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獅子

台南市新育光幼兒園小熊班 ◎姚舜貴

Read More

〈中華學園〉側寫我的家鄉

台南市聖功女中高三溫班 ◎林詠沛 臺南,是個風韻猶存的老奶奶,即將過四百歲生日。 在歷史上,臺南是第一座被開發的城市,但曾經的繁華卻也敗在「昔盛今衰」的魔咒下,雖說從前的美貌已消散,古色古香的氛圍依然吸引著各地旅客的拜訪,為的就是一睹她獨特的風韻。 要說臺南什麼最令人為之一亮?定不能錯過的便是那充滿神秘,宛如迷宮般的巷弄,蝸牛巷、米街……那兒可說是充滿人生歷練的記憶庫,每條小徑皆有彌足珍貴的故事脈絡,彷彿臉上被時間割劃出的皺褶。雖說些許小巷已斑駁不堪,卻也抵不過過往熙來攘往的盛景,及曾經駐軍之處的雄豪之氣。 再說,臺南是等待孩兒歸鄉的老奶奶,一碰面便熱情地準備垂涎三尺的小吃,為的就是關閉旅客們肚裡響起的「空城計」。這些小吃不單只是美食,而是記錄著它每一時期的經歷:移民文化的汕頭火鍋、日治時期的蝦仁飯、代表古都的棺材板和眷村特色的燒餅,每道皆是這位老奶奶不願割捨的風味。 聞著臺南身上那不經意流露出的氣息,是詩中傳出的書卷味?是廚房飄出的香氣?我覺得倒像是進入了時空隧道,與之體驗了不同凡響的經歷,深深的感觸我們身後那回溯不去的盛世之氣,而尾韻獨留四百歷史沉厚的風醇,回甘……。  

Read More

獸醫林蔡祿傳染病研究登國際期刊

新北市動保處公職獸醫師林蔡祿發表2篇「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研究論文,登國際期刊。圖為其在動保處擔任收容流浪動物及醫療等業務。(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人類感染致死率最高可達30%。新北市動保處公職獸醫師林蔡祿與中興大學獸醫學院研究團隊合作,對全台的野生、經濟動物及伴侶動物進行病毒監測,並將監測結果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Viruses(影響指數:4.7)發表2篇論文,警示國人新興傳染病風險。 1月6日是獸醫師節,獸醫師除了寵物醫療外;在防疫圍堵人畜共通疾病、食品安全把關及維護公共衛生等多個面向也作出巨大貢獻。林蔡祿表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是2009年在大陸首度發現的新興病毒病,常見宿主包括牛、羊、貓、狗等哺乳類和鳥禽。 目前顯示,該病毒在動物身上不會發病;但透過動物身上蜱蟲叮咬而傳染給人類,感染者有發燒惡心、腹瀉,伴隨血小板減少等特徵而得名,在亞洲國家已有近1萬起病例,更被衛福部列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 林蔡祿表示,這次與興大獸醫學院研究團隊合作研究,針對台灣對此新興傳染病在野生、經濟動物及伴侶動物上全面調查,有檢測到病毒蹤跡;並與國際相關數據相比,發現台灣牛、羊有高比例偵測到病毒核酸,透過在動物端的監控,警示國人暴露在此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風險下,戶外活動民眾應注意防範蟲媒叮咬避免感染,若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動保處長楊淑方表示,林蔡祿在109年進入動保處服務,平時負責收容流浪動物業務及處理寵物醫療糾紛的工作;他具有良好英文能力,常與外國獸醫師及跨國企業貴賓進行交流互動。在公務之餘,林蔡祿致力研究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持續與興大獸醫學院保持學術交流,協助研究檢體收集及撰寫論文,並在教授指導下發表2篇關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台灣動物血清學調查》於感染學領域國際學術知名期刊Viruses。

