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避孕藥擬改指示藥 勿長期使用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越來越多女性選擇使用事後避孕藥,食藥署30日指出,事後避孕藥擬改為指示用藥,能在藥局直接購買,但事後避孕藥並不適合長期使用,呼籲女性了解避孕方式以保護自己,並也是身體健康與生活選擇的重要課題。 食藥署表示,目前事後避孕藥屬於醫師處方用藥,非有醫師處方,藥局不得販。食藥署日前邀集各界討論事後避孕藥管理,達成一致共識,會中也分享日本試辦計畫結果。 食藥署表示,日本試辦模式是由厚生勞動省委託藥師公會辦理,合作藥局約300多家,且必需與婦產科診所結盟,16歲以上女性求購事後避孕藥,必須在藥師面前當場服用,3週後必須赴藥房結盟婦產科診所回診,未來會規劃符合台灣地區的計畫。 食藥署表示,口服避孕藥是許多女性會選擇的避孕方法,主要分為「事前」與「事後」兩種。「事前」避孕藥需要連續服用,透過少量雌激素與黃體素進行體內調節,抑制排卵進而達到有效避孕的效果。「事後」避孕藥則是在無安全措施的性行為後72小時內服用,透過高劑量黃體素抑制或延遲排卵,但並不適合長期使用。  

Read More

超前部署 凍卵黃金期30-34歲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灣晚婚晚育和低生育率的現象普遍,成大醫院婦產部醫師陳達生說,女性卵巢功能在35歲後急劇下降,增加自然懷孕的難度,導致高齡不孕情形大增,需借助人工生殖做試管嬰兒,而提早凍卵,能提高未來想生育時的選擇與希望,30至34歲是凍卵的黃金期,卵子品質佳,數量也充足。 陳達生指出,台灣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0.7歲,首次生育平均年齡則為31.43歲,人工生殖應用持續上升,國健署統計2022年全台共有5萬8千多人次接受人工生殖治療,誕生1萬1千多名試管嬰兒,占當年新生兒總數8.2%。超過7成的試管嬰兒療程患者年齡在35歲以上,高齡不孕已成為普遍的生育困境。 他說,仍有民眾對試管嬰兒存有疑慮,擔心孩子的健康狀況,多項國內外大型研究指出,排除父母本身高齡、不孕、多胞胎等因素後,試管嬰兒的整體健康狀況,與自然受孕的孩子並無顯著差異,它是一項安全且成熟的醫療選擇,幫助無數家庭圓夢。 陳達生說,人工生殖雖提供協助,年齡仍是生育的重要關鍵,女性生育力自35歲後急速下降,卵子數量與品質同步減少,試管嬰兒成功率也可能降低。若有延後生育計畫的女性,可考慮進行生育力保存,特別是凍卵,可及早進行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抽血檢測,評估卵巢庫存情況;30-34歲是凍卵的黃金期,一次療程通常可取得20-25顆成熟卵子,未來約80-90%的機會可達成一次活產。隨著玻璃化冷凍技術的進展,卵子解凍後的存活率達9成以上,品質幾乎等同於冷凍時的年齡。

Read More

預立醫療諮商費 今起擴大給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為強化自主醫療決策,保障病人有知情選擇與決定的權力,健保署公布,自5月1日起擴大「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健保給付對象,預估約180萬人受惠。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是在一個人仍具備清楚意識及表達能力的情形下,預先對未來可能失去表達能力時決定醫療照護方式。 健保自113年7月1日起,針對特定疾病且具行為能力之住院病人,提供每人終生一次「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簽署者,由健保支付3,000點。截至114年3月底,統計共51家院所申報155人次。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適用條件,包括符合安寧療護收案條件者、輕度失智症(臨床失智評估量表0.5至1分)、符合病人自主權利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所公告之病名及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收案對象。 為鼓勵民眾提早規劃末期醫療照護,自5月1日起再擴大新增「65歲以上重大傷病病人」,「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或全民健康保險地區醫院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之65歲以上多重慢性病病人」之對象。同時,由住院擴大至醫院門診與基層診所服務,落實善終權益。

