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選王鴻薇 侯友宜:任何角色好好做事最重要

國民黨台北市立委補選參選人王鴻薇(左)二十四日出席民生社區發展協會耶誕活動,新北市長侯友宜(右)為王鴻薇站台拜票。(中央社)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新北市長侯友宜二十四日為國民黨台北市立委補選參選人王鴻薇站台輔選。針對吳怡農競辦公布民調,王鴻薇說,民調會參考,目前就是全力衝刺,對自己選情審慎樂觀。 王鴻薇與侯友宜及國民黨立委費鴻泰、台北市議員徐巧芯、秦慧珠、戴錫欽等人出席民生社區發展協會耶誕活動。侯友宜說,認識王鴻薇很久,他曾在台北市服務很長時間,對台北很熟悉,所以過來幫忙。對於是否有機會與王鴻薇掃街拜票?他表示,身為王鴻薇的朋友,工作之餘可幫忙會全力以赴。 至於王鴻薇及接任台北市副市長的立委林奕華遭質疑是落跑?侯友宜表示,這兩人都是為國家及人民做事的好立委及議員,兩人未來都在台北做事,而他在新北做事,雙北可合作,不管在哪種角色,好好做事,才是最重要。 另外,針對民進黨立委補選參選人吳怡農競選辦公室發布的民調,王鴻薇指出,民調會參考,目前就是全力衝刺,爭取選民支持,對自己選情審慎樂觀。 關於核二核三廠延役政見是否跟侯友宜請益?王鴻薇說,這是跨及多領域議題,未來她若進入立法院,會向相關地方縣市首長請益。

Read More

集保結算所愛心捐血與義賣 展現社會共善理念

集保結算所由董事長朱漢強(右)代表捐贈一萬個血袋。(集保結算所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國內疫情雖漸趨緩,但是全台血液庫存量依舊偏低,為了協助解決血荒困境,集保結算所本於實踐利他共好的願景,於二十三日舉辦愛心捐血與義賣活動,並廣邀社區與同仁參與,展現社會共善的理念。 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朱漢強表示,集保結算所長期關懷社區,積極回饋社會,落實推動ESG永續發展,連續十三年舉辦愛心捐血活動,並每年捐贈一萬個血袋,同時附近公司員工與社區民眾也高度認同及熱烈響應,單日捐血量超過二百袋,十三年來已有近二千人次熱情參與,累積捐血量達六十五萬西西,血袋捐贈累計金額更已超過一千萬元,捐血中心每年均頒發年度特殊貢獻單位獎項,表揚集保結算所長期以來的捐血義行。 朱漢強為鼓勵同仁踴躍捐血,更逐層至辦公室宣傳本次捐血活動;另適逢耶誕節前夕,活動現場以耶誕布置點綴,全體人員均配戴耶誕裝飾,並準備精緻茶點,前來捐血的民眾,都感受到溫馨的佳節氛圍。 此外,集保結算所社團也同步發起愛心義賣及捐款活動,公司全體同仁都熱情參與,其中義賣活動並邀請唐氏症基金會、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台北市自閉兒社會福利基金會、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等社福團體共同參與,所有義賣及愛心募款收入均全數捐給社福機構。

Read More

〈中華副刊〉柏克萊大學的可口可樂箱車

文/攝影 陳玉姑  這節顯眼醒目的加長箱型紅車,是「可口可樂」載裝運輸的專車。 美國地大物大,超大的物具現身眼前,自有其娛性的誇張妙趣。 這車停泊於加州柏克萊大學校園,背襯著柏克萊大學最古老的建築;建於1873年,拱窗加飾的紅磚堆砌建物,頗似台灣紅樓氣息;想像著,是「紅樓」與「才子」的聯結與代稱。 自然的,「可樂車」與「紅樓」,都是鏡頭聚焦的吸睛體。 雖然,可樂瓶車身置放於典雅建築之前,免不了給人突兀的衝突感;是古典與現代、前衛與反顧、開創與固本的反向拉扯;但又這麼的協調,充滿了美國風。 在背向的兩極,尋求創意的平衡。

