人集會、赴監察院陳情,迄今仍未獲正面回應,衛福部卻一意孤行,藥界忍無可忍。藥師團體重申,藥事法歷來規範明確,中藥與西藥皆屬藥品,依法應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藥師執業與管理,任何繞過法制、破壞制度的做法,絕不容許。要求立即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議,並請衛福部撤回違法解釋令,終止制度錯誤延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