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鹽煮瓜子賣 業者緩刑

坦承犯行 二審改判較輕刑 須繳公庫30萬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位於麻豆區美豐瓜子行江姓業者向廠商買工業用鹽,熬煮製造甘草醬油瓜子販售,被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販賣攙偽食品罪判刑十個月,併科罰金三十萬元。案經上訴,二審改判八個月,考量江男坦承犯行,並繳回全部犯罪所得,給予緩刑,附帶條件繳公庫三十萬元。 同案被告賣買工業用鹽的廠商江姓男子,也改判較輕,依幫助犯判刑三個月,一樣給緩刑,附帶條件繳給公庫十萬元。 二00六年間起,江姓男子從父親手上接下美豐瓜子加工廠擔任實際負責人,主要營業項目為甘草醬油瓜子、南瓜子及葵花瓜子等產品生產與販售。 江男自二0一三年六月起,以每包五十公斤裝、約一百七十元代價,向冠廷實業江姓老闆買工業用鹽,平均每年購買八十至一百包,用以供熬煮製造加工甘草醬油瓜子,並將製造、加工完成的甘草醬油瓜子成品,以每台斤一百零五元賣出去。 台南高分院認為兩名被告皆坦承犯行,並繳回全部犯罪所得,決定撤銷改判較輕刑,都給予緩刑自新。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寵物停看聽 南大附小研究拿首獎

南大附小的學生以「飼養寵物停看聽」獲國小學生獨立研究競賽首獎。(記者楊淑芬攝) 希望課程納相關生命議題 減少棄養造成家庭社會影響 許多人都有養寵物的經驗,南大附小學生以「飼養寵物停看聽」獲得台南市110年度國小學生獨立研究競賽首獎,小朋友發現飼養寵物可以感到快樂,降低擔心和焦慮、增加安全感、學會負責任、更會照顧別人。研究過程中也發現自己同學15%會將寵物放生,造成不少社會問題,小學生們希望在學校的課程中納入寵物相關的生命議題,讓小學生了解放生和棄養會造成的結果。 教育局自102年起,定期舉辦全市性國中小學生獨立研究競賽,每年都有數十個議題參賽,培養學生發表研究主題與競賽觀摩,增進獨立研究口頭發表能力。南大附小今年以「飼養寵物停看聽」獲國小組第一名,貼近生活,田野調查詳實,報告做得非常漂亮,獲得評審一致認同。 小朋友們共做了327份問卷,發現約70%的小學生都有飼養寵物的經驗。最普遍是魚,其次是狗,三是甲蟲,第四是貓;沒有飼養經驗的小朋友最想養貓,其次是狗,第三是兔子再來是鼠類。曾經養過寵物但目前沒有再飼養的原因,最多是因為擔心寵物死亡,還有沒有時間飼養。 不養的時候多數會送給朋友,但是約有15%的小朋友將寵物放生,研究的學生經由訪問專家關於棄養造成的問題,了解籠中逸鳥在野外繁殖會影響本土鳥類的生存,流浪狗會造成環境衛生和安全上的問題,綠鬣蜥會破壞環境及河堤。外來種動物在台灣因為沒有天敵所以繁殖快速,要減少野外數量需要很多的人力和時間。 因此學生們建議,飼養寵物之前停下來思考有沒有時間照顧以及家裡空間是否足夠;多看相關資料,做功課,了解寵物的特性和需求;聽聽家人的意見並討論。真的飼養後就要認真照顧,千萬不能棄養或放生,不然寵物會死亡或造成很多環境問題和影響生態平衡。 養過寵物學生,超過一半希望圖書館裡有寵物相關書籍或課程以及網站、店家能提供足夠照顧知識。 學生們建議學校課程中可納入寵物相關的生命議題,讓小學生了解放生和棄養會造成的結果,思考飼養寵物需要負起的責任,從教育著手進一步影響家庭和社會,才能從根本減少棄養造成的問題。 (記者楊淑芬)

