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醫院通過溫室氣體盤查驗證

  馬偕醫院通過ISO 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驗證。(馬偕醫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馬偕醫院通過ISO 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驗證,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10日接下證書時表示,馬偕醫院將會更努力朝向節能減碳與能源轉型之目標邁進。 馬偕醫院指出,馬偕在2014年即完成G3.1版本醫療體系認證的企業永續報告書,並一舉拿下非營利組織類金獎肯定。今年也榮獲遠見ESG企業醫療永續獎社會公益貢獻首獎殊榮,並推派30位主管接受教育訓練課程取得「氣候與健康管理師」,達到健全機構治理、發揮社會影響力、落實環境永續的目標。 馬偕總院長張文瀚表示,馬偕醫院致力做到為病人、為員工、為地球環境品質而努力,將秉持永續發展的精神,持續在追求醫療進步的過程達成綠色轉型,為落實與貫徹執行,院內並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以此團結與整合內部單位與共識,將能源淨零理念循序漸進推動。 馬偕醫院溫室氣體盤查召集人副院長許希賢表示,台北、淡水與兒童醫院花了近3個月時間進行全面盤查,由於醫院內冷氣、冰箱、製冰機、空調等具冷媒的設備非常多,另包括電力消耗、廢棄物運送路程等也列入溫室氣體盤查計算,獲得認證也足見醫院對各範疇均有非常重要的努力成果。 馬偕醫院指出,本次是針對醫院設施、能源使用、廢棄物處理等項目,全面盤查2024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依ISO 14064-1:2018標準完成驗證,且通過認證將是下一個能源管理、降低碳足跡努力的開端,將更致力推動醫療淨零發展,為結合專業醫療與環境責任,實現綠色醫療的願景。

Read More

桃療:冷氣病損健康

  桃療提醒舒適二十六度節能又健康。(桃療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護理科提醒民眾,長時間待在低溫且不通風的空間中,容易引發俗稱的「冷氣病」,出現頭暈、肩頸僵硬、疲倦、食慾不振等症狀,甚至影響自律神經、睡眠品質及情緒穩定,建議將室溫維持在二十六至二十八度之間,節能又健康。 「冷氣病」常見於辦公族群、長者與體質較敏感的人,對身體健康造成極度影響,因室內外溫差過大、久坐缺乏活動及空氣流通不良等因素有關。桃療護理科溫馨提醒民眾,冷氣溫度設定適中,維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時開窗通風或使用循環扇,讓室內空氣流動、避免濕氣堆積。最重要每一~二小時起身伸展、走動,並記得補充水分,讓身體保持活力,留意身體警訊:若出現異常疲倦、頭暈、冒冷汗等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 桃療表示,在冷氣房享受涼爽的同時,別忘了愛護自己的身體與地球,過度依賴冷氣可能損害健康,也會增加能源消耗與碳足跡,透過改善通風環境並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僅能享受清涼,更能實現健康與環保的雙贏生活。愛護自己及地球由小動作做起,共同攜手迎接涼爽、健康又永續夏日生活。

