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生〉吳俁之一家 完成登百岳目標

台南市交通局公共運輸處長吳俁之全家熱愛爬山。(吳俁之提供) 台南市交通局公共運輸處長吳俁之全家熱愛爬山、運動,兩年多前發現有「小百岳」解說牌,好奇心驅使下,全家立下登百岳目標,即使各山各有奧妙,難易度不一,但在全家努力下,一起完成攀登百岳壯舉;孩子們也在父母鼓勵下,愛上運動,即使是女生,也熱愛棒球運動,吳俁之說,「我們這一家,愛運動,又愛家」。 熱愛公共運輸的長吳俁之除是交通本科出身,更是鐵道迷,愛火車,相對也是地圖控,許多公務人員在庸庸碌碌生活之餘,逐漸澆熄對工作熱情,然吳俁之就像是裝上電池,時時充滿活力,盡力工作、盡情享受生活,是他和家人最佳的生活寫照。 假日時,吳俁之常帶著家人出外休閒,登山即是運動,更是旅行,某次登山後,發現有「小百岳」解說牌,原來是20年前,為推動全民登山運動,政府從各縣市近郊山區挑選出一百座較具特色或具代表性的「郊山」,他們也發下宏願,希望登完百岳,從此,生活更有目標,假日也不再躲懶在家休憩,而是全家一起尋找資料,規劃行程,邊登山、邊旅行,一步一腳印,完成吳家專屬的「登山旅行圖鑑」。 小百岳難度不一,對小朋友來說,有的簡易到20分鐘就登頂,但也有氣喘噓噓之際,希望能夠達標,完成夢想,全家人咬牙完成。吳俁之說,登山是一門高深學問,除訓練體力、耐力,更重要的是在爬山過程中,思考自我,懂得接受人生挫折、如何改變逆境,轉換心態,或又再度嘗試。他說,曾經攀爬過一座困難的山,不僅山路泥濘,甚至還得溯溪,並忍受蚊蟲騷擾,當日逢孩子6歲生日,女兒一路忍受,雖忍不住掉淚,卻淚中帶笑,成為全家人最難得的回憶。 登山活動帶來的體力、毅力,也讓全家愛上運動,老爸老媽閒暇喜歡看球賽,邊嗑美食邊看刺激棒球,是一大樂事,孩子則愛上運動,甚至登上球場獲得最佳外野手頭銜。吳俁之說,孩子一個一個長大,有自己的朋友、希望擁有自己的時間,全家能一起登山、運動和休閒的日子愈來愈少,每次的相聚,都很珍惜和珍貴,腳印台灣、親近山林,他們用腳,書寫專屬自己的家庭生活篇章。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英專家:溫和電刺激提升算術表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數學不好嗎?最新研究發現,用電輕輕刺激一下大腦或許有點幫助。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期刊》的最新研究報告暗示,溫和的電刺激可以提升算術表現。這個研究除了讓人重新窺視數學能力背後的大腦機制,也提供一個改善學習的潛在方法。 研究人員主張,這項發現到頭來可以協助縮小認知差距,並有助於建立一個智力更公平的社會。 率領這項研究的英國莎麗大學神經科學家柯恩.卡多希與同事以72位牛津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並掃描他們大腦來測量3個關鍵區域的連結性。受試者接著動手解數學題,有些需要計算來得出答案,有些得靠背過的解方得之。 研究人員發現,大腦負責執行功能的背外側前額葉皮質和處理記憶的後頂葉皮質區之間連結愈強,計算表現就會愈好。 當研究人員進行「經顱隨機訊號電刺激」,也就是以裝有電極的帽子對大腦進行無痛刺激,成績較差的受試者表現就有所改善,幅度達25~29%。 研究團隊認為,刺激之所以發揮效果,一是因為加強了神經元的興奮性,二是與GABA這個抑制神經元活動的神經傳遞物質有了互動,進而有效彌補部分受試者較弱的神經連接。 對大腦進行無痛刺激後,原本表現較差的受試者得分不但追上大腦構造天生就比較好的人,甚至更勝一籌。然而,對表現已經很好的受試者而言,大腦無痛刺激並無加分效果。 柯恩.卡多希提醒民眾切勿在家中嘗試。