Read More

863人受訓 成功嶺256替代役男篩陽 結訓禮取消

中央社∕台中3日電 內政部役政署今天指出,正在成功嶺進行基礎訓練的863名替代役男,於昨天出現COVID-19症狀,今天快篩後陽性者有256人,原訂明天舉行的結訓典禮將取消。 役政署今晚發布新聞稿指出,於6月21日接訓863人進行替代役第234梯次基礎訓練,訓練期間都依照中央防疫指引及營區規範辦理防疫作為,部分役男於7月2日出現COVID-19症狀,經替代役訓練班於3日進行中隊全面快篩,篩檢結果陽性者累計共256人。 役政署表示,篩檢呈陽性者,即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引安排防疫計程車或由家屬接回居家照護,防止傳染並加強環境清消。 役政署指出,這梯次新訓役男於入營前2日及6月21日入營當日經2次快篩陰性始予納訓,入營第3日再次全面快篩以防範隱形傳播,有關此梯次與前幾梯次比較,確診人數的確較高,至於詳細原因正由役政署替代役訓練班與委託醫院醫師審慎研判分析。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崑大螺絲起子影展 疫期未停擺

崑大螺絲起子國際學生短片作影展,十七屆來已在國際及全台灣學生創作者中建立專業、公正的形象。(記者汪惠松攝) 實體混合線上影展 作品國際風 評審團讚賞 崑山科大視訊傳播設計系學生自發性主辦的螺絲起子國際學生短片創作影展,十七屆來已在國際及全台灣學生創作者中建立專業、公正的形象。今年在疫情下採用實體混合線上影展方式展出作品並完美落幕,作品充滿濃濃國際風,獲得評審團讚賞。 螺絲起子國際學生短片影展最初從二00一年起由崑大視訊系學生主動發起,至二00六年短片競賽徵件的範圍擴大到華人地區,二0一四年更將觸角延伸到國際,是現今南台灣創立較早、較具規模的學生影展。 影展以「螺絲起子」為名,主要是期待每一名從事電影或動畫的年輕學子,能善盡一顆螺絲釘的責任,扮演好在每個創作環節的角色,更期盼年輕創作者能務實地,如掄起螺絲起子般地盡情創作,實現影像青春夢。 邁入第十七屆的螺絲起子短片影展,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新挑戰,主題更特別強調「科技、性別與永續發展」,鼓勵學生關心環境變化創作相關議題,共有百餘組短片參賽,並邀請金馬、金鐘雙料影帝莫子儀及導演樓一安擔任頒獎嘉賓。 兩名來自埃及和哥倫比亞的國際評審J Triangular、Carla Garcia,及新加坡理工學院得獎者Bervyn Chua,為影展帶來祝福與致謝的影像。此屆影展最高榮譽由徐家誠以《雨水》榮獲大專短片組金螺絲獎,他為馬來西亞僑生,十八歲到台灣就讀影視系,大學畢業製作《巴利冰》入圍台北電影節、First西寧影展等,後到世新大學電影創作碩士班繼續研修,二0二一年完成改編自己藏在心裡多年的私密故事《雨水》畢業製作短片。 第十七屆螺絲起子影展策展人崑大視訊系老師林書怡表示,今年影展歷經超過六個月的籌辦,能在疫情嚴峻中,舉辦實體混合線上影展的模式,期望能為影視創作學生帶來更豐富的視野,培育更多優秀的影視創作人才。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手機少滑1小時 減憂鬱和焦慮