Read More

婦邁步困難 中醫治療改善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江驊修提醒,適度運動可強化下肢肌力、延緩關節退化。除針灸治療外,建議控制體重以減少關節負擔。(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70多歲陳姓婦人隨年齡增長,開始出現雙腳膝蓋疼痛困擾,每每行走舉步維艱,經西醫診斷為退化性關節炎,接受止痛藥及玻尿酸注射治療疼痛仍未好轉,只好轉而尋求中醫治療。案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江驊修診治,經針灸治療數週,症狀改善,現也持續回診治療。 江驊修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膝關節疼痛常見於長者,發生率約以50歲為分界呈現增長趨勢,其中女性發病率更高於男性。以膝蓋為最常受影響部位,常見症狀包括疼痛、腫脹、運動受限與關節畸形等。目前西醫臨床治療多以止痛藥、玻尿酸注射及關節手術為主。 而在中醫理論中,膝關節疼痛屬於「膝痹」,依據患者個人體質、症狀又可分為虛證、實證及虛實夾雜三類型。虛證多與年長者筋骨失養有關,實證則可能與風寒濕邪入侵或氣滯血瘀所致的經絡阻塞有關。透過針灸犢鼻、足三里、陽陵泉、懸鐘與血海等等穴位,能促進膝部與腿部的血液循環,在活絡經脈進一步降低局部發炎反應以達到止痛、消腫效果。 臨床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與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病率成正比,適度運動可強化下肢肌力、延緩關節退化。除針灸治療外,建議控制體重以減少關節負擔,避免長時間提重物、久蹲、久跪及不當爬樓梯、劇烈活動等。 江驊修強調,飲食應減少攝取高油、高糖食物降低發炎反應,適量攝取富含維生素、鈣質與蛋白質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牛奶及豆製品,以利修復關節、強化骨骼,提升長期保健效果。

Read More

守護東部頭頸癌患者 陳培榕獲醫療奉獻獎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特頒贈「二0二五醫療奉獻獎」,表彰花蓮慈院陳培榕副院長三十餘年來守護東部頭頸癌患者。 (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特別頒發「二0二五年醫療奉獻獎」表彰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陳培榕醫師對東部偏鄉健康始終如一的付出與貢獻,已成為東部頭頸癌患者最值得信賴的生命守護者。 慈濟醫院表示,就讀台大擔任實習醫師開始,陳培榕自一九八六年就開始在花蓮慈濟醫院支援,因為喜歡花蓮的清淨質樸,加上與世無爭的個性,一九九三年升任主治醫師後,他自願從台大到花蓮慈院服務。耳鼻喉科從他「一人科」開始,白天門診與手術,夜晚照顧病房與急診,全年無休,隨時待命。不論門診多晚下診,病房裡總能看到他巡視的身影。 慈濟醫院強調,東部地區頭頸癌盛行率高,陳培榕整合外科、腫瘤內科、放射治療、營養、復健等專業,於一九九八年率先於東部成立「頭頸癌跨科整合治療團隊」,並致力提升存活率與生活品質,推動病人的功能保留,造福無數東部病患。更為晚期病人設計個別化療程,讓患者在花蓮也能獲得全方位照護。 陳培榕從一九九九年玉里慈院啟業以來,便南下至距離花蓮近一百公里的玉里看診,至今二十餘年未曾間斷;更赴東海岸、台東、綠島等地義診、往診。在 COVID-19 疫情最嚴峻的時期,陳培榕親自堅守第一線,投入社區篩檢、轉診與遠距照護,守住花蓮地區防疫陣線。 陳培榕表示,自己只是做一個醫師的本分,不算奉獻,當醫師的本分就是要救人。有榮幸可以在東部盡一份醫師的責任,也能在這裡生活,享受東部的風土人情,作育英才,並讓病人活得更健康,對三十餘年的行醫生涯已是心滿意足。

