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 新冠高齡重症男高於女

  醫師洪恩琪指出,新冠病毒感染高齡男性的重症率略高於女性。(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76歲陳先生日前因出現發燒、喉嚨痛與咳嗽等症狀,起初以為只是輕微感冒,原打算拿藥返家休息即可,但醫師懷疑可能感染COVID-19,安排醫用快篩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確診。經開立抗病毒藥物治療症狀明顯改善,復原良好,於回診追蹤未再出現不適,成功康復。醫師表示,目前新冠病毒對男女感染機率無明顯差異,但高齡男性的重症率略高於女性,須特別留意與防範。 嘉榮家醫科醫師洪恩琪指出,陳先生雖未出現喘促、胸悶等重症表現,但因年齡屬於新冠高風險族群,因此決定為患者進行新冠篩檢,結果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根據疾病管制署最新政策,為提升對高風險族群的保護力,包括65歲以上長者、55至64歲原住民及具免疫低下病史者,第2劑JN.1疫苗接種間隔已由180天縮短為60天,洪恩琪呼籲符合條件的民眾應盡快完成接種,以降低重症與併發症的風險。 洪恩琪強調,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已進入常態化階段,建議民眾持續落實自我保護措施,如自主配戴口罩、勤洗手、避免進入密閉或人潮擁擠場所,特別是長者及慢性病患者應更加警覺。此外,如出現喘促、呼吸困難、意識模糊、嘴唇或皮膚發紫、胸痛、食慾不振、尿量減少、低血壓或在未發燒情況下心跳持續高於每分鐘100下等重症警訊,應立即就醫。

Read More

宜陽明交大附醫火警 疏散百人

  消防人員在陽明交大醫院現場進行排煙灌救。(宜蘭縣消防局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宜蘭縣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13日凌晨傳出火警,疑似5樓電氣室弱電箱冒煙起火,造成醫院多樓層瀰漫濃煙,院方緊急啟動預防性疏散措施,將5至8樓病患與家屬共102人安全移轉,所幸事件迅速獲得控制,未造成人員傷亡。 宜蘭縣消防局於凌晨3點8分接獲通報,指陽明交大醫院5樓樓梯間有黑煙冒出,立即派遣7個分隊共14輛消防車、30名人員前往處置,於3點14分抵達現場。消防隊員發現醫院5、6樓均有濃煙,院方同步展開疏散行動,將5、7、8樓人員引導至1樓急診室旁空地,6樓則移至同層B區。 消防人員隨即展開火源搜索,並於5樓電氣室內發現弱電箱冒煙,經全力灌救後,於3點38分順利撲滅火勢。整起事件驚動鄰近地區民眾,住院的民眾有人在網路發文表示醫院有火災,好多消防車,同時也上傳醫院樓梯間的煙霧以及醫療人員進行疏散作業,所幸所有人員皆平安撤離。 消防局火災調查科已經完成現場勘驗,初步研判起火點位於5樓弱電箱,詳細起火原因仍待進一步調查釐清。消防單位提醒,醫療機構等人員密集場所,應定期檢查電氣設備,以防突發狀況。