Read More

健保核價低 手術封合凝膠停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醫師貼文指稱,泰爾茂外科封合凝膠被健保「賜死」,自5月1日起大概就買不到了。衛福部30日澄清,該凝膠並沒有退出台灣市場,而是自5月起由自費醫材轉為健保給付,且給付核價遠比日、韓還高。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諶大中在臉書發文指出,泰爾茂外科封合凝膠塗抹在接合處,可以減少針孔的出血,用於主動脈剝離及主動脈瘤的外科手術,但自5月1日起,因為健保用一個令人震驚的低價,造成廠商停止供貨。 對此,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強調,泰爾茂外科封合凝膠這款過往需自費的急重症醫材,在健保爭取新藥、新科技收載下,今年是編列預算納入健保,優先使用在主動脈吻合跟縫合手術,減經民眾負擔。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則透過臉書指出,泰爾茂產品支付點數參考醫院採購及調整資料等評估,以臨床常用規格4cc品項23662點暫予支付;2cc及5cc規格,分別以11831點及以29577點暫予支付。 台灣支付價格與國際價格比較:日本:5586元(2cc)、13965(5cc)、27930元(10cc)。韓國:1504元(2cc)。澳洲:2671元-6741元(2cc)、10769元(4cc)、24,564元(10cc)。 林靜儀指出,依藥物支付標準規定,廠商對支付點數有意見,可於健保署通知日起30日內提出。

Read More

健保論人計酬 研議花東試辦

記傅希堯∕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日前提到花蓮秀林鄉「論人計酬」計畫很成功。衛福部長邱泰源29日指出,秀林以人為中心、給予病人完整照顧,非依看病次數的按次給付,接下來研議擴大花東全區試辦。 健保署指出,健保論人計酬是指整合各層級醫療團隊對特定區域民眾進行健康照護,每名民眾會有一筆預定經費額度,當團隊照顧得越好,就醫機會越少,院所收入反而更高,簡單而言就是希望居民被照得更健康,而非於不健康時再耗費資源去治療。 邱泰源29日出席部立醫院第3屆優良暨資深典範行政人員頒獎典禮時指出,總統賴清德日前提出各區之健保總額可採自收自管,不必交由健保署統一收取後再核發給院所,就是希望健保於各區可達成財務自主,最重要的是加入促進健康元素,全人醫療的照顧。 邱泰源表示,由於目前的醫療體系分為3層級醫院加上診所,如採取論人計酬,邱泰源坦言,的確必須有更多配套措施,包括完善之轉診系統、家庭醫師的建立等,這些配套措施做好,未來民眾的健康會得到更完整的照顧。 健保署長石崇良日前也指出,花蓮秀林經驗是否擴大整個花東試辦,須研究整合體系,目前正在評估先將論人計酬擴及長照機構住民、洗腎病人兩大族群。 邱泰源表示,花蓮秀林目前做得相當成功,以人為中心給病人完整照顧,也非常重視健康促進,若能使用秀林鄉的模式,第一步先在花蓮、台東擴大區域舉行,並沒有限制一個疾病或是一個單位,而是整個區域擴大舉行,這是政府現在考量的方向。

Read More

雙北麻疹群聚+1 境外+3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9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1例麻疹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病例,均與越南有關,其中本土個案為新北市20多歲男性,正是上週公布雙北職場麻疹群聚案的匡列接觸者,目前接觸者共計匡列460人,將持續監測至5月14日。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本土個案的北部20多歲男性,為日前公布境外移入致本土職場群聚感染事件之新增個案,與確診個案有共同空間暴露,因於接觸後7天出疹,經就醫通報後採檢確診,其接觸者共計匡列460人,該起群聚事件目前累計確診3例,衛生單位將持續監測至5月14日。 另新增3名境外移入個案分別為南部20多歲男性、北部30多歲男性及北部30多歲女性,皆於4月上旬曾至越南旅遊,其中北部2名個案為同行友人,上述3名個案於返國後10至12天發病,經就醫通報後採檢確診。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越南麻疹疫情嚴重,國內麻疹今年累計本土12例、境外移入20例,均來自越南,也均為6年同期新高,群聚累計5起共12例。呼籲近期曾赴越南旅遊民眾,請於返台後3週內注意有無發燒、咳嗽、流鼻水、紅眼、出疹等症狀,就醫告知旅遊史。