每日減用38分鐘就可增生活滿意度/體能活動/降吸菸量 家長可鼓勵孩子訂暑期計畫健康一夏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放暑假了,擔心孩子整日不停滑手機嗎?研究發現,每天少用手機1小時,能減少憂鬱和焦慮,提升生活滿意度,專家建議家長,引導孩子每天減少使用手機,就能幫助他們活得更健康。 根據董氏基金會引述2022年4月由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發表於《實驗心理學應用期刊》的研究,指出當人們每日減少使用手機38分鐘以上,有助於提升生活滿意度並增加體能活動。 台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表示,上述研究提供一個比較明確的建議,與其完全不使用手機,倒不如每天減少1小時使用時間,只要能堅持做1個星期,將會顯著地、長期地改善生活習慣,包括4個月之後,仍持續地每天平均減少使用手機45分鐘,有助於增加生活滿意度和運動時間、減少憂鬱和焦慮症狀,以及吸菸量也會降低。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表示,暑假期間,建議父母可嘗試透過設定目標、自我檢視、合作提醒、記錄成效的過程,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首先是設定漸進式的目標,每天減少使用手機1小時,不需要急著一次做到,而是想辦法先提高孩子意願,逐步達成目標。 第2,「檢視不用手機的時間」,像是吃飯、如廁、洗澡,或是上學、跑步、跳繩、運動…等,當開始檢視就比較容易訂出什麼時間可以不用拿手機。第3、「親友間相互提醒」,與其一直叮嚀孩子或家人吃飯與看書不要使用,不如彼此互相提醒、支持鼓勵,成功的機會反倒比較高。 第4、「記錄1星期的成效」將每一次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記錄下來,研究中顯示只要持續做1星期就能達到效果。 葉雅馨表示,透過設定目標、自我檢視、合作提醒、記錄成效的過程,幫助自己訂定最佳的使用方式與時間,從自己最容易做到的去執行及養成習慣,將有助於增加身體活動量、減緩憂鬱和焦慮症狀。

Read More

中藥針灸齊下,有效治療腳抽筋

■陳俊銘 一般人所稱的抽筋,學名為「肌肉痙攣」,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強直收縮現象,會造成劇烈疼痛、肌肉僵硬。有研究報告指出 45歲以上的人每7人就有1人曾經有腳抽筋的經驗,而65歲以上老年人,有高達一半的人有腳抽筋的不舒服經驗,尤其是女性比男性多。多數的腳抽筋發生於晚上,而患有周邊血管病變及關節患者,較易有腳抽筋現象。7%的青少年,在過去一年當中曾經有腳抽筋的現象,其中以16到 18歲這個年齡層最容易發生。 造成腳抽筋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循環不良,周邊血管病變或腳部靜脈曲張。2.環境溫度突然改變。3.情縮過度緊張。4.水分和鹽分流失過多,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5.飲食中的礦物質(如鎂、鈣)含量不足。 6.某些慢性疾病,孕婦的抽筋發生率也會提高。7.甲狀腺功能低下,尿毒症或其他身體疾病。8.運動神經元疾病,脊髓神經根病變或周邊神經病變。9.某些降血壓及降血脂等藥物也可能會引起腳抽筋。10.不知名的原因。 中醫治療腳抽筋以養肝血為主,肝主筋,肝血濡養筋,肝血不足,無法濡養筋,則筋緊!常用處方為芍藥甘草湯合四物湯加減木瓜、丹參等。養肝血柔筋,對腳抽筋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可再配合熱敷、針灸,常用穴道如下:委中、承山、合陽、承筋、陽陵泉、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飛揚、崑崙等。 平常保養注意事項如下: 1.注意鈣質的補充:青春期的階段,鈣質會相對較缺乏,較容易引起抽筋。2.晚上睡覺時易抽筋者,在睡覺前在易抽筋的部位作伸展運動。3.睡覺時注意兩小腿的保暖。4.足板過度下垂有可能會誘發小腿的抽筋,睡覺時避免讓足板過度下垂。5.避免常吃生冷冰涼食物,避免寒凝氣滯,加重腳抽筋。6.避免過度勞累耗肝血,加重腳抽筋。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生活休閒〉澎湖西嶼大義宮海龜秘境

