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鋼材海運量創紀錄大陸出口佔比三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Banchero Costa發佈航運市場報告顯示,去(2024)年全球鋼材海運量創紀錄,之前的2023年已呈現5.2%的增長,2024年全球鋼材貿易量已超越2022年的2.073億噸。 其中中國大陸遙遙領先於全球鋼材出口市場,2024年大陸鋼材出口量佔比達30.7%激增27.6%,達到6620萬噸,2023年則增長29.1%,與2020年的2770萬噸相比,大陸鋼材出口量呈現翻倍,日本位居第二,2024年佔全球鋼材出口的12.2%,出口量2640萬噸微降0.5%。 近年來,日本的出口量相對穩定,2023年為2530萬噸,2022年為2710萬噸,2020年為2520萬噸。韓國位居第三,2024年出口鋼材產品2230萬噸年增5.9%,較2023年的2110萬噸穩步增長的市場佔有率10.3%,延續自2020年以來穩定成長趨勢。 歐盟1960萬噸年增4.1%排名第四,市場佔比9.1%。其中比利時的出口量為360萬噸,荷蘭300萬噸、德國260萬噸,西班牙亦達260萬噸。俄羅斯位居第五,市場份額為8.5%,惟2024年俄羅斯的出口量已下滑7.9%,在此之前的2023年和2022年分別下滑5%和11.6%,近期峰值為2021年的2370 萬噸。 進口方面,2024年鋼材產品的暢銷目的地是歐盟,佔全球鋼材產品進口量的16.8%。2024 年歐盟的進口量達到3520萬噸增長10.8%,這是自2019年3730萬噸以來的最高水準。其中義大利是最大的進口國,2024年進口量為950萬噸,隨後是西班牙的650萬噸和比利時的500萬噸。美國位居歐盟之後,佔全球鋼鐵進口量的10.0%,2024年美國的進口量2100萬噸微降0.3%。土耳其位居第三,進口量為1140萬噸。 Banchero Costa指出,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鋼材產品出口國,2024 年中國鋼材出口港排名依次為:天津港(2050萬噸)、上海港(1020萬噸)、唐山港(710萬噸)、營口港(590萬噸)、張家港港(490萬噸)、曹妃甸港(360萬噸)、連雲港港(280萬噸)。 據分析,2024年大陸鋼材產品出口中68.8%通過超靈便型散貨船裝運,14.5%通過靈便型散貨船裝運,12.2%通過兩萬噸載重噸以下的小型船舶裝運。中國出口的大部分鋼材產品主要運往附近的亞洲目的地以及中東地區。其中越南是首要出口目的地,佔中國鋼材出口量的10.7%,2024 年運往越南的鋼材達到710 萬噸激增38.8%。其次是韓國,佔大陸鋼材出口量的7.4%,隨後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佔6.5%,印尼佔4.4%,沙烏地阿拉伯佔4.3%,菲律賓4%,印度3.7%,土耳其3.6%。

Read More

關務署舉辦個人資料安全維護管理宣導 邀請業者強化個資防護措施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關務署表示,該署分別於114年4月29日及同年5月6日舉辦2場次「114年度財政部關務署報關業、保稅倉庫及物流中心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講習」,邀請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法律研究員許哲銘擔任講師,期能協助所轄業者落實個人資料(下稱個資)檔案安全維護。 關務署進一步說明,倘企業未落實個資保護,一旦發生個資外洩事件,不僅遭受罰款,流失企業自身營業秘密及消費者信賴,甚至可能危及企業存續,不容忽視。為協助業者快速瞭解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114年最新修正草案趨勢,提示報關業、保稅倉庫及物流中心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規定重點,撰寫「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及「個人資料安全維護自我檢查表」要點、發生個資安全事故時應採取之措施及通報方式,本次講習採取實體與視訊並行方式,並舉辦有獎徵答,共計174家業者、448人踴躍參與,講習圓滿成功。 為利業者獲取講習重要資訊,關務署已將本次講習簡報上傳刊登於官網(網址:https://web.customs.gov.tw,首頁/資訊匯流/機關(公開)資訊/個資法公開專區/報關業者個資資訊專區),歡迎多加利用。關務署並提醒,業者如發生個人資料被竊取、竄改、毀損、滅失或洩漏等安全事故,應自發現事故時起算72小時內,檢附「個人資料侵害事故通報及紀錄表」,以電子郵件方式向該署通報。

