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賴總統國政會商 反凸顯若干憲政問題

  11日藍白聯手在立法院否決行政院所提覆議案,民進黨立院黨團強硬回應,朝野又陷入激烈對立,10日賴總統召集的國政會商宣告破功。(中央社) 賴總統十日召集五院國政會商,十一日藍白就聯手在立法院否決行政院針對選罷法修正案所提之覆議案;民進黨立院黨團強硬回應,在野黨否決該覆議案是「自掘墳墓,為大罷免浪潮自添柴火」,朝野又陷入激烈對立,國政會商試圖「增進院際協調與合作」的目的,僅「一日行情」就宣告破功。事實上,賴總統召集的國政會商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還凸顯了若干憲政問題。 總統召集國政會商,是憲法第四十四條賦予總統的「院際調解權」或「院際協調權」。過去在陳水扁、馬英九執政時都曾試圖召開院際調解,但都沒有成局;而賴清德總統算是首度舉行院際協調,卻未達到目的,持平而論,這與總統兼任執政黨主席,導致總統召集之院際協調遭到在野黨質疑總統的公正、超然地位有關。 質言之,倘若總統繼續兼任執政黨主席,則憲法賦予總統的院際調解權的公正性、超然性就會繼續遭到質疑。但實務上,中華民國總統直選之後,總統幾乎都兼任執政黨主席,總統院際調解固然是依據憲法,但恐難獲得在野黨信服。 國政會商凸顯的第二個憲政問題,在於行政院屢次針對立法院通過的法案提出覆議,導致朝野關係螺旋狀惡化。卓榮泰出任行政院長至今不到九個月,但已提出過三次覆議,也三嘗敗績。根據憲法第五十七條規定,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覆議案,倘若遭到否決行政院長即應接受該決議或辭職,但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卻將憲法第五十七條停止適用,導致卓榮泰勇於屢敗屢戰且穩坐行政院長,但代價卻是朝野關係螺旋狀惡化。 行政院不斷提出覆議凸顯的憲政問題,又引發另一個憲政問題,就是閣揆既不辭職、也不接受立法院的決議,進而採取釋憲手段激化朝野對立。按照憲法的設計,總統與大法官任期都是四年,總統與大法官任期交錯,維持某種程度的政黨平衡,但實務運作上卻在蔡英文執政時期打破任期交錯制;再加上蔡英文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唯綠是用」,不但導致釋憲結果難以獲得在野黨信服,也為賴總統提名的大法官人選遭到全面封殺(其中一人連民進黨也集體倒戈)埋下伏筆。 事實上,蔡英文打破總統與大法官任期交錯的遠因之一,固然在於扁、馬執政時期的政黨鬥爭,但倘若某一政黨長期執政,也恐造成大法官的政治意識型態全面偏向該政黨,使得大法官「超出黨派以外」、「獨立行使職權」遭到質疑。此一問題除了可以在審薦提名小組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在野黨成員,以淡化大法官的政治色彩,也考驗總統的自我節制能力。賴總統正面臨補提大法官人選問題,倘若真有心緩解朝野對立,不妨透過審薦提名小組的組成察納在野黨意見。 當然,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導致朝野對立雪上加霜,也是賴總統期待透過國政會商「朝野化解對立」的原因之一;而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則認為,民進黨發動大罷免的起因,在於立委選舉制度「票票不等值」。事實上,本屆立委選舉固然出現民進黨贏了得票率卻輸了席次,導致民進黨忿忿不平,二0二0年立委選舉國民黨同樣也是立委席次比率較得票率少了約一成三;換言之,國、民兩黨都吃過立委選舉票票不等值的虧。 任何制度的設計都恐難周全,以國為重者自我節制,一黨之私者卻玩弄制度。倘若制度淪為政爭工具,又引發冤冤相報,則政局難靖矣!

Read More

〈社論〉國政會商虛晃一招?端看民進黨誠意!

