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科支援 護師批像眼科醫開痔瘡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顧問陳玉鳳3日受訪指出,急診室壅塞、床位不足等問題在去年6月就已浮上檯面,跨科支援調動反讓護理師承受更多的壓力和風險。 有一名原負責婦產科的護理師分享,因為跨科調動支援而去骨科臨時改照顧骨科患者,不料病人突發心跳減慢,且摸不到脈搏,所幸當下立即啟動醫院緊急應變機制,經兩分鐘的心肺復甦術,患者恢復生命跡象,未發生進一步危機。 陳玉鳳指出,在護理人員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平衡過高的護病比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挖東牆補西牆」的跨科支援調動,但也讓護理師承受更多的壓力和風險。 陳玉鳳做了一個比喻,好比讓婦產科的護理人員去照顧腫瘤科患者,或眼科醫師幫做大腸直腸外科的痔瘡手術,但畢竟術業有專攻,此方法雖然能節省人力成本,卻可能增添患者的生命危險,而她也實在無法苟同「做功德」的行徑。 最近又接獲護理師爆料,家人臨時過世臨時向護理長報備隔天請喪假,對方卻回應「你突然請假是要誰幫你代班」、「難道都不能提早排休」,讓當事人無奈回應,「我怎麼知道家人會突然發生這種事?要怎麼提早排休奔喪?」 陳玉鳳說,急診室壅塞、床位不足、關床等問題在去年6月就已浮上檯面,不過當時的衛福部官員對外否認,直到醫護或相關團體出面回應才承認有此問題。 陳玉鳳指出,前電視台主播薛凱莉大學就讀護理系,目前在美國擔任護理師,據薛凱莉表示,當地護理師年薪約260萬元,且1名護理師只照顧3名患者,還能準時下班,反觀台灣護理師年薪大約只有69萬元,工作內容還非常多。護理師公會認為,長此以往台灣護理師將會出現出走潮及移民潮。 陳玉鳳以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的立場重申,政府想要解決急診壅塞或護理人員出走潮,關鍵的方法還是「增高薪資」,也就是急重津貼、加班雙倍給付、提高健保住院與居家護理點數,其次是「減少雜事」,包括進階、專案、競賽、行政、評鑑,不要再來干擾基層人員,尤其是歌功頌德的各種競賽,再者友善職場,醫院嚴守三班病互比,依循「勞基法」規範,避免職場霸凌、嚴懲暴力,最後是要「穩定護心」,避免任意跨科調動和調派支援單位,加快醫護崩壞。

Read More

預防子癇前症 她喜獲健康女嬰

林新醫院產科李悅源幫助因子癇前症失去胎兒的高風險孕婦,迎來健康寶寶(圖中孕婦非當事人)。(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27歲許小姐於2023年因慢性高血壓合併重度子癇前症,出現頭痛、呼吸急促、全身水腫等症狀,收縮壓高達200mmHg(正常應 <120 mmHg),懷孕26週時,雖經用藥控制病情,胎兒仍胎死腹中。引產後,許小姐的血壓逐漸穩定,凝血異常及全身水腫等症狀逐漸改善。 林新醫院婦產科主任李悅源表示,妊娠高血壓是指懷孕期間孕婦血壓升高,若情況嚴重,可能發展為子癇前症。子癇前症通常出現在妊娠20週後,患者高血壓外,還可能出現蛋白尿、水腫等。該疾病的發生與胎盤血管發育異常有關,導致胎兒無法獲得足夠的養分與氧氣。 經歷首次懷孕的挫折後,許小姐2024年初再次懷孕,內心充滿忐忑。她從妊娠初期即至醫院建立產檢手冊,維持每兩週回診,至生產前更改為每週產檢。血壓控制穩定且規律服藥,此次懷孕未再出現子癇前症的徵兆。考量到前胎的高風險經歷,家屬一度希望採取剖腹產,李悅源詳細解釋後,同意在足月後進行催生。林新醫院醫療團隊照護,許小姐順利度過高風險妊娠,2024年12月初自然分娩,順利產下一名健康女嬰。這次的成功經歷確保母嬰安全,也讓家人重拾信心。 李悅源強調,子癇前症是一種高風險妊娠疾病,可能導致孕婦與胎兒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胎兒生長遲滯、胎盤早期剝離、大量出血、溶血性貧血、肝功能異常、血小板低下等,甚至增加孕婦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透過規律產檢、適當藥物治療及專業醫療指導,可有效降低風險,確保安全分娩。高風險孕婦,專家建議定期監測血壓,密切注意是否出現劇烈頭痛、視力模糊、上腹部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狀。若孕婦有慢性高血壓、糖尿病或家族病史,應於妊娠初期進行風險評估並加強監控。研究顯示,妊娠高血壓與家族遺傳有關,若姐妹中有人發生此疾病,風險為一般孕婦的兩倍,需特別留意。 孕婦若確診子癇前症,應規律服藥並監測血壓,記錄胎動狀況。胎動異常或出現水腫、持續頭痛等症狀,立即就醫。飲食建議少油、少鹽,補充維生素,可助改善胎盤功能。維持適度運動與減少壓力,是防止子癇前症惡化重要策略。李悅源建議,孕婦可每日步行20-30分鐘,定期腿部伸展運動。

