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海洋科學合作 海大與臺大攜手參與美國湯普森研究船航次

本次臺美科學聯合研究航次的團隊合影。(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臺灣大學海洋研究團隊攜手參與臺美科學聯合研究航次,與美國多所頂尖學府合作,共同搭乘美國華盛頓大學海洋研究船湯普森號 (R/V Thomas G. Thompson) 進行海洋探測研究。本次航次涵蓋美國華盛頓大學、奧勒岡州立大學、加州大學、史丹福大學、史奎普斯海洋研究院及臺大海洋研究所等海洋物理團隊,海大團隊則派出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與新海研2號貴儀中心共5名技術員及研究生,作為本航次唯一的生物及地球化學採樣團隊,備受矚目。 本次臺美科學聯合研究航次,湯普森研究船的任務是執行美國海軍研究處支持的「第一、二島鏈之間渦旋紊流實驗」及海洋大學蔣國平特聘教授帶領的國科會「中綱計畫-航向藍海」兩計畫的國際聯合研究。在西北太平洋公海,透過渦旋水文、流速、生物及地球化學探測,針對全球氣候變遷之謎進行研究。 湯普森研究船在農曆年前(1月28日)自關島出發,前往臺灣與關島中間的國際海域進行為期25天的聯合實驗。研究項目涵蓋採水檢測、蒐集水中沉積物等,另布放了大量的自主觀測器,包括水下滑翔機、波浪滑翔機、漂流浮筒、球形漂流浮標等。該航次於2月22日進入高雄港靠泊,結束實驗。 此次聯合研究延續自2000年「亞洲聲學實驗」以來臺美雙方的長期合作,除了蔣國平特聘教授領導的國科會「中綱計畫-航向藍海」外,我方參與的研究人員還包括海大環態所龔國慶、蔡安益及許瑞?教授及臺大海洋所詹森、楊穎堅、張明輝教授的研究團隊。臺美海洋科學合作已深耕24年,培養出許多當今海洋學界的中堅研究人才及專業技術員,對於提升臺灣海洋科學的國際視野與競爭力具有深遠影響。

Read More

澎湖輪榮獲德國2025iF設計大獎國內首艘RORO客貨船

澎湖輪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澎湖輪榮獲德國iF設計大獎,2025 年 iF 設計獎上週(2/27)於德國漢堡揭曉,航行高雄馬公航線的澎湖輪榮獲iF 產品設計獎(Product Design)殊榮,此係國內首艘獲得iF大獎的RORO客貨船。(附圖由航港局提供) 交通部航港局表示,此次獲獎是澎湖輪繼2023台灣設計BEST100獎及2024全球華人金典設計獎後再次獲獎,堪稱台灣藍色公路優化升級的重要里程碑,該獎項將於下(四)月28日於德國柏林頒獎。 航港局局長葉協隆表示,iF 設計獎(iF Design Award) 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設計獎項之一,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的美譽,由德國 iF 國際論壇設計公司(iF International Forum Design GmbH) 主辦,自 1953 年 創立以來,該獎項一直都是優秀設計的象徵,與紅點設計獎(Red Dot)及IDEA設計獎並列為世界三大設計獎。澎湖輪是由該局結合營運商台灣航業公司委託日本內海造船廠打造的萬噸級RORO客貨船,從設計初期至建造過程中,航港局為提升澎湖輪的設計美學,特別邀請台灣設計研究院及柏成設計有限公司與日本NSS長崎船舶裝備株式會社合作,組成澎湖輪設計團隊,從船舶外觀、內裝設計到指引標示都仔細深入探討。 除了美學設計的導入,航港局更重視人本交通理念的落實,澎湖輪通用無障礙設施、視障點字等均提供行動不便者貼心的服務,跳脫以往傳統公有船舶設計的窠臼,提供民眾全新的搭乘體驗,並要求加入驗船中心(CR)的船級,提升船舶的安全性及舒適性,澎湖輪自2023年九月營運以來,載客率平均超過五成,旅客量較原先的臺華輪足足成長一倍。 航港局同時指出, 該局近年來致力於打造臺灣藍色公路品牌「TAIWAN Hi」,希望透過「航、港、船、遊」四大面向提升海運客運品質,包括航運服務升級、港埠設施優化、船舶效能提升、促進海洋觀光等四大策略,並建立場站、船舶相關設計標準規範,開啟海上公共運輸美學新篇章。澎湖輪連續獲獎對航港局、臺航公司、臺灣設計研究院及柏成設計公司等參與團隊是一個很大的肯定,未來航港局將持續優化相關環境與服務,努力達成打造高品質臺灣藍色公路的目標。

