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後暴吃 壓力肥須硬控飲和癮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許多人由於工作壓力過大,常透過大吃大喝來犒賞自己,長期下來形成「壓力肥」。醫師指出,除調整生活習慣調整外,想減重最重要是控制「飲」和「癮」,而事實上壓力大想吃是身體本能,減壓關鍵在於揮汗運動跟充足睡眠,有助提升抗壓性。 據國民健康署2018-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50.8%的18歲以上成年人達到過重及肥胖標準。肥胖問題會增加許多併發症風險並減少壽命。 家醫科醫師楊名權表示,不少人壓力大就想吃,尤其是炸雞、甜點等精緻食物,藉「慰勞自己」來感到舒服。其實壓力大就想吃是身體本能,腦袋中有抑制和促進食欲兩種系統,壓力大的時候,抑制食欲系統減弱,同時強化刺激食欲系統,因此會控制不住想吃的狀態,最終形成「壓力肥」。 楊名權指出,想要甩掉壓力肥,可透過全身流汗的運動,揮汗運動有助提升睡眠品質,睡得好、抗壓能力就會增強。 另外,透過藥物如複方口服減重藥物等,可抑制飢餓感幫助控制飲食。衛福部核准3款體重管理藥物,分別為腸泌素針劑、單效口服藥,及能與針劑並用的複方口服減重藥物。所有藥物都有其適應症,須據體況選擇合適藥物。 單效針劑主要透過腸泌素作用,幫助大腦減少進食訊號;而最新的複方口服減重藥物則結合兩種戒癮成分,對於「壓力性飲食」有相當成效,並且可以彈性處方且能與針劑搭配併用。複方口服藥在「飲控」與「癮控」下都能加速達到理想體型,透過雙重機制同時「抑制飢餓感」與「降低嘴饞渴望」,幫助控制飲食。

Read More

早期治療僅給付化療 病友協會籲三陰性乳癌新藥納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面對龐大的乳癌病友,早篩早治、降低復發率及死亡率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其中,被稱為「大魔王」的三陰性乳癌,治療上更具挑戰,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呼籲政府盡速跟上國際治療指引,加快新藥納保的速度,全力守護女性健康。 乳癌為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位居好發率第1位、死亡率的第2位。其中,三陰性乳癌約占所有乳癌病例的15%至20%,其乳癌細胞生長速度快,屬於高抗藥性、高復發與高轉移的惡性乳癌。 根據研究數據顯示,罹患三陰性乳癌的患者在5年內復發率約為30%,換句話說每3人中,就可能有1人面臨復發風險;整體復發率更達到50%,明顯高於其他亞型。此外,三陰性乳癌復發後5年存活率將大幅下降,如何透過早期治療降低復發率也是重要的議題。 三陰性乳癌因其受體特性,治療方式相對受限。目前早期三陰性乳癌健保治療方案僅有給付化療藥物,如需使用其他藥物需全額自費,病友面對「無藥可用」以及「無經濟能力用藥」的雙重困境。 相較於晚期三陰性乳癌治療,健保已涵蓋化療以外的藥物給付,早期病友面對更嚴峻的治療壓力。以現階段療效最好的免疫藥物吉舒達為例,自費治療約需200萬元。依據去年乳癌病友協會所作的「粉紅灰犀牛來襲 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有67.4%的一般女性及70.2%的病友能接受的自費治療預算在50萬以內,且有近半數的一般女性(46.2%)及病友(52.0%)傾向只採取健保方案治療。顯示如果沒有足夠的商業保險理賠,多數民眾治療方案受限也難以負擔藥費支出。 「早期篩檢、早期治療」是對抗乳癌最有效的做法,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呼籲政府及早跟上國際治療指引,補足早期乳癌用藥缺口,進一步提升存活率。

