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長庚40週年慶 情人湖健走 逾兩千人響應

健走好處多多,基隆長庚今年特別設計兩種路線「勇腳組」、「休閒組」,讓不同體能需求的民眾都能輕鬆健走。(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7日舉行情人湖健走活動,今年適逢基隆長庚醫院40週年慶,活動擴大辦理,吸引逾2千人同心健走,全程近4公里,齊心走出健康與活力。 長庚醫院自2008年起推動「情人湖健走活動」,至今已邁入第18年,今年活動特別設計兩種路線「勇腳組」、「休閒組」,讓不同體能需求的民眾都能輕鬆健走。 此外響應全球永續行動與台灣減塑政策,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延續「無痕飲水、減塑先行」措施,不再發放瓶裝水,而是設置供水站,鼓勵自備環保杯。據估算可減少約2千個寶特瓶使用。 活動邀請鶯歌工商女子排球隊為代言人,鶯歌工商女子排球隊為「長庚公益運動醫學照護計畫」之選手,在高中排球聯賽中,以普通班的姿態,擊敗傳統強敵東山高中,贏得隊史首座冠軍,其運用運動家精神,鼓勵健走的民眾,積極向上,永不放棄。 院長吳俊德表示,健走的好處多多,包含改善心肺健康、控制體重、預防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強化骨骼、舒緩壓力、改善情緒等生理和心理益處,作為一種低門檻的運動,健走不需要特殊裝備,也不對關節造成過大壓力,適合各年齡層,能有效降低慢性病風險,並有助於延長壽命,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將持續推廣健走,期望更多社會大眾能與家人一同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預防慢性疾病、提升生活品質,共同邁向健康與幸福。

Read More

子宮肌腺症 她月經像血崩 多次降到常人一半以下血量

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陳嘉霖表示,子宮肌腺症是女性常見婦科疾病之一,主要因為子宮內膜組織異位侵入子宮肌層所致。(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45歲的吳姓女子長期深受子宮肌腺症困擾,近1年來,每逢月經都大量出血,血紅素甚至多次降到6.0gm/dl以下,只有健康人一半不到的血量,多次因嚴重貧血送急診輸血;更棘手的是,吳女因血栓疾病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導致出血量更難控制,且因血栓風險無法使用常見的荷爾蒙藥物治療。她的子宮因肌腺症腫大至約懷孕20週的大小,合併「子宮肥大手術困難、高出血風險、藥物治療受限」三重挑戰,讓她一度陷入無助。 子宮肌腺症是女性常見婦科疾病之一,發生率約為20%至35%,主要因為子宮內膜組織異位侵入子宮肌層所致。 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陳嘉霖指出,不少患者誤以為只是單純經痛或貧血延遲就醫,或是將子宮肌腺症引起的大子宮誤認為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所產生的問題通常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惡化,通常會需要長期的綜合性治療。 陳嘉霖表示,臨床上,子宮肌腺症的治療方式主要分為3類:藥物治療、非侵入性或低侵入性治療、以及手術治療。但對合併血栓疾病、需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出血量較多且子宮腫大到20多公分的吳女來說,無法使用藥物治療且非侵入性療法無法控制病情,傳統手術可能因出血量大、術後臥床造成的血栓併發症風險高而相對危險。因此,醫療團隊與吳女充分討論後,決定採「達文西微創手術」進行切除子宮。 陳嘉霖說,由於達文西手術結合3D立體高清視野與靈活的機械手臂,能精準辨識並切除病灶,降低對周邊器官與血管的傷害,即使在處理腫大子宮時,依然能清晰分辨組織結構,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達文西手術不僅傷口小、出血量少,術後恢復速度也顯著加快。 陳嘉霖表示,多數患者術後3至5天內即可出院,約2週即可恢復日常生活,感染與併發症風險也相對更低。對於如吳女這類屬於高風險族群的患者而言,達文西手術的微創優勢尤為關鍵。 陳嘉霖提醒,若經常出現月經量過多、經痛加劇、經期過長,甚至因貧血而感到頭暈乏力時,都可能是子宮肌腺症的警訊。

