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3單位合作 國家級抗生素管理計畫啟動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每年全球約有500萬人因「抗生素抗藥性」喪命,「國家級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元旦起正式啟動,疾管署指出,將跨醫藥、食品、農業3單位合作,強化抗生素抗藥性防治、減緩抗藥性傳播,力拚5年內達到抗生素用量減量5%、超級細菌鮑氏不動桿菌CRAB感染下降10%目標。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抗生素在醫療上,是非常重要的醫療處置,若管理沒有做好、產生抗藥性,病人即使手術非常成功,也可能因為產生抗藥性,患者發生敗血症導致死亡。因此,必須避免抗藥性發生,讓抗生素能有效使用在醫療上,以避免患者病人在做醫療處置時,不會因此無藥可醫,尤其在後疫情時代,有效管理才能避免抗藥性失控影響流感、新冠等疾病防治。 針對今年工作重點,疾管署說明,第1點是醫療照護機構抗生素抗藥性防治,將成立國家級抗藥性防治和教育推廣中心,強化對民眾及醫療專業人員風險溝通;同時,亦將擴大推動醫療機構抗生素管理專案,辦理感染管制查核品質及感染管制量能獎勵計畫,以提升照護機構預防導尿管相關感染照護品質,優化抗生素抗藥性與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監測。 第2點為強化抗生素用藥安全與食品安全,食藥署將透過主動監測臨床重要抗生素的製造及輸入量,加強供應監控與違規查緝,同時推廣用藥安全教育,提升民眾用藥知能;並針對臨床重要抗生素執行品質檢測,掌握市售抗生素品質現況;另將檢測食品中高風險微生物的抗藥性,分析其對食品安全及消費風險的影響。 第3點則是動物抗生素抗藥性防治,農業部將透過抗生素替代物質生產效益評估,及建立飼養動物使用抗生素替代管理措施,以發展畜禽養殖場抗生素減用策略,並強化動物用抗生素銷售量及動物保護藥品流向管理。另,將辦理獸醫學生謹慎使用抗生素教育等活動,提升對抗藥性警覺性及加強獸醫專業教育。 疾管署說,抗生素抗藥性為因應後疫情時代亟需關注的重要挑戰之一,衛福部及農業部將共同推動這項計畫,跨域合作、齊心協力遏止抗生素抗藥性的發生,以改善人類、動物、植物及環境健康,促進永續發展。 疾管署表示,該計畫希望達成5年內抗生素用量減5%、超級細菌CRAB感染下降10%等目標。

Read More

雙北長庚僅誕生4名元旦寶寶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新的一年到來,根據統計,今年元旦寶寶包括台北長庚和林口長庚上午接生4名,國泰總院和汐止及新竹國泰共3名,輔大醫院有1名。 根據長庚醫院統計,截至1日上午11點半,台北長庚總計有2名元旦寶寶,皆是女孩、自然產;林口長庚也有2名元旦寶寶,為1名男孩與1名女孩,也都是自然產。兩家醫院總計待產的孕婦有9人。 另,國泰醫院統計,包含總院、汐止國泰、新竹國泰,目前接生3名元旦寶寶,分別是1男2女,皆為自然產,還有7人待產中。輔大醫院今天則迎接1名元旦寶寶,男性、自然產。

