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胃癌位居我國十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最主要風險因子約有8至9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國健署今年針對17縣市擴大試辦胃癌篩檢,截至8月底已服務逾4000人,明年將推廣至全國,提供45至74歲族群終生1次的篩檢機會。
國健署表示,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無感染者的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94年已將其列為第一級致癌物。HP是能在胃酸環境下存活的細菌,感染後會引起慢性胃部發炎、潰瘍,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的癌前病變,進而演變為胃癌。
HP主要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而家庭內人與人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避免家庭成員間共用餐具,如杯子、碗筷,養成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共杯共食的良好衛生習慣,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
此外,醃漬食物、抽菸及過度飲酒亦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而新鮮蔬菜水果因具抗氧化效果,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透過HP檢測及除菌治療,可有效降低HP盛行率。國健署表示,民眾可透過非侵入式的碳13尿素吹氣法及糞便抗原檢測法或上消化道內視鏡切片檢查,來確認是否感染HP。
去年9縣市試辦胃癌篩檢,全年度服務4700餘人,而今年截至8月底,已有超過4000人接受服務,預計明年實際推廣至全國,也能順利推行。
此外,如檢測結果為HP陽性也無須驚慌,請攜帶檢驗報告回診就醫,依醫囑接受除菌治療或進一步檢查等醫療處置,亦可鼓勵共同生活者進行HP檢測,早期治療儘早阻斷病程發展,降低胃癌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