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入貨物處分確定後 受處分人得於海關標售前申請備價購回沒入之物品。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北關表示,有關經海關沒入處分確定,屬准許進口或出口之貨物,民眾得攜帶個人證件及處分書至該關法務緝案組,填寫備價購回申請書,經核准並繳清貨價(處分書上所列之完稅價格)及稅捐後,購回沒入處分之貨物。另貨物若涉輸出入規定,尚須取得主管機關核發之輸入許可文件或免驗證明,始得輸入國內。 該關提供備價購回單一窗口申辦服務,民眾可來電洽詢申辦要件、處理流程、應繳金額及貨品輸入規定等相關資訊,並得預約辦理時間,以加速作業流程。 臺北關進一步表示,沒入處分確定後,該關依貨物類別及時程辦理標售或銷毀作業,民眾欲備價購回,請儘速申請。如有相關疑問,歡迎電洽該關法務緝案組(電話03-3834265分機4450)。

Read More

113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網路申報軟體即起上線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113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網路申報軟體自4月15日起放置於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網址:https://tax.nat.gov.tw),營利事業及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下稱機關團體)可先至該網站申請網路申報身分認證,並於上述日期起下載安裝申報軟體,憑於114年5月1日起使用網路辦理113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 該局說明,營利事業及機關團體經由網路辦理結算申報,須依規定申請網路申報身分認證,可依下列2種方式擇一申請:一、簡易電子認證方式:由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點選常用服務/「密碼申請」,輸入營利事業統一編號(機關團體扣繳編號)及負責人、代表人或管理人身分證統一編號後,依序鍵入相關資料完成密碼申請,已申請簡易電子認證密碼者毋需再申請。 二、電子憑證認證方式:營利事業向經濟部工商憑證管理中心(網址:https://moeaca.nat.gov.tw)申請工商憑證IC卡,機關團體及其代理人(事務所)向XCA組織及團體憑證管理中心(網址:https://xca.nat.gov.tw)申請留有統一編號資訊之組織及團體憑證IC卡。 該局指出,申報軟體下載路徑為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首頁/非個人/營利事業所得稅項下,營利事業及機關團體可分別點選「營所稅結(決)算申報」及「營所稅機關團體申報」,再至「軟體下載與報稅」下載,包含營所稅結(決)算申報程式(含建檔、審核、列印)、股東股份轉讓媒申審核申報程式、投資人明細媒申審核申報程式、設備或技術投抵媒申審核程式、公司員工或高階專業人員取得股票或執行認股權憑證選擇緩課媒申審核程式、以技術或智慧財產權作價入股選擇緩課媒申審核程式、未分配盈餘實質投資媒申審核程式及營所稅結算機關團體申報系統等申報軟體。 該局籲請營利事業及機關團體先至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申請網路申報身分認證,並自114年4月15日起下載安裝申報軟體,俾利114年5月1日起以網路辦理113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及112年度未分配盈餘申報,免出門即可完成申報,省時、安全又便利。

Read More

上海港第一季櫃量維持百分之六成長率

上海港第一季櫃量維持百分之六成長率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今年第一季上海港業績尚未受到美國新關稅政策影響,一至三月累計貨櫃量仍維持百分之六成長率。 上海港務集團(SIPG)統計,上海港上(三)月份櫃量為431.1萬TEU比去(2024)年同月櫃量415.2萬TEU仍增近百分之四(+3.8%),累計前三個月櫃量達1321.2萬TEU,比去年同期年增6.07%,惟其後三季中美關稅戰效應尚待觀察。 另據SIPG發佈該集團2025年第一季業績公告顯示,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首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38.86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5.14%。 SIPG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兩大關鍵因素,一方面該公司母港貨櫃輸送量比去年同期增長,港口主業利潤貢獻顯著增加。作為全球重要的港口營商,該集團持續優化營運效率,不斷提升港口設施的現代化水準,吸引更多的航運業務。另一方面,控股及參股的相關航運公司利潤增長,進一步夯實業績增長基礎,反映了SIPG在航運產業鏈佈局上的前瞻性和協同效應。 回顧2024年,SIPG經營業績同樣出色,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81.17億元增長1.51%,淨利潤達到149.54億元增長13.36%,基本每股收益0.64元。母港貨櫃輸送量高達5150.6萬TEU年增長4.8%,成為全球首個年輸送量突破5000萬TEU港口,且連續十五年保持世界第一。