Read More

小規模營業人取得載有營業稅額之進項憑證 可申報扣減營業稅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表示,查定計算營業稅額之小規模營業人,也就是俗稱免開立統一發票的小店戶,如購買營業上使用之貨物或勞務,取得載有營業稅額之進項憑證並依規定申報者,可就進項稅額10%扣減查定稅額。 該局進一步說明,小規模營業人要適用扣減查定稅額規定,須取得載有其名稱、地址、統一編號及營業稅額之進項憑證,且不能是交際應酬用、酬勞員工或是自用乘人小汽車等規定不得扣抵之支出,另外須於1月、4月、7月、10月之5日前向國稅局申報上一季進項憑證,如此就可按進項稅額10%在查定稅額內扣減,若超過查定稅額者,則次期可以繼續扣減。 該局舉例,甲商號及乙商號均為小規模營業人其取得之進項憑證也都符合扣減查定稅額之規定,114年第1季(1至3月)經查定之營業稅額分別為新臺幣(下同)3,600元及1,500元,申報當季之進項稅額均為16,000元,則甲商號應納稅額為2,000元【3,600元-(16,000元×10%)=2,000元】,乙商號應納稅額為0元【1,500元-(16,000元×10%)=-100元】,乙商號超過查定稅額100元部分可留到次期繼續扣減。 該局特別提醒小規模營業人注意,若未依規定期限申報,或非屬當期各月份進項憑證,是不得扣減查定稅額。如有相關疑義,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

Read More

投資臺灣事務所通過2家中小企業擴大投資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投資臺灣事務所通過2家中小企業擴大投資臺灣,包含通盛機械及君宇企業。截至目前「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已吸引1,666家企業超過2兆5,283億元投資,預估創造16萬761個本國就業機會,其中「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已吸引1,130家企業投資約5,732億元,帶來4萬603個就業機會;後續尚有15家企業排隊待審。 君宇企業專注於金屬產品的製造,並榮獲 ISO-9001品質認證及鄧白氏中小企業菁英獎。旗下自有品牌「EHOMA」夾鉗及「TAKEWAY」機車手機架深受國際市場肯定,產品銷售遍及歐美及亞洲多國。隨著業務快速成長,君宇企業計劃投資逾4億元在臺中市大里區建置全新營運總部,涵蓋研發中心及生產廠房。導入ERP與SFT系統,並整合智慧倉儲系統,加速自主生產的智慧化升級與轉型。此外,新廠採用太陽能發電及高效能三明治外牆板,以落實節能減碳,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展現企業對永續發展的承諾。 深耕製鞋設備與橡膠生產機械領域的通盛機械,長期致力於精密高效設備的研發與製造。為提升全球競爭力,公司斥資近2億元打造全新智慧綠能廠房,加速產品自動化進程,並落實永續發展目標。公司積極將PLC(可程式控制器)與HMI(人機介面)技術導入產品設計,提升生產設備的自動化與智慧化。此外,新廠全面導入太陽能發電、廢水回收,並採用節能設備,不僅降低環境衝擊,更實現綠色製造與經濟效益的雙贏,攜手客戶共同邁向永續未來。

