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中)開庭前聽聞妻子過世消息痛哭失聲,隨後向法庭請假準備回高雄。(中央社)
正當大罷免進入白熱化階段,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的妻子在高雄墜樓身亡,這個被質疑司法押人取供造成的悲劇,不僅反映當前司法檢調的雙重標準,也勢將對大罷免造成衝擊。
彭振聲妻子墜樓,初步相驗已排除外力介入;彭被收押禁見近四個月後起訴,一月下旬於北院合議庭傳訊時「全部認罪」,其自白被檢方認為是連結柯文哲貪汙的重要依據。但在得知妻子噩耗,彭振聲痛哭失聲,表示認罪是想交保,讓妻子安心,現在妻子不在了,他也沒有顧慮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彭振聲的「全部認罪」顯然另有蹊蹺。他究竟是罪證確鑿,不得不認罪?還是在檢方押人取供、不認罪就可能會被求處重刑的壓力下,被迫認罪?自然值得深究。
從同樣涉及京華案,在偵查中第一個自白認罪的朱亞虎的遭遇,或可看出一些端倪。按照沈慶京辯護律師團的說法,朱亞虎兩天偵訊至少十三度否認行賄,十一次否認二百一十萬是前金,並稱朱亞虎筆錄供述多半出自檢察官之口,甚至還代朱亞虎回答問題,誘導他去扯上柯文哲;倘若如此,檢察官的態度與作為確實啟人疑竇。
彭振聲和朱亞虎的自白認罪是不是檢方押人取供的結果?仍存爭議;而司法機關對藍營嚴厲處置,而對綠營包庇放縱,也飽受社會質疑。以大罷免為例,針對民進黨立委遭連署罷免,檢調搜索多個縣市的國民黨黨部,多名國民黨工被收押禁見,整個國民黨被檢調辦到人人自危,「幾乎滅黨」的地步。但對綠營民團同樣涉及偽造,甚至也有死人連署的情況,卻輕輕放過。試問,這不是雙重標準,什麼才是雙重標準?
以此認定彭振聲一定是被迫認罪,或許不免武斷,但前年公布的民調顯示,近八成五民眾認為檢察官辦案時會受政治力影響。有沒有司法迫害?民眾心中自有一把尺。
這個悲劇會有多大影響?還很難判斷,但可以肯定,這會更加深民眾對大罷免的負面情緒。尤其是,半年多來,乃至最近的民調都顯現,越來越多的民意對大罷免抱持否定態度。
上月十六日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顯示,整體社會對大罷免並不買帳,近五成八表示反對,近三成六表示支持;尤其年輕族群二十至二十四歲,百分之六十九明確反對,百分之二十二支持;只有六十五歲以上支持為百分之五十,反對為百分之四十二,其他各年齡層都持保留甚至否定態度。與五月相比,贊成下滑零點八個百分點,不贊成上揚三點五個百分點,以一個百分點相當於十九點五萬人計算,三點五個百分點意味著一個月間,反對大罷免的人增加了將近七十萬。
六月二十六日,震傳媒民調中,近百分之三十七的受訪者贊成大罷免,近百分之五十不贊成;百分之二十七點一表示會去投罷免票,百分之三十八點七會投反對罷免。兩天後,《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顯示,百分之四十八點一的民眾認為大罷免「弊大於利」,百分之三十六點六認為「利大於弊」;只有百分之三十四點九的民眾認為「支持將有助於台灣更有力量反抗中共」,顯示抗中牌也掀不起罷免激情。
值得注意的是,反對大罷免的聲浪可能因彭振聲妻子墜樓而更加升高,因為不僅白營支持者備感憤怒,中間選民對大罷免的反感也會加強。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