賴清德總統10日召集「總統與五院國政會商」,究竟只是虛晃一招?還是朝野開始誠心溝通的轉捩點?(中央社) 賴清德召集「總統與五院國政會商」,以「增進院際協調與合作」;立法院長韓國瑜在此場合,希望賴總統以民進黨主席身份呼籲各方停止惡性大罷免,賴清德則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回應。持平而論,此次國政會商能否達成府方強調的「建構五院溝通橋梁,凝聚朝野共識」目標,還得看民進黨到底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 探究賴總統召集此次國政會商的緣由,主要是與他就任之後朝野屢現僵局、對峙,而且朝野關係螺旋惡化有關。然而,府方於七日才宣布總統將召集五院院長會商國政,十日就舉行會議,而且會前府方完全沒有公布此次國政會商所要討論的議題,反而顯得此國政會商流於草率。 會後府方總結會商達成的三項共同目標,包括五院將建立更密切的溝通平台與合作機制;政黨可以競爭,國家不能犧牲;朝野可以競爭,國民不能犧牲。韓國瑜於會後則聚焦在大罷免,賴總統也就此以「因」、「果」做出回應,顯見由民進黨掀起的大罷免在會商中受到高度關注。然而,無論是五院溝通合作、政黨競爭、朝野競爭何以淪落至必須由總統召集「院際協調」?造成大罷免的因、果究竟為何?民進黨都難辭其咎。 首先,民主的最重要精神之一在於「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但目前處於朝小野大格局的民進黨,卻依舊沉浸於蔡英文執政時期的完全執政,始終無視於此,甚至賴清德主席也以戰狼姿態號召民進黨對在野黨發動全面攻擊。質言之,朝野惡鬥的「因」根本就在於民進黨。 即以大罷免而言,民進黨的戰略構想,是企圖將當選票數低、在綠營眼中仇恨值高的國民黨立委罷掉,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甚至揚言將國民黨四十一席區域立委統統罷掉,然後透過補選扭轉朝小野大劣勢,而且柯建銘早在去年立委選後兩天就打定主意推動大罷免。對於民進黨打的這種算盤,國民黨立委豈能「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在會商中也針對大罷免呼籲「解鈴還須繫鈴人」,賴主席尤應反思到底是誰繫上了大罷免的鈴。 事實上,對於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始終未見賴總統、賴主席踩剎車,以致朝野互鬥逐步走向白熱化;而且,不僅是大罷免,賴總統對於民進黨和政府部門惡鬥在野黨也總是冷眼旁觀,甚至鼓動發出砲火。例如,對於立法院藍白聯手通過國會改革法案,儘管通過的內容幾乎都是民進黨過去的主張,但賴清德仍以總統身份直接將之定位為「國會任意擴權」,並由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民進黨聯袂發動釋憲。雖然當時即有呼籲總統召集院際協調的建議,但賴清德與民進黨仍執意釋憲,朝野豈能不陷入激烈對立? 再進一步來看,賴總統去年五二0就任之後,至今卓榮泰內閣已針對立法院通過的國會改革、憲訴法、選罷法三項修正案提出覆議,行政院三度嘗到敗績,每一次也都加深朝野關係螺旋惡化。對於立法院通過的今年度總預算案,儘管金額創下歷史新高,但卓內閣也堅持提出覆議,而不顧朝野協商過程中柯建銘屢次冗長發言開罵在野黨、毫無協商誠意。難道,不滿意就覆議,就是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到的少數服從多數? 質言之,賴清德願意召集五院會商的確值得肯定,但這究竟只是賴總統虛晃一招?還是賴主席展現誠心的轉捩點?全台灣都在看下去!

Read More

<開講>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的前世今生

張競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是承擔民間美國對外援助與對開發中國家發展援助的聯邦政府獨立機構;2025年川普政府捲土重來再度掌權,美國國際開發總署成為美國政府組織重整首當其衝被開刀祭旗目標。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成為美國政府組織重整首當其衝被開刀祭旗目標。(路透) 目前儘管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絕大部份已經停止運作,但該組織面對如此嚴重變革,其中得失何在?恐怕就要回溯其前身,才能理解為何會在主管外交之國務院體系外,專門設立此等主管對外援助作業組織。 美國專門負責對外援助機構始於二次大戰後,為針對歐洲執行馬歇爾計畫,在1948年所設立之經濟合作管理署(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該機構係同時接受國務院與商務部督導,並回報其援助作業狀況。經濟合作管理署運作至1951年10月10日,當美國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案》(Mutual Security Act),依據該法案不但經濟合作管理署所主管經濟援助業務由共同安全合作局(Mutual Security Agency)所取代,同時共同安全合作局亦將業務範圍,從單純經濟援助擴大至軍事援助與技術援助等領域;同時經濟合作管理署亦隨之解散。 但是對於軍事援助與技術援助業務來說,當時還有專門針對開發中國家,成立於1950年10月27日,經過整併二次大戰時期美洲國家事務協調辦公室(Office of the Coordinator of Inter-American Affairs)所主管業務,所成立之技術援助管理局(TCA:Technical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該局係依據杜魯門總統就職演說內容第四點,專門負責援助開發中國家,因此被各方稱為「第四點計畫」(Point Four Program),其受援助對象除美洲國家外,更包括約旦、以色列、巴基斯坦與印度。 當時技術援助管理局所主管業務並未整併到共同合作安全局,但日後等到艾森豪總統接任後,就陸續將技術援助計畫業務併入日後成立之國際合作管理局(ICA: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以及目前還未被完全停止運作之美國國際開發總署。 美國共同安全合作局負責執行對外經濟援助、軍事援助與技術援助業務,直至1953年8月1日才在當時局長Harold Edward Stassen強力主導下,改制成為美國對外援助作業署(United States Foreign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以便在國務院體系內,統籌所有對外援助業務。 但美國對外援助作業署在1955年5月9日依據美國第10610號總統行政令(Executive Order 10610),改制成為國際合作總署(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改制當時許多對外援助業務都移交國務院或是國防部,但國際合作總署卻保留「非軍事安全援助」(non-military security assistance)業務,因此不難想像對外援助業務確實是美國諸多聯邦政府部會在業務管轄領域上兵家必爭之地;但從「非軍事安全協助」這個曖昧用辭,其實就可理解美國情報機構以對外援助作為掩護,其實是遠早於美國國際開發總署成立之前。 國際合作總署在1955年6月30日正式成立並繼續運作至1961年9月4日,然後在同年11月3日美國國際開發總署才依據美國國會1961年9月4日所通過之「援外法案」(Foreign Assistance Act)正式成立。依據援外法案條款,美國國際開發總署係受美國總統、國務院以及國安會所指揮,因此某些業務不便於放在檯面,在此也就不言而喻囉。 但是等到1998年美國國會通過《1998年對外事務改革與重整法案》(the Foreign Affairs Reform and…

