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詐騙新手法 詐團假扮駭客 民眾上當被騙2次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近期臉書常出現廣告貼文、影片,號稱是律師集團、反詐騙組織,可以協助民眾將受詐的金錢討回來,其實這都是詐騙集團的手法。新北市林口區就有一名退休趙姓女子,她先因假投資被騙240萬元,又在臉書上看到一個自稱非營利駭客團隊的廣告,眶騙她去博弈平台投注,駭客團隊會入侵該平臺調整賠率讓她獲利,豈料又被騙了175萬元,才趕緊去報案。 (林口警分局提供) 趙女配合警方,稱要再繳納70萬元恢復信用,沒想到對方竟委託快遞公司收貨,員警不動聲色緊跟,當場將簽收包裹的藍姓犯嫌逮捕,才知藍嫌也是遭詐被害人,她也在臉書上看到「可協助被害人拿回遭詐騙的錢」廣告,但因為她沒有錢,詐團便從感情面進攻,兩人以老公老婆互稱,向藍嫌提出幫忙代收詐騙款項之要求,害她被依詐欺與洗錢防制法送辦。 (林口警分局提供) (林口警分局提供) (林口警分局提供) (林口警分局提供) (林口警分局提供) 林口警分局提醒,此類二次詐騙手法乃是利用被害人想取回被騙款項的心理,被害人一時不察便會掉進陷阱,本案藍嫌二次遭詐雖未損失金錢,卻也淪為詐騙集團利用的收款車手,詐騙手法不斷翻新,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切勿輕信網路廣告,如有疑慮請直接撥打110報案電話貨165反詐騙電話求證,以防上當受騙。

Read More

金山警暑期不停歇 走入社區治安座談會 深化民眾識詐打詐觀念 建立犯罪預防宣導互動管道

(金山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金山警分局老梅派出所於昨(12)日,特別利用石門區老梅里里民座談機會,在老梅市民活動中心舉辦社區治安會議,現場參加民眾踴躍。 本次會議特別針對當前重點工作如打詐,向民眾宣導說明現今常見詐騙手法,如網路交友投資、虛擬貨幣投資等,投資務必尋求正當管道,避免加入來路不明的群組或網站,另標榜穩賺不賠、保證獲利亦常為詐騙集團設下之陷阱,應先多方進行查證並詢問親友,亦可向附近派出所警察請求協助,以保護自身財物安全。 金山分局民防組、交通組、防治組與偵查隊也同時派員至現場向里民進行犯罪預防與交通安全各項主題的宣導,其中包括暑期保護青少年工作、萬安演習、禮讓行人、反詐騙、及婦幼安全兒少性剝削及犯罪被害保護等工作。 此外,並針對「家庭暴力、犯罪被害人保護及兒少性剝削」加強宣導,目的在提高長輩對家暴問題及兒少性剝削的認識,並提供支持給受害者。現今兒少案件頻傳,網路上不時碰到陌生人傳訊息騷擾、傳送不雅猥褻照片,或是利用視訊通話時裸露騷擾,建議可善用手機錄音、錄影功能,並截圖保全證據,防止訊息被收回。《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已於去年公布施行,但大部分民眾仍對犯保法很陌生,本次活動宣導有關政府對犯罪被害人保護的制度,讓里民認識及瞭解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成立宗旨、服務對象及項目,從而落實保護犯罪被害人目的。 金山警分局表示,去年修法除了將法規名稱修正為《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外,最重要的是由以往的「補償」及「保護」,提升為強調對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屬的尊嚴、同理並透過公私協力,擴大深化服務內涵,落實其各項權益保障,以彰顯我國人權立國的精神。

