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鼠疫 疾管署:密切監測

 中央社/台北16日電  中國大陸近期有鼠疫確診個案,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天說,台灣自1953年後已未有鼠疫病例,民眾無須恐慌,政府會密切監測,若評估社區感染風險升,將發布旅遊疫情警示。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下午發布新聞稿指出,根據中國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資料,北京市12日公布2例肺鼠疫確診個案,為居住內蒙古的夫妻,其中丈夫10月下旬發燒及呼吸困難,妻子隨後出現相同症狀,其中1名病危。北京官方已採取隔離、接觸者調查等措施,並呼籲民眾避免前往疫區及接觸囓齒動物。  羅一鈞表示,鼠疫是存在囓齒類及其跳蚤的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並藉跳蚤傳染給各種動物及人類。鼠疫如未經治療,致死率為30~60%,但現代醫療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已可顯著降低腺鼠疫致死率。台灣自1953年後已未有鼠疫病例。  羅一鈞表示,疾管署將密切監視中國大陸鼠疫疫情變化,若評估社區感染風險提升,將及時發布旅遊疫情警示,提醒民眾注意防範。

Read More

鑑價專家秦嗣林沐東風開講

和通建設昨日邀請鑑價專家秦嗣林前來演講順便幫民眾的寶物鑑價,隨著價格起落,台下也驚呼聲連連。(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鑑價專家秦嗣林昨日於台南開講他的「學上當」人生,並為民眾鑑價心中「寶物」,雖然價格大多數都是「賤價」,不過他直言,寶物在每個人心中都是獨一無二的「無價」之寶。  秦嗣林昨日接受和通建設邀請,於「沐東風」建築,進行「台灣典範」大人物系列講座,由名嘴許聖梅擔任主持人。身為當舖公會理事長的他,擁有鑑價三十年以上的經驗,眼光精準,能言善道,在媒體上廣受民眾歡迎。  秦嗣林指出,他的當舖收的東西無奇不有,從骨灰罈、布袋戲偶、供奉神明的金牌等,無所不收,也聽盡世界百態故事,他以阿嬤的手尾錢、二十年的派克鋼筆為故事,強調人要向善,即使一步錯,只要洗心革面,也可以有好將來。   秦嗣林也以「沐東風」為題,強調「東」字為主人、老闆,有首位之意,在四季中代表春,因此人生找到好家、成立好家庭為首要。  現場觀眾最期待的莫過於鑑價時刻,許多人搶著報名,有民眾拿出珍藏多代、只傳長房的明「宣德爐」,若為真品,價格將飆至上億元,可惜只是贗品,但仍是家中最珍貴技藝;也有老先生退休後喜愛收藏骨董,拿出虎符、青花瓷碗盤等,雖然都是偽品,不過人生快樂就好。   秦嗣林說得一口好歷史、好典故。和通建設董事長李怡寧表示,台灣典範系列曾邀請大導演魏德聖分享他的電影夢,希望透過實際面對面分享,讓所有人能夠找到自我人生目標。