西嶼竹灣村的大義宮就是探訪海龜的秘境。 連大義宮製作贈送香客的扇子也以大海龜做號召。 西嶼是澎湖西部的離島,也是澎湖第二大島,過去被稱為澎湖的「草地」,近幾年澎湖縣全力發展西嶼的觀光,西嶼成為澎湖北環的重要路線,尤其它以跨海大橋和馬公相連,交通非常便捷,而大義宮的海龜更是來到西嶼不可錯過的景點。 圖、文/記者陳俊文 民眾在珊瑚洞了解海龜的習性和生活。 大義宮海龜館的海龜不會怕人,民眾可近距離觀賞。 信徒救下海龜 地下室打造珊瑚洞 大義宮位於澎湖縣西嶼鄉竹灣社區,早期祀奉溫府王爺,後來增祀武聖關公,以關帝盡忠大義的精神將廟名命為「大義宮」,建於1862年,至今已經擁有將近200年的歷史,在近年來重建後廟宇變得金碧輝煌、宏偉雄觀成為西嶼鄉著名的觀光景點,也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大義宮的海龜緣起於1970年代海龜可合法販賣,肉可食用,龜殼可加工做紀念品,西嶼有漁民捕獲,拿到大義宮前廣場販售,有信徒覺得不捨,將海龜搶救下來,並抽海水至廟前的半月池飼養。 但半月池在戶外,陽光充足,導致水池優養化,不太合適,民國69年,大義宮管理委員會提議將海龜移入室內,於民國70年整建地下室工程時,為龜兒們興建一座行宮「珊瑚洞」,將海龜移入養殖至今。 大義宮的海龜館珊瑚洞別有洞天。 這座地宮顧名思義以珊瑚規劃地道和三座水池,供8隻海龜悠游活動,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當時的海龜們身驅還沒有現在這麼大,現在看來就覺得有點窘塞了。 民國78年野生動物保育法實施,列為保育類的海龜民間不得飼養,經多方專家評估後,大義宮的海龜在動保法實施前就已飼養多年,野性盡失,無覓食能力,放生猶如棄養,命運更難預卜,留在珊瑚洞讓牠們頤養天年,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海龜館的玳瑁自在悠遊。 精心照料定期體檢 5-9月移箱網放暑假 大義宮的8隻海龜,包括綠蠵龜5隻、玳瑁(鷹嘴)2隻、赤蠵龜1隻,據廟方表示,有一些更在民國60年代就已飼養,動保法實施後,一般人不得飼養或買賣海龜,目前澎湖除大義宮這8隻之外,澎湖水族館還有1隻,這隻會被留下來,是因為牠領有「殘障手冊」之故。 大義宮非常用心照顧這群龜兄龜弟,飲食方面,每週餵養2次,飼料為生鮮或冷凍的魚、蝦、花枝及蔬菜水果。每3個月還得請獸醫師定期健康檢查,每年2次總體檢,廟方將健檢資料完整紀錄保留,以供查核。 但動保團體仍向澎湖縣政府投訴,廟方於107年擬定一項環境改善計畫,即利用竹灣海域的箱網養殖區,每年5至9月將8隻海龜輪流移至箱網飼養,戲稱是「放暑假」,一方面也讓牠們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 主委謝龍隱表示,未來有一天還是希望讓牠們返回大海,現在若迫於輿論壓力硬把牠們送回大海,會害牠們無法適應環境而死亡,更是罪過,過去野放的海龜常是這種下場。 八隻海龜各具特色 西嶼大義宮飼養八隻海龜,各具特色,要了解其特徵才能仔細分辨。 「綠蠵龜」又名海龜菜龜,因脂肪累積綠色色素呈淡綠色而得名。分布於世界各大洋溫暖域,是目前現數量最多的海龜種類,在台灣海域仍常可發現其蹤跡,也是會上岸產卵的海龜。 綠龜蠵特徵:頭部有鱗片,側盾板有四對,背甲的花紋與顏色變化極大,大多背甲的盾板有間雜黃、棕等顏色的放射狀花紋,有的是墨綠色和黑色,故也可稱為黑龜。 「赤蠵龜」又名紅海龜、火龜,生長在緯度高一點的北緯以北和南緯以南。特徵是頭部比其它海龜大,故又名大頭龜。側盾有五對,背甲呈綜色,所以被日本人稱為紅海龜。成龜背甲長一百一十公分,體重可達一百零五公斤。 「鷹嘴龜」就是我們熟悉的玳瑁,頭部最小,喙尖而下鉤,形狀如鷹嘴而得名。背甲花紋也最美麗,側盾板有四對。玳瑁背甲過去常被時尚界所引用,如玳瑁眼鏡等,也是走進流行時尚的海龜。 除了海龜,珊瑚洞還展示一隻全世界最長的鯨魚骨,係當地漁民在北太平洋捕獲,長十五點六台尺。 西嶼景點多 海鮮別錯過 遊西嶼大義宮珊瑚洞看大海龜,遊客可從馬公市搭車或騎機車前往,走澎湖203縣道經跨海大橋便可抵達,車程約三、四十分鐘。澎湖觀光的「北環路線」主要就是指西嶼,主要景點包含「二崁聚落」、「大菓葉玄武岩」、「漁翁島燈塔」、「小門鯨魚洞」、「塔公塔婆」、「二崁陳家大厝」等,當然主祀「聖帝祖」(文衡聖帝)的竹灣大義宮珊瑚洞,更是絕對不能錯過,參觀免費,香油錢隨意,非常適合安排一日遊的行程。 到西嶼品嘗澎湖縣魚玳瑁石斑。 台南過去就有單車隊跨海至西嶼騎乘,這在大眾運輸不甚方便的澎湖是很好的安排。 西嶼近幾年快速開發,民宿快速成長,跨海大橋一過來就有統一超商,要吃當地的鮮美海鮮,不乏像清峰海鮮一類當地內行人常光顧的餐廳,小管珠螺雙併、紫菜炒米粉、澎湖絲瓜、甚或澎湖縣魚的玳瑁石斑都令人食指大動。過去是澎湖草地的西嶼,現在變成景色宜人的觀光盛地。    