Read More

北醫附醫血脂系統 主動示警

北醫附醫2024年起導入「血脂決策輔助系統」,可協助醫師看診時快速且精準掌握病人血脂狀況及用藥。 (中央社) 新增文章 本報綜合報導 高血脂藏心血管危機,卻有高達6、7成心肌梗塞患者控制不佳。北醫附醫導入「血脂決策輔助系統」,示警讓醫師知道患者哪些風險因子未達標,未來將拓展至糖尿病等慢病管理。 第2屆台北醫學會6日登場,以「未來醫學」為主題,近70名國內外醫療專家聚焦未來醫院、未來診斷、未來醫療、未來臨床試驗、未來醫學教育等5大面向,展現智慧醫療帶動的未來醫院願景。 台灣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健康老化的關鍵之一就是把慢性病控制好,總統賴清德上任提出「健康台灣」政策,其中三高防治888計畫成核心戰略,目標提升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族群照護品質。 預防勝於治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暨心臟內科醫師陳志維在會中分享,北醫附醫在2024年起導入「血脂決策輔助系統」,系統串接病人檢驗數據、診斷與用藥紀錄,依風險分層自動標示未達標個案,並提供調藥建議,協助醫師看診時快速且精準掌握病人血脂狀況及用藥。 陳志維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說明,因心肌梗塞而安裝支架的患者,本身就是屬於更需要把膽固醇控制好的族群,現實卻是僅約30%到40%的患者在出院達標,大部分都控制得不太好。 他指出,台灣醫療現況常常是一名醫師要在幾個小時內看100個病人,如何把每名病人的危險因子控制好,需要決策輔助系統;不管病人在哪個科別、哪個醫院回診,系統都會跳出提醒讓醫師知道,進而針對高風險病人做仔細判讀和調整藥物。 陳志維以北醫附醫為例,每年有至少250名放過支架的心肌梗塞患者,系統導入後,急性冠心症病人出院3個月內的低密度膽固醇檢驗率由39%提升至77%,急性冠心症病人出院後1個月的調藥率從6%上升至21%;極高風險病人低密度膽固醇控制率(小於55mg/dL)從19%提升至44.8%,複合降脂藥方使用率亦明顯提升。 他說,預計明年將系統進一步應用,結合各項檢驗數據,拓展至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慢性病管理,甚至往前到初級預防,針對還沒有發生事件、但血糖已偏高一陣子的患者,系統可在病患就診時給醫師適當提醒;希望減輕醫師的決策負擔,讓更多患者達標,也符合衛福部推動的888目標。

Read More

VR體驗失智症 理解患者困境

民眾以AI操作體驗失智病患可能面臨的問題。(陽交大宜蘭醫院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6日在蘭陽院區舉辦「失智月主題活動從心開始,走進你的視界」,吸引眾多失智症家屬與民眾參與。透過沉浸式VR共感體驗、專題講座及社區資源分享,帶領大眾以全新角度理解失智症,強化社會對患者與家庭的支持。 活動首次導入「失智情境VR共感體驗」,讓參與者以第一人稱視角,體驗失智者常面臨的三大困境,包括空間錯置的焦躁、黃昏症候群的恐慌,以及視幻覺造成的恐懼。許多民眾直呼震撼,表示更能體會失智患者的無助,也引發現場強烈共鳴。此外,現場邀請神經內科林儀儒醫師主講照護專題,說明如何及早辨識失智警訊、處理行為困擾與整合資源。醫院也與新民樂智據點、壯圍樂智據點及多家長照機構合作,展示在地服務,鼓勵社區共同打造完善支持網絡。 陽明交大醫院自承辦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計畫以來,至113年底已服務超過5千7百多名失智者,院長黃志賢強調,失智症是社會共同課題,希望藉VR共感體驗喚起更多耐心、包容與愛心,讓宜蘭成為更溫暖的城市。