Read More

〈彩繪人生〉許維亨陳薰芬 烹煮美味意麵

民生路無名意麵店的許維亨和陳薰芬煮麵超過40年。(記者楊淑芬攝) 許多人都稱民生路無名的意麵店是台南最好吃的麵店,天天都大排長龍,從下午時分到凌晨,滿足許多飢餓的腸胃,還有許多到外地遊歷工作的年輕人,只要回到台南,總要來上一碗簡單的意麵,一碗丸子湯,切一點小菜,安撫了在外飄零的靈魂,吃上一碗就彷彿回到家了。 這家沒有店名的意麵店,所有台南人都知道,但是很少人識得老闆。創店老闆許維亨和陳薰芬夫妻倆低調不張揚,永遠埋頭工作,煮上熱氣騰騰、美味無比的好麵,就是他們的使命,把顧客的口味顧好、腸胃填飽,看著顧客臉上滿意的笑容,就是他們人生最大的滿足。 許維亨和陳薰芬是天作之合,陳薰芬娘家是傳統「辦桌」家族,陳薰芬是家中長女,負責業務接洽,許維亨是外聘的總舖師,兩人對於美食有天生敏感度,嘗一口料理,對於隱藏在菜餚之後看不見的美味,就知道用什麼油,爆什麼香料,因為相同的喜好,兩人日久生情,結為連理,也註定要以美食為業。 家族辦桌事業收起來之後,許維亨得自一位來自福州長輩教導,以福州意麵為基礎,打出一片意麵的天下,據說福州意麵是明鄭時期來自福州的伙頭兵所創,在福建的福州吃不到,事實上經過長年變化,雖名為福州,早就台灣口味化了。 問起美味的竅門和祕訣,許維亨輕描淡寫的說「每天煮,煮久就會,沒什咪祕訣啦!」其實兩夫妻煮意麵超過40年了,意麵的靈魂他們都牢牢掌握住,麵條的熟度與Q度,以及豬油與蒜酥的香氣層次,看似簡單但令人回味無窮,都是歲月教給他們的技巧。 麵店雖是下午才開門,其實準備工作從中午就開始忙碌,麵條要大小碗一一分好,水餃、餛飩都是現包,所有滷菜也是當天現滷,獨門的拌麵豬油和滷菜醬汁分別歸位,還有最重要麵條上那2片又薄又香的豬肉片,都在開店前早已準備妥當。 許維亨是整個麵店的掌舵者,開店關店、經營時間、備貨、補貨、滷味都是他掌管;陳薰芬則是麵店的靈魂,每一把麵下水到起鍋時間和水溫,她掌握不用言傳的熟稔技巧,對她來說煮麵就是靈感,在不用言說的時間維度裡,她端出最美的一碗麵。 麵店是手工的工作,人力繁複,意麵店因為生意太好,常常有缺工危機,近年來兩夫妻已經開始傳承,新生代逐漸接手,家中的兒子、女兒、媳婦、女婿都全部投入麵店工作,最可喜的是他們對美味一樣執著,連滷菜的切工也不含糊,不管何時何刻到民生路意麵店,都可以享用無時差的美味意麵。           (記者楊淑芬)

Read More

每日平均47人罹乳癌 逾61%未定檢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響應7月5日世界比基尼日(World Bikini Day),在這象徵「身體自由」的日子,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呼籲,女性展現外在美的同時,不要忽略乳房健康;穿上比基尼擁抱自由的同時,也別忘了定期做乳房檢查,守護生命的根本。 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公布資料,乳癌連續多年蟬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全台新診斷乳癌個案達1萬7366人,等於平均每天有47位女性確診乳癌。乳癌年輕患者人數也持續增加,不乏30多歲女性就在職涯或育兒階段被迫中斷人生規劃,面對身心與經濟的雙重壓力。 乳癌可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並且有效治療。根據國健署資料,乳癌第0期或第1期的5年存活率近100%;即使在第2期發現,5年存活率也在9成5以上,「早篩早治」是對抗乳癌的關鍵。 國健署今年起推動乳癌擴大篩檢,年滿40~74歲女性可享有2年1次公費篩檢服務。統計至今年5月底,篩檢人數達66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21萬人次,顯示透過政策推廣與新制上路,已增加女性篩檢誘因。 乳癌病友協會觀察,許多年輕女性對乳癌仍存有「離我很遠」的錯誤印象。根據協會去年調查,有超過61.5%的女性未定期篩檢,高達46.3%女性不篩檢原因是「未達政府公費補助年齡」,自認不須篩檢。 事實上,乳癌發生率居高不下,年輕女性確診也不再是少見的樣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提醒,乳癌防治應該從年輕做起,未達篩檢補助年齡者更應該注意身體變化,強化保健意識。

