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抽搐確診肺炎… 嬰同時染呼吸道3大魔王

即時給予抗生素、插管治療 未產生併發症 童醫慶生祝康復 11個月大的胡姓男嬰肺炎高燒抽搐,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經治療終於恢復,醫護團隊在男嬰出院時為他慶生,給予滿滿祝福。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南投11個月大的胡姓男嬰,咳嗽流鼻水數日後出現高燒40度合併抽搐情況,且呼吸道症狀越來越嚴重,連食慾與活力都明顯減退,家人送至童綜合醫院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男嬰兩側肺炎,同時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黴漿菌與肺炎鏈球菌,其中肺炎鏈球菌還感染到血液而導致菌血症,由於病童感染肺炎鏈球菌為高度抗藥性,緊急給予後線抗生素治療,終於恢復,醫護團隊在男嬰出院時為他慶生,給予滿滿祝福。 童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黴漿菌與肺炎鏈球菌是嬰幼兒呼吸道常見病原菌,對呼吸道破壞力極強,是秋冬季節嬰幼兒呼吸道3大魔王級殺手。這個男嬰同住的5個學齡前兄姊同時都出現感冒現象,其中2歲姊姊也同時因為黴漿菌與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住院治療。 高佳慧表示,肺炎鏈球菌自從常規施打疫苗後,出現侵入性感染的情況,例如菌血症與腦膜炎的病症就不常見,而這名男嬰感染的高抗藥性更特別少見,推測是男嬰的呼吸道先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與黴漿菌,之後因身體抵抗力降低而產生次發性細菌感染。 高佳慧說,雖然男嬰曾經施打過2劑肺炎鏈球菌疫苗,但是還未施打第3劑,因此在空窗期期間受到感染,造成嚴重肺炎。還好就醫後能即時給予抗生素與插管治療,才沒有產生敗血性休克、膿胸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醫師高佳慧呼籲家長不要輕忽孩童輕微呼吸道症狀,建議症狀發生超過3天應該就醫,同時在寶寶滿6個月大時開始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增加保護力。(記者陳金龍攝) 高佳慧呼籲,家長千萬不要輕忽家中孩童輕微呼吸道症狀,建議症狀發生超過3天就應該就醫,同時可以在寶寶滿6個月大時開始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增加孩子保護力,並銜接打滿3劑,避免出現抗體空窗期而造成保護力降低,導致感染風險機率變高,家屬也可以施打疫苗避免感染後傳染嬰幼兒。

Read More

經椎弓切骨矯正 教授抬頭挺胸

一次性矯正大角度駝背,讓患者抬頭挺胸,重見地平線。(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在中部大學任教的謝教授因僵直性脊椎炎使脊椎變形,疼痛難忍外,背部高達70度的彎曲與頸椎歪斜讓他呼吸困難、走路不便,授課時因抬頭艱難而無奈放棄黑板書寫。經醫師透過新式一次性經椎弓切骨矯正術,讓他再挺腰抬頭,歡喜呼喊:「我終於能看到地平線了!」 在東海大學畜產系擔任系主任的謝教授說,大學時在東海籃球校隊練習時發現右手抬不起來,原以為是肌肉或肌腱的運動傷害,直到讀成功大學研究所後,才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而讓病情急轉直下則是6年前在宿舍屋頂清樹葉時不慎跌落,讓脊椎變形日益嚴重。 大林慈濟醫院簡瑞騰醫師表示,謝教授一月來看診,從走路、彎腰駝背與無法抬頭挺胸看來是很典型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透過X光、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的檢查下發現他腰椎變形達70度,為了能看到前方,長期下來造成胸椎和頸椎代償性的過度後仰,結果頸椎歪一邊,不只腰椎變形,脖子和頭也疼痛不堪。 簡瑞騰指出,傳統的經椎弓切骨矯正術,一節腰椎頂多能矯正約35度,若駝背嚴重,需隔1至2週再進行第2階段手術,病人痛苦也增加手術風險。因而團隊在術中全程使用神經監測,決定進行一次性的大角度切骨,畢其功於一役地完成55度矯正,讓教授一次手術就能抬頭挺胸,並解決呼吸困難、脖子疼痛以及進食不順暢等問題,也避免過度矯正反而不方便用電腦。 簡瑞騰呼籲,不要把任何腰酸背痛都當成是運動傷害,尤其是1、20歲的男性當早上起床覺得背部僵硬、兩邊屁股會痛,或其他關節會痠痛等現象時,最好去抽血檢查。尤其有家族史,要提早檢測,可透過藥物來控制,並且搭配在醫院的復健以及在家的伸展運動,並避免長期姿勢不良而加重病情。 謝教授在術後第2天下床,他說,本身是藥學博士的他呼籲,很多人害怕吃醫師開的消炎或止痛藥,其實現今藥物療效好副作用又低,應遵循醫囑、規律服藥,有嚴重發炎要趕快抑制下來,不要形成惡性循環。