Read More

防治蚊蟲 首重環境清潔再用藥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時序入夏,環境部29日指出,針對防治如斑蚊、小黑蚊、蟑螂等常見害蟲,首重就是環境整潔,若要使用環境用藥需認明環境部登記核准、使用前先看標示、確認有效期限等。 環境部29日舉辦「環境用藥管理與選購」記者會,並邀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教授白秀華、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名譽教授徐爾烈說明常見的環境害蟲,並提醒防治方式。 白秀華表示,以蚊子來說,登革熱傳播主要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孳生於可積水容器;斑蚊在白天吸血,以早上9時至10時及下午4時至5時為高峰,因此職場防蚊也要留意。 白秀華指出,埃及斑蚊一般棲息於屋內、白線斑蚊主要棲息於室外。另,台灣俗稱的「小黑蚊」其實是屬於雙翅目蠓科的台灣鋏蠓,雌蟲嗜吸人血,被叮到會非常癢,以中午至下午時段為吸血高峰。 在蒼蠅方面,成蠅喜歡白天活動,喜好腥臭味及發酵有機物,具趨光性、所以白天常在窗戶邊出現,夜間則棲於植物枝葉、電線、繩類等條狀物品或天花板等處。 白秀華說,上述蟲害防治主要就是清除孳生源,加強紗窗、蚊帳或穿著長袖及長褲加強防護;使用合格電蚊香空間盡量不要有人,使用後記得開窗通風;殺蟲劑可噴於小黑蚊喜歡棲息處,如樹林、牆縫下及水溝旁等,蒼蠅則常見於紗窗、天花板、樑柱等地。 徐爾烈則指出,美洲蟑螂常出現於廚房、浴廁潮濕場所,德國蟑螂常見居家櫥櫃、抽屜等空隙裂縫;主要應加強環境整頓不堆雜物,若要使用餌劑,可在冰箱、牆角等陰暗角落或縫隙處施藥。 再來談到老鼠,徐爾烈說,一般而言,門縫若有新台幣10元硬幣大小、或2公分縫隙老鼠就可以穿過。在施放殺鼠劑前,要將所有的食物收拾乾淨,垃圾、廚餘妥善處理、密蓋,斷絕鼠糧;放妥捕鼠器或毒餌後不要經常變動;並強調要改善鼠患,重點就是將雜物都清掉,可以改善8成的問題。 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長謝燕儒提醒,選擇環境用藥應符合「4要」,要確認防治對象、認明環境部登記核准、使用前先看標示、確認產品有效期限。

Read More

保濕抑菌抗發炎 中草藥外泌體 清泌一號搶市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繼新冠疫情期間,「清冠一號」助全球人類重拾健康,今年,清冠一號團隊再出擊,攜手訊聯外泌體及AI智慧研發技術,推出全新功能性中草藥外泌體「清泌一號」,開發具備保濕、抑菌、抗發炎3大功效外泌體新複方,展現中醫藥、外泌體先端製程與AI結合的創新能量。 外泌體技術近年於再生醫學、免疫調節、醫美與皮膚修復領域備受矚目,「清泌一號」結合AI模擬與科學分析,融合中西醫優勢,有望成為繼「清冠一號」後,推動台灣中醫藥外銷的最新代表作。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蔡耿彰教授表示,中藥外泌體研發是所長蘇奕彰繼「中藥新藥研發」的另一項台灣中醫藥發展的重大策略,「清冠一號」讓全球重新認識中醫藥的價值,「清泌一號」則進一步展現中草藥的創新與跨域能量。 台灣中醫病理學醫學會副秘書長、醫師張慈文表示,外泌體就是中醫「鮮品」的現代詮釋,效果更直接且穩定。中醫普遍認為「鮮品」蘊含藥材最自然的精華與活性成分,價值極高;但過去受限於產地與運輸而難以普及。現代科技讓中草藥外泌體重現中醫藥材鮮用或帶汁使用的鮮品智慧。 「清泌一號」是台灣首度運用在地中草藥外泌體的創新嘗試,也為台灣農業產銷失衡找到一個突破口。張慈文指出,包括她和清冠一號團隊在內的多位中醫專家,積極投入中藥材從源頭的種植與馴化研究,實踐「以醫領藥、以藥帶農」的新使命,與農民共同打造「在地可耕、全球可銷」的中草藥供應鏈。 張慈文表示,此次選用曇花與金錢薄荷皆以安全、無毒農法栽種,證明中藥材可在台成功馴化並實現高附加價值轉化,將「清泌一號」推向全球,打造台灣功能性中草藥特色品牌,未來一提到「功能性中草藥」就想到台灣。

