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 1年新增近3千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1年新發現罹患「食道癌」的個案人數接近3千人,國健署2日指出,食道癌新診斷個案中,75.6%有吸菸行為、50.8%偶爾喝酒或是習慣性喝酒、46.8%有嚼檳榔的行為,呼籲民眾應遠離菸、酒、檳等危險因子,以預防食道癌。 根據國健署111年癌症登記資料,國人食道癌新發生個案共有2831人,其中男性就高達2600人,占了9成以上,位居男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6名;衛福部112年國人死因統計,亦有2064人死於食道癌,其中男性也占9成以上,死亡人數高達1915人,是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第5位。 食道是食物進入消化系統的第一個通到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更易暴露於危險因子及病菌當中。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食道癌的危險因子有不健康飲食、菸酒檳、胃食道逆流等有關。 國健署表示,從癌症登記資料中發現,我國食道癌新診斷個案中,75.6%有吸菸行為、50.8%偶爾喝酒或習慣性喝酒、46.8%有嚼檳榔的行為。另,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這些習慣者的3.80倍、2.29倍和2.62倍。 國健署說,食道癌目前尚無具有實證的有效篩檢工具,因此,最好從日常生活落實做到:1.遠離菸、酒、檳榔。2.平日飲食減少過燙(超過攝氏65度)食物。3.少吃香腸、臘肉等含亞硝酸鹽食物。4.多食用原型食物,盡量減少加工食品。5.保持口腔清潔習慣。6.維持規律運動。 食道癌症狀除了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出現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由於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因此,國健署呼籲,民眾平時應提高警覺,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切勿僅上網搜尋相關資訊後,就自行判定身體無異狀,而延誤就醫時機,如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早就醫檢查,把握黃金治療期。

Read More

公費流感疫苗改打3價 採購686萬劑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今年秋冬流感疫情整備,疾管署2日表示,已完成公費3價流感疫苗採購作業,總計花費新台幣15.7億,採購686萬4910劑,其中計畫實施對象647萬9080劑,較去年增加約4.2萬劑。由5家廠商得標。 疾管署指出,今年1月經傳染病防治諮詢會流感防治組及預防接種聯席會議決議,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採購3價流感疫苗。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解釋,這是因為過去主要流行的B型流感「山形株」從2020年春天開始就在全球銷聲匿跡,沒有再被偵測到。而今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流感疫苗選株則為A型流感H1N1、H3N2以及B型流感的維多利亞株。 目前國內取得3價流感疫苗許可證廠商共有5家,由國光生技拿下最大供應量,採購結果分別為:國光生技316萬5830劑(占47.5%)、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台灣分公司(授權裕利公司投標及履約)174萬9,540劑(占26.3%)、台灣東洋藥品75萬2,300劑(占11.3%)、賽諾菲60萬8,320劑(占9.1%)、高端疫苗38萬8,920劑(占5.8%),另視實際需求再額外下訂量為每家廠商各4萬劑。 疾管署說明,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決標量共686萬4910劑,包括確定採購量666萬4910劑(含114年度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實施對象所需疫苗量647萬9080劑、中央及地方委託代購量18萬5830劑),以及可視實際需求再額外下訂之數量20萬劑。 相較去年,決標量688萬8200劑雖略減約2.3萬劑,但今年度計畫實施對象647.9萬劑,實際較去年增加約4.2萬劑,以反映國內高齡人口成長趨勢。 疾管署表示,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將於10月1日起、分2階段開打,第1階段開放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等11類高風險族群;第2階段才會開放50至64歲健康成人。