Read More

〈中華副刊〉十二月的冷氣

■王崢 第一次在熱帶度過半年,以及冬天,竟有如此奇特之感受。十二月的空調,伴隨恆久不變的蛙鳴,熱帶的日出,日落,甚至雨季都是如此可靠──新加坡人約會:「這場雨後見」,說的都是五點,差不了太多。寒假的獅城,許多人離開了,像候鳥一樣,他們回到了北方,或是更南的南方,總之是有四季的地方。香港的朋友回去了,打趣道:回到冬天真好。香港的冬天是怎樣的呢,很久沒回去了,怕是喝湯的季節,要補陽。 古語有字為「瘴」,過去用來形容南方潮濕地帶的致病氣息,實則沒有,讓人想起法國人類學的「熱帶憂鬱」(Les Tristes Tropiques),或熱帶憂鬱症。熱帶憂鬱症多半是空調引起的,雖然李光耀曾稱此為最偉大發明。要體驗秋冬,需從獅城出發,駕車半日,到達大馬的雲頂高原,便能穿上衛衣,於山頂瑟瑟;或在冰雪樂園排隊良久,去體驗一把人工的冰室,此冰室非彼冰室,長年開放,夜晚熄燈。對於熱帶的兒童來說,劣質的冰雪也是最大的驚喜了,就像樟宜的高山植物。更遠的,好友近從東洋歸來,定是看過了札幌的雪。但是那裏年年下的,不如武漢的雪,更不如杭州的雪了。紐約的雪常在年後,總顯得骯髒,並不喜歡。 在這個詭異的夜晚,冷氣乏味得如同冰淇淋的香精,製造出虛偽的聖誕氣氛。連超市的清潔工都戴上了鹿角頭飾,在空調房中揮汗。午睡可以開窗了,但仍濕熱。近來總夢見同個夜晚,在某個高原的小鎮,剩下燒烤和牛仔褲的汗味,到處是狗,眼中射出寒光,不安的夢啊,然後一個老師模樣的人走過來,說:「這裏十一月就下雪,年末就封山了」。這也許和去年的甘肅有關,但我對任何旅行都充滿遺憾,別說夢見了。特別是缺少轉折的生活,總顯得虛妄,不堪回想。 從東京回來的C說:「冬裝使人厭倦」。冬裝的確厚重得可惡,但夏天太長的話,也令人想念羊毛製品在黑夜中的閃電,滋啦聲如同嘆息般的輕響,一陣陣地撩撥心弦。兒童對季節敏感,而成人則對溫度,或對溫度的慾望,視為一串數字,一種氛圍。一切都是可以設計的,一切也有待營造,但我們需要的,仍是一些對抗自然的集體記憶罷。此時窗外的世界正醞釀雷暴,這是第二場了,本地早有預測。但雷聲響起的節奏,和頻率,仍是可怖的,但也可愛的。可愛的像遺落草地的拖鞋,或是樹林中的呼吸,無論危險與否:你想它時,它便遁入了混沌的循環。