Read More

基隆關:進口活生鮮或冷藏牡蠣蠔蚵 請確認來貨是否受輸入管制

(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表示,為確保進口活、生鮮或冷藏牡蠣(蠔、蚵)能順利通關,業者於進口前務必詳加確認來貨的規格(如殼長)及學名,以辨明來貨是否受輸入管制。部分牡蠣輸入涉及野生動物保育法(下稱野保法)管制,若未事先取得海域野生動物保育之中央主管機關海洋委員會(下稱海委會)同意文件逕行報運進口,恐涉該法違章並導致貨物無法通關,影響自身權益。 基隆關說明,海關執行邊境查驗,依循的不限於貿易法規,亦包含其他相關法令輸入管制要求。針對進口活、生鮮或冷藏牡蠣(蠔、蚵),除依殼長大小歸列不同貨品分類號列並適用相對應的貿易法規輸入管制外,倘該物種亦屬野保法適用範疇,則輸入該物種須同時符合貿易法規與野保法的雙重管制規定,始得輸入。 基隆關進一步解釋,以殼長小於2公分,貨品分類號列0307.11.10.00-5「牡蠣(蠔、蚵)苗」為例,觀諸海關進口稅則輸出入貨品分類表合訂本,在該貨品分類號列(CCC Code)輸入規定欄下雖為空白,然依據該合訂本輸出入規定欄使用說明,輸入野保法列管的海洋野生動物,屬「其他相關輸入規定」,仍應符合野保法管制規定方可輸入。依據野保法第24條及「海洋野生動物活體及產製品輸出入審核要點」第2點規定,就海洋野生動物輸入,原則採個案申請同意,例外就特定物種通案核准逕行輸入。目前依海委會公告,「准許輸入一般類海洋野生動物物種名錄」中,牡蠣部分僅載列物種學名「Crassostrea gigas」、「Saccostrea glomerata」。換言之,進口殼長小於2公分的牡蠣苗,除前開二物種外,其他物種仍需向海委會個案申請同意後始得輸入。 基隆關再次強調,業者於報運進口牡蠣前,務必確認來貨規格大小與正確學名,並據實申報,以加快通關時效,並免違章受罰。業者如對特定牡蠣物種是否屬野保法輸入管制範疇有疑問者,可逕洽海委會海洋保育署或參考其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oca.gov.tw)「首頁>為您服務>海洋野生動物業務申請」相關說明。倘有進口通關程序上問題,歡迎洽詢基隆關,以確保進口作業順利進行。

Read More

邊境查驗 巴西玄米油檢出致癌物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食藥署20日指出,根據最新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由遠東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從巴西進口的玄米油,被檢出含致癌物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Es),共1批、480.24公斤,依規定退運或銷毀,未流入市面。 食藥署公布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共有11項不合格,如日本鮮櫻桃、越南綠茶、韓國醃白蘿蔔切塊等,全數遭退運或銷毀。 其中,遠東百貨公司從巴西進口的玄米油,被檢出縮水甘油脂肪酸酯每公斤1153微克超標,共480.24公斤。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說明,依據「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Es)於市售供食用,或作為食品加工原料之植物性食用油脂,以縮水甘油或稱為環氧丙醇計算限量為每公斤1000微克。 縮水甘油汙染物質是近幾年發現的新興加工汙染物,主要是植物油經過高溫、脫臭、脫酸、脫色的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長期食用可能有人體致癌疑慮。 鄭維智說,經查遠東百貨跟巴西進口的玄米油是首次違規,將由一般抽批查驗(2%至10%),調整為加強抽批查驗(20%到50%)。