Read More

換水大腸鏡 提升腺瘤檢出率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換水法大腸鏡檢查」能降低患者檢查的疼痛感,提升傳統大腸鏡檢查成功率,增加息肉偵測率。較高的腺瘤檢出率有助於降低間隔大腸癌的發生率;換水大腸鏡可以有效改善腸道清潔程度,提高腺瘤檢出率。此外,在換水大腸鏡過程中使用不同的器械輔助檢查,也能進一步增加腺瘤檢出率。 大林慈濟醫院換水大腸鏡學習中心舉辦國際研討會,邀請研發換水法大腸鏡的洛杉磯大學華裔教授梁永亨及國內多位專家學者分享,提升大腸鏡檢查技術,盼造福更多患者。 中壢長榮醫院醫師鄭吉良指出,換水大腸鏡與使用腹部壓力器材,能有效降低內視鏡技術師進行人工徒手輔助壓腹的頻率。他強調,大腸鏡檢查在預防大腸直腸癌方面極為有效。 嘉義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林土量分享,大腸鏡檢查是及早發現並診斷大腸息肉的重要方法,對預防大腸癌具有重大意義。研究團隊結合可解釋人工智慧(XAI)和深度學習模型,使AI的決策過程更透明,顯著提升了大腸鏡息肉檢測和分類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成為臨床診斷的有效輔助工具,提高診斷效率和精確度。

Read More

練標槍後遺症 臀部慢性疼痛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兩名女子早年練習擲標槍,標槍擲出後選手會瞬間止住腳步,反作用力造成上背縮緊,影響到骨盆跟髖關節,造成臀部疼痛。經針灸與骨骼調整後,病情改善。中醫師提醒,常搬重物、抱小孩的婦女要多注意,是否有類似情況。 員榮醫院中醫師呂彥璋表示,人體中胸椎和髖關節是支撐穩定與活動的關鍵部位。一旦胸椎受壓偏斜,會引發臀肌的長期緊繃,最終演變為慢性疼痛。這類疼痛成因不限於運動員,長期搬重物或姿勢不良的女性也屬高風險群。 呂彥璋說,他先以針灸疏通下肢經絡,緩解患者的緊繃感;再以傷科手法調整胸椎與肋骨結構,恢復骨盆平衡,最後針對患處進行局部處理。經過數次治療後,兩名患者疼痛均顯著緩解。 呂彥璋指出,避免慢性疼痛需要從日常生活著手。1.良好姿勢:減少單側壓力,保持坐姿與站姿正確;2.適當運動:選擇對稱性運動,如游泳或瑜伽,均衡身體負擔;3.避免過度負荷:搬重物時採用正確姿勢,避免瞬間過度用力;4.及早就醫:如有不適,及早尋求專業醫師評估治療。 呂彥璋提醒,早年運動習慣與長期的姿勢問題可能對身體帶來長遠影響。通過結合中醫與現代醫學的治療方式,慢性疼痛不再是無解的難題。呼籲大眾重視姿勢與運動習慣,為健康的未來奠定基礎。

Read More

出生4天男嬰 染腸病毒併肝炎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疾管署31日表示,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出生4天新生男嬰,以及南部10多歲男童,分別感染伊科病毒11型與腸病毒D68型。其中,男嬰為今年重症年紀最小個案。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22~28日腸病毒門急診1萬4434人次,較前1週下降10.6%,疫情呈下降趨勢,但仍處流行期;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上週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今年累計10例重症,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3型、克沙奇B4型、伊科病毒11型及腸病毒D68型各1例;近期疫情仍在流行期,但處於下降趨勢,預估1月中旬脫離流行期。 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新增重症個案中,北部男嬰為今年年紀最小個案,12月中旬出生,第4天開始發燒、黃疸、血氧降低,檢驗發現血小板下降、肝指數升,收治加護病房,確診感染伊科病毒11型,研判併發肝炎、血小板低下與凝血功能異常重症;經治療病況穩定,住院約10天,於12月下旬出院。 另1例重症個案為10多歲南部男童,沒有潛在病史,12月上旬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類似感冒症狀,至診所就醫,診斷為一般感冒,但發病1週後開始頸部肌肉疼痛、右手無力。 林詠青表示,個案因症狀持續未緩解智急診就醫,經磁振造影(MRI)檢查發現頸椎疑似有脊髓炎,併確診腸病毒D68型,研判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12月下旬已順利出院,共住院約2週。