Read More

達文西懸吊術 婦擺脫骨盆脫垂

奇美醫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中),率領婦科達文西團隊完成各類複雜性手術,並與恥骨韌帶懸吊術成功案例(左三)合影。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61歲林姓婦女停經約10年,6年前發現陰道有突出物,同時合併急頻尿、尿失禁及排尿不乾淨等情形,有時咳嗽、打噴嚏或跑步等也會漏尿,奇美醫確診為骨盆鬆弛脫垂,進行達文西恥骨韌帶懸吊術治療,傷口小,術後2天出院擺脫漏尿、脫垂的憂慮生活。 奇美醫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表示,骨盆鬆弛脫垂是婦女相當常見的問題,主要為骨盆底器官子宮、陰道、膀胱、直腸等失去支撐而脫離正常生理位置,導致從陰道脫垂或突出。治療方式有保守治療(骨盆底運動、陰道雷射、子宮托)及手術治療(傳統開腹、腹腔鏡、達文西)。對於想再生育者或不適合手術者可採取保守治療,中重度者則需優先考慮手術治療。 由於骨盆鬆弛脫垂部位因人而異,須由專業醫師評估,像是子宮下垂有90%合併膀胱及直腸脫垂,除處理子宮問題,還需處理其他臟器下垂、尿失禁問題。若病人想保留子宮,可做達文西恥骨韌帶懸吊術,可同時做尿失禁吊帶、膀胱修補手術。 同時,也可將子宮次全切除(保留子宮頸當支撐),並將脫垂的子宮或陰道穹窿懸吊固定至兩側的髂骨韌帶,比傳統薦骨懸吊術更符合解剖位置,操作簡化。且使用人工網帶、及可吸收多糖螺旋釘(玉米釘),不傷害健康組織。 吳銘斌表示,2022年奇美達文西手術團隊包括婦科、泌尿、心臟血管、胸腔、一般、大腸直腸外科等完成2000例手術。達文西於婦科疾病使用上已被用來執行相當多種的複雜性婦科手術,像是多發性或巨大子宮肌瘤、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癌、多發性複雜骨盆脫垂等。

