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瓊永續指數新增長榮航空等七家公司入榜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2024 年道瓊永續指數(DJSI)評選名單揭曉,其中新增長榮航空等七家公司入榜,空中巴士(Airbus SE)則為DJSI 世界指數上(World Index)今年新納入企。 今年度台灣入選道瓊永續指數的企業總數為 42 家,較去年多了七 家,相較去年,本次新增的企業分別為:長榮航空、遠東新世紀、上銀科技、巨大集團、中鋼公司、台泥、友達、啟碁科技、緯創資通及藥華醫藥。 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DJSI)係由美國標準普爾道瓊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與瑞士永續集團(RobecoSAM)於 1999 年共同推出,是全球首個企業永續投資評比指標-透過企業永續評鑑方法(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簡稱CSA),針對企業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大面向,評價該組織永續發展的能力。CSA 每年邀請全球數千家企業參與評比,且僅各產業永續發展得分最高的前 10% 企業,才能入選成為 DJSI 成分股。 在 DJSI 世界指數上(World Index)的調整上,今年新納入的企業為:空中巴士公司(Airbus SE)、全球最大油田服務公司之一-施蘭卜吉公司(Schlumberger Ltd)及軍火工業及航太設備公司-貝宜系統公司(BAE Systems Plc)。 此外,被 DJSI 世界指數名單中移除的企業,共有以下三家:Google 母公司-字母控股(Alphabet Inc)、美國最大私人健保企業-聯合健康保險公司(UnitedHealth Group Inc)及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斯摩爾控股公司(ASML Holding NV)。

Read More

臺北關舉辦今年第4季通關服務宣導團活動 增進良性互動與雙向溝通

臺北關舉辦今年第4季通關服務宣導團活動。(臺北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北關為促進入出境旅客通關業務的良性互動與雙向溝通,舉辦第4季通關服務宣導團活動,由該關稽查組組長王蘇佳主持。與會單位包括內政部航空警察局、交通部觀光署、內政部移民署、法務部調查局、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以及中華航空公司、長榮航空公司、國泰航空公司、中華民國觀光領隊協會與導遊協會等多家航空公司與觀光團體代表等參與,活動圓滿成功。 該關說明,本次活動宣導內容包括免稅額與菸酒法令、加熱菸通關規定、跨境洗錢防制注意事項、線上預先申報洗錢防制物品、非洲豬瘟及農畜水產品相關規定等,針對旅客常涉及之法令規定及違規案件增加的態樣,透過簡報進行詳細說明,並設置問答環節,來賓踴躍提問,反應熱烈,表示獲益良多。 臺北關表示,相關簡報資料已上傳至臺北關網站(首頁/便民服務/文宣資料/宣導資料下載/113年第4季通關服務宣導團宣導資料),歡迎民眾下載參閱。

Read More

東方海外新闢FCS3及CIX2兩條亞洲航線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東方海外新闢兩條亞洲航線,分別是遠東金奈3航線(FCS3)及中華印度快航2航線(CIX2)。 其中遠東金奈3航線(FCS3)係進一步加強中國華南地區、東南亞地區與印度金奈之間的連接,FCS3航線靠泊中國大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東印度的多個港口,為客戶提供具有競爭力和可靠性的貨運選擇,滿足日益增長的貿易需求。FCS3航線靠港序為:南沙-蛇口-胡志明市-林查班-巴生港-金奈-巴生港-南沙。 東方海外同時推出全新的中華印度快航2航線(CIX2),進一步加強中國與印度次大陸之間的連接。CIX2航線的靠港序為:上海-寧波-蛇口-新加坡-巴生港-那瓦舍瓦-蒙德拉-卡拉奇-巴生港-新加坡-上海。

