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之中醫療法

一名69歲男性患者,解尿困難又常存急尿感已反覆多月,且有腰痠痛,下腹悶脹,夜尿4次,西醫診斷為前列腺炎,服用西藥後症狀反覆,經親友介紹來到診間求助中醫治療。 中醫四診紀錄如下,望診:身材胖,面蒼白,眼皮浮腫;聞診:講話聲音低弱且焦慮感;問診:解尿困難且急尿感已反覆多月、怕冷、下腹膀胱處脹痛感、腰痠痛、沒食慾且欲吐;舌診:『舌淡紅苔白膩(舌下絡脈多)』;脈診:『右:關濡弱、左關尺滑』。中醫證型:『脾腎陽虛、肝失疏泄、膀胱濕熱』。處方思維:『益脾強腎,疏肝,清熱利濕』。內服中藥配合針灸治療2個月後,上述諸症痊癒,西醫回診檢查一切正常,定期追蹤。 依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分析,前列腺炎有四大類:一、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二、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三、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症候群;四、無症狀性前列腺炎。其中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症候群更是占了90-95%。前列腺炎在男性一生中的盛行率約10%,通常發生於年輕及中年男性,症狀包含:疼痛(下腹部、會陰部、睪丸、陰莖及射精)、膀胱刺激症候(頻尿、尿急、排尿疼痛)、膀胱出口阻塞症候(排尿遲疑、排尿中斷、用力解尿及尿液排空不完全),有時候甚至出現精液中帶血,以及陽痿等症狀。 前列腺炎治療方面,西醫現況並無有效治療之藥物或方法,皆以緩解症狀為主,一般會使用抗生素合併止痛藥之治療。而前列腺炎,隸屬中醫「熱淋」範疇,《諸病源候論》:「熱淋者三焦有熱,氣搏於腎,流入於胞而成淋也,其狀小便赤澀」。多因恣食辛熱、肥甘厚味,或酗酒太過,釀成濕熱,或感受暑邪未及時清解,而導致濕熱注於下焦,或下陰不潔,穢濁之邪侵入下焦,釀成濕熱,或風熱風寒之邪乘虛襲表,太陽經氣先病,引動膀胱濕熱之邪,邪氣充斥於足太陽經和腑,或因心火亢盛,下移小腸。以上諸因皆可導致濕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發生熱淋。 前列腺炎之患者本身需維持良好生活作息與、多飲水與不憋尿的習慣外,飲食上更應避免太甜(奶茶、拿鐵)、過油、辛香料(生的蔥薑蒜、辣椒、黑白胡椒、薑黃)食物、咖啡與酒精飲料不過量,加上適度運動加強心肺狀態,並藉由中醫「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之獨特性,抽絲剝繭地探病之源,以期達到治癒目的。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

Read More

日亢奮夜失眠 自律神經卡檔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35歲的威翔(化名)是科技公司專案經理,白天會議滿檔、訊息轟炸,晚上卻輾轉難眠,試過冥想、精油、甚至改裝隔音窗,仍舊難以入眠。接受檢測後才發現,問題是自律神經長期處於交感亢奮、無法順利把夜晚交棒給副交感去進行修復。 身心醫學診所兼任醫師尤冠棠指出,交感神經負責「加速、備戰」,副交感神經負責「緩和、修復」日常必須「一放一收」才能維持生理韻律。 當交感長期被工作簡報、訊息提示音與咖啡因推向高檔,「煞車」即副交感無法及時介入,入睡程序自然卡關。夜間多夢、易醒,甚至醒來依舊心跳偏快,都是交感遺留下的戰鬥殘響。腦幹的睡眠中樞因此接收雜訊,將深層睡眠切割成片段式的「淺層輪播」。 尤冠棠分享,許多人把「睡不好」視為心理壓力的直接反射,卻忽略了自律神經的「卡住」才是幕後黑手。打翻咖啡後的急促心跳,比真正喝下一大杯更令人清醒,正是交感神經緊急啟動「戰鬥─逃跑」模式的現場示範。同理,半夜驚醒好比電腦記憶體過載卻硬撐不關機,只能進入螢幕保護程式;外表暗下來,內部仍在高速運轉。 根據臨床經驗,尤冠棠統整幾招方式,有效協助「降交感、升副交感」: 1、呼吸覺察、漸進式肌肉放鬆:能在短時間內拉抑交感、提升副交感張力。 2、週期性有氧運動+核心伸展:可重新校正日間交感所需的「高峰」與夜間副交感的「谷底」落差。 3、心理諮商與正念訓練:能替交感「降噪」,讓副交感有空間接手夜間修復,減少焦慮或情緒困擾。 尤冠棠強調,調整睡眠節奏不是「拚命放鬆」就好,而是讓神經系統重新掌握白天與夜晚的節拍切換。睡眠品質就像大腦貼出的警示燈號,若長期忽視,代表硬體正在過熱卻不散熱。透過自律神經檢測掌握交感與副交感的交接時間表,才能真正按下「關機」鍵,讓身體在夜裡完成深度維修,而非停留在永不熄燈的待機模式。