Read More

翁乳頭流汁以為長痘 流血絲爆乳管原位癌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一名65歲男子左側乳頭流出液體,他以為是痘痘並未理會,忍了1個多月,直到流出血絲才驚覺不對勁就醫,確定為乳管原位癌,手術切除。 員榮醫院駐診梧棲童綜合醫院乳房外科醫師陳國棟表示,並非女性才會得到乳癌,男性要注意如果媽媽、姊妹等直系血親有乳癌家族史,自身有喝酒、過度肥胖都會增加罹癌風險。 陳國棟說,男性乳癌雖然相對罕見,但仍然可能發生,僅占所有乳癌病例的1%。其中大多數為浸潤性乳管癌,而乳管原位癌在男性乳癌中又僅約5%,男性乳癌常見症狀為乳頭下有無痛硬塊,乳頭凹陷或出血性分泌物,乳頭周圍皮膚改變如潰瘍、橘皮樣皮膚,或伴隨同側腋下淋巴結腫大。 男性乳癌一般好發於60至70歲間,好發因子有乳癌家族史,雌激素過多,如肝硬化、肥胖、克氏症候群。另外,有睪丸疾病如隱睪症或曾接受睪丸摘除手術,濫用酒精與肥胖等也會增加男性乳癌發生率。 陳國棟指出,該患者就診時,告知左乳頭不知何故流出不明液體,起初他以為是長痘子,不料竟然流了1個多月,偶爾還流出血絲,嚇得馬上就醫。陳國棟為患者檢查時摸到患者左乳頭下方約有1公分大小的腫塊,輕壓左乳頭可見少量出血性分泌物,但沒有腋下淋巴結腫大的情況。患者身體肥胖,BMI值高達32.6(正常值應小於24),幸好無乳癌家族史。經乳房超音波檢查顯示左側乳頭下方有一個1.7公分的腫塊,切片檢查後,證實為乳管原位癌,經手術切除,癒後情況良好。 陳國棟說,大多數的人都以為只有女性會得乳癌,其實男女都會得到,依統計全球男女乳癌比例為1比120。 陳國棟指出,男性乳管原位癌,5年存活率極高,約98%~100%。若未治療,約有30~50%的乳管原位癌,在10~20年內可能進展為侵襲性乳癌,會影響存活率。尤其是晚期乳癌,5年存活率降至20~30%。

Read More

比照軍公教 衛福部社工等調薪3% 6600人受惠

本報綜合報導 軍公教今年調薪3%,衛福部1日指出,今年度聘用社工人員及社會安全網專業人員,亦比照調薪為新台幣4萬2742元至4萬6176元,並追溯自今年元旦起生效,計約6600人受惠。 行政院長卓榮泰去年宣布,同意114年軍公教員工待遇調升3%,並拍板政府約僱與約用等人員月薪應高於最低工資1.1倍、約新台幣3萬1449元。 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副司長楊雅嵐昨說明,聘用社工人員及社會安全網專業人員多為政府部門約聘僱,屬於廣義公務人員;因近日接獲行政院公文通知,再次調增今年度軍公教員工待遇,因此調高其薪點折合率,並追溯自今年1月1日起生效,計約6600人受惠。 針對薪資調整,聘用社工薪資由4萬1528元(每點140.3元)調整為4萬2742元(每點144.4元);保護性社會工作人員由4萬4896元(每點143.9元)調整為4萬6176元(每點148元)。且依聘用社工人員俸點不同,每人每月大約增加1214元至2066元。 有關114年「補助民間社工薪資」,日前已宣布配合軍公教調幅加薪3%,社工人員起薪自3萬7765元調整為3萬8898元(每月增加1133元),社工督導起薪自4萬4239元調整為4萬5566元(每月增加1327元)。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肯定第一線社工人員貢獻與辛勞,盼透過改善待遇,提升社工整體薪資,搭配層級性訓練及督導支持,促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久任,減少人員流動,累積服務經驗與專業度,提高基層服務品質。

Read More

衝動 組織能力差 成人也有過動症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衝動行事和組織計畫能力差,這些狀況對許多人來說,或多或少都可能會發生,但如果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且對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則要小心,可能是過動症。南投縣政府衛生局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不僅影響兒童,許多成年人受到困擾卻未察覺。 南投衛生局長陳南松指出,許多成人ADHD患者可能因社會標籤或對自身狀況的誤解而延遲求醫,但ADHD並非「個性缺陷」,而是一種可透過多元方式改善的神經發展性病況。透過適當的藥物、心理諮商與行為調整,患者能學會更有效的策略來管理ADHD所帶來的挑戰,提升職場適應力與人際關係的穩定度。 衛生局表示,ADHD是一種神經發展性疾病,主要特徵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衝動行為、過動、時間管理困難與情緒調節不穩等。這些症狀可能影響個人在學業、職場與人際關係的表現,甚至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困擾。然而,由於成人ADHD的表現方式與兒童不同,許多患者直到成年後才意識到自己可能受到影響,錯過了及早介入的機會。 成人ADHD的症狀可能不如兒童期明顯,不僅影響工作效率,也可能導致人際關係緊張,甚至讓患者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例如,在職場中,可能會因難以完成工作、容易拖延或無法專注於細節而感到壓力。部分患者也會因為難以控制情緒,過度反應或急於做決定,而影響到人際互動與團隊合作。 衛生局表示,全縣13鄉鎮市衛生所及南投區、竹山區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均提供免費心理諮商服務,幫助民眾學習合適的壓力調適與行為管理技巧。心理諮商過程皆嚴格遵守保密原則,確保民眾獲得專業支持。

