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在地小廚我最行

嘉義縣瑞里國小三年甲班 ◎林沐蓁 今天上「在地小廚」的課程,我們要做布丁。老師拿出一包淡黃色的布丁粉,布丁粉看起來像沙灘上的金色細沙,還有一瓶乳白的鮮奶。 開始上課前,老師提醒我們要先把手洗乾淨,因為做點心要保持乾淨,才可以吃得安心。 終於開始製作囉!我們聽老師的指令,一步一步做。老師說要先倒牛奶,再慢慢加入布丁粉,一邊加布丁粉一邊充分攪拌,這樣才不會結塊。攪拌完,準備加熱,她叮嚀我們,火不能太大,要用小火慢慢煮,布丁才會滑嫩又好吃。我們把布丁粉和著牛奶的鍋子放在卡式爐上,我小心翼翼地攪拌,並專注的看著鍋子裡液體的變化,它由水狀慢慢變得有點濃稠,接著冒出大大小小的泡泡,老師火速的叮嚀我們要關火。 煮好後,老師說鍋子離火,要趁布丁液體溫溫的時候,分裝到容器裡面。靜置一段時間,布丁漸漸凝固了,我們把它放入冰箱內冷藏,老師說:美味的食物,總是要等待的。 最後,我們在布丁上撒了五顏六色的巧克力米,我小心地挖了一口布丁放進嘴裡,冰冰涼涼的,滑進舌頭裡,好像吃棉花糖一樣融化在嘴巴裡。味道甜甜的,讓我整個人都開心起來。今天做布丁真的很好玩,還吃到自己親手做的甜點,這個美味的布丁,果真是值得等待的!

Read More

〈中華學園〉台南吃透透

台南市東興國小五年丙班 ◎許雅芬 下營燻茶鵝 汁多肉嫩 一口咬下 茶香在口中 慢慢散開 安平豆花 軟嫩滑順 一口吞下 豆香在喉間 緩緩滑過 學甲虱目魚 鮮美香甜 一口吃下 鮮味在齒間 悄悄逗留 台南美食吃透透 絕對讓你 回味再三

Read More

〈彩繪人生〉黃華安:手機 人人可用的創作器

媒體出身的黃華安號召成立「台灣手機攝影學會」並獲選擔任首屆理事長。(黃華安提供) 在數位科技快速發展、影像創作日益普及的當下,人手一機、離不開手機,已是現代人的生活。在成大教授手機攝影課程的文學院兼任助理教授黃華安號召攝影同好、學生及影像創作、科技和教育界人士成立「台灣手機攝影學會」並獲選擔任首屆理事長,期待開創全民影像時代的新里程碑。 來自馬來西亞、媒體出身的黃華安,不僅是知名攝影藝術家與策展人,還曾獲台南文學獎首獎及全國書法中學生及揮春比賽冠軍,在國內外舉辦攝影、詩詞、書畫和手機攝影個展等30多次,作品涵蓋東方美學意象、文化紀實與當代詩意影像,並獲國內外藝文機構收藏。 除了藝術創作,黃華安長年在大學及社區推動手機攝影與美學教育,擔任國際攝影評審、顧問與講座講師,為當代攝影與文化實踐的重要推手。自2020年起,即提出「手機為人人可用之創作器」理念,並在《時空光影》手機攝影個展中實踐將手機攝影轉化為公共文化與視覺教育的平台。 黃華安的手機攝影影像創作橫跨新聞、人像、影視與文學敘事,希望讓攝影不再專屬於專業領域,而是文化記錄與社會參與的日常工具。而近年來,黃華安透過成功大學課程設計,推動影像美學下鄉與地方扎根,讓更多年輕學生也能在南部展開影像實驗與文化實踐。 之所以成立「台灣手機攝影學會」,黃華安表示,用光影記錄時代,用手機發聲已是時勢所趨,手機的價值不僅在於攝影功能進化,更在於成為一種文化載體,能夠融合AI、文字、圖像,構成屬於這個時代的新型表達方式。他期許學會推動影像普及與文化教育工作,讓手機攝影真正成為一種公共語言,記錄時代的多元樣貌。 目前學會有百餘名會員,有他的學生、記者、警察、工商界、攝影,由於黃華安是兩岸戲劇劇照專屬攝影,演藝圈的朋友鄧志鴻、王瞳等人也共襄盛舉。 就像黃華安在學會成立大會上發表的學會會歌,「光影之間,夢悄悄成形、我們用手機,畫出風景的詩經」,象徵將手機從工具提升為藝術載體,也傳遞著學會推動全民影像教育的文化信念。 (記者姚正玉)