Read More

8旬翁深夜離家赤足走9公里 暖心警專程護送返家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4/07/13100256/8%E6%97%AC%E7%BF%81%E6%B7%B1%E5%A4%9C%E9%9B%A2%E5%AE%B6%E8%B5%A4%E8%B6%B3%E8%B5%B09%E5%85%AC%E9%87%8C-%E6%9A%96%E5%BF%83%E8%AD%A6%E5%B0%88%E7%A8%8B%E8%AD%B7%E9%80%81%E8%BF%94%E5%AE%B6.mp4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樹林警分局山佳派出所警員王彥友、林恆逸於5日凌晨1時許執行巡邏勤務時,在轄區民和街發現一名老翁沒穿鞋獨自走在馬路正中央,來往車輛疾駛,十分危險,立即停車關心詢問,老翁看起來精神狀況不佳且向員警表示:「想回家,已經在路上走了很久,很累、口很渴!」由於當時已是深夜,員警研判老翁應該是迷路了,經查證身分,老翁姓蕭(82歲)住在新莊,他是從新莊走到樹林,大約9公里的路程,沿路車水馬龍,尤其在深夜更危險,員警旋即將老翁請上巡邏車直接將其載返家。 而在家已心急如焚的妻子表示,丈夫患有失智,平時會注意他的行動,當晚大約10時趁她睡著後,獨自出門,醒來卻沒看到他,就很著急的請轄區派出所協助尋找,但突然來敲門的卻是樹林警分局警察,心中突浮起不祥之感,但看到站在警察後面的丈夫後,才鬆了一口氣,原來是員警專程安全護送返家,才知道丈夫赤腳獨自走到樹林地區後,不知道如何回家,懸掛的一顆心終於得以放下,也特別感謝樹林警分局,幸好有員警主動積極,熱心幫忙,並專程護送回家,否則丈夫沒穿鞋一路再走下去,後果真不堪設想。 樹林警分局呼籲,家中若有高齡老人或疑有失智症狀者,皆可到居住地區公所申請「愛心手鍊」或至警察機關辦理「指紋建檔」,可讓員警遇有迷途民眾更快速聯絡家人,找到回家的路。

Read More

今年首例茲卡病毒 外籍男確診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今年國內出現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疾管署12日指出,個案為20多歲外籍男性,6月27日自菲律賓入境時因發燒等症狀在機場採檢,後續確診,評估社區傳播風險較低。 疾管署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菲律賓等計92個國家及地區列為近期或先前有茲卡病毒傳播風險之國家;國內亦已於2020年11月6日將菲律賓疫情提升為第一級的注意。 國內今年出現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明,個案為北部20多歲外國籍男性,6月27日自菲律賓入境時因發燒、肌肉痠痛等症狀由桃園機場檢疫站採檢送驗,後經7月9日2次採檢,確診為茲卡病毒感染症。 由於該名個案在機場就遭攔截,經疫調僅4名接觸者,加上北部病媒蚊僅白線斑蚊,評估社區風險較低。曾淑慧表示,目前個案及同住者均無症狀;地方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活動地進行環境孳生源清除及員工健康監測,並給予個案及接觸者衛教,後續將持續進行社區監測至8月2日。 疾管署指出,國內2016年迄今共確診30例茲卡病毒感染症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地多為東南亞,分別為泰國7例、越南6例、菲律賓、緬甸及馬來西亞各3例、馬爾地夫2例、印尼、新加坡、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美國及安哥拉各1例。2016年共13例,2017年至2023年每年均為5例以下。 茲卡病毒是經白線斑蚊、埃及斑蚊等病媒蚊傳染,一般成人感染後症狀輕微,但孕婦感染後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疾管署提醒,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暫緩前往茲卡病毒流行地區;民眾如需前往,應做好防蚊措施。 另,民眾若自流行地區返國後,無論是否出現疑似症狀,男性在3個月內及女性在2個月內均應使用保險套,採取安全性行為,或避免性行為,男性的性伴侶若為孕婦,則性行為時應戴保險套或避免性行為至分娩;並應落實自主防蚊措施至少3週,暫緩捐血至少1個月。

Read More

〈中華副刊〉小生活 兩題

■許水富 (一) 浩蕩中自得天地寬闊無形 我步步前走。遇見了蘇東坡和自己 而橋影下看到的竟是睛朗的你 你虛實交錯拍擊著一截截風聲中的噤語 途中激流。有一扁舟盪出了荒蕪笑聲 朝我奔馳。這莫非是江湖裡傳說的人世撩撥 你走了。霧又起了。誰又忘了歸程 莫不是行橋倒影下的我 一疋喋喋薄光。十四年的靜靜語式 遞來的仍是仰角擬像無痕的沉默 那個為我執念落款的人啊 早已被裱在時間行徑的錯誤裡 (二) 小食。一頁六朝。聽禪和鳥聲 我用我的簡單想法行走日常 看看雲。製造自己的小小氛圍 然後和隔壁的世界說說話 用愛回答一場場的暴風雨 用討厭去討厭太多貪心的自己 有時 聽聽夢境繁衍短小的樂趣 像愛情和糖。三秒膠的纏綿呼吸 有時立志 成為一個有用的詩人 寫寫人生中的 奇遇非凡和多數的庸俗小節