Read More

水果大叔急性心梗 南市醫救回

江男經手術治療後脫離鬼門關順利恢復健康,20日特別感謝心臟內科醫師劉力瑋(左)與心臟外科方副吉醫師(右)的治療與照護。 (台南市醫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58歲水果大叔江百川是東區崇義市場知名聞人,然而江大叔近幾年一直有胸悶困擾,今年上班時突發心肌梗塞,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緊急送往台南市立醫院急救才發現有嚴重心臟衰竭,在市醫急重症重症照護團隊合作下,水果大叔終於恢復健康、順利出院。 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力瑋表示,江男到院經檢測發現為心肌梗塞合併嚴重心臟衰竭,其左心室射出分率已經降至15%,一般常人標準為55%以上、35%以下視為嚴重的心臟衰竭。透過心導管檢查發現,江3條冠狀動脈中的左前降支與右冠狀動脈均為慢性全阻塞,而左迴旋枝則是急性堵塞。醫護緊急 打通迴旋枝隨即將其送往加護病房進行低溫治療來保護腦部,以免心臟停止而成植物人。 經評估認江需接受心臟繞道手術,然而當時江心臟仍呈現心因性休克,腎臟功能亦落在洗腎邊緣,情況並不樂觀、手術風險也較高,經給予藥物治療1個月,江左心室射出分率恢復到40-45%,腎臟功能也從洗腎邊緣恢復到接近正常,市醫也立即會診心臟外科方副吉醫師進行繞道手術,將2條阻塞的血管重新接上,江也在治療後順利恢復健康。 在台南市醫急重症照護團隊合作下,水果大叔沒有成為植物人、也不需洗腎,順利渡過這次危機。劉力瑋強調,江南成功逃離鬼門關十分幸運,但凡急救、送醫到後續手術間有一點差錯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也提醒民眾如有心悸或心律不整、呼吸困難、胸悶或胸痛等心血管疾病症狀,應盡速就醫。平常也要留意血壓與血糖數值,定期健康檢查,才能預防心肌梗塞的風險。

Read More

64歲男心跳停止 新北聯醫、消防隊接力救回 歡慶出院

64歲蔡姓男子(中)急性心肌梗塞心跳停止71分鐘,經新北聯醫搶救挽回一命昨日院方為其慶祝康復出院。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64歲男子蔡姓男子本月5日用餐時突然全身抽搐昏倒、心跳停止,救護人員抵達立即進行去顫電擊(心臟整流術)及接力CPR,並送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搶救,其間蔡男心臟停止跳動逾71分鐘,但在聯醫團隊透過「心導管介入手術」及「低溫療法」把蔡男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二十日院方準備了蛋糕為蔡男慶生,蔡男對為他急救的消防救護人員及醫療團隊表達感謝,場面溫馨。 新北聯醫急診醫學部部長詹征禕指出,蔡男到院時昏迷指數只有3分,研判為急性心肌梗塞,經醫療急救團隊施以「心導管介入手術」,打通病人冠狀動脈血管,雖恢復生命跡象但仍昏迷,團隊再為他做「低溫治療」照護,最終順利恢復生機,於9日脫離呼吸器轉至普通病房,並於一周後平安出院。 64歲蔡姓男子急性心肌梗塞昏倒、心跳停止,新北市立聯醫檢查其左冠狀動脈左前降支100%阻塞。 (新北聯醫提供) 詹征禕指出,美國心臟科醫學會所強調之「生命之鏈」包括5個步驟:1.儘早求救(打119)。2.儘早高品質CPR。3.儘早AED電擊去顫。4.儘早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5.整合性復甦後照護。在此個案完全展現,因眾人之努力和死神拔河,蔡男才得以由鬼門關拉回。 64歲蔡姓男子急性心肌梗塞昏倒、心跳停止,新北市立聯醫將其左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完全打通。 (新北聯醫提供) 新北聯醫院長項正川表示,新北聯醫長期與轄區消防隊合作,了解在地緊急救護之需求,目前能執行全年無休24小時「心導管介入手術」,也有復甦後照護利器「低溫療法」,均有賴到院前消防及醫院端的緊密合作,才能把握黃金急救時間搶救病人生命。