Read More

白露養肌清潤 薏苡仁等製茶飲入菜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做為秋天第3個節氣,白露節令開始後時序正式進入涼秋,白露過後早晚溫差十分明顯,這時可隨身帶著防曬薄外套,可以避免溫差而受寒著涼之外,也是白日防曬的最佳工具。 博愛馬光中醫診所醫師何佳霖表示,在中醫理論裡秋主金,屬肺。肺主皮毛、司呼吸,白露的日間秋燥加上早晚溫差,容易讓民眾出現呼吸道症狀,如咽喉不適、口乾舌燥、咳嗽、鼻腔乾癢、急性鼻咽炎等。也因為台灣地處亞熱帶,雖然離開處暑的日曬,但在白露日間太陽依舊炙熱,皮膚接受紫外線的曝曬並不亞於夏日接收量。秋令所致皮膚乾燥、異位性皮膚炎、皮膚乾癢,若再遇上秋天陽光中穿透力強的UVA,更容易在這個時候曬黑曬老。 何佳霖表示,想養出水嫩潤白肌,具有美白效果的中藥包括薏苡仁、玉竹、白芷、白芨、白木耳、白蓮子,及具有防曬功效的蘆薈、丹參、黃芩,都適合做茶飲及搭配入菜。 銀花白耳露的材料為乾荷葉5g、金銀花5g、綠豆半碗、白木耳1碗、薏苡仁半碗。作法:將乾荷葉、金銀花放入鍋中,加入600毫升的水一起煮開後續煮3分鐘後熄火濾汁備用。綠豆、薏苡仁、白木耳均需泡軟後,置入1000毫升水中煮軟後,再倒入荷葉金銀花汁倒入以小火煮滾,後續依個人口味加入冰糖調味。 清潤飲的材料為蓮子5-6粒、蓮子心1g、玉竹5g。作法:將蓮子5-6粒、玉竹5g,加入500毫升的水煮開。蓮子心裝入濾茶袋後,置入第1步驟茶飲內悶泡10分鐘即可飲用。 此外,藉由曲池穴、太白穴、合谷穴的3穴位按摩,也具有美白的效果,主要的原理是增加皮表的循環代謝功能,能讓皮膚微血管循環增加,帶走囤積在體表的廢物,使得皮表更加白裡透紅,氣色更佳。

Read More

醫涉詐3377萬採購/研究費 北榮:已停聘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台北榮總鄭姓醫師涉嫌詐領醫院採購款項,另於任職陽明交大時詐領研究計畫經費遭依貪汙治罪條例等起訴,北榮5日回應,對不法行為零容忍,已停聘鄭姓退休醫師。 北榮表示,該名鄭姓退休醫師行為,已對醫院聲譽造成嚴重影響,院方於案發後,即刻採取斷然措施,於去年113年4月份停止特約,114年起停聘。 北榮重申,對任何不法行為採取零容忍立場,並嚴格要求全院主管與工作人員恪守「清廉、正直、能幹、圓融、和諧」核心價值,以維護醫療專業及社會信任。 根據士林地檢署起訴書,鄭男曾擔任陽明交通大學教授,也統籌榮總神經再生實驗室行政事務;自民國91年至112年間,涉嫌指示醫檢師張女與醫療廠商余姓、朱姓夫妻配合,以虛報耗材、不實請購與核銷方式,詐領採購款項與國科會研究計畫經費等,共新台幣3377萬餘元,依貪汙治罪條例等罪起訴鄭男等5人。