Read More

四大日企加入數位分身專案航運業能源轉型強大工具

四大日企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四大日本企業加入數位分身專案(Digital Twin Project),日本海事協會(ClassNK)表示,參與者的加入代表著對於航運共享設計與營運資料型式轉型倡議的支持,並提供協助克服採行數位分身技術的障礙。(附圖由日本海事協會提供) 據稱,透過有效運用,數位分身技術可就船舶獨特設計概況與特性提供脫碳決策所需的資訊,數位分身技術將成為航運業能源轉型的強大工具,隨著專案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將可望在2025年投入商業運用。 新加入的四大企業包括川崎汽船株式會社(“K” LINE)、旭洋造船(Kyokuyo Shipyard Corporation)、三井造船(Mitsui E&S Shipbuilding Co., Ltd.)、以及住友重工船舶工程(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Marine & Engineering Co.,Ltd)加入跨產業合作的數位分身專案。 日本海事協會指出,這次的陣容提升代表數位分身專案已經進入第三階段,而數位分身專案的宗旨就是在造船廠與船東之間建立安全的數據共享框架,以期能在船舶完整的生命週期中推動數位分身技術的使用,並促成營運效率與安全的提升。參與此專案的各大企業將針對利益關係者之間增強數據共享可行性相關的議題進行詳細討論,目的是為解決在共享敏感設計與營運數據時會產生的一些障礙。 透過各路利益關係者之間的密切合作,專案的宗旨是開發出一個新的平台,得以在安全、存取受控的數位環境中共享船舶設計階段期間所建立出的3D模型,同時也讓船廠可以得到營運數據反饋,並提供珍貴的見解。如此一來,也能為造船廠與解決方案供應商創造新的收益來源,還可建立利益關係者間的利益共享機制。 數位分身專案已經集結全球數大船東與造船巨擘,此次新加入的四家企業將與原始成員攜手合作進行研發。原始成員包含有船東日本郵船株式會社(NYK)、NYK集團公司的MTI Co. Ltd.(後簡稱“MTI” )、商船三井株式會社 (MOL)、丸紅株式會社(Marubeni Corporation)以及丸紅集團子公司MMSL Japan Ltd.、今治造船 (Imabari Shipbuilding)、日本海洋聯合(Japan Marine United Corporation)以及臼杵造船所(Usuki Shipyard)、軟體與數據服務供應商 NAPA以及日本海事協會。 日本海事協會數位轉型中心總經理 佐佐木吉通(Yoshimichi Sasaki)表示很高興新成員加入這個重要的數位分身專案,現在齊聚來自各行各業不同海運事業領域的高手們,集思廣益來提供各自產業的寶貴觀點。有了“K” LINE、NYK/MTI、MOL、以及丸紅集團/MMSL Japan的參與,也邀請到許多日本知名船東的代表,聚焦於數位分身技術的重要性與合作專案的重要性。” NAPA Studios 副社長 水谷直樹(Naoki Mizutani)補充道,這些加入數位分身專案、眾所矚目的新血對NAPA Studios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此專案組成了NAPA Studios倡議中的重要部分,能將船東、傭船人、造船廠、船級協會、金融家與保險公司齊聚一堂攜手進行聯合專案。

Read More

驚蟄養生 綠蔬護肝防春睏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春雷一響迎驚蟄,冷暖空氣交替,病菌也跟萬物開始蠢蠢欲動!中醫師傳授配合驚蟄節氣養生,不怕流感、春困找上門。 針對驚蟄時期的中醫養生要點,民權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劉宇真指出,隨著氣候變化,容易出現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問題。因此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油膩和辛辣食物,切勿暴飲暴食。建議多食用綠色食物養肝,像是花椰菜、蘆筍、菠菜、油菜等,也可以多攝取植物性蛋白質,例如豆腐、豆漿、毛豆、黑豆等,提供身體能量提升免疫力。 其次注意保持作息規律,養肝、護肝。劉宇真表示,在中醫理論中,春季屬木,木主肝。肝主疏泄,與消化機能有關,肝氣如果鬱結會間接影響脾胃功能,加上春季豐沛的雨水帶來的濕氣,會加重脾胃負擔,一旦脾胃無法正常袪濕,便會出現容易疲倦、睡不飽的「春困(睏)」症狀。肝也與情緒調節有關,因此保持愉快的心情、早睡早起、避免過度負面情緒的積累至關重要。 第三是在驚蟄節氣時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穴位按摩,促進氣血的流通和調整身體的狀態。如太衝穴:屬肝經,位於腳背第1和第2趾縫往上約1寸的凹陷處,可以疏肝解鬱、調節情緒;合谷穴:位於手背拇指與食指交界處,能調和氣血與提升脾胃功能,促進全身經絡的通暢。 劉宇真也推薦飲用枸杞菊花茶,用菊花10克、枸杞適量,先將菊花使用攝氏80度以上的熱水沖泡,並將第1泡茶水倒掉,可避免將殘留農藥喝下肚,再加入枸杞以500c.c熱水燜泡10分鐘,即可飲用。 枸杞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效果,與菊花搭配,能夠更好地保護肝臟,保持眼睛的健康。對於防止春季過敏、改善視力等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此外,驚蟄期間,也可以多做太極、瑜伽等運動。也可以在下午時段,背對太陽曬15-20分鐘,保持規律的深呼吸,從自然中獲取陽氣,既簡單又養生。 劉宇真呼籲,順應節氣養生,只要把握驚蟄節氣時間,調養脾胃,養肝、護肝,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就不用擔心受到外來的邪氣侵犯,常保健康人生。