Read More

高榮導入機器人 運送醫材添幫手

高雄榮總導入臨床使用智慧醫療物流「人工智慧機器人」。 (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醫護人力持續吃緊,智慧醫療導入已勢在必行,高雄榮民總醫院成為工研院所研發,智慧醫療物流人工智慧機器人「阿幫」的合作驗證場域,並率先導入臨床使用,開啟智慧醫療新一個新的里程碑。 工研院結合5G AIoT、AI影像辨識技術,打造出具備自主導航與閃避功能的「阿幫」,能夠全天候執行開刀房與護理站之間的血品與醫材運送作業,協助護理人員減輕日常奔波負擔。 根據高雄榮總實際導入的數據顯示,護理人員每日運送次數可從240次減半為120次,等同每日節省約720分鐘的人力時間,相當於1.5個人力的工作量,有效提升醫療物流效率與病患照護品質。 高雄榮總陳金順院長表示,人工智慧機器人的高度機動性、精準辨識能力與即時應變功能,展現出智慧醫療技術在真實臨床環境中所能發揮的價值,也再次證明科技與醫療現場結合的潛力。 工研院南分院曹芳海執行長表示,感謝高榮團隊信任,與工研院團隊攜手打造阿幫,團隊將持續升級優化阿幫,以適應各種醫療場域,滿足不同工作需求,成為未來醫護團隊的重要幫手。 工研院研發的智慧醫療物流「人工智慧機器人」。 (記者許正雄翻攝) 這項技術在南港展覽館一館20日登場的「COMPUTEX 2025」,四樓L區「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正式亮相,並於現場模擬其於醫院中執行運送任務的場景,讓更多人能親眼見證智慧醫療物流的實踐與進展。