Read More

〈中華學園〉看不見的阻礙

台南市東區勝利國小六年九班 ◎曾詠晴 在汪洋中盡情的悠游,享受陽光的洗禮,揮動著魚鰭、閃耀著魚鱗,讓湛藍包覆我的身軀,吐出自由的泡沫。我,一隻小金魚,如今卻無法再次感受大海溫柔的擁抱。 「請爬上那棵樹。」審判者面無表情的宣布,彷彿一切是理所當然,但老鷹就該展翅翱翔天際,獵犬就該與風來場速度比試,如同我這隻平凡無奇的金魚,應當在海洋中展現專長,而非參加這亳無意義的測試,我身旁身手靈活的猴子,早已迫不及待,馬上用那發達的手臂攀爬著大樹,只剩下我與龐大的象,茫然的留在原地。 大象靠著牠的長鼻,令其它動物畏懼,但面對眼前的大樹,牠卻束手無策,我用盡全力一躍,卻只離開了地面數十米,便再次掉入玻璃缸,此時猴子已抵達樹頂,朝著我發出嘲諷的叫聲,令我失去了動力,猴子本來就會爬樹,但我再有天分,也永遠無法跳上那遙不可及的大樹,或許我該放棄這次測試,因為金魚只會游泳,我絕不會為了達成人類愚味的需求,而捨棄我原有的才能,望著身旁的大象也嘗試跳躍,但笨重的身體卻使牠失敗,我拒絕了這場測試,回到我所熟悉的那片汪洋,舞動著我的尾鰭,成為大海中最美麗的那顆星! 但回憶當時,又感到遺憾,假使我們互相合作,便可一起獲勝,但好勝心與我的膽小,卻成了最大的妨礙。玻璃缸不是唯一的束縛,人性造就了無法挽回的結局,善用個人的專長,才能突破天生的限制,將自己的優點更加凸顯出來。 我是一隻金魚,本就無需爬樹,而是該做一隻自由自在的魚兒,在海洋中享受只屬於金魚的一生,成就獨一無二的自我!

Read More

<醫師專欄>幸運的病人

■吳重達 「好,我們的治療告一段落,接下來認真復健吧!」醫師如此對病人說。 病人在3個月前發生機車車禍,右膝關節受傷,急診X光片沒顯示骨折。核磁共振檢查報告是內側側邊韌帶斷裂,外側側邊韌帶部分撕裂,內側半月軟骨破裂,外側半月軟骨疑似破裂,前、後十分韌帶斷裂;換言之,膝關節的構造全部嚴重受傷。看過他的醫生都叫他不要走路,卻沒給其他建議或說法。病人因痛無法行動,於傷後1週來診。 醫師問明,受傷時倒下的摩托車壓在他的膝關節外側,膝蓋直接撞擊地面;可以推測膝關節至少承受了由外向內與由前向後的壓力,還得加上關節的扭轉力道。由受傷機轉就可猜想,內側側邊韌帶、後十字韌帶、半月軟骨都會受到影響;若作用力夠大,就有機會發生膝關節脫臼,關節構造都會有傷。 因病人太痛,初步理學檢查只能查知關節內側極不穩定。看核磁共振檢查片子,醫師大致同意檢查報告所言;不過,醫師認為前十字韌帶應該沒斷,而骨頭挫傷嚴重。醫師認為,該膝關節發生脫臼後又自己復位,因而避免發生神經、血管傷害,也避免了重大併發症與後遺症。 支架保護6週後,皮下血循良好的2條側邊韌帶自行癒合,骨挫傷也大量修復了,病人終於不痛。醫師得以從容做理學檢查,確認後十字韌帶斷裂與半月軟骨傷害,醫師仍然認為前十字韌帶沒斷。 回復活動後病人抱怨關韌痛,有卡住現象,因此做了關節鏡手術。最重要的發現是一條完整、強而有力的前十字韌帶。術後6週病人幾無症狀,已可行動自如。 最嚴重的膝傷拜現代科技所賜,可正確偵知傷害構造與傷勢,得以做適當處理,縮短痛苦時間,將後遺症、併發症減至最低。20、30年前,這可是大家聞之色變,幾乎注定會殘廢的傷害呢。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的暑假遊記—馬祖