Read More

《博物館論壇》鄭麗君:把文化視野帶入政府

 今年度首場「全國博物館論壇」分區論壇,昨日在台南舉行,希望共擘台灣博物館的未來。(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為博物館的未來擘畫,文化部昨日於台文館舉辦今年度首場「全國博物館論壇」分區論壇。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無論館舍軟硬體年代,存在現今就是當代,希望一起展現台灣文化底蘊及豐富性。  論壇邀請地方政府、民眾及各類型公民團體提出對博物館的期待與想像,目前全台約有兩百多家公、私立博物館,單台南今年就新增包括南美館、左鎮化石園區、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及年底將開幕的水交社文化園區,如何定位和經營,是重要課題。  鄭麗君表示,從博物館可以看見歷史、宇宙,感受人文、藝術,維護生物、文化多樣性,當代博物館應有更深刻視野,思考自我定位。今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提出博物館應包含民主性、包容性、可參與性及透明性等價值,舉辦論壇,希望提供台灣從在地出發,反思當代博物館使命及呼應國際間對博物館新定義的討論。    二十一世紀的博物館,該具備怎樣特質?鄭麗君說,除過去知識傳播者角色,未來可能是社會倡議者、關懷者,更可以進一步透過說故事,讓博物館與生活更連結,從被動的等待公民走進來轉化成主動提供多元平權服務,或結合數位科技讓博物館更具影響力,甚至進入國際,成為讓公民思辨、學習、對話的文化公共場域。  論壇進行多議題、多面向討論,與會者也提出多個問題,鄭麗君回應,希望將文化視野帶入政府,在國家發展方向及途徑上,帶入文化治理可能性,日後將經由《文化基本法》、《博物館法》等法律規範及相關政策,協助博物館在組織、制度、人力、預算等進行結構甚至重構性調整,相關意見也將彙整為博物館政策白皮書,具體落實於未來施政。

Read More

傳統藝術賽 參賽學子展活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台南市一0八年度國民中小學傳統藝術比賽,十六日在新營體育場登場。包括創意藝陣、廣東獅、台灣獅、武術、跳鼓陣等上場,參賽學子們展現活力,秀出精彩的學習成果,也使得整個體育場熱鬧滾滾。  這項比賽上午九時開幕,安排白河國小鼓隊、六甲國中武術團,及東興國小創意藝陣揭開序幕,融合傳統與創新,可以感受到將本土的傳統藝術注入美感教育。  教育局說,這場傳統藝術比賽共分為四個場地九個項目,包括創意藝陣、傳統藝陣、廣東獅、台灣獅、武術、跳鼓陣、獨輪車、鼓術、舞龍等,報名的國中小學有一百六十六校、二百卅四個團隊,參與此場比賽的師生及工作人員達五千二百多人,由於參賽項目多,由教育局主辦,動員十所國小共同承辦。  創意藝陣結合現代與科技、學子們粉墨登場、舉手投足展現好身手;武術演出則是虎虎生風,展現力與美;獨輪車、廣東獅結合技術與技巧;還有濃厚古樸味的傳統藝陣、舞龍、台灣獅;鼓術震撼人心,學子們展現平時訓練有素的好默契,不少老師、家長在孩子們上場時,在旁邊為他們拍照、錄影,留下記錄。  教育局說,透過這場傳統藝術活動,讓學子們揮灑青春、展現活力,也傳承文化和創新藝術。

Read More

南化甜心派對 上千人同歡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南化遊客中心舉辦的「南化甜心派對」,吸引許多親子到場野餐、聽音樂會。(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南化報導  交通部觀光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南化遊客中心舉辦的「南化甜心派對」,在十一月的第一、三個週末舉行,兩場吸引逾兩千名闔家、親子遊客到場野餐、聽音樂會、逛市集,品嘗多類甜點,現場充滿甜蜜味道,也相當熱鬧,是當地難得的景象。  南化甜心派對分別於十一月二日、十六日舉辦,繼二日的逾千人潮之後,十六日的活動也吸引上千人潮,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裡,在烏山山腳下,可鄰近青山;在草地上野餐、聽音樂會,還可以逛市集、吃甜點,好不愜意,也讓更多遊客造訪、認識位於台三線路旁的南化遊客中心。  西拉雅風景管理處處長許主龍表示,南化甜心派對結合在地手工黑糖產業及運用野餐音樂會構想,主打「野餐」、「親子」、「樂齡」,塑造南化遊客中心甜蜜、愜意的氛圍,現場有甜點城堡氣墊溜滑梯、黑糖DIY、大型糖球裝置、甜心市集及Sweet甜品展,到現場能吃到限量黑糖雞蛋糕,更安排草地音樂會及公仔娃娃於現場與親子同樂,讓遊客大呼過癮。  許主龍指出,甜心市集有大內石子瀨社區的酪梨文創、左鎮公館社區鄉土美食及各種文青市集,還有限量好禮提供遊客集點抽獎及打卡兌換。活動現場也運用南化在地手工黑糖,讓遊客體驗古法製作的黑糖爆米香,是一場結合在地特色以及南化黑糖的派對,打造一個全台最甜的遊客中心。