Read More

〈彩繪人生〉一中董怡君獲全國師鐸獎

台南一中董怡君老師榮獲全國師鐸獎。(南一中提供) 台南一中董怡君老師以其創新音樂課程與教材設計,創辦深具文化內涵的「博物館學」課程,她也積極推動國際教育交流,讓學生在本土文化中扎根、在全球視野中成長,展現出深厚的教育熱忱與多元創新力,榮獲114年全國師鐸獎。 董怡君擁有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國後便致力於推動普及化與社會音樂教育。她在南一中開設多門創新課程,首創「博物館學」跨領域選修課程,帶領學生走進博物館,以實作策展方式培養文化理解力與公共參與精神,並多次與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合作策展,此一課程設計還榮獲107年教學卓越金質獎。 在音樂課程方面,董怡君更是推陳出新。她長期開設「歌曲創作」、「影音製作」、「錄音工程」課程,引導學生從創意構思、實作展演到跨媒體整合,完整實踐素養導向教學,讓學生能以科技與藝術結合創造個人風格作品。去年更因應生成式AI浪潮,開設「AI魔法音場」課程,與時俱進的教學內容深受學生喜愛。 董怡君亦重視教育公平與潛能開發,曾指導多位學生突破身心或家庭限制,從音樂中重建自信與目標。其中包括視障生考取音樂系、非音樂班學生獲得金曲獎等,皆是其因材施教、啟發生命的最佳見證。她也長年無償指導學生與社區樂團,並積極參與社會公益音樂活動,落實藝術為社會服務的精神。 除課堂教學外,董怡君也是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幕後推手。她策劃接待多國訪問團入班交流,量身設計融合東西方音樂、戲劇與AI科技的跨文化課程。她亦協助南美館策展講座,連結台南地區學校與藝文資源,落實教育在地化與文化生活化。 董怡君老師用音樂點亮孩子的眼睛,用創意打開學習的門窗,讓無數學生重拾自信。她的教室不只是上課的地方,更是夢想萌芽、思維飛翔的溫暖基地。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治療犬陪伴 撫慰病患及家屬

台灣動物輔療協會2隻治療犬走進高榮南院安寧病房溫柔撫觸,為病人們帶來情緒上的撫慰與內心上的平靜。(高榮南院提供)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奶昔及Tina兩隻治療犬,走進高雄榮總台南分院安寧病房,在「動物輔助療法」活動中,透過治療師引導為病人及家屬提供陪伴和支持,治療犬的溫柔撫觸也為病人們帶來情緒上的撫慰與內心上的平靜。 安寧病房動物輔助療法活動,由高榮南院與高雄榮總聯合邀請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舉辦,治療犬奶昔和Tina在專業治療師毛文君引導下逐一走進病房,陪伴病人聊天、互動,有些病友輕撫著治療犬的背部和毛髮,面帶笑容地回憶自己與愛犬相處的美好時光。 也有人只是靜靜地與治療犬對視微笑,便讓家屬驚喜地對團隊表示許久未見病人眼中閃爍出這樣的光芒。家屬紛紛表示,看到爸爸、媽媽難得露出笑容,讓他非常感動,這樣的陪伴比任何言語更能令人感到安慰。 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兼主任曾淨琦表示,照護不只是控制病症,更包含尊重、理解與愛。安寧療護的核心是讓病人在生命末期仍能體會到生命的尊嚴與價值。動物的陪伴能夠超越言語或藥物的作用,透過溫暖的觸感與真誠的眼神,為病人及家屬帶來心靈上的撫慰。安寧病房將持續豐富照護途徑,讓病友在生命最後旅程充分感受尊嚴與關愛。 台灣動物輔療協會表示,治療犬的角色並不只是「可愛」的象徵,而是透過訓練的互動模式,協助病人降低焦慮、改善情緒與促進心理安穩。此次受高雄榮總邀約前來台南分院舉辦活動,是一次成功且溫馨的經驗,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醫療單位投入動物輔助療法行列。 副院長周俐禎表示,高榮南院未來將持續推動多元安寧照護模式,並持續培訓相關專業人員,建立長期合作機制,讓暖心服務得以穩定提供,進一步將整合性照護的理念落實在日常醫療中,讓每一位病人都能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中,感受到溫柔的關懷與深切的尊重。