Read More

小心!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缺氧」誰是高危險群?醫師:3症狀判斷

2023世界睡眠日發起「30秒缺氧挑戰」衛教串聯活動,並攜手衛教大使國民奶奶譚艾珍,希望揪出百病之源「慢性缺氧」,讓民眾睡出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許多民眾睡覺時鼾聲如雷卻不以為意,不知自己已經成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風險族群。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醫師表示,打鼾、肥胖、睡不飽的民眾,其實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風險族群,應盡早檢測、治療。 什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有哪些危害? 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便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莊立邦醫師提到,所謂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指的是睡眠中上呼吸道鬆弛或塌陷,導致呼吸道狹窄,影響氣流,產生呼吸中止的問題,而打鼾就是一個氣流受到影響的現象。 氣流的影響不僅是症狀,還是致病機轉的一部份,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間歇性缺氧」,對身體將造成許多影響。莊立邦醫師表示,間歇性缺氧會使身體處於發炎狀態,許多器官會受到發炎細胞影響,其中影響最多的就是血管內皮細胞、血球,後續會使高血壓、心臟病、代謝性疾病等風險提高。 此外,還有研究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會提高癌症的罹病風險。莊立邦醫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應盡早治療,若不治療症狀不會自己好轉,反而還會更加嚴重,而缺氧、發炎情形也會越趨嚴重,身體的共病便會越來越多。 呼吸中止症有哪些症狀?誰是高危險群? 但呼吸中止的狀況都在睡眠中發生,民眾該如何知道自己屬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危險群呢? 莊立邦醫師表示,打鼾、肥胖、睡不飽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也是高危險群,民眾在睡眠中若不清楚自己是否有呼吸中止的問題,可由這些症狀做判斷,並到睡眠中心做進一步的檢測。 而資深睡眠技師洪曉菁也表示,根據調查顯示,男性每5位即有一位有「打鼾」、「睡不飽」症狀,其中又有近2成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遠超過國外數據,而且男性的風險比女性高出9倍,因此更要重視。 治療方式有「這些」學會推缺氧挑戰籲重視疾病 目前,睡眠呼吸中止症有正壓呼吸器、牙套、手術等治療方式,而身為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影音自媒體創作者麥麥,就是以正壓呼吸器治療的個案。 麥麥笑說,自己從小肥胖,一直有嚴重打鼾、睡不飽的問題,但經過正壓呼吸器治療後,自己一覺好眠,還不會被自己的打呼聲嚇醒,呼籲和他一樣的民眾應及早尋求專業治療。 睡眠呼吸中止症會產生許多危害,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周昆達醫師表示,學會效法「冰桶挑戰」公益精神,在2023世界睡眠日發起「30秒缺氧挑戰」衛教串聯活動,並攜手衛教大使國民奶奶譚艾珍,希望揪出百病之源「慢性缺氧」,讓民眾睡出健康。