Read More

〈社論〉改善兩岸關係,真心關心台商不可或缺

令人遺憾的是,賴總統將台商春節活動當成政績說明會,根本無心拉近與台商之間的距離。(取自海基會網站) 從蔡英文到賴清德兩任民進黨,執政近九年來兩岸已沒有正式官方接觸,也恢復不了制度化溝通、協商機制。但為了消弭國人的擔憂,民進黨多方嘗試以所謂的非正式「第二軌道」進行綠紅交流,試圖營造兩岸不須政治互信、仍可協商的假象。今年初上海涉台學者低調訪台,民進黨的處理模式即可說明一切。 就現實層面來看,大陸台商最能親身感受兩岸不睦的種種問題,包括通商、通航及民間往來等,中共當局的政治心態固然是一個問題,但民進黨政府也層層阻撓或消極應對,根本看不出改善兩岸關係的真心誠意。賴總統日前出席海基會舉辦的「大陸台商春節活動」,重申他的責任就是「維持國家生存發展、保護全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及照顧人民生活」,還說歡迎台商返鄉投資,卻隻字未提政府將如何處理當前兩岸爭議或照顧台商權益等與台商切身相關的議題。 更令人遺憾的是,賴總統又將該場合當成政績說明會,根本無心拉近與台商之間的距離。難怪,廈門台商協會副會長葉永松忍不住在總統致詞後,突然向講台高喊「賴主席,當家不鬧事」、「反對大罷免」等,引起現場人士一片錯愕,但賴清德並未多做回應就在祝賀後離開。 葉永松會後受訪時表示,民主政治就該尊重選舉結果,「大罷免勞民傷財」,若表現不佳,下屆就會被淘汰。對此,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認為葉的作法「耐人尋味」,而且他應該有更合適場合表達意見,更有相關人士對特定媒體披露葉曾參加對岸的統戰活動等,其他台商則叮囑他不要再多話。當然,也有人持正面態度,肯定他說出大多數台商的心聲。 平心而論,在大陸經商生活的台商及其眷屬對民進黨的要求其實不多,無非是希望兩岸關係平穩順暢,畢竟他們更了解政治歧見對台海和平穩定的衝擊會有多大。其次,這群台商多已在大陸各地經商許多年,親身歷經藍綠政府的兩岸關係起伏動盪,更能體會到「家和萬事興」的真諦及維持台海和平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民進黨政府不在意兩岸是否陷入對抗緊張,或根本就是希望兩岸長年處於緊繃狀態,藉此炒作仇共激情民粹以鞏固政權,從口頭說願意兩岸溝通、卻遲遲不願主動釋出善意,到現在仍拒絕開放兩岸旅遊的作法來看,台商永遠等不到民進黨政府的「關愛眼神」。面對陸方的主動,陸委會主委邱垂正還是堅持要先透過兩岸的小兩會協商,才可能進一步解禁,此舉非但幫不上忙,反而讓觀光產業陷入焦慮。 民進黨刻意阻撓兩岸往來或經商投資,美其名是降低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實際動機是想從根切斷兩岸關係,至少使之成為朝野攻防籌碼。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固然正確,但民進黨的作法不僅粗糙、更違反市場經濟原則。台灣諸多產業仍需要大陸生產鏈或市場,民進黨不能只關心高科技產業發展,卻漠視更多企業、經理人、勞工所從事的其他產業。和平穩定不僅可降低兩岸衝突風險,還能適時紓解高張力的政治對峙。 賴總統別忘了,大陸台商也是中華民國國民,也是他應該關心的群體,不能口頭說會努力維持台海現狀,私下卻將這群人視為已遭中共統戰、甚至收買的潛在「同路人」。若民進黨真想化解兩岸歧見,真心關心台商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DeepSeek突圍 如何驗證莉娜‧汗警告(下)