高雄市鹽埕國小六年級 ◎蘇子禔 趁著暑假,媽媽帶我和哥哥參加救國團馬祖藍眼淚跳島活動,因為馬祖離台灣本島很遠,坐船從基隆港出發,需要八個小時,我們坐的是新臺馬號,第一次睡臥舖,讓我感到好新奇。航行時,船身不免搖晃,還好並沒有暈船。 馬祖有四鄉五島,四鄉分別是南竿、北竿、莒光及東引鄉,五島則是南竿島、北竿島、東莒島、西莒島、東引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馬祖是當年反攻大陸的軍事要塞,因此留下許多軍事遺跡及標語,例如西莒的菜浦澳、南竿的鐵堡等目前都還有國軍駐守;軍事標語如:枕戈待旦、同島一命,軍民一家等等,在馬祖常常可見。 這次旅遊,我最喜歡的景點是北竿的藍眼淚和大坵島上的梅花鹿。 藍眼淚就是夜光藻,是丁香魚、有孔蟲─也就是星沙的食物。因為牠們身上有無數個發光器,所以當牠們受到衝擊、驚嚇時,就會發出白色的光,當數百萬個聚集在一起時,就會呈現藍光。這是因為大陸閩江,在三到九月河水豐沛的時候會夾帶許多礦物質,這些礦物質正好是藍眼淚的食物。而四到六月時,海水變得十分溫暖,引起藍眼淚大爆發,只要在無光害、無天災的夜晚,在媽祖的海邊,都有機會看到藍眼淚。那天我們是去北竿的北海坑道看藍眼淚,由於我們去的時間是八月,再加上颱風過後的影響,藍眼淚不多。出發坐船前會先進行一段解說及乘船注意事項說明,乘船過程中還要不停地用小勺子擾水,刺激藍眼淚發光,才能看到水中皓然星辰一片。 大坵是馬祖唯一沒有車的島,因為當年飼養梅花鹿的農場要改建成海水淡化廠,十三頭梅花鹿被野放到大坵,後來牠們不斷繁衍,直至目前島上的梅花鹿數量超過一百頭,現在則是以遊客帶來的桑葉、愛玉葉為大餐。我們從西莒搭船到大坵,二人帶一把桑葉去餵食梅花鹿。記得要先把手中的那一把桑葉舉高,以免被梅花鹿搶食,餵食時再從中抽出一枝。我們沿著環島小徑一路往前行,經過島上最高點涼亭後稍做休憩,並遇到號稱全島最兇悍的公鹿,據守涼亭強要過路費—桑葉,媽媽趁機把剩下的桑葉放在後背包中,但免不了露出一小部分的枝葉,不料在下山途中,山路旁突然竄出兩、三隻梅花鹿,追著媽媽的後背包跑,媽媽轉圈,牠們也跟著轉圈,最後只好將過路費—桑葉悉數繳清才得以下山坐船! 另外還有幾個令我印象深刻景點:像是南竿的八八坑道,那是馬祖酒廠用來存放高粱、大麴酒的地點,因為坑道內十分涼爽,釀出來的酒經常得獎,只是坑道內的酒味很重,讓我這個「小朋友」參觀時頭暈目眩。還有北竿的芹壁村,那是一片在島上沿著山坡蓋成石屋聚落,除了數大壯觀外,視野極佳,可以俯瞰整個海灣,遙望龜島。 這次的出遊,讓我體驗了馬祖的文化及自然饗宴,返家後常常再三回味,而唯一的遺憾,是我沒有將馬祖五島玩透透,例如:外公之前當兵的東引島,以及與它相連的西引島等,希望下次有機會能再度拜訪這美麗的海上珍珠。

Read More

連續血糖監測儀 有效控制血糖

李姓婦人配戴連續血糖監測貼片,透過即時數據可隨時調整飲食,血糖控制更穩定。(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3歲李姓婦人患有糖尿病13年,雖注射胰島素,糖化血色素始終控制不佳。醫師建議配戴連續血糖監測儀,在皮膚貼上感應貼片,每5~15分鐘更新血糖數值,24小時不中斷,可紀錄7~14天,從手機就能看到數字變化,可即時調整飲食、胰島素劑量及生活型態,一段時間後糖化血色素從14降到7.5明顯改善。 台中榮總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易婷表示,傳統血糖測量要在指尖扎針、採血後,用血糖機試紙測量,只能提供單一時間點的血糖數值。若想了解進食、注射胰島素及運動前後的血糖變化,則需多次扎針測量,難以提供連續的血糖數值與高低血糖的即時警報;還可能因為試紙保存與技術操作不當等問題,造成較大誤差。 蔡易婷指出,連續血糖監測在皮膚貼上葡萄糖感應貼片,每隔5~15分鐘呈現皮下組織間液裡的葡萄糖數值,波動一目了然。並提供24小時連續監測,依廠牌不同可紀錄7~14天,還可將數值傳輸到智慧型手機,有助於即時調整飲食、胰島素劑量及生活型態,使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 蔡易婷說,曾發生嚴重低血糖或不自覺低血糖者,有夜間低血糖情形,糖化血色素控制不佳,妊娠糖尿病人或懷孕的糖尿病人等,依健保署規範,包括第1型糖尿病、新生兒糖尿病,或因胰臟切除術後所致糖尿病個案,以及第2型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且接受胰島素注射者,健保可有條件給付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 中榮衛教師指出,連續血糖監測儀可全方位即時安全了解血糖變化,提供更好血糖控制。通常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孩童裝機率比較高;有些成人患者擔心被監測,配戴連續血糖監測儀意願較低。衛教師強調,醫院雲端平台不是監控的角色;患者在智慧手機上看到數據變化,能即時調整飲食分量種類,血糖控制好才能更健康。