Read More

〈中華副刊〉家有「開心果」

■范廷偉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是說,老人擁有多年的生活經驗和豐富的人生智慧,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老人稱得上是家裡的「智慧之寶」。如此推開,這話也可倒過來說:「家有一小,勝有一寶。」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的孩子,他們的萌態可掬,稚言童語,給每個家庭單調、乏味的日常生活平添了許許多多的笑料、甜料,他們可稱得上是家裡的「開心一寶」。他們是萬萬千千個社會細胞中的小點心、開心果,我覺得,這絲毫都不為過。因為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我是有著親身體會和切身感受的。 我家小孫女出生在2022年10月份,那時新冠疫情封控較嚴,我去孫女家次數較少。記得有一次在她家吃飯,恰好是她半週歲的那天晚上。奶奶由於照看孫女,好長時間沒回我們家了,所以也沒有時間給我包最喜歡的水餃。那晚剛坐下,還沒下手動筷,就聞到了白菜豬肉餡水餃香氣撲鼻。我開心地逗孫女幾句,然後便大快朵頤。吃著吃著,總感覺周圍的氣氛有點異常。我不以為然:在孫女家裡和在自己家裡吃飯一樣,名正言順,理所當然。怎料我感覺自己越來越不自在。抬頭一看,原來孫女正在目不轉睛地一直盯著我,用她奶奶的話說就是「不錯眼珠」。一頓飯從開始到結束,吃得我直接如芒在背,哭笑不得。她奶奶都看笑了:「你不來看孫女,她都快不認識你了。她還不尋思麼,這是從哪里冒出來的一個糟老頭子,怎麼到我家來吃飯呀?」 小孫女天資聰穎,悟性頗高。早先說話雖然還不太利索,她只能讓人「意會」而不與人「言傳」。如果想喝奶了,就點畫著媽媽為她買的「看圖學說話」中的圖案,扯著奶奶的衣服加以提醒;如果想吃什麼品種的水果了,就從畫本裡找出相對應的圖案來,為奶奶比比劃劃、指指點點。如此朝夕相處,耳鬢廝磨,孫女清晰的手語也好,模糊的口語也罷,她奶奶可謂做到了「靈犀有知」和「心領神會」,都能非常精准地把握孫女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有時,如果我這當爺爺的對孫女的言語領會得不透、不深,甚至被她咿咿呀呀地支使得茫然無措,無所適從的話,她奶奶就會主動趕過來為我們爺倆當翻譯。孫女高興的時候,為了逗爺爺開心,她還會學爺爺鼻炎發作時的打噴嚏,學爺爺托腮睡覺時的打呼嚕。她在無意間為我們的家庭營造著濃厚的歡樂氣氛。 小孫女是一個愛「勞動」的孩子。自從會走了以後,活潑好動的她,天天在客廳中東遊西逛,走來蹭去,無論奶奶幹什麼家務,她都想參與其中,願意與奶奶一起分享「勞動」的快樂。比如,奶奶去衛生間用臉盆給她洗洗涮涮,她也要跟隨其後,讓奶奶給她用小盆子接好水,或洗毛巾,或洗衣服,洗得乾淨與否倒在其次,關鍵是能撈著攉攏水,玩它個不亦樂乎。再比如,奶奶趁著她的爸媽上班後,抽空摸空地打掃衛生拖地板,看到奶奶用拖把費勁地在那裡拖地,孫女實在於心不忍,為了分擔一部分勞動,強烈要求奶奶為自己製作一個小小的拖把。就這樣,奶奶在前面用勁拖地,孫女在後面學著拖地,人一老一少,拖把一大一小。她有樣學樣,模仿能力特強,笨拙的拖地姿勢幼稚可笑,也算得上惟妙惟肖,真的令人忍俊不禁,為她點讚。 小孫女一週歲零兩個月的時候,她隨奶奶、爸爸、媽媽一起參加了老爺爺的壽宴。看到大家一起隨著音樂唱起了生日歌,喜歡人前瘋的她,更是興奮得不得了,雖然還不會唱生日歌,可她會隨著音樂的節奏和長輩們一起打拍子、鼓掌。回家後,家裡的小愛音箱、手機音樂,或其他音樂播放器,她翻來覆去、百聽不厭的就是這首生日歌。僅是聽聽也就罷了,她卻聽著音樂,雙手隨著節奏打著拍子,歌曲唱完後,必連連鼓掌。特別高興時,聽到「兒歌多多」中的那些經典兒歌,她會情不自禁地扭動身體,學著電視畫面中的兒童舞蹈,跳起舞來。每當有人為她鼓掌、叫好時,她還非常謙虛地對人家說:「不氣,不氣。」經過奶奶的翻譯,大家才明白她說的是:「不客氣,不客氣。」