Read More

影像喉頭鏡 提升插管安全性

醫師陳賓信說,影像喉頭鏡能即時傳遞呼吸道影像,協助精準放置氣管內管。(新竹臺大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醫師,我之前手術全身麻醉,麻醉醫師有說我比較難插管,我術後拔管後聲音沙啞、喉嚨痛了好幾天,這次麻醉也會這樣嗎?」47歲病患在術前麻醉評估門診擔憂地詢問,因過去經驗讓他對於麻醉插管相當憂心。醫師表示,手術將使用影像喉頭鏡協助插管,減低插管風險及不適,病患術後也恢復良好,喉嚨僅有些微腫脹感,並無其他不適。 新竹台大生醫竹北院區醫師陳賓信說,全身麻醉後因病人呼吸受抑制,通常會在病人睡著後插管,用呼吸器維持正常呼吸。過去使用傳統喉頭鏡插管,將喉頭鏡葉片放至病人口中適當位置、調整視野,醫師需直接看著喉部聲門將氣管內管放入病人氣管。近30年來影像喉頭鏡發展逐漸普及,影像喉頭鏡在葉片前端加裝高解析防霧攝影鏡頭,即時傳遞呼吸道影像,並放大於液晶螢幕,協助醫療團隊精準放置氣管內管,增加插管成功率,也減少組織牽扯、低血氧及呼吸道損傷等風險。 陳賓信解釋,某些影像喉頭鏡搭配拋棄式葉片耗材,更能減少傳染性病菌風險,特別利於困難插管(如有肥胖、睡眠呼吸中止症、頭頸部腫瘤、有頸椎等問題)、心血管風險高及感染風險病人。 陳賓信建議,近年影像喉頭鏡插管技術普及,民眾若有相關病史或麻醉不適的經驗,可於術前麻醉評估門診與麻醉醫師諮詢,預先與醫師討論及溝通,經評估後訂立最適合的麻醉計畫。

Read More

青壯久坐高鹽 也會骨質流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30歲後骨質每年流失1%,久坐與高鹽飲食成隱憂,醫師提醒,骨骼健康的問題並不只屬於銀髮族,忽略動態檢測恐致健康隱患。 高雄美兆診所院長、醫師陸教義指出,一項國際研究顯示,人體骨骼密度在20多歲時達到巔峰,之後骨質流失速率以平均每年1%逐漸加快,這意味著,即使是30多歲的青壯年族群,也可能面臨骨骼健康的潛在威脅。 陸教義說明,骨密度檢測只能顯示骨骼目前的健康狀況,卻無法幫助預測未來的健康風險。骨質流失速率檢測才是年輕族群應該關注的,透過評估骨質流失速率,可以提前進行飲食、運動或醫療介入,避免未來的健康問題。 美兆健康管理機構也提醒,日常生活的保養,更是維持骨骼長久健康的關鍵妙招。在飲食調整方面,要鹽少一點,鈣多一點,因高鹽飲食會增加鈣質流失,對骨骼健康極為不利。也別忘了補充維生素D,陽光與魚肝油都是絕佳來源! 其次,運動不僅能強化骨骼,還能幫助減緩流失速率。每週進行3次以上的重量訓練或抗阻運動,效果會非常顯著。而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來說,爬樓梯或快走也是很好的選擇。 第三要遠離久坐,因長時間保持靜止姿勢會使骨骼代謝變慢,增加流失風險。每隔30分鐘起身活動一下,拉伸筋骨,或者試試站立式工作區域,讓日常生活中充滿小運動。 骨骼健康不只是年老才需注意,年輕時的生活型態決定未來健康狀況。陸教義呼籲,骨質流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發現。及早檢測、改善生活方式,骨骼健康可以隨時逆轉。

