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至11歲基礎劑打不打 24日討論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至今,歐美國家與日本皆已開放5歲以上兒童接種。對於灣是否跟進兒童接種政策,指揮中心11日指出,預計於3月24日開會,將討論5至11歲兒童基礎劑、12至17歲青少年追加劑事宜。 國內之前曾發生數起幼兒園與國小COVID-19群聚事件,現行台灣5至11歲兒童尚無法接種疫苗,反觀歐美國家與日本皆已開放5歲以上兒童接種。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日在疫情記者會表示,目前規劃將於24日左右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討論是否開放12至17歲青少年接種第3劑追加劑,以及5至11歲兒童是否接種第1劑基礎劑。 他指出,ACIP專家委員將針對現有的mRNA疫苗,包含輝瑞BNT與莫德納,討論是否提供兒童與青少年接種。 另,近期成人接種速度明顯趨緩,莊人祥說,第26期1922公費疫苗預約平台11日中午預約截止,共計有21萬1076人完成預約;其中有8993人是65歲以上長者,將於14至20日陸續接種,長者可領取500元衛教品。

Read More

勒死女友 判無期徒刑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曾擔任獅子會會長的男子林易暘,去年因醋勁大發,以皮帶將許姓女友勒斃,自己則畏罪割腕獲救。台北地院審理後,審酌林男認罪,十一日依殺人罪將林男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全案仍可上訴。 林易暘(五十一歲)經營防水、抓漏的工程公司,曾在獅子會擔任會長,經濟條件不差,被害人許女(五十八歲)為直銷公司業務。兩人因感情、工作、金錢等事,經常爭執。許女與友人聚餐,餐後由朱姓男友人開車載已酒醉的許女返回租屋處,林男醋勁大發,隨手拿起床上的皮帶將許女勒頸,致其當場窒息死亡。

Read More

新港社文化館 推長大師生聯展

新港社地方文化館十二日將堆出沈政乾師生工筆畫聯展,畫工精細,值得細細品味。(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新市報導 新港社地方文化館將於十二日推出「抒情寫意|沈政乾師生工筆畫聯展」,展出花鳥、山水、人物等工筆畫六十餘幅,內容豐富多元,歡迎大家欣賞。 新市區長譚乃澄表示,這次展出的作品,聚集台南地區對藝術愛好者及長榮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的學生一起聯合展出,由指導老師沈政乾策展。 參展畫者年齡不一,各擅所長,如就讀高師大的黃秋梅書畫兼備,而最近畢業於長榮大學研究所的詹榮輝,則剛獲中山青年藝術第二名;就讀大三的吳芳誼則為去年全國學生美術比賽的首獎得主。 另,剛升二年級的林字婕也獲得今年全國學生美術比賽水墨類首獎。進修於長榮大學的葉翠芳同學,也獲得南美展的「奇美獎」及今年全國學生美術比賽水墨類的甲等。家住新市的張淑芳除了書畫創作外,也擅長胡琴。

Read More

〈陽明交大/北榮領先全球研究〉 找到肺癌關鍵RNA 癌末新藥有望

新發現C190機制 透過基因剪輯技術剔除 抑制癌細胞生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肺癌為國內重要癌症死因,陽明交通大學與台北榮總合作研究,率先全球發現調控肺癌細胞生長與轉移的關鍵環狀RNA,透過基因剪輯技術,可剔除致癌RNA,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未來可望研發癌末新藥。 陽明交通大學昨日召開記者會,分享與北榮研究團隊成功利用基因剪輯技術,將具有致癌的環狀RNA(C190)基因剔除,可抑制癌細胞生長,具有治療癌症潛力。 北榮胸腔部主任陳育民表示,非小細胞肺癌占台灣肺癌大宗,其中又以肺腺癌最常見,而台灣的肺腺癌患者有超過半數是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驅動基因突變導致,導致癌細胞生長轉移。 在目前治療上,是以現有的肺癌標靶藥物是透過抑制EGFR活性,阻斷癌細胞生長的訊息傳遞路徑,但大多數用藥患者可能在1至2年後出現抗藥性。 台北榮總醫學研究部主任邱士華指出,由於EGFR突變變幻莫測,是導致肺腺癌抗藥性的原因。研究團隊先前率先全球,找到C190這個環狀RNA,可傳遞將細胞表面的受體訊息傳遞到細胞核中的DNA,是開啟癌細胞分裂、成長的重要角色。 此外,臨床也發現肺癌末期抗藥性患者的體內偵測到較多C190,代表C190表現較高的患者,治療效果較差,也與腫瘤大小、侵犯程度,與患者的新陳代謝、存活率相關。 C190是調控細胞訊息傳遞、位於中上游的樞紐,且穩定性高較少變異,不僅可做為肺癌的臨床診斷標記,團隊更進一步透過CRISPR基因剪輯技術,找到未來治療抗藥性肺癌的契機。 為此,邱士華率研究團隊,利用名叫CRISPR∕Cas13a的酶,與C190序列結合後,可切斷並降低C190的表現。經小鼠實驗發現可降低肺癌細胞的分化與轉移,甚至抑制癌細胞生長,盼3年內讓基因剪輯技術更穩定,未來與藥廠合作,結合基因治療,成為肺癌新療法。 陳育民說,之前已知EGFR突變是引起肺癌的原因,這次又發現C190是引起肺癌的另一項機制,未來可望研發治療肺癌抗藥性的治療藥物,替無藥可用的末期肺癌患者帶來生機。