Read More

〈中華副刊〉公園的沉思

文‧攝影/陳煌 1. 從功能上看,城市裡那些面積不大的公園通常只能充當遊憩用,類似淡水河兩岸的較大面積河濱公園才能當運動兼遊憩使用,然則,除了運動與遊憩,後者這樣的公園還具有什麼意義?換句話說,它還能呈現什麼面貌? 我從大稻埕碼頭沿著河濱公園的步行道,到迪化跨堤景觀平台的一個來回快步走,大約至少要花四十分鐘,沿途左邊是粼粼河岸,而右邊是不規則的野生草皮,這些讓其野性生長的草皮每經過一段時間,就會自然地冒出一些新的高高的花花草草,雖不至於全面佔據原本草皮的陣地,卻也多少展開一些令人驚喜的風景,讓路過的步行者或單車族時而駐足。 不過,這些野生的花花草草只不過在制高點上佔了一些享受更多陽光與風媒的便宜,以及受到更多人們的關注,在那一段時間裡,也就是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的鏟除大隊還心有未逮的注意到此時,它們可以如願與盡情抒發自己的野性生命力和草皮和平共處,並且擴張自己的地盤。 我繼續往前快步前進,我想我不僅是一個快步地運動者,對於過去擁有三十多年生態觀察經驗的我來說,總不自覺會關心這公園步道之外的人與動植物的關係,因為它就親密地與我們生活在一起,但長年的觀察下來,即便在春夏裡花任何一整天在樹林與花叢中仔細尋找,也罕見任何一隻露臉的昆蟲,為什麼? 這公園裡通常只有吱吱喳喳的麻雀和聲音聽起來有些囂張的外來八哥在附近起起落落,以及河邊的水鳥,還有的是家養外逸的鴿群,讓人懷疑這樣河濱公園的鳥類與昆蟲生態是何等貧瘠,這是否與整個公園的其他動植物生態結構有關。   2. 在人工規劃的公園龐大植物生態體系中,多樣化的野生花花草草只能趁隙苟活,爭取有限的空間茁壯,雖然給河濱公園的景觀與視覺帶來不同的繽紛與野趣,不過它們卻在水利工程處的官網上找不到任何蹤跡,它們卑微得連設置管理河濱公園的主事機關也看不上眼,因為他們似乎認為凡公園的非人工植栽就應該被排除在外,甚至剷除而後快。 但更多的人對公園的定義是,公園是一個為人類的享受和娛樂而與野生動物和自然棲息地的保護所劃出自然,或半自然或種植空間的區域;它可以由草地區、岩石、土壤,和樹木組成,但也可能包含建築物和其他文物,如紀念碑、噴泉或操場等結構;在北美國家,許多公園也有運動結構,如足球、棒球和橄欖球,以及遊戲,如籃球鋪砌區域;許多公園更有專用步道、自行車道等活動路徑設計;有些公園甚至包括海灘或遊船碼頭區。 台北淡水河兩岸的狹長不規則河濱公園的設計應該類似屬於此,然則,我們卻看到更多人工的琢痕,和干涉,或者說只是為了視覺上制式的美觀,而排拒了自然荒野的存在樂趣。 因此,凡是野生花草幾乎被排拒在所謂的官方官網動植物知識登錄介紹之外,即便是館方官網已登錄的樹種也資料貧乏闕如,在公園現場往往連一塊小小的說明標牌也沒有,就別說更多樣化更佔面積更繽紛的更多野花野草了。 出現在這樣公園的一家人,在面對孩子的好奇詢問時,父母對野生動植物的知識解說是很尷尬的,他們對著自己孩子只能籠統地說那是黃色野花或紅色野花,對所有的野鳥只能籠統地說那是鳥。 我則一日復一日見到許多野花野草在腳邊的步道邊出現,也見證它們整個生長茁壯與凋零消亡的生命演出,但卻往往也在回家後詳查電腦後一時也對不上號或找不到相關資料,對一隻看似平凡常見的蛺蝶,或一隻悄悄優雅滑過河面的野鴨身影,多數的人一樣只能張口驚呼卻連名字也叫不出來,更別說,去瞭解牠們的生態,牠們與我們生活的互動關係了。 我繼續往前快步前進,舉手示意並微笑與一位在河邊默默佇立的陌生老者打招呼,他微微牽動著嘴角,似乎露出有點羞澀的神情,好像沒預料到有我這陌生人在與他擦身而過時會跟他打招呼。 這時,一隻燕子也低低悄悄快速掠過我們身後,我想這裡出現的白腰雨燕大概都不在乎被劃歸到水利工程處官網裡的動物名單吧,但幸好空中還有牠們喜歡的食物,包括被我腳步驚起的微不足道的小蟲。