Read More

第三屆ESG物流永續獎隆重登場 19家企業獲獎共創綠鏈物流新視界

金獎獲獎企業合影。(台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響應全球淨零減碳趨勢,鼓勵具有物流經濟活動企業逐步實踐永續經營,由社團法人台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主辦、經濟部指導的「第三屆ESG物流永續獎頒獎典禮暨『智創綠鏈永續共造物流全視界』研討會」4月16日於台北萬豪酒店盛大舉行,產官學研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台灣物流生態鏈商業夥伴邁向低碳、智慧與永續的新里程碑。 ESG物流永續獎項聚焦於「物流作業」、「場域環境」、「能源運用」及「創新應用」四大面向,計有33家業者申請,經評選後金獎11家、傑出獎8家企業,展現企業在ESG行動上的積極與創新。 本屆獲頒金獎企業有立益物流、東森國際、萬泰物流供應鏈、鴻泰國際物流、中保物流、和泰豐田物料運搬、萬達國際物流、精誠資訊、台中眾鈴汽車、臺灣港務公司臺中港務分公司及三井物產台灣供應鏈。 本屆獲頒傑出獎企業有承穎科技、智信數位整合、旺德電通、汎普電子科技、格新智能、泰科動力、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及矽谷能源。 協會賈凱傑理事長感謝所有得獎者與會及來賓的參與支持。他強調,「ESG物流永續」不僅是未來趨勢,更是企業在全球市場上重要即戰力與競爭力。而本獎項是對企業努力的肯定,也是推動產業共同邁向智慧、綠色與低碳未來的重要平台。期望透過本獎項與平台,促使更多企業正視物流永續的重要性,積極參與、落實行動,攜手共創台灣智慧、低碳,具國際韌性的物流新未來。 本屆典禮邀請經濟部前部長、財團法人台北市交通文教基金會張家祝董事長蒞臨致詞,肯定ESG物流永續獎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價值,並勉勵企業持續以創新與責任實踐環境永續,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綠色競爭力注入新動能。去年2024年底台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與台北市交通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首屆ESG交通運輸永續獎,深獲隸屬交通運輸產業的重視紛紛報名參加,積極爭取獲獎榮耀,以向大眾宣示領先該行業落實ESG交通運輸永續的決心。 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蘇文玲署長亦親臨現場致詞,強調政府持續推動物流產業朝向低碳與數位轉型,尤其經濟部提供節能設備、導入能源監管系統及AI大數據等資源補助,協助業者提升能源效率與營運效能。同時積極推動低碳倉儲與綠色運輸,鼓勵企業採取具前瞻性的減碳作為,打造智慧化、永續化的物流服務體系,帶動產業邁向綠色經濟新未來。 當前全球在面臨國際供應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SBTi減碳目標、TCFD揭露要求等規範陸續上路同時,物流系統已從幕後走到前線,成為企業能否因應國際規範、維持市場接單力的關鍵。物流的ESG不僅是企業內部管理的延伸,更牽動整體產業鏈的低碳轉型與國家綠色競爭力指標。 典禮現場除頒獎外,亦安排獲獎企業進行實務專題分享,包括中保物流「雲端智慧派遣與車隊碳效率管理」、汎普電子「智慧棧板與循環科技」、旺德電通「倉到家綠鏈實踐」、以及精誠資訊「智慧物流在永續與低碳最佳化解決方案」,分享企業均展現智慧技術與綠色行動的融合成果,著實成為產業轉型提供寶貴借鏡的實證。

Read More

美關稅政策影響歐佩克調降今明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期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調降今明兩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期,歐佩克發佈石油市場報告稱,該組織調降對2025年和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期,調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國近期關稅政策對石油需求的預期影響。 報告指出,歐佩克將2025年全球日平均石油需求較去年增長量預期從145萬桶調低至130萬桶,調整後的全年日平均石油需求預計約為1.051億桶,2025年全球日平均石油需求增長中,約125萬桶將來自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國家。 報告將明(2026)年全球日平均石油需求較2025年增長量預期從143萬桶再調低至128萬桶,支撐石油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非經合組織國家強勁的航空旅行需求和公路運輸需求等。