Read More

雙壓治療 粉碎性骨折迅速復原

陳姓婦人左手肘粉碎性骨折,醫師手術再加上「雙壓治療」,再經復健後雙手已可活動自如。(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0歲陳姓婦人年初騎機車不慎自摔,導致左手肘粉碎性骨折,家人緊急送醫,醫師利用高壓氧合併負壓傷口照護的「雙壓治療」,讓患者傷口迅速復原;衛福部台中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黃敏旭指出,粉碎性骨折治療相當複雜且費工,長者避免跌倒很重要。 黃敏旭表示,患者農曆年期間開心回台中娘家探視家人時,不料,卻因為久未騎車,而不慎自摔,當下車子往左倒下,因此她反射動作用左手支撐,竟造成遠端肱骨合併關節面粉碎性骨折,緊急送往台中醫院急診,因此醫師為其截骨後關節復位固定,再以負壓(健保)合併高壓氧(自費)的「雙壓治療」,1週後出院,3個月復健後雙手已可活動自如。 黃敏旭指出,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結果指出,110年事故傷害死亡居國人死因第7位,其中跌倒(落)致死人數占21.9%;另根據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長者,約每6人就有1人曾經跌倒,且每12位長者,就有1人曾因跌倒而就醫,「65歲以上長者受傷住院和急診的最主要原因,其發生率亦隨年齡增加而隨之提高。」 黃敏旭說,粉碎性骨折的治療相當複雜且「搞剛(費工)」,很多人受傷瞬間都以為可能無法恢復昔日行動自如,但其實透過骨科醫療團隊治療計畫,先把複雜的骨折固定好後,利用「雙壓輔助治療」的方式,讓患者1週出院,1個月就可迅速復原,恢復日常生活。 黃敏旭並以國民健康署「防跌5須知」提醒民眾,「地板乾淨又暢通」、「居家照明要注意」、「樓梯安全要顧好」、「浴廁防跌要做好」、「臥房環境要顧好」,避免跌倒;萬一不慎跌倒要立即就醫,即使最難纏的粉碎性骨折,醫療團隊也可透過「軟硬兼施」治療,讓患者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Read More

海大國際海事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啟動

國際海事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中心主任饒瑞正(左)、中心研究員張以承(中)、中心研究助理蔡濬鴻(右)。(海大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促進強化國內海事法律與政策的研究能量,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國際海事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於 2025 年 3 月 3 日正式揭牌啟動。 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院長饒瑞正教授體認國際海事法對國家與海洋產業發展之重要性,而創建本研究中心,他並表示中心的設立宗旨在於研究國際海事法律與政策的發展趨勢,協助臺灣海洋產業提升競爭力,並提供我國相關法規修法的參考依據。相較於主要海洋國家,臺灣的海事法制仍需不斷創新,以避免因循舊制而喪失國際競爭優勢。由於我國自 1971 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第 2758 號決議案後,長期無法參與國際海事法規的制定與發展,例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國際統一私法協會(UNCITRAL)、國際海事組織(IMO)及國際海事委員會(CMI)等機構,使得臺灣在國際海事法律體系中的立法與司法實踐經驗相對不足。此外,現行立法往往選擇性地納入部分國際規範,導致法規間存在漏洞與適用風險,影響我國立法的完整性與司法的國際信服度。 饒瑞正強調,為應對此挑戰,中心將積極推動產官學合作,藉由執行相關研究計畫,強化學術界於國際海事法律與政策領域的話語權與領導地位,並進一步發展為政府智庫,提出方案協助解決我國近年海域受侵擾之灰色地帶侵擾,例如今年1月發生的喀麥隆籍貨輪「SHUNXING39」順興39號破壞海纜案,提出外籍船領海非無害通過之處置、建立領海敏感海域禁航區或專用航道,及建構國家級AI人工智慧海上監偵應處系統等建設性建議。 饒瑞正也提到,中心已與數個國際知名教學、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包含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海商法研究所(Institute of Maritime Law,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英國倫敦大學城市分校法學院商法和海商法系(Commercial and Maritime Law, City Law School, 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 UK)、法國南特大學海事與海洋法研究中心(Center for Maritime and Ocean Law, University of Nantes, France)、土耳其安卡拉大學國家海洋與海事法律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the Sea…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