不知她是感謝人家熱情鼓勵呢,還是主動向大家求讚。 小孫女喜歡人前瘋,緣於她有很強的表現欲。今年三月中旬,我和她奶奶帶她去櫻花山景區觀看櫻花節開幕式。開幕式上,歌曲、舞蹈、詩朗誦等多個節目輪番上陣、她在嬰兒車上看得簡直如醉如癡,羡慕不已。等到演出結束,奶奶抽空帶她上臺讓我給她們照相留念,可她執意要擺脫奶奶束縛,在舞臺上東跑西顛,擺出各種姿勢。表演得如果尚不盡興,哄都哄不下來。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照看孫女,恐怕稍不留神,讓她磕著碰著拾個醃臢。玩到身體疲乏,肚子咕咕直叫,中午回到家,都十二點半了。櫻花節開幕式一行,可把我們老兩口子累得不輕快。人們都說孩子是小皇帝,我看孩子就是一個個的小太陽,小太陽的光亮照到哪裡,哪裡就有溫暖和力量。否則,為什麼有孩子奶奶、姥姥為照看孩子而搶破頭的呢?為什麼人們都說照看孩子是一件累並快樂的趣事呢?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論是高齡老人,還是咿呀幼童,尤其是女孩子。小孫女肉胎凡身,自然概莫能外。除兒童專用的包包、手機、平板、墨鏡之外,遇到喜歡的新衣服,她自然也喜新厭舊。媽媽給她買件新衣服,想等她走親戚或過節穿,一經被她試穿上了「眼光線」,其他的衣服一概不穿,嘴裡連聲喊著「不要不要」,愁得奶奶也是不要不要的,為了穿上心儀的衣服,她雙手使勁往外推著舊衣服,豁上放下自尊,撒潑打滾也在所不惜。得她所願,如她所償,就會得意洋洋地「飄」起來,看見爺爺喊爺爺,看見姑姑喊姑姑,意在提醒他人:「你們沒看到嗎?我穿上新衣服,好看嗎?」還有一次,媽媽從網上給她買了一雙鞋子,她相中了,因尺碼稍小,媽媽打譜給她換一雙,結果她連哭帶叫想穿,也不知奶奶和媽媽怎樣給她做通思想工作的。 今年五月,她奶奶為了方便照顧我的生活起居,計畫將孫女帶到我們家照看。奶奶便問孫女:「我們去爺爺家吧?」孫女則是非常高興地答道:「好」或者「走」。一個言簡意賅的「好」或者「走」,包含著血濃於水的脈脈親情,濃縮著隔代親的柔情蜜意。猶記得,她奶奶給我資訊:「我和孩子回我們家了。」傍晚下班回家後,看到家裡鎖著門,冷鍋冷灶的,我便出來尋找孫女她們。剛下樓梯,就聽到一聲聲稚嫩的聲音從遠處隱隱傳來:「爺爺,爺爺。」聽著像孫女熟悉的聲音,我四處張望,又不見她們的蹤影。正在張望尋找間,「我們在這裡呢。」她奶奶從遠處一輛轎車後面露出半截身子來,懷中的孫女繼續衝我高喊著「爺爺,爺爺」。清脆如鈴的童聲,像一枚枚小小的「糖彈」,一下擊中了我的耳膜,接著就是入耳即化,浸入心田,隨之甜醉了我的全副身心。 「入駐」我家之後,每天的中午、傍晚時分,小孫女都會站在窗臺下的沙發靠背上,翹首期待爺爺下班回家,每當看到爺爺的身影由遠及近,她都「爺爺,爺爺」的喊個不停,直到爺爺坐在飯桌前,將她攬在懷抱裡。詩人們以詩書懷:「甘將懷抱當梯上,願把腰身作馬蹲。此景不歡何事樂,我隨孫女返童真。」這一個多月甚至以後的時間裡,我會和這位詩人一樣盡情地享受著這人間至純至美的隔代之親的天倫之樂。「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家人閑坐,燈火可親。可不是嗎,燈火就是一粒粒溫情的種子,一直在我們心田上播種著光明、溫暖、親情和希望。故而,孫女的哭、鬧、嬉、笑等等,無疑我都真切的最愛,無條件的喜歡。古人所說的:「無狂放氣,無迂腐氣,無名士怪誕氣,方稱達者;有誦讀聲、有紡織聲,有小兒啼哭聲,才是人家。」這些話,是多麼的貼切而實在呀! 老作家馮驥才把自己的小家稱之為「靈魂的巢」。他在一篇散文〈靈魂的巢〉寫道:「我喜歡在夜間回家,遠遠看到家中亮著燈的窗子,一點點愈來愈近」,並且「柔和的燈光從窗紗中透出,靜謐而安詳。」我也喜歡這樣的燈光,喜歡這樣的家,喜歡這樣的窗口,喜歡這樣的氛圍。試想一下,窗外冷月染霜,燈下暖茶添香,夜晚的燈火在我們身邊,光照周身,溫潤內心,我們是否也可以這樣說,正是因為有了無數開心寶貝、古靈精怪們的相繼加入,這樣的萬家燈火既有光明之屬性,又有溫暖之意蘊,可以說給我們的山河萬家帶來了溫情脈脈,蘊藉滿懷。