Read More

健保砍院前診所給付 支援偏鄉不在列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署發現有大醫院「院前診所」門診,讓醫院醫師將病人帶到診所,躲醫院輕症門診成長,同時吃醫院、基層總額。114年起醫院醫師在診所超額申報給付將打75折,支援偏鄉不影響。 健保署將試辦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計畫,預計第1季上路;但大醫院「院前診所」可能成新制漏洞。 健保署長石崇良31日說明,研擬當大醫院醫師到院前診所執業,當年健保申報超過10萬元者,健保給付將打75折。考量名醫可能兼差多間院外診所,採取歸人計費,預計明年跟著醫院試辦分區總額管制一起上路,避免大醫院派專任醫師至院前診所,將大醫院病人下轉至自家診所。至於大醫院醫師到偏鄉等醫療不足地區診所支援,不受10萬元限制,給付不打折。 另外,隨著診所規模擴大,細分科別看診,執行手術類型增加,患者人數變多,恐伴隨醫療事故件數上升,醫界出現加強管理大診所聲浪。對此,石崇良表示,多科別聯合診所與服務量高的大診所,醫療品質等確實需要受檢視,現階段採取健保收入超過2億元診所必須公開財報。根據健保署民國111年度財務報告,提報診所為遠東聯合診所、書田泌尿科診所、安慎診所。目前規劃要求健保申報量大的診所必須接受評鑑。 以醫療院所財報顯示,地區醫院平均健保申報中位數為1.2億元;若診所健保申報超過1億元,基本上幾乎形同地區醫院,初估全台灣約有28家大診所健保申報超過1億元,研擬未來健保收入破億元大診所應該接受評鑑,未通過評鑑,健保將不再與診所特約。

Read More

石崇良:健保分區總額 南區斷頭制成效佳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健保署長石崇良30日指出,將於明年第1季推動試辦健保分區總額制,除可促進醫院管理公平性,也符合前瞻式預算的精神,且這個制度已在南區推動多年且成效良好,並未發生醫療人球事件。 健保署表示,現行健保總額制度是根據不同醫療分區採不同管理,台北區總額採取攤扣制度,若醫療院所申報總額超過原定總額,由所有醫院一起扣錢分攤,整體而言衝量者仍可賺得多;南區則採「斷頭」制,成長額度分為3階段打折給付,第4階段點值降為零,醫院如衝量過多,則超出的部分則無法得到補助,而明年各區都將一致採取南區的「斷頭」制。 健保署指出,為避免因固定總額成使病人成為醫院間人球,也明訂分娩、1歲以下幼童疾病、癌症治療、ICU重症個案、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腦中風等6項疾病,列在醫院個別總額之外,醫院做越多就會獲得越多的補助。 石崇良表示,分區總額剛開始在南區推動時,也面臨醫療人球、就醫方便性等疑慮,但實施6年來成效良好。健保署評估認為南區模式最佳,因此將以南區模式推動各區總額管理趨於一致,這不但可促進各區管理公平性,也符合前瞻式預算的精神。

Read More

選擇癌症認證診療醫院 提高5年存活率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民健康署30日指出,為提升癌症診斷與照護品質,推動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由認證醫院成立跨科部團隊,提供癌友全方位照護,有助於患者安心治療,以提高病患5年存活率。 國健署表示,癌症已連續42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且癌症發生率逐年上升,為能達到整體優質的癌症診斷與治療,讓患者不必擔憂因醫師或地區差異而影響治療效果與照護,國民健康署辦理癌症診療品質認證,目前,已有逾8成4以上的癌症病人於認證醫院接受診治,我國癌症5年存活率也從認證前95年至99年的51.1%升至107年至111年的62.9%。 國健署表示,國民健康署自97年起針對新診斷癌症個案達500例以上醫院,辦理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通過認證之醫院需組成全院性癌症委員會,集結腫瘤內外科、放射腫瘤科、病理科、影像診斷科及腫瘤個案管理師等成立癌症多專科照護團隊共同參與治療計畫,提供病人全面及個別化照護服務。 國健署呼籲癌友選擇認證醫院,以獲得全面照顧。並應考慮後續照護服務與便利性,因接受一連串包括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等,就醫過程通常涉及多次往返醫療機構,選擇交通便利或靠近居住地的醫院可以減輕負擔。