Read More

立夏養心 西瓜等紅色食物有幫助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5日立夏開始晝長夜短,氣溫升高。藥師指出,立夏養生注重養心,可多吃紅色食物,像桑葚、紅西瓜、紅棗、番茄等,都是養心食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陳安青表示,夏天因炎熱的天氣而躲在冷氣房,或在戶外正中午進行激烈運動,大汗淋漓,兩者皆過猶不及;建議夏季養生應要「使氣得泄」,適度流汗排出身體裡的熱氣,流汗過多反而耗氣傷陰,建議可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並在運動過後補充水分。 中醫認為「春養肝,夏護心,秋養肺,冬補腎,四季養脾胃」。據陰陽五行五臟與五色對應,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而心臟對應紅色,可多補充紅色食物;夏天流汗較多時,酸味食物具有收斂的特性,適當吃酸能預防流汗過多,生津止渴,夏天盛產的桑葚、紅西瓜、紅棗、番茄等,都是養心好食材。 隨著母親節將屆,緊接著是月底連假端午節,吃大餐或粽子常因不小心飲食過量,造成胃部飽脹消化不良等腸胃道症狀。此時喝一杯山楂茶或仙楂餅,幫助消食除油解膩。 陳安青說,山楂最被熟悉是製成花形狀的仙楂糖,不過需注意若是甜度較高的山楂糖就不能吃太多,想達到消食化瘀的功效最好是山楂乾以熱水沖煮效果最好;另,胃酸過多、胃潰瘍或腸胃功能較弱的人,應避免空腹或大量食用山楂,以免引起不適。

Read More

阿茲海默2新藥 6月有望自費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近期2款阿茲海默症新藥「樂意保(leqembi)」、「欣智樂(kisunla)」有望於6月在台灣開放自費使用,臨床指引正在制定中,專家指出,目前研究僅針對早期且檢測出特定澱粉蛋白的失智症個案,中重度失智者不適用,病患與家屬仍需全面評估風險,並了解藥物是「延緩惡化」而非「治癒疾病」。 對於兩款阿茲海默症新藥樂意保和欣智樂即將在台上市,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近日邀請研究阿茲海默症成因、臨床病況與藥物專家,解析藥物實際療效與可能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學教授兼醫學院院長、雙和醫院神經科顧問醫師胡朝榮表示,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最常見病因,目前多數科學家相信,其主要病因是腦內堆積過多有害蛋白質「類澱粉」。 胡朝榮指出,過去有許多嘗試移除腦內類澱粉的大型、跨國臨床試驗失敗。此次終於有leqembi、kisunla臨床試驗告捷,並陸續在美國、日本等國上市,是失智症治療的重要里程碑;從過去僅改善病情的「症狀治療」,進入可以真正針對病因來改善病程進展的時代。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傅中玲則指出,即使符合藥物適應症,病患與家屬仍需全面評估風險、生活品質及照護資源,尤其需審慎思考的3大考量。第一是個人價值觀與生活目標是否能接受長期、規律性靜脈輸注藥物及MRI追蹤。 第二,此類藥物是「延緩惡化」而非「治癒疾病」,需了解效益與風險之平衡;至於第三則須評估照護資源的負擔,治療過程需要2至4週輸注藥物一次,MRI定期追蹤,亦增加照護人力與財務負擔,即使醫療條件符合,也需綜合考量家庭支持系統之可行性。 對於這兩款藥物最新研究推論的限制,傅中玲說,目前研究僅針對早期且檢測出特定澱粉蛋白的失智症個案,中重度失智者不適用;且該研究期間僅18個月,尚無數據證明藥物能逆轉病程或延長壽命,長期療效也未明,且副作用風險更仍須長期觀察。 此外,臨床試驗受試者族群以白人為主,對其他族群適用性尚待進一步驗證,目前此藥在台灣仍在試驗中。

Read More

市售食品真菌毒素汙染 檢驗合格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1日公布114年第1季市售食品真菌毒素汙染監測結果,經抽驗174件食品檢驗之真菌毒素含量,結果全部都符合規定。 食藥署表示,菌毒素係由黴菌生長而產生,對人體健康會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為保障國人飲食安全,食藥署聯合地方政府衛生局監測市售食品真菌毒素汙染,今年1-3月共抽驗174件食品檢驗真菌毒素,包括花生製品50件、米麥類17件、薏仁與藜麥10件、紅麴製品13件、咖啡類17件、嬰幼兒食品7件。 另有,玉米類3件、果乾類8件、堅果類8件、香辛類9件、乳類7件、黃豆類6件、食用油脂5件、蓮子4件、塊根或塊莖等之粉體3件、飲料類7件等其他類產品計60件。檢驗結果,被抽驗之174項食品全部符合規定。 食藥署指出,174件食品中,有27件是於台南市抽查檢驗,包括花生、白米、貢糖、花生糖、玉米類、紅麴製品、堅果類、咖啡豆、白胡椒鹽、黑胡椒鹽、蓮子及純果汁等項目。 食藥署表示,仍會繼續加強強監測,經抽驗與規定不符者,將由地方衛生機關依食安法及相關規定處辦,並將違規業者列為加強稽查輔導對象。