Read More

美國暫停關稅90天貨櫃貿易影響現階段趨緩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美國暫停關稅90天對貨櫃貿易影響現階段趨緩,克拉克森分析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暫停對除中國大陸以外的進口關稅90天,使目前全球貨櫃貿易的6%(即2900萬TEU)受到影響,而暫停之前此一比率為11%。 消息指出,川普政府提出加徵關稅暫停90天,但中國進口商品除外,中國進口商品被加徵145%的關稅,且表示是對中國徵收更高的關稅是對中方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的回應,估計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可能會影響6300萬噸海運貨櫃貿易。 克拉克森表示,在不確定性和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情況下,預計跨太平洋貨櫃貿易量短期內將大幅減少。鑒於關稅提高和對主要消費市場的宏觀經濟影響,中期可能會出現貿易損失,對中國以外國家徵收更高關稅暫停90天,影響可能主要針對跨太平洋地區,美中雙邊貿易僅占全球海運貿易的1.5%,但集裝箱貿易更為重要。 克拉克森指出,如果貿易緊張局勢能夠得到解決,經濟可能會出現上揚空間,關稅還可能擾亂服務網路,導致擁堵或船舶閒置。 中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上週(4/11)發佈公告稱,自2025年4月12日起,調整《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調整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5號)規定的加徵關稅稅率,由84%提高至125%。中共方面指出,即便美方繼續加徵再高關稅,已經沒有經濟意義,在目前關稅水準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

Read More

傳美將不參與 邱泰源:積極出席WHA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外傳美國明年不參與WHA,衛福部長邱泰源16日說,該做的還是要做,這是與理念相同國家互動的難得機會。 邱泰源昨日出席立法院「面對國際經貿情勢瞬變,我國如何因應並確保藥品、醫療器材等各面向供應正常,保障國人權益」專題報告並備詢。 民進黨立委王正旭表示,不少國家都非常挺台灣參與世衛大會。這次前副總統陳建仁預計發表重要演講,希望藉機讓全球看見台灣在公共衛生的優異成績。不過,近日傳出美國可能明年不再參與,引發關注。 邱泰源表示,據了解,今年美國仍會。該做的事仍要持續推動,因為這是與理念相近國家互動的難得機會。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團體,都積極爭取參與世衛大會,目的是在短短一週內創造與各國互動的機會,不論是公開交流或私下接觸。 邱泰源指出,去年台灣行動團曾與數十國衛生部門官員雙邊互動,建立良好關係。今年雖然經費大幅減少,但仍希望維持既有能量,讓台灣能在國際發聲。

Read More

碳佐麻里高美店爆食物中毒

高雄市某連鎖日式燒肉店疑發生食物中毒,衛生局獲報後15日派員前往稽查,已針對可疑食材及環境採檢。(高雄市衛生局提供/中央社)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燒肉名店碳佐麻里驚傳集體食物中毒,消費者指4月12日用餐後,陸續出現發燒、腹瀉、嘔吐、惡心等症狀。衛生局統計,截至16日下午4時,累計就醫18人,目前均已返家,無人住院;衛生局表示,因人數就醫人數持續增加,已命業者停業至4月21日。 據網友發文指出,12日與7位同事前往碳佐麻里高美店用餐,隔天凌晨8人出現嘔吐、腹瀉、高燒等症狀;發文後引起不少網友留言說,當天用餐後出現類似症狀,「我們一家10口中午用餐後,晚上全都發病」等。 對此,店家已主動聯繫發文顧客致歉,並表示將全額退款及同等價值餐券作為補償。 衛生局表示,14至15日間有兩家醫院分別通報共4位個案,均於12日在該店用餐後發病,截至16日下午16時,累計就醫18人,後均已返家休息未住院;該局已派員前往現場稽查,針對8項可疑食材,包括舒肥雞生菜沙拉、鰹魚生菜沙拉、燻鮭魚捲壽司、涼拌青木瓜絲等採樣,同時也針對廚工及就醫民眾共11件檢體進行化驗,目前病原仍待確認。 稽查結果發現該店環境衛生存在多項缺失,包括生菜洗滌區洗碗檯牆面發霉、冷凍櫃結霜且鄰近冰箱壓縮機處灰塵堆積、部分冷藏冷凍設備溫度不足、地面濕滑、熟食未覆蓋、食材保存不當、木質櫥櫃與容器發霉、調味料未標示保存期限,以及冰箱內存有顧客寄放飲品等問題。 衛生局指出,儘管該店有委託合格病媒業者定期消毒,但在此次稽查中仍發現諸多違規,另因人數就醫人數持續增加,已命業者停業至4月21日。

