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台灣代表參與制憲有史可證 藍批賴說錯話不道歉 府刪文裝沒事

國民黨文傳會翻出史料還原事實指控賴清德漠視台灣曾經派代表參與中華民國制憲的歷史。(國民黨提供)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國民黨六月三十日召開記者會,質疑總統賴清德迄今所謂的「團結三講」不僅錯亂事實、錯換觀念,甚至推翻大家理解的國語文常識,搞得全民錯亂,呼籲國人一定要在七二六投下不同意罷免,告訴賴總統什麼才是真正「更大的民意」!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林寬裕表示,十一月十二日是國父誕辰,三月十二日是國父逝世紀念日,今年是國父逝世一百周年卻不見政府舉行任何儀式或發文,其實綠共才是真正毀憲亂政,如果賴總統要遵守中華民國憲法,請先認同中華民國是由孫中山先生所創立,立國的根本精神就是三民主義。 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表示,賴清德演講中完全無視台灣曾代表參與中華民國制憲歷史,當時制憲國大代表台灣就有十八位,其中八縣各一人,其他包括北市、婦女、高山族、農漁業、工會、商業代表、僑選代表都有,均有史實記錄可查。 楊智伃列舉,制憲代表中的台南縣代表李萬居,是台灣早期民主運動先驅,曾擔任台灣新生報總編輯,致力推動言論自由與民主改革;新竹縣代表黃國書曾經參加抗日戰爭,在一九四八年遷台前就當選立法委員,證明台灣人因為中華民國憲法有選舉與被選舉權及各項基本權利;婦女代表謝娥曾發起反抗日本殖民統治運動,積極推動婦女教育與參政權;高山族代表南志信是台灣第一位原住民西醫,致力保障原民權益。 楊智伃表示,賴總統二講「雜質說」,總統府竟事後刪文,三講說「制憲沒台灣人」也被刪除,講錯話不道歉更正反而偷偷刪文裝沒事,「這樣的總統還敢談什麼民主與公開透明?連對歷史都不誠實,人民要如何信任你?」

Read More

3人升少將 1人晉中將 總統授階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賴清德總統三十日在總統府主持「中華民國一一四年七月份將官」晉任授階典禮,面對多變的國際局勢及敵情威脅,國防改革要加緊腳步,除了積極汰換、更新主戰裝備,透過科技應用強化防衛作戰能力及戰術靈活性,希望透過下月漢光演習和城鎮韌性演習的驗證,以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現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和能力。 賴總統核定空軍少將解駿山晉任中將,海軍上校鄭永熙晉任海軍少將,空軍上校鍾坤昌、劉育藤晉任空軍少將。晉任中將的解駿山在空軍通資處長任內,督導執行空軍「雲端服務系統建置案」,促進資訊系統的數位創新及轉型,為國防資訊戰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晉任少將的鄭永熙、鍾坤昌和劉育藤,無論是推動台灣與友邦國家交流和軍事合作、提升F-16作戰效能和後續訓練專案,以及整合三軍防空系統、精準打擊火力、並優先攔截目標等專案任務都戮力以赴,持續強化國防力量。  

Read More

新住民發展署組織法初審通過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立法院聯席會議三十日初審通過內政部新住民發展署組織法草案等案,未來將依法設立專責機構,以維護人數逾百萬新住民家庭,至於草案中規範新住民發展署的權限職掌、正副署長的職稱、官職、員額等配置,及施行日期,相關條文皆保留交由黨團協商。 司委會國民黨籍召委吳宗憲指出,依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含大陸港澳新住民外配人數已超過六十一萬人,若再加上第二代子女,新住民家庭人數已超過百萬人,新住民權益照顧問題,政府不能只是喊口號。 吳宗憲提到新住民基本法雖在去年七月三讀通過,但至今行政院尚未公布施行日,導致我國目前整體移民政策方向定位不明,以致無法有效開展主責機關的具體下位法令,造成相關制度修正,常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針對內政部組織法第五條修正草案,台灣民眾黨立委麥玉珍及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吳宗憲提出修正動議,希望此條文修正公布後三個月施行。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人力處處長張秋元回應,考量組織的籌備作業、經費籌措等,原則上是讓行政院另定施行日期,建議按照一般原則處理。 但草案中的絕大多數條文,無法達成共識,因此保留待後續協商討論。 保留條文部分,包括新住民發展署的設置目的,要採抽象還是具體,朝野意見不一。掌理事項上,草案提及要納入新住民國家考試的規劃、執行、督導及獎助,亦納入保留。  