Read More

中醫有效預防泌尿道反覆感染

門診常見女性朋友求診治療泌尿道感染,症狀為不停地想跑廁所,伴隨灼熱刺痛感,甚至尿液混濁帶有血色,不少女性都有過這樣的痛苦經驗。泌尿道感染好發於女性,男性也會發生,當泌尿感染嚴重時還可能影響到腎臟,所以無論男女老少,都必須重視泌尿道問題。 女性先天泌尿系統的構造和男性有很大差異,因此,女性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比男性多出8倍以上。一是尿道口到膀胱的距離不同,男性長達25公分左右,而女性卻只有3公分,細菌比較容易經由尿道進入膀胱,引起膀胱發炎;二是女性的尿道口離陰道及肛門都相當近,容易經由性行為或清潔不當,而把陰道、肛門口附近的細菌帶到尿道口,再進入膀胱,增加感染機率。 女性停經後,因為缺乏雌激素,會使尿道壁及周圍維持禁尿或控制不漏尿的肌肉力量變弱,加上陰道及尿道的黏膜萎縮,及尿道黏膜下的血管叢也變少,關閉尿道的力量相對減弱,容易出現漏尿、尿失禁問題,而漏尿造成潮濕,易導致細菌孳生,增加感染發炎機會。 女性泌尿道感染大多數由大腸桿菌引起。泌尿道感染以膀胱為分界,可分為「上泌尿道感染」(如腎盂腎炎)」與「下泌尿道感染」(如尿道炎);若半年內發生2次以上,或一年內有3次以上尿路感染,稱為「反覆性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在中醫屬於「淋證」範疇,以「小便頻急,淋瀝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臍中」為主要症狀。《諸病源候論》將淋證病機概括為「腎虛而膀胱熱」,初期主要由外感濕熱、飲食不節、多食辛熱肥甘之品、外陰不潔、情志失調、氣滯血瘀、先天稟賦不足或勞慾過度引起,使「濕熱蘊結下焦,而導致膀胱的氣化不利」;後期若因病延日久,濕熱傷及氣陰,可導致「脾腎虧虛,膀胱氣化無權」,也是泌尿道反覆感染的重要原因。 中醫治療反覆性泌尿道感染,可分為急性發作期與慢性緩解期兩階段,治療原則為「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急性發作期以「溼熱下注膀胱」為主,伴有明顯泌尿道感染症狀;治以「清熱利濕通淋」,可用瞿麥、萹蓄、白茅根、車前子、滑石等藥加減。慢性緩解期以「脾腎虧虛」為本,「下焦濕熱」為標。泌尿道不適的症狀減輕或消失,標本兼治,除上述「清熱利濕通淋」藥外,加入「補脾益腎、益氣養陰」藥物如生地黃、茯苓、豬苓、澤瀉、地骨皮等,增強泌尿道抵抗力,以預防泌尿道感染反覆發作。 (作者∕台南市長安中醫診所醫師蘇惠靖)

Read More

專案輸液爆外漏 啟動回收8.9萬袋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30日公告,由百特醫療產品股份有限公司專案輸入之2批共8萬9千餘袋500ML生理食鹽水注射液,因出現外漏、外溢的不良情形而啟動回收,回收不會造成生理食鹽水供應短缺問題。 食藥署指出,是經接獲醫療機構通報,指這2批生理食鹽水有外漏、外溢的不良情形,經請廠商調查後,廠商於4月11日主動通報食藥署啟動回收,這2批號藥品已銷售數量約8萬9970袋,食藥署要求廠商於5月11日前完成回收,批號V24H22E、V24H22F等2批生理食鹽水,並繳交調查報告及預防矯正措施,倘藥商未依規定辦理回收作業,將依藥事法處以20萬至500萬元罰款。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去年被命令停產的永豐化學經改善後已恢復相關生理食鹽水注射液的供應;食藥署專案輸入的生理食鹽水的部分也已經分配完畢,現行國內所有生理食鹽水將回復自由市場機制。 食藥署統計,自113年6月12日到114年3月17日,共專案進口輸液共輸入500c.c.的1104萬3千餘袋,並依照醫院申請數量進行分配;回收的8萬9千袋是於今年3月分配給多間不同醫院使用,啟動回收後,還有其他專案分配的輸液,且永豐已恢復供應生理食鹽水,因此不會因此出現短缺問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