Read More

柚見中秋! 6族群7藥忌口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柚子6族群須忌口,7大藥物不建議一起吃。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中秋節將近,柚子與文旦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應景水果,香甜多汁又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對提升免疫力、促進腸道健康都有幫助。不過營養師高敏敏提醒,柚子雖然營養滿分,卻不是人人都能無限量享用,特定族群吃多了反而可能帶來健康風險,尤其正在服藥的人,更要避免與柚子同時食用,以免藥效失衡。 首先,有「6類族群」吃柚子要特別注意。包括腎臟疾病患者,由於柚子含鉀量不低,腎功能不佳者若攝取過多,恐引發高血鉀、心律不整;胃食道逆流患者則要避免空腹食用,以免果酸刺激胃酸分泌;糖尿病或需控制血糖的人,也要注意柚子糖分不低,1顆柚子相當於3份水果,過量恐使血糖急升。體質偏寒者、手腳易冰冷的人,因柚性涼,過食可能影響氣血循環;腸胃功能虛弱或容易腹瀉者,攝取過量也會因纖維與水分過多導致腸胃不適。最後,最需要小心的族群就是正在「服藥中的人」。 高敏敏指出,柚子及葡萄柚中含有「呋喃香豆素」,會抑制肝臟中代謝藥物的重要酵素CYP3A4,造成藥物濃度在體內累積,等於無形中吃下「雙倍劑量」,增加副作用風險。特別是以下「7大類藥物」千萬別與柚子同食:包括免疫抑制劑、降血脂藥、降血壓藥、抗組織胺、抗心律不整藥、抗栓塞藥、以及抗癲癇藥。一旦與柚子交互作用,可能造成腎毒性、肌肉病變、血壓驟降、心律不整、出血風險或神經系統副作用。 她提醒,並非僅限於「同時服藥配柚子」才會出現影響,就算前後間隔數小時,藥效也可能受到干擾。建議正在服藥者在治療期間應完全避免柚子與葡萄柚相關製品,若真的想吃,務必先諮詢醫師或藥師專業建議。 中秋團圓,柚子美味宜人,但高敏敏營養師再次呼籲,民眾應依自身體質及健康狀況適量食用,才能安心享受佳節氛圍。

Read More

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 助成長

醫師黃秀莉提醒,轉骨偏方可能含有影響荷爾蒙的成分,導致性早熟與骨齡提早閉合,反而讓孩子停止生長。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小學一開學,發現孩子的身高被同齡同學追過,家長擔心孩子「長不高」,甚至誤信坊間「轉骨藥」或補品。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童內分泌專科主任黃秀莉醫師提醒,孩子的生長就像蓋房子,基因是藍圖,但施工品質決定能否發揮潛力。營養、運動、睡眠等後天因素,約可影響2-4成,若能把握正確的生活習慣,孩子就有機會朝向理想身高發展。 黃秀莉醫師指出,均衡飲食是成長的基礎,三餐定時、少挑食,並攝取足夠蛋白質、鈣質與鋅等營養素,是幫助骨骼發育不可或缺的關鍵;牛奶、蛋、魚、雞肉與豆腐屬於優質蛋白來源;乳製品、深綠蔬菜及豆類則能補充鈣質。相反地,若孩子常以含糖飲料、零食代替正餐,不僅營養不足,還可能造成肥胖,反而阻礙發育。 除了飲食,規律運動也是刺激骨骼成長的重要推手,黃醫師建議,孩子每天至少應進行20到3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例如跳繩、籃球、游泳等,可助於刺激生長板。同時,戶外活動可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她提醒家長,比起短期高強度訓練,找到孩子能長期堅持並樂在其中的運動,更能帶來持續效果。 睡眠則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關鍵時段。研究顯示,晚間10點至凌晨2點為生長激素最活躍的時間段,若能在此時進入深層睡眠,對身高發展最有幫助。幼兒每日需睡眠10-13小時,兒童9-11小時,青少年則8-10小時。規律的就寢時間、避免睡前使用3C產品與營造安靜舒適的環境,都能讓孩子獲得更好的睡眠品質。 黃秀莉醫師特別提醒,坊間充斥的轉骨偏方多未經科學驗證,甚至可能含有影響荷爾蒙的成分,導致性早熟與骨齡提早閉合,反而讓孩子停止生長。此外,定期追蹤成長曲線也相當重要。黃秀莉醫師建議,家長應持續監測孩子的身高體重,若發現明顯落後同齡,或女孩在8歲前、男孩在9歲前就出現第二性徵,都應及早就醫。