Read More

〈中華學園〉門和路

台南市後甲國中一年二十一班 ◎曾詠晴 緊握門把,生鏽的門板絲毫不失威嚴,徐緩轉動,前方的道路是怎樣的一副光景?青翠蓊鬱的花園小徑,危機四伏的森林泥沼,蜿蜒崎嶇的荊棘之路,在名為「人生」的旅途中,一扇扇精雕細琢的門是必經的歷練,引領著我們在自己所熱愛的世界發光發熱。 彳亍在生命道路上,付諸全力堆砌,將成果幻化為密鑰,持續過關斬將,拾取努力的結晶。門後的道路,時而一帆風順,時而舉步維艱,不輕易放棄,便是開啟下一扇挑戰之門的秘技,「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歷經風霜摧殘,焉得豐碩結果?即使前途迷茫,依然勇往直前,門和路的縱橫交錯化為助力,迎接精彩人生! 驀然回首,眼前頓時如雨過天青般,豁然開朗,從前的我,在姊姊的樂音薰陶下,也開始學習長笛,與音符浪漫的邂逅,使枯躁乏味的生活出現了改變,樂曲的溫柔婉約、使人忘卻世間塵俗的真誠、令我浮升成就感的演奏,直到在比賽中欣賞到同齡學生那毫不費力卻直擊心靈的完美演奏,才驚覺我的想法有多麼天真可笑,失落及丟臉充斥著心房,我不再對長笛抱有熱情,學習的初衷及對悠揚樂聲的感動,也被塵封於回憶中。 人生並不是只有一扇門,而是我們局限了自身的潛能,即使步履蹣跚,遙遠的前端,始終有希望的光芒,等待著勇士的到來,遭遇到挫折,停滯不前無法促使成功,重新昂起頭,開闢嶄新的門,便可邁向豐盈人生,於是我自深谷中挺直背脊,迎向明亮的天空,再次沉浸於音樂的搖擺起伏,不再重視分數,儘量展現內心的感觸,編織出自己的舞台,開啟自信的大門,繼續在我所選擇的道路拓墾,無所畏懼! 我不再踟躕於門前,無論即將面對何種阻礙,我都以樂觀開放的態度面對,門的挑戰也隨之迎刃而解,伸展雙臂,主動迎接未來的一切吧!在由門與路交織的世界中,發揮自己所長,失敗與成功,悉數成為前進的動力!

Read More

翁泌尿道感染 在宅照護改善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85歲曾姓老翁因發燒、咳嗽急診,診斷為泌尿道感染與支氣管炎,考量過往住院經驗不佳,家屬選擇在宅照護。醫療團隊每天派員到府注射抗生素;第3天病況加劇時,更由呼吸治療師到宅協助拍痰、遠距醫師即時調整用藥,並教導家屬使用監測設備。8天療程後,曾翁病情穩定,由醫師到宅評估結案,無縫轉接至居家醫療團隊持續追蹤。 面對高齡化與急診壅塞問題,羅東博愛醫院加入衛福部「在宅急症照護計畫」,讓病人不必住院也能在家接受急性醫療照護。急診科主任許智翔表示,「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情況可望改善,這項跨團隊合作服務不僅減輕急診壓力,也提升家庭照護便利性。醫院將持續推動此人性化創新服務,讓醫療走進社區。

Read More

〈中華學園〉懷念榔榆阿公

新竹縣陸豐國小四年甲班 ◎彭姿穎 我們學校有一棵榔榆樹,它已經有六十多歲了,我們都稱呼它為「榔榆阿公」。 榔榆阿公突然生病了,皮膚都脫落了,我覺得榔榆阿公的身體一定很痛,老師說榔榆阿公得了褐根病,樹醫生說已經完全沒有辦法醫治了,所以學校打算找一天,把榔榆阿公砍掉,這樣才不會影響到其他的大樹。 同學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都感到非常捨不得,老師帶全班一起寫卡片,和榔榆阿公好好說再見,大家還陪在榔榆阿公的身邊,用手輕輕安慰它,就像榔榆阿公從一年級陪著我到現在一樣。 我知道榔榆阿公生病很辛苦,所以最近下課,我們都會到榔榆阿公的身邊,和它說說今天發生的趣事,我覺得榔榆阿公很喜歡聽我們說話,我也會一直懷念陪伴我長大的榔榆阿公。

Read More

加研究:運動改善癌症存活率

醫師蔡明劭提醒,抗癌不是治療結束後就結束,規律運動才是延長壽命的關鍵良方。(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許多大腸癌病友在治療結束後,常會認為「應該好好休息,運動不適合自己」。最新的臨床研究指出,規律運動不只是恢復體力,更是降低癌症復發與延長壽命的重要關鍵。 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蔡明劭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根據加拿大癌症研究團隊發表的CHALLENGE臨床試驗,針對近900位接受手術及化療後的大腸癌康復者,進行為期3年的追蹤。結果顯示,每週參與結構化運動(包含有氧與肌力訓練)者,其5年內「無病存活率」達80.3%,相比僅接受健康建議者的73.9%,復發與死亡風險降低達28%。更驚人的是,8年整體存活率,運動組高達90.3%,遠高於對照組的83.2%,死亡風險降低37%。 蔡明劭指出,有些患者擔心運動會造成身體負擔。研究顯示,運動組的肌肉或骨骼不適比例稍高(18.5%、11.5%),但大多為輕微痠痛,不僅風險可控,遠低於癌症復發的危險。 蔡明劭提醒病友,「抗癌不是治療結束後就結束了,而是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不要因害怕而放棄運動,建議從每週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開始,例如快走、游泳或騎腳踏車,再逐步加入肌力訓練。強調別把運動當負擔,運動是生命中的助力。抗癌不只有藥物,呼籲為自己動起來,讓每一滴汗水都化為健康的守護力量。