Read More

久待冷氣房 當心吹出冷氣病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持續高溫特報,不少人出現頭昏身體沒力等情況而就醫,苗栗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醫師洪皓脩提醒,夏天天氣悶熱,不僅在戶外久曬容易中暑,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溫度低、空氣不流通,也常出現愈坐愈累、煩悶困倦的「冷氣病」。 58歲張先生是假日農夫,把握週末到山區菜園澆水除草,返家後覺得整個人疲倦沒力、口乾舌燥、頭昏想吐;32歲的徐小姐平時多在商辦大樓內辦公,午後和同事們享用手搖飲、水果等下午茶後,就不時感覺疲勞頭暈、惡心、肩頸痠痛沉重。 不過究竟是中暑還是冷氣病?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醫師洪皓脩表示,在戶外工作奔波,因為持續流汗、水分補充不足,在身體散熱不及下很容易中暑,出現頭昏頭痛、體溫高、口渴、倦怠疲勞等中暑症狀。當務之急是到陰涼處休息降溫,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待穩定後可以運用中醫刮痧。 會出現冷氣病,是因為久待冷氣房,身體自發排汗散熱的功能因為毛孔收縮而減弱,低溫引起的血液循環不良,也容易引發肩頸緊繃痠痛等不適。而久處於密閉通風不良的環境,是引發頭暈、胸悶、過敏反應等「冷氣病」症狀的重要原因。要避免出現冷氣病,勿將冷氣溫度調得太低,可以搭配空氣清淨機、循環扇來改善室內空氣流通及品質。隨身攜帶薄外套,則能幫助在進出冷氣房時適應溫差。出現冷氣病症狀時可藉助中藥治療來舒緩,補充足夠水分也很重要。 洪皓脩進一步說明,在炎熱天氣大口喝冷飲,或狂吃冰品瓜果消暑,容易增加腸胃負擔,造成水分、營養的代謝障礙而產生「濕氣」。初期可能僅見脹氣、腹瀉、排便黏膩等腸胃症狀,但隨著濕氣久留滯經絡關節、下半身,身體容易出現沉重困倦、水腫、白帶分泌物增多、皮膚濕疹等多種症狀。要擺脫夏天濕氣重的困擾,建議對於冰涼甜飲應淺嘗即止。並透過規律運動增加排汗與代謝,也是減少濕氣的好方法。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天命