Read More

節食後暴食 小心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瘦高的女性當心了!您是否曾有過想利用長期節食維持苗條的身材,然而不正常的飲食習慣卻導致暴飲暴食,經常在飯後感到惡心想吐、或腹部長時間感到脹痛不適?衛福部苗栗醫院腸胃肝膽科主任林宗賜醫師提醒要注意,您有可能罹患了「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建議及早就醫。 部苗腸胃肝膽科林宗賜主任表示,一名28歲清瘦的年輕女性(152公分高,35公斤重),日前至部苗急診室就診,主訴為節食後暴食、大量進食青菜等高纖維食物後,出現腹脹、惡心嘔吐感強烈等不適。經腹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發現其胃及十二指腸嚴重擴張,阻塞位置在十二指腸第3部分,診斷為「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所幸就醫及時,病況還不嚴重,透過藥物治療和飲食調整、少量多餐,目前症狀已獲得改善。 林宗賜醫師指出,該名年輕女性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係因病患本身體質瘦,再加上長期節食,體內缺乏脂肪堆積,導致原本撐開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之間夾角處的脂肪太少,使上腸繫膜動脈缺少脂肪緩衝,而直接壓迫十二指腸,造成壓迫性腸梗阻及胃排空困難,進而使病患感到不適。此罕見疾病嚴重時,甚至可能會使腹壓過大,有胃穿孔等致死風險。 「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是一種罕見、可能威脅生命的病症,罹病的風險因子包括女性、體重銳減及慢性嘔吐患者等。該疾病的手術治療選擇,包括十二指腸導管置放或胃空腸吻合術。若症狀不嚴重,可考慮透過調整飲食習慣的方式改善症狀,平時飲食應少量多餐,改成食用流質性食物,或將固體食物透過均質機絞碎後食用,儘量避免短時間食入大量高纖維食物,加劇症狀。 減肥風氣盛行,林宗賜提醒,追求美麗時尚固然是人之本性,但還是要採取正確的健康減重方式,規律運動、均衡飲食,身體健康才能自信又美麗。