數據顯示,DeepSeek的市場占有率僅為百分之五,遠遠落後於OpenAI。(路透) 蔡鎤銘    數據支持的壟斷影響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OpenAI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從二0一八年的百分之五十上升至二0二三年的百分之七十。這種快速的市場集中度提升,不僅顯示了OpenAI的壟斷地位,還反映了其他競爭者在市場上的艱難處境。數據顯示,DeepSeek的市場占有率僅為百分之五,遠遠落後於OpenAI。此外,OpenAI的年營收從二0二0年的十億美元成長至二0二三年的五十億美元,而DeepSeek的年營收僅為一億美元。這種巨大的差距進一步凸顯了科技巨頭的壟斷對市場競爭的負面影響。 在創新方面,DeepSeek的專利申請數量在過去三年中顯著增加,從二0二0年的十項增加到二0二三年的五十項。然而,與OpenAI的兩百項專利申請相比,DeepSeek的創新成果仍然顯得微不足道。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的數據,二0二三年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利申請總數中,科技巨頭占比超過百分之八十,而初創企業的占比不足百分之十。這種數據對比顯示,儘管DeepSeek在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壟斷環境下,其創新速度仍然受到嚴重限制。  政策建議與未來展望 美國政府在莉娜‧汗的領導下,積極推動反壟斷行動,對OpenAI等科技巨頭展開調查,並提出拆分建議。同時,通過《創新與競爭法案》支持初創企業,促進市場競爭。中國大陸也加強了對科技巨頭的監管,並通過「十四五」規劃支持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新企業。這些政策為DeepSeek等新興企業提供了成長機會,但如何在國際競爭中保持優勢仍是挑戰。未來,需持續加強反壟斷監管與政策支持,打破壟斷,推動創新與公平競爭。  結語 DeepSeek的崛起及其與OpenAI的競爭,再次證明了莉娜‧汗的觀點是正確的。科技巨頭的壟斷行為不僅損害了市場競爭,還扼殺了創新。通過加強反壟斷監管和支持新興企業的發展,我們可以打破科技巨頭的壟斷局面,促進市場的公平競爭和創新的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成長和社會進步。 DeepSeek的故事不僅是一家企業的奮鬥史,更是對整個科技行業的警示。在科技巨頭壟斷的陰影下,創新企業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但他們的努力也為我們指明了一條打破壟斷、重振競爭的道路。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會關注,讓創新不再受制於壟斷,讓科技真正服務於全人類的福祉。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本文為國戰會授權刊登)

Read More

〈社論〉勞保破產往後延,世代正義也往後延?