Read More

33歲男視茫茫 驚罹白內障

醫生呼籲,年輕人也會有白內障問題。(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一名33歲男子伍先生,近半年來右眼視力逐漸模糊,最初未加重視,直到無法清楚辨識近距離物體,才前往羅東博愛醫院眼科就診。經診斷,他罹患「全白型白內障」,晶狀體完全混濁,幾乎無法透光,嚴重影響視力。所幸透過手術治療,他的視力順利恢復至1.0,重拾清晰世界。 白內障是指眼睛內的晶狀體逐漸混濁,影響光線通透,進而導致視力下降。雖然多與老化相關,但長期暴露於紫外線、眼部外傷、糖尿病、遺傳因素、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等,也可能導致白內障提前發生。白內障類型多樣,其中「全白型白內障」為最嚴重類型之一,視力受損程度高。羅東博愛醫院眼科醫師汪玟儀表示,伍先生的白內障因晶狀體完全混濁且腫脹,增加手術難度。目前,白內障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為手術,移除混濁晶狀體並植入人工水晶體,使患者重獲視覺功能。 由於雙眼會相互補償,白內障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汪玟儀提醒,白內障並非老年人專屬,年輕族群同樣可能罹患,若出現視力異常,應及早就醫,以降低手術風險並提高治療成功率。

