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簡政珍詩學隨想 所謂閱讀美學

五彩秋色 文/簡政珍 圖/簡昌達 文字的進行受制於時間,形象展現空間,詩的意象正是以時間性的文字呈現空間性的形象。詩人最大的考驗就是意象的經營。 中文個別的文字有空間性的美感,但文字的進行是時間性的藝術,因為文字意象隨著時間的流動展現。讀者在詩中的感受是藉由逐字逐行的閱讀,帶著探索的心情來感受個中趣味。因為探索,閱讀中,心情的期待、焦慮都是美學的投影。

Read More

〈中華副刊〉遙遠的催眠 ——想念商禽

詩/汪啟疆 圖/林蒼鬱 意志的疆界 您那些詩節奏 催眠了什麼 懨懨的 島上許正下著雨 你的枕上曬著鹽 詩排列了沙上足跡,守著您 守著夜守著逃亡的天空 守出涉禽時間 守住無言衣裳 春芽編它綠色長辮子 用灘岸線 讓海來跳繩,讓波濤再度凝作眼淚和鹽 讓岸和港打了結,讓手指交錯慵懶如涉禽 讓世界擴大放置滅火機,讓孤獨守住一隻鴿子 門扣住所有電鎖,您的長頸鹿在欄下不肯站立 甘蔗釋放了甜的渣滓,您浣衣女仍在三峽捶打 美麗啼禽在時間中化作麥當勞快餐雞骨 心臟的鑰匙往鎖孔靜靜扭轉,有什麼被打開 守住夜守住樹守住島守住您 每首詩 一如手電筒的光束;小小的,暖暖的 手電筒亮照它能圈顯的所在 自夜的長髮內逼現夢或者黎明 您的年代感傷發出一聲個人的咳嗽 正是我此時喉嚨禁不住的癢

Read More

〈中華副刊〉每日動態 ── 寫於2019.11.17港警攻陷理大前夕

螢火蟲洞 詩/蕭宇翔  圖/王逸夫 (空白輸入框:在想些什麼?)   我的拇指在這電子小板上,每日寫一部 後結構主義式的非虛構作品,一頁滑過一頁 它們延異。如菌類繁殖般延異 令人倍感無力,似乎能永遠持續 從第一個人的死訊,滑翔到最後一個 我素描他們像是在玻璃上擰開弧形的灰塵 沒有過多線條與顏料,模糊間浮現了 玻璃上的迷宮,曲折那麼透明 預示了他們追尋的面容   (廣告:粉底一日下殺超低價!)   將崩塌。必須再次築構語境:時序是 今晚十點整。他們攤開顫抖的掌心 他們走向四面八方,趕赴同一場行動 時序──歷史遞來一把無盡的沙 讓我編麻繩,一條盤結的蛇 脫掌──抽擊成那晚迅雷的形狀 多年前夏夜,當最後一隻蝴蝶也學會 煽動翅膀,全城的荷花鈴鐺般響起來 他們在火焰中遺忘──囁嚅:年少輕狂…… 多年後,佇立鎮暴部隊前,才想起 他們也曾來過此地,一雙明目哪怕大霧 苦苦追問:接下來去哪?   (GIF:去遊行!天安門廣場,這是我的職責)   金屬鏡框、白襯衫,騎自行車的年輕人 年紀和我差不多大,輪軸在腳下轉動 帶他通往消失的街衢。那是我第一百次 也是最後一次見到他。我猶疑的拇指 只能在左下角擰一張嚴肅的哭臉 緊皺如指紋一枚,這哭臉無法將他看清 因為歷史駕著黎明鐵騎輾壓而過 一個持蠟燭的小孩直直奔入黑暗裡 那裡有地下道、酒窖,和避難所 互通的支流匯往了黑暗更包容   ( #央視快訊【香港暴徒向警察投擲汽油彈】)   競選標語、迷因梗圖、文學講座 世上唯一懂得純真的人 和兩千名無頭騎士都死在了2019 消防員嗆傷、音波炮、倒退的裝甲車 《La Libert guidant le peuple》烙在烽煙夜幕上 因為沒有配備無死角的雙眼或擴音式嘴巴 我虛弱的拇指在這電子小板上,每日寫一部 後結構主義式的非虛構作品,一頁 將滑過今夜──蝴蝶甫自灰燼中起飛 飛閱過戰地,定幀於砲管上的今夜 拇指已將玻璃磨得鋥亮,開放一條隧道 通往漆黑──不僅我看見,所有亡魂也看見 關機的螢幕上,無數張面孔正疊加……   (本次活動:百萬名人類有興趣或將參加)