Read More

在室男長菜花 疑上健身房感染

  大甲李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黃品叡指出,20多歲男子沒性行為卻在會陰處長菜花,有可能是接觸到不潔的健身器材或毛巾,導致受感染。(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20多歲的男子日前發現陰囊到肛門之間會陰處,長出一顆顆突起的小肉芽,用手摳除後,沒想到卻愈長愈多,嚇到趕緊到醫院就診。醫師檢查後,研判男子長菜花,追問對方有沒有不安全性行為,男子宣稱非常潔身自愛,但每週去健身房至少3次,醫師推斷有可能是接觸到不潔的健身器材或毛巾,導致感染菜花。 大甲李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品叡說,進行內診時,在陰囊跟肛門間發現長了至少16顆菜花,最大直徑約1公分,一度懷疑男子也有可能是男男不安全性行為,仔細檢查,除了會陰,肛門口、陰莖、陰囊上全都沒有發現菜花。 男子聽到難以接受,直呼「怎麼可能!」強調自己非常潔身自愛,從來沒有談過戀愛,也沒有不良嗜好,不抽菸、不喝酒,從沒去過聲色場所,也沒有上網尋求一夜情,不理解為何會感染菜花,覺得根本就是莫名其妙。 黃品叡請男子再仔細想想,有沒有出入不安全的場所。男子說,自己生活很單純,下班後比較常去的場所就是健身房,平均每週至少去三天。每次到健身房都會做重訓,拿啞鈴做訓練時,都會摩擦到會陰的地方,再加上自己穿透氣的運動褲,長菜花的地方剛好就在摩擦處,也會用健身房的毛巾,懷疑因此遭受感染。 黃品叡表示,菜花的潛伏期很長,從感染到出現症狀可能需要幾週到幾個月,感染初期,生殖器或肛門附近會出現一些扁平突起的淡紅色丘疹,通常不會痛也不會癢,也沒有異味,因此,很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期,萬一不小心感染,不要難以啟齒羞於看診。 黃品叡說,菜花感染途徑最常見的便是不安全的性行為,但是,如果皮膚有破皮,接觸到受汙染的表面,例如公廁馬桶、泡溫泉、游泳池等場所,也有機率會受到病毒感染。他建議患者把內衣褲全都更新,同時再電燒後三個月再回診追蹤,避免再度復發。

Read More

心電圖肺高壓偵測系統 食藥署認證

  心電圖肺高壓偵測系統獲頒國家新創獎之臨床新創獎,透過系統檢查可整體提升患者存活率。(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台中榮總與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及日本醫療機構共同完成全球首款跨國、跨中心驗證的「心電圖肺高壓偵測系統」,有助篩檢死亡率極高的肺高壓患者,且診斷效能顯著優於傳統醫師。 台北榮總指出,心電圖肺高壓偵測系統已獲食藥署認證,亦獲得第20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肯定。 台北榮總表示,肺高壓為一種高死亡率的心肺疾病,全球患者超過2500萬人。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且缺乏即時、便捷的篩檢工具,常導致延遲診斷,增加病人死亡風險。本次開發的肺高壓偵測系統結合人工智慧與心電圖分析技術,無需額外臨床參數,只需搭配常見心電圖機與個人電腦,即可於5至10分鐘內完成判讀。其診斷效能顯著優於傳統醫師,靈敏度高達83.1%,AUC可達0.86。 台北榮總指出,心電圖肺高壓偵測系統已於台北榮總及台中榮總、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及日本Makiminato與Nakagami醫院完成跨院與跨國場域驗證,並成功應用於多種心電圖機型,展現高度穩定性與廣泛通用性。目前已導入實際臨床場域,協助醫師快速識別高風險患者,有效提升早期診斷效率。 台北榮總指出,食藥署核准心電圖肺高壓偵測系統為醫療軟體後,這套系統可正式應用於臨床診斷,並與台灣醫學影像股份有限公司展開產學合作,推進市場應用與技術轉移。未來將積極推廣至基層醫療、診所及健康檢查中心,作為國民健康預防的重要工具。系統具備低成本、高效率之特性,亦可納入全民健保及國家級健康檢查計畫,進一步減輕醫療支出與社會負擔。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胡瑜峰表示,期望透過這套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工具,讓更多高風險族群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升整體存活率。