陌生老者也意識到白腰雨燕也在與他打招呼嗎?   3. 這些荒野似的各有姿色各呈生氣的花花草草,總是會被視為各種鏟刀利鋸的對付對象,往往被斬殺殆盡,唯有一些畸零地或被忽略的角落,還有殘餘的小支部隊苟且殘生,唯有等待春風吹又生時再展開它們拓展地盤的強大韌性生命力。但這尚需要更長的時日,始能在公園裡爭取到鄧多生存的空間。 這也是可以想像的,因為我們追求的是可控,可規劃的一種盡可能接近人工可控的公園,這樣做,才可能在管理上做出效能評估,也在視覺規劃上有所依循,因此盡可能排除荒野的野性,進行人為干預的管控;所以,我聽到一個說法,將沿岸的野生蘆葦全採用齊頭式的剷除殆盡,就可以讓遊客的視覺清晰欣賞到對岸的景觀,而不至於阻擋視線了。 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看見多數不在官網名單上出現的花花草草如蘆葦一樣的命運也會被憑空剷除,如剃出制式平頭的模樣,從此,接著一段歲月裡連平凡的蛺蝶都會銳減。 我繼續往前快步前進,我甚至懷疑,這樣的一個公園除了讓可控的草皮和樹保留下來,以及讓遊客休憩遊玩之外,還具備其他什麼意義? 一位跑步的老外迎面而來,但迎面而來的還有河水退潮後的陣陣臭味,我對跑了一身臭汗的老外舉起拇指以示加油,他用不是很標準的中文「加油」還給我,隨後,我一路在退潮的泥濘不堪河灘遇見一些擱淺且翻著魚肚白的死魚,但它們都叫什麼名字,又為何暴斃在河灘上? 我找不到答案,就跟許多野花野草和樹在官方的官網上找不到答案一樣。   4. 根據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的官網說法,每年冬季之前,都會花預算找人在河濱種上5萬多株草花,海棠就有紅、桃、粉、白色4種顏色,還有紫色鼠尾草和黃色波斯菊與勳章菊,交織出色彩繽紛的帶狀花海,而且透過波浪線型圖騰,呈現水岸公園特色景觀。 我就喜歡在秋冬前經常快步運動到水岸公園探看,人工種植的這些非公園原生種的花海確實很具視覺感,遺憾的是現場也連一個植物說明標牌也沒有,紛紛取景拍照的遊客也只能徒然驚呼好漂亮的花,所以除了視覺外還欠缺生態知識的溝通一環,就如同對待野生的花花草草一樣少了知識情趣的熱情,我們都在做表面文章嗎? 然後,秋冬季的前後又是另一番景象,尤其是冬季之後的迎接春日的來臨,原本經由人工種植規劃的花海,就變成乏人管理,而處於逐漸被荒野取代的狀態。 因為,從人工種植的花海當中,野生的花花草草就趁隙逐漸侵入,如黃花朵朵開的大花咸豐草、有放射狀苞葉的風車草、少數擠過來湊熱鬧的昭和草、每個小穗上有小花的早熟禾、有著高大身影的小葉灰藋、花多且小而聚生呈長束狀向上生長的外來種禿頭草、偶而也搶點領地的豆科植物且遍地開花的蔓花生,還有更多我叫不出名字的野生植物,這些連野火也燒不盡的野生花花草草,不論是否外來種,它們都已經將整子深埋與散佈在這人工花海的各角落,替代人工花海且茂盛拓展其堅韌的野生生命力。 於是,這公園的一角恢復了既有的繽紛與熱鬧,為公園添加生態多樣化的生趣。那麼,公園應該有更多的人工視覺或荒野景觀才合宜,也許沒有定見,但想想,我們的城市為何需要公園? 我繼續往前快步前進,在這荒野植物與人工栽植植物混居的春夏裡,繞過帶狀花海水岸公園特色景觀,有遊客背對著花海取景,但為的是荒野植物與人工栽植植物?事實上,河濱公園種上5萬多株草花在二月末就已開始凋謝衰敗了,花葉低垂著頭,不知是乏人照料,或是花期已盡,如此殘落的情景大概也還是一如昔的作為,任由凋零枯槁,但這同時也給野生花花草草有可趁之機,自然紛紛將這原本五顏六色花海景觀中取而代之。 這是季節更迭的時機,接下來的夏季,野性十足的花草將在這公園裡迎來更多的生機,卻也不得不面臨被鏟刀利鋸剷除的命運。罕見的一對黑脈樺斑蝶在蘆葦叢草葉上的黃昏中交配,但誰似乎也撼動不了牠們堅貞。