Read More

新北市青春專案啟動 侯友宜要求嚴查少年涉毒詐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6/30220425/772984411.452028.mp4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在全國各級學校放暑假首日,新北市府為宣示保護青少年決心,市長侯友宜於今(30)日晚間前往新北市警察局三重分局,啟動今年青春專案工作,要求市府相關局處及警察局所有外勤單位運用公權力,針對暑期重點營業場所進行檢查。侯友宜強調,務必要以各項勤務作為確保青少年出入場所環境安全,落實青春專案保護宗旨。 (新北市警局提供) 侯友宜表示,今年度「暑期保護青少年-青春專案」實施期程自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市府將發揮跨域整合力量,由教育、社政、衛生、經發、消防、工務等機關與警察局各分局共同組成核心稽查小組,透過通力合作,落實執行本次專案重點工作,維護青少年出入場所安全,降低被害情事發生。 市長侯友宜與新北警局局長廖訓誠與受臨檢學長老師合影。(新北市警局提供) 侯友宜提到,近期社會大眾對於少年犯罪問題相當關心,尤其是少年涉詐情形增加,市府將持續精進各項治安防護作為,也要對青少年落實防詐宣導,市府近期在各局處共同合作下,執行電子菸販賣場所查緝,公安稽查小組優先拆除治安場所違建,以及剛圓滿落幕的世界壯年運動會,都展現市府在各項市政工作上團隊合作的力量,希望能持續努力維護青少年良好成長環境。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6/30221100/772984563.262142.mp4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6/30221153/524818.mp4 新北市警局指出,針對青少年經常出入的營業場所,除要求業者應確實遵守消防及建築安全相關法規外,為確保青少年在暑假期間有安全活動環境,市府將針對消防安全、水域安全、網路安全、求職安全及防詐宣導等項目,由各主管機關加強執行,讓青少年能夠平安健康成長。 (新北市警局提供) 市警局局長廖訓誠表示,為因應學校結業式及週末到來,特別選定於各級學校放暑假首日,規劃執行青春專案稽查行動,並同步在全市各區實施擴大臨檢,警察局不僅會繼續打擊詐欺集團,防止青少年遭吸收利用,也會加強查緝毒品電子菸及吸毒駕車,以及掌握轄區內幫派分子動態並斷絕金流,維護新北市良好的治安環境。