Read More

客籍藝術家3代同堂開展

 客籍藝術家三代同堂開展,傳承客家創作精神。(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傳‧轉,客籍藝術家─七人美展」昨日於台南市客家文化會館開幕,由三位客籍藝術大師謝孝德、曾文忠、陳俊光,與其子女、孫女共同展出,表達傳承及轉動客家藝術創作精神與能量,金曲歌手也是參展人謝宇威也在現場高歌,帶給觀眾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  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委尤天鳴表示,難得一次邀請三位客籍藝術家展覽,三人在推動客家事務與藝術教育上不遺餘力,謝孝德曾任師大美術系教授,也是藝術名人;曾文忠及陳俊光為客家貢獻獎得主,同時也是客家委員會藝術文化顧問,此次與子女、孫女等家人一同展出,讓客家文化傳承更顯意義。  謝孝德表示,很開心可以與兒子謝宇威一起展出,謝宇威曾獲金曲客語演唱人獎,創作之餘,筆耕不輟;陳俊光則是與夫人林麗華及女兒陳倩儀一起展出;八旬藝術家曾文忠與孫女曾詠晴首度共同展出,別具意義。  展覽人來自全台,包括三位客籍藝術家和家人,共七人共同展出近五十件作品,涵蓋油畫、水墨、水彩等,展期至十二月二十九日。今日下午四時於客家會館邀請蘋果劇團演出《龍公奇緣》,歡迎前往欣賞。

Read More

陳吉仲宣布青農2大利多 貸款5年免息、1至3年免還本金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十六日宣布,將提供二年最高七十二萬元農業經營準備金;另,不限百大青農提供五年二百萬元青年從農創業貸款免利息及一至三年免還本金兩項利多政策,希望鼓勵青年投入農業工作。  陳吉仲指出,近年來農委會配合青年培育政策,與相關單位挹注資源,營造青年返鄉從農優質環境,包括遴選百大青農為學習標竿,提供陪伴式輔導,協助穩健經營、擴大或創新加值發展,總計四百六十五位百大青農,並建置在地青農交流平台,加入青農聯誼會人數已突破四千人。  陳吉仲並宣布,將針對青農依不同的從農階段提供新的優惠措施。由於初期營農必須面對較高風險,農委會將提供最高二年的農業經營準備金,降低青農經營風險,穩定其生活,申請對象包含農業公費專班畢業生、相關農業大專校院及高中職畢業生或其他新進的青農等。  另外,針對經營一段時間且願意投資農業經營的青農,自一0九年三月起將提供青農新舊貸戶於貸款期間內享有五年免息,免息額度為二百萬元,希望在青農從農的各階段,提供全方位的輔導,提高青年從農的意願。