Read More

〈中華副刊〉黑貓.清真寺.中央市場

文/圖 余致毅 舊共產黨總部速寫 白天的索非亞陽光瀲豔,晨起在旅館附近散步,去生活百貨用品小店買了五支中性筆,旅途中很難找到好寫又便宜的筆。進入書店逛逛,親切的書店女老闆說著流利英語,立刻幫我找到保加利亞語的《小王子》,十分便宜,一早就十分幸運。 帶著愉悅的心情到聖週日大教堂參觀,裡面正在進行一些灑聖水儀式充滿神秘的宗教氣氛,我在教堂外廣場吃著簡單的午餐,拿出本子畫圖,一旁有一位穿著棕色裙子的女人,一直在喃喃自語些什麼,偶爾試圖跟我講話。另一位推著嬰兒車的媽媽在樹蔭下逗弄小男孩,我也對他擠眉弄眼,小男孩咯咯笑個不停。 隨後走進中央百貨,保加利亞的中央百貨十分簡樸,建物只有幾層樓,一樓瀰漫著化妝品香水味,店面不多,逛百貨公司的民眾也不多,彷彿遇上淡季。樓梯扶手上有一些立體雕塑作品,充滿幽默趣味的巧思。向一位香水味濃郁的小姐詢問中央市場在哪裡,她雖然不太會說英語,但卻非常熱心的要我跟她走,引領我到附近的中央市場。 索非亞的中央市場是挑高的長型建築,結構單純,很快的在裡頭繞了一圈,買了牛肉口味捲餅,便宜又美味,坐在二樓的座位區一面享用美食,一面畫圖記錄。乾淨的中央市場賣的保加利亞食物很多元,各種口味的肉丸、乳酪料理、內臟雜燴料理等,每種食物看起來都很美味,讓孤獨的旅人飢腸轆轆,何況難得便宜的價格更讓人心動。 聖喬治圓形教堂 暫時離開中央市場的誘惑,到附近的班亞巴西札米亞清真寺參觀,負責管理清真寺的男子叫我穿上門邊掛著的綠色袍子並換穿拖鞋,才能進去參觀清真寺。裡面僅有少數幾個人,清真寺的華麗繁複壁畫,各種書法字體的阿拉伯文裝飾與圖騰讓人著迷。一位男子告訴我可以爬小樓梯到二樓的看台,樓梯的出入口設計的像個小洞一樣,站在二樓可以看到整個一樓的情景,整座清真寺美麗的花紋裝飾與地毯,都顯示出宗教裡蘊涵的美感與藝術。 清真寺旁鄰著中央噴泉公園,午後的公園裡聚集著許多民眾,大家在此聊天、娛樂,是當地人平時休閒的據點,也是小螞蟻們的據點。在畫圖的過程中,感受當地人充滿活力的談笑聲,只有我是異鄉客,幸運的在他們的人生片刻置身其中,感受一點點保加利亞式的午後時光,有點八卦有點閒散慵懶有點閒情。 循著熟悉的道路到考古博物館前的廣場噴水池畫圖,再踱步到涅夫斯基教堂,試著將龐大的教堂收攏在紙張方寸之間,也許是時間比較晚,廣場上空空蕩蕩沒有什麼遊人,我能盡情的按照自己的節奏記錄索非亞,享受夕陽餘暉的寧靜和自在。一對夫妻和他們的女兒經過我身邊,不忘給予我鼓勵及讚美,這些美好的一期一會讓自己的旅程更豐淳甜美。 穿過喜來登飯店,後面有一個廣場,中央是古老的聖喬治教堂,一位穿著西裝的喜來登飯店員工,熱心的主動要幫我拍照。這座古老的教堂被四周的高樓包圍,有許多前來參觀的旅行團,用著不同的語言介紹這教堂的歷史,發出不同言語的驚嘆聲。我坐在外圍的石墩上畫圖,凝視變化萬千的霞光雲彩在老教堂四周高圍的建築物上漂移,心情都輕快飛揚起來。周圍房子的邊角,突然出沒了五隻小貓咪,三隻黑貓一隻花貓還有一隻黑白相間的小貓咪,靜悄悄的在房子後面的管道間進進出出,神秘的交頭接耳。一隻鑽進小黑洞裡,另一隻又不知從哪個洞冒出頭來,感覺房子有些不為人知的神秘地帶,專屬於貓咪們的地盤。感覺自己的旅程當中,總有一些和貓咪們相遇的神祕時刻,充滿驚喜。有一位老婦人靜靜的拿著貓食,像是他們的保母似的細心照料,溫柔的跟他們低語呢喃。 感覺心情飽滿,又繞去中央市場一趟,買了四個果仁蜜餅、兩個肉捲和一個冰淇淋,順便欣賞了以可愛小孩為主題的攝影展覽。回到旅館,在準備晚餐的同時,一個來自紐西蘭奧克蘭的女生Meg分享了她的旅程,已經旅行了五週,接下來還要去非洲,總共預計六個月的行程,之後要去英國找工作。在旅途當中,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旅人,他們有著不同的夢想和不同的行程路線,只有走在旅途上,才會遇到這樣精采有趣的人們。 在索非亞的最後一天,天氣轉陰,希望能多把握一點點的時光踏查這片土地。逛了一下聖佩特卡地下教堂,經過市場想去拜訪一下猶太教堂,沒想到今天已提早關門了,天氣陰涼,街上鮮少行人,颳起冷風,落葉片片。想要把走過的地方再走一趟,這些路也有種熟悉的親切感。去了中央市場買冰淇淋解饞,再買一份美味的蛋雜繪飽食一頓。進去涅夫斯基教堂,光線緩緩的從高窗下緩降,光影照在壁畫上帶著歷史的厚重,神秘的宗教氣味。附近有些小攤販,熱情的招呼賣著二手古董、各種雜貨、紀念品,還有保加利亞玫瑰谷的玫瑰香水,氣味芬芳。沿著老路回旅館的路上,對面的教堂正好在舉行婚禮,感覺這幾天似乎都是結婚的好日子,遇到許多喜氣洋洋的新人。   回到旅館,我再度背起沉重的行囊,每當要離開一個正熟悉的城市,不論喜歡或是厭倦,都得吸口氣,默默揮別,期待下一個城市。坐上18號有軌電車,陽光變強烈了,坐了幾站就到了火車站,買了一點食物充飢,就將剩下的保加利亞幣兌換為歐元,等待漫長的鐵道旅程。再見,索非亞。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淺談虯角