Read More

〈中華副刊〉 因果獨奏 收拾面具的她

文/葉雨南 圖/嚴玟鑠 一本寓言 休息日這天,血液疏通臥室、浴室一直到無電視無桌椅的客廳,客廳只有兩盒剩下二三十張的不是那麼柔軟的衛生紙,門右上方鑽一個小孔,懸置一顆小橄欖,小橄欖是石冬耳送的,他喜歡橄欖,也進口橄欖,庭院有一棵因颱風被吹倒的橄欖樹,那倒去彷彿像某個夜晚失去她容納得下愛戀的扣環。 靜承落,二十五歲考到清潔員,上星期她剛過三十五歲生日,男友安影放的父母剛過世六小時,再一個小時就要親自來靜承落家跟她討論後續處理。沒看過日出的安影放,三十歲,曾在二十五歲考到清潔員,但只當了兩年的清潔員,辭職時,原因不肯說,就兩個字:「再見。」一封有沾過某個大型家具的重皮革味信封,擺在辦公桌,那張三十年都沒換過的木桌上,裡面囊括著「再見」那一小一大的字,再寫得非常小,小得像垃圾車啟動時排氣管那碳流出的緊握。見卻寫得非常龐大,像一輩子開垃圾車直到老去的父親,那樣地聳立著看見過的行道。 「我眼淚落不下,是不是因為遺憾不多?」安影放無奈坐在客廳,兩大腿伸到最直,讓右大腿的疤,存放永遠再生理想的一片片方格,坐在地上盡量放低音量和靜承落說著。 「遺憾不多才好,生或死,落不下淚或許比較好,不然淚落得太多就會像垃圾車裡的垃圾一輩子都載運不完。」 我記得你爸跟你說過:「人情冷暖,臭味一來、收拾一來,便可知。」 「我爸啊!他那個樣子,為了開垃圾車,拋棄老婆、兒子,就連休假還開了一輛自己改裝的垃圾車到荒郊野外釣魚。」 「他會把釣上岸的魚,全部放進垃圾車後,讓機器用力攪動那些魚的渴望。」「他說,魚是需要安放的味道,垃圾其實不是垃圾,只是我們甘願和不甘願製造的安放。」靜承落駕駛的垃圾車,白天是賣香水的專車,晚上則是一台還有一點點殘餘香水味道的垃圾車。整個「生谷市」五十萬居民,五十年來的日子都被這樣一台特異的垃圾車起伏和回溯。 「生谷市姓靜就三個家族,姓安則是數百,但兩外兩個家族已經沒了,因為十五年前的換皮事件。」 「承落啊!和妳交往五年了,從沒聽妳說過這事。」 「我本來就沒有打算先和你說,畢竟事情跟妳爸有非常大關聯,他是換皮事件唯一目擊者。」 「當年一個流浪漢,石冬耳,不知腦子裝到什麼東西南北,每天都會沿路在生谷市隨地扔擲大型垃圾、中型垃圾、小型垃圾。」 「罰款罰則奈何不了他,長期這樣維持整整有兩年。」 「當時你父親的長官孟訣,發起了「配面具」捉捕計畫,要求你父親和五個清潔隊員,白天分別變裝成石冬耳的父親、朋友、照顧他一輩子的爺爺、從小生長在一起的玩伴。」 「剛開始計畫很完善,像滿是收穫的垃圾車。」 「這些角色分別依孟訣給他們的劇本,熬夜苦背,在需要他們出現的時候,接近石冬耳,石冬耳看到他們不知為何,不斷地逃,逃到生谷市秘境,沒人去過那一條,絕種生物之地。」 「冬耳嗎?真的是冬耳嗎?他曾經是我爸徒弟,我爸把所有畢生學到垃圾車知識生涯和人生觀都給了他。」 「我曾經有一陣子因我爸住院,冬耳來看我爸時,我在醫院走道跟他長談了一個小時。」石冬耳是孤兒,吃街角垃圾吃習慣了,他的肩膀有一隻不怎麼顫動的小狐狸,據說是亞種,身軀不會長大,所以在肩膀長待當然是沒有太大的影響。 「我爸說過,冬耳比任何孤兒都可憐。」 「可憐?沒不可憐過?」 「因為他有心臟瓣膜脫垂的問題。」 「我爸說在某年冬天一個垃圾桶旁,看到有些醉,肩膀有一隻小狐狸的男人到垃圾桶旁,邊翻找邊吃垃圾桶裡的廚餘。」 「我爸看到立刻制止,跟他說:要給自己一些希望,從髒口袋裡的小皮夾拿了三千塊給他,叫他先去餐廳點個兩籠小籠包,一碗雞湯,其他錢留著花,最後留下一句:明天到生谷市的清潔服務處一山局處的清潔隊辦公室找阿散師。」 「其實石冬耳當年那事件,到現在都還沒有結案喔!」 