Read More

台大啟用AI助胰見 揪早期胰臟癌

台大醫院打造全球首套AI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對小於2公分早期胰臟癌具80%檢出敏感度,整體準確率更突破90%,診斷過程只要2分鐘。 (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診斷時多為晚期,因而有「癌王」之稱。台大醫院研發全球首套AI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針對小於2公分早期胰臟癌的檢出敏感度可達8成,整體準確率逾9成。 胰臟癌位居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位。據統計,其5年存活率約10%,過去確診幾乎就相當於宣告死亡,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 為加強偵測早期胰臟癌成效,台大醫院與台灣大學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合作,開發出全球首套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助胰見」(PANCREASaver),並於2024年底正式於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臨床上線,開放提供自費AI影像分析醫令,目前已有約20名到30名患者使用,若其他醫院的病患也可以攜帶相關影像檢查資料來進行評估。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醫師陳柏廷表示,胰臟位於腹部深處,因此電腦斷層(CT)常受限制,尤其要在CT影像中找到腫瘤小於2公分的早期胰臟癌更是難上加難,導致過去約有40%病灶易被忽略,診斷成功率往往只能仰賴醫師經驗。 然而,胰臟癌雖致死率高,但若能在腫瘤小於2公分時及時診斷與治療,存活率可望大幅提升至80%。 陳柏廷指出,「助胰見」系統導入深度學習模型與多重影像資料訓練,可於PACS系統中即時分析病患CT影像,自動標示胰臟輪廓與可疑病灶位置,判讀過程只要2分鐘;經全國性臨床測試顯示,對小於2公分的早期胰臟癌具80%檢出敏感度,整體準確率更突破90%。 台大醫院表示,這套AI系統已取得台灣與美國發明專利各4項,並通過國內食藥署醫材核准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突破性醫材(Breakthrough Device)認證。臨床上已與消化內科、外科及腫瘤科等多專科密切合作,共同評估病情並制定個人化治療策略,搶抓黃金治療時機。

Read More

專家籲釋放情緒少看衝擊新聞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新北市三峽發生重大車禍,釀成3死、12人輕重傷的慘劇,不只家長、學童現場目睹,駭人的衝撞視角影像也在新聞、網路流傳,專家提醒,此類突發事件可能對成人與兒童造成創傷反應,建議限制孩子觀看新聞片段或網路流傳影片,減少驚嚇再現。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陳劭旻表示,如果是位在現場的家長,一定會最直接的遭受情緒的衝擊,但即使是透過電視目睹,也可能因為過度驚恐而引發創傷反應。 家長可觀察孩子是否出現情緒波動、失眠、惡夢、食慾不振、身體緊繃,甚至出現「閃回」──反覆浮現事故畫面的片段,或情緒的過度警覺。 由於本次的事件是車禍,創傷反應體現在部分民眾身上可能是在過馬路、搭車等情境感到焦慮、退縮,兒童也可能出現退化行為,如哭鬧、尿床、過度依附等。 陳劭旻說明,車禍由於經媒體大幅報導,民眾焦慮時可能會想要不斷滑手機看訊息,而新聞媒體可能也會重覆播放事件的片段,相當不利於讓身心回到穩定的狀態。因此建議民眾,最好是避免繼續觀看相關的新聞片段,如果真的在意只需要接收必要的資訊即可,不要讓自己過度曝露在衝擊畫面的新聞報導中。 諮商心理師張祐瑄指出,除了學校會依據學生狀況提供「安心減壓」輔導,協助釋放情緒與降低衝擊。家長也可主動關心孩子的情緒、避免重播事故影像,以及維持日常節奏等方式陪伴孩子度過情緒不安期。 諮商心理師黃子柔也提到,孩子會觀察成人的反應來建構情緒安全,因此家長若本身也感到焦慮、悲傷、煩躁,應給自己足夠的理解與喘息空間,透過傾訴、放鬆練習、維持原有生活節奏,也讓孩子能有穩定的依靠。