Read More

〈中華副刊〉只傍清水不染塵──元四家之倪瓚

■水晶 童年時讀唐詩:「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雖對詩中描述的孤寂意境不甚了然,但霎那間,心眼彷佛被詩中雪光照亮,有了冰雪清明似的頓悟。那種頓悟,交揉著悸動,和一些……暖暖的安慰。 我驚訝於那純然的淨潔——雪色,白屋,霜天,夕霧。迷濛寒山,獨行的旅人。也歡喜晚路盡頭,終有等候旅人的馨暖。 初見倪瓚的畫,莫名的我就與這詩作了連結。其實倪瓚所繪,並非雪原,也不定是夜闌。可畫中的清冷荒瑟,浩浩渺渺的水天留白,與這澄瑩詩景,是那麼近似——然而,究竟不同。倪瓚的畫境裏,難覓人蹤。 藝術史歷來把黃公望、倪瓚、吳鎮、王蒙,列為元四大家。董其昌甚至認為倪瓚堪居四家之冠。當時已享負盛名,可筆毫端,倪瓚卻將光華刻意地藏斂。 畫卷前,是細草微風岸,沙渚輕迤;汀渚上安置幽樹幾株。中景,必有一脈靜水相隔。這一脈靜水,波平影湛。全不似黃公望,會以靈動筆觸點出漣紋;倪瓚不敷色,無渲染,純以留白示之。其後是幾簇秀峰,淡雅的佇立於水之彼方。 湄岸邊,偶爾也會描綴一簷小小草亭的;但,這草亭卻是杳無人跡——也許,剛剛曾有某位隱士在此停留? 隱士移舟泊煙渚,孤亭中,他靜觀嵐靄澹澹,木葉蕭蕭。天將暮,人獨愁。我們只能這般的猜測…… 職業病使然,凡與音樂相及的場景,我總特別記憶深深。金庸寫殷素素與武當少俠張翠山的初相遇,是在杭州西湖。一座遊船上。泊棲楊柳岸的畫舫,船艙綵麗;碧紗燈籠懸掛,在西湖波蕩裏落映了華燈。隨夜風、隨水聲飄送來的,是殷素素的泠泠琴音。 而倪瓚,他也有一爿船。 倪瓚出身富裕,卻在五十歲後,感於時局危亂,前程可憂,竟捨卻了家財,贈予友朋們。此後,他就這麼居住舟船上,這麼飄啊盪的,悠悠漾過二十寒暑。 同為元朝末年,同是江浙一帶南方水澤,我常想,倪瓚的船舫,該是怎生模樣呢?可會與殷素素的碧紗燈舟相仿? 雖說捨離了錦繡華居,但,倪瓚可是個極清雅、且素有潔癖之人。藏舊畫,集古冊千卷;他的書法極精,亦善彈古琴。 元朝後期,就在此近,江浙一地,有位傳奇製琴大師——朱致遠。 朱致遠斲琴,有「淳古之聲」。倪瓚向來雅好古風,品味極是考究。會不會,殷素素與倪瓚所撫瑤琴,都是朱致遠之手作?這是極有可能的! 二十多年頭,倪瓚行舟漫游於太湖。前面提到的草岸、靜水、半山,實則都是他眼中日日的尋常所見。但又不盡然,我們可以感受到其構圖上的凝簡、淡約。 他不多採用黃公望所提出的空間之法:「闊遠」,而改以疏淡的「平遠」視野。三段式水平堆疊的構局,是自江南景致精煉而出的山水符號。也成為倪瓚如似自身簽名般的藝術符碼。他的落款。 這般「大音希聲」的呈現,相較於黃公望那佈置豐富的交響式烘托,倪瓚,則語法如古琴。 然而,想要在尺幅丹青上達至「外弛而內聚」的張力,那可是十分不易的。 倪瓚勾繪的林樹,總是纖纖峻挺,具清致高標的傲骨。但留意細看,不知是如何施展的筆墨魔法,竟讓樹身跳脫平面,顯出立體圓秀的視感。焦墨、或乾筆的片葉,毛邊輕顫 (筆勢至為蒼健),似一縷風流迴湧於水涯,畫卷魔幻般、即刻浮動起來——宛若聽見了葉翦秋風的細細天籟。 留白天地寬。斯人斯作,真實踐了我們時下常愛倡議標榜的——斷捨離。 平日生活,我亦是沉靜退隱;但在心底處,我仍盼望能有溫暖與守候,等待我、接住我。劉長卿的「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這「歸」字,下得多美啊!犬吠聲,表出人跡;柴扉內,必會有一盞燃燈,紅泥小爐的微火相迎。淨雪中的炊煙映暖,那是期盼,是旅人的歸宿。 可倪瓚,是不是連這歸宿、連這冀盼,也都一概屏棄了?像他曾寫的詩句:「愁水愁風人不歸」? 《紅樓夢》中,寶玉在賞觀一齣魯智深戲文後,情感受挫的他,忽爾參起禪來。但那當兒,他心中其實仍是百般牽掛。對人世,他總有如許多的顧念,和愛悅。 寶玉作偈:「無可云證,是立足境!」偏黛玉卻提點他:「無立足境,方是乾淨」! 倪瓚早年修道,之後學佛習禪;其造境的虛靜幽寂,內寓哲思及禪機。確實,他曾如此自剖——只傍清水,不染塵。 十丈紅塵,他如過客小居,他默然環顧,但,他從未涉入。或者……僅輕輕點水;當雨橫風斜時,披上箬笠蓑衣。 時代的劫毀,書之於歲華,即使已遠隔百代,也仍教人哀憫,悵歎。 該何以立命安身?我深深明白,倪瓚,實有他不得不的,萬般無奈。可那魂魄其間,卻含蘊了孤詣虔誠,與一片玉壺冰心。 賈寶玉神遊太虛,迷津前待渡;那撐篙掌舵的引渡人,並不受金銀之謝。惟遇有緣者渡之。 或許倪瓚並不似劉長卿,更像似曹雪芹於《紅樓夢》對讀者的寄語——「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欠淚的,淚已盡……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那絮雪縈天迴旋。在泛著水雲的扁舟遠眺間,在琴韻輕訴的船沿,也在我的古典懷想裏,倪瓚,譜下他的——素絹無染。