Read More

臺灣戲曲學院德國巡演 傳統藝術閃耀文化節

民俗技藝學系學生疊羅漢展現高超技巧。(民俗技藝學系學生疊羅漢展現高超技巧) 記者黃秋儒/綜合報導 國⽴臺灣戲曲學院學⽣德國巡迴交流,站上Grevenbroich⼀年⼀度的「⽂化節」舞臺,在廣場為當地民眾帶來充滿東⽅魅⼒的傳統戲曲與民俗技藝表演,吸引外國友⼈及臺灣鄉親駐⾜觀賞,為臺、德兩地注⼊年輕世代的藝術交流能量。 戲曲學院學⽣第三度到訪德國參與《2025劇藝無限》,此⾏不但⾛⼊兩所⾼中校園各進⾏為期⼀星期的「台灣週」戲曲藝術交流活動,更⾸度參與城市⽂化節演出,包括GV市⾧Klaus Krützen、特別從柏林前來的駐德國臺北代表處謝志偉⼤使及法蘭克福辦事處羅美舜處⾧均親臨欣賞。 德國民眾體驗彩繪油紙傘。(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謝志偉為戲曲學院演出開場致詞,並於謝幕時向觀眾致意,也與戲曲學院李揚校⾧視訊連線。謝志偉表⽰,感謝戲曲學院師⽣付出的⼼⼒與成果,看到戲曲學院學⽣精彩的演出⾮常感動,在地朋友不論從市⾧到市民都感受到興奮與熱情,這是⼀場令⼈振奮難忘的國民外交。 當地Krützen市⾧特別讚揚謝志偉對⽂化外交的推動,以及淩華教育基⾦會和⽂化結促成此⾏演出,並表⽰藝術與⽂化有跨越語⾔與地域的⼒量,能串起⼈與⼈之間的情誼,也為兩國交流奠定良好基礎。 當天活動由全團學⽣擔綱,京劇學系學⽣以京劇《將⼠英豪》震撼登場,詮釋將⼠保家衛國、氣壯⼭河的豪情壯志,民藝系學⽣演出「舞旗」及「舞鈴」,展現精湛的武術與翻滾技巧,⽽經典劇⽬《美猴王鬧⿓宮》則以靈活逗趣的猴王⾝段,與⿔帥、蝦將及⿓宮公主之間的精彩對打,贏得全場掌聲。 戲曲音樂學系陳芃名同學二胡演奏。(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此外,戲曲學院學⽣們還演出⼆胡獨奏、融合體操與舞蹈的「特技之環」、結合轉毯與蹬傘技巧的「⾜尖之舞」,以及快速接應的「雜耍雪茄盒」等節⽬,展現豐富多元的民俗技藝才華及戲曲學院在藝術教育的成果。 活動現場設有⽂化體驗攤位,展⽰象棋、⿇將、摺紙、書法、臉譜彩繪等傳統⼯作坊。這場結合表演藝術與⽂化交流的活動,不僅讓德國民眾近距離認識台灣,也讓年輕學⽣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信與實⼒,深化臺德兩地友誼與⽂化連結。

Read More

〈中華副刊〉迷人臺灣黃金雨四季繽紛畫

■吳吉田 我家住在綠葉成蔭,風景宜人公園旁邊。公園裡種了鱗次櫛比百棵臺灣欒樹,形影不離朝夕相處三十年了。天天相看兩不厭,現在已經枝葉茂盛,長到我家四樓觸手可及窗櫺邊。春花秋月冬暖夏涼季節更迭下來,臺灣欒樹一直是個多情又浪漫色彩豐富藝術家,彩繪出四季不同迷人風情畫版。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春暖花開時,素淨光亮的枝椏上,靜悄悄地繫上一串串粉撲嫩葉,顏色漸次轉綠可愛模樣,好像要我們停下匆忙腳步,佇足流連樹下抬頭目不轉睛地張大雙眼,仔細觀察他們成長茁壯細微變化。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千呼萬喚來到了夏天窗外一片繁華墨綠,婆娑搖曳生姿樹影逐漸濃厚,蛻變成一把把蔭密遮日,蓋在公園裡綠意盎然大涼亭。街頭巷尾好鄰居、情侶、親子間到處情深款款擺好美姿儀態留影,凝神動筆寫生繪畫,映入眼簾畫下最感動人心,一幅幅天時地利色彩容貌;更有人喜歡運動、跑步心臟氣喘如牛揮汗如雨下紛紛。在石桌、木椅上泡茶、下棋、聊天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儼然成為大家最愛避暑勝地,人人賞花後花園。大綠傘下濃郁香甜氣息,也早已吸引成雙成對、雙宿雙飛的斑鳩、白頭翁、綠繡眼,開心且幸福在枝椏間,築起巧奪天工美麗溫暖愛巢,恩愛勤勞養育新生命呱呱墜地到生生不息展翅高飛。 「高雄一片月,萬戶擣衣聲;西風吹不盡,總是思鄉情。」秋天是臺灣欒樹最嫵媚多姿時節了。走近一看那攲斜如女子般婀娜多姿樹身上,卻是一塊塊結實且呈現不規則形狀皸裂皮膚又乾又皺,有如拼圖般拼在堅硬的主幹上,輕輕一剝就掉落。順著樹幹上密密麻麻的枝椏探看,如無數細長的纖手,手臂是長的手掌是長的,連手指和指甲都是細細長長的,像是要向天空討些什麼。耀眼的陽光透過枝葉縫隙篩落下來,有如點點閃閃爍爍的金箔,真是人間仙境漂亮極了! 點綴在枝椏間小黃花有五片花瓣,還有數根細長花蕊。甫長出來花朵只有透明雨滴一般大小,像串串金色風鈴隨秋風起舞;又像陣陣「黃金雨」灑落大地。花朵凋謝果實成熟後,變成一串串紅色小燈籠,迎風招展一片綠海婆娑鮮得喜氣洋洋。摘下一粒果實剝開一看,圓滾滾小種子包裹在三片柔軟薄膜裡,宛若襁褓中的小嬰兒,煞是可愛討人喜歡。感恩季節大家流汗出錢出力,在里長帶領下隨手種下,鬆土施肥灌溉殷殷期盼幼苗,幾經「夏來秋去」綿延流長,長成一片城市花木扶疏社區五彩繽紛香格里拉。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欒葉夜窗虛。」到了冬天欒樹更是體貼入微無微不至,連忙脫去身上黃懋葉衣。熱熱鬧鬧繁榮繽紛穿了一年,終將功成身退成為土壤的沃土,沃土餵養樹木,樹木衍生枝葉落葉形成營養土壤。新舊輪替迭變綿延不絕。欒樹們好整以暇養精蓄銳於北風中,等待明年春天東風降臨迎接又一個全新生命的開始。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臺灣欒樹像一幅風景畫,綠意盎然花枝招展掛在我家窗口。晚上靜靜的站在旁邊,看我們坐在窗邊津津有味讀書;白天陪伴全家人閒話家常,或是悠閒自在做著自己喜歡事情,放空跟人一樣自由自在生活。不藏私不埋怨更不會去探問關於生死之意義,隨性聽從四季自然變換一切妥善安排,只做好本分該做的事情,讓自動願意接近他們好朋友更幸福快樂如魚得水。所以我們家因有了欒樹陪伴而充滿藝術氣息,心心相印接近紅色蒴果像一串串小燈籠,火樹銀花掛在樹梢又稱「燈籠樹」。一棵樹能有「綠、黃、紅、褐」四種顏色四季成長改變,也稱得上站在舞台上最美、最亮眼動人服裝設計師。 歲月似乎沒有在你們身上留下痕跡,你們沒有老態龍鍾白髮皤皤,而且還不斷長高碩壯頂天立地。「春去東來」娟細柔弱綠葉片迎風招展,發出天光雲影「黃金雨」般天籟樂曲,聲聲入耳讓人不禁引吭高歌,旖旎飄揚美不勝收,不禁讚不絕口,如家中一幅栩栩如生「臺灣黃金四季繽紛畫」。