Read More

〈中華副刊〉相依

■南峽 到市場去買菜,走走逛逛,走到一個菜攤前,看見其攤上的青花菜新鮮又便宜,就停下來準備購買。 老闆娘是一個約莫七十幾歲的婦人,她看見我,馬上就很熱情的跟我打招呼,並介紹起她所販售的各類菜蔬。而在老闆娘介紹的時候,我不經意地瞥見,她身旁杵著一個年紀應該只比老闆娘年紀小一點的婦人,她留著學生頭,臉色蠟黃,精神狀況不是很好,她的十指交叉,不斷的搓揉著,看似百無聊賴,而即便看老闆娘忙東忙西的,她也只是靜靜的看,並沒有要幫忙的意思。我心想這個人應該不是老闆請的員工吧,否則怎麼都不會招呼客人且也不會幫忙? 也許老闆娘一邊幫我秤青花菜,一邊也看出我的疑惑,就跟我說,那是她妹妹,智能有些不足,把她帶在身邊比較放心。而這個婦人聽姊姊在介紹她自己,就靦腆的對我點頭笑笑,我當然也以笑容來回應。當老闆娘介紹完她的妹妹後,她又指著另一個坐在椅子上的老先生,說「這是我老公,因為在家裡沒人照顧,所以就一起把他帶出來」,我原本沒有注意到這個老先生,但順著老闆娘所指的方向,我看到了這個老先生,此時的他垂著頭,精神相當委靡,看樣子應該是生了重病。然後老闆娘指指她自己,又指指她妹妹和老公說「我們三個相依為命」。 我看看她妹妹,又看看她老公,疑惑的問了一句「老闆娘您沒有兒女嗎?也沒有請人幫忙嗎?這樣很辛苦。」老闆娘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說「我卡憨慢,干焦生一個查某囡仔而已,這陣人在台北」。接著又說「請人幫忙擱要開錢,免啦,賣菜也賺不了多少錢,就家己加減顧啦」。而當老闆娘說這話時表情是輕鬆自在的,感覺就是責任來了就要扛,沒什麼大不了的。 不管在介紹她的妹妹,還是她的老公,還是說「我們三個相依為命」時,老闆娘的表情是自然淡定且從容,沒有憂愁,也沒有任何一絲負面的情緒。當我情不自禁的跟她說她很辛苦時,她笑笑說人生嘛就是會有難關,可以過就過,不能過也要開心過日子。她反問我「敢毋是嗎?」 老闆娘的問題,我真的不知該如何回答她,也許近年來照顧娘家二老心力交瘁,照顧的責任和壓力,幾度讓我快喘不過氣來,覺得人生為什麼要這麼苦?但看看老闆娘的年紀,想她這般的年紀,應該是要退休享清福的時候,可是此刻的她卻還要為三餐而忙碌,最重要的是還要再照顧兩個病人,其辛苦和疲憊可能更甚於我好幾倍吧。但她卻是如此的坦然自適,這心理能量該是多麼的強啊。 老闆娘的樂觀和笑容,讓我感到汗顏,也讓我非常讚嘆佩服。也許人生就是如此,有磨難,有挫折,但快樂也是在過日子,痛苦也是在過日子,那就笑著過每一天吧。

Read More

丹娜絲重創 連日雨影響捐血 南部拉警報

血液基金會指出,南部地區4型血液存量都呈黃色燈號,請民眾挽袖捐血。(血液基金會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血液基金會13日指出,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及連日降雨,影響民眾捐血意願,目前南部地區血庫存偏低,4型血液存量都呈黃色燈號,其中AB型僅能再撐5.1天,高雄捐血中心已發布嘉南、高屏、澎東地區缺血公告,呼籲民眾趁假日好天氣挽袖捐血。 血液安全庫存量為7至10天,4至7天為偏低,4天以下為急缺。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目前全台血庫存量為6.6天,若進一步分析各血型庫存狀況,僅有B型8.1天,安全庫存量狀態呈現正常,其餘皆偏低,分別為A型庫存6.7天、O型更只剩5.9天、AB型6.6天。 各地以高雄捐血中心血庫血液存量最低,總血庫僅夠用5.8天,A型剩6.7天、B型5.9天、O型5.3天、AB型5.1天,安全庫存量狀態皆顯示為偏低;台中捐血中心血庫同樣為5.8天,A型剩5.0天、B型8.6天、O型4.8天、AB型5.8天。 高雄捐血中心血庫在颱風丹娜絲過境,曾於9日發布缺血公告,指出颱風重創血量,嘉南、高屏、澎東地區血庫拉警報。 台灣血液基金會表示,風災後續連日降雨、民眾忙於整理家園等情況,皆影響捐血意願,造成血庫仍然偏低,呼籲民眾趁假日好天氣,挽袖捐熱血。 血液基金會指出,北部地區也有部分血型偏低,台北捐血中心血庫為6.9天,但A型剩6.8天、O型5.9天兩者仍屬黃色燈號,但B型血有8.7天、AB型8.2天庫存正常;新竹捐血中心血庫庫存可維持9.1天,僅AB型6.9天偏低,其餘A型剩9.0天、B型9.9天、O型8.9天皆正常。