Read More

〈中華學園〉話我家鄉

台中市龍港國小六年甲班 ◎張紫瑄 我們學校旁邊就是大肚溪口,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像是招潮蟹、彈塗魚和紅樹林等,因此課程裡也加入了許多相關的活動。 有一次主任帶我們去淨灘,一開始大家興致勃勃的,很是期待,戴著手套、拿著夾子和大垃圾袋就出發了。一到現場,發現很多塑膠杯和衛生紙,但最多的還是小小的菸頭,很多沒公德心的人菸抽完便隨手丟,給生態造成了許多困擾,我心想,光是河岸邊的就撿不完了,漂到海裡的不就更可怕? 這邊舊名「水裡港」,早期許多村民都靠捕魚維生,包括我的爺爺也是;然而上了年紀以後,沒辦法繼續從事這苦力活,年輕一輩又不願意傳承,那些捕魚用的竹筏自然而然被扔在岸邊,久而久之也成了公害。 希望我住的社區保持乾淨,大家都相處得和樂融融,最好能多一些好玩的遊樂設施,這樣以後的年輕人才留得住呀!

Read More

〈中華學園〉新年新希望

嘉義縣香林國小四年甲班 ◎許芷翌 新的一年又開始了!揮別過去、迎接新年,一起向二零二三年說聲:「再見吧!」再轉身向二零二四年說聲:「歡迎光臨!」 你喜歡新年嗎?我個人是非常喜歡啦!因為許多親戚朋友都會回來,大家就會玩在一起,我們總是玩得不亦樂乎!這溫馨的一刻讓我感到幸福無比。 希望新的一年,我的頭髮可以長得更長,好讓我完成捐髮任務,也希望新的一年大家平平安安、長命百歲,祝福各位新的一年比今年更加幸福美滿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