Read More

2024 ESG交通運輸永續獎頒獎典禮 榮耀表揚ESG發展典範

交通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家祝致詞。(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推動交通運輸產業的永續發展,由交通部指導,台北市交通文教基金會與台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共同主辦的「2024第一屆ESG交通運輸永續獎」頒獎典禮,於113年12月28日於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次活動旨在表揚交通運輸相關企業與機構在ESG永續發展方面的傑出表現,並鼓勵更多業者及機構投入永續發展行列,追求淨零、成就永續。 頒獎典禮當天適逢台北市交通文教基金會35週年,交通部陳彥伯政務次長、伍勝園政務次長、林國顯常務次長、台北市政府張溫德副市長、觀光署周永暉署長、以及多家重量級交通運輸業者紛紛到場共襄盛舉,充分展現政府與產業界對交通運輸永續發展的高度重視。 典禮在基金會張家祝董事長、交通部陳彥伯政務次長、台北市張溫德副市長及本會賈凱傑理事長致詞下揭開序幕。 本年度ESG交通運輸永續獎的評獎,秉持公正、客觀、專業的原則,為大家找出值得學習與肯定的典範。為了確保競爭的公平性,主辦單位依企業規模與機構屬性分為《金獎》與《傑出獎》。本屆活動吸引了近35家企業與機構參與評選,經過嚴謹的評審程序,合計頒發10座金獎與7座傑出獎。金獎得主包括:山立通運、中華航空、台北合眾汽車、台灣山葉機車、首都客運、新竹物流、裕民航運、台北大眾捷運、匯豐汽車及臺灣港務公司等業界翹楚;傑出獎得主包括:中保物流、天眼衛星科技、交通部觀光署及其東北角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台灣練習曲文教協會及東部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億洋航運及彰化汽車客運公司等。 頒獎典禮邀請交通部陳彥伯政次、伍勝園政次、林國顯常次及台北市政府張溫德副市長四位分別為獲得金獎及傑出獎的企業與機構頒獎,表彰得獎企業與機構在交通運輸永續經營與創新實踐上的突出表現。 本屆獲獎名單除了涵蓋傳統陸運、海運、空運的交通運輸業者,更涵蓋交通運輸相關製造業與服務業,加上投入ESG發展的政府機關,相當多元完整。而各獲獎者在運輸效率提升、減少環境衝擊、加強永續治理等方面皆有所建樹,充分落實社會責任,成為產業界與公私部門學習的標竿。 交通部陳次長在致詞時表示:「永續發展是當前全球的重要議題,交通運輸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必須扮演領航角色。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獎項,激勵更多業者及機關構加入綠色轉型行列,共同攜手打造低碳、永續的新未來。」 典禮現場氣氛熱鬧,與會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交通運輸產業的永續創舉,並以此為台北市交通文教基金會慶生。該會也將秉持協會發展宗旨,持續推動交通運輸與物流永續發展工作,與大家一起邁向低碳與永續的目標。

Read More

港務公司榮獲交通部頒發ESG交通運輸永續獎-金獎肯定

港務公司榮獲第一屆ESG交通運輸永續獎金獎,由交通部伍勝園政務次長授獎(左),由港務公司總經理王錦榮代表領獎(右)。(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港務公司)透過公司全體員工在永續發展的努力,並以「海洋國門新地標-高雄港旅運中心」為案例,獲得2024年第一屆ESG交通運輸永續獎「金獎」榮耀,於集思交通部會議中心由總經理王錦榮代表接受交通部伍勝園政務次長頒獎,肯定及表揚港務公司於交通運輸領域之創新作為、具體績效及永續成果。 ESG交通運輸永續獎由台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與財團法人台北市交通文教基金會於交通部指導下共同主辦,旨在表彰交通運輸業界於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永續發展的各項作為,以其成果作為其他業者的標竿學習典範。 港務公司總經理王錦榮表示,港務公司以「低碳共榮韌性港埠」永續發展願景,進而訂定五大永續發展目標,包含「轉型低碳綠色港群」、「落實港埠作業安全」、「促進多元夥伴共榮」、「打造智慧韌性港埠」與「營運誠信永續治理」,作為推動整體永續發展遵循圭臬,同時落實於公司重要業務規劃推動。如高雄港旅運中心在建設與經營過程中,即含括環境(E)、社會(S)與公司治理(G)等三大面向積極推動實績,不僅已取得綠建築與智慧建築銀級認證候選證書,更邁向114年取得雙認證證書目標。 高雄港旅運中心導入智慧管理系統與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及儲能系統,實現環境及能源使用效率最佳化,提供辦公人員與遊客安全、舒適與優質空間與服務品質,具有日常節能38%、減碳量達37%、廢棄物減少23%及節水44%等指標,充分創造低碳永續之環境效益;同時以多元共融、港市共榮為推動核心,除可供25萬噸級郵輪泊靠提升服務品質、優化旅客通關效率達每小時3500人,另設置8座海洋公共藝術裝置,融入船、港、海、風、浪、樹、安定與期待元素藝術作品及故事,串聯高雄亞洲新灣區景點,開發水岸觀光打造海洋觀光旅遊鏈,擴大社會經濟外擴效益;此外,秉持創新設計誠信治理原則,依循法規及管理規範進行施工,克服施工過程諸多挑戰與風險,達到效率、精確性、安全性,並做好成本管控減少耗費,打造出國內最大金屬帷幕3D曲面的單一建築,施工品質也榮獲國內外多項工程獎項的肯定,如第23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建築工程優等及交通部112年度公共工程優良工程獎優等,展現港務公司環境保護、社會共榮及創新治理的亮眼成果。 港務公司在推動永續發展過程中,重視利害關係人及其關注議題之回應,自111年起至今(113)依循GRI國際揭露準則編製,已發行3本ESG永續報告書,榮獲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永續報告書」金獎以上肯定,展現港務公司永續業務推動之成果,及對外界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完整性之決心,未來,港務公司將持續關注國際永續發展趨勢及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議題,依循企業永續發展願景,打造低碳、共榮、韌性港埠。