Read More

心跳 50 房室傳導阻斷作怪

醫師劉浩天指出,心律調節器是治療房室傳導阻斷的工具。(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有高血壓的32歲魏小姐每天花費2-3小時做瑜加,血壓在規則服藥下控制良好。最近1個月在家中量測血壓時,心跳每分鐘只有40-50次,做瑜伽時容易感到喘和疲勞,有時候甚至會頭暈,就醫經心電圖檢查,魏小姐罹患2:1房室傳導阻斷,住院安裝左束支傳導心律調節器後,心房和心室傳導恢復正常的1:1傳導,在休養幾週後,再度開心從事熱愛的瑜珈運動。 大里仁愛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浩天說,一般正常的心臟節律自「竇房結」發出電流之後,透過「房室結」往心室傳導電流而產生心跳。當房室結因為藥物、退化或心肌梗塞等原因造成傳導功能減弱時,無法將每個心房訊號都傳導到心室。如果2個心房訊號只能傳導1個心室訊號,就是2:1房室傳導阻斷。房室傳導阻斷會造成病人心搏過慢,甚至活動耐受力下降,使得平常游刃有餘的活動變得氣喘吁吁。 房室傳導阻斷的病人大部分因為年紀造成心臟傳導系統退化所造成,有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肌病變或曾接受心臟手術都是高危險族群。有些藥物(如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抗心律不整藥物等)、電解質不平衡或甲狀腺疾病也可能導致暫時性的房室傳導阻斷發生。2:1房室傳導阻斷大多可由心電圖就確認診斷,有些病人因心房P波和心室T波重疊,需細心分析才能確診。 凡是心搏過緩(每分鐘小於60次心跳)的民眾,應該接受心電圖檢查確認是否有房室傳導阻斷的情形。(示意圖)(記者徐義雄翻攝) 心律調節器是治療房室傳導阻斷的工具,傳統心律調節器的心室導線安裝在右心室內,較容易發生心臟衰竭和心房顫動,新型左束支傳導心律調節器能恢復心臟傳導功能,可使心臟同步收縮,降低未來發生心臟衰竭風險。新型左束支傳導心律調節器利用特殊設計長導鞘,心室導線安裝在「左束支傳導線路」上,電脈衝透過心臟本身傳導線路傳遞電訊號,達到心臟同步收縮,降低心臟衰竭和心房顫動的發生率,除了少數肥厚性心肌病變、雙側鎖骨下靜脈阻塞的病人,絕大多數「病竇症候群」和「房室傳導阻斷」病人都可裝置。裝置後約1-2週傷口可癒合,應注意傷口照護防止感染,1個月內要避免上臂過大的活動,以免尚未穩固的導線因拉扯而脫落。 劉浩天呼籲,凡是心搏過緩(每分鐘小於60次心跳)民眾,應接受心電圖檢查確認是否有房室傳導阻斷的情形。如果合併暈厥、頭暈、疲倦、運動耐受性下降等症狀,提早就醫,及早治療。