Read More

美對等關稅衝擊 新藥在地製造修法 月底公告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美國發布對等關稅政策,下一波將鎖定醫藥品,恐衝擊我國藥品供應穩定。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16日說,衛福部已列出「必要藥品」清單,並設有缺藥通報平台,廠商也可檢具成本資料申請提高藥價;健保署長石崇良則指出,健保署已修法支持新藥在地製造,以加強台灣製藥韌性,新法預計4月底公告。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16日安排衛福部長邱泰源專題報告面對國際經貿情勢瞬變,我國如何因應並確保醫藥品供應正常。邱泰源在會前受訪指出,衛福部已超前部署,盤點藥品、醫材、輔具等,建立可能受到衝擊的名單。 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3月,國內有效的藥品許可證共1萬1454張,國產許可證有8315張、占73%、輸入許可證為3139張、占27%,而輸入許可證的製造廠為美國者有214張、占1.86%,前3大類為人體血液製劑、抗腫瘤藥品、神經系統用藥。 邱泰源表示,衛福部已建立藥品短缺通報處理機制,當接獲藥品短缺通報即調查評估,必要時啟動公開徵求專案輸入或製造,也制定「必要藥品」清單,強化藥商6個月內預先通報的責任與因應機制,並建立原料藥加速審查機制,也會持續主動監控國外藥品短缺警訊及國內臨床需求,預先盤點及整備相關藥品及其原物料庫存,以確保藥品穩定供應。 為確保藥價合理,邱泰源說,廠商可依法提交成本資料申請調高支付價格,健保署必要時將爭取額外預算支應。政府也將支持新藥在地製造,加強我國製藥韌性。