Read More

痛風打止痛針 兩天未解尿急性腎損傷

痛風常發生在腳踝、膝關節、手關節等處。(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一名66歲男性有高血壓、腎臟病及痛風病史,因右腳痛風疼痛持續數日,到診所打止痛針,不料,施打後兩天未解尿且四肢水腫,緊急就醫診斷為急性腎損傷。 嘉義市衛生局表示,「痛風」是因尿酸蓄積在體內而發生高尿酸血症時,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的滑囊液中,即在四肢末端關節形成痛風石,引起急性或慢性關節腫脹發炎及變形。血中尿酸濃度上升,而使尿酸鈉鹽結晶,發作的部位常在腳大拇指第一關節處突然發生嚴重的紅、腫、熱、痛,有時也發生在腳踝、膝關節、手關節等。 此外,痛風結節也可能在耳朵、肘、皮下、骨、軟骨、腎臟等身體各部位產生,排泄能力機能減低;腎臟疾病:使用藥物(利尿劑)也會使血中尿酸上升。 嘉義市衛生局表示,痛風較常發生在下列這些人身上,包括年齡超過40歲以上;男性罹患比率高於女性;酗酒者;喜歡吃動物內臟、貝殼類及海產等富含高普林的食物;家族中有遺傳痛風的體質及使用利尿劑者。 痛風者未經適當治療可能會變成慢性痛風,此時病人除有慢性關節疼痛外,亦常有痛風石沉積於關節內或軟組織。若沉積在腎臟亦會影響腎臟功能。 平日預防及保養方法: 一、飲食方面:避免喝酒、多喝水;另外,避免攝取高普林食物,例如內臟、海產類、肉湯、魚肉類、發芽豆 類、香菇、養樂多、發酵乳、胚芽類等應儘量避免少吃,以減少尿酸的形成。最後避免暴飲暴食或飢餓過度。 二、每天適度運動、維持理想體重。 三、放鬆心情、減低壓力。