Read More

流感腹瀉 估月中脫離流行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3日表示,流感、腹瀉疫情上週已雙雙下降,預計流感到了3月中旬會脫離流行期。增購10萬劑流感疫苗,目前剩約1萬劑,預估本週就會用罄。 近日全台爆出急診、重症病房壅塞問題,衛福部3日臨時召開醫院壅塞處置現況說明記者會,部長邱泰源大陣仗率領6位官員受訪。其中,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針對最新流感及腹瀉疫情進行報告。 羅一鈞指出,春節後流感疫情仍處高點,但已經連3週下降,尤其上週雖逢228連假,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約10.5萬,較前1週下降24%,單看急診就診人次也下降,回復到去年底狀況,顯示國內流感疫情處於持續降溫的階段,但還沒到脫離流行期的條件,預計還要2週,大約在3月中旬可望脫離流行期 同時。國內上週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約25.1萬,也較前1週下降18.3%。羅一鈞強調,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也下降近2成,連假期間沒有反彈,腹瀉疫情得到良好控制且持續下降。 羅一鈞也提醒,預估3月初還是會有賞花、聚會等活動,仍有持續流行的潛在風險,因此仍持續鼓勵民眾做好各項防疫措施。 此外,政府增購10萬劑流感疫苗,目前剩下約1萬劑左右,預估本週就會用罄,提醒高齡、慢性病等高風險對象盡快接種。

Read More

〈中華副刊〉 相忍

詩/靈歌 圖/張秀燕 曼妙 每朵花都開成 季節的傷口 回憶群聚 片段叢生 落葉如炭 等六月的火 十月的餘燼 我眼中犁過的新土 翻過一年 重新了故事: 掌中的線索 是誰的命運 相纏在枝頭的蛛網 露水掙扎 如短暫的一生敗壞 蒸發 腐土重新孕育 新芽睜眼 眼神漫漶 止步最後第二頁 不忍,不敢 將最後的結局曝光

Read More

〈中華副刊〉秋日,靜讀時光

■倪濤 秋風悠悠拂過,樹葉沙沙作響,宛如為這寧靜的秋日彈奏起一曲美妙絕倫的樂章。此時,若能尋一個安靜的角落,安然坐在舒適的椅子上,翻開一本心儀的書籍,任由心靈在文字的浩瀚海洋中盡情暢遊,那是何等的愜意與悠然。對於愛書之人來說,秋天更是讀書的絕佳時節。在這個季節裡,沒有了夏日的喧囂與浮躁,人們可以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書中的智慧與情感。 秋天的夜晚,躺在床上,打開一盞柔和的臺燈,手捧一本好書,靜靜閱讀,也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享受。此時,世界彷彿都安靜了下來,只有書中的文字在耳邊輕輕訴說。我們可以沉浸在書中的故事裡,與主人公一同經歷喜怒哀樂,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可以思索書中的哲理,讓自己的思想得到昇華。在這個寧靜的夜晚,書就像一位忠實的朋友,陪伴著我們度過每一個美好的時光。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天亦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在這個時候,賞菊讀書,更是別有一番雅致情趣。菊花,作為秋天的使者,它不畏嚴寒,傲然綻放,象徵著高潔與堅韌。在菊花的陪伴下讀書,彷彿也能感受到那份淡雅與寧靜。我們可以品味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氣節,欣賞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也可以感受蘇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的豁達,領略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 回想小時候的秋天,每至週末,我便會與小夥伴們一同奔向郊外嬉戲玩耍。我們在田野裡盡情奔跑追逐,採摘野果,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妙絕倫。而每當玩累之時,我們便會尋一處安靜的地方坐下,紛紛拿出各自帶來的書籍,一同分享書中的精彩故事。那時,我們讀的書大多是童話故事和連環畫,雖簡單質樸,卻充滿了童真與樂趣。我們會為白雪公主的美麗善良而深深感動,為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而大聲喝彩,為阿凡提的聰明幽默而開懷大笑。那些美好的讀書時光,至今仍如璀璨的星辰般,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之中。 隨著時光的悄然流逝,我讀過的書也逐漸增多。從古典文學到現代小說,從詩歌散文到哲學歷史,每一本書都如一位良師益友,默默陪伴著我成長。在秋日的午後,常常會泡上一杯香濃醇厚的咖啡,靜靜地坐在窗前,手捧一本好書,細細品讀。此時,陽光透過窗戶溫柔地灑在身上,暖暖的,讓人感到無比的舒適與放鬆。在書的世界裡,我可以穿越時空的壁壘,與古人傾心交談;可以領略不同的風土人情,感受世界的絢麗多彩;可以思索人生的意義,尋覓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