Read More

強化醫療支援體系 高榮國訓中心合作

高雄榮民總醫院與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簽署合作協議。(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榮民總醫院與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十日簽署合作協議,攜手打造更完整的運動員健康保障機制,雙方期盼透過資源整合,培育更多頂尖運動人才,並強化國家隊醫療支援體系。 國訓中心執行長龔榮堂表示,國訓中心長年肩負培育我國菁英運動員的重責大任,無論是奧運、亞運或各項國際賽事,皆扮演選手最堅強的後盾,舉凡培訓、生活照護到賽事支援,皆投注大量資源與心力,二0二0東京奧運奪得二金四銀六銅,二0二四巴黎奧運亦抱回二金五銅,成果斐然,為台灣爭光。 高雄榮總長期投入運動醫學領域,擁有專業醫療團隊與先進設備,並與多所運動機構及學術單位合作,推動運動傷害預防、微創精準醫療與再生醫學發展,除協助運動員傷後重建,高雄榮總亦重視預防與健康管理,致力讓選手無後顧之憂,專注拼搏。   高雄榮民總醫院與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簽署合作協議。(記者許正雄翻攝) 此次合作協議簽署,象徵雙方正式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高雄榮總將提供專人對口醫療服務,針對國訓中心選手與教練團,推出健康檢查優惠、運動功能評估、駐點門診及隨隊醫師服務,確保運動員於培訓及賽事期間,都可獲得即時、專業、連貫的醫療支援,為體育與醫療發展注入新能量。

Read More

打造友善醫療環境 部桃「住院整合照護」守護失智患者

部桃近年積極推動「失智症住院整合照護計畫」。(圖/部桃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一位患有中度失智症的張姓長者,因突發肺炎緊急住院,在面對陌生醫療環境時,出現明顯躁動與遊走行為,讓家屬憂心不已。所幸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失智症個案管理師朱彥霓的即時介入下,長者情緒逐漸穩定,不僅減少了鎮靜藥物的使用,更讓家屬深刻感受到貼心與支持,度過這段焦慮期。 朱彥霓指出,失智長者在住院初期,常因無法理解眼前情境而感到恐懼與不安,環境的變化容易引發焦慮與行為問題。她說,「我們先協助病房調整動線與環境標示,減少視覺混亂,並與護理團隊協調照護方式,同時安排家屬於白天時段輪流陪伴,透過熟悉的聲音與陪伴讓病人建立安全感,也有效減緩其不安情緒。」 這樣的穩定成果,來自部桃近年積極推動的「失智症住院整合照護計畫」。計畫以病人為中心,由專責的個案管理師於病人入院初期即展開訪視,詳細掌握病史、生活習慣與照護需求,並整合醫療團隊與病房資源,共同擬定個別化的照護方案。朱彥霓強調,個案管理師的角色不只是協調者,更是病人與醫療體系、家屬之間的重要橋樑。透過持續訪視與觀察,可即時調整照護策略,協助醫護團隊掌握病情動向,也讓家屬在漫長照護歷程中獲得實用建議與心理支持。 部桃失智照護中心主任王韋翔則指出,失智症的照護不能只靠單一科別,而是需要整合各專業領域共同參與。他表示,「失智症是一項全社會的照護挑戰,透過跨團隊合作與個案管理師的積極介入,即使在住院期間,病人也能感受到尊嚴與被理解的對待,讓醫療過程不再是恐懼與壓力的來源。」 部桃提到,隨著台灣高齡化速度加快,失智症照護需求日益迫切。該院未來將持續強化失智症照護網絡,擴大整合醫療與社會支持資源,推動全人整合照護模式,讓每一位失智症患者即使在住院過程中,也能得到溫暖且妥善的照顧。這不僅是醫療品質的展現,更是社會對長者尊嚴的堅持與守護。