Read More

〈中華副刊〉裱層現象

■汪啟疆 ●家園地圖 家國美好地圖 遽然扯裂為兩片翼與身軀的蝴蝶 拼圖板的殘賸 扎住自己心裏仍顫抖的侖廓 ……侖廓裏頭的血肉,裹貼共生的皮層 不知該再怎麼言述 一個蕃薯煨熱滾燙的肉身,囫圇吞的 被塞進口腔 忍受不了這侖廓內的滾燙 火的咬嚙……自胃裏沸騰 極多事物焚殘,怎麼看到地圖就聽及 一處遠方烏克蘭婦女們的淒哭 當美麗地圖家國遭戰爭扯裂 拚命、拚命作吞嚥的掙扎 每經過十全路古玩市集 日美「台灣民政府」店面牌摺 侖廓已久久在意識內裏熟成 (蝴蝶的標本亦然存在) 渾身扯裂的黏合自己時,我 不自覺的低問一聲 中華民國你在哪裡? ●火災餘燼 火焚殘留的 半截鳥籠 仍被風追逐奔跑 一團甩動的紅肝臟 瀝血氾濫的留置在 整條火所漫染的電影街。 消防員被濃煙薰沸,大片大片 梵風,尖銳撕殺競合 老街曾有的愛憎悲楚。逼出 窗口探出招喊的「愛染桂」放映師 酒瓶淋澆全身 仿似日本武士切腹的介錯人。 銀幕突然斷片,整個火焚自放映間 點燃到此時此刻 我還記住那場火 高雄大舞台電影院裏的我 是唯一的劫灰。 ●時間裱層 烘乾了的物件 都老得好快。 皮膚旱出時間紋身的斑剝 裂現出身軀已有的蜘蛛網罟。 每個人身體都被網黏住了 水分已膚層蒸散 夢縮小,失去佔有力。頹廢成 肉身最易燃點的皺紋 年日深刻的木頭刨片 已沒有季節,沒有夢來猥褻。 時間裱層色澤乾顯了出來 剩生活的抓搔,不堪用力扯裂 扯裂時間蜘蛛的網罟。啊,我們 掛懸一具具青春枯竭的繭囊 所有的美呈現哀傷。