Read More

〈中華文薈〉穿越罅隙之光

■張國治 24節氣之8–秋分。 人類困在自己的牢籠裡。 一、遮蔽或間隙滲透 我經常睡眠睡得很少,從小即是,16歲之前金門傳統民居的住家沒有裝過窗簾,更也沒有窗簾遮蔽的概念,總之在金門,除了身處在少窗櫺或屬高懸狹長窗子傳統空間外,鄉民也大都習於室內陰暗起居生活,但應該也有為數不少如我經常渴盼光線入內之人吧。新冠疫情爆發擴散近3年間,我常自困於板橋區江子翠於七樓的工作室內繪圖,簡單的臥室內兩片窗簾拉下後,室外強光從兩大片長條形緹花窗簾布間隙滲透入內,形成微細的強光線條,有時外面黯淡了,天之夕暮餘光卻讓線條頓時顯得微弱更具有暈散效果,我個人於眾多攝影主題拍攝中,除喜愛拍攝一般光隙效果,還酷愛拍室內隔屏、或由舞台簾幕落下形成曲弧線的光,我對光形成的塊面、線條之轉移變幻著迷不已。 二、「馬賽克」與「碎器」 國中時二姊就讀金門高職商科,我在家裡經常看著她在畫廣告畫作業,用「王樣」牌子的廣告顏料調勻一塊塊不同或近似色彩,填在鉛筆勾勒好草圖的西卡紙上,那效果如羅馬磁磚一樣的鑲嵌畫,色塊與色塊之間留白或最後填上黑底,更像水彩畫縫合法預先留下的白間隙,為了防堵色塊之間相互滲透浸染而故意留一道縫隙。中年後,我一頭栽入古文物的收藏,所見瓷器的開片,十分吸引我的觀賞,臺大藝術史研究所中國陶瓷史專家謝明良教授認為宋瓷以開裂紋理、「碎器」作為特色,「造型簡約、釉色溫潤,色澤宛若玉器的宋瓷,其如冰裂的紋路,不只深受日本推崇,在和服等手工藝製品都能看到「冰菊」或「冰楓」紋飾,甚至引發歐洲人對「馬賽克」的想像。 這也讓我想到日本文化中侘寂美學概念下的跼補或金繕、銀繕,像極了詩語言中的歧義,或人生的一些段點、節點,如果是透明物質則光從背後折射近來,往往如靈光般召喚我的視覺進入心靈。 靜謐。 朝聖之旅。 三、創作的隱喻或寓言 今年六月最後一天,我於暗中幾近天亮凌晨跌倒後,並沒有立即赴醫院急診,而是諱疾忌醫試圖躲避人際之間,最終不敵手腕瘀青變形疼痛,隔天七月一日進醫院門診照射X光被診斷為粉碎性骨折,橈骨斷開之處須以鋼釘牢固,第一次進入手術室全身麻醉開刀治療,留下隱約開刀線條痕跡,朋友笑稱我自己先用作品預言了人生經歷,他說我的畫是畫斷裂骨折,這讓我暗自苦澀,是的,這樣的巧合好似一則寓言,我所作的主題似乎經常預言到社會某些事情即將發生,例如2002年我開始進行《紅色的力量》之主題拍攝計畫,2005年我在臺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舉行了以紅為名的影像觀念裝置藝術展,隔年紅衫軍街頭浪潮大起,包括我的實物投影的負像成像,也經常是某種社會或個人之間的隱喻或寓言。 但此次展覽與人生際遇所發生之事件,純屬巧合,絕非預言也。2022年新創作的《穿越罅隙之光》系列,曾以攝影面目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參與由姜麗華、呂曉渝兩位博士聯合策展的《追光逐影-比喻、隱喻及它義》以影像輸出在透明膠片成360x90cm燈箱裝置成一座長達506.5公分寬111.5公分、外牆高249公分的長條形甬道於中心305室展出。 利用採光原理中的逆光概念(輪廓光),並以純粹幾何造形(寓意密集城市雜處)構成,象徵罅隙在逆光黑暗甬道中帶來了希望。在後疫情時期,人們穿梭於密集都市叢林中,憑藉縫隙之光召喚走出幽暗之谷。以燈箱方式從甬道頂上投影在強化玻璃鏡面之地板,亦透過地板鏡射及左右兩面鏡子向左右無限延伸,我拍攝的光罅隙圖形在多面鏡像下反射,連結成巨大視覺效果,走在其上,實有異境及意境之感受。 四、探討罅隙之本質 《穿越罅隙之光》長達半年以上的展出,它以影像輸出呈現,實則我同步於畫架上以畫布進行,我雖也學設計但當然繪畫是本行,我回想上個世紀20、30年代那個戰爭紛亂的年代隔了百年後似乎又重新再現,且更形紛亂,我也許想到達達主義(Dada)、立體主義(Cubism)、未來主義(Futurism)、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人們在光影、速度下追逐下惶惶然不可終日,但世界有更美好嗎?是的,世代間隙一直存在著,不曾消失,人與人,物與物,世界中的國與國。 探討間隙與罅隙變得十分有意義。罅隙一詞本指瓦器的裂縫如缸罅或物的坼裂如牆罅,再者指事的間隙,如罅漏,一般人對此詞彙應覺得格外陌生,但英譯(Crack)為常用語,容易理解多了,罅隙喻事物有裂縫,侘寂美學導引下器物中的鋦瓷工藝(Juci),是用鋦釘、鋦子在已破碎或出現璺痕陶瓷器結合起來的技術。而金繼(也稱為金繕。作為一種哲學,是將破損和修補視為物件歷史的一部分,而非掩飾。)緣此,探討畫面的罅隙有其文化哲學上的深意,與光連結在攝影或繪畫上探討及視覺實踐具有其深刻意旨。 四、萬物皆有裂縫 罅隙之光可以是逆光、水彩縫合法之留白、亦可以是燈箱中映照物體斷裂之處穿越邊緣之光。但《穿越罅隙之光》深沉意涵卻是我在疫情期間自我幽閉於黑暗之中,渴望光明與身心自由最大的映照。