在你龍崎田野調查一個年頭後,累積有應公廟數已達82間,遠遠超越七股區54間、北門區57間和左鎮區的60間。而老同學L的厲祠田調名單也沒有再增加,你以為龍崎區的有應公廟,除了「傳說祠廟」外,應無遺珠,你有「成功了一件事」的雀躍。 在荒野,天使之翼划過天空 文/許献平 圖/李雲楓 這天,L因你為某祠廟還尋不著可訪談的耆老而苦惱時,約你在龍崎文衡殿「萬良仙宮」前的桃花心木林碰面,看到他精神飽滿,你放下一顆懸念的心。他興高采烈地告訴你說:「我帶你去見一位八十多歲的耆老。」 車子沿「182」縣道往東行駛,經過「龍崎派出所」後的「南165」鄉道路口右轉,就看到聳立在路腳的一棟二層洋樓,一對老夫婦已在騎樓等候。 耆老叫黃萬財(1938年生),是L的堂姑丈,已經86歲;他的老伴叫林金(1944年生),是L的堂姑,也有80歲了。你叫他阿伯,叫她阿姆;阿伯接受你的訪談,阿姆也在旁補充細節。原來,阿伯夫婦青壯年時,龍崎竹材細工業正是興盛期,竹筷子工廠林立,他們受僱砍竹維生,踏遍了龍崎區境內的竹林、溪谷,對於散落在深山林內、溪谷溝壑的有應公廟,瞭如指掌。 阿伯提到某祠廟時,「遺珠!」你內心欣喜;當阿伯再提起另一祠廟時,「遺珠!」你內心慘叫。當遺珠一間間從阿伯口中說出,你如坐針毯,你汗流浹背,你以為的「成功了一件事」,原來還沒看到車尾燈。 於是,阿伯拄著拐杖,逐間帶你去探查他記憶地圖標定而你可能沒田調過的祠廟。這些祠廟率皆僻遠沒人煙,甚至無法行車,於是他拄著拐杖,在山間小徑緩慢移動,你揹著背包亦步亦趨。看著他彳亍背影,踽踽步履,你有深深的感動,而更多的是內心的不忍。山間小徑上的有應公廟,短則徒步50、80公尺可抵達,長則要走100、200公尺,但也曾有過超過500公尺的。 那是初來龍崎田調時,便已做過的一間有應公廟;但我從阿伯描述中,腦海轉過兩圈,卻無此有應公廟的印象。這間有應公廟所在處,在阿伯記憶網絡裡,是位於一條無法開車抵達的小山徑盡頭,所以阿伯要你把車泊在山徑入口,兩人徒步前往。阿伯走走停停,步履艱難,辛苦跋涉;你責備自己的自私,中途要阿伯回頭,阿伯不依,堅持走下去。等到你們汗流浹背踅過彎角,望見路尾矗立在斜坡上的小祠時,「啊!」你慘叫一聲,「這間我來過!」如五雷轟頂,你自責得差點昏倒。 你眼拙,沿途竟沒認出這條曾經來過,而且來過兩次的產業道路。第一次,因雨後有段沒鋪柏油的路段狹窄滑溜,不適合開車,L騎機車載你繞道而行;另一次是自行開車來補照片。你自責自己的眼拙,就這樣讓一位耄耋耆老拄著拐杖揮汗走500餘公尺的冤枉路。 回到車上,阿伯喝一口水,便逸趣昂揚的說起當年夫婦受僱砍竹子,又如何把竹子搬運出去;小祠低矮簡陋,路過都要禱拜以防作祟;地主某某,鄰居有哪些人等等。看著阿伯意氣煥發,你減輕內心不少愧疚,你發現,阿伯從陪你在田調中回憶,他與老伴砍竹打拚的青壯年歲月,並獲得了生命價值;而你,看著一位八旬老者,歡欣愉悅地帶你去田調,好像田調也是他的責任與義務。由此你感受了信仰的熱忱,獲得了支持的正能量,讓冗長田調之路,可以繼續走下去! 阿伯人脈廣闊,人緣極佳,走到哪,都有人跟他打招呼,他也可以跟人聊起哪個長輩,哪樁鄉情。這也給我田調帶來許多方便,調查哪間有應公廟,應該拜訪哪個耆老,你不必要求,他便會主動聯絡後,就帶你過去採訪。 阿伯對家鄉有著濃厚的感情,對鄉土有著濃厚的興趣,對鄉里掌故瞭如指掌。他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懂得一些漢字,擔心這些掌故史料消失不見,便用他懂得的漢字,一筆一筆記錄下來,希望傳承下去。阿伯沒有出版概念,他把寫成的鄉野拾遺影印出來,分送給有緣人。他曾影印自家祖厝彩色照片400幀(A式大小),在清明節發給前來祭祖的黃姓子孫,期使家族不忘祖庭。每次見面,你也會收到幾張他的影印資料,有些當地的鄉土資料,對你撰寫有應公廟,還幫上了一些忙。 也許L曾跟他提起,你的有應公廟田調是沒有任何經費挹注,結集出版也是自費,完全出於個人興趣的。他曾幾次很嚴肅地勉勵你:「你是帶有天命的。」這是有人第一次跟你說,你田調有應公廟是一種「天命」。 天命,應天之命,與生俱來的責任。 阿伯說:「你是帶有天命的。」讓你想起,曾獲百萬小說獎的你的師專同窗大作家詹明儒,給你取了一個「神鬼行者」的外號。他說你跑宮廟撰宮廟志,做有應公廟田調,出版有應公廟採訪錄,是因果關係;前世受神靈的幫助或庇佑,這世人是要來償還的。還神恩,也許就是阿伯所說的,是你的天命吧! 而阿伯、L,還有所有接受你訪談,幫助你,協助你完成《臺南市龍崎區有應公廟採訪錄》的所有鄉親耆老,全都是你的貴人。感謝天地神靈,也感謝他們。 「神恩難還。」詹明儒如是說。是的,但「人情也難償啊!」你如此認為。那麼,就謹以區區此書,獻給大家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似曾相識燕歸來