「曾經資深前輩和我說過,後來面具捉捕計畫被識破,而且還跟不明生物有扯上關係,所以後來孟訣長官去世後,沒有人想要解決這事情。」承落知道影放的心,一直都是燙的,她怕燙,從未和他相吻,影放卻一直無法理解,這彷彿人相愛了之後,自己就會把自己變成一顆可以看穿彼此的水晶球,直到水晶球被自己的扭曲摔破為止。 兩盒面紙被光線的壓抑同情,他們兩人,這一天,彷彿被垃圾車遺棄的垃圾,坐在見見漆黑的客廳,繼續討論生與死。 「你娶我吧!我們不用婚禮,辦個結婚登記手續就好。」承落突然提高音量嚴肅地對影放說。 影放笑了:「妳的個性跟當年的冬耳真的好像,當時他曾經追過一個企業家的千金,我勸他,你想攀高或是你是攀真愛,但登高總不易。」承落有點不高興地說:「其實我早希望你娶我了!但,我知道你還在想當年你父親的那一句話:娶妻,要疼得像叢林的茂密,和妻相處,要扶持妻的無奈和未來的氣象球。」「我知道你認為自己做不到,所以就斷這念頭。」承落慢慢眼眶落下了淚繼續地說:「但你的父親現在變成一台垃圾車了,在垃圾天堂,把每一個面具都一一的拆穿對吧?」 「所以,我才覺得是時候了!」 影放站起,大腿因為久坐有些痠疼,突然他說:「我來你家單純只是想和你談後續,因為我發現父親,有留一棟房子,在山谷市南方,我想跟你談,我父親去世前,有留一張紙條說:搬去南方住吧!那裡可以遠離所有的,撿拾。」 「不可能和妳結婚,承落,我不會說我們不適合因為這樣太煽情又太通俗,而且我覺得我們就是太過適合,所以要讓我自己放飛,飛到一塊橡皮擦上面,讓自己只剩下遺忘。」 「所以難道我們連繼續交往都無法了嗎?」承落的淚水進化成垃圾車傾倒聲音那樣的哭泣。 「我們彼此不交往才是一種逗號,且會再見到面的,放心吧!承落。」 每個白天,山谷市都有很濃稠的香水味,早上九點靜承落開著香水專車,不停繞著山谷市,白天他是賣香水的銷售員,處理退費問題,和客人介紹買哪一個牌子的香水才能提高人的價值;晚上七點半則是同樣的車帶著殘餘的香水味,變成清潔員,停停頓頓地駕駛著垃圾車讓附近居民把各種臭味和大型、中型、小型垃圾,都終生安頓在垃圾車的夢境裡。 外面一個消瘦男人,靜承落家的窗一直都是堅持不關的,臭味、辛酸味聞夠多了,既然都回到了家,窗就是不能關。那男人是石冬耳,他突然把垃圾灑在鏡承落的窗旁還有他的家門口,已經十五年了,會過來的,彷彿香味和臭味,被還在撿拾面具的她,繼承了目擊的另一種味道了。 「我要叫山谷市總局的警察囉!」承落大吼對著不斷灑著各式垃圾的石冬耳。影放看到冬耳的臉說:「好久不見啊!你還是一臉狼狽樣啊!小子!」冬耳看到影放就愣住了:「安影放,我有事情要和阿散師說,你快把他住的地方告訴我。」影放心糾結了,心想著,要說不知道,還是直接說出現實呢! 「你肩膀的狐狸呢!怎麼不見了?」影放故意先裝大笑,問石冬耳。 石冬耳搖搖頭:「牠背叛我了。」 「牠現在哪?秘境嗎?」 「在土壤底下。」冬耳的眼眶突然濕了,這是他第一次落淚。 冬耳眼睛睜大大吼說:「那都不重要了!阿散師呢!」影放的心像慢慢脫離自尊的面具,他半蹲看著天花板說:「六個小時前,阿散師成仙了,之後,或許就是灰燼了吧!」 冬耳像那長期在牠肩上的狐狸一樣,僵住身軀,且不再灑落垃圾,留下一句:「不要叫警察了,我會自己去局裡的,影放啊!我想請你,在阿散師告別式那天,跟大家說:山谷市這台開了五十年的垃圾車,其實是一個叫石冬耳的孤兒製造的。」 都離去了、真的都離去了,香味蓋住臭味,撿拾的面具是白天貫穿黑夜的鬢角留下的垃圾,不,或許不是垃圾,是橄欖碰觸曾相愛傷口的擺盪,雷聲響了,靜承落,駕駛著垃圾車在街上,看見一顆和他家門口那相似的小橄欖滾在斑馬線上心想著:「我該好好撿拾自己的面具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被遺忘的梳妝台

