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我和哥哥的任務

台南市裕文國小四年七班 ◎陳彥宇 有一天爸爸媽媽不在家,我只好跟哥哥一起在家中守著大門不讓外人進來,我和我哥哥都帶著「兵器」,我們都非常緊張,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家。 我和哥哥待在車庫看守著家,我們之所以不在車庫是因為這外人來了才可以馬上知道,我們兩個互相輪班就這樣重複,我忽然看到人影,不過好像幻覺,我又再次看到了像真的,於是我哥哥起來準備,我們慢慢地打門……啊!原來只是隻貓,我們鬆了一口氣。 在我們鬆一口氣的時候,好像又有人出現了,我打開一點縫,沒想到真的是一個陌生人正在我們家門外鬼鬼祟祟,我們馬上關門,忽然門鈴響起,我們問請問是誰?對方說:「我是來發傳單的,你要不要?」,我們拒絕了。鈴!鈴!鈴聲又響了,我們說:「是誰?」,我們聽到一陣很憤怒的聲音:「快點開門!」 我們趕緊做好準備,一開始我們就毫不猶豫地打下去,直到我們看到了兩個人,而他們是……爸爸和媽媽!這下子完蛋了!

Read More

〈中華學園〉翻轉讓生命更精彩

台南市後甲國中一年二十五班 ◎黃于愷 作家王溢嘉曾寫過「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除了充實知識,「過程」更是占了生命的一大部分,如果沒有任何過程,那麼生命將會枯燥乏味,沒有特色。 生命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要如何度過這一輩子,若將一生比喻為一場馬拉松,那麼過程就是賽跑的歷程,跌倒、受傷,邁向終點……如果在沿途上沒有任何特色,只單純跑步,就算贏得了比賽,這過程還是一樣乏味。 記得小六時,我向媽媽提出考適性班的請求,媽媽訝異的跟我說真正要考的人四年級就開始準備了!最終媽媽因看到我奮發向上之心而願意在旁協助;同時,班上有一名同學,他從四年級就超修小六課程,小六時先修國二程度,而且常常沒來上課,因為他的爸媽是補習班老師,就在家自學,跟同學的關係也相處得不好;我雖然很辛苦,同時要讀六上的內容並準備段考,還必須修國一及六下各科,每天讀到三更半夜,但在校與同學相處得很融洽,第一次考適性班時,我因為失常失之交臂,而他考上了「銀牌」。我又準備了第二次,也改變了讀書方式及方法,讓自己不再這麼累,最終,我考上了。那個同學雖然得到了「結果」─成績,但他只是苦讀,一直苦讀,並沒有「過程」─甚至連畢旅都沒去;但我不但有「過程」─與同學們、老師相處、參加活動……,也得到了「結果」──上適性班。 「人生就像爬山,你沒有累得向上爬,怎麼會有輕鬆的下山呢?」也因此,我相信──「過程」能讓生活更精彩。

Read More

肩關節囊擴張術 揮別五十肩

醫師羅嘉元(左)為罹患五十肩廖姓婦人施行「超音波導引肩關節囊擴張術」,廖婦術後已能重回職場。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40多歲廖姓女菜販因長時間搬運重物,出現肩關節疼痛問題,服用消炎止痛藥物,仍未好轉;且肩關節活動度逐漸變小,晚上睡覺時甚至會痛醒,連穿脫衣服都需要家人幫忙,就醫診斷為肩關節囊沾黏(俗稱五十肩)。經施行「超音波導引肩關節囊擴張術」,肩關節活動度顯著進步,已能重回職場。 祥太醫院復健科主任羅嘉元說,造成五十肩原因包括長時間過度使用導致肩關節炎、肌腱炎,外傷造成骨折、韌帶或肩部旋轉肌肌腱斷裂;以及其他疾病引起,如頸椎病變、腦中風、糖尿病患者、甲狀腺疾病患者。五十肩係肩關節囊發炎黏連導致之肩部疾患,好發於40~60歲之間,且女性多於男性。 羅嘉元說,五十肩患者若接受傳統保守治療後沒有顯著進步,可以安排「超音波導引肩關節囊擴張術」,在高解析度超音波做即時性動態檢查,同時施行治療。醫師將擴張液在超音波導引下準確注射到沾黏的肩關節腔中,撐開關節囊增加關節空間,有效改善肩部活動度,大幅縮短傳統復健療程,且不需要承擔開刀手術治療的風險。羅嘉元也提醒,持續維持性運動,才能讓肩關節不再「卡卡」。