Read More

高港明年推動碼頭及綠色燃料加注服務招商作業等多項重點工作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港務分公司表示,展望114年,將持續與航港產業夥伴齊心協力、共榮共好,打造綠色永續、優質創新及安全效率的港口,重點工作包括: 高雄港第四貨櫃中心碼頭重配置計畫:包含115-117號碼頭招商規劃及118-119號碼頭後線場地租賃案,前者啟動與多家潛在業者洽談,後者已與業者洽談租用碼頭後線場地作為鋼管堆置及佈管施工作業基地。 高雄港綠色燃料加注服務招商作業:為滿足航商業者船舶替代燃料之加注需求,積極規劃船舶綠色燃料(包括甲醇、LNG等)加注服務,戮力促成主管機關、航商以及相關能源業者之合作,預計於114年完成高雄港船舶綠色燃料加注作業規範及公告實施。 高雄港洲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及原油作業基地合作開發案: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規劃於高雄港洲際二期用地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以穩定供應國內天然氣需求,本案開發內容包含洲際二期第二區用地(約39公頃)、新建LNG卸收碼頭2席及外廓防波堤,規劃114年第3季開工。 賡續推動「高雄港#27~#28碼頭改建工程」、「高雄港洲際A6碼頭護岸及新生地填築工程」、「高雄港第三及第五貨櫃中心碼頭改建工程」等工程,戮力提供優質港埠作業環境。 安平港4座離岸風電碼頭於113年皆已陸續提供業者使用,執行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裝卸儲運。後續將持續配合政府第三階段離岸風場開發,推動離岸風電業務,全力發揮「安平港離岸風電備援基地」功能,有效提升及帶動整體港埠土地利用與價值。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興建澎湖港龍門尖山碼頭區11號碼頭案: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為持續推動國艦國造政策,提升海巡艦艇強化編裝發展,依據行政院112年7月6日核定之「海巡碼頭113-116年整體發展計畫」,規劃於龍門尖山碼頭區11號碼頭建置海巡艦艇專用泊靠碼頭,預計於114年完成規劃設計後開始動工,116年完工啟用。