Read More

新冠單週就醫暴增88% 重症+93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左)20日表示,國內上週COVID-19門急診就診人次較前一週上升88.2%,推測與變異株轉換等有關,預計疫情6月中下旬達高峰。 (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0日表示,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上週新冠門急診就診19097人次,較前一週1萬149人次增加88.2%,已連續6週上升,副署長羅一鈞預估,疫情於6月中下旬達高峰後反轉下降,最高點一週就診可能5.5-6.5萬人次,過高峰後疫情仍可能持續流行至7月底。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新冠併發重症新增93例、死亡新增4例,重症和死亡個案仍以65歲以上長者占絕大多數,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新冠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個案當中有一名南部僅10個月大女嬰,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該名女嬰本身沒有特殊病史,但也沒有接種本季新冠疫苗,5月中旬開始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當天曾赴診所就醫,不過症狀沒改善,又出現食慾不振、呼吸急促及不順、哮吼等症狀。發病2天後再度就醫,當下X光檢查已顯示有肺炎,且出現急性呼吸衰竭,馬上收治加護病房住院治療中,但生命徵象已穩定。 至於死亡病例中,較年輕是中部一名50多歲男性,本身有癌症病史,曾在2021年、2022年陸續接種過4劑新冠疫苗,但後來就沒再接種,並沒有打最新的JN.1疫苗,4月中旬開始有呼吸喘、食慾下降、全身疲倦的症狀,持續1週沒改善,5月下旬再度就醫,發現乾咳、血壓偏低,雖然當下新冠PCR檢驗為陰性,但X光顯示已有肺炎,開始住院治療。 住院1週後,肺炎惡化,開始血氧偏低、呼吸費力,再度檢驗新冠轉為陽性,診斷已併發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馬上插管轉加護病房,並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只是期間又併發多重細菌及黴菌感染,住院3週後,於5月中旬不治,死因為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 台灣上週COVID-19門急診就診人次較前一週上升88.2%,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右2)20日說明,推測與國內變異株轉換有關。 (中央社) 羅一鈞分析,近期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上升快速,原因與國內流行的變異株轉換有關,尤其是近期從新加坡、中國、香港等鄰近地區流行而來的NB.1.8.1,有更強免疫逃脫性,傳播速度快;另一方面,目前距離去年夏季的前一波疫情時間已久,不少民眾自然感染後的免疫力已經下降,雙雙影響疫情向上增溫。 羅一鈞表示,國內疫情預估於6月中下旬達高峰,最高單週新冠就診估計5.5-6.5萬人次,因應此波疫情,疾管署已儲備足夠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食藥署亦已協調廠商及通路增加快篩生產及舖貨,防疫量能充裕,請民眾安心。

Read More

境外麻疹6年新高 擴大自費疫苗接種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0日表示,國內上週持續有麻疹境外移入個案,為6年同期最高,由於國際間疫情嚴峻,且考量國人麻疹抗體陽性率隨年齡降低而遞減,決議修訂新版MMR疫苗接種建議,擴大具較高風險成人的自費麻疹疫苗建議年齡,請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提高警覺加強防範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國內上週新增2例麻疹越南境外移入病例,分別為北部及中部30多歲男性,皆於4月底至5月初有越南旅遊史,分別於返國後4天及9天發病,經就醫通報後採檢確診。 由於國際間麻疹疫情持續,近期國內亦持續有境外移入病例,提醒民眾如計畫前往越南等麻疹流行地區應做好自我防護,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應戴口罩速就醫。另近期國內麻疹感染群聚事件已於今年5月14日監測期滿,無新增本土病例。 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5月19日,累計36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其中12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另24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均自越南移入;今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為近6年同期最高。 此外,國際間麻疹疫情嚴峻,越南近期疫情雖較為趨緩,惟病例數仍多,今年截至4月下旬累計已逾8.1萬例,並持續發生死亡案例。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依據國內最近一次國人麻疹血清學研究及流行病學調查資料,我國1965年(含)以前出生的民眾,屬麻疹自然感染世代,血清抗體陽性率高達97%以上,如非免疫不全者,可視為具有麻疹免疫力。 另考量1966年(含)以後出生者,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麻疹抗體陽性率隨年齡降低而遞減,經專家討論,調整成人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MMR)疫苗建議:1966年(含)以後出生且計畫前往有麻疹疫情地區或工作性質會頻繁接觸外國人者,如不確定自己是否具麻疹免疫力,可諮詢醫師評估自費接種1劑MMR疫苗需求,以降低感染風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