Read More

長照單軌評估 聘外籍看護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立法院將修法讓80歲長者免巴氏量表評估可聘外籍看護。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30日提出年齡歧視等2項理由表示反對,開放80歲長者免巴氏量表,將造成53萬健康長者「進場搶工潮」,建議廢巴氏量表,改長照單軌評估。 多名國民黨立委日前提出就業服務法第46條條文修正草案,主張雇主聘僱外國人從事家庭看護工作,被看護者凡年齡滿80歲以上或70到79歲的癌症2期,得免經醫療機構的專業評估,也就是不用巴氏量表即可申請外籍看護。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提出2項反對理由。第1,以「年齡」做為免評標準恐是另類年齡歧視,暗示80歲以上長者不具自主生活能力,有違「壯世代」倡議精神。 家總說明,近年來「壯世代」運動風起雲湧,就是反對年齡歧視,揚棄銀髮族就需要被照顧的舊思維。事實上,根據政府統計,80歲以上失能率約41.7%,85歲以上失能率約47.7%,亦即半數以上是健康長輩。 根據家總長期服務經驗,一旦通過「80歲以上免評巴氏量表可聘外籍看護」將引發2種家庭關係衝突,一是子女不放心,硬要長輩聘請外籍看護陪伴,遭到想要自主生活的長輩抗拒;二是長輩看到別人有外籍看護,硬要子女聘請外籍看護,增加子女負擔。 第2項反對理由,則是在未做好供需配套,貿然開放80歲以上免評巴氏量表,將造成53萬健康長者可進場搶工,衝擊現有23萬已聘僱外籍看護者權益。 家總指出,台灣在每年僅新增1萬名外籍看護的情況下,開放80歲長者免巴氏量表,將造成53萬健康長者「進場搶工潮」,導致外籍看護「避重就輕」流動,嚴重衝擊現有23萬聘僱外籍看護照顧重癱、臥床、多重障礙的長照家庭權益。外籍看護是稀缺資源,應優先配置給有需要者。 家總建議,直接廢除巴氏量表,改以長照2.0單軌評估,讓第4級失能以上可聘外籍看護,才是治標之本。

Read More

感冒糖漿非提神飲 勿豪飲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冬季是感冒的好發季節,民眾往往因為工作忙碌,而自行到藥局購買感冒糖漿服用,但如果使用不當,容易造成過量服用、成癮等症狀。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感冒糖漿不是提神飲料,千萬不能乎乾啦! 衛生局表示,民眾使用市售感冒糖漿前應先充分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其使用方式及可能的不良反應,以有效發揮療效,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服用後,如感冒症狀未改善,抑或出現其他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 衛生局指出,感冒糖漿使用上要留意以下3點:1.應遵循藥品說明書使用,切勿過量使用:至藥局購買感冒糖漿,應依藥師指示或詳閱藥品說明書並遵循其用法用量,切勿飲用過量。2.小心藥品併用:感冒糖漿大多含有止痛退燒成分如乙醯胺酚、緩解鼻塞流鼻水症狀的成分(如chlorpheniramine maleate)、幫助提神及緩解頭痛的成分(如咖啡因)、止咳的支氣管擴張劑(如dl-methylephedrine HCl)等,而其他綜合感冒藥、鎮咳祛痰藥或解熱鎮痛藥等藥品,可能存在相同或作用相似成分,如果合併使用會導致劑量過量。3.感冒症狀沒改善,應就醫治療:感冒糖漿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預防或治療感冒,服用感冒糖漿等指示藥品後,症狀沒有改善、或症狀還併隨有發燒、或發燒持續3天等現象,應儘速就醫。 民眾如想查詢感冒糖漿是否為所核准的藥品、劑量、警語、副作用及適應症,亦可至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查詢藥品許可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