Read More

〈中華副刊〉蕭蕭.文化隨筆 莊子的風性思維,隨天與風而逍遙

仲夏夜 文/蕭蕭 圖/簡昌達 翊來翊去,飛就天頂化成一粒星 以「民歌傳唱手」為職志,選擇旋律清新自然,歌詞樸素優美的創作歌曲,透過和聲、共鳴,傳達真善美,分享愛與關懷,「清韻合唱團」三月尚未驚蟄的時節,協助我在生活的皺褶與文學轉折處,透過禪公案、古禪詩,學習改變思維,走向活潑的文化散文的推廣活動。最初,團長張百潭選唱鄭愁予的〈偈〉作為壓軸,「不願做空間的歌者∕寧願是時間的石人」,「這土地我一方來,∕將八方離去。」呼應我覓花釀蜜的禪思醞釀旅程,十分貼切。但是在活動的前兩天,他改變了心意,而且還公開演唱了另一首臺語歌,我們大家都陌生,他說了歌名,但沒有人記得,但印象很清晰的是,歌曲裡一再說「泅來泅去,泅來泅去矣,目珠一𥍉,一𥍉,一𥍉𥍉五百年」,那魚兒眼睛一眨五百年的童心、禪趣,讓人心弦顫動了幾下,歌者還呼喚在座的朋友「敢有人姓莊?敢有人姓莊?有人姓莊無?姓莊的舉手!」 ——白靈那天不在現場,要不,他眼睛一定瞪得大大的,眨也不敢眨,「一𥍉𥍉五百年,一𥍉𥍉更五百年」! 後來,我請教了張百潭,他說是蕭澤倫(阿律)詞曲:〈行諸路裡〉(《遊來遊去》,如是我聞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0),社頭人耶,這首歌還獲第十二屆(2001)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他傳給我歌詞: 行諸路裡,一雙手親像是蝶 的翼,翊來翊去,飛就天頂 化成一粒星。 行諸路裡,一雙腳親像是搵 墨的毛筆,撇來撇去,泅入 溪底變作一尾魚。 泅來泅去,修來修去矣,目 珠一𥍉𥍉,一𥍉𥍉,一𥍉𥍉 五百年。 泅來泅去,修來修去矣,目 珠一𥍉𥍉,一𥍉𥍉,一𥍉𥍉 更五百年。 敢有人姓莊?敢有人姓莊? 有人姓莊無?姓莊的舉手! 伊作一個魚也網,作一個魚 也網,作一個魚也夢,啊, 夢著一尾魚。 行諸路裡,我念著流利的歌 詞,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 〈行諸路裡〉的譯文是「走在路上」,「有人姓莊無?」直接暗示我們他化用了莊子的典故,「莊周夢蝶」:「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為胡蝶也。自喻適至與,不知周也。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莊子.齊物論》)人與物齊,莊周與蝴蝶情意覺可以相通連,互為應答,不應該受形體、物種的區隔,夢與真實不妨自由穿越,古與今時時來回交感。雙翅振動,可以飛昇為天上的星,雙腳快行,潛入溪底變作一尾魚。蕭澤倫更活潑了,漢文、臺語相互滲透,同音、諧音的梗交叉通流,「泅來泅去」未嘗不是「修來修去」,「魚也網」可以是「魚也夢」亦可以是「走在路上」的人的「希望」,這行這路這日常,就是修行的路,又何必深山古剎──又何妨深山古剎! 蕭澤倫「雙手親像是蝶的翼」、「雙腳親像是搵墨的毛筆」,「一𥍉𥍉五百年」、「一𥍉𥍉更五百年」,這絕美的詩意象,不也是莊子開的天:「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莊子.逍遙遊》)這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這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這魚之��,不知其幾千年也。 莊子與蕭子,一下子拉開了我們天大地大的心懷! 逍遙遊:水裡的鯤化為風中的鵬 喜歡莊子,一直都是因為喜歡「莊周夢蝶」的寓言,相對於蘧蘧然的那種栩栩然的內心悅樂。也喜歡鯤鵬相互通變、穿越的精神象徵義,遠遠寬闊於卡夫卡那種存在主義式的卑濕哀愁。 不知其幾千里的鯤,太平洋容不下牠的軀體,不知其幾千里的鵬之背,要飛在什麼樣的天空?俗話說: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更可怕的是,「想像」的貧窮,「數據」的貧窮,限制了我們的人生。 鯤,最早的字典《爾雅》解釋為「魚子」,魚子,就是魚卵(很多人會想到南部的烏魚子,不就是壓得十分緊實的烏魚卵)、魚苗、很小很小的魚。很有維護生態觀念的古人有這樣的警語:「山不槎蘗,澤不伐夭,魚禁鯤鮞。」(《國語.魯語上》),上山不能砍伐新生的小枝枒,水澤邊不能割取剛萌芽的嫩草,捕魚時禁止捕撈幼魚。鯤鮞,就是這樣的小魚兒、魚苗、魚栽(hî-tsai)。但在莊子的「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裡,這麼小的小魚兒,可以是不知幾千里的鯨,還可以「化而為鳥」,而且是不知幾千里的鵬。形變,質變,量能也變。莊子給了我們毫無禁忌的人生。 為了負荷這巨鵬,莊子設計了「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他讓巨鵬飛到九萬里高的青空,才衝到風的上方,可以駕馭風力,這時,背後就是廣漠的青空,鵬鳥再也沒有任何阻礙了,開始飛向深微窈冥的南方。 逍遙遊,從此開始。 慢慢走向莊子「蕭蕭」的風聲裡 逍遙遊,從「水裡的鯤化為空中的鵬」開始,我卻從此思考莊子的風性思維。 地、水、火、風,四大之中,地最為堅實,其他三大,不定型,也不定性,特別是風,連「形」都隱了,因而更吸引人去追蹤尋跡。 老子的道,從渾沌中來,如鯤從水中來,破水而來,講的是道之始、道之起,雖「有」卻是水性的「渾沌」。莊子的道,則御風而行,乘風而去,憑「空」而逝,說的是道的「無所待」、「無所為」、「無所用」、「無所終」,是「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的風性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三無境界。有時,我會聯想著《論語》上的「無意、無必、無固、無我」,甚至於佛家的「無常」,漸漸地體會來無影去無蹤的「風」,以及「風」所帶出來的哲學情懷。 年輕時常有「凌風」的志向,在八卦山脈橫山邊欣羨鷹鷲飛揚,中年以後我卻也慢慢走向「蕭蕭」,莊子的風聲裡,無待、無為且無所用。 因為風的緣故,接近了逍遙道 吾友吳清海常在課堂上聽到我提及老子屬意水、莊子屬意風,憶及了大學時代學習老莊的初衷,他選擇〈《莊子》風的哲學〉(明道大學,2020中文系博士班)作為他的博論題目,他認為《莊子》書中提及「風」字五十處、「鳥」類有二十六種,如果能探得風與鳥的關係,或可超脫現象進入「道」,知「道」而後更識天機,可以化入《莊子》思想的心之流脈。 他在博論中臚列了五十個「風」字,蒐羅了與風相關的「氣」字四十六、「息」字二十二,甚而及於「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吹」字,「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扶搖」,「風」的近鄰遠親都召集在身邊了!甚至於還從《廣韻》中「鳥」的反切音「都了切」,屬端母、幽部,「道」的反切音「徒皓切」,也是端母、幽部,企圖拉近「鳥」與「道」古音的近似,用以拉近「鳥」與「道」意義的相通聯。口考後,我想到「鳥」的閩南音「tsiáu」,如果去除「ㄧ」介音,彷彿「教」字從國語的「tsiáu」變成閩南音的「kàu」,是不是也一樣音近於「道」。其實,「鳥」的反切音「都了切」(diǎo),今日還是有些俗話發這個音,同樣去掉「ㄧ」介音,還真是相近於「道」、「島」(dǎo)。 因為風的緣故,吳清海藉著「鳥」接近了「道」。 因為風的緣故,我們的心藉著蝶的翼,鳥的翅,翊來翊去,接近了「逍遙」。