Read More

<彩繪人生>林進榮,擦亮公職補教第一品牌

 志光教育科技集團總裁林進榮一手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公職補教事業連鎖品牌。文、圖/施春瑛 40年前從台南小補習班, 擴展到全國88個教學中心, 現在「每3人考取,就有兩人來自志光」  志光教育科技集團總裁林進榮原本是藥師,四十年前看準公職補教業的市場正起飛,搶得先機創業開設了公職補習班,他從台南在地的小補習班,擴展到現在全國八十八個教學中心,不僅是國內最大的公職補教事業連鎖品牌,更締造「每三人考取,就有兩人來自志光」的傲人成績,多年來幫助無數學子圓夢,追求幸福穩定的公職人生。  林進榮獲頒高師大名譽博士學位,是高師大創校以來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人士。 學生時代,展現領導經營長才  民國五十五年,林進榮國中畢業那年,正好當時的嘉南藥專(現為嘉南藥理大學)成立,林進榮報考,當年有一千五百人報考,錄取三百人,林進榮順利考上嘉藥。  嘉藥學生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考取藥劑師資格。為了幫同學達成目標,當年身為班長的林進榮,找了班上在各考試科目如藥劑學、藥理學、調劑學等,最擅長、成績最好的一至兩位同學擔任小老師來幫全班複習,結果成績大進步效果良好,他們這一班成為當屆考上藥劑師最多的班級。  林進榮學生時期還曾參加龍吟戰鬥營並擔任軍樂隊的指揮,獲得全國指揮比賽第一名,率領樂隊到總統府表演。另外,他也創辦口琴團擔任團長,灌錄了全國學校社團唯一的口琴演奏唱片。在就學期間,師長和同學對於他所展現的獨特組織力與領導力都讚譽有加,在後來創業的過程中,也將組織力與領導力發揮到極致。  志光補習班協助眾多學員考取公職,締造「每三人考取,就有兩人來自志光」的傲人成績。 不當業務,用36萬元翻轉人生  林進榮從學生時代就愛看經營管理的書,當時一心一意想當藥品進口代理商,他說,他早年擔任藥商業務主任薪水,雖然比上不足,但卻比一般上班族多了三倍。然而,抱定要成為貿易藥商的他不甘安於現狀,平時很注意業界與世界各大藥廠的代理資訊,但也因為如此,他發現世界有名的大藥廠在台灣都已經被代理了,如果自己代理不到一流藥廠的東西,反而自陷於沒有競爭力的窘境。  六0至七0年代的台灣,剛好政府陸續調整公務員的薪資、福利,社會上年輕人一窩蜂爭著報考公務員,當時正是公職補教市場開始萌芽的時期,看好這產業的前景,林進榮決定轉行,選擇以公職補教作為創業的起點,幫助有心人考取鐵飯碗工作。  林進榮親身跑遍北中南進行公職補教市場調查,發現升大學考試的補習班林立競爭激烈,但公職補教市場只有台北兩家、台中一家、台南一家、高雄一家,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覺得正是切入的好時機。 民國六十八年六月,林進榮把幾年來的積蓄三十六萬元投入創業,在台南市開起了志光補習班;「志光」寓意「志在公職、光明前途」。補習班一開業,就剛好碰上隔年有個郵政特考要舉行,他找來附近台南郵局高階主管來兼教職,先辦理免費試聽後,果然招生滿額,而且錄取比率高,成功打響了第一砲。  因為當時法令還未禁止公職主管或大學教授在外兼課,志光沿用聘請實務理論兼具的政府部門事業主管和大學教師授課,吸引很多學員參加補習,在陸續接下來的高普考、基層特考、地方政府特考和國營事業考試等,又締造了高錄取率。  結果原本台南市第一家的公職補習班,因為競爭力不敵志光,在志光成立第三年就宣告歇業。志光則在站穩台南公職補教業地位後,一路揮軍北上,不斷壯大。  林進榮提供七十萬元獎學金助台南一中清寒生完成醫科學業。 連鎖擴張版圖,首家上櫃補教  「做連鎖」是林進榮創業初期就抱定的事業發展模式,那時麥當勞還未引進台灣,飲料店也還未成形,他已經很先進的開起連鎖補習班了。  林進榮表示,那時國內還沒有「連鎖」概念,他是從書上看到介紹國外的連鎖產業,讓他覺得事業要壯大,就一定要走連鎖經營模式,所以在台南志光補習班創立的兩年後,他就到新營開了第一家分班,之後到台中、台北、高雄等各地成立據點,陸續擴張版圖。  此外,有鑑於公司永續經營及照顧員工的理念,林進榮經審慎評估後更於二00九年入主上櫃公司-智基科技,成為國內首家上櫃補教業者。  智基目前以「公職考試」、「國高中升學」、「新創旅遊」三項主要業務,在連續二十四個月的營收年增成長帶動下,年年成長獲利,從一家被打為全額交割股的公司,搖身一變成為每年獲利一個資本額、股價上百元的個股。  林進榮說,「志光從兩張桌子、一間教室起家,一路走來,不斷挑戰自我,專業可以累積,但心態必須歸零,因為開創和守成一樣不易。」