Read More

近視暴增700度 竟是白內障作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45歲高先生患有高度近視,1年多來,近視度數從800度飆到1500度,幾乎每隔1-2個月就要配新眼鏡。直到驗光師建議他就醫檢查,才確診罹患白內障。 白內障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亞東醫院眼科部主任王嘉康表示,白內障患者由於水晶體混濁,干擾光線進入眼睛,導致視力變得昏暗模糊,配戴眼鏡也無法矯正視力模糊的情形,甚至可能造成近視度數快速增加,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 一般來說,白內障好發於55歲以上老人家,但近視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族群,糖尿病患,長期使用類固醇的風濕免疫病人,及曾受過眼部創傷的民眾,還是有可能提早發生白內障。 水晶體置換手術是改善白內障的最佳治療選擇。王嘉康指出,目前我國健保給付的人工水晶體只能提供單一焦點,而近年為了滿足更多元的用眼需求,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能提供老花矯正的效果,滿足遠、中、功能性近距離(約45cm)視力範圍。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不僅可延長視力景深,提供近似於200度老花眼鏡度數矯正效果,減少眼鏡配戴需求;同時對於度數誤差的容忍度也更高,即使術後有些許度數殘留,仍有96%以上患者能享有0.8以上的遠距離視力。 此外,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也特別採用新一代抗藍光科技,在抗藍光的同時,盡量保障充足的光線來源,並還原實體本色、減少色彩誤差,還能阻擋對眼睛有害的紫外線,全方位保護黃斑部,不受到有害光線的侵襲。 王嘉康強調,30歲過後,即使高度近視,度數也不太會快速加深,假如發現度數在1-2年內增加超過50度,近視快速加深就要提高警覺。另外,由於白內障不一定會兩眼同時發生,就算兩眼都罹患白內障,病程進展速度也不太一樣,因此度數增加不對稱也要注意。

Read More

健保論人計酬 專家提4配套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賴清德總統提出健保改為「論人計酬」模式建議。醫管專家28日指出,論人計酬有助減少醫療浪費,但首先須先克服資源落差,並建立風險調整機制、醫療體系相互合作,及改變民眾就醫行為。並建議政府提供護理學生每人每年15萬元獎學金,約年花15億預算,治本解決護理荒。 賴清德總統27日於健康台灣全國論壇中,提出花蓮縣秀林鄉「論人計酬」試辦得很成功,有助引進「健康促進」概念,進而達到疾病預防,減少民眾就醫次數。 對此,台灣醫務管理協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論人計酬最大好處,在於促進醫療資源合理配置,鼓勵預防勝於治療、強化跨層級跨院所合作,推動區域整合式照護、減少醫療浪費,提升醫療體系永續性。 英國的論人計酬是每個病人的基本費用由政府支付給家庭醫師診所,且若能提供良好預防醫學、慢性病管理、民眾健康促進,醫師還能領取額外「品質獎勵金」;荷蘭則採論人計酬混合部分按服務計酬模式,醫師以「人頭費」為主要收入,若患者需要轉診或慢性病管理,則有額外補助。 洪子仁指出,總統想推行「論人計酬」,首先要先扭轉目前健保「論量計酬」觀念,並非疾病治療越多、給付越高,而是以預防醫學為主,人民越健康、醫療花費越少。 不過,洪子仁認為,施行論人計酬有4大作法,首先要考量區域醫療資源分布差異,都市、偏鄉及醫學中心、基層診所資源落差;不同地區人口結構、健康需求差異大,須設計風險調整機制,保障高需求族群有足夠照護;還要成功推動各層級院所合作;並改變民眾看大醫院、反覆就醫的行為。 此外,針對醫療體系目前護理荒,洪子仁表示,目前台灣約有30萬名持證護理人員,但實際從事臨床工作的僅19萬人,護理崩盤風險日益嚴峻。 洪子仁建議,政府應啟動「護理科系養成獎學金計畫」,提供護理學生每人每年新台幣15萬元獎學金,但要在畢業1年內考取護理師執照、執照取得後至少服務臨床4年,未履行者須返還獎學金。 洪子仁強調,此一方案,以全台每年約1萬名護理系畢業生估算,預計每年投入約15億元即可實施,4年內即可補充4萬名新血,為台灣脆弱的醫療基礎注入強心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