Read More

婦日服15種藥 多重用藥整合簡化

奇美醫院健康哈伯站,同一診間一站式完成藥物整合、預防保健檢查及篩檢,簡化流程,去年成長幅度達46.09%。(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60歲吳婦日服15種藥物,且常混淆服藥時間及劑量,醫師除對多重用藥進行整合,還發現其符合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及BC型肝炎篩檢資格,門診直接開立相關檢查並預約回診追蹤用藥結果,在同一診間一站式完成藥物整合、檢查及篩檢,簡化流程減少就醫奔波。 奇美醫積極推動全齡健康照顧,自2024年起調整整合預防保健服務模式,將原有「癌症篩檢站」自該年7月1日起更名為「健康哈伯站」,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整合式健康篩檢服務,不僅強化全人照護,更提升醫療加值服務的便利性。 奇美家庭醫學部長蔡岡廷表示,健康哈伯站(Health Hub)象徵健康的連結點,提供一站式健康篩檢服務。健康哈伯站整合成人預防保健、政府補助各類的癌篩服務,例如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肺癌及胃癌試辦,及長者功能評估等多項服務,響應政府各類健康篩檢擴大進行準備。民眾只需前往健康哈伯站即可查詢各類篩檢資格及完成預約,除縮短就醫時間,同時由專業團隊協助後續陽性個案追蹤,形成一條龍的友善醫療服務流程。 奇美醫分析健康哈伯站服務成效,數據顯示,2023年當日篩檢完成率為22.77%(832人中107人完成),2024年則提升至30.77%(925人中156人完成),成長幅度顯著。 蔡岡廷說,為提升民眾健康篩檢便利性,奇美醫自2024年9月起簡化成人預防保健系統及流程,除家醫科門診保留既有服務,更擴展至各內科專科門診,讓民眾就醫時即可一併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並於同一科診進行後續管理及追蹤,縮短來回奔波。調整流程後,奇美醫使用成人預防保健之民眾由2023年的1712人提升至2024年的2501人,成長幅度達46.09%。

Read More

檢調大動作搜索國民黨台南市黨部 副主委等2人聲押

記者葉進耀、王勗/台南報導 立委林俊憲、王定宇前指控藍營利用幽靈連署方式罷免,提告訴請司法徹查,南市檢調廿日一早發動搜索,帶回國民黨部莊姓副主委等五人,檢方訊後認莊、劉姓被告二人涉犯偽造文書罪嫌及違反個資法,犯罪嫌疑重大且有湮滅證據及勾串共犯之虞,廿一日凌晨當庭逮捕並向台南地院聲請羈押。 檢調廿日上午持搜索票前往國民黨台南市黨部及莊姓副主委住處等地搜索,查扣名冊、手機等證物並帶回莊姓副主委在內等五人,檢察官訊後認莊、劉二人涉犯刑法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嫌及違反個資法之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違反非公務機關對個人資料之利用規定。 二人涉偽造私文書、違反個資法部分,刑度均為五年以下,然而檢方訊後認莊、劉二人犯罪嫌疑重大,有湮滅證據及勾串共犯之虞,廿一日凌晨當庭逮捕並向台南地院聲請羈押,其餘三人訊後請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