黃榮興 作者介紹:黃榮興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監事亦為臉書「中華古玩論壇」管理員,平日熱心協助社員解答古玩相關疑問,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虯」是神話動物,是龍的一種或稱為龍子。古籍對「虯」的記載不一致,有的說「虯、無角龍」或「兩角者虯」,有角、無角沒定論。直到康熙字典「虯」字的解釋引用「說文」大徐本的「龍子有角者」,之後大都採用這個見解。(異體字「虬」) 在清宮器物檔案裡可以找到「鰍角」、「秋角」這兩個名詞,同「虯角」都是形容同一種材質器物,只是讀音轉成文字的差異。「虯」是神話動物,又怎麼會有實物的「虯角」? 圖一海象(網路圖片) 事實上「虯角」是海洋哺乳類動物「海象」的上顎犬牙(圖一、二)!當然沒有人認為海象是虯龍,只是把「海象牙」說成是「虯角」,「虯」是龍子,那麼「虯角」就是「龍角」囉!增加了神秘感,如此命名似乎也是商業行為的運作方式。 圖二海象牙截面(網路圖片) 海象主要生活在北冰洋海域,體型巨大,一些雄性海象體重甚至可達2000公斤,長度近四公尺。中國海域並沒有海象,目前無法確知海象牙何時引進中國,遼東志(明嘉靖十六年重修刻本)卷九「北山野人,乞列迷之別種,養鹿乘以出入,水產海驢、海豹、海豬、海牛、海狗皮、殳角、魴鬚,以為異物,昔入貢,今不通焉」,文中所述「殳角」就是海象牙。北山野人即是現今俄羅斯東北自治區的楚科奇人。 明洪武四年設置遼都衛,八年改為遼東指揮使司,明初軍力強盛,遼東地區人民生活相對富裕,歲貢豐富。之後明朝政權在遼東統治區域的不斷縮小,官員剝削、賦役繁重,遼東也衰落了。對照遼東志所述,民初遼東進貢的貢品包含角殳在內等北山野人水產品,但是在嘉靖時期就不再入貢了。 之後再出現海象牙的記載是清雍正二年造辦處檔案提到:怡親王交「雕夔龍鰍角手巾結」一件,雕「宋龍鰍角手巾結」一件,顯然海象牙製成的器物在清初就已被引入宮廷使用。明代稱為殳角,到了清初就已稱為鰍角。 圖三清乾隆鰍角簪(故宮器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兩岸故宮藏品公開資料裡找不到上述兩件手巾結,在台北故宮有一件用黃斤包裹並且繫著黃布條的髮簪(圖三、四),分別書寫「乾隆十三年十月初七日收、鰍角簪一枝嵌小正珠一顆、鰍角簪一枚、秋角簪一支」,不僅有實物還有確實的年代紀錄可做佐證。 圖四清乾隆鰍角簪(故宮器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清末收藏家趙汝珍於1943年撰述發行「古玩指南」,第二十四章「牙器」提及到「象牙之偽者為海馬牙,京市呼為虯角,其價值為三與二之比,但虯角之佳者尚高於劣牙,故偽制並不太多。且牙質細密溫潤,虯角紋粗而糠,極易分別也。 」事實上海象、海馬是兩種不同且差異極大的生物,明萬曆時期印行的「本草綱目」對海馬就有明確描述。顯然直到民國初期對虯角真實來源還不清楚,雖然認知不是虯這種神話動物的角,不知為何將之稱為海馬牙? 成年海象的上顎犬牙,一般長度在50~100公分,大多呈微黃的奶油色,從橫剖面來看,由外而內可分為牙皮、牙肉、牙芯三層。