Read More

異常掉髮速就醫 延誤恐永久損傷

每年8月的第一個星期六為「世界落髮日」,社團法人台灣皮膚科醫學會1日舉辦記者會,呼籲各界正視落髮問題。(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8月第一個週六是「世界落髮日」,台灣皮膚科醫學會1日提醒民眾,落髮不是單一疾病,其中俗稱「鬼剃頭」的「圓禿」其實是免疫疾病,且可能有其他共病問題,出現異常落髮,應盡速諮詢皮膚科專科醫師,釐清病因對症處理,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期,甚至造成不可逆的頭皮傷害。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表示,落髮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包括免疫異常、荷爾蒙失調、感染、慢性發炎或藥物副作用等,非單靠洗髮精或補品可解決。許多患者受困於錯誤觀念與治療迷思,錯失控制病情時機。 首盛診所院長簡銘成指出,一名年輕男性因為頭頂稀疏,想要植髮改善外觀。後經專科醫師評估,發現稀疏毛囊都還在,只是變得細軟,建議先用生髮療程,光禿區域再用植髮補強,1年後豐富髮量再現。 台北榮總皮膚部主任陳志強也表示,一名年輕女性因突發性落髮,自行服用補品與舒壓產品,數月未改善。經皮膚科檢查確診「圓禿」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接受免疫與內分泌治療後逐漸改善。 另名中年男性患有「扁平苔癬性禿髮」,屬於慢性發炎造成的疤痕性落髮。因未經診斷就植髮,導致毛囊無法存活,術後疤痕擴大,最終需接受抗發炎治療控制病情。 皮膚科醫學會指出,民眾對落髮常見5大迷思:1.年紀大了掉髮是正常的;2.換洗髮精就會改善;3.壓力引起的掉髮會自然恢復;4.植髮就能一次搞定;5.補品能長髮。 皮膚科醫學會強調,落髮背後可能潛藏更深層身體警訊,唯有透過專科醫師診斷,才能選擇正確且有效治療方式。

Read More

夏季憋尿 當心泌尿道感染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衛福部2019年《醫學與健康期刊》氣候與女性泌尿道感染之相關性研究指出,夏季溫度升高與女性泌尿道感染發生率顯著相關,發生率最高亦集中於7月,8月也偏高;在炎夏高溫中,民眾除需要防曬、防中暑外,更要警覺泌尿道感染風險。 恩主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葉國明指出,泌尿道感染的5大高風險因素,請民眾不可輕忽。 1.喝水不足、水分流失過多:流汗量增加導致尿量減少、濃度上升,使膀胱成為細菌溫床,每日補充2000至3000c.c.白開水,多排尿以減少膀胱細菌滋生,降低感染機率。 2.習慣性憋尿:長時間不排尿會讓尿液在膀胱中停留太久,讓細菌有機會繁殖與黏附,增加感染風險。 3.如廁習慣不當:女性如廁由後往前擦拭,會將肛門附近大腸桿菌帶入尿道,提升感染機率。 4.性行為前後未正確清潔或未排尿:性行為本身會讓肛門與會陰部細菌進入尿道口,事前事後若未排尿沖洗細菌,容易感染。 5.攝護腺肥大或其他導致尿液滯留的生理問題:中老年男性常見攝護腺肥大,排尿不順導致尿液殘留,也會增加細菌滋生與感染風險。 葉國明強調,平時保持充足飲水、避免憋尿、注意個人衛生與性行為清潔,是防範泌尿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線。