文/塔拉拉 攝影/許微微 隨著一對女兒們越長越大,家中物品陳設需要汰換,在室內空間不大的一般大樓裡,為了給孩子買新的書桌椅,勢必有舊擺設須讓出城池,讓佔據屋中的家具一一點名述說著自身的功用,確保自己仍然有用,仍占有一席之地。 擺在主臥的一角,是一個洗白色的梳妝台,裡面除了收拾著一些針線盒之外,就是我的青春時代,唇蜜、口紅、粉底、睫毛膏、睫毛夾、耳環及項鍊等等。少女時期仍有時間與精力往臉上塗塗抹抹,年齡越發增長,越多外務佔據我的心力,坐在梳妝台前的時間越來越少,白色的實木桌面上,反而積起薄薄一層灰,最後淪為置放雜物的好檯面。 還記得當初在添購新家的家具時,梳妝台一直是我堅持要購入的品項之一。母親的話仍言猶在耳,「女生阿,房間一定要有一張化妝桌的。」不知道母親這句話背後的涵義為何,我帶著母親的教誨從少女逐漸步入中年,步入新的城市,新的生活,新的身分。隨著這幾年兩個女兒的相繼出生,眼光都落在孩子與先生身上,對於鏡子裡的人老珠黃,選擇視而不見,對於鏡面反射出來的沮喪失望,選擇視若無睹。 既然梳妝台的使用率下降,不由得激起檢討的聲浪,是不是該讓它出走去其他人家展開新生活?另外添購符合現在所需的家具?衣帽架?姐妹們的書桌?想要汰換掉梳妝台的心思悄悄的埋進心中的土壤,任其發芽茁壯。某日下午,陽光直直的灑進窗戶,不偏不倚的落在那有點發黃的梳妝台上,看那灰塵閃閃發亮著。我拾起抹布,細心擦拭著,心中邊估算著它還值多少錢? 我掀開桌面,打算好好斷捨離一番,瞬間讓我掉入回憶的陷阱中,抽不開身。 大學時每每洗完澡,必會抹上的瘦身霜;第一支在香奈兒專櫃買的口紅;每逛市集、夜市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一串串拿起來比比看的耳環;和室友一起合購的面膜集錦;和老公一起挑選,卻只戴結婚那天的結婚戒指;外婆往生前留給我的金戒指,梳妝台就像裝滿回憶的百寶袋,一打開就陷落在美好的過往,久久無法停止想念。 忽然想起母親的話,或許年紀皺紋越發增長,我們需要的不是掩蓋這些,而是需要一段看著自己的時間,坐在桌前,理直氣壯的,眼神只落在自己身上的時空,我們要看的,不是臉上的痘疤,而是要看往心裡的傷,只要我們好好望著自己,那些曾經的傷,就會在我們的注視下,慢慢好起來。 回憶不需要掩藏,只是需要更好的安置,心傷不需要沮喪,只需要全心的看待。就像在梳妝台前的我一樣,空間雖有限,一桌一椅一面鏡,但人心是無限的,我在梳妝台前找到了,獨一無二的,安放自己的位置。