牙肉部分近似象牙,可以雕刻較細緻的物品和紋飾,古玩指南所講的虯角仿象牙就是牙肉部分。而牙芯部份看似腦凍狀,硬度較牙肉部分低,呈半透至不透明之間,質粗不適合細工,牙芯部份和象牙差距明顯,很容易分辨。 圖五清鏤雕象牙火鐮盒(故宮器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雖然牙芯部分質地較粗無法做細緻加工雕刻,但是容易染色上色。海象牙染色的技術稱為「茜綠」或「嗆綠」、「戧綠」,是從象牙染色技術套用過來的。清宮造辦處檔案都寫為「茜」,因為最早將象牙染色是使用茜草染成紅色,所以就以茜字做為染色的意思,染成綠色就是茜綠,染成紅色就是茜紅。可參考故宮舊藏「鏤雕象牙火鐮盒」,依據圖案須要,將象牙茜紅、茜綠、茜藍做出不同色澤(圖五)。 茜色方法用在海象牙卻有比象牙更令人驚艷的效果!據傳這種技術是清宮造辦處所創,虯角茜色必須將之放在加綠色染料的熱鍋裡長期燉煮達半年以上,如此顏色才會牢固經久不退色。 圖六清秋角別頂簪(故宮器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清宮舊藏乾隆時期的虯角不一定都有茜色,清代中晚期翡翠逐漸流行,虯角茜綠能做出翡翠正綠色的質感(圖六),於是虯角茜綠就成為主流,沒染色的反而被稱為白虯角圖(七、八)。 圖七清白虯角扇柄(閆恆蛟收藏) 圖八清白虯角扇柄側面(閆恆蛟收藏) 清中晚期海象牙進口較多,原料大都來至於西伯利亞,海商從廣東攜入再運送至北京。由於茜綠技術從宮廷流出,北京也成為海象牙工藝品最主要的製作地點。海象牙尺寸及材質的關係,只適合製作小件器物,如翎管、板指、印章、扇柄、珠、環、頭飾花片、簪頭、鼻煙壺、煙嘴、煙碟等物(圖九~十二)。器用範圍有侷限,因此大都是象牙鋪裡兼賣虯角。 圖九清虯角扇(閆恆蛟收藏) 圖十清虯角扇(閆恆蛟收藏) 虯角的「角」又可唸為「爵」,虯角又可唸為「求爵」,明清吉祥圖案常用的隱喻方式,虯角也被寫為「秋厥」。因為求爵的吉祥含意,使得虯角也成為廣受歡迎的小配件材料。 圖十一清虯角扳指、三連環一對(閆恆蛟收藏) 1923年「商務出版社」出版的「增訂實用北京指南」,第七編「實用」十四,列舉五家象牙秋角舖。當時政府社會局調查虯角行業,還有提及茜綠的染色方法。直到1941年爆發太平洋戰爭,海上貿易受阻,海象牙來源中斷,也讓這門製作工藝淡出人民視野。 圖十二清虯角珠(閆恆蛟收藏) 五零年代中晚期,中國為了振興經濟積極創匯,致力恢復傳統工藝生產,用以開拓外銷市場,北京極力恢復「牙雕、玉雕、雕漆、景泰藍」這四種「宮庭工藝」,在這個基礎下成立「北京工藝美術廠」。牙雕刻的是象牙,海象牙因為質地因素,不適合做精細加工,工藝美術價值較低,所以並不被重視。直到二十一世紀後,中國文物市場起飛,竹木牙角雕藏家大增,虯角才逐漸受到注意。 圖十三清虯角、瑪瑙珠自行組合的手串(閆恆蛟收藏) 當今市場講法對新製作的稱為海象牙,只有民國初以前製作的才能稱為虯角。將虯角搭配其他材質物件組合成隨身飾品,是現在藏家都喜歡的玩法(圖十三)。隨著虯角成為熱門古玩,新品、仿品也隨之出現,收藏時要注意分辨。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長方時間裏的無眠