■吳吉田 風日和煦,奼紫嫣紅,春暖花開時節,一家人興高采烈敞開心扉,手舞足蹈歡迎燕子從遠方飛回來。在屋簷梁柱上、或八角涼亭下尋找合適的房子,忙碌忙著銜泥銜草建築新巢。在夕陽餘暉裡,雙雙對對的軟語呢喃,飛掠著剪尾,彷彿一對對戀人相互依偎情話綿延,真是一幅溫馨和樂恩愛的畫面。 燕子小巧玲瓏,身子比白頭翁還小,姿態輕盈,翅膀狹長但很有勁,展翅翱翔時像一把簾刀。燕子的尾巴很奇特猶如剪刀,嘴巴又扁又短,飛行時常常長著大嘴巴,這可不是為了喝西北風,而是為了捕捉空中長翅膀昆蟲美食一頓。一身烏黑的羽毛光滑亮麗,還有一對俊俏的翅膀,加上一個剪刀似的尾巴,湊成那一對活潑可愛、形影不離的情侶燕子。公燕子在枇杷樹上跳上跳下翹翹尾巴,深情回頭望去母燕子跟著親暱的「唧唧」互應著,一陣甜言密語之後,像箭快速離弓般的雙宿雙飛飛進巢中。 在庭院裡蒔花異草,爬上枇杷樹採成熟的果,就會躲起身子情不自禁的望向燕子的新家。燕子的巢像半個飯碗上面入口敞開,裡面鋪著柔細的羽毛、乾草及細軟的雜屑等物品,這樣燕子窩就會很結實,住起來很舒適了。剛孵出的雛燕渾身溼漉漉的,灰撲撲的羽毛嫩黃的小嘴,直往媽媽溫暖肚子鑽,取暖討愛的樣子真可愛。偶爾佇立廊前凝視簷際,看見嬌小玲瓏飛入飛出、嘴裡含著小蟲勤勞不輟的雙燕父母,馬不停蹄的養兒忙碌著,譜出一首正等待養育長大,夏日生命禮讚恩情不忘搖籃曲。 日復一日,每當燕媽爸叼著小蟲或穀粒飛回窩時,四隻小燕子便齊頭並進地爬向窩邊,伸展脖子張著帶有黃邊的大嘴巴,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衍然十分飢餓似的需要不斷進食才能滿足。因此育兒心切,燕媽爸只好一刻不停地外出覓食,撫育嗷嗷待哺的小寶寶。燕爸媽忙累了不停地找食物、忙身體瘦削、羽毛稀落憔悴了。辛苦總有了代價,漸漸四隻小燕子長大茁壯了,在枇杷和龍眼樹上玩耍嘻戲。看牠們又黑又亮的羽毛像是抹了油,白肚子像是穿著一件白襯衣,紅胸脯黃嘴角,圓圓的鼓轆轆眼睛安穩熟悉地看著我。 不覺地悲從中來,想起白居易寫「燕詩示劉叟」藉背親遠去的雛鳥,來諷刺世上不知報答親情的子女們,這首膾炙人口古體詩:「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雙燕父母親,看著四隻小燕子帶了雙剪似的尾巴,在微風細雨中,或在陽光滿地時,斜飛於曠亮無比的天空上,「唧唧」了四聲,已由庭院的龍眼樹下,飛到郊外的青畦稻田上。四隻卻雋逸的在粼粼如穀紋,湖面橫掠依戀幾圈,最後將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的蕩漾在那棵枇杷樹上,直入我的心湖,像箭一般地直衝雲霄,直衝我腦門。依稀聽到小燕勇敢的叫喊聲裡,烏雲聽到了穿透雨聲,燕父母錐心泣血的哭喊聲……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一旦引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省;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養兒方知父母恩」,只有身歷其境才能體會父母的含辛茹苦。孝親更要及時,才不會像明年春天似曾相識燕歸來時,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倫悲劇而抱憾終生。 念舊守在老家的父母,我們要和他們相守相聚的日子越來越少,而在外想要賺的錢財太多了,隨時多有機會來填滿我們的慾望。但孝親不能等啊!早日回家陪伴在旁做好醫療保健,生活起居晨昏定省,讓長者更安心放心,寬心落葉歸根頤養天年。而今日兒女懂得告老還鄉感恩承歡父母膝下,所作所為兒女也看在眼裡想在心裡,來日我們桑榆暮景風燭殘年時,兒女也會懂得「百行孝為先」,對父母彩衣娛親菽水承歡。