Read More

〈中華副刊〉柬埔寨的一位送報生

文/圖 白石 柬埔寨一對小兄弟 有一年我為了一項採訪工作兩個月中兩度前往柬埔寨首府金邊,當時接待我的朋友們無不善意忠告:不要一個人離開市區太遠,尤其夜晚更別獨行,但我總是為了貪看美麗的異國風景而忘了大家的叮嚀,非旦走得老遠,甚至還在夜間走到極其偏僻之地,而最難忘莫過有一回還走到迷路了! 我的飯店離金邊市中心的塔山不遠,塔山附近已有許多可逛可玩之處,但是因為兩趟去都各安排了一個星期左右行程,所謂採訪其實也非常輕鬆,大多都是我那位主要訪晤的對象天天準時由司機載了來,然後我們便一同到他的家或是他的農場及週邊一些特色餐廳用餐、閒聊,因此我還是有很多自由活動時間,到處閒閒逛當然也是自然之事。 在外面遊晃到半夜那天因是正好在中秋節前一兩天,月色美麗,照映在棕櫚、椰樹等等高大的熱帶植物上更覺畫面分外之美,因此才順著鄉村小徑一路走到遙遠的不知名之地,等到走累了坐在路旁石頭上休息才因為太過安靜而覺得有點擔心,結果突然走近一個行人,我想當下或許兩方都互相嚇了一跳吧。 大白天走到迷路說來更是好笑了,長時間擔任記者的經歷讓我有恃無恐,自認為方向感還算精確,不料幾條大道東轉西轉,最後還是失去了方向。 我細細回想著來時路,努力辨識路旁的建築物和高聳濃密的行道樹,竟是越看越糊塗,彷彿每個路口每個方向都曾走過,到後來只好在路邊找個圈隔花圃的水泥矮牆小坐一下,腳也真的走痠了。 休息好一陣子依然想不出飯店的方向,我口袋裡帶著飯店的店片,這是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入住必隨手要一張載有店名、電話、地址的飯店名片隨身,於是取出小卡片,尋找可問的行路人。萬沒想到金邊問路還真是不容易,連問三四個人,人人竟然都報以搖頭。 正在苦惱中,來了一位騎機車的青年,他主動朝我的方向騎過來,一開口,講的居然是華語,這還真是喜出望外了。 一番溝通,他連連說了兩遍沒問題,要我跨上後座,竟然不是告知迷津去處而是直接要送我回飯店。 機車穿街走巷,走的都是我完全陌生也非來時路的路徑,或許在地人懂得走捷徑吧!就算是捷徑,居然也費了約半個多小時才回到飯店,我這才驚覺自己走了有多遠。 到了飯店,我不知如何表達我的謝意,想邀他入內喝一杯咖啡也被婉拒了。我向他索得一張名片,原來他是入居已有多代的華僑子弟,是當地一家華文僑報的從業人員。我問他何職,他說他是一個送報生。 如此熱情,如此客氣,這應是我所見過的一位最有人情味的送報生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雀盼金果