Read More

2025長照創新國際研討會 新北市府攜手專家共繪長照新藍圖

本次研討會廣邀國內外產官學代表與實務工作者,進行跨域對談,探索長照政策與服務創新的未來方向。(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面對超高齡社會挑戰,新北市於今(10)日及明(11)日兩天,在新板希爾頓酒店舉辦「2025長照創新國際研討會」,廣邀國內外產官學代表與實務工作者,聚焦「創新照護」、「智慧科技」、「在地安養」三大主軸,進行跨域對談,探索長照政策與服務創新的未來方向,新北市長侯友宜重視市府長照政策,親自出席活動致詞。 侯友宜表示,面對快速老化的人口結構,新北市高齡人口已達78萬人,佔全市人口近兩成,為全國之最。市府積極強化長照資源的布建與整合,以智慧醫療、運動健康與在地安養為核心,在三芝、淡水區打造整合了綜合型長照機構、日間照顧中心、智能衛生所及中高齡友善住宅的「長照創新聚落」,利用區域特色發展可持續性的創新照護模式。為汲取國際經驗、深化政策視野,曾赴新加坡參訪獲獎社區 Kampung Admiralty,借鏡其全齡共融設計,作為本市銀新未來城規劃的重要參考;今年亦親赴日本,實地了解AI平台與科技輔具於照護現場的應用,進一步強化智慧照護與創新聚落的推動方向,持續引領新北邁向高齡友善、與國際接軌的城市願景。 侯友宜強調,新北市預計於115年成立六都首創的「高齡長期照顧處」,統籌推動長照政策資源與治理體系,深化對高齡者的支持承諾。「2025長照創新國際研討會」不僅是跨域交流平台,更是促進國際趨勢與在地策略鏈結的重要契機,將持續透過交流合作,推動臺灣長照體系邁向創新升級與制度深化。 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本次研討會的國際講者陣容涵蓋澳洲、新加坡與日本等地專家。澳洲 Flinders University 教授 Stacey George 將解析當地長照制度發展趨勢;新加坡 NWC Longevity Practice 執行長將分享高齡化社會下的政策應對與保險制度設計。來自日本的善光會,將介紹其於資訊平台、護理機器人與感測技術在長照現場的應用經驗;樂天堂理事長則分享日本旭市推動「生涯活躍之都」的實踐歷程,展現地方政府如何整合資源、營造高齡友善生活環境。 衛生局提到,國內方面,邀集多位政策與實務代表參與,包括衛福部呂建德次長、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潤秋,分別就長照 3.0 政策走向與新北長照創新政策執行成果進行說明。國衛院與智齡科技分享智慧照護研究成果與應用現況;好好園館與長泰老學堂介紹青銀共居服務住宅與社區自立支援上的成果;同時,新北市城鄉發展局亦分享社會住宅政策與高齡友善設計的整合方向;潘冀建築師事務所,則以建築專業視角,探討如何透過空間規劃促進高齡友善與生活支持整合。

Read More

每日乳品建議量 國人普遍攝取不足

「蔬菜起司餅佐優格醬」運用起司、牛奶、優格等3種乳製品入菜,一次補足骨骼與肌肉健康所需。(北榮新竹分院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面對超高齡時代來臨,長者營養攝取成為維持健康與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基礎。乳品類富含優質蛋白質與鈣質,不僅能維持骨骼健康、預防骨質疏鬆,也有助提升免疫力與肌肉量,是高齡者不可或缺的關鍵營養來源。 北榮新竹分院表示,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65歲以上族群,81~92%每日乳品類攝取量不足1份。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乳品的建議量為每日1.5~2杯,國人攝取不足的比例高。而乳品類富含優質蛋白質與鈣質,是長輩營養的最佳來源。 該院營養科指出,由於飲食習慣或口感偏好,許多長輩對乳製品有排斥或陌生感。為此特別設計「蔬菜起司餅佐優格醬」健康料理食譜,運用起司、牛奶、優格等3種乳製品入菜,讓長者在無形中補充營養,同時品嘗到溫潤綿密的美味口感。 「蔬菜起司餅」採用馬鈴薯與櫛瓜作為基底,豐富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腸道蠕動與消化。搭配乳品拌入,餅體質地濕潤柔軟,適合牙口或吞嚥功能較弱的高齡者。每一份約258大卡,提供10公克蛋白質與239毫克鈣質,一次補足骨骼與肌肉健康所需。 適量食用乳品可降低骨折風險與肌少症發生率,同時也有助於提升免疫防護力。透過將乳品融入日常菜色,不但增加接受度,也讓料理的營養價值大大提升。「蔬菜起司餅佐優格醬」的另一項特色,是利用自然香料取代過多鹽分,降低慢性病風險。長者在享用時不需擔心鈉攝取過量,兼顧美味與健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