最新精算結果指出,2031年勞保基金還是會入不敷出,而且潛藏負債也攀升到13.3兆。圖為勞團前往行政院要求勞保年金改革。(取自2024工人鬥總統FB) 春節期間勞工收到大紅包:新制勞退每位勞工平均可獲五點五萬元投資收益分配,勞保基金去年投資也大賺近一千六百三十億元,收益率創下歷史次高。另一方面,一月底勞動部公布最新勞保精算報告,由於政府撥補勞保等因素,原本預計二0二八年破產的勞保基金暫時解除危機,從表現上來看,這也當然是個好消息! 從勞保基金最新精算結果來看,勞保基金延後破產的主因之一,正是勞保基金投資效益績效佳,二0一九年至二0二三年平均報酬率達百分之七點五一,這讓基金報酬率有了從百分之四提高到四點五的底氣。勞保基金破產往後延,固然讓勞動部和勞工們鬆了一口氣,但不可忽視的是,此次精算結果也指出,二0三一年還是會入不敷出,而且潛藏負債也攀升到十三點三兆;質言之,勞保基金改革仍是個必要且迫切的議題。 從勞保基金收支來看,二0一二年十月的精算報告就將破產議題搬上檯面,當時估計二0一七年出現收支逆差,破產時程從二0三一年提前到二0二七年,最新的精算報告又將破產時程延後到二0三一年。務實地說,從二0一二年到二0二五年,解決勞保破產的政策完全沒有進展。 就勞保年金改革進程來看,二00八年七月勞保條例在立法院修正通過,建立勞保年金制度,逐年調高勞保費率、延後年金給付資格,當時已預見收支不平衡問題;隨著勞保年金財務加速惡化,馬英九政府於二0一三年一月提出勞保年金改革修法草案,方向為逐年提高保費費率、延長投保薪資計算時間、降低給付水準,但未獲朝野共識。二0一六年五月蔡英文就任總統,雖強調年金改革「現在不做,以後會後悔」,但八年過去連民進黨內對改革也沒達成共識。 此次勞保基金精算報告指出,破產時程往後延的主因之一,在於近年來的政府撥補。蔡政府係自二0二0年起以政府預算撥補勞保基金,截至二0二五年累計金額達三千八百七十億元。持平而論,政府撥補的確有助於緩解勞保基金財務壓力,但由於並未法制化,未來是否撥補?未來撥補金額是否縮減甚至取消?皆存在未知數,因此撥補只能算是「續命藥」,並非治本之道。 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蔡政府還是現在的賴政府,卻將政府撥補當作怠於改革的擋箭牌,前勞動部長何佩珊就曾在立法院表示政府撥補就是一種改革,現任部長洪申翰也尚未針對勞保改革做過政策宣示。民進黨政府固然耽溺於撥補迷思而迴避改革,但勞團卻依舊憂心如焚,直批賴總統在就職演說重申「只要政府在,勞保絕對不會倒」只是「一句屁話」。勞團可能要更擔心的是,最新精算報告延後破產時程,是否會成為民進黨政府繼續延宕勞保年金改革的藉口? 此次精算報告也顯示,在未計入未來補撥金額的前提下,保費費率到二0二七年已調升到百分之十二,之後不再提高,而平衡費率應為百分之十七點一九;二0三一年勞保基金期末餘額首度出現負值,次年就飆到近負五千億元,二0三三年逼近負一兆元,二0三六年赤字更達近三兆元,接近今年度中央政府總支出。質言之,勞保不改革,只會讓赤字金額越來越怵目驚心! 倘若勞保基金破產,這一代的負債就變成下一代的重擔,此乃關乎世代正義;勞保年金破產期程延後,千萬別讓世代正義也跟著延後了!

Read More

〈社論〉大罷免如火如荼,院際調解真心誠意?

民進黨實質掌握總統府和五院中的四院,只要賴主席約束民進黨,並與在野黨誠心協商,又何勞賴總統院際調解?(取自總統府網站) 春節期間所謂「民團」推動的罷免連署並沒有放假,近日隨著多件針對各地國民黨立委的罷免連署書送達中選會,大罷免已然正式啟動;這不僅製造社會紛擾,也會使政局更加動盪,對於一再宣示希望促成朝野和解、全民團結的賴清德總統,不啻為一大諷刺。就在大罷免如火如荼之際,總統府卻宣布賴總統要行使院際調解權,不免令人質疑這是真心誠意?還是惺惺作態?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今年一月四日就揚言,民進黨不僅要罷免立法院正副院長,還要把國民黨四十一席區域立委全罷掉;當時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回應,黨內並未主導,民進黨尊重黨團成員;但現在新任總統上任不到一年就談罷免,變成全面對抗,「我們行政院怎麼辦?接下來的執政怎麼辦?」隨後,賴清德在民進黨中常會又數度表示,罷免是公民自主發起的行動,應完全尊重,「政黨不應也不宜介入」。 顯而易見,至少在表面上,當時賴清德和民進黨中央對於大罷免是持保留態度,並不樂見民進黨積極介入。然而,柯建銘卻在一月十七日宣告,民進黨公職全體投入二月以後的大罷免,並下令「全黨動起來」,未來每個立委選區,民進黨都設罷免站,要讓四十一位國民黨立委「接受民意審判」;多名民進黨立委也配合所謂的「公民團體」,積極推動大罷免。 為什麼柯建銘敢於無視賴清德和黨中央的主張?合理判斷只有三種可能。其一是賴清德在民進黨內已經面臨強力挑戰,既無法駕馭柯建銘,對黨籍立委也未能完全掌控。其二是柯建銘跟賴清德,一人扮黑臉,一人扮白臉,民進黨表面上不公開推動,實質上暗中主導。其三則是民進黨採取「且戰且走」的策略,視社會反應再決定未來行動,賴清德保留決策彈性空間。 不管是哪種可能,柯建銘固然必須為民進黨發動大罷免的成敗負起全責,賴清德身為黨主席也無法規避責任。因為賴清德以總統身分若真想朝野和解,卻又以黨主席身分放任柯建銘搞罷免,無異顯示柯建銘不但沒有把總統放在眼裡,而且黨主席的權威也還不如黨團總召;同樣的,賴清德若是跟柯建銘唱雙簧,或是暫時觀望,也證明他對朝野僵局已經束手無策,只能期望靠老柯發動大罷免手段來改變國會結構! 事實上,從近期兩個民調來看,反對大罷免的民眾都遠高於支持者。立法院記者聯誼會公布本屆立委一年表現,總評鑑最佳十二人中,國民黨九人,民進黨二人,民眾黨一人;其中不論媒體問政表現、基本問政數據或媒體公關表現評價,國民黨立委也都完勝民進黨立委。顯然,大罷免既缺乏正當性、合理性,更完全沒有必要性。 尤其是,柯建銘發動大罷免的藉口是藍白兩黨去年十二月二十日聯手通過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三法修正案,以及總預算遭到大幅凍刪;但柯建銘日前親口爆料,去年一月十五日民進黨就準備等待一年後,今年二月一日馬上罷免。換言之,柯建銘根本就是為民進黨大罷免找藉口! 質言之,朝野尖銳對立的癥結在於民進黨始終不願面對朝小野大的現實,接連在立法院的兩個會期不斷提出覆議、釋憲,還硬掰藉口執意推動大罷免;而事實上,民進黨又實質掌握總統府和五院中的四院,只要賴主席約束民進黨,並與在野黨誠心協商,又何勞賴總統院際調解?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DeepSeek突圍 如何驗證莉娜.汗警告(上)