Read More

〈中華學園〉不同的形狀

台南市學東國小   陳云晴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的拿手絕活

台南一中一年十八班 ◎陳楷欽 一次班際露營活動中,組內負責煮飯的同學手忙腳亂的把食材加進炒菜鍋中,不久,一陣陣燒焦味飄散在空氣中,正當其他組員覺得這頓飯已經沒救時,往常平凡無奇的我站了出來,拯救了大家的一餐。 升上國中之前,在朋友及家人的印象中,我都是一個只會讀書,缺乏生活技能,又沉默寡言的人。直到升上了國中,補習課程減少,加上父母工作繁忙,無法為我作飯,於是我只好下廚餵飽自己。一開始我只會煮水餃、湯麵等簡單的料理,但這些單調的食物漸漸無法滿足我的胃口,使我決定練習使用炒菜鍋。 一開始,我還不懂得控制火候的技巧,不是炒了半天菜都還沒熟,就是肉一放下鍋,油就噴濺得滿天飛,弄得全身點點被熱油燙傷的疤痕。不過漸漸的,隨著下廚的次數增多,我發現,如果放肉後三十秒再轉大火,就不會噴油;放菜必須拿鍋蓋悶住才容易熟。火候控制好,接下來就是調味料,尤其是鹽、醬油這類重口味的,若是太少便會平淡無味,多加一點點則會變得死鹹,唯有適量才能增添食物的風味。我反覆嘗試了好多次,有幾次甚至難吃到吐出來,才終於掌握了運用調味料的技巧。 儘管我在家裡成了一個小當家,但在班上我依然是一個只擅於學習,鮮少與他人互動的「角落生物」。直到我在露營活動中展現身手,大家對我才有所改觀。那次露營活動中聞到炒菜鍋內傳出不祥的氣味,我連忙出手相救,先轉小火,再把已燒焦的食材移除,我以熟練的廚藝幫大家煮好了每一道菜,雖不如高級餐廳般美味,但味道也令人食指大動,更徹底打破了大家心中我只會死讀書的印象,我終於讓同學了解了真正的我。 我最拿手的便是做菜,技巧雖不如名廚,口味不如名店,但至少在我國中生涯中,成為我的拿手絕活,讓同學對我另眼看待。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賞析

Read More

小針刀+復健 緩解五十肩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是一種逐漸導致肩部活動受限的疼痛性疾病,常見於50歲左右的族群,嚴重者則容易影響患者生活以及工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臨床試驗初步結果顯示,結合小針刀和常規復健治療,對於五十肩患者具有顯著效果。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王明仁表示,五十肩患者通常會經歷疼痛期、冰凍期和解凍期3階段。目前西醫治療方法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以及手術等;中醫則提供了中藥和針灸等選擇。 他指出,早期五十肩主要可採用中藥和針灸來緩解症狀,如血府逐瘀湯和二朮湯等方劑,這些處方在文獻中已被證實能夠改善周邊血液循環和治療關節疼痛僵硬;在病情進展至中後期時,則可以加入小針刀治療、傷科手法和雷射針灸等治療手段。 王明仁說,在仁愛院區進行的臨床試驗初步結果顯示,結合小針刀和常規復健治療,對於五十肩患者具有顯著效果。經整合性治療後,患者在疼痛程度和肩部活動範圍以及相關肩部評估量表均有顯著改善;此外,患者在治療過後的微循環檢測也出現明顯改善趨勢,整合治療後發現血管彈性和血液傳輸效率逐漸恢復。