Read More

預計下週二交接 羅一鈞掌疾管署 陳亮妤任健保署長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行政院公布健保署長石崇良接任衛福部長、疾管署長莊人祥出任衛福部常務次長後,兩人遺缺4日公布,分別由疾管署代理署長羅一鈞、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升任,預計下週二交接。 47歲的羅一鈞是第一位自防疫醫師起步的疾管署署長。他表示,疾管署的首要任務是對下一次的大疫做好準備、嚴陣以待,其中防疫和感控人才的儲備和培養是重中之重。 羅一鈞指出,SARS後的改革和資源投入,例如傳染病防治醫療網、防疫醫師制度等,都讓防疫體質脫胎換骨,也栽培了無數人才,能讓我們順利迎戰新冠大疫。 羅一鈞表示,疾管署已陸續推展「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國家防疫一體聯合行動方案」、「特殊病原科技照護示範中心」等新計畫,完成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作業辦法修訂,國家防疫中心也開始動土興建,健保署也推動「抗微生物製劑管理及感染管制品質提升計畫」,共同在健康台灣的願景下為疫後改革奠下紮實基礎。 羅一鈞強調,將會兢兢業業持續落實疫後改革,也會秉持「人才為防疫根本」的信念,在防疫、感控和愛滋結核防治人才培育和留用投入更多資源。同時,也要讓第一線協助防疫工作的伙伴獲得更多的支持鼓勵。

Read More

待冷氣房/嗜睡/胃口好 非典型憂鬱上身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4歲的小美在一家公關公司實習,原本個性活潑開朗,但今年夏天幾乎整天都待在冷氣房。近1個月來,小美感覺胃口變好、嗜睡卻睡不飽、整天懶洋洋、週末也懶得出門,經身心科醫師診斷為「非典型憂鬱」。 身心醫學診所兼任醫師尤冠棠指出,小美抽血檢驗,發現25-OH-D(維生素D指標)竟只有17ng/mL,明顯低於20ng/mL的缺乏標準。 他解釋,維生素D除了與骨頭健康有關,還參與腦中多巴胺、血清素的合成,對調節情緒與思緒運作至關重要。當身體缺乏維生素D,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會被打亂,使人更容易出現情緒低落、動力不足、過度嗜睡、焦慮易怒等憂鬱症狀。 尤冠棠說明,「非典型憂鬱」症狀常常不那麼明顯,反而容易被忽略。除了情緒低落,患者還會出現食慾增加、體重上升、白天嗜睡、對人際關係特別敏感等表現,與大家印象中「憂鬱就是食慾不振、失眠」的樣貌不太一樣。 尤冠棠指出,許多人在夏天怕曬太陽、避免外出、長時間待在室內,像小美這樣「夏季維生素D缺乏」的狀況並不少見。一項國內調查顯示,即使在盛夏季節,也有超過5成的成年人25-OH-D濃度低於20ng/mL。 2025年《JAMA》最新研究建議:1–18歲兒童青少年、75歲以上長者、孕婦、前期糖尿病患者這四類族群應補充D3。 尤冠棠建議,若成人血液中25-OH-D低於20ng/mL,可先口服D3每日2000IU,連續3-6個月後再複檢;濃度若介於20–30ng/mL者,則建議每日800–1000 IU開始補充,搭配自然日照、強化飲食如牛奶、蛋黃、鮭魚等。 不過,長期攝取超過每日4000IU可能導致高血鈣與腎結石風險,建議補充前應諮詢醫師,並定期追蹤血中濃度。 尤冠棠強調,情緒低落,不一定是壓力太大,也可能是「曬太少」。如果發現自己在夏天特別沒精神、常睡不飽、變得懶散或情緒低落,不妨安排抽血檢查25-OH-D濃度,及早發現、及早補足。別讓陽光季節,形成情緒黑洞。