OpenAI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已超過70%,成為無可爭議的行業領導者。圖為OpenAI執行長阿特曼。(路透) ■蔡鎤銘 一月二十七日,輝達(NVIDIA)股價單日暴跌百分之十七,引發市場廣泛關注。這一事件再次凸顯了科技行業的波動性,以及巨頭企業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與此同時,中國人工智慧新創公司 「深度求索」(DeepSeek)的崛起及其與OpenAI 的競爭,也讓人們重新審視科技巨頭壟斷對市場競爭和創新的影響。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主席莉娜‧汗(Lina Khan)長期以來強調,科技巨頭的壟斷行為不僅損害市場競爭,還會扼殺創新。 本文將通過分析DeepSeek的發展歷程、目擊受害者的說法以及相關數據,探討科技巨頭壟斷對市場和創新的影響,並提出政策建議與未來展望。 科技巨頭的壟斷現狀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的研究,過去十年中,科技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顯著提升。以OpenAI為例,該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已超過百分之七十,成為無可爭議的行業領導者。這種高度的市場集中度不僅限制了其他競爭者的進入,還使得OpenAI能夠通過壟斷地位操控市場價格和技術標準。例如,OpenAI的GPT系列模型已成為業界標準,許多中小型企業不得不依賴其技術,並支付高昂的授權費用。 莉娜‧汗在其多篇論文中指出,科技巨頭的壟斷行為會導致創新受阻。DeepSeek的創始人之一梁文鋒在接受採訪時表示,OpenAI的壟斷地位使得他們在獲取數據和技術資源時面臨巨大困難。這種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不僅限制了DeepSeek的發展,還使得整個行業的創新速度放緩。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二0二二年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初創公司數量較二0一八年下降了百分之十五,這與科技巨頭的壟斷行為有直接關聯。 DeepSeek的崛起與挑戰 儘管面臨重重困難,DeepSeek仍然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了顯著的創新突破。該公司開發的新型深度學習算法,不僅在準確性和效率上超越了OpenAI的產品,還在多個國際比賽中獲得了優異成績。例如,在二0二三年的國際機器學習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ICML)上,DeepSeek的算法在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兩項任務中均取得了第一名。這些成就顯示,即使在壟斷環境下,創新仍然有可能發生,但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資源。 然而,DeepSeek的崛起並非一帆風順。多位目擊受害者表示,OpenAI的壟斷行為對他們的業務造成了嚴重影響。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創業者表示,由於OpenAI控制了大部份的市場資源,他們在開發新產品時不得不支付高昂的技術使用費,這使得他們的產品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另一位受害者則表示,OpenAI的壟斷地位使得他們在獲取投資時面臨更大的困難,投資者更傾向於支持已經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公司。根據一份調查報告,二0二三年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投資者表示,他們更願意投資於已經具有市場優勢的科技巨頭,而非初創企業。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本文為國戰會授權刊登)