Read More

運動治療癌症 有6大好處

醫師李耀泰說,運動有助對癌症的防治,推廣全民運動很重要。(郭綜合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運動有助於癌症的治療!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李耀泰從許多研究報告發現,癌症患者常有疲倦、焦慮、憂鬱、水腫、惡病體質、身體結構成分欠佳、精神社會功能差和失眠等症狀,運動可改善這些問題,進而提升患者生活的品質、降低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增加存活時間。 李耀泰表示,2018年統計全世界有1800多萬人被診斷出癌症,960萬餘人因此喪命,是全球第2大死因。癌症患者常有生活不便、失能和各種不同症狀,治療開銷極大,嚴重影響家庭和社會,是一項重要的公眾健康議題。一般人會建議癌患多休息,但2018年美國運動醫學會證實運動除可減少罹癌風險,亦可改善癌患的預後、增加生存時間,尤其在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腎臟癌、膀胱癌、食道癌和胃癌等7大癌症有顯著的預防效果,對已患乳癌、大腸癌、前列腺癌的生存率有所助益。 他說,運動治療癌症包括以下6大作用:1.增加肌肉蛋白合成。2.增加自然殺手細胞功能。3.減少發炎,運動可釋放肌肉激素,可抑制細胞感染和慢性發炎。4.內分泌增加,增加血球和免疫細胞,提升免疫功能。5.改善認知功能,有助於減少焦慮、憂鬱,並改善生活品質。6.運動消耗能量,有助減肥。 至於運動的種類,包括有氧運動(走路、跑步、爬樓梯)、阻力運動(舉啞鈴、深蹲、單槓、跳繩等)、彎曲性和伸展性運動(肩、臀、脊椎、膝蓋和裸關節)、平衡運動(太極、氣功、瑜珈)。 李耀泰說,台灣健保資源有95%花在治療費用上,其實預防更重要,在改善生活和飲食習慣,同時也多利用運動來防治癌症,可讓身體更健康,並減少醫療支出。

Read More

黃尚禾認愛李千那 穩定交往中

電影「少年吔」將上映,李千那(右)與黃尚禾(左)在片中飾演刑警情侶檔,黃尚禾證實與李千那「滿穩定的」。(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1日電 電影「少年吔」將上映,導演顏正國今天率演員接受訪問。李千那與黃尚禾去年被拍到深夜相處,男方證實兩人戀情,李千那也透露有特訓黃尚禾演唱自己量身打造的電影歌曲。 黃尚禾今天證實與李千那「滿穩定的」,至於是否會閃婚,黃尚禾則笑著說:「我比較想閃避這個問題。」又接著說:「若緣分到了的話,現在緣分持續累積中。」 李千那除了與黃尚禾在片中飾演刑警情侶檔,也為黃尚禾量身打造電影插曲Find The Song並合唱。因為是黃尚禾首度開唱,李千那透露有特別幫對方訓練,雖然表現不錯,但也笑稱還不到90分。 片中另一對戀人檔由顏正國合作張寗演出,張寗說,一開始演出的確感覺壓力大,因每場戲情緒張力都很大,她主動要求沒有自己戲份時也能到片場跟大家相處,私下也和顏正國真正的太太請益和顏正國互動的細節。 黃尚禾表示和顏正國執導「角頭:浪流連」時就認識,這次演出兄弟情對戲時感覺壓力很大,「因為國哥(顏正國)都把人看透了。」 「少年吔」將於18日全台上映。

Read More

研究:染疫輕症也會損腦

中央社∕舊金山10日專電 根據一項分析COVID-19患者染疫前後的大腦斷層影像的新研究,即使是輕症患者也有大腦萎縮、灰質減少的情形。專家表示,染疫造成的腦損傷是否不可逆轉,仍待更多研究。 研究人員根據英國生物醫學資料庫,對最近3年、COVID-19疫情前後各做一次大腦斷層的785人進行分析,這篇論文7日發表在科學雜誌「自然」(Nature)。 研究發現,有401人於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他們多屬輕症、無需住院、年齡在51歲到81歲之間。和沒有染疫的384人對照組比起來,新型冠狀病毒加速輕症患者的大腦灰質流失。 大腦灰質是中樞神經的一部分,主管記憶與情緒等,並影響人際溝通。研究人員表示,在自然老化的過程中,人們的大腦每年平均會損失0.2%至0.3%的灰質。 這項研究發現,即使輕症的染疫者,在多個大腦區域減少0.2%到2%的灰質,包括和嗅覺有關的海馬旁迴和眼窩額葉皮質都受到影響。 研究也發現,COVID-19染疫者有腦萎縮和腦組織損害的情形,導致患者注意力下降、做事效率不彰。不過,從這項研究無法得知相關的問題是否隨著康復後有所改變或改善。 「舊金山紀事報」今天報導,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免疫精神病學家巴特利表示,這項新研究證實了過去一些研究的結果,「染疫確實會對大腦帶來某些改變」,但不意味著腦損傷不可逆轉。 史丹佛大學腦神經醫學教授孟赫表示,部分COVID-19患者出現的「腦霧」症狀,與許多接受放射性治療癌症病人經歷的「化療腦」很類似,目前醫界正發展治療策略。 由於這項研究參與者多數沒有接種COVID-19疫苗,專家認為相關結果不見得能夠推廣到所有的染疫者。已接種疫苗的突破性病例究竟有無大腦受損的情形,痊癒後能否逆轉、會不會有長期副作用,仍待更多研究探討。