Read More

高市肺癌早期檢出率達7成

高雄市推動公費肺癌篩檢,早期肺癌檢出率達7成,篩檢人數為全國第一。(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自111年7月1日推動公費肺癌篩檢,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3萬6,423位市民接受篩檢,找出431肺癌個案,其中早期肺癌(第0至第1期)檢出率達7成,篩檢人數為全國第一,展現高雄市積極推動公共衛生篩檢政策的具體成效,也凸顯早期篩檢對提升治癒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性。 衛生局表示,目前轄內有27家肺癌篩檢醫院,提供市民便利篩檢服務,透過醫院獎勵計畫、鼓勵診所轉介,激發醫療院所篩檢的動能,配合婦女節推出女性健康專案,提升女性受檢率。 另為落實健康平權,避免醫療資源集中都會區,地域差異影響篩檢意願,針對茄萣、彌陀、永安、梓官、旗山、美濃、六龜、甲仙、杉林、內門、田寮、茂林、桃源、那瑪夏等十四個偏遠及醫療不足地區,以各區衛生所為平台建置「綠色通道」,專案鏈結可提供篩檢服務的醫療院所進行檢查與後續追蹤,有效提升檢查便利性,統計經衛生所轉介肺癌篩檢人數從111年134人,大幅提升至113年1,050人。 民眾反映,其母平時不吸菸,生活作息正常,惟母親的兄弟姊妹曾罹患肺癌,偶然機會在社區活動看到公費肺癌篩檢宣傳單,符合公費篩檢資格,經衛生所轉介到醫院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意外發現肺部有微小病灶,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第1期肺腺癌,所幸及早發現,接受微創手術順利康復,目前定期追蹤,生活品質未受影響。 目前高雄市27家肺癌篩檢醫院可至衛生局官網(https://gov.tw/3Rg)查詢,符合公費篩檢資格,包括具肺癌家族史,45至74歲男性或40至74歲女性,且其有血緣關係之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的民眾;或是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每日吸菸包數×吸菸年數≧20包-年,例:每天1包吸20年)、仍在吸菸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可洽肺癌篩檢醫院詢問,預約檢查篩檢。

Read More

台中21天新生兒咳嗽到吐 染RSV

出生僅21天新生女嬰出現嚴重咳嗽到吐等症狀,就醫檢查後發現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1名出生21天的新生兒,出現嚴重咳嗽到吐、鼻塞、痰多且食慾不振,就醫檢查後發現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醫師提醒,免疫力較弱的寶寶,一旦感染容易引發嚴重併發症,家長不可輕忽。 烏日林新醫院小兒科醫師賴永清指出,RSV具有高度傳播力,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播1次可傳染給3人,由於症狀與感冒類似常常疏忽,導致引發嚴重下呼吸道感染,以往好發在冬季,但現在幾乎1年4季都有可能發生。 女嬰經醫療團隊支持療法照護2週後,終於康復出院。(記者陳金龍攝) 賴永清提到,RSV是5歲以下嬰幼兒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源,約有68%的嬰幼兒在1歲前曾經感染RSV,2歲前多達97%都曾感染過RSV。 賴永清說,多數嬰幼兒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如咳嗽、流鼻涕、發燒等,但從感染到重症往往只需3到5天,其中高達30%至40%會惡化至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甚至50%至80%因細支氣管炎住院的病童,合併呼吸窘迫、喘鳴聲,不可不慎。 賴永清表示,目前沒有專門治療RSV的特效藥,主要是支持性治療,幫助緩解症狀。孕婦可透過接種RSV疫苗,或在嬰幼兒出生後施打RSV單株抗體,及早預防避免重症發生。 這名女嬰經醫療團隊給予適當支持療法後,2週後順利出院。剛好女嬰的母親正在坐月子也有感冒症狀,不排除可能是媽媽傳染給女嬰。 賴永清提醒,RSV高風險族群為早產兒、先天性心臟病兒童,以及免疫力較弱的寶寶,一旦感染容易引發嚴重併發症,家長仍不可掉以輕心,務必隨時注意自身健康狀況,避免將病毒傳染給抵抗力較差的嬰幼兒。