Read More

男夜持刀搶提包 重判9年2月

事前竊換機車牌 過程中欲砍被害人 法官認惡性不輕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蕭姓男子去年十一月間,竊取他人的一面機車車牌,掛在自己的機車上,行經一間娃娃機店前,見一名女子獨坐該處,認為有機可乘,即持一把刀架在女子頸脖,喝令交出財物,並拉扯其背在肩膀之手提包,女子拉住該手提包,蕭男即持該刀對其作揮砍動作,而強取其手提包,得手後逃離現場,並將該竊得的車牌丟棄。彰化地院審結,依強盜等罪將他判處九年二月有期徒刑。 判決書指出,蕭男去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凌晨,在彰化縣田尾鄉見他人的機車停放於該處,乃持一支扳手,竊取該機車車牌一面,旋即懸掛到他自己的機車上,以供犯案隱匿行蹤之用。 凌晨四點二十三分許,蕭男騎著掛上竊得車牌的機車,行經員林市一間娃娃機店前,見一名女子獨坐該處,認為有機可乘,竟持一把刀子架在女子頸脖,喝令其交出財物,並拉扯其背在肩膀之黑色手提包,女子拉住該手提包,蕭男即持該刀對其作揮砍動作,致女子心生畏懼而不能抗拒,因此強取其黑色手提包,得手後,騎機車離開現場,並將竊得的車牌丟棄。 被告審理時辯稱未使用工具偷車牌,係因機車車牌鬆動,徒手拆卸等語。但法官查證後,認事證明確,犯行堪以認定。審酌被告為求躲避查緝而竊取車牌,造成他人財物損失;又利用深夜時分,被害人求救較為不易之情狀,持刀強盜其財物,造成被害人人身安全莫大威脅,惡性不輕,對社會治安存有重大危害,所為實不足取等情,定應執行九年二月徒刑。可上訴。

Read More

台大湳雅院區預定地 蘇揆允補助興建

行政院長蘇貞昌3日上午前往新竹台大分院慰勉醫護人員,感謝醫護守護民眾健康、辛勞抗疫。(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行政院蘇貞昌院長3日上午前往新竹台大分院慰勉醫護人員,感謝醫護守護民眾健康、辛勞抗疫,同時前往台大湳雅院區預定地視察,並宣布將補助興建經費,期許湳雅院區未來完善竹竹苗地區急重症醫療品質,更要讓醫護人員得到全方位照顧。 林智堅表示,新竹台大分院因現有院區腹地狹小及老舊,擴院需求迫切,106年5月市府與台大醫院達成「根留新竹」之湳雅院區擴院計畫共識後,多次向中央積極爭取、攜手克服用地整合難題,今獲行政院補助及相關部會支持,讓湳雅院區計畫向前邁進一大步。 蘇貞昌表示,湳雅院區預定地透過中央、地方攜手整合5.18公頃用地,中央會大力支持、補助興建工程,他更強調,院內儀器也要用最新、最好的,相信未來不只新竹市,新竹縣及鄰近縣市都能享有更好醫療品質,他也督促需加速環評及都審工作,讓興建作業加快完成。 衛福部長陳時中也說,地方確實有增加醫院的需求,且新竹市府還找到好地方、找到可信賴有能力的經營者,未來科研、教育、醫療服務都能更好。 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指出,考量符合現況並結合前瞻計畫概念,目前規劃第1期工程,預計打造地下3層、地上9層的急重症大樓,完成後將肩負大新竹地區重度、急重難症醫療服務,及醫療專業人員訓練育成。未來,湳雅院區將與經國院區整合規劃,不僅病床數增加,解決大新竹急重症醫療空間不足問題,更有望成為大新竹唯一達「醫學中心規模」的醫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