Read More

<開講>政府禁用DeepSeek思維與執行盲點

張競 去年12月26日中國大陸人工智能新創企業DeepSeek推出最新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V3」,當時已受到市場關注;隨後在今年1月20日又再推出「DeepSeek-R1」人工智能程式,隨即因其性能能夠符合市場需求,相對收費低廉,再加上後續公布研發成本遠低於同級資訊商品,並且所用期程極短,因此不但吸引眾多資訊產品消費者下載,更讓相關業為之震撼;後續效應甚至衝擊到金融資本市場,獲得全球矚目。   但是隨之而來負面效應亦隨後浮現,除業界各項質疑與批評外,美國政府亦毫不保留表達對此存有國家安全疑慮,美國海軍更是迅速果斷發布使用禁令;同時亦有多個美國聯邦政府部會與機構考慮跟進。 而我國數位發展部亦基於國家資通安全考量,針對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發布特別警示,要求公務機關與關鍵基礎設施等應限制使用相關產品,更嚴禁透過此等存有資安疑慮產品,傳送使用者數據資料,產生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疑慮或風險。 其實依據《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早就規範公務部門業務承辦人不得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提供任何涉及公務應保密、個人及未經機關(構)同意公開之資訊,亦不得向同類資訊產品,提出可能涉及機密業務或個人資料問題,導致任何資通安全風險。 同時再按照行政院民國108年所公布實施《各機關對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限制使用原則》規範內容,政府確實已經明確要求中央與地方機關(構)、公立學校、公營事業以及行政法人,再加上自行或委外營運提供公眾活動或使用之場地內,不得使用任何足以危害國家資通安全之資訊產品。 但是由於數位發展部在宣布公務部門嚴禁使用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時,又刻意強調係考量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產製國為中國大陸,其於網路運作過程涉及跨境傳輸,同時存在資訊外洩等資通安全疑慮與風險,因此將其定位為可能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所以宣布此項禁令。不過依據前述說法,政府禁用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在思維縝密與合理執行上,確實存在諸多盲點,在此逐項說明如後,祈請各方先進不吝指正。 首先必須指出,假若僅因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產製國為中國大陸,就認定其具有資通安全風險,就目前兩岸關係如此惡化,再遵循綠營執政基調,政治正確毋庸置疑。 但衡情論理,公務部門不論未來使用任何國家所產製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時,只要是提供涉及公務應保密,同時未經授權同意可公開資訊,或是提出任何涉及業務機密之問題,就資通安全風險評估準據來說,風險其實根本就差不多。 此因只要提供資訊或提出問題,最後資訊會流向何方,幾乎都是毫無任何管控可言;絕對沒有說是使用中國大陸以外其他國家所產製同類資訊產品,資通安全風險就會降低。 其次就是數位發展部所提考量「跨境傳輸」,這更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說法;我國公務機關透過網路與他國對口合作單位交換資料,根本就是家常便飯;特別是交通海運、飛行航班、氣象通報等涉及關鍵基礎設施運作所需資訊,項目繁多資訊龐大,而且我國政府機關經常使用他國資料庫與政府官方網站查閱資料,又與駐外館處保持經常性公務資訊交換作業,跨境傳輸在資訊作業與網際空間運作來說,根本就是司空見慣。 誠然就目前來說,確實是有些國家政府機關要求資訊服務企業,在其境內提供服營運過程所獲資訊,必須存儲於其境內,不得送出境外。但就實務來說,只要資料上載至網路,經過傳輸並加以處理後,其實就已經是很難堅稱此等資料仍然可以維持在「境內」;正因如此,美國商務部執行輸出管制作業,在定義「出口」時,就認定資料、數據與圖像等資訊,只要被上載至開放性網路,就必須被認定已經出口離境,也就是這個道理。 再者就要提醒,所有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使用者,在使用前都要下載並完成登錄註冊,實際使用時不論傳輸資料數據或是提出問題,在網際空間活動,凡是走過就會留下足跡,吾人必須先要質疑公務機關利用防護軟體,阻斷公務機關資訊系統用戶與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主機連線,讓使用者不能下載程式捷徑建立使用帳號,或是無法上傳資料,甚至留下違規使用網路連線記錄,難道是數位發展部無法克服難題嗎? 吾人更要質疑,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是以開源模式運作,相較於其他同類產品,其運作透明度更高,難道數位發展部各個部門專家無法透過審視其軟體程式,找出維護我國公務機關在使用該產品時,能夠保護我國數據資料應對策略?難道發展點麵線程式時,就已經將數位發展部專家群腦汁燒乾,所以面對挑戰僅能靠禁止使用這招推脱結案嗎? 此外吾人必須認真質疑數位發展部,目前發布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使用禁令,為何僅針對公務機關,但卻對私營企業、社會團體與個人用戶避而不提亦無任何提示?資通安全若有風險,對任何人都有有可能產生傷害,難道數位發展部服務與關切對象僅限於公務機關,其他使用者權益都可以坐視不顧嗎?爾俸爾祿民脂民膏,數位發展部豈能毫無立場? 最後吾人必須懷疑數位發展部在此時發布禁令,究竟是論是非?還是在講利害呢?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問世已有相當時間,要是存在風險,數位發展部老早就該發布禁令,而不是要等到美國政府宣布禁令,我國數位發展部才搶著跟進,這種根本是在選邊站對政治表態效忠,而不是真正依據資通風險評估所作出判斷與結論。 數位發展部在理論上應該是國家行政體系內最能夠以專業掛帥,並以技術服人之政務機關,但就以處理與發布公務機關使用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禁令來看,在思維縝密與合理執行上,確實存在太多可議盲點,值得社會各界關注檢討其合理性。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為菱傳媒授權刊登https://rwnews.tw/article.php?news=19297)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社論〉台灣民主價值不斷遭受民粹嚴重侵蝕!