上個世紀60年代迷人且神秘的加拿大創作歌手、音樂人、詩人以及小說家李歐納·諾曼·柯恩(Leonard Norman Cohen,1934-2016)在1992年《The Future》專輯裡的歌曲〈Anthem〉有句:「Forget your perfect offering/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契機)十分切合我創作的心情。期望此系列作品無論攝影或繪畫亦能療癒新冠疫後當下,撫慰人的心靈,雖則人們在當下逐漸走出病毒的陰霾,恢復秩序與生活。 五、以斷裂手腕完成創作 我曾把年少成長於金門穿越坑道防空洞經驗之發想,注入於攝影裝置之作,亦在架上繪畫以鋼製鈦金屬鎖住斷裂手腕,一筆一筆繪製這一批37張或大或小的罅隙之光、形與色作品,除了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對光和自由的渴盼,經由長時間於黑暗吟詠光之代表作品,我以之用來紀念人類所經歷的疾病浩劫、無盡的柵欄、圍籬和間隙隔離。有許多的關鍵詞:封控、負壓式隔離病房、自我恐懼自我封閉;人們渴望淨水、聖杯、聖光、聖地、聖殿。但還有無數的碑謁、無數的鋼架叢林如影隨形;各種光焰和各色不同色溫的光:火光、磷光、昏黃的光、熾白的光、混雜的光源最後沒入黑暗中,疫情迸發時刻,無名的人們、空洞擁擠的櫥窗、斷崖式的山水抒情、如斷垣殘壁的邊界、被抗議吶喊砸碎的玻璃等等,但遠方還有戰爭。 六、藝術是無中生有,精神的寄託 我們無法完全阻絕光絲的完全進入,即使我用窗簾布遮擋,它總會透露出線狀的光隙,黑暗中成片的黑,由於了光隙地呈現而幻化成了希望,成了指引四季之歌,二十四節氣,每天透過心緒變化起伏,在畫上洩漏小小心機,與乎生之渴盼的有機,我不勾畫黑線條,我塗抹暗色的面,留下一道道白色的鴻溝間隙,無數的間隙,是留白留給藝術、留給人生的。 我冷冽意識到,地球以外的黑洞與無名宇宙的遙遠深邃,人的渺小實不足以道之。所謂的感喟,也只是無聲的輕嘆。人類時光轉瞬即逝,我更只能通過歷史、文學背景、文藝內蘊、創作想像力的開拓或閱讀旅行不斷進行我創作歷程。於我藝術是無中生有,精神的寄託,而不是在市場。 原諒我,從小開始繪畫、年少習攝影至今,身處在這樣多變的世界中,我實在無法畫出艷麗的色彩,完美的弧線,偶有意外,我從不畫甜美流氣的畫,亦不曾順應市場所需,我只追求精神性核心的畫,我承認我追求的往往屬陰翳的美學,不間斷探索殘缺、間隙,我心緒時而晦澀陰暗,但我卻常常在這樣跌宕起伏的情緒中遇見力量、撞見光。歡迎更多鄉親好友於展覽期間與我一起來穿越世紀罅隙之光。 靈感倏忽來臨,試寫了一首小詩,從瘂弦〈如歌的行板〉擬仿戲謔而來: 君非立體主義、未來主義追隨者 一點悖離,一點間隙之必要 君非威廉·透納透明水彩之重疊必要 一點點浪漫主義色彩 一點點縫合之留白之必要 那是情感線索,希望之處 君非《上邪》情歌自誓忠貞磐石般 火焰般熾熱立下山盟海誓,海枯石爛 一些謊言、間隙夾層之存在必要 君非藝術典範,穿過市場條碼 一點點轉移、顛覆之必要 君非天選之人,穿過病毒四處瀰漫 銅牆鐵壁城市層層疊影 隔離、快篩劑、安全封控之必要 註:威廉·透納(William Turner,1775—1851) 部分文字引自張國治〈幽閉暗中甬道吟詠光〉   張國治肖像。 (厲視登攝影) 張國治簡歷 美術學專業文學博士。執教臺灣藝術大學35年,2024年2月1日專任職退休,現為臺藝大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師大美術學系兼任教授。 繪畫、攝影暨影像創作、現代詩、散文以及藝術文學評論等書寫。著作有詩集、散文集、藝術文學評論集、畫冊20餘冊。 曾任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主任所長。台灣攝影博物館學會永久名譽理事長。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高校聯盟發起人兼副理事長。 個人學術專長為設計史、攝影影像史、美術史、藝術評論、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歷年來發表學術論文計50餘篇。數度參與演講及學術研討會、擔任主持人、引言人或評論人。本身亦為藝術展覽、文學活動策展人,曾主辦過多項國 際學術研討會暨設計、攝影等策展,以及主編詩刊文學選集。藝術、文學創作專長。 從事視覺傳達設計、繪畫、攝影暨影像創作。參加過百餘次 藝術創作聯展,舉辦二十餘次繪畫及攝影個展。 讀師大時期曾獲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展自民國74年9至民國77年5月多次獲佳作獎,畢業美展水彩第二名(民國77年6月)等。曾為顧炳星教授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開幕策畫詩歌朗誦活動,多次撰寫畫冊序文或評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