Read More

肝斑/濕疹/妊娠紋/落髮 孕事惱人宜就醫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懷孕是充滿喜悅與期待的過程,但孕婦隨著身體的變化,皮膚卻也容易出現肝斑、濕疹、妊娠紋甚至產後落髮等症狀,醫師指出,孕婦們要配合皮膚科醫師治療,就可安心面對孕期。 新竹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謝雅如表示,最常見的皮膚問題莫過於黑斑(又稱肝斑),這些成片狀的黑斑多分布於兩頰或下巴,又被稱為「孕期面具」。黑斑的形成主要與荷爾蒙變化及遺傳體質有關,最有效的預防和改善方式是嚴格防曬,搭配美白產品,必要時可透過雷射或化學換膚進行改善與控制。 孕期也可能出現黑色素痣、紅色血管瘤及頸部小息肉等變化,這些多屬良性,但如有變化,建議給醫師檢查確認。 謝雅如指出,因荷爾蒙變化,孕婦有時會出現濕疹或皮膚炎,造成皮膚乾癢,輕微者可使用保濕乳液緩解,而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與斑塊,常出現在初產婦的孕晚期,疹子從肚臍周圍開始並向外擴散,建議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治。 妊娠紋也深深困擾著懷孕媽咪,謝雅如表示,約90%孕婦在孕期會出現妊娠紋,市售的妊娠霜對於預防或減輕妊娠紋有些許幫助,但效果因人而異。若妊娠紋已經形成,可考慮使用外用A酸或雷射治療等方式改善紋路與色澤。 孕期荷爾蒙波動也可能引發痘痘(痤瘡),謝雅如指出,多數孕期痘痘在生產後幾週內會自然緩解。建議期間避免擠壓與刺激性保養品,若痘痘情況嚴重,可諮詢醫師使用孕期安全的治療方式,以免留下痘疤。 謝雅如表示,產後落髮是許多媽媽生產後的焦慮來源之一。產後3個月左右出現落髮屬於「休止期落髮」,大多數人在6個月內會自然恢復,若發現掉髮量持續增加或恢復緩慢,應盡早尋求醫師協助。

Read More

〈中華副刊〉諦聽的事

文‧攝影/梅子 我想,河是一本故事書,來到河邊的人都會安靜下來諦聽它的聲音,聽它講述一個個不同故事。 那可能是一個關於漂流瓶的故事,情愛的冒險情節就藏在小小瓶裡,藏在歲月千里的私密漂流裡。 那可能也是一個關於漂流木的故事,不離不棄的附生植物就藏在突兀的老氣枝幹上,藏在沉沉浮浮的山中傳奇退潮中。 那可能亦是一個關於漂流魚的故事,不明原因的生死就藏在鼓大誇張的翻肚中,藏在漂浮泳姿的最後異地的生命黃昏波浪中。 那可能更是一個關於漂流光的故事,跟蹤滿目滿眼的光影就藏在低訴嗚咽的水天一色漲退上,藏在拍岸起伏的川流脈絡上。 這世間上,有些故事纏綿悱惻,有些跌宕起伏,有些峰迴路轉,有些就平淡無奇,有些簡短動人,就如同這河水的變化流淌,有時飛快,有時平緩,有時回轉,有時擱淺,有時激盪,風吹過,雲飛過,鳥飛過,而雨滴落,花飄過,船駛過,日夜掠過,留下影子也留下該說卻沒出出來,或是我們沒聽懂或聽見的故事,而河流全默默靜靜接收了,在多的故事訴說都埋藏在那一去不回的河水中,然後,其他的故事又會湧入。這故事書,河讀起來時總是讓人安靜下來。 所以,安靜諦聽它故事的老者來了。 那一天清晨,我又去試著去找尋和諦聽河的故事,老者早我一步已安靜地來了,安靜地坐下來,安靜地坐在河的岸邊階梯上,安靜地獨自一個人諦聽他眼前輕輕潺潺絮語著的那故事。老者若有所思地彎腰面對川流而過的河水,聽著聽著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但這時,最不適宜去打擾。 我遠遠地望著老者,許久,才舉起相機,不打擾他的安靜按下快門。而他,老者只是在諦聽河的靜靜黃昏的時光故事嗎?或許不是。我從那前傾的姿態中,揣測他似乎對著河在輕輕傾訴自己的故事。 但站在遠遠的我只隱約諦聽到風在說,只諦聽到浪在說,只諦聽到石階在說,只諦聽到一個老者的側影在說。 我心裡在默默揣度,老者與河的故事該如何寫。 許久之後,那老者和清晨都站起來,走了。 我不自覺走過去,坐下來,坐在老者做過石階的位置上。 眼前,是一條長長的長河漸落曉星沉的故事。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調理肝腎加針灸,趕走飛蚊症