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志光逐一整併多家補習班拓展版圖,建立全台都有志光班所、學習中心的通路,甚至跨海的澎湖、金門也有志光。他說,在離島開班是因應當地人需求,雖然不符成本,但為了服務考生,志光都會全力以赴。  目前志光在全台共有八十八個學習中心,共有員工八百人、師資四百人的教育科技集團,業務範圍涵蓋面授、函授、數位教學及出版事業,輔考超過百萬學員,創下每年萬人上榜的傲人佳績,成為全國最大公職教育補習事業體,並相繼獲得第三屆國家品質金像獎、十大優質企業精品獎、國家考試金質獎、第十三屆國家品牌玉山獎最佳人氣品牌獎等多項大獎殊榮。  林進榮經常受邀到各大學院校演講,透過經驗傳承,幫助學子創造競爭優勢。 不斷進修,獲頒高師大名譽博士  林進榮創立志光集團,就是要幫助每個人圓夢,林進榮說,他們一路走來,在創新改革與跨領域合作中不斷學習成長,努力在補教產業創造出嶄新的成績,並凝聚出「效率、創新、熱誠、共榮」四大經營理念。  志光在經營上採充分授權、分層負責的公司化、制度化管理,重要制度及決策再經由最高決策會議討論表決,經過經營團隊的整合思考與充分溝通,達成團隊共識與執行策略後,再貫徹執行。  林進榮認為,企業要永續經營,人才是重要關鍵,所以志光在選才、育才、用才、留才上不遺餘力,而且非常注重個人的潛能開發及員工的培育,除定期舉辦教育訓練外,更鼓勵主管們要繼續進修,自我成長。  林進榮就以身作則,他曾在民國七十五年時到美國奧克拉荷馬市大學攻讀教育碩士,民國九十三年又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組織發展與領導在職碩士專班,精進組織發展與領導能力。一0六年他還獲頒高師大名譽博士學位,是高師大創校以來的第四位名譽博士學位,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人士。  傳賢不傳子,讓員工甘心打拚  林進榮說他喜歡閱讀報章雜誌名人的成功錄,尤其將台塑創辦人王永慶、旅日企業家邱永漢當成偶像在學習。志光集團在民國七十七年成立總管理處,就是將台塑集團建立在長庚體系的成功模式移植過來,並聘請台塑退休主管成立「台育企管顧問」擔任事業總顧問,順應了日益擴張的志光集團事業。  而儘管對創業雄心萬丈,但林進榮對財務操作卻相當保守,堅持絕對不亂做投資,穩紮穩打有計劃地用辛苦賺來的豐沛現金,不斷進行收購、整併,全力專注本業經營。他的私生活嚴謹,因曾經眼見許多同業樓起樓塌,因此嚴格要求同仁禁絕打麻將、賭博等各種惡習,一定要潔身自愛,以免壞了集團聲譽。  林進榮也要求凡事透明化、公開化、沒有黑箱作業,沒有父續子承,沒有人情包袱。他不僅不讓自己的親友進入志光集團上班,甚至連主管的親友也不行,也因為傳賢不傳子的理念,又願意提拔優秀員工,讓所有員工都心甘情願一起打拚。  志光慈善會每年辦理「莘莘向榮」專案,提供全國大學院校同學獎助學金。 公益回饋,茁苗助學讓愛起飛  為善盡社會責任,林進榮長期投入公益,他在民國八十五年擔任台南市補教協會創會理事長時,就致力於促進台南市補教同業的互助合作,支持社會局所推動的「茁苗專案」,以幫助台南市低收入戶弱勢家庭學童,這項公益政策更沿襲至今。  之後林進榮擔任中華民國補習教育全國總會第二屆及第三屆理事長時,除透過各種管道向中央及地方政府主管機關提出教育政策上的建言,敦促修改不合時宜法令,更提倡「優質補教,關懷弱勢」,主張補教界要對社會付出關懷,也才能得到社會各界的敬重,因此成立中華民國補習教育慈善會,自己率先樂捐五十萬元。  民國九十三年時,成立「志光慈善會」,以行動落實「嘉惠學子、急難救助、生活照護」的目標;因深切感受「教育乃脫貧契機」,民國九十九年又成立了「志光林進榮教育基金會」,進一步提供更多大學院校、研究所獎助學金以及研究基金。  志光慈善會每年會辦理「莘莘向榮」專案提供全國大學院校同學獎助學金,也對個別學校、甚至學院提出贊助,鼓勵優秀學生敦品力學,奮發向上,歷年來發放之獎助學金已約一千七百萬元,加上各項社會急難救助金額累計逾兩千七百萬元,嘉惠近百所學校之莘莘學子。  他印象最深刻的曾有一名台南一中學測滿級分的胡姓學生考上成大醫學系,但卻因單親家庭,家中經濟無力負擔,他看到報導後,立即主動聯絡校方,應允負擔胡姓學生每年十萬元、七年共七十萬元學費。這名學生於一0七年從醫學系畢業,現在已成了住院醫師,他特地買了蛋糕到林進榮辦公室致謝,林進榮鼓勵他一定要當個好醫生,行有餘力更要關懷幫助弱勢的人。  林進榮成立的志光慈善會多年來不僅幫助過數千名有心向學的學生,也抱著「人溺己溺」的同理心熱心參與各項急難救助,像在民國九十八年莫拉克風災時,除了個人拋磚引玉捐款五十萬元外,又以志光慈善會名義捐款三百萬元協助救災,另在高雄氣爆、花蓮震災時也都主動伸出援手,不僅捐出善款,志光同仁更自發性募款,以實際行動鼓勵災民。