Read More

〈陽明交大研究〉咀嚼吞嚥能力 與腦神經功能有關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陽明交通大學3日指出,該校團隊研究發現,咀嚼與吞嚥這兩項動作都與腦神經有關;咀嚼能力好不代表吞嚥能力也好,而肌肉狀態與良好咀嚼與吞嚥能力互補,能咬又能吞才是真正的健康指標。 陽明交大牙醫系與陽明交大磁振造影核心實驗室合作,針對逾百名不同年齡層的健康成人,進行咀嚼與吞嚥測試,並搭配磁振造影掃描人腦神經網路,印證咀嚼吞嚥與人腦心智功能存在密切關聯,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 陽明交大表示,研究發現,在低強度的咀嚼條件下,能顯示出小腦與初級感覺運動皮質之間的功能連結,如增加咀嚼難度,例如口內有較難咬碎的異物時,前額葉功能連結較強的年長者,有較好的咀嚼效能。 研究團隊指出,由於前額葉是負責高階認知功能的腦區,這意味著咀嚼功能除了傳統認為與缺牙程度有關,更與大腦認知功能息息相關,例如年長者剛裝上新的假牙,或是吃特別難咬爛的食物,需要學習與適應,這些都仰賴腦功能活動。 吞嚥功能出現另一條截然不同的神經路徑,研究顯示,良好吞嚥表現顯示小腦與基底核的連結增強,與動作和節律性運動有關的腦區連結,反映出維持吞嚥穩定性的神經機制;與民眾認知相反的是,研究發現,咀嚼能力好,不必然表示吞嚥能力也好。 此外,團隊也發現咀嚼與吞嚥都有良好表現的參與者,上臂與小腿圍明顯較其他組大,反映出肌肉狀態與良好咀嚼與吞嚥能力彼此互補,這代表能咬又能吞,才是真正的健康指標。 陽明交大牙醫學系教授林嘉澍說明,這系列的研究結果不僅強調口腔健康與全身系統健康的關聯性,更突顯在牙科門診中,對年長者評估咀嚼與吞嚥能力的重要性。 林嘉澍提到,這些新的研究證據也顯示年長者攝食的關鍵在於如何克服咀嚼困難的狀況,人腦神經結構與功能對年長者如何飲食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顯示口腔與跨領域醫學的整合對高齡健康的重要性。

Read More

開學了 當心肺鏈突破性感染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隨著9月開學季到來,群聚活動易使肺炎鏈球菌感染風險升高。研究顯示,逾8成兒童突破性感染的「血清型3」不可輕忽,醫師呼籲,幼童家長應把握出生後6個月關鍵時刻,追加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強化保護。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COVID-19疫情後,全球醫界將流感、新冠、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與肺炎鏈球菌並列「F4」呼吸道病原。其中,肺炎鏈球菌是唯一的細菌,也是兒童健康的最重大威脅之一。 台灣自2015年實施新生兒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後,嬰幼兒感染人數雖明顯下降,但5歲以下幼兒與高齡長者仍是高風險族群,且突破疫苗保護力、造成「突破性感染」的比例不低,提醒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本土研究指出,2015-2019年間,在研究當中,18歲以下肺炎鏈球菌感染個案,約84%為突破性感染,其中血清型3、19A、19F位居前3名。且進一步發現,大部分突破性感染發生於2至7歲幼童,可見學齡前兒童發生突破性感染機率逾8成。 邱政洵表示,目前台灣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規劃為:2個月、4個月、12至15個月各接種一劑PCV13。但由於1歲前兩劑間隔過長,醫界建議6個月時可自費追加一劑PCV13或PCV15,降低感染風險。 此外,本土研究及國內流行病學報告均顯示,2至5歲是國內幼童感染高峰期,若2歲前未完成4劑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建議考慮自費補強,重建健康防線。