■黃士洲 黑夜光著白皙腳ㄚ子 不讓眼睛聽見 不知共犯不覺 連手,偷走光 金龜子指使翅膀 明目拍打燈管 擊出聲音張膽的巨浪 寧靜,差點沉船 是誰 拿起救護車的鳴笛聲當撞球桿 把白母球,撞向黑球抽象的暗街坊 逮捕邊界的眼球——入袋,驚慌 無眠在長方的時間裏 不安靜的扭曲變形 夏的鼻腔,嚷嚷 打包半座海洋

Read More

〈中華學園〉讀《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有感

台南市忠孝國中二年級 ◎王心慈 這是一本關於知名網紅「阿滴」得到憂鬱症的故事,故事裡可以看到阿滴得到憂鬱症這一年裡遇到了哪些事?在面臨崩潰時他又是如何挺過來?同時他也告訴我們,當你累了,可以按下暫停鍵,然後再出發。 2019年,阿滴所經營的YouTuber頻道訂閱突破兩百萬,這讓阿滴的事業迎來了最高峰,但他卻出現了強烈的不安感,背後有這麼多的人在看,前面又沒人可以參考,這該怎麼走下去?這也成為阿滴罹患憂鬱症的開端,而之後則是因為那年全球疫情時期,阿滴寫了一封公開信給WHO,發起了《紐約時報》募款活動為台灣發聲,未料網友惡意批評,有人說他把這些募款餘額投資滴妹的飲料店「再睡五分鐘」,有人罵他是政府的側翼組織,也有人罵他是中共同路人……,各種天花亂墜的講法都有,這讓阿滴覺得他花了六個月的時間不只動用了所有人脈,甚至還自己貼錢,結果換來的卻是這樣子的評論,這才讓阿滴一點一點陷入憂鬱的苦惱裡。 後來阿滴的憂鬱症愈來愈嚴重,嚴重到連生活都有困難,甚至出現了輕生的念頭。有一次,阿滴的父母坐在沙發對面,鼓勵著阿滴不要放棄,而阿滴卻低著頭滑手機Google自殺的方法,當我讀到這裡不禁為阿滴感到心疼。不過幸好在家人與女友的陪伴下,再加上心理醫生的諮詢以及藥物的治療,才讓阿滴從谷底走出來。 站起來,往前走。你不是還有兩條完整的腿嗎?所以不要浪費它們啊!你明明還可以走出更多自己的路的。」這是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這句話告訴了我,就算失敗了一樣可以再站起來,只要有能力,都別輕易放棄! 《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人不可能一直站在高峰,總是會有跌落萬丈深淵的時候,當你從深淵重新爬起來時,你的心將從此變得更強大、更完整!

Read More

〈中華學園〉以文明方法推廣文明

台南女中二年十班  ◎李昱霈 一罐罐被傾倒於地的牛奶,和環保人士不斷叫囂的臉孔,在新聞台鮮明地播報著,雖然那群環保人士的訴求清楚地被大眾知曉了,卻不禁令人捫心自問:「有必要以這種手段達成嗎?」 「我們如果只是進行一般的遊行抗議,那結果會如往常一般,被大眾忽略。」這是一名參與人士提出的緣由。「不得已而為之」的意味滿溢而出。但難道真的要做到如此極端的手段才能表達訴求? 我認為不必如此。 追求環保乃是近一世紀所提出的概念,而近年也有越來越多人環保意識抬頭,如此新穎的觀念和訴求,說它是近代文明的表現也不為過。但是近年有些環保團體表達訴求的方式卻逐漸偏激、過當。以這些堪稱「野蠻」的行徑表達「文明」的思想,使我無法苟同,且也並非社會大眾所樂見,甚至使得尚處「蒙昧」的民眾對其訴求產生厭惡。如此一來,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我認為環保人士可透過目前大眾從事較多的休閒娛樂著手,例如:以社群平台發布動畫短片、和公眾人物共同宣傳理念……,讓尚處「蒙昧」階段的民眾知道環保的正確訴求。其次可以定期在各地舉辦市集或活動,讓參與民眾明白並能接受理念,彌補傳統靜坐、遊行抗議的宣傳度不足,並更能替代以破壞超市、倒牛奶等如此野蠻途徑宣傳文明的效果。 這個社會是「蒙昧、野蠻、文明」的結合,以某些環保團體而言,用野蠻手段推廣文明觀點,終使蒙昧的人反對文明,成為文明的阻力,因此以文明的方法推廣文明才是最佳正解,也是使蒙昧和有野蠻傾向的人向文明靠攏的契機。

Read More

〈中華學園〉地底下的動物

台中市梧南國小三年甲班    ◎姚欣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