Read More

創造良好醫病關係 大同醫院辦醫學倫理研討會

 大同醫院舉辦醫學倫理國際研討會,盼實現醫療正義,創造良好醫病關係。(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16日舉辦醫學倫理國際研討會,邀請高醫大教授呂佩穎及成大教授馮瑞鶯一起探討醫學教育中的跨文化及保護性個案倫理議題,並由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博士曾廣志發表新書《貪生不怕死》探討生命啟始及終末問題。  院長陳彥旭表示,醫學倫理著重在處理醫療執業中的道德問題,主要是醫療行為中衍生的議題,醫療人員常遇到性別、老化、兒童權益、新住民及身心障礙等議題衝擊傳統價值觀,讓醫療人員認知這類議題,進而發展出貼近不同族群需求的服務模式,是未來的趨勢及努力方向。  小兒科主任周柏青指出,門診中曾遇到新住民家長帶著孩子來做發展評估,但是家長無法了解發展篩檢表的表述導致無法適當評估,這時候就要靠醫護人員協助家長連結現有的醫療資源,幫助病人得到適當的處置,而不是仍舊操作傳統父權式的醫病關係。  此外,像是尊重人格、知情同意以及保密的倫理原則都是醫病關係的基礎,但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這些原則卻常常是有疑義的,因為醫師、病人、家屬以及其他醫療照護人員對於該情境中正確的做法常有不同意見。  曾廣志博士則是就人生生死議題談及日常生活中反思生命的意義,進而坦然面對自我以及親人的生死大事,從而及早準備,同時演示了「安住在當下」的思考,如何在服務病患前先照顧好自身,達成健康的醫病互動。

Read More

<中華學園>圖畫賞析

賞螢趣 台南市大內國小3年級 ◎徐筱茜  欣賞紫藤花 新竹縣中山國小3年乙班 ◎曾繼慶  小蜘蛛 台南市文元國小2年10班 ◎戴均霖草原上的斑馬 台南市崇明國小1年3班 ◎鄭綸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