Read More

腸道菌影響記憶力 抗失智契機

研究團隊模擬果蠅(左)遇到頭號天敵寄生蜂(右)的生存威脅環境,證實腸道菌對記憶維持至關重要。(恩主公醫院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恩主公醫院教研部主任范守仁及台大醫學院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長王培育,共同指導的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腸道菌不僅影響腸胃健康,更與「記憶力」息息相關,並登上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研究證實,當腸道菌消失時,記憶力也會隨之中斷,而補充益生菌後,記憶功能能夠恢復,顯示腸道菌在大腦與記憶維持上扮演關鍵角色。此成果不僅深化了腸道與大腦的科學理解,更為失智症與相關神經退化疾病的早期預防提供了新契機。 恩主公醫院教研部指出,在自然界中,寄生蜂是果蠅幼蟲的頭號天敵,研究團隊模擬這種生存威脅,發現當母果蠅目睹寄生蜂時,會產生「痛苦記憶」,接下來數天大幅減少產卵,以尋找更安全的環境,保護下一代。這種「因恐懼而停止產卵」的行為,正是果蠅長期趨避記憶的展現。 當研究人員利用抗生素或無菌培養方式,清除果蠅腸道中的共生菌後,果蠅在當下仍會因寄生蜂出現而短暫受到驚嚇,但隔天就恢復正常產卵,無法維持長期記憶。台大腦心所所長王培育指出,「它明確指出了腸道菌對於宿主形成特定記憶的必要性,這就像一支軍隊,腸道菌就是後勤補給官,一旦補給斷了,前線大腦的記憶部隊就無法持續作戰。」 為找出哪些腸道菌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團隊移植菌群,證實當無菌果蠅補充益生菌後,記憶力得以恢復;特別是「植物乳桿菌」(LP菌),能讓果蠅的記憶重啟;若再搭配「果實醋酸桿菌」(AP菌),效果更顯著且持久。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菌株之間的協同作用,能為大腦記憶功能帶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研究團隊發現,腸道菌其實會透過「養分」來和大腦對話;當果蠅失去腸道菌後,體液中的胺基酸濃度大幅下降,而胺基酸正是大腦維持運作與記憶不可或缺的養分。范守仁主任形容,腸道菌就像一座「營養工廠」,持續將食物轉換成大腦所需的原料,一旦工廠停工,大腦因缺乏養分就難以維持記憶功能。 為了驗證這一點,研究團隊在「沒有腸道菌的果蠅」飼料中直接添加支鏈胺基酸(BCAAs),結果成功讓牠們恢復記憶力;證明胺基酸正是腸道菌和大腦之間的關鍵「信使」,揭示了腸道健康對腦部功能的重要性。 這項研究也描繪出完整的「腸道菌–胺基酸–TOR訊息通路–記憶」鏈結,而TOR路徑一旦出現異常,就可能影響大腦與記憶功能。 范守仁指出,阿茲海默症、憂鬱症等疾病皆與腸道菌失衡及TOR路徑異常有關,這項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未來或許能透過調整腸道菌組成或補充特定營養素,作為延緩或改善認知衰退的輔助策略。研究也提醒人們,照顧腸道健康,不只是保護腸胃,更可能是守護記憶與大腦的第一道防線。

Read More

全國首創 雲12校設牙科診療椅 偏鄉牙醫據點

全國首創,雲縣府於偏鄉學校設置牙科診療椅,守護學童口腔健康。(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政府創全國先例,自籌逾1200萬元於口湖、元長等9鄉鎮12所學校各設置2座牙科診療椅,並與雲林縣牙醫師公會合作診療,照顧偏鄉學童牙齒健康與保健,開啟偏鄉牙科醫療新里程。 縣長張麗善說,偏鄉學童牙齒問題多,主因偏鄉醫療資源普遍不足,多個鄉鎮沒有牙醫診所,學童牙齒就診不便,造成蛀牙等問題。透過偏鄉學校設置牙科診療椅,雲林縣衛生局、牙醫師公會合作提高檢查與治療頻率,協助學生即時解決口腔問題。未來將擴展成社區牙醫診療據點,讓每張診療椅都能發揮最大效能,造福更多民眾與學生。 教育處長邱孝文說,牙科診療椅設置據點有林內鄉、口湖鄉、二崙鄉、土庫鎮、褒忠鄉、元長鄉、古坑鄉、四湖鄉、水林鄉等鄉鎮、12所學校,服務範圍涵蓋61所學校學童,未來將擴及麥寮鄉、崙背鄉、台西鄉、東勢鄉、莿桐鄉等,預計嘉惠14個鄉鎮學生。 衛生局長曾春美說,「衛星式偏鄉學校巡迴醫療服務」計畫,目前有18位牙醫師加入,雲林縣牙醫師公會持續招募中,牙醫公會全聯會也將號召全國牙醫師加入計畫,相信可讓偏鄉學童能獲得充分診療,不再被視為牙科沙漠。 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世岳稱許,縣府購置的牙科診療椅等級堪比高級牙科診所設備,全聯會將協助招募全國牙醫師支援,讓醫療資源進入偏鄉,為小朋友、社區居民服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