Read More

〈中華學園〉朋友,會讓生命更趨於精彩

台南市金城國中九年六班 ◎吳苡樂 在生命中,無論哪個階段,「朋友」是很重要的伙伴,俗話說「出外靠朋友」,能擁有幾個知心好友是彌足珍貴的。 兒時的我是一個孤獨的人,當別人都結伴嬉鬧時,我卻獨自觀望。我想,我並不討厭獨自一人的感覺,然而時間長了,心中難免有些許失落,覺得被什麼拋棄了。曾經試著融入同學,問他們能否讓我也加入他們的行列,但結果不盡人意,總是被回「我們已經額滿了。」 那時的我時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太過愚蠢,才會惹人厭惡?又或是不懂得察言觀色,才會令人不快?時常給自己否定的字眼。即便對方稱讚我,我還是會在心中質疑對方的美言是否屬實,該不是在諷刺我!如此情況,可以整理成一個詞:自我否定。這便是詮釋那段時日最恰當的用詞。 儘管那些日子並不愉快,但也渾渾噩噩的過了。進入國小,不知是否算是幸運,明明幼兒園是讀該國小的附設幼兒園,卻沒有幼兒園同學與我同行。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我成功交到第一個友人。她是一個幽默的人,聊天時經常讓我笑得人仰馬翻,原先我很意外,她為何會來找一個坐在角落的人?我曾問她原因,她答道:「沒有原因啊!純粹覺得妳可能很有趣吧!」這句話即使簡短,也不是特別感人,但對於那時的我而言卻是一針強心劑。「或許我並沒有那麼差勁?」自此之後,我的心態有了轉變。 我開始試著主動結交朋友,積極與人交流。一開始挫折連連,時常被別人以「要是不配合,我就和你絕交。」作為要脅,讓我受盡委曲。那時的我只覺得,友人很重要,絕不能失去,便委屈自己的感受和他們做朋友。後來發覺,也許朋友不該是這種關係,於是在分班時被錯開後,決定不再往來。如今想想,此事亦是種經驗。 歷經各種事件後,更了解與友人相處的角度,也明白「友人」的益損之別,正是因為朋友的存在,才能讓我從當初不自信的我脫胎換骨,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 朋友,讓我原本灰暗的生活有了光彩。

Read More

〈醫師專欄〉膝蓋腫脹怎麼辦

■林敬為 膝蓋腫脹是骨科門診每天都會遇見的問題,無論是否是因為外傷造成,都會造成膝蓋疼痛,活動度受限,進而影響行走以及日常生活。面對這種狀況,需要從幾個面向找出原因。 首先,確認膝蓋腫脹是否由外傷造成。無論是車禍,跌倒或是運動傷害,都會造成膝蓋腫脹;如果腫脹的程度嚴重,或是腫脹的速度很快,必須及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檢查是否有骨折脫臼、韌帶受傷或膝蓋內半月板軟骨破裂情況。 若膝蓋腫脹並非由外傷造成,可先回想過去是否有類似狀況。像是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在關節炎急性發作時,有一些民眾會因為發炎的情況較厲害,造成膝關節積水腫脹的情形;另外,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民眾,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類似疾病,也有可能在膝蓋或身體其他關節處,因疾病發作的原因造成關節發炎腫脹。 而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好發於男性的痛風,當痛風控制不佳,造成關節內有痛風石沉積時,就可能會常常造成膝蓋有疼痛以及腫脹積水;有些凝血功能不佳的病人,也可能在不經意的輕微碰撞間,造成關節腫脹出血的可能。如果沒有前述情況,也可以確認最近是否有發燒、發冷發抖的情形,若有此情形合併膝關節疼痛、紅腫發熱,須盡速就醫,並排除如化膿性關節炎等關節感染的狀況,避免關節因為細菌感染造成軟骨及骨頭進一步傷害。 如果膝關節過度使用的話,也可能造成膝蓋有疼痛腫脹的狀況。例如平常不運動的人突然健行登山好幾個小時;或是平常只有飯後散步習慣的人,突然心血來潮跑去參加馬拉松,做出超過平常膝蓋負擔的活動,也會造成膝關節發炎,進一步引起腫脹積水的可能。 當膝蓋發生腫脹疼痛情況,可先冰敷治療降低進一步惡化機率,並即時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及早確認造成腫脹的原因,避免膝關節進一步傷害。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