文/圖 若莘 出了巷弄,右柺左行,多走幾步路即是附近國中轉角的口袋公園了。在那兒偶會巧遇音樂班的孩子臨街表演,因此我也經常逗留欣賞周邊幽雅的環境。前陣子口袋公園旁的枇杷樹開花結果,可惜了,附近店家將果實套袋,我終究沒能欣賞到果子的成長過程,倒是市場上隨後有商家擺賣成串、成盒的枇杷,粒粒飽滿金黃。 前天赴鄰近公園散步時,驚見一株枇杷樹,巧的是樹主人正蹲在樹下除草。我隨即停下來趨前討教,這位樹主人也是爽快,不但為我詳加解說生態,還允我折枝回來觀察。記得孩提時,老家的柑橘園裡也種過一株枇杷樹,枝粗葉大甚於柑橘,毛茸茸的初芽和果子,鮮艷欲滴的顏色昂然向上,全然不似柑橘垂墜容易採摘,只是印象中家裡種植的枇杷,總不如市場上販售的那般碩大香甜,可能公園裡的樹主人說得對,此地氣候環境不適合吧!倒是我們這群蘿蔔頭不曾嫌棄,小鳥兒們也雀喜,因為柑橘花期剛過不久,熟成還得等到年底呢。 接下來幾週的心思全放在枇杷的繪畫練習上,喜的是公園對面蓊鬱葱榮的密蔭角落處,幽幽地探出幾撮長條大耳的葉片來,唉呀!又是一株枇杷樹隱身其內;而離開公園之後,往果菜市場的方向,那群屬於洪姓宗親的老舊院落裡,陪在矮房紅屋的牆角下,還有一株孤孤單單的枇杷樹,一時之間,似乎群樹都趕赴我眼皮子底下來報到了。 以前常在不經意的某個路段轉角處,遇見一株開花的樹,這才驚艷地發現它的存在。也許因為我恆常的事事不關心,生活中雖不乏發現美的欣悅,但是這種被動式的邂逅美感,一但讓我關心了,那就透過顏料讓麻雀再飛、粒粒黃金飾滿枝頭吧。 深信明年的枇杷樹開花結果時,我當不會錯過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閱讀時差

一樣的月光 如果在我和你之間放進一個動詞(愛或恨……),會因此延長或縮短你我的關係 文/姚時晴 圖/張秀燕 我不該這般粘膩於語言的瑣碎細節,譬如在意「憂鬱」跟「抑鬱」在字義上的差異,或者兩者置於舌尖產生的不同口型與口腔發音部位,以及與其他字詞連接後衍伸出的抑揚頓挫與言外之意。對厭倦挑剔的讀者而言,兩者確有差別但僅是些微。這般用字的潔癖,我懷疑是一種疾病或某罕見的偏執症候群。 就像我在意寫給你的信的稱謂,到底是「您」或是更親密關係的「你」。同樣的文字段落,使用不一樣的稱謂起首,意義便有所不同,這中間的差異隱喻著兩人的距離。如果在我和你之間放進一個動詞(愛或恨......),會因此延長或縮短你我的關係。 鎮日我因一個徬徨不定的詞語,在字裡行間艱難前進,猶豫著該如何以一個精準的動詞再次連繫上另一個久已渺無音訊的字音。但是……抑或……然後呢?腦海裡數個預計修飾此一動詞的關鍵字也隱隱浮動在愛與恨之間,掛念與遺忘之間,不捨與疲憊之間。或許,我不該如此鑽牛角尖於這些詞語的細微末節,卻忘記喝你為我煮的咖啡。

Read More

〈中華副刊〉踏莎行 若花朵有自己的海

詩‧攝影 葉莎 我們坐在田埂看海 每一朵花是秋天體內湧動的波浪 風搖著槳靠過來 奔波尋找自己的堤岸 簌簌之聲 是天地飄流的念想 談及生活 語言長出無數鬚根 附著於悲欣交集的分枝 我們無法為往日分色 只淡淡看著一片深紅淺白 渴望像花一樣燦爛的人 終將和腐土一樣黯淡 渴望奔騰到天邊的波浪 終將困死沙灘 秋天的容器太淺 裝不住天地飄流的念想 若花朵有自己的海 我們就有自己的方舟