Read More

婦1天解尿36次 自律神經失調

張姓婦人1天頻尿36次,以為膀胱出問題,就醫檢查發現是自律神經失調,身心科醫師卓以平強調學會放鬆才是根本之道。(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6歲張姓婦人1天頻尿36次,導致嚴重失眠。一開始以為是膀胱出了問題,接連至婦產科以及泌尿科看診,後來找上身心科,才被診斷出是自律神經失調,經藥物治療雖獲得改善,醫師強調學會放鬆才是根本之道。 張婦曾經因子宮肌瘤切除子宮,因頻尿問題先在婦產科就醫;轉看泌尿科排除尿崩症,診斷為間質性膀胱炎,經施打膀胱玻尿酸及肉毒桿菌治療症狀仍無改善,甚至合併胸悶腸躁症,出現頭痛頭暈、身體酸痛等症狀。再轉診身心科,才被診斷出自律神經失調。 台中市卓大夫診所身心科醫師卓以平表示,自律神經失調透過藥物雖可緩解失眠、頻尿問題;若不學會放鬆,一段時間後藥物控制效果有限;換言之,當自律神經功能失調時,只有調整恢復神經傳導物質活性相關的作用,才能恢復自律神經的正常功能。目前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方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心理諮詢和藥物治療,也可透過「自律神經檢測儀」測出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 卓以平指出,藥物雖能快速解決不適,但不是唯一解決途徑;如果症狀較輕微,確保三餐規律飲食和作息也能取得良好效果。切記,酒精、咖啡因、精製糖、高鈉要避免或適量攝入。找到原因並排除同時配合醫師診療,才能徹底改善。

Read More

民團推動藝術治療立法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音樂治療學會20日指出,透過演奏樂器、遊戲、即興創作等音樂經驗,有助病患改善肢體、表達溝通;近年常把音樂運用於輔助臨床醫療,未來將持續推動盼藝術治療立法。衛福部表示,醫事人員要經過教考訓用,若稱為治療則牽涉到療效,音樂現在是一種輔助療法,屬於輔助工具,不能單獨稱為治療。 台灣音樂治療學會理事長吳佳慧表示,所謂的音樂治療,是運用系統化的音樂經驗來幫助生理、心理、認知及社會功能上有需求者,主要可運用在特教、醫療跟社區的日常情境這3大領域。 她說明,音樂治療師的訓練跟養成,首先是一定要懂音樂,需要會唱歌、演奏樂器,畢竟這是治療工具。在治療方面,音樂治療師要學習心理學、會談技巧等知識,並要經過實習,因為音樂治療不是理論性學科,而是實作,要累計滿1000小時的實習時數才能通過認證。 吳佳慧說,未來會持續推動音樂治療師的教、考、訓、用等4大面向制度建立,將協同藝術治療、舞蹈動作治療、戲劇治療與心理劇專業等表達性藝術治療專業團體,推動相關法案建立。 台灣音樂治療學會理事鄭祺怡補充,目前美國、英國、澳洲等已設有音樂治療師的國家認證制度,學會的立法小組會定期與相關團體召開會議討論,參考他國的成功經驗,逐步建立更完善的認證規範並草擬法案,希望未來音樂治療師的管理能比照醫事人員。 對此,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則表示,醫事人員要經過教考訓用,若稱為治療則牽涉到療效。音樂現在是一種輔助療法,屬於輔助工具,不能單獨稱為治療;至於自稱音樂治療師部分,尊重言論自由,但因為並非屬於醫事人員,重點是不能宣稱療效。  

Read More

〈中華副刊〉音符裡飛翔的

■郭瀅瀅 我失去光澤的 棗紅色鋼琴 與我的童年,一起沉睡 在灰塵和濕氣裡 有遠行的夢 我曾彈奏愛的故事 親密關係,悲哀的結束 在它的聲音尚未 被一根弦的鬆垮 拖累的時候 我也曾熱衷 音符的爬升,和下降 在迅捷而呆板的節奏裡 消耗,指尖的力量 音符裡飛翔的 生命,此刻已不知去向 也許正在尋找 不屬於我的地方 或藏暱在我的 一呼一吸之間 重組它的生命

Read More