Read More

〈台南市中醫師公會專欄〉中藥調理更年期代謝症候群

更年期是指婦女自具有生殖能力的時期逐漸進入不能生育的時期,這個過渡期稱為「更年期」,女性的雌激素對血管具有保護作用,可以維持血管的彈性和通暢。在更年期前,女性發生粥狀動脈硬化、心血管阻塞的機率皆低於男性。但根據臨床統計,更年期開始後的10年,女性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皆顯著上升,且容易熱潮紅、夜間盜汗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更高。 在《黃帝內經》提到:「女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即指出女性在四十九歲左右會面臨生理上的變化。更年期間產生的常見不適症狀有:熱潮紅、盜汗、胸悶、心悸、陰部乾澀、失眠等,症狀主要與腎精虧虛有關,另外與中醫的心、肝、脾密切相關。中醫向來主張固本培元的治療方法,調整身體五臟六腑的氣血陰陽平衡,改善更年期全身諸多症狀,維持人體的健康。 中藥紅麴可以有效降低血脂肪,紅麴是以蒸熟米飯接種紅麴菌,發酵而成的一種紅色米麴。紅麴在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次級代謝物質,有益人體,其中Monacolin K具有調節血脂、降膽固醇的功效,並且優先降低總膽固醇及LDL(壞的膽固醇)。可降血壓:γ-胺基丁酸(GABA),為中樞神經系統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達到降血壓的效果。能抗氧化:有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的能力,能減少肝臟及血管損傷。也可抗發炎:有助於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指標「CRP」。 飲食「少油、少鹽、少糖,多蔬果」是增進心血管健康的不二法門。戒除各種多油高糖分的加工食品,如蛋糕、麵包、含糖飲料,也應盡量少吃高鈉的食物,如醃漬食物、加工罐頭及微波食品等。最後,提醒大家,可藉由維持良好作息、適度運動、多接觸大自然,以正向的心態迎接更年期。 (作者∕台南市長安中醫診所醫師蘇惠靖)

Read More

縮胃手術致死 王銘嶼遭廢執照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安泰醫院王銘嶼今年7月遭檢舉執行縮胃曠腸手術致病患身亡,衛生局3日指出,經多次深入調查後,已處分命王銘嶼自8月7日起停業2個月;另再陸續發現涉多項違規,依法裁處包括安泰醫院外科業務停業3個月,醫懲會亦決議廢止王銘嶼執業執照,相關案情併移送地檢署偵辦。 衛生局指出,8月22日召開醫師懲戒會,因王銘嶼執行手術未符國際標準涉「過度醫療」,經決議依《醫療法》第25-1條廢止其執業執照。 此外,王銘嶼於臉書刊登醫療廣告未完整揭示醫療風險,依《醫療法》第86條處罰鍰新台幣10萬元整。另王銘嶼113年7月於博田國際醫院執業未依規定製作病歷,依《醫師法》第12條處罰鍰新台幣2萬元整。 此外,王銘嶼未經核准擅自輸入醫療器材,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主動移送檢調。 衛生局並指出,有關安泰醫院容留王銘嶼執行爭議手術,該院明顯有業務管理疏失不當且致患者傷亡、使用非合法醫療器材執行手術及管制藥品流向不明等多項違反《醫療法》規定,依法處罰鍰新台幣10萬元整,並命該院自8月28日起外科門診、住院業務停業處分3個月。 衛生局亦查獲該院縮胃曠腸手術收費超出「高雄市醫療機構暨醫事機構收取醫療費用標準」,超收達67人,依《醫療法》第22條第2項規定每案裁處新台幣5萬元罰鍰,共計罰鍰新台幣335萬元,限今年9月30日前將超收費用返還。該院負責醫師違反同法第68條第1項規定,處罰鍰新台幣1萬元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