Read More

〈中華副刊〉從心出發

文/蘇家立 畫/劉白 Warming Heart 溫暖之心 喜歡自己的名字,是許久之前,被遺忘在沙灘的童年往事。彼時,不曾清晰未諳水性的笨拙姿態、不曾記得懸垂手腕那印有可愛鱷魚圖樣的粉色泳圈;更不明白小腳拖曳的兩行寂寞軌跡。倘若知覺能操控風向,興許我移動的方位,正是名字預設的北方:筆直的、毫無畏懼,緊緊依附著遠方風景,而語言失陷了時間,任由風聲持續蕭索,儘管嗅起來有盛夏的餘韻。 我只知道那年夏天與冬天相去不遠:穿上或脫去衣服,就體溫並沒有任何改變。蓬頭垢面是對周遭雜亂的尊敬,自下巴傲然冒出的鬍渣,則是對「年輕」的考驗。成長是無可迴避的現實,忽視每個人可能想停在原地的意願,以極可怕的貪婪吞噬著青春。手持銳利的鬍刀,我在鏡前扮了個鬼臉,即便它下一刻便要從容映照我那陶然的容貌,而掃把,早已一旁待命,與迎接黃昏的窗櫺一起,佯裝無所事事。 拒絕對著鏡子梳理頭髮,並非害怕可能曝露的醜陋。而是在那清澈的平面,自我將一覽無疑。有時我會懷疑──鏡中被囚禁的,才是真正的面貌?像這般近乎童話的荒謬,無論何時何地,都與現實齟齬。唯一契合處在於狠心關上明燈後,感官將不由得恐慌,難以提供被烹調的素材。 渾身遭超脫於思考的漆黑包圍,是否能沉澱於狹小的井底?仰望窄小的藍空,那微渺的湛藍安慰,並不能使更多的失落感增添濃郁。雨後的污水漸漸漫過紅磚,而沾染泥濘的雙手,得意地揮別緩緩垂落的夕陽。對於道別,我總有一套完美邏輯:不在視線內的美好,只是慾望的表象,與四處可見的平凡迥異。平凡,比起鍵盤上安身立命的符號或快融化的甜筒,擁有令人垂涎的安逸。 那年夏天游泳池突然乾涸了。水池底散落多數人遺落的毛髮,彼此交纏,卻曾經混淆在同一團水中。或許是潔癖使然,泳池不容許如此髒汙的事,趁著一個無月的夜晚,自裁(將水洩盡),粲然星空下,流逝成了唯一,成了清醒的呢喃,也是我忘記名字前刻骨銘心的旋律。 冬天接踵而至。落葉的堆砌與去年不相上下。一棵樹習慣裸露堅毅,博取缺乏勇氣的人們不值錢的憐憫。季節遞嬗是眾生默許的共犯結構,提醒你我說謊的次數,抵不上倉促地翻閱日曆。仔細端詳手指未乾的油墨,預約一個靦腆的明天,隨後關起房門──唯有空窗,不會背叛畫筆般水漾的瞳眸。 往外眺望,滿目絢爛,尤其是夏季。薰風濃烈,摩娑不再柔嫩的肌膚,忌妒攤在眼前的嬌媚,於是戀愛化為宣洩不滿的手段。名字,依然躲匿遙遠的青蔥秘密,恣肆中忙亂寫下的形容、交談間表達親暱用的小名,都不是名字的全貌。那只是突顯名字只是儀式祭品的策略:信紙上優雅飄逸的字跡,專門欺騙午前的風景,但憔悴的大地拒絕收信,在一場疾雨之後。 垃圾桶裡的天地,可能更叫人嚮往。各種病菌的滋生,引吭侵略人體的進行曲,和垃圾桶外的空氣一般,令人頹喪。於是我被俘虜,被迫靠近窗口,將頭貼近窗縫,它們以「舊」和「廢棄」逼我坦承。而我什麼都不明白,我一出生就拿著生鏽的鑰匙,尋找緊閉的門扉。門把掛著的名牌,黑色簽字筆工整書寫的幾個大字,是唯一使我脫困的密碼。 我常在書堆裡妄想,揣測那幾個字蘊含多少致命的勇氣。嘗試著在各種夢境搜索如何面對的台詞。在此之前,脖子晃著一串鑰匙,似乎都能開啟什麼。曾幾何時,又多了幾把來歷不明,糊塗接受時光的贈禮,而要打開的門畢竟只有一扇,它閒置著,等候真正的主人,接受它過於寒冷地敞開,然後封閉在一個四方形空間,使思想與意識不斷被壓縮,直到圓與三角的概念被徹底驅逐。 不經意時,別人溫柔地叫喚令我膽寒,因此複製一個又一個凜冬。我的意識開始失去夏季,及隨身攜帶的泳圈。我不能漂浮在人群的溫暖上,而漂泊於快樂是廉價的。我害怕堆滿廢棄酒瓶的沙灘,即便它們再也不能穿透厚實的腳板,流出洗滌這鬧劇的緋紅染料。我僅僅是幅未題名的畫作,夕陽猶在山巒懷抱,舔舐黛綠的森林,搖篩一片片尖銳的葉片,它們正以緩慢地飄盪,訴說無從辯駁的新生,證明一首生歌的雋永。 或許,虛心接受一抹暮靄的告白,是逃避前往天堂的途徑。天堂是喜愛共振的風鈴,而回聲逐漸成為萬物的依賴,諦聽著渺渺,勸導人們進入另一個自我,旋轉再旋轉,舒緩背負的枷鎖,及臉頰殘留的吻痕,然後翅膀便匆匆長出,蓋過沉重的天幕。我開始飛翔,不論是否拙劣;捂住耳朵,順手撒了一瓢清水,吸納四周的嘩悶,此時,我想扔開脖子的鑰匙。收攏翅膀,重新邁出童心和夏冬。 再度喜歡自己的名字,那是好久之後、從頭發現的喜事。在寬闊的空色底,雲如水袖恆流著雪白的囈語,既甜蜜又略有微酸。我在佈滿時齒的漠地徘徊,打探遺忘的記憶。一架架濡濕的紙機安穩地降落童年,等待與遲來的晚螢一併升空,漱洗闔上雙眼、預備淺眠的自己。那年夏季縱然燥熱難耐、手邊的游泳圈終將萎縮,而每一吋知覺,仍情願地將晃動心中的天秤。遠方,我的名字寫在某人的筆記裡,隨著無序的心絮,被淡泊的笑靨彌封,置身一口輕閉的瓦甕,默默細數,星辰在黎明前擲碎過去的聲響。