■陳俊銘 「飛蚊症」是指眼前有黑點飄動,可以是點狀,如黑點、沙子、水泡、氣泡、魚卵;也可以是線狀,如黑絲、棉絮、頭髮、蜘蛛網、魚鉤;還有的是面狀,如圓圈、黑影、蜜蜂、蚊子;甚至立體的,如雲朵狀、下雨般、蝗蟲成群、墨汁一團,通稱「飛蚊症」,因為那都是代表我們看到了自己眼睛裡面的東西。 飛蚊症通常會有一些特性:1.一下子有、一下子沒有,好像在捉迷藏。2.會跟著眼睛跑,你看左,它跑向左,你看右,它就向右。3.有些清楚,有些模糊,有時大隻,有時小隻。4.有時增加好幾隻,有時變成一堆蝗蟲。5.有時如下雨般,還伴隨著閃電。飛蚊症的原因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生理性的占20%,它代表眼睛裏面有雜質,這類患者大部分在40歲以下,而且看到眼前只有數點。第二類是退化性的占75%,它代表眼睛玻璃體退化,造成玻璃體與視網膜分開,這類患者多在40歲以上,而且眼前看到的飛蚊症只有一點。第三類是病理性,它雖只占5%,但是卻會影響視力,有時甚至會造成失明。 病理性的飛蚊症也有很多原因如:1.玻璃體出血(如糖尿病、高血壓、眼中風)。2.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3.玻璃體炎、視網膜炎。4.玻璃體退化時造成之病變。至於飛蚊症什麼時候要定期追蹤,包括高度近視、開過白內障、眼睛受過傷、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都要做定期追蹤。而要作緊急檢查的情形,包括1.飛蚊變蝗蟲:也就是本來只有幾隻,忽然間變成數隻或一大團。2.合併光視,本來只有蚊子,現在連晚上關了燈都有閃電。3.一部分視野看不見,可能已有網膜剝離了。4.視力忽然不好,不知什麼原因。絕大多數的飛蚊症都是一種無害的症狀,但其中有少數卻是嚴重眼疾,不能掉以輕心。 中醫治療飛蚊症主要從肝腎調理,肝開竅於眼睛,眼睛之所以能發揮視覺功能,主要依賴肝血的濡養。肝主木,腎主水,水能涵木,退化性的玻璃體混濁藉由養肝血,補腎水,方以杞菊地黃丸合四物湯,加減穀精、女貞子、旱蓮草、密蒙花、茺尉子、車前子等,可以改善玻璃體混濁;酌加紅花、川七、赤芍可改善眼睛循環,改善玻璃體雜質,配合針灸治療,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有助於飛蚊症改善。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72歲翁罹失智症 阿茲海默新藥上市 中部迎治療首例