Read More

想懷孕「子宮肌瘤」切不切?醫:1型態可不用處理

李世明醫師表示,若肌瘤過大且位置壓迫到子宮腔內膜,就會使胚胎不易著床,進而影響受孕。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40歲的Zoe曾以人工授精成功懷孕,不料卻在懷孕34週發現寶寶心音驟停胎死腹中,後來轉至台北中山醫院接受引產。悲痛欲絕的她暗自發誓一定要把孩子生回來,所幸後來靠著海扶刀治療子宮肌瘤後,以生殖醫學技術喜獲愛女,成為中山醫院首例「海扶寶寶」! Zoe在引產後被診斷出子宮內有個如棒球大小的肌瘤,且因位置壓迫子宮腔,恐影響胚胎著床,再加上40歲的高齡,想要自然生育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 棒球大小子宮肌瘤阻再孕 醫:壓迫子宮腔影響著床 台北中山醫院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師表示,子宮肌瘤為子宮肌肉層長出來的瘤,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好發於30歲以上的女性。而40歲以上婦女,則有近五成有子宮肌瘤問題。李世明提到,一般常見子宮肌瘤多為良性,只要定期追蹤即可,並不需特別處理;不過若肌瘤過大且位置壓迫到子宮腔內膜,就會使胚胎不易著床,進而影響受孕機率,此外也會有胎位不正、早產及流產的風險。 子宮肌瘤影響懷孕?位置、大小是關鍵 李世明說明,子宮肌瘤依據其生長位置可分為三種型態,分別是粘膜下(即子宮腔內)肌瘤、肌肉層肌瘤,以及漿膜外(即肌肉層外)肌瘤。除了漿膜外肌瘤不會影響懷孕外,粘膜下肌瘤超過1公分及肌肉層肌瘤超過4公分,就要及早就醫處理,不然會壓迫子宮內膜,造成子宮結構改變,功能改變及不正常免疫細胞活化,促使胚胎不易著床。 子宮肌瘤治療方式大不同 優缺一次看 李世明統整,若肌瘤在粘膜下(子宮腔內),用子宮鏡即可切除,沒有傷口且修復期短;若長於肌肉層且壓迫到內膜,可選擇以開刀剖腹、腹腔鏡微創手術...等方法切除治療,或使用海扶刀熱熔方式治療。 對比開刀及海扶刀的選擇,李世明表示,前者造成的子宮傷口較大,恢復期也較長,且日後懷孕時需提防子宮破裂風險。至於海扶刀則是利用高頻率音波聚焦產生熱量,以熱融方式讓肌瘤萎縮,是一種無創手術,可讓肌瘤不會再成長,但費用較高。 切除肌瘤想懷孕 術後需隔3~6個月 李世明表示,若為傳統開刀手術,約需要6個月時間讓子宮復原;而海扶刀因為無傷口,恢復期僅需3個月即可重新嘗試懷孕。而他也提醒有生育規劃的女性在備孕前都應先了解是否有肌瘤問題,並且評估是否會影響生育;若合併有高齡、不孕等問題,也可透過生殖醫學技術增加受孕機會。 現代人晚婚晚育,常常在計劃生育時同時有肌瘤問題,夫妻可至專業生殖醫學中心進行完整評估,有望可靠生殖醫學技術(例如:試管嬰兒),讓求子路上能走得更順利。

Read More

酒精殺不了腸病毒 務必勤洗手

時序為春季,腸病毒逐漸進入好發期,雖然口罩令解禁,醫師呼籲,仍需用肥皂勤洗手,才能減少感染機會。(中央社檔案照)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日前衛福部疾管署公布腸病毒71型再次現蹤,為杜絕腸病毒大流行捲土重來,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小兒科張濤澤主任特別提醒民眾,酒精無法清除腸病毒,因此無論大人或小孩一定要勤洗手,如果孩童出現腸病毒重症症狀,務必要盡速就醫。 各年齡層都可能被傳染腸病毒,其中以5歲以下的嬰幼兒最為常見,而家中大人則是最常發生的感染來源。雖然腸病毒主要影響腸胃道與呼吸系統,但是可侵患的組織器官非常多,包含:皮膚紅疹、心臟炎、腦膜腦炎、神經炎、肌炎等。嬰幼兒因抵抗力較差,因此感染之後較易產生嚴重的併發症,需要多加留意。 張濤澤主任表示,腸病毒明顯的症狀為:1.手足口症:特徵為發燒和身體出現小水泡(口腔黏膜、舌頭、軟顎、牙齦、嘴唇、手掌、手指、腳掌、腳趾),病人常因口腔潰瘍而不易進食,建議可以給予冰涼、軟質的食物,減少口腔的不適感。2.泡疹性咽峽炎:特徵是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 兩種症狀的病人大多在5-7天內,透過支持療法(退燒、止咳、打點滴等)可自行痊癒。然而若感染腸病毒71型則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感染腸病毒的5天內,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持續嘔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肌躍型抽搐等腸病毒重症前兆,一定要盡速送醫治療。 張濤澤提醒,因為COVID-19疫情,民眾多習慣使用酒精或是乾洗手消毒,但酒精卻無法消除腸病毒,因此勤加洗手且正確洗手,才能夠杜絕腸病毒侵擾,守護家中幼童健康。