Read More

〈中華副刊〉渺光之律

李康莉俳句 七層寶龕前的荷花 朝聖 平安夜 金猗角懸掛白鈴鐺 枝頭喧鬧的梅花 遊子歸 冬霧環繞的回憶 初吻 迷途的阿拉斯加馴鹿 期末成績未送 俯瞰湄公河的夕陽 告別 夜裏冰山碎裂的響聲 南極探險 主管臉上凍結的笑容 冷氣團 厚被窩裡凍僵的腳趾頭 冷氣團 在河中央開演唱會 白鷺鷥 時間窸窣的細語 吊鐘花 (華文俳句社供稿)

Read More

微脈衝青光眼雷射 穩控眼壓

醫師傅柏元介紹雲嘉地區首創率先引進的「微脈衝青光眼雷射技術」。(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27歲的胡小姐分享,因先天性虹膜缺損自小視力就不好,後來被診斷出青光眼,長期靠藥水控制眼壓,日前有眼壓降不下來的情況,經醫師建議可接受「微脈衝青光眼雷射」治療,來穩定眼壓,因可重複治療,也不用開刀,治療後眼壓有較好的控制,點的藥水也變少了,眼睛也舒服多了。 經健保局資料顯示,青光眼是全球第2大導致失明的眼疾,被稱為「視力的小偷」,並有逐年攀升趨勢,青光眼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部分患者僅感到視力模糊、眼壓偏高、夜間有彩虹光圈,或是頭痛、眼脹或視野邊緣逐漸變窄,甚至有惡心、想吐等急性症狀。當病人察覺視野異常時,視神經往往已受損,無法恢復。 嘉基眼科醫師傅柏元指出,因人口老化及近視族群增加,以及長期使用3C產品,讓青光眼患者也不斷成長,且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勢,另,有青光眼家族史為罹病高風險族群,定期眼科檢查是預防的第一步,建議40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做一次完整眼壓與視神經檢查。 傅柏元說,微脈衝雷射手術是運用低能量雷射刺激睫狀體,降低房水分泌、促進排出,有效降低眼壓;在門診就可進行,手術過程約5至10分鐘,僅需局部麻醉,手術疼痛感與術後發炎風險明顯低於傳統冷凍手術;眼壓過低或眼球萎縮的併發症機率也大幅減少,讓更多患者受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