Read More

蘇州港今年貨櫃量突破1000萬TEU貨物量六億噸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蘇州港今(2024)年貨櫃量突破1000萬TEU及貨物量突破六億噸,消息指出,上週印有“2024年蘇州港貨櫃量第1000萬標準櫃”的貨櫃裝上“太倉海運遠吉”貨櫃班輪上,蘇州港成為中國大陸首個年櫃量突破千萬TEU的內河港,連續15年位居長江第一,開創大陸內河貨櫃發展新的里程碑。(見圖) 江蘇省副省長夏心旻,省政府副秘書長崔巍,省交通廳廳長吳永宏,上海港務集團(SIPG)總裁宋曉東、副總裁王海建,浙江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總經理朱苗,省港口集團董事長陳明、總經理王洪濤等出席起吊儀式,起吊儀式由蘇州市委常委、副市長、蘇州港管委會副主任唐曉東主持。蘇州市政府副市長施嘉泓,太倉港口党工委書記、太倉市委書記汪香元,蘇州港管委會成員單位負責人,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蘇州港管委會辦公室,市級相關單位及口岸單位負責人及“一港四區”碼頭企業代表共同見證此一歷史時刻。 蘇州港管委會表示,站在1000萬TEU新起點上,蘇州港將按照“前港—中區—後城”發展思路,持續深化與sipg、寧波舟山港集團、省港口集團合作,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高品質建設交通示範先行區。 數據指出,蘇州港今年貨物量突破六億噸,比去(2023)年增長1.9%。其中蘇州港進口木材突破1000萬立方,穩居中國大陸進口木材第一大港地位。張家港港區全年進口糧油超700萬噸,穩居長江第一大糧油進口港地位。常熟港區全年進口紙漿超500萬噸,穩居大陸第二大紙漿進口港地位。

Read More

前11月蘇州外貿進出口增近百分之七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蘇州市政府、蘇州海關聯合舉行發佈會,今年1-11月蘇州市外貿進出口達2.385兆元人民幣,比去(2023)年同期增長近百分之七,中歐班列蘇州-上海洋山港CCA(二程船協議)航線業務擴面增效。 會中除提報1-11月蘇州市外貿進出口概況、亦就近期蘇州海關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主要舉措作說明。據統計,今年1-11月蘇州市外貿進出口2.385兆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7%,其中出口1.485兆元同比增長8.3%,進口9007.6億元增長4.2%。11月當月蘇州進出口2325.2億元,其中出口1503.2億元增長1.8%為單月出口值歷史第四高。 前十一個月蘇州外貿從企業性質看,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進出口同步發力,蘇州外商投資企業、民營企業分別進出口1.353兆元、9422.5億元,增長7.5%、7.3%,合計佔96.2%,其中外資企業進口增長15%、民營企業出口增長15.5%。從貿易方式看,加工貿易為增長主力,前十一個月蘇州加工貿易進出口1.031兆元增長8%佔43.2%,對蘇州外貿增長的貢獻度為50.9%。同時期一般貿易進出口9972.4億元增長5.6%佔41.8%,其中經海關管理平臺的跨境電商進出口182.6億元增長56%。 從貿易區域看,拓展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成效明顯。前十一個月蘇州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9138.9億元增長12.7%,佔蘇州外貿的38.3%,拉動增長4.6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增長9%。從產品類別看,機電產品對蘇州進出口構成強力支撐,前十一個月蘇州機電產品進出口18075.1億元增長9.2%佔75.8%。同時期蘇州出口手機2151.8億元增長13.5%;家用電器310.2億元增長21.6%。 蘇州海關將特殊物品聯合監管機制複製推廣,目前蘇州市共有八家生物醫藥企業享受特殊物品通關便利。推動蘇州市政府率先出臺支援AEO企業高品質發展19項激勵措施,加強對"專精特新"企業信用培育,目前蘇州地區共有高認企業232家,數量居全省首位。蘇州海關打造陸海空郵立體式國際物流通道。1-11月發運"抵站直裝"中歐班列貨物貨值2.36億元,鐵路"快速通關"模式應用比例上升至28%;中歐班列蘇州-上海洋山港CCA(二程船協議)航線業務擴面增效,機場前置貨站常態化營運;完善蘇州國際郵件交換站功能,支持龍頭電商企業"唯品會"項目落地運作,助力建成(1210)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服務蘇州"低空經濟"在省內首次實現低空無人機送檢並建立首條無人機送檢固定"空中通道"。