Read More

嫌犯拒捕開車衝撞 警開槍壓制

大里雲月汽車旅館五名犯嫌(四男一女)企圖逃逸,警方朝駕駛座輪胎開槍,後座乘客腹部中彈。(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第四警分局十一日接獲線報指大里雲月汽車旅館有五名犯嫌(四男一女),警方獲報到場時,嫌犯剛好退房,警方尾隨其至中興路二段至新南路統一加油站時,因該部犯嫌車輛正加油完畢駛離之際,偵查隊遂上前攔查,嫌犯隨即猛加油門開車衝撞,不慎撞倒一名婦人,因企圖逃逸,衝撞後方車輛試圖突圍脫逃,警方見狀,隨即朝駕駛座輪胎開槍,造成後座乘客腹部中彈。 警方表示到場時,遭通緝男子剛好退房,警方尾隨對方車輛至大里區中興路二段一家加油站,趁車輛加油完畢欲駛離時,上前攔查逮人。男子見警方到場,猛催油門開車衝撞警車欲逃逸,過程中不慎撞倒一名婦人,因男子企圖逃逸,警方隨即朝輪胎開槍,造成後座乘客腹部中彈,並將歹徒壓制逮捕,現場查獲毒品安非他命、毒品咖啡包等物。 警方通報消防局,由救護車將中彈的男子與受傷的婦人送往大里仁愛醫院救治,全案警方正調查釐清。 警方調查,犯嫌四男一女,開車于姓嫌犯(侵占、贓物前科),中彈者是溫姓嫌犯(毒品、竊盜前科)。犯嫌開車撞倒婦人,婦人倒地後被流彈波及,造成腳掌骨折,目前在中山醫院救護中,現場查獲安非他命、毒品咖啡包。

Read More

創校83週年校慶 南大附中用愛種樹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大學附中創校八十三週年校慶運動大會熱鬧登場,配合該校中山南路拓寬人行道圍牆新建完成,進行「二0二二植樹節,我們用愛種一棵樹」活動,還特別用藍、黃兩色製作標題,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 附中校長陳森杰表示,由於疫情及該校各運動場地進行整修,將原定去年十一月舉行的校慶運動會延至昨日舉行。 附中植樹節我們用愛種一棵樹活動,由守衛室開始至永平街轉角,沿中山南路圍牆內側,共種植二十四棵洋紅楓林木,各班級學生在校長陳森杰等師長協助下,相互合作親手挖洞種下屬於自己班級的樹。 與會的南大副校長陳惠萍、附中家長會顧問團長沈昌文及校友會長黃崑育,除關心同學的學校生活外,也勉勵大家努力邁向未來的目標,場面溫馨。

Read More

延平國小學童 種稻初體驗

下田插秧倒退走 體會農夫辛勞 原種胡麻的佳里延平國小,今年改種稻,參與社區計畫,體驗插秧。(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佳里區延平國小不種胡麻改種稻。延平師生參與漳洲社區種稻計畫,捲袖下田插秧初體驗,學生們說,看似簡單的插秧,卻有著深遠意涵,「看似倒退、實則前進」,給予人生極大啟發。 延平國小校長陳三億指出,先前學校推出校本課程,由校友提供農地種植胡麻,讓學生了解在地產業,日前漳洲社區總幹事蘇順政到校,提及社區想要推無毒栽種水稻計畫,可以讓學生體驗插秧、種稻。 為落實食農教育,由五、六年級學生下田體驗,四年級學生則在旁邊觀看學習。四十多名師生在主任楊昇憲、周俊良帶領下,步行前往水稻田,熱心的大學長楊壽榮也到場,關心學生們插秧的情形,還大方提供二個紅包,只要插秧插得好,就能領到紅包獎勵。 學生們在蘇順政、前家長會長林昆鋒的協助下,捲起袖子、脫下鞋子,陸續走進水稻田裡,雙腳接觸到冰涼的水,覺得很舒服,接著將手上的秧苗依照事先拉好的紅繩,一排排依序種下。 學生們說,原本以為很簡單,就是把秧苗插進土裡,但真的下田後才發現並不容易,因為要拉好間距,整齊插秧,不過種完回頭一看,一整排秧苗歪斜,顯見早期農夫以人工插秧是多麼辛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