Read More

男大生長期鼻過敏 三伏貼緩解

醫師洪崚育在患者背部穴位敷貼三伏貼。(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小暑剛過,大暑將臨,中醫藉夏日陽氣改善身體免疫力的三伏天即將到來。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洪崚育介紹,三伏貼是以「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理念為主的預防療法,每年持續敷貼可以有效改善過敏體質、呼吸道相關症狀,疫情反覆流行時期幫助提升免疫力,降低症狀影響保持生活品質,若有敷貼需求可向中醫師診斷安排療程。 23歲大學男生從小鼻子過敏,氣溫或天氣變冷就容易感冒與氣喘,症狀頻繁導致影響作息,情況長年沒改善,求診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他是18歲開始每年夏天進行三伏貼治療,持續5年感覺呼吸道相關症狀有逐漸緩解。 洪崚育醫師引《黃帝內經‧素問》:「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明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身體內正氣不足,導致抵禦邪氣能量不足,病邪乘虛侵入人體而發病。中醫透過補足正氣提高免疫的觀點,夏天陽氣最盛的「三伏」,用藥材「貼」敷幫助儲陽氣、驅寒邪,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預防醫療效果。今年的初伏是7月15日、中伏7月25日、末伏8月14日。 新冠疫情、流感相繼升溫,國際間出現新冠病毒變異株LB.1,傳染力已追上KP.2,新冠病毒只要有變異,之前的疫苗防護效果就會變差,維持戴口罩勤洗手的衛生習慣,另外就是提升免疫力,以身體免疫機制降低症狀嚴重程度。 目前已有學術研究顯示連續使用三伏貼治療3年,有效改善過敏性鼻炎和氣喘80%以上症狀,幫助虛弱體質增強免疫功能。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自7月13到8月3號平日開放三伏貼門診服務,7月13、20、27日上午有三3週六特別診;苗栗三義慈濟中醫醫院從7月15至8月9號,平日與週六上午提供敷貼服務。

Read More

韓星日瘦1kg菜單 恐脫髮營養不良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網路盛傳韓國女星「1天瘦1公斤」極低熱量菜單,內容包含早餐只吃1顆蘋果,中餐吃2個番薯或香蕉,晚餐1杯高蛋白飲品等。然而,醫師提醒,輕易嘗試恐陷營養不良、脫髮窘境。 韓國女星IU「1天瘦1公斤」極低熱量菜單近來在網路盛傳。對此,肥胖專科及家醫科醫師李唐越分析菜單。 李唐越指出,早餐只吃1顆蘋果,中餐吃2個番薯或香蕉,晚餐1杯高蛋白飲品,這樣的極低熱量菜單號稱1天可減下1公斤,但容易引起「溜溜球效應」,一旦陷入反覆減肥又復胖的惡性循環,還會造成營養不良、脫髮等副作用,極低熱量減重法一定要在醫護人員監督下進行。 他表示,通常少吃不動的減肥方式,減掉的是水分與肌肉,而非脂肪,專家所稱的「溜溜球效應」是指短時間內一口氣瘦得太誇張,身體會產生保護機轉,拉低基礎代謝率變低,可能造成將來復胖機會大幅度增加,體重、體脂數據好像溜溜球快速上下移動。 營養師徐子雅則提醒,愛美民眾一定要少吃會讓身體發炎的食物,尤其糖百害無一利,吃過多糖不只容易顯得皮膚衰老,也會加速細胞老化,是造成身體發炎反應的兇手;民眾對油總是介於過量與不足的問題,外食族更容易攝取到不好的油脂,「少壞油、吃好油」能幫助身體抗發炎,延緩老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