Read More

〈中華副刊〉 褪青衣 書簡(給林宇軒):調情與樂理 上

文/蕭宇翔 圖/黃騰輝 本圖出自《黃騰輝2024藝術年曆》 宇軒硯右: 下筆已有如晤之感,想起,我與你曾奔波在各個捷運站和巷弄間,你總是隨攜一支錄音筆:這一小塊聲音的鐵方舟,又像航行中的指針,受磁於這整個世紀雷雨裡眾多的中型閃電:智傑、啟余、聖翔和馭博。這已然是創世紀,如你所說,我們透過玻璃觀察著整個宇宙實驗場,推算過冰點,忍住不動,這是我們的難題──我們怎可能馴馴忍性?根據熵原則,宇宙之所以誕生與膨脹,因為萬物傾向於破碎。玻璃杯之所以容易摔碎,乃因為它飽含著破綻的渴望,所以全身,所以隨時,處於毀滅的準備狀態,以便回歸于塵,于土,于原點與終極。 希尼(Seamus Heaney)說:「真正的浪漫派在於知悉自己情感的破壞性。」想必說的就是這個;而馭博的詩題──石頭裡有沉默的巨僧──則是同一隱喻邏輯下的收縮狀態,幾乎堪比「靜──」的釋義。然而擴視以觀,又遠遠比不可比擬。因為在〈時光命題〉中,楊牧將前文「盡-盡」之同韻相連,巧妙銜接,跨度焊縫於「靜-」,起到了韻律之穩固,構成一組單一線索的拋收,繼而,將「中斷」的旨義抽高拔升為「峰頂」的形象,殊為技術上的神蹟,不如說,這是牧神與眾神間(詩經、濟慈、歌德)的調情──還得依靠著樂理。 這是千古不變的作曲法,你我的優勢。「共同音轉調法」正如木材之抽換,賡續了同樣的火勢,繼之更旺。你我皆善調弦之能事,鬆緊間,收放間,往往能發展詞章,運行意象,串詞綴義於無形之中,旁人看來之「純以氣行」或者庸俗的「天才論」,其實都是在逃避對你的天賦做正確的闡述,妨礙了我們認識你,也妨礙了你認識自己。我也如此。在讀楊牧,學習楊牧,貫通抒情傳統的源流之後,我才能稍加指認這些局部特徵,並發覺你還有諸多光點尚待指認為星座。 在你給我捎來的〈憑藉構思〉中,我發現你竟暗自承襲了詩經與楊牧以降的自律體,八章‧章五句,然而又不依段落之隔而倏忽結束掉語意,竟使之緜貫於段與段之間,透過廻增、對話、意象──起到引導作用,並更新了語境──這就是陳世驤所說的興吧,或者我說:展衍。正因為你開發了敘事之官能,由此,在詩行擴張版圖的期間又能不慌不亂,繫張力於不墜之勢,彷彿節度使,快馬遣州郡,提升了帝國的彈性與輝煌,這是難能可貴的,暗中說,就是領先於其他同輩的,可見一名詩人的技能樹體已接枝,已萌葉,根脈亦向下竄發,抓地,展開如熾天使的羽翼,又如廣張的神經突觸,伸向了更多的人類經驗。始終,保有一些溫吞的木質。 在這樣的多重優勢之下,單一意象之強度不算什麼,結構之完善也只是必然結果。然而,下一步,按照馭博前行的足跡,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向萬物的神經嫁接,開通感官與思想之間的隧道,這使我們能將「擴寫」與「過渡」這一能事更上一層,將樂曲中必然的敗筆賦予積極的創造性與實驗性。你一定也知道,馬勒正是有著這樣的創作意識,將每一首樂曲的「慢板」謹慎處理,依照每一曲的性格尋找到一個適性的技術,發揮出蘊藉的控場效果,繾綣難休,推向高潮而毫不枯燥。   (本專欄作家為北藝大文跨所學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