Read More

七賢外科院慶 社區義診同樂

高雄市七賢脊椎外科醫院院慶,為民眾血壓、血糖、骨質密度檢測諮詢。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七賢脊椎外科醫院19日在六合公園舉辦第8屆院慶運動會暨社區健康促進親子活動,邀請創院8年來醫護行政同仁誕生共60位大小朋友們,以及鄰近社區里民及派出所、消防隊、慈善會社區親子一同趣味比賽。 院方說,此次以親子趣味遊戲主題,場邊設置兒童遊戲氣墊床與氣球,以及安排橋頭馬術中心帶來可愛迷你馬與兒童互動騎乘;另外,場邊並有骨關節科主任吳宗哲醫師及脊椎外科主任吳宗勳醫師共同為民眾血壓、血糖、骨質密度檢測諮詢。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創院8年來始終以高優質護病比1比7,相當醫學中心,營造護理師良好工作環境,8年來60位七賢寶寶接續誕生,今年還有2位孕媽媽待產,5位孕產假,8年來共9位生第2胎,2位員工接續生3胎,讓七賢同仁迎接更多孩童的喜悅中。 黃旭霖院長表示,該院秉持讓病人擁有優質安心專業的醫療服務,同時看到醫院同仁8年來陸續組織家庭與新生兒及2胎、3胎的寶寶誕生,雖然對經營團隊面臨不少挑戰,但相信始終以幸福企業理念,家庭為單位共同為大高雄整體環境努力。

Read More

有腎臟疾病 也會長不高

醫師陳明群指出,當孩子罹患腎臟病,發生活性維他命D合成減少,或代謝性酸中毒和電解質異常、貧血等問題,都會影響身高的成長。(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活性維他命D合成減少影響成長 醫籲勿隨意在奶粉中添加太多營養品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因身高問題交不到朋友,甚至被霸凌。而影響兒童成長先天條件的最重要因素為家族遺傳,即父母身高遺傳,後天生長因素則除了荷爾蒙、營養、身心理健康或藥物使用等,竟然也可能和腎臟有關。 蓮慈濟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周威志指出,剛出生的嬰兒發育速度最快,之後直到學齡前會慢慢趨緩,每年平均長高約4公分以上。若孩子每年身高成長小於4公分,或第2性徵的延遲或提前發育,就要注意是否有生長問題。 以第2性徵為例,男孩早於9歲、晚於14歲發育,女孩早於8歲、晚於13歲發育,都是相對異常的現象,建議帶孩子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測,排除是否為荷爾蒙或疾病影響;其中男生的性早熟尤其要注意,檢查是否為腦部或睪丸的腫瘤造成。 此外,缺乏生長激素也會導致孩子長不高,使孩子生長速度緩慢、骨齡落後;若未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的問題,除了造成青春期延遲或身材矮小,成人後可能會出現血脂異常、骨密度低、容易焦慮或抑鬱、記憶力減退等問題。 平時的睡眠、運動、飲食都會直接影響生長激素,周威志強調,由於生長激素是在夜間分泌,只睡飽是沒有用的,要在正確的時間睡覺才可以!而保持運動習慣刺激生長板,少吃甜食、油炸物等可能抑制生長激素分泌、甚至導致性早熟的食物,也相當重要。 小兒部兒童腎臟科主任陳明群則表示,不只是遺傳、吃不夠營養、腸胃功能弱或生長激素不足會導致長不高,當孩子罹患腎臟病,發生活性維他命D合成減少,或代謝性酸中毒和電解質異常、貧血等問題,都會影響身高的成長。 當孩子出現慢性腎臟病5大症狀: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和倦怠,家長就須當心。陳明群建議,勿隨意在奶粉中添加太多營養品,以免增加腎臟負擔,少吃高鹽、高油脂之食物和零食,並日常注意男女童局部清潔,減少便秘以預防泌尿道感染;若孩子出現茶色尿、紅色尿、泡沫尿、頭痛等高血壓症狀,或家族中有遺傳性腎臟疾病病史的孩子,建議可以每半年進行一次尿液篩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