Read More

喝水也會胖 當心腎在求救

醫師王智賢(左)、賴東淵分享如何辨別超重還是水腫。(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喝水也會胖,可能是腎臟在求救。醫師指出,這個現象的背後可能是代謝功能異常。中醫師表示,民眾可搭配穴位按摩、無痛雷射針灸與飲食控制,達到改善體態與保腎雙重效果。 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衛生局28日舉辦「慈醫365.健康又幸福」系列講座「易胖體質?可能是腎在求救‧中西醫破解代謝密碼」,由內科部副主任暨腎臟科醫師王智賢、中醫腫瘤中心主任賴東淵主講,分享如何辨別自己是超重還是水腫,以及中醫養腎秘訣。 王智賢指出,超重與水腫常見表現為體重增加,但卻源自不同的原因。超重多為脂肪堆積,是長期生活型態所致;水腫則是體液滯留,往往在短時間內出現,例如早上眼皮腫、晚上腳踝腫,可能與心臟、腎臟、肝臟或內分泌異常有關。 王智賢表示,國人常以BMI來評估體態,但BMI無法完全反應內臟脂肪堆積的程度;所以也要加入腰圍數據,評估內臟脂肪的累積。他提醒理想減重速度為「每週減重0.5~1公斤,半年減掉原本體重的5~10%」。 賴東淵表示,中醫觀點「腎為先天之本」,但是這裡說的「腎」不是指單一個腎臟器官。有關腎的問題,在臨床上常見腎陽虛、腎陰虛,腎陽虛常表現為畏寒怕冷、四肢冰冷、腰膝冷痛、精神不振、小便清長、容易浮腫等;腎陰虛多表現為潮熱盜汗、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口乾舌燥、手腳心熱、失眠多夢等,應針對不同體質做治療及調理補腎氣。可多按摩位於腳大拇指近第二腳趾指甲旁的大敦穴,能幫助肝鬱氣滯型體質,調理身體。

Read More

〈中華副刊〉路邊抾詩

詩‧攝影/柯柏榮 (01)海吞日 日頭覕佇雲後壁 光懶屍懶屍 雲綿綿纏纏 我覕佇鏡頭的後壁 等待跛跤的潟湖 殕黃的色水 喙開一縫,吞落 上尾這口氣 (02)掠雲 搣一把雲 刻人生 刻愛 扳開指頭仔 流落一片 虛無 (03)〈燈下思〉 一節光,一節 暗。共無常,拍散 共茫茫渺渺浞作一丸 吞落、發酵、激出 一步想、一步嘆 行向性命的盡磅 (04) 孤葉 黃去的標本 懶懶虛虛 向望青翠染色 幔一軀重出塗的詩 (05) 石縫葉 生菇的焦葉 石頭疊的厝間 我上四配的肥底 (06)落葉 秋猶閣咧發酵 馬西馬西的跤印 顛甲滿四界 (07) 壁藤 纏根、纏梗、纏葉 功夫盡展、撇步盡出 拚勢仝行仝命 (08) 乞食 崁一領透中晝的日頭 予跤頭趺結趼若石 予汗水結冰若心 人生的財庫 貯滿虛空 (09) 收工 忝忝無元氣的光線 䖙佇厝瓦頂 看一隻一隻狗蟻 趖轉去睏日子 (10)桐花毯 驚垃圾是我的本性 請莫用文明 𧿬踏我的清白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古文人多愛貓