女星大S不幸在日本過世,她的粉絲們皆感錯愕、悲傷。(中央社,資料照) 正當春節歡樂氣氛還洋溢著,女星大S不幸在日本過世,她的粉絲們皆感錯愕、悲傷;不料,網路上竟傳出大S的噩耗是為了掩蓋大罷免的新聞。無獨有偶,連鎖咖啡店路易莎婉拒「民團」占用該店桌椅進行罷免連署,竟然也遭到青鳥出征、威脅。這兩件事看似各有其因,但都反映著台灣的民主價值正遭到民粹不斷地嚴重侵蝕。 民主與民粹之間往往沒有明確的界線,學術界大致上認為民粹是批判菁英、反多元主義的表現;而民粹的主張雖然可能符合某些人的利益,卻可能違反整體的公眾利益。民粹主義者可能使用溫和的行動,但也會採取激烈、乃至於暴力的手段,甚至反噬民主本身。近年來全球再度颳起民粹風,二0一六年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侯賽因就直指,歐美民粹煽動者和政治幻想家使用謊言、真假混淆的操作和販賣恐懼等政治手腕。 民粹在台灣也存在已久,二00四年中研院院士勞思光、侯孝賢、南方朔等三十多位學者、藝文界人士、政治評論者就發起過「民主深化還是民粹極權宣言連署」,宣言中就憂心台灣「在一次次過度的民粹式社會動員之下,謊言被合理化、欺詐被正義化、操弄被允許、言論被箝制,一切可資運用的資源,無論合法不合法、道德不道德,都可以成為選戰工具,導致『公義淪喪、民主蒙塵』」。此一活動已過去了二十多年,但民粹在台灣不但沒有銷聲收斂,反而變本加厲。 就台灣的處境而言,中共當局確實危及中華民國的存在,但實踐證明兩岸也可以相互尊重、和平相處、緩解歧見、求同尊異。但另一方面,在台灣外部、內部製造敵人,再將外部敵人與所謂的「內部敵人」合而為一,卻有利於某些政治力量攫取、凝聚選票;這些政治力量利用民粹手段爭取他們集體或個人的政治、經濟利益,但台灣的最高利益卻未必是他們追求的目標。 即以近期在台灣發生的事例而言。大S平時鮮少涉及政治立場表態,甚至曾因將戴資穎稱呼為「國手」而遭到大陸網民攻擊。但她過世之後台灣民粹竟說她是中共「趁大S去日本的時候進行(病毒)實驗,同時跟藍白打配合轉移台灣罷免焦點」、宣布大S噩耗的時間點是「故意挑在曹興誠大罷免記者會」。這種危言聳聽、無中生有的謊言就是企圖將外部敵人與自己製造的內部敵人合而為一,目的則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 類似的案例還包括,去年底所謂網紅八炯指稱有十萬台灣人持有「中國身分證」,陸委會、內政部聞此訊息如獲至寶,大張旗鼓說要嚴查,結果二月五日內政部長劉世芳受訪時坦承只有三十多人遭到約談。網紅鼓動、民進黨政府極力配合,一搭一唱把「反中」民粹唱得震天價響! 路易莎的案例,則是民粹奉行者「逆我者出征」的典型。試問,路易莎能以政治顏色挑選消費者嗎?店家想要保持一個政治清靜的經營環境,又何錯之有?更令人遺憾的是,遭到所謂罷免「民團」出征的還不只路易莎,彰化溪州夜市、基隆夜市也相繼傳出因為婉拒罷免而遭青鳥出征。麥卡錫主義恐怖幽靈,隱然飄盪在台灣上空! 所謂「上之所好,下必甚焉」,賴清德可以硬掰兩岸直航台灣會被阿共「木馬屠城」,柯建銘可以凡事都把在野黨打成賣台集團、與中共串謀,綠營上下忙著拉高兩岸、朝野仇恨值,台灣民主價值也必將繼續被民粹不斷侵蝕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