  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啟動阿茲海默症新療法,迎來了首位接受治療的病患。(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2025年台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醫界等待近20年的阿茲海默症新藥也在今年上市,隨著診斷與治療已正式邁入精準醫療的新紀元,6月底於北部有第1位病患施打後,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啟動新療法,迎來了首位接受治療的病患。 72歲的林姓患者原從事汽車零件銷售,近年感覺記憶力明顯衰退,常找不到物品或迷路,經臨床追蹤確認為不可逆的失智症。家屬得知有新藥問世後,主動詢問並希望透過完整評估了解治療可能性。 經正子攝影顯示其腦部已有類澱粉蛋白異常堆積,磁振造影亦未發現腦出血或其他禁忌情況,經醫病共享決策後,於日前完成首次單株抗體樂意保的輸注,目前狀況良好。雖然藥物需自費且每隔兩週需施打1次,但對於能改善病況,林男與家人都滿懷期待面對。 而中山附醫為了能有效且完整進行治療,除了引進新藥,也積極建置跨科別的診療團隊與標準化評估流程,順利於本週完成首位患者的治療啟動。 衛福部今年正式核准兩款針對輕度認知障礙及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新藥:樂意保與欣智樂,屬於「標定類澱粉蛋白的單株抗體」,能透過免疫作用清除腦中病理性類澱粉蛋白堆積,延緩疾病惡化,為神經退化疾病帶來歷史性的突破。 過去對失智症的診斷多仰賴臨床觀察與簡易量表,現在則強調「以生物標誌為核心的診斷與治療決策」結合基因型態、腦脊髓液或血液生化指標、及腦部影像,能更精準確認腦部病理並選擇合適時機介入。 中山附醫神經科主任辛裕隆表示,為了完整阿茲海默症的治療網,去年即開始建置並同步啟動與基層診所合作的失智整合照護計畫,推動早期篩檢與轉介,並規劃後續治療與療效追蹤。辛裕隆強調,單株抗體療法雖非萬靈丹,但若能早期發現,在出現經常重複發問、失物、走錯路等相關症狀時,就能即時就醫,配合精準診斷並審慎介入,可為患者延長功能維持期,也能邁入「延緩、控制、預測」的時代,大幅降低照顧壓力與社會成本。

Read More

機車擦撞骨折 微創+高壓氧治療

42歲陳姓女子與姊妹淘相約到百貨公司購物途中遭遇車禍,就醫檢查發現右腿脛骨呈現「V字型」骨折(醫師周育名手指處)。(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42歲陳姓女子上月底原本跟姊妹淘約好喝下午茶後血拼購物,未料途中發生車禍,右腿脛骨骨折送醫,幸好經醫師以微創手術合併高壓氧治療,目前傷口恢復良好且開始復健,等完全康復到百貨公司購物沒問題。 陳小姐由老公騎車載她欲前往百貨公司跟姊妹淘會合,未料騎到一半遭突然轉彎機車擦撞,老公只有擦傷,她卻重摔骨折。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骨科醫師周育名說,患者到院時右腳脛骨骨折合併擦挫傷,送達急診室後6小時就幫她進行微創內固定手術,手術隔天下床以助行器自行走路上廁所,接著團隊安排10次高壓氧治療,協助患者傷口迅速復原,並進行復健治療,讓愛漂亮的她出院後穿裙子不怕有難看大傷疤,日後還可以跟姊妹繼續搶攻週年慶,不怕走動不便。 周育名指出,微創內固定手術是開約6公分的開口置入並鎖定鋼板,大大改善傳統骨折近18公分大切口,手術翻開皮瓣與骨膜易造成感染、出血量多、恢復期長等問題,術後傷口小恢復期短,搭配高壓氧治療,除了可減緩疼痛,還可因增加局部氧氣濃度,達到抑制傷口細菌、促進傷口癒合效果,讓患者可以邊養傷口邊復健,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周育名表示,骨折是骨頭因強烈外力(如跌倒、車禍)造成骨頭斷裂的創傷,常見症狀包括外觀變形、腫脹、劇烈疼痛等,提醒民眾如懷疑自己骨折,千萬不要隨意移動身體,更不要試圖自己推骨頭復位,而應以木板、書報等固定受傷部位上下關節,在不碰到患部的情況下盡速送醫,避免讓骨頭位移更嚴重影響治療與後續恢復狀況。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 〈五言律詩〉.半身麻醉.醒來

■子寧 醒轉雙瞳澈, 身僵滴可聽*。 軀懸千仞峭, 神佑一燈熒。 素手試寒熱, 搔頭各涕零。 肢骸非我有, 簾外雨泠泠。 *點滴聲及窗外的雨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