Read More

石崇良:健保分區總額 南區斷頭制成效佳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健保署長石崇良30日指出,將於明年第1季推動試辦健保分區總額制,除可促進醫院管理公平性,也符合前瞻式預算的精神,且這個制度已在南區推動多年且成效良好,並未發生醫療人球事件。 健保署表示,現行健保總額制度是根據不同醫療分區採不同管理,台北區總額採取攤扣制度,若醫療院所申報總額超過原定總額,由所有醫院一起扣錢分攤,整體而言衝量者仍可賺得多;南區則採「斷頭」制,成長額度分為3階段打折給付,第4階段點值降為零,醫院如衝量過多,則超出的部分則無法得到補助,而明年各區都將一致採取南區的「斷頭」制。 健保署指出,為避免因固定總額成使病人成為醫院間人球,也明訂分娩、1歲以下幼童疾病、癌症治療、ICU重症個案、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腦中風等6項疾病,列在醫院個別總額之外,醫院做越多就會獲得越多的補助。 石崇良表示,分區總額剛開始在南區推動時,也面臨醫療人球、就醫方便性等疑慮,但實施6年來成效良好。健保署評估認為南區模式最佳,因此將以南區模式推動各區總額管理趨於一致,這不但可促進各區管理公平性,也符合前瞻式預算的精神。

Read More

〈中華副刊〉父親的老屋情結

■李新泉 父親七十九歲那年因腿腳退行性老化,行走不便,終於停止了田間勞作。我們兄弟姊妹都住在城鎮,就想把父母從鄉下老屋接過來住。商量時,母親答應了,父親卻不同意。我們想,父親可能覺得跟兒女住一塊不自在,就說在鎮上租房子讓他跟母親單住,並列舉了住在城鎮的種種好處。可父親仍不為所動,堅決不離開鄉下的老屋。後來母親也勸過父親,父親傷感地對母親說:「我能活多久呢,再陪陪我吧。」母親聽了淚水潸然,再也不提去鎮上的事。 父親八十六歲那年躺在老屋的土炕上,無疾而終。 回去看見父親安詳的遺容,又上下前後地看看老屋。父親生前的一些往事便浮上心頭。 爺奶去世得早,父親十多歲就去給人做雇工;後來,父親回到老家,從前的舊房子已經坍塌,成為廢墟。父親便在這廢墟上蓋了兩間房。母親嫁過來時,父親便在房頭接了一間,成為三間。後來,哥哥姊姊出生,父親又在正屋側面建了兩間偏房,並用土坯拉了一道院牆,這便形成了我家老屋的最終模樣。 我記事的時候,老屋院牆門外有一塊窪地,每當下雨之後就會積水,長期不乾,成為泥沼。父親就用鐵鍬將這塊窪地挖成了一座池塘,一畝田大小。池塘裡積著水,明亮亮的一片,四面栽上柳樹和榆樹。這樣,池塘不僅成為一道風景,還方便了我們家的生活。母親常在塘邊為我們洗衣服,父親常在池塘裡提水煮豬食,灑庭院。 老屋的後面原本是一片荒草地,父親把它開墾為一個園子,種上時興的四季蔬菜,辣椒,番茄,韭菜,黃瓜,一畦畦的像一幅美麗的畫。父親母親經常在菜園子裡忙碌,我們也喜歡來這裡蹓躂,那長熟的番茄和黃瓜就成為我們的美食。 父親最熱愛的事還是幹農活。擂秧草的時候,父親戴著草帽手持秧耙,站在綠油油的秧田裡,溫潤的南風吹拂著他的衣衫,他會很自在地哼唱著古老的小調。割麥時,烈日炎炎,割完一壟,汗流滿面的父親坐在田埂上急促地灌幾口涼茶,然後喘口氣說:「只有幹活的時候這茶水才能喝出味道來!」再望望剛剛割倒的一碼碼金黃的麥鋪子,父親滿臉皺紋間都溢滿了欣慰的笑意。 想到這些,我似乎明白了父親離不開老屋的原因了。父親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老一代農民,他原本是一個一無所有寄人籬下的孤兒,後來憑著勤勞的雙手,建起這座老屋,並以這座老屋為根基,娶妻生子,經營家園,收穫「輝煌」。這老屋體現了父親的人生價值,滿足了他作為一個農民的終生追求與夢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