幽居 72.5 x 60.5 CM 布面油彩2024 文/賀源 畫/徐瑞 文人墨客以筆為刃,洞穿世間萬象,傾訴內心幽情。然而,在他們在日常中也有許多溫情時刻,譬如對貓的情感。 夏目漱石:貓眼看世界 夏目漱石,日本文學巨匠,其代表作《我是貓》以貓的視角對人類社會進行辛辣諷刺。現實中,夏目漱石同樣愛貓至深。在他的生活裏,貓不只是寵物,更是創作靈感的源泉。 有一次,夏目漱石家中養的貓不慎丟失,他心急如焚,四處尋找。那幾日,他寫作時心不在焉,往日流暢的文思似被貓帶走了一般。直到貓咪歸來,他才如釋重負,臉上重現笑容。他與貓相處時,常長時間觀察貓的一舉一動。貓在榻榻米上慵懶打滾,用爪子洗臉,或是機敏地捕捉飛蟲,這些日常瞬間都被夏目漱石收入眼底,而後巧妙融入作品。在《我是貓》裏,貓對人類愚蠢行為的嘲諷,如對主人苦沙彌的迂腐、迷亭的吹牛等,都源自夏目漱石對貓神態、習性的細緻觀察,借貓之口,揭示人性弱點與社會荒誕,讓讀者在捧腹大笑中陷入沉思。 老舍:貓性與人性 老舍對貓的喜愛也廣為人知。他曾寫過《貓》這篇散文,文中將貓的古怪性格和可愛模樣描繪得淋漓盡致。老舍家中養了多隻貓,它們各有個性。有的貓溫順親人,常依偎在老舍腳邊,陪他寫作;有的貓則活潑調皮,在屋內上躥下跳,打翻物件。 有一回,一隻小貓趁老舍寫作時,跳上書桌,在稿紙上留下梅花般的腳印。老舍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停下筆,微笑著撫摸小貓的腦袋,看著稿紙上的腳印陷入遐想。他把這些與貓相處的點滴,生動地寫進文章裏。「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兒伸出來要求給抓癢,或是在你寫稿子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在老舍筆下,貓的每一個舉動都充滿靈性,他以細膩筆觸展現貓性與人性的交融,讓讀者感受到貓給平淡生活帶來的驚喜與溫暖,也流露出他對貓深深的寵溺。 錢鍾書與楊絳:貓引發的「鄰里風波」 錢鍾書和楊絳這對文壇伉儷,對貓的喜愛也別具一格。他們在清華園居住時,家中養了一隻活潑可愛的貓。這隻貓機靈聰慧,常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歡樂。 當時,鄰居林徽因家也養了貓。兩家的貓時常一起玩耍,可偶爾也會因爭搶地盤或食物而打架。錢鍾書十分護自家的貓,每當貓打架,他總會拿著竹竿出門「助威」,幫自家貓「出頭」。楊絳在《我們仨》中曾回憶此事,言語間滿是對錢鍾書孩子氣行為的嗔怪與愛意。錢鍾書對貓的這份偏愛,不僅是對小動物的喜愛,更體現出他在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之餘,對生活中微小樂趣的珍視。貓在他們的生活裏,是連接彼此情感、增添生活情趣的重要紐帶,為他們的婚姻生活添了許多溫馨浪漫的色彩。 艾略特:為貓寫詩 美國詩人T.S.艾略特對貓的癡迷,則催生了一部經典音樂劇。艾略特從小就與貓相伴,貓的神秘、優雅和獨立個性深深吸引著他。他創作了詩集《老負鼠的實用老貓經》,詩集中每一首詩都為不同性格的貓畫像。 比如《貓經》中的「格斯:劇院貓」,艾略特細緻地描繪了格斯曾在舞臺上的輝煌,以及如今衰老後的落寞,賦予貓豐富的情感與人生故事。這些詩作充滿奇思妙想,將貓的習性與人類社會巧妙關聯。後來,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受此詩集啟發,創作出轟動世界的音樂劇《貓》。舞臺上,一隻隻「貓」以獨特的舞蹈和歌聲展現出艾略特詩中的貓形象,讓全球觀眾領略到貓的魅力與詩人對貓的獨特理解。艾略特對貓的熱愛,通過文字跨越界限,成為舞臺上永恆的經典,感染著無數人。 文人愛貓,愛的不只是貓的可愛模樣,更是貓身上所映照出的人性、自由與生活的詩意。貓成為文人的靈感繆斯,或化作情感寄託,陪伴